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40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反思性教学,是指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
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而在化学新课程实际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何对教学内容作以积极的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等。
本文尝试在这一方面做出探讨。
一、知识背景介绍1、沉淀溶解平衡原属于大学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内容,现置于新高中选修教材《化学平衡原理》。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是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现象,沉淀溶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误服钡盐中毒后如何处理,应如何使牙齿变得更坚固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
二、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在学生学习了平衡移动原理、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规则和平衡移动原理同样适用,只是从沉淀平衡原理的角度解释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1、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和溶解。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和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4、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方案时,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将苏教版沉淀的溶解这一部分内容提前,按照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顺序讲解。
对于离子除杂、溶洞形成、龋齿预防、沉淀转化、清除水垢等内容都让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反思,在课上讨论、交流;将关于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的问题大大弱化。
本节课是一节对外公开课,课后经与组内老师的交流和学生反馈,一致认为:本节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展示。
《无机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9-1 溶度积常数§9-2 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9-3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9-1 溶度积常数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实现一般可用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物质溶解度(g/100g水) ?易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 0.1 0.01~0.1 < 0.01 对难溶物来说, 在它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多相离子平衡.Ba2+ SO42-一定T 时:溶解溶解沉淀BaSO4(s)沉淀BaSO4(aq)Ba2+(aq) + SO42-(aq)二、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常数BaSO4 (s)BaSO4(aq)全部电离Ba2+(aq) + SO42-(aq)BaSO4 (s)简写为 BaSO4 (s)Ba2+(aq) + SO42-(aq) Ba2+ + SO42-平衡时Ksp =[Ba2+ ][SO42- ]Ksp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solubility product). 表示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
设AmBn (s) mAn+ + nBm-Ksp = [ An+]m[ Bm-]n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例 3-1 已知 298K 时 ,BaSO4 的Ksp= 1.07×10-10 , Ag2CrO4 的Ksp=1.12×10-12, 试比较二者溶解度 S 的大小。
解:平衡浓度/mol·L-1 ∴ Ksp = [Ba2+] [SO42-] = S2 BaSO4(s) Ba2+ +SO42S S S = Ksp = 1.07×1010= 1.03×10 (mol? L )51Ag2CrO4(s)2Ag+ +CrO42-平衡浓度/mol·L-1 2S S ∴ Ksp = [Ag+]2 [CrO42-] = (2 S)2·S = 4S3S =3Ksp12 ?5 ?1 1 . 12 × 10 3 = = 6.54×10 (mol? L ) 4 4SAgCl = 1.03×10?5 (mol ? L?1 )结论相同类型,Ksp↑, S ↑ . 不同类型 , 不能用Ksp判断S 的大小.四、同离子效应PbI2 饱和溶液+ KI (aq) → 黄↓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