最新版农业经济学--钟甫宁.pdf
- 格式:pdf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5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
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
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
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
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管理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2)农业知识综合四(914)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参考书目为:1、《管理学(第11版)》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郭熙保:《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4、《农业经济学》(第五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5、《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年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教材)教案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2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
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
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
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5*3填空21*1判断10*1简答6*5论述3*8第一部分钟甫宁版教材农产品特点:①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产生的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②农产品通常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并且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进入最终消费③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类农产品,不仅事关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1.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2.劳动力3.资本;4.科学技术土地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粗放经营: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实行粗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总收益和单位投资的平均同时递增;第二阶段是总收益继续递增而平均收益递减;第三阶段是投入到一定限度后总收益也出现递减。
农业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酬。
农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土地规模效益:指由于土地规模不同而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的差别。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条件下,能够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特点:1,.地区性特点2.动态性特点3.层次性特点4.适应性特点。
土地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②同其他自然物(光、热、水、气等)相比,土地具有可占有性和可垄断性③土地具有稀缺性。
土地的价格:土地的价格包括土地资本(资产)价格和土地资源价格。
土地资本(资产)价格是土地资本(资产)的货币表现形式;土地资源价格是由土地资源价值决定的。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农业生产的内在矛盾和外部联系,为农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农业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教学内容2.1 农业经济学导论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创新动态。
2.2 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业技术分析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利用、农业技术进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3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研究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
2.4 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探讨农业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以及政策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2.5 农业产业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构成、作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机制及发展对策。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典型农业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4.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4.2 考试内容期末考试内容包括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现实农业经济问题分析。
4.3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农业经济学》,张晓山、蔡昉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5.2 辅助教材《农业经济学导论》,李宁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5.3 网络资源中国农业经济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等。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