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绘画艺术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30
中国美术史(八十一)-----五代绘画艺术的成就五代绘画在六十年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发展了唐代艺术的世俗的倾向,在艺术技巧和艺术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
画院画家的活跃是一突出现象,反映了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绘画艺术的发达。
五代的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技艺行业有中古手工业的某些特点:竞争,父子相传,有固定的专长,商品化。
五代绘画技艺的行业随着商业的发达而得到发展,绘画技巧日益提高。
画院画家的主要任务是图绘帝王贵族的肖像和生活。
南唐保大五年元旦大雪举行盛大宴会,召名手绘图纪念,是最有名的例子。
参加绘制者包括:高太冲画李璟像,周文矩画诸大臣和乐队,朱澄画楼阁宫殿,董源画雪竹寒林,徐崇嗣画池沼禽鱼等。
画院画家也奉命画寺庙的宗教壁画或建筑物内部的作为装饰的山水和花鸟,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翰林待诏”的名义,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用经济力量支配他们的实践活动,对艺术的提高又有鼓励的作用。
而且生活方面具有手工业劳动者的特点,所以保持了画家与广大社会的联系和画家的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的可能。
五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在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各方面都有表现。
人物方面突出的现象是肖像画的普遍化。
肖像画是有历史渊源的,五代写真名手和他们的作品在数量上值得注意,例如:西蜀有常重胤、宋艺、阮知晦、李文才、袁仁厚等,南唐有高太冲、周文矩、顾闳中等,堪称人才济济。
五代寺院中有所谓“真堂”。
成都大圣慈寺三学院真堂的壁画以贵族肖像为内容,有阮知晦绘后蜀孟知祥肖像、张玖绘他的僚属们的肖像。
对于了解这一风气,敦煌莫高窟的五代及北宋初期的洞窟内现存有肖像意义的供养人多幅,可以作为参考。
人物画的主要成就是反映贵族生活更深入到表现精神状态,于是形象刻画达到进一步精确。
有情节的绘画,构图丰富而集中表达了主题。
花鸟画摆脱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得到进一步发扬。
从五代开始,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独特地位的一种样式,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个有力的方面。
花鸟题材在文学艺术中反映人们向往生活和乐观的情操。
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全国的统一,特别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间,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很多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关键的发展成就。
正如苏东坡所言:“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备矣。
”(《书吴道子画后》)。
隋唐人物画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的“传神”标准,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出现描述和记录历史事件的史实性绘画,多人舞、大场面的构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物画驾驭能力的提高,表现宫女题材的仕女画也出现了富有特色的固定模式,例如张萱和周昉分别代表唐代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特点和精神面貌。
周昉,出身贵族,先后做官,对宫廷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他“初效张萱,后有小异,颇极风姿,所画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
《宣和画谱》评论他“多见贵而美者”,善画“贵游人物”,且作“浓丽丰肥之态”。
他别创一体的“周家样”,到周昉时代,“裙屐游宴”的绮罗人物画已成为与佛道绘画及封建纲常伦理并重的人物画主要题材了。
以周昉《簪花仕女图》为例,《簪花仕女图》是描写春夏相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云鬓高耸的贵族妇女、赏花、戏犬、观鹤、漫步的场景,无论用笔、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
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
纵观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从内容上体现出绘画题材,较以前也发生了度化,转化人情世俗化。
从线段来看,唐人的线描也多了更多的度化,画面布局上用假山烘托主体,人物的用大小来体现主次,从贵族妇女的体态也体现了唐代人对人物审美要求!在隋唐人物画的众多著名画家中,吴道子是最有影响力的,尽管目前来看,没有一幅可以确认是吴道子的传世作品,无法亲见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人物画的面貌,但是很多人仍然把他称为“画圣”,并十分认可他对中国绘画的贡献,可见吴道子在当时及后代所具有轰轰烈烈的影响。
隋唐绘画艺术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
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
作为人物活动环境的山水,由于重视了比例,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可谓异彩纷呈。
初唐时的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
从已发现的乾陵陪葬墓壁画的山水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比较简单的斧劈皴。
以薛稷、殷仲容为代表的花鸟画,则设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现。
此外,这时最著名的画家还有阎立德与康萨陀等。
他们的作品和作风丰富了初唐时期的画坛,为盛唐画风的突变奠定了基础。
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但是我们从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画、新疆出土的绢画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当时他们不同的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画面山形耸峙,水波浩淼,万木复苏,祥云涌动。
游春的男女纷纷涌向山间水湄,他们有的骑马伫立水滨,有的乘船泛于水中,有的在岸上迟疑不进,有的望春波翘首待渡。
山深水阔之间,游人散布于各处,不能一一计算,也不必一一计算。
总之,人的活动与山水的境界交相映发,将一个“春”字抒写得淋漓尽致,无处不在。
画面整体上以大对角线构图,青山与坡岸的对峙与开阖,春水的自右下向左上流动,右上斜角的实则虚之与左下斜角的虚则实之,变化有法,激活了潜藏在山水和山水画之间的生命力,带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使各种景物完整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获得一种“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和品赏趣味。
全图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五代时期周文矩十九幅绘画赏析五代时期周文矩十九幅绘画赏析公元 10 世纪,正是我国五代十国之际,那是唐代大一统局面瓦解后随即而来的一个动荡战乱时期。
中原一带,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称为五代,同时割据边地建国称王的,又有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唐、南汉、北汉、南平等十国,合称为五代十国。
虽然政局混乱,社会不安,但是,艺术的发展并未受到很大影响。
以绘画而论,五代的后梁、后唐,十国的前蜀、后蜀、南唐,仍然是人才辈出。
这一时期的绘画,道释、人物画没有多大的发展。
那时高雅之士目睹政治之腐败,多隐居山林,因而与大自然密切接触。
大者名山巨川,小者花草禽兽,凡是自然界的东西,都引起画家的注意,成为绘画的题材,因此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大为发展。
10 世纪的画坛就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分天下的局面。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宗教画相应衰落了人物画承唐遗风比较满意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花鸟画方面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加强形成了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流派;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
这里介绍周文矩绘画作品。
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
建康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
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
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存世作品多为摹本:《文苑图》《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婴戏图》《琉璃堂人物图》《后主观棋图》《宫中图卷》《饮茶图》《仕女图》《合乐图》《西子浣纱图》《荷亭奕钓仕女图》《太真上马图》《画明皇会棋图卷》《唐宫春晓图》《圣迹图》《赐梨图》《十八学士图》《仙女乘鸾图》等。
五代时期周文矩《文苑图》赏析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58.5厘米。
隋唐五代美术唐代艺术特点:①融合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为集大成者,出现明显分科②技法更加完备,人物画更成熟,并注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③山水画成熟并出现两大风格④出现鞍马走兽、牛马等名家⑤追求写实并注重对性格的刻画佛教造像在隋代统治阶级上层的提倡下重新活跃起来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的主流,其成就最为辉煌唐代人物画取得的成就最高,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五代绘画艺术四大成就:①五代绘画在60年间达到新水准,发展了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在艺术技法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②画院画家的活跃为突出现象,反映了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绘画艺术的发达③绘画技艺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达而得到发展,绘画技巧日益提高④五代绘画在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上都有表现人物画阎立本(初唐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以人物肖像画最为著名,其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步辇图》艺术特点: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精炼和工致;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设色浓重艳丽,适当运用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阎立本艺术特色:①其善于表现重大政治历史题材,其作品是唐代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②其画形象刻画十分传神,技法上发展了单线勾勒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③其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
尉迟乙僧(初唐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盛唐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画家,奉为“画圣”,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爷,创有“吴家样”,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吴家样”有“吴带当风”的美誉吴道子艺术特点:①巨大的创作热情②真实的描写,艺术创作具有生活基础③大胆的想象能力,画的变相等数量和变化都很大④对壁挥毫,技法熟练,造型生动⑤线条激壮,律动表现——组成形象的线条,富于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备受关注,创立的“莼菜条”式描法可表现“高侧身斜,卷褶飘带之势”张萱(中唐仕女人物画家)张萱最擅长绘制妇女和婴儿,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创有“张家样”周昉(中唐仕女人物画家)其创作“水月观音”形象,很接近现实中的人,成为“周家样”,是一种新兴的宗教画样式周昉艺术特点和成就:其作品人物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丰厚为体”孙位(晚唐画家)代表作《高逸图》五代人物画特点:反映贵族生活更加深入到表现精神状态,于是形象刻画达到进一步精确,并拥有情节,构图丰富和集中表达了主题,五代时期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与心理描画,传神写照的能力有所提高,技法上用笔更加细劲多变,赋色艳丽,色调较唐丰富顾闳中(五代时期人物画家)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五代时期人物画家)山水画展子虔(隋代山水画画家)代表作《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其开创青绿山水端续李思训(唐代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是“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填空题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当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
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也成(百代画圣)。
8.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9.(韩滉)的《五牛图》。
10.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11.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2.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á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3.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4.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5.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17.周昉的仕女画有(《纨wán扇仕女图》、《簪zān花仕女图》。
18.周昉是继吴道子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技法的高超上,而是较深的揭示出(唐代后期妇女精神上受压抑苦闷和不幸)。
19.真正把山水画推到新高度的是在(盛唐)之际,重要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
中国美术史—五代美术(教资教招)一、绘画艺术(一)人物画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以表现贵族生活的题材为主,代表画家有顾闳中与周文矩1、顾闳中顾闳中,五代南唐画家。
工笔人物,用笔圆劲,设色丰富,善于临摹神情意态。
现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该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临摹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在家中开宴行乐的场景,作品共包括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酬五个场面,用屏风床榻分隔,构图巧妙,人物刻画细腻传神。
不同的身姿容貌都处理得较为成功,对主人公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抑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尤为体察入微。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突出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韩熙载夜宴图》2、周文矩周文矩,五代南唐画家,工画佛道、人物、车马、木屋、山水,尤其精于仕女画。
仕女画风格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画衣纹多做颤笔,又称“战笔”,为新的人物线描画法。
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宫中图》等。
《重屏会棋图》(二)山水画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真实生动的北方崇山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形成南北两派。
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北方山水画派1、荆浩荆浩,五代后梁画家,被称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他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不但提出了“图真”“搜妙创真”思想,还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等绘景“六要“,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荆浩还提出了画有“二病”。
现存作品有《框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框庐图》2、关仝关仝,五代后梁画家。
他师法荆浩,擅画秋山、寒林、村居等景色,表现出北方山水峻伟荒寒的景象,使人看后如身临其境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作品有《关山行旅图》和《山溪待渡图》。
《关山行旅图》南方山水画派1、董源董源,五代南唐画家,他尤以画山水著称,描绘的都是秀美抒情的江南景色,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相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具有革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