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4.91 KB
- 文档页数:7
起重机械五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起重机械五种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1.挤压碰撞人是指作业人员在运行中的起重机械挤压碰撞。
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很常见的伤亡事故,其危险性很大,后果很严重,往往也会导致人员死亡。
起重机械作业中挤压碰撞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吊物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
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产生较大的惯性。
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b)吊物摆放不稳定发生倾倒砸碰人。
原因是:一是由于吊物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防止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
(c)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人员在起重机械运行机构与回转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是: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d)在巡回检查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触电触电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而发生触电。
起重机械作业大部分处在有点的作业环境中,触电伤亡事故也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常见的伤亡事故。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司机触碰滑触线当起重机械司机室设置在滑触线同侧,司机在上下起重视触碰滑线而触电。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司机室位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致使司机触电。
(b)触及高压输电线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致使起重机带电,导致操作人员触电。
(c)电气设施漏电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不及时,发生漏电;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漏电而触电。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起重作业伤害事故形式(2021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起重作业伤害事故形式(2021新版)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坠落时,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上吨重的吊载意外坠落,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破坏、坠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起重机失稳倾翻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4.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5.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6.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起重事故类型及原因从起重作业过程分析可见,起重机械特殊的结构形式和搬运的运动形式本身就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起源。
各种危险有显现的、潜在的,不同形态危险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起重事故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重物坠落的打击伤害重物坠落原因有多种,常见原因有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而松散或滑落、挂钩不当发生脱钩、电磁吸盘突然失电导致吸吊的物料坠落等。
起升机构的零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或吊钩断裂等)都可能引发重物坠落的危险。
另外,重物坠落还可能由于吊装的危险物料引发二次伤害。
例如,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危险品,它们都可能因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导致烫伤、粉尘伤害、有毒物伤害等。
2起重机丧失稳定性起重机失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导致起重机由于力矩不平衡而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倾斜路面或轨道滑动,发生不应有的位移、脱轨或翻倒。
3金属结构的破坏庞大的金属结构是各类桥架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整台起重机的骨架,不仅承载起重机的自重和吊重,而且构架了起重作业的立体空间。
由于起重机的金属结构组成不同,金属结构破坏形式往往也不同,例如,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主梁下挠度超标或支腿垮塌,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的坠臂、倒塔等。
金属结构的破坏常常会导致严重伤害,甚至群死群伤的恶果4人员高处跌落伤害起重机的机体高大,一般桥式起重机的主梁高度都在十米以上,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甚至高达几十米。
为了获得作业现场清楚的观察视野,司机室往往设在金属结构的高处,很多设备也安装在高处,塔式起重机转移场地时的拆装作业、起重机高处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安全检查测量,这些需要人员登高的场所和作业环节,都存在着人员从高处跌落伤害的危险。
5夹挤和碾轧伤害有些桥式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塔式起重机或汽车起重机的起重臂架作业回转半径与邻近的建筑结构之间的距离过小,使起重机在运行或回转作业期间,对尚滞留在其间的其他人员造成夹挤伤害。
起重伤害事故的种类及预防起重伤害事故一般有挤压、高处坠落、重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撞击事故等。
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因设备有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
1 起重机挤压事故的预防起重机挤压事故的发生及预防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起重机机体与固定物、建筑物之间的挤压。
这种事故多是发生在运行起重机或旋转起重机与周围固定物之间。
如桥式起重机的端梁与周围建筑物的立柱、墙之间,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旋转时其尾部与其它设施之间发生的挤压事故。
事故多数由于空间较小,被害者位于司机视野的死角,或是司机缺乏观察而造成的。
因此,在起重机与固定物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至少要有0.5m间距,作业时禁止有人通过。
第二种情况,吊具、吊装重物与周围固定物、建筑物之间的挤压。
对此,首先应合理布置场地、堆放重物。
货物的堆放应有适当间隙,巨大构件和容易滚动及翻倒的货物要码放合理,便于搬运。
其次,应选择适合所吊货物的吊具和索具,合理地捆绑与吊挂,避免在空中旋转或脱落。
禁止直接用手拖拉旋转的重物,信号指挥人员要按原定的吊装方案指挥。
第三种情况,起重机、升降机自身结构之间的挤压事故。
如检查维修人员在汽车起重机转台与其它构件之间发生的挤压事故。
物料升降机中以建筑升降机问题较多,主要是防护装置不全,如无上升限位器,无防护栏杆或无防护门等。
防护措施是:操纵卷扬机的位置要得当;没有封闭的吊笼,其通道应该封闭,不准过人;通道入口应设防护栏杆;检修接近上极限装置时,要注意防止撞头;底坑工作时,要注意桥箱和配重落下,避免事故发生。
2 起重作业高处坠落事故预防起重机的操纵、检查、维修工作多是高处作业。
梯子、栏杆、平台是起重机上的工作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
在上述操作地点,都必须按规定装设护圈、栏杆的平台,防止人员坠落;桥箱、吊笼运行时,要注意不准超载;制动器和承重构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坠落装置必须可靠;电器设备要有保险装置,并要定期检查,防止事故。
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及预防深入调查分析各类起重机械事故的成因,能够发现个案中都有其共性,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的伤亡事故,约占全部伤亡事故的25%左右。
积极探讨其预防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起重机械事故种类及发生的原因1.1 挤压碰撞(1)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力;或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剧烈摆动。
(2)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
(3)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或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致使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械(回转)挤压碰撞人或发生其他事故。
1.2 触电(电击)(1)操作室设置不合理,在操作上下起重机时碰触滑触线而触电;或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致使司机触电。
(2)露天作业的流动式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下或塔式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旁侧,在伸臂、弯幅和回转过程中触及高压输电线,使起重机械带电,致使作业人员触电。
发生的原因:①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加装屏护隔离);②指挥不当,操作有误,致使起重机触电带电。
(3)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或操作室没有设置安全绝缘垫板,致使设施漏电而触电。
1-3 高处坠落(1)检修吊笼坠落。
造成的原因:①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如防护杆高度不够,材质选用不符合规定要求,设计强度不够等);②检修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系安全带),致使检修吊笼作业人员坠落。
(2)跨越起重机时坠落。
造成的原因:①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系安全带、挂安全绳、架安全网等);②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致使发生高处坠落。
(3)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身(节)式塔式起重机塔身(节)作业中,塔身(节)连同作业人员坠落。
常见起重机事故类型与桉
例-挤伤事故
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二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指挥管
理人员,现场从事吊装作业和其他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从事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所致。
发生挤伤事故多为吊装作业人员和合从事检修维护人员。
挤伤事故多发生在以下作业条件之下:
1、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之间的挤伤事故
车间、仓库等室内场所,地面作业人员处于大型吊具或吊臂与机器设备、土建墙壁、牛腿立柱等障碍物之间的狭窄场所。
2、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
电梯、升降货梯,建筑升降机等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被挤压在轿厢、吊笼与井壁、井架之间造成挤伤的事故灾害也时有发生。
3、机体与建筑物间的挤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高空从事桥式类型起重机维护检修人员中,被挤压在起重机端梁与支承承轨梁的立柱或墙壁之间,或在高空承轨梁侧通道通过时被运行的起重机撞击击伤。
4、机体旋转击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野外作业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等作业中。
5、翻转作业中的撞伤事故
从事吊装司索、翻转、倒个等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装卡不牢,捆绑不当,吊具选择不合理,重物倾斜下坠,吊装选位不佳,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司机误操作等原因造成吊装失稳,吊载摆动冲击等均会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碰、击、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这种类型事故在挤压事故灾害中尤为突出。
起重事故类型及原因从起重作业过程分析可见,起重机械特殊的结构形式和搬运的运动形式本身就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起源。
各种危险有显现的、潜在的,不同形态危险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起重事故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重物坠落的打击伤害重物坠落原因有多种,常见原因有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而松散或滑落、挂钩不当发生脱钩、电磁吸盘突然失电导致吸吊的物料坠落等。
起升机构的零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或吊钩断裂等)都可能引发重物坠落的危险。
另外,重物坠落还可能由于吊装的危险物料引发二次伤害。
例如,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危险品,它们都可能因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导致烫伤、粉尘伤害、有毒物伤害等。
2、起重机丧失稳定性起重机失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导致起重机由于力矩不平衡而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倾斜路面或轨道滑动,发生不应有的位移、脱轨或翻倒。
3、金属结构的破坏庞大的金属结构是各类桥架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整台起重机的骨架,不仅承载起重机的自重和吊重,而且构架了起重作业的立体空间。
由于起重机的金属结构组成不同,金属结构破坏形式往往也不同,例如,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主梁下挠度超标或支腿垮塌,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的坠臂、倒塔等。
金属结构的破坏常常会导致严重伤害,甚至群死群伤的恶果4、人员高处跌落伤害起重机的机体高大,一般桥式起重机的主梁高度都在十米以上,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甚至高达几十米。
为了获得作业现场清楚的观察视野,司机室往往设在金属结构的高处,很多设备也安装在高处,塔式起重机转移场地时的拆装作业、起重机高处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安全检查测量,这些需要人员登高的场所和作业环节,都存在着人员从高处跌落伤害的危险。
5、夹挤和碾轧伤害有些桥式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塔式起重机或汽车起重机的起重臂架作业回转半径与邻近的建筑结构之间的距离过小,使起重机在运行或回转作业期间,对尚滞留在其间的其他人员造成夹挤伤害。
起重常见事故及原因一、常见事故起重常见的事故有脱钩、钢丝绳折断、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吊物坠落、起重机倾翻和碰撞致伤等事故类型。
二、事故原因1.脱钩起重工在吊运物体时,因现场无人指挥,吊物下降过快造成脱钩;有时在吊运中因起吊物体不稳,使吊钩在空中悠荡,在悠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力甩出而引起脱钩事故。
行车因操作不稳,紧急起动、制动都有可能引起钩头惯性飞出。
具有主、副钩头的行车吊运重物时,当另一不用钩头挂在吊索的小圈上时,因钩头粗不容易插牢在圈环内,在操作和振动、摆动时,由于离心惯性力的作用,而引起钩头脱出坠落伤人。
2.钢丝绳折断钢丝绳发生折断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见的原因是:操作前没有对钢丝绳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认真检查,对已断丝的钢丝绳没有按钢丝绳报废标准处理或降低负荷使用,吊运时严重超负荷等。
3.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是各类起重机所不可缺少的。
因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未检修时,这种装置便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因操作不慎和超负荷等原因,将发生翻车、碰撞、钢丝绳折断等事故,起重机械上的齿轮和传动轴,没有设置安全罩或其它安全设施,会卷进人的衣服。
4.吊物坠落起重机吊运物体时,由于某种原因,物体突然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或砸死,这种事故一般是惨痛的,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击中人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
在有行车的厂房,由于生产噪声的掩盖,地面人员往往听不到指挥信号或思想麻痹,不能迅速避让,因而导致物体坠落伤人。
5.起重机倾翻当起重机动臂幅度过大,加重超负荷,往往造成起重机倾覆事故,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
事故原因是因为起重机的倾覆力矩大于稳定力矩造成的。
操作时不按安全支承器亦是引起倾覆的原因之一。
6.碰撞致伤物体在吊运中,因碰撞或刹车等原因,使吊件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积物而引起事故,撞击力大,故后果比较严重。
7.触电在输电线路下进行起重作业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起重机械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现代起重机械结构已向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宜人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多年来由于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缺乏严格的、科学化的系统安全管理,致使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的伤亡事故突出。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的伤亡事故,一般占全部伤亡事故的1/5~1/3。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所以必须把影响起重机械作业安全的原因找出来,从中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事前控制,有的放矢,化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起重机械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起重机械常见事故种类有:挤伤事故、触电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吊物(具)坠落事故、机体倾翻事故和特殊类型事故等。
一、挤伤事故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机械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指挥管理人员,现场吊装作业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或进行了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
发生挤伤事故的多为吊装作业人员和从事检修维护人员。
常见的挤伤事故有以下几种。
(一) 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车间、仓库等室内场所,地面作业人员处于大型吊具或吊载与机器设备、墙壁、牛腿立柱等障碍物之间的狭窄场所,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由于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人员发生的挤伤事故。
造成此种挤伤事故的主要原因:①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
②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二) 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建筑升降机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被挤压在吊笼与井壁、井架之间而造成挤伤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三) 机体与建筑物间的挤伤事故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起重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一、挤压碰撞人(1) 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碰撞人。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二是由于指挥有误。
(2) 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
(3) 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运行(回转)中的起重机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 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触电(电击)(1)司机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室位置设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
(2)起重机械在露天作业时触及高压输电线。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旁侧)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
(3)电气设施漏电。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4)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
三、高处坠落(1)检修吊笼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三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跨越起重机时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二是由于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
(3)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式起重机作业中,塔身(节)连同作业人员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塔身(节)设计结构不合理(拆装固定结构存有隐患);二是由于拆装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
四、吊物(具)坠落砸人(1)捆绑吊挂方法不当。
原因:一是由于捆绑钢丝绳间夹角过大;二是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起重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
正式版
起重作业事故种类及原因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挤压碰撞人
(1) 吊物(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挤压碰撞人。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二是由于指挥有误。
(2) 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放置方式不当;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
(3) 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运行(回转)中的起重机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 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原因:,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触电(电击)
(1)司机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司机室位置设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网)。
(2)起重机械在露天作业时触及高压输电线。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旁侧)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
(3)电气设施漏电。
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4)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
三、高处坠落
(1)检修吊笼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
合理;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三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跨越起重机时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二是由于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
(3)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式起重机作业中,塔身(节)连同作业人员坠落。
原因:一是由于塔身(节)设计结构不合理(拆装固定结构存有隐患);二是由于拆装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
四、吊物(具)坠落砸人
(1)捆绑吊挂方法不当。
原因:一是由于捆绑钢丝绳间夹角过大;二是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
(2)吊索具有缺陷。
原因:一是由于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二是由于吊钩有缺陷。
(3)超负荷。
原因:一是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二是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
(4)过(超)卷扬。
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
二是由于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
五、机体倾翻
(1) 被大风刮倒。
原因:一是由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二是由于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防风锚定装置不可靠。
(2) 履带式起重机倾翻。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合要求;二是由于操作方法不当,指挥作业失误。
(3) 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倾翻。
原因:一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合要求;二是由于支腿架设不合要求;三是由于操作不当,超负荷。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