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3
如果不小心脚踝扭伤第一时间这样做人们在运动时如果热身不足,很容易导致脚踝扭伤。
踝关节是人体距离地面最近的负重关节,换句话说,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所以它也特别脆弱、特别容易受伤。
当踝关节扭伤时,你可不是随便扭一扭或用冰块敷一下就可以的。
那扭伤后到底该如何做呢?脚踝扭伤现场处理步骤1、冷却患处用干净的毛巾浸泡冰水,敷在患处。
如果你选用布膏药,请不要直接将其贴于皮肤上,以免出现湿疹。
2、将患处固定不要随意下地走动,量力而行,以免发生骨折等更大的事故。
3、将脚抬高把脚抬高可以减轻肿胀,可以将受伤的腿放在比较柔软的垫子上。
4、采用闭合式包扎最好用胶布采用闭合式包扎法,将踝关节固定住。
5、包扎方法用几条胶布,从内踝关节上20cm左右的地方绕过脚跟,紧紧地贴在外踝关节上20cm左右(踝关节上下虚空的地方用软布填好)。
同时保持稍微向患处翻转的位置,再用几条胶布横向从踝关节向上固定。
脚踝扭伤需专业物理治疗当发生踝扭伤时,第一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刻停止走动,让受伤的部位休息、抬高,同时赶快用塑胶袋装一些冰块或冰水,或直接以冰毛巾覆盖在扭伤的部位,并且外面用弹性绷带、毛巾或布条等包起来,施予适当的压迫作用。
基本上,脚踝扭伤依其严重度可分为3个等级处理,第3级扭伤的患者通常会在脚踝打上石膏,之后再依患者需求(高强度生活或低强度生活)决定是否开刀修复韧带,开刀后或不开刀,仍然需要接受后续的物理治疗。
为你支招:三招防止老崴脚对于踝关节来说,全面练习其周围前群、后群、外侧肌群,能有效增强关节稳定性,预防经常性崴脚。
方法一:抗组练习准备一条皮筋,以皮筋为阻力,套在脚上,分别做勾脚、绷脚、足内翻以及足外翻的练习动作,每个动作要以最大的幅度用力去伸屈,稍作停顿后慢慢放开。
每次反复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做1~2次。
方法二:平衡练习站在专用平衡板、平衡软踏(网上及体育用品卖场可以买到)或自制简易平衡垫(可用5~6个大小相等的空矿泉水瓶,旋紧瓶盖,绑成一排)上,单腿伸直,挺胸抬头,重心尽量往上提,用一条腿的力量控制身体平衡,每次坚持3~5分钟后休息30秒,每组做2~3次,每天做1~2次。
关节扭伤怎么急救呢
文章导读
\n
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意外容易把关节扭伤,扭伤是很常见的事情,掌握一定的急
救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只有在第一时间之内及时处理一下关节扭伤的情况,才能够预防发
生更严重的危害的,那么关节扭伤怎么急救呢,一旦扭伤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很多的
并发症的,以下就分享一下扭伤的急救措施。
扭伤多由于青少年的运动损伤,体力劳动者的工作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部及下
腰部。
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
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
关节活动不利等,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
表现。
在运动中扭伤手指,最常见于打篮球的争球时,末节手指触球的瞬间,有触电样的疼
痛而突然停止活动,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块。
但没有条件时,可
用净水代替。
将手指泡在冰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
再用胶布把手指
固定在伸直位置。
检查手指的活动度,如果手指的伸直弯曲都受限或者末节手指呈下垂样,可能是发生了撕脱性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如踝关节扭伤,急救时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外敷局部,48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外敷(皮肤破损不严重),首先是要制动休息,用枕头把小腿垫高,促进静脉回流,瘀血消散。
另
外可用茶水、黄酒、蛋清等调敷云南白药、七厘散等,2~3次/日敷伤处,外加包扎,促进瘀血消散,有较好的效果。
避免脚踝习惯性扭伤的几大要领,别说你不知道文章导读崴脚,医学上称此为“足踝扭伤”,虽然不是跑步创伤中最常见的伤病,但它却是跑步运动中的头号劲敌,很多跑友都有着崴脚的经历,那么脚崴后该怎么办呢?崴脚后,跑还是不跑一旦发生崴脚,我们需要首先停下脚步,通过自检判断是否发生骨折,若踝部淤肿疼痛,内外踝部压痛明显,可闻及骨擦音,出现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畸形,那踝关节骨折的概率就非常高,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如果排除了骨折,则需要对扭伤的程度做出判断,临床医学上,将踝关节扭伤分为三级:一级扭伤、二级扭伤及三级扭伤,三级扭伤即韧带完全撕裂,二级扭伤即韧带部分撕裂,一级扭伤程度最轻,只是韧带出现轻微受损。
即使是一级扭伤,我们也建议选择降低速度与减少运动量,如非特别重要的赛事,我们一般也不建议发生崴脚后,仍继续比赛。
当然,一旦出现崴脚,跑友们也不必惊慌,让伤处得以休息、对伤处施以冰敷、加压及高置,都能在第一时间保护上脚踝,避免或抑制伤情的恶化。
多久恢复跑步?如果只是一级扭伤,那么一般来说2-3周即能完全恢复。
二级扭伤则需要6周进行恢复,三级扭伤,通常需要6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这里,我们也注意到,很多跑友都有习惯性崴脚,大部分原因即是首次受伤时,未及时处理,仍继续跑步。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得踝关节损伤,最终无法进行系统跑步。
正确对待注意保护我们都知道,在奔跑的过程中,足和踝是最先与地面接触的部位,而踝关节更是足部与小腿之间的枢纽,承担着稳定人体、保持平衡的重要任务。
由此可见,保护脚踝对于奔跑的重要性。
事实上,防止脚踝损伤的办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力,加强足部在跑步过程中的脚感,使整个脚踝更加稳定、灵活、有利。
骨科精读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都给你总结好了!踝关节扭伤的是最常见的踝部损伤之一,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每1万人中就有1人踝关节扭伤,扭伤可发生于运动员,也常见于普通人。
踝关节的负荷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静止情况下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②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③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扭伤机制旋后损伤(内翻)旋前损伤(外翻)外旋损伤旋后位扭伤•最为常见•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屈时,其宽部进入踝穴,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当跖屈时,其窄部进入踝穴,则关节不稳,易向侧方活动。
•小腿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力量,内翻肌力大,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足跖屈腾空时,足自然处于跖屈内翻位(即旋后位),落地时如果重心不稳,易造成内翻损伤。
旋后扭伤分类依据韧带损伤程度(美国医学会分类),分为如下三类:•Ⅰ级:韧带过度拉伸•Ⅱ级:部分韧带撕裂•Ⅲ级:韧带完全撕裂依据损伤结构,分为如下三类:•Ⅰ度:ATFL损伤•Ⅱ度:ATFL+CFL损伤•Ⅲ度:ATFL+CFL+PTFL损伤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如下三类:•轻度:轻微功能丧失,无跛行,无肿胀或轻度肿胀,轻微压痛•中度:中度功能丧失,踝关节不能背屈,行走时跛行,局部肿胀、压痛•重度:弥漫性压痛和肿胀,病人需要拄拐行走按治疗方法分类:通过临床查体明确踝关节的稳定性,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类旋前位扭伤足在受伤时处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外力而外展,内侧韧带受损。
因外踝较长,胫后肌群较强,足不易产生旋前的损伤动作,但是一旦损伤就比较严重,如发生断裂,一般都引起一定程度的关节不稳,且多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
外旋位扭伤受伤时距骨受到外旋外力,或小腿内旋距骨受到相对外旋外力。
足踝扭伤该怎么处理呢外伤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意外,一般可能导致外伤的原因有很多种,外伤出现的部位也各不相同,扭伤属于常见的外伤之一。
当病人出现扭伤后,不仅需要承受剧烈的疼痛,且由于扭伤的出现导致病人的生活能力明显下降。
足踝扭伤发病率相对较高,此类扭伤及时的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降低扭伤对病人生活与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足踝扭伤的处理了解不够全面,在脚踝扭伤出现后使用的处理方式不对,给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足踝扭伤后应该怎么处理。
足踝扭伤发生机制你了解吗?足踝扭伤由于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踝关节的位置,通常我们也会将足踝扭伤称之为“崴脚”,常见的致病原因为运动损伤。
一般足踝扭伤出现的主要过程如下:当足踝受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偏向一侧活动,活动的程度超出正常活动度,引起踝关节附近韧带、关节囊、肌腱等发生撕裂,出现扭伤。
扭伤轻的患者,可能只出现一部分韧带纤维撕裂的情况,严重的患者不仅关节囊附着处骨质撕脱或者韧带出完全断裂,甚至可能出现关节脱位的情况,使得患者踝关节功能下降明显。
足踝扭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发病部位主要为踝部(包括距骨下关节、踝关节)。
踝部属于下肢重要承重关节,距骨下关节主要由距骨下面与跟骨组成,踝关节主要由距骨体上面、胫腓骨下端组成。
胫腓骨下端内外踝连接侧副韧带,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当足踝受外力作用活动角度超过正常范围后,会对韧带产生强力牵引,出现韧带拉伤或者扭断等情况。
足踝出现扭伤后,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行走,且由于生理结构的改变使得感觉到来自扭伤位置传来的剧烈疼痛。
当足踝扭伤出现后,可能出现韧带断裂的情况,如果病人关注度不高,每日依旧按照原来的样子走动、运动等,出现损伤的韧带一直被牵拉,会使得病情持续加重,对病人的生活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且如果处理不当,错过韧带生长的最佳时期,会延长病人恢复的时间。
加上足踝扭伤后,可能导致病人出现血管破裂的情况。
骨科科普—踝关节扭伤常识提到骨科常见病,踝关节扭伤可谓是最层见迭出的一种。
在日常生活里,很多情况都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诸如“低头族”走路玩手机、参加体育运动热身不足等,但踝关节扭伤之后,如何做好正确的处理?如何才能快速的恢复?虽然这是一种骨科常见病,但大家对其认识得却并不太深入。
一旦遇到之后没有引起重视,继而粗粗解决,要么导致习惯性扭伤,引起二次伤害;要么逐渐演变成关节炎。
这都是不好的结果,有可能留下难以挽救的后遗症。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着文章认识一下踝关节扭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踝关节扭伤是什么?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骨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易发人群最主要是运动人群。
在运动人群发生过的所有损伤之中,踝关节扭伤所占比例达到了10%~30%。
就连平常不怎么运动的人群,在日常活动中,都有20%的可能性引发踝关节扭伤。
1.常见症状通常情况下,踝关节扭伤的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跛行,从而活动有所受限。
但按扭伤的轻重程度来划分,症状则又有所不同。
譬如轻微扭伤的状况,很多患者立时就感觉到了脚踝处的疼痛,踝关节呈现青紫色,按压肿胀处会感到疼痛;再如略重的扭伤状况,患者踝关节周围隐隐有撕裂感,或能听到撕裂声。
患者起初可能感觉到极其强烈的疼痛,脚部也难以负重,疼痛与肿胀越严重,踝关节扭伤就越严重,愈合所耗时间就越长;而严重扭伤的状况,则表现为脚踝无力、疼痛,以至于无法行走,甚至可能引发踝关节周围骨性结构骨折、胫腓神经受损以及骨关节炎等听起来就很严重的并发症。
2.常见病因通常情况之下,踝关节损伤集中高发于关节与韧带处。
这是因为人体承受重量最多且离地最近关节就是踝关节,踝关节可谓人体行动的纽带,日常生活里,只要不小心就可能引发踝关节扭伤,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踝关节即重要也脆弱,踝关节扭伤需要我们重视起来。
特别是运动人群,因为这是踝关节扭伤的高发人群。
有些体育活动极易引发踝关节扭伤,尤其是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踝关节扭伤紧急处理方法
作者:王桂香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3年第6期
王桂香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损伤,俗称“崴脚”。
在日常生活、旅游、运动等活动中,尤其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更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一旦发生踝关节扭伤,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如下:
1. 立即停止行走、运动或劳动等活动,取坐位或卧位。
同时,可用枕头、被褥或衣物、背包等把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2. 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局部,使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出血或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3. 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可用绷带、三角巾等布料加压包扎踝关节周围,亦可用数条宽胶布从足底向踝关节及足背部粘贴、固定踝关节,以减少活动度。
无论包扎或用胶布粘贴,均应使受伤的外踝形成足外翻或受伤的内踝形成足内翻,以减轻对受伤的副韧带或肌肉的牵拉,从而减轻或避免加重损伤。
4.如已发生或怀疑发生骨折,应选用两块长约30厘米的木板或硬纸板,分别放在受伤部位的内外两侧,并在受伤部位加放棉垫、毛巾或衣物等,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物把两块木板固定结扎。
如为开放性骨折应加压包扎止血后再将骨折处固定。
5. 受伤后切忌推拿按摩受伤部位,切忌立即热敷,热敷需在受伤24小时后开始进行。
6. 最好用单架把伤员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断救治。
必要时可拨打急救电话120,请专业急救人员进一步处理。
【编辑:迟昊】。
勿让小伤酿大祸 ---踝关节扭伤知多少 ?踝关节又称距骨关节,由胫腓骨下端踝关节面和距骨滑车组成。
内踝是胫骨下段内侧的突起,后踝是胫骨下段后缘的突起,外踝是腓骨下段的突出部分。
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人而异,足背屈20°~30°,足底屈曲40°~50°。
足跖骨7个,跖骨5个,指骨14个。
这些骨头被分成两个拱,纵向拱和横向拱。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损伤,多见于青少年。
一、了解踝关节扭伤在外力作用下,当关节突然向一侧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裂伤,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称为关节扭伤。
轻则只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则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与关节囊附着骨撕脱,甚至关节脱位。
最常见的扭伤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
(1)病因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或下坡、下楼梯,或奔跑、跳跃、高处着地、踝跖屈曲时,突然脚底向内或向外翻转,可引起踝关节扭伤。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例是足内翻。
二是负显著,外踝长,内踝短,外侧副韧带弱于内侧副韧带,距骨弯曲,距骨较窄部分进入关节,踝关节不稳定。
多数为韧带撕裂伤,严重者可完全骨折或伴有外踝或内踝撕脱骨折,甚至三踝骨折。
(2)症状病人有典型的扭伤史,外侧副韧带(主要是距腓前韧带)损伤时,疼痛表现为外侧踝关节明显肿胀,踝关节明显肿胀,皮下淤血,活动受限,行走跛行,外侧踝关节前、下、外侧压痛、肿胀,内翻加重。
X线检查排除骨折脱位、侧副韧带损伤:骨关节正常,肿胀影;皮质撕脱伤:距骨在外踝处有明显倾斜,可见皮质撕脱伤。
半脱位:距骨在外踝有明显的倾斜,关节间隙较宽。
(3)扭伤程度1级(轻度):距腓前韧带轻度拉伤。
另外两条韧带通常完好无损。
韧带部分拉伤,但不影响正常行走,轻度肿胀,功能损失极小。
2级(中度):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伴部分跟骨韧带撕裂。
不能抬起脚趾,导致跛行和有限的行动范围由于肿胀和疼痛。
3级(严重):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完全撕裂伴距腓后韧带部分损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我们在站立时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踝关节上,在行走时踝关节的负荷值最重,因此日常生活中容易经常发生踝关节扭伤,在运动中,由于没有注意或者没有做好热身活动等关系,踝关节也会受伤。
大部分运动员、空降兵、搬运工由于职业的关系,踝关节会经常扭伤。
踝关节扭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高达10%-30%的比例,据统计这种损伤是运动员长期缺赛的最大原因,据统计,在2010年前,美国高校运动员发生踝关节扭伤的概率高达80%。
踝关节扭伤的危害性较大,轻伤会导致轻微的疼痛。
严重的患者则可能无法行走,无法进行体育运动。
伴随着长期的翻转压力,会对部位造成进一步损伤。
踝关节扭伤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如处理不当会致踝关节不稳,以致反复扭伤。
踝关节是由踞小腿和踞下关节两个关节组成的,作为小腿与脚之间的连接。
关节窝由内踝和胫骨远端部分组成,踝关节周围韧带包括内侧和外侧韧带,踝关节外侧韧带相较内侧韧带过于薄弱,在运动时容易产生踝关节的过度内翻。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踝关节的运动形式以及如何造成扭伤的,踝关节对跑跳运动尤为重要,踝关节的当脚与小腿成直角时,运动时小腿与脚背之间的角度增大叫做趾屈。
踝关节在跑跳运动中起到关键作用,踝关节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在踝关节具有足够的力量时,可以提前参与运动动作,提高运动的完整度和效率。
在运动中,脚部的内侧被提起足底转向内侧成为内翻。
当足底向外翻转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外翻。
韧带是作为连接骨头之间的软组织,当踝关节受力超过极限范围时,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会对踝关节提供保护作用。
如果受力没有超过范围,韧带不会发生断裂,踝关节也不会收到损伤。
踝关节的主要保护措施是进行足踝贴扎和佩戴护具,两者在保护踝关节上均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踝护具的佩戴可以减少70%的踝关节扭伤。
踝护具能为肌肉产生收缩,但不能缩短肌肉神经的反应时间,在意外发生时,踝关节外翻的延长为为肌肉系统的响应争取了时间,从而避免了踝关节损伤的发生。
踝关节扭伤常识
药学部张晓芳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脚扭了。
”其实这是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有资料显示,它占所有运动创伤的20%~40%。
踝关节扭伤多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可伴有撕脱骨折。
由于踝关节是人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因此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人的生活和运动质量。
那么,为什么踝关节比较容易受伤呢?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办?会不会有后遗症?是不是就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不要紧,歇几天就会好了”呢?
踝关节因何易扭伤
这是踝关节的功能和它的解剖结构决定的。
踝关节在跖屈时,也就是我们做踮脚这个动作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
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这时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处于“灵活有余,稳重不足”的不稳定状态。
所以,我们在踝关节跖屈,比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即踝外侧扭伤。
统计表明,踝外侧扭伤约占踝扭伤总数的85%。
这时,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撞击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使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淤血。
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
这样,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就会加重,踝关节容易再次扭伤,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连锁反应。
怎么预防踝关节扭伤
●平时注意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
●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适当减少运动量。
●运动时选择鞋底柔软的高帮鞋、弹力绷带或半硬的支具。
如何判断踝关节扭伤程度
急性扭伤的患者多表现为疼痛、皮下淤血;严重的可有滑膜或软骨损伤,表现为踝关节周围的肿胀和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
韧带撕裂或骨折发生时,踝关节损伤侧或骨折端疼痛、肿胀更为明显。
反复多次损伤的患者,关节囊往往松弛,易继发软骨损伤、滑膜炎、骨赘和其他关节面的损伤,出现慢性损伤侧或关节内广泛的疼痛、压痛、肿胀,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时,有不安全感和腿打软的表现。
许多患者为此深受困扰,不得不在踝关节外缠绕厚厚的绷带和护具以增加安全感。
踝关节扭伤后,患者常需拍摄X线片,以排除骨折、发现增生的骨赘。
MRI(核磁共振)能清楚地显示软骨、韧带和滑膜的损伤,结合病史和体检,医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以消除致痛因素,增强关节稳定,缓解症状。
扭伤了,怎么治
许多人都对踝关节扭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
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倍。
急性期的初次损伤患者,如果损伤没有累及韧带组织,只要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保守治疗,遵守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的原则,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48小时之后热敷2~3天,以促使局部组织渗液尽快吸收,减轻疼痛。
必要时,可用胶布敷贴踝部固定制动2~3周。
而慢性损伤的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则相对较差,改善疼痛和不稳定的症状是治疗的目的,有时需要通过手术重建韧带来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微创的踝关节镜手术来消除滑膜炎、软骨损伤或游离体等致痛因素。
总的来说,早期就诊,早期检查,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