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详细规划文本
- 格式:pdf
- 大小:573.53 KB
- 文档页数:21
建筑工程相关的案例建筑工程案例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单体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之一,项目包括航站楼、跑道、停机坪等建筑。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实现了高效的航空运输能力,提升了北京的国际航空地位。
2.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拥有632米的高度,是中国第一高楼。
该建筑采用了创新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成为上海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是深圳市政府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包括多栋高层办公楼和配套设施。
该项目在设计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供了舒适的办公环境。
4.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四川省的重要交通枢纽,项目规模庞大,包括航站楼、跑道、停机坪等建筑。
该项目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地震和风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采用了抗震和防风的建筑结构,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5. 广州塔:广州塔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高度达到610米。
该建筑采用了创新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使得建筑在巨大风力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下具有较高的抗风和抗震能力,同时也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象征。
6. 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连接了西藏和青海两个地区。
该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上面临了极端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通过采用特殊的铁路路基和桥梁设计,解决了高原寒冷和地震等问题,确保了铁路的安全运营。
7. 香港西九龙站:香港西九龙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了香港和内地的高速铁路。
该项目在设计上注重了乘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同时也采用了智能化的建筑控制系统,提供了高效的运营管理。
8.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上,包括大坝、水电站等建筑。
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上克服了长江水流和泥沙等复杂条件的挑战,通过采用巨型混凝土和钢结构,实现了水电站的高效发电。
近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详细规划项目正式进入公示期,公示日期为2013年9月6日至2013年10月5日。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内,将以各行业门类的产业链最顶端的总部办公为主导功能,辅以服务于总部基地的国际会议、展览、文化传播、信息交互及商业、公寓等功能。
涉及具体范围为:滨海大道、深湾一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17.40公顷,建设规模总量为450-550万平方米。
规划就业人口为18-22万人,配套生活以商务公寓及周边生活住区为主,片区内部无常住居住人口。
未来,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内,将按9个单元编号进行开发,分别为DU01至DU09。
其中,在满足航空限高要求的前提下,DU01核心地块的两座超高层综合体建筑高度分别控制在400-680米和400-480米;DU02核心地块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高度宜控制在400-580米。
于上述片区内,将规划1座18班国际幼儿园,附设于DU06-02地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本规划居住地区级设施有社区警务室2座附设于DU06-05、DU08-03地块,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邮政支局1座附设于DU01-03地块,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规划5座110千伏变电站,现状已建成一座位于DU08-05地块,规划新增4座分别附设于DU01-01、DU04-01、DU05-03、DU06-04地块。
规划1座通信机楼,附设于DU09-02地块,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规划2座垃圾转运站,分别附设于DU05-01、DU07-01地块,建议采用地下化设置,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规划共设置室外固定避难场所1处,布置于中央公园DU09-05地块。
同时应按服务范围内的昼夜最大人口,结合公园绿地、停车场、广场空地等场地配置室外紧急避难场所。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二〇一三年八月目录文本1总则 (1)2目标与定位 (2)3用地性质 (3)4开发强度 (3)5配套设施 (4)6道路交通 (6)7开发控制单元 (8)8城市设计 (13)9地下空间 (16)10地名 (17)11其他规定 (18)附:图表1总则1.1本规划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滨海大道、深湾一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17.40公顷。
1.2制定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及其它相关专项规划。
1.3制定本规划遵循的总体原则是:高标准建设原则、土地集约利用原则、总量控制原则、绿色低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1.4本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本规划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1.5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其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版草案)(以下简称《深标》2013版本)确定。
1.6本片区地处深圳湾滨海地区,周边汇聚了深港西部通道口岸、轨道2、9、11号线、深圳湾公园、红树林保护区、华侨城内湖湿地、华侨城主题景区、大沙河及沙河高尔夫等城市功能要素的组合,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环深圳湾地区(深圳一侧)未来最有效和价值最高的土地。
所有土地开发和用地建设必须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应开展城市设计、详细蓝图等下一层次规划后,方可进行土地出让、用地开发与建设。
1.7在本片区内编制详细蓝图或城市设计,应以本规划的要求为依据进行。
2目标与定位2.1本片区的发展目标:超级总部基地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最终级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深圳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功能中心。
规划依托超级区位优势,吸引超级经济功能,打造超级城市形象,使之成为提供体验深圳滨海新生活方式的城市地区;展现城市社会面貌与建设标准的核心地区;同时也将成为应对深圳市文化创新和新经济需求的平台与深圳参与区域和城市间竞合的有效载体。
正式公告|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综合交通提升规划与交通详细规划国际咨询Open Call |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Planning and Detaile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Shenzhen Bay Super Headquarters Base一、项目概况Project Overview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位于深圳市华侨城南部滨海地区,是塘朗山-华侨城-深圳湾城市功能空间轴的核心区段之一。
该片区南接深圳湾,与香港隔海相望,北倚华侨城内湖湿地,西邻沙河高尔夫球场,东至华侨城欢乐海岸;城市轨道号线、号线、号线(机场快线)等在该片区交汇,使该片区成为环深圳湾地区自然景观条件得天独厚、城市门户形象突出、未来城市综合开发价值极高的区域。
近期将同步开展城市设计优化、片区综合交通提升规划与交通详细规划、智慧城市研究、片区统筹开发建设与运营四项专题工作,要求各专题统筹协同,充分对接。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coastal area of Shenzhen OCT, Shenzhen Bay Super Headquarters Base is a core segment of the Tanglang Mountain- OCT- Shenzhen Bay urban functional space axis. It adjoins Shenzhen Bay on the south, overlooking Hong Kong across the sea, the inner lake wetland of OCT on the north, Sand River Golf Course on the west, and OCT Harbor on the east. Urban railway Line , and (airport express line) intersect here, making it an area with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 prominent urban gateway image and high value of integrated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Recently, we will simultaneously undertake four specialized studies, namely, the urban design optimizatio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planning and detaile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search on smart cit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area, while each study is required to fully coordinate and connect with each other.本次交通规划核心研究范围为滨海大道、深湾一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所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公顷;规划研究范围扩展至北环大道,滨海大道,沙河西路,侨城东路围合的区域。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二〇一三年八月目录文本1总则 (1)2目标与定位 (2)3用地性质 (3)4开发强度 (3)5配套设施 (4)6道路交通 (6)7开发控制单元 (8)8城市设计 (13)9地下空间 (16)10地名 (17)11其他规定 (18)附:图表1总则1.1本规划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滨海大道、深湾一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17.40公顷。
1.2制定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及其它相关专项规划。
1.3制定本规划遵循的总体原则是:高标准建设原则、土地集约利用原则、总量控制原则、绿色低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1.4本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本规划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1.5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其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版草案)(以下简称《深标》2013版本)确定。
1.6本片区地处深圳湾滨海地区,周边汇聚了深港西部通道口岸、轨道2、9、11号线、深圳湾公园、红树林保护区、华侨城内湖湿地、华侨城主题景区、大沙河及沙河高尔夫等城市功能要素的组合,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环深圳湾地区(深圳一侧)未来最有效和价值最高的土地。
所有土地开发和用地建设必须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应开展城市设计、详细蓝图等下一层次规划后,方可进行土地出让、用地开发与建设。
1.7在本片区内编制详细蓝图或城市设计,应以本规划的要求为依据进行。
2目标与定位2.1本片区的发展目标:超级总部基地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最终级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深圳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功能中心。
规划依托超级区位优势,吸引超级经济功能,打造超级城市形象,使之成为提供体验深圳滨海新生活方式的城市地区;展现城市社会面貌与建设标准的核心地区;同时也将成为应对深圳市文化创新和新经济需求的平台与深圳参与区域和城市间竞合的有效载体。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要发力,深圳经济新的风向标2016年11月25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又发布公告了,以挂牌方式公开出让T207-0050等4宗地的使用权。
三宗地块地位于南山,其中2块为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1块为于后海。
南山区三宗地起始价合计96.51亿,并且有着严格的竞买要求。
其中,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又一次吸引公众注意,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成深圳经济新的风向标,今年铁定要引入两家总部企业了,不过要78.41亿。
获悉,此次出让的地块中,T207-0050宗地、T207-0051宗地位于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体量最大的是T207-0251号地块,占地3.56万平方米,用途为商业服务业用地,计容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59.5亿元,履约保证金12亿元。
这家企业是谁,很值得关注。
出让条件规定,T207-0051宗地的竞买申请人则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银行业法人机构,且为总部企业。
项目建成后,23.52万平方米自用办公建筑面积自竣工验收之日起15年内不得转让;酒店限整体转让;文化设施限整体转让;市政道路产权归政府,由竞得人建成后无偿移交。
T207-0050宗地则占地1.55万平方米,用途为商业服务业用地,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挂牌起始价18.91亿元,履约保证金3.8亿元。
按要求,该宗地的竞买申请人应是由深圳政府确定为总部企业的商贸流通类企业。
项目建成后,7.21万平方米办公建筑面积自竣工验收之日起10年内不得转让;文化设施限整体转让;通信机楼产权归政府,由竞得人建成后无偿移交。
竞买人主体资格要求纵观此次出让的4宗地,南山出让的3宗地都对竞买人有着严格的要求。
其中T207-0050宗地位于深圳湾总部基地的两宗地要求为,竞买申请人主体资格要求为竞买申请人应为根据《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深府〔2012〕104号)由市政府确定为总部企业的商贸流通类企业。
而位于后海中心区的T207-0051宗地竞买申请人主体资格要求:1、竞买申请人应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银行业法人机构;2、竞买申请人应为根据《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深府〔2012〕104号)认定的总部企业。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A塔方案一、引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是深圳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国际企业而规划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其中A塔作为该基地的核心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将对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A塔方案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期为该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A塔的地理位置和规模A塔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中央区域,占地面积约XX万平方米。
该区域是深圳市的核心商务区,交通便利,紧邻深圳湾,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A塔的总建筑面积约为XX万平方米,共有XX层,高度约为XX米。
三、A塔的功能和设计理念3.1 功能A塔将作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核心办公楼,主要功能包括:1.承载国际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空间;2.提供商务会议、展览和活动场地,满足不同规模的商务需求;3.配备商务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便利。
3.2 设计理念A塔的设计理念是融合现代化和生态环保的概念,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务地标。
具体设计要点如下:1.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2.建筑外观简洁大气,体现现代化和科技感;3.引入自然光线和绿化设计,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4.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楼宇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四、A塔的建筑特色和创新点4.1 建筑特色A塔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外观设计:A塔的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给人一种动感和现代感;2.大跨度结构设计:A塔采用大跨度结构设计,提供更大的空间灵活性和使用效率;3.开放式办公空间:A塔的办公空间采用开放式设计,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2 创新点A塔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智能化办公环境:A塔将引入智能化系统,实现办公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2.绿色建筑设计:A塔将采用绿色建筑设计,通过绿化和节能措施,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3.多功能场地设计:A塔将提供多功能场地,满足不同类型的商务活动需求。
深圳五大总部基地福田中心区总部基地:作为深圳最早的总部聚集区,将成为深圳的金融中心、会展中心、传媒中心、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中心和内源性企业总部中心。
福田中心区总部基地,东至彩田路,南至滨海大道,西至新洲路,北至红荔西路,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
后海中心区总部基地:大打滨海特色牌,发展国际物流总部中心。
后海中心区总部基地北至滨海大道,南至东滨路,西至后海滨路,东至沙河西路,总面积2.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约1.13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480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总部企业云集、文化生活多元的滨海中心区。
留仙洞片区总部基地:利用深圳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发展知识经济,形成创新高地。
留仙洞片区总部基地规划定位为深圳市“西部硅谷北片区”的重要部分。
该片区尚有国有储备地约110公顷,可安排产业用地约80万平方米,预计可提供3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深圳湾高新区总部基地:深圳的高科技板块,原创型总部巨头的聚集地和财富增值带。
深圳湾高新区总部基地,东至沙河西路,南至滨海大道,西至麒麟路与南油大道,北至广深高速,规划面积11.50平方公里,是国家高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和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汇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总部。
整个园区分中、南、北三区,规划总建筑规模在1000万平方米。
龙华核心区总部基地:唯一处于原二线外的总部聚集区,将成为特区总部经济一体化布局的示范。
与其他总部基地比,龙华核心区与深圳福田中心区的直线距离最短,两个中心的商务资源可相互辐射。
龙华核心区是广深港高铁、深厦高铁和地铁四号线的汇集地,周边有着良好的扩展腹地。
龙华核心区总部基地,北至白松路,南至玉龙路,东至梅龙大道。
该片区依托国家级铁路枢纽深圳北站建设,将成为以综合交通物流、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成为我市总部经济的重要发展地区。
该片区规划用地主要为商业和办公用地,总用地约123公顷,根据法定图则,预计可提供35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这二十年前天深圳湾超总卖了两块总部用地,引入了万科、恒大之后,地产圈流传着一份PDF文件,关于深圳湾超总的概念规划的。
我和规划界的朋友进行了求证和交流,以及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公开信息并进行了对比,整体感觉是可信度较高。
当然我没有办法保证这就是真实版本,部分摘发和大家参详一下。
个人规划外行,向一位建筑规划师傅请教了,也只能是个大概,如果有一些错漏之处,请后台方家指正。
在此之前,我很想记录一下这片传奇之地的故事,有助于大家对超总形成完整连贯的印象。
这个超总实在也是太有故事了,简单说:它每一块地都是地王!这里也将是未来中国土地最贵的地方!在深圳从事地产的人,每个人对这块地都有不同的了解,也欢迎大家后台留言。
我跟进这个区域也有10多年,从出让第一块地开始。
下面涉及到的楼盘价格,也都是我当时的亲历。
我们现在看到的超总的范围是:滨海大道、深湾一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
北侧是白石路,东侧是欢乐海岸,西侧是沙河高尔夫球场,南侧是滨海大道和深圳湾公园。
(就是这一片)但在最早的时候,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不叫这个名字,叫“深圳湾填海区”,面积也不是1.17,而是2.95平方公里。
大概在1990年代,深圳就完成了这片填海区的填海工程,希望将其建成“21世纪蓝色滨海风景线”,当时叫“深圳湾华侨城南部填海区”(在2001年政府曾经高调征集区域名称,“红树湾”得名最高。
但后来中信红树湾抢了这个名号,就没人再叫了)。
定位很高:“深圳未来的城市名片”。
当时的规划也不是今天这样,而是以住宅为主导,搭配商业、公园、歌剧院(红树西岸在卖楼时右侧规划还是歌剧院)。
大概建筑规模是:住宅建筑面积高达218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只有56000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只有60900人。
我们今天看到的商务核心区,是大概2011年之后调整的。
这个填海区从一出生就风华正茂,2001年12月,拿出来了三块住宅用地拍卖——创下了当时的全国地王,这也是区域唯一的住宅用地出让。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二〇一三年八月目录文本1总则 (1)2目标与定位 (2)3用地性质 (3)4开发强度 (3)5配套设施 (4)6道路交通 (6)7开发控制单元 (8)8城市设计 (13)9地下空间 (16)10地名 (17)11其他规定 (18)附:图表1总则1.1本规划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滨海大道、深湾一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17.40公顷。
1.2制定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及其它相关专项规划。
1.3制定本规划遵循的总体原则是:高标准建设原则、土地集约利用原则、总量控制原则、绿色低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1.4本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本规划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1.5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其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版草案)(以下简称《深标》2013版本)确定。
1.6本片区地处深圳湾滨海地区,周边汇聚了深港西部通道口岸、轨道2、9、11号线、深圳湾公园、红树林保护区、华侨城内湖湿地、华侨城主题景区、大沙河及沙河高尔夫等城市功能要素的组合,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环深圳湾地区(深圳一侧)未来最有效和价值最高的土地。
所有土地开发和用地建设必须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应开展城市设计、详细蓝图等下一层次规划后,方可进行土地出让、用地开发与建设。
1.7在本片区内编制详细蓝图或城市设计,应以本规划的要求为依据进行。
2目标与定位2.1本片区的发展目标:超级总部基地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最终级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深圳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功能中心。
规划依托超级区位优势,吸引超级经济功能,打造超级城市形象,使之成为提供体验深圳滨海新生活方式的城市地区;展现城市社会面貌与建设标准的核心地区;同时也将成为应对深圳市文化创新和新经济需求的平台与深圳参与区域和城市间竞合的有效载体。
2.2本片区的功能导向:以各行业门类的产业链最顶端的总部办公为主导功能,辅以服务于总部基地的国际会议、展览、文化传播、信息交互及商业、公寓等功能。
2.3本片区的发展策略:规划秉持“深圳湾云城市”这一核心理念,打造基于智慧城市和立体城市,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高度合一的未来城市典范,完型深圳湾,构建世界级滨海城市天际线。
(1)立体开发、集约利用策略。
高强度集约化开发土地空间,控制总量、预留适度弹性空间,鼓励功能混合利用;采用地上地下结合的立体开发模式,规划引导、综合协调,达到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改善景观环境、完善功能结构的目的,形成网络化、综合化、一体化、舒适化的地下空间。
(2)公交优先、交通引导策略。
完善道路路网,加强内外联系,补充和完善交通设施;构建以快速轨道交通、一般性公共交通相结合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地下交通通道、建设空中连接通道、完善立体交通体系。
(3)完型湾区、提升环境策略。
该片区是塘朗山-华侨城-深圳湾“上山下海”城市功能空间轴的核心城市功能区段之一,注重城市空间与北侧华侨城内湖湿地、南侧深圳湾区生态景观廊道的融合,完善公共空间网络,以公共空间、公共通道构成联通城市与自然山海的通廊,完型深圳湾区,提升整体环境品质,营造优质生活氛围。
(4)绿色、低碳健康策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覆土建筑;加强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利用;注重公共廊道和通道的景观建设;推广低碳生活理念,鼓励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营造绿色宜人的滨海生活环境。
3用地性质3.1本片区规划引导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C)、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GIC)、交通设施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详见本规划“图表”的规定。
3.2本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性质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已建合法建筑与本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不符的,可继续保持原有的使用功能;如需改造或重建,须按本规划规定进行。
3.3本规划所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若安排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的地块内,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4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在规划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3.5本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为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可按相关规定兼容部分指定的其它用地性质。
4开发强度4.1本片区建设用地面积117.4万平方米,建设规模总量为450万~550万平方米(不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
4.2本规划执行过程中,地块开发强度的确定须同时满足工程地质安全建设等相关规定。
4.3本规划中确定的地块用地面积,因地块合并、细分或调整发生变化时,应保持地块建筑总量及配套设施规模不变,并对地块容积率作相应调整。
4.4本规划中对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的容积率不予规定,其开发强度按照国家、省、市等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确定。
5配套设施5.1本片区内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
5.2本规划中配套设施依据本片区开发强度及人口规模综合确定,当实际开发建设的总量超过规划总量上限一定限度时,对本片区配套设施造成较大影响时,应对本规划进行必要检讨。
5.3本规划确定的配套设施,在满足相关规范下,可适当增加建设规模以扩大容量;配套设施布局可在开发控制单元内适当调整。
5.4本片区规划就业人口为18~22万人,配套生活以商务公寓及周边生活住区为主,片区内部无常住居住人口。
5.5本片区配套设施设置详见本文本“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表5.5)。
表 5.5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备注:下划线表示该设施为非独立占地。
本规划配套设施按照建设规模上限配置。
5.6本片区规划1座18班国际幼儿园,附设于DU06-02地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5.7本规划居住地区级设施有社区警务室2座附设于DU06-05、DU08-03地块,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邮政支局1座附设于DU01-03地块,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5.8本片区污水近期排至南山污水处理厂,远期排至福田污水处理厂,特种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5.9本片区推广雨洪利用、污水再生水利用,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城市杂用水等;新建区强制推行节水型器具,建成区逐步改造淘汰高耗水的器具。
5.10本片区规划5座110千伏变电站,现状已建成一座位于DU08-05地块,规划新增4座分别附设于DU01-01、DU04-01、DU05-03、DU06-04地块。
5.11本片区规划1座通信机楼,附设于DU09-02地块,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5.12本片区规划2座垃圾转运站,分别附设于DU05-01、DU07-01地块,建议采用地下化设置,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5.13本片区规划共设置室外固定避难场所1处,布置于中央公园DU09-05地块。
同时应按服务范围内的昼夜最大人口,结合公园绿地、停车场、广场空地等场地配置室外紧急避难场所。
5.14本规划中配套设施的建设须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要求。
6道路交通6.1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为有滨海大道、白石路、深湾一路、深湾二路、深湾三路、深湾五路。
6.2本片区有现状轨道蛇口线(2号线)经过,设有红树湾站;近期规划有轨道梅林线(9号线)、机场线(11号线)经过,设有红树湾站和侨城南站。
具体线位及站点以最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6.3本片区规划道路分4个等级:(1)快速路滨海大道,红线宽度110.5米,为双向10车道主道+单向2车道辅道;(2)主干路白石路:红线宽度63 米,双向6 车道。
深湾五路:红线宽度39 米,双向6车道。
(3)次干路深湾一路:红线宽度32 米,双向4 车道。
深湾二路:红线宽度32 米,双向4车道。
深湾三路:红线宽度32米,双向4 车道。
深湾四路:红线宽度39 米,双向6车道。
白石三道、白石四道:红线宽度37 米,双向4 车道。
次干路网密度为4.59公里/平方公里;(4)支路各地块通行与出入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2-25米,为双向或单向两—四车道,支路网密度为5.57公里/平方公里。
本规划控制建议支路的机动车宽度与相交道路,该道路依据土地出让划分及下一层次详细蓝图确定具体线位及出入口具体位置。
6.4本片区内各地块主要机动车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次干路上,也不宜设置在行人集中与优先地区。
主干路距平面交叉口转角缘石曲线的端点80米范围内、次干路距平面交叉口转角缘石曲线的端点50米范围内不宜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支路设置尽量减少与主干路相连,支路和主干路相交时,交叉口限制车辆左行。
6.5本片区设置公交场站3处,其中1处为独立占地(DU08-08地块),现状已建成;2处为非独立占地(DU04-01、DU05-02地块),鼓励利用其他公共建筑底层或地下共建公交场站。
6.6本片区共设非独立占地公共停车场3处,分别附设于DU01-04、DU02-05、DU05-02地块;配建停车位共计约2.4万个,与绿地、广场用地合建的社会停车场建议建地下停车库形式。
其他停车位配置标准按《深标》相关规定执行。
所有停车场均应为残疾人提供不小于总数1.5%的专用停车位。
6.7本片区内有条件的道路应设置独立的自行车道,鼓励公共绿地以及环境优美地区设置独立的自行车休闲道,构建便利的自行车道系统。
规划结合片区路网,在白石路、深湾一路、深湾二路、深湾三路、深湾四路、深湾五路、白石三道、白石四道设有自行车专用道,其他道路为人行与自行车混行。
此外可利用人行道、道路绿化带及建筑退线空间增加自行车道,并规定:(1)自行车专用道与城市主、次干路交叉口应设置适宜自行车通行的地面或地上、地下通道。
(2)在自行车道经过的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公共设施、商业设施、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等应设置自行车停放点和自行车租赁回收处。
规划在DU05-01、DU09-05地块设置两处公共的自行车存放与换乘点。
6.8本片区规划步行系统由绿地广场、道路、二层步行通廊、地下空间的人行道组成。
本片区所有慢行系统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
6.9本片区规划人行过街天桥3处,分别跨越滨海大道和白石路;保留现状地下人行过街通道2处,穿越滨海大道。
除本规划规划确定外,还可以在有必要设置行人过街通道的地段修建天桥或通道。
7开发控制单元7.1为体现规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强政府公共职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本规划根据主次干路、绿廊等将本片区划分9个开发控制单元,单元总用地面积为93.70公顷,建筑总量控制在450万~550万平方米。
(1)开发控制单元建设应遵循统筹布局、总量控制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