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人一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自我维护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每个人的问题所在不同,其程度因个人差异也不尽相同。七情六欲操纵着每个人的心理。那么我认为,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步。而这一切都基于了解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他们分别是:

一、充分的安全感

二、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九、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十、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即便如此,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

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在我看来,其实心理健康标准并不是唯一恒定的,毕竟人各有异。所以重要的还是每个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自我了解。麦灵格尔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光靠心理测试是不能够准确测评自己是否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评。例如,当我们自己觉得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是否大于痛苦,当他人感觉我们是否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我们能否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关注别人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更敏感一些,要学会体会自己的心声。以上便是一些如何正确认知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是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了。下面就列出几条我认为有效的维护方法。第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而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时刻体会自己的心声了。第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掺杂着各种元素,形形色色。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让社会适应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我们适应社会。人的一生会将面对各种不同的局面,我们应该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妥善应对各类情况。只有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各类状况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情况。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人自恃主宰者。其一切的起源就是主宰自己。人的一生伴随着七情六欲,这些情绪都能经自己控制。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有解决和改善。从自我做起,是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第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朋友,都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或多或少,或利或弊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使我们心情愉悦,还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推波助澜,让我们过得顺风顺水。并且身边的朋友可以观察我们是否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报告我们近期的情况,这样有助于我们心理状况的自我评判。第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难发现,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管是公益活动,亦或是晚会聚会,都可以使我们更加舒坦一些。我觉得是由于增加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孤独而又寂寞的。我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很多心里的一些小想法经常在这些独处的时光里无限的滋长,最后变成一些多虑的误解。而社会活动让我们更多的与他人接触,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视野开阔了,心境也就开阔了。

如果能做到上述五点,我觉得一定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人的健康既要重视生理也要重视心理。这两个处于一个天平上,任何一个不平衡都会引起健康红灯。而如今,大家更多的只把目光关注到生理健康问题上。因此,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就变得格外重要。只有自己发现的前因后果,才是最高效的途径。

所以,心理健康,从自我维护开始。以上,就是我对于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一些愚见。至此,我希望每位同学在大学生活中都能开心快乐,学业有成。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 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 节。[1] 目 录 1 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 团体辅导 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 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 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 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 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 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 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 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范文一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之于人,不仅仅指生理方面,它还包括我们的心理状况。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部意义上参与健康,做一个生理、心理都臻于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 对于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的自我观念、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奋发上进。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的时候不能积极乐观的生活。像我来说,以前很多的时候不切合实际,喜欢悲

伤地歌曲、故事等,喜欢一个人独处,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憋在心里,所以心情有的时候很忧郁,很悲伤,平时偶尔会有些消极,情绪消沉,我的朋友也很少。在进入大学后,有点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后来我参加各种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现在的我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样。现在,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消极的人,我会乐观的看待事情,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但有的时候做事情太急躁,容易出错,所以我还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情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人在活动中,在接触客观外界时,并不是单纯的认识事情,而总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一定的态度,同时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情绪。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则让人心烦意乱,且意志消沉容易激怒,对人的健康起着极大地危害作用。 青年大学生由于内心抑制和自我控制力尚在发展阶段,表现更加突出。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而生气、发怒。在我心情很烦躁的时候,就会经常说话冲人,因此不光让朋友生气,自己也很生气,事后又觉得很对不起别人,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呢,虽然给别人已经道歉了,但毕竟给人家造成了伤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遇到事情要冷静,考虑周全,切莫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在大学这段时间,我觉得我的变化很大,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不会再生气发怒。

教师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措施介绍

教师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措施介绍 成都市鼓楼小学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 2006-11-17 10:29:00 | By: 刘翠平 ]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刘翠萍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与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的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问题而言,“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救你!”。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随时关注自己

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这是教师维护与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前提。 二、职业态度的自我调节 在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中,职业心理问题是最多、最严重的。而职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不良的职业心态。2004年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多数是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和动摇型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做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多教师就会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症。作为教师,要预防或调适这一心理问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态度。 首先,要增加职业自豪感:经常用一些赞美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如“我们是站在人才的摇篮边。”、“打击学生就是打击未来,打击我们的民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要培养、改善自己对职业的态度:经常用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体验教学中、与学生相处中、工作中的成功与快乐,让自己逐渐地喜欢教师这一职业。(2)找一个你最羡慕的职业,具体写出教师与这个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自己更加热爱这一职业;(3)改变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应先做好教师职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大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虽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其没有独立的体制、机制,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从业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

补救性层面。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存在着错误认知,在自身心理出现问题时不能主动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1.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一般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学工干部等组成。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相对较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对兼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无法以专业的角度去答疑解惑,仅凭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较低。 1.3 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 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大学期间诸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教育覆盖面窄,教育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教学内容仅限于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教学的针对性差,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最新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觉自己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吧,喜欢听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电影,看小说,上网,打游戏,好奇心也比较强,总喜欢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或事物,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这样就能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二、自我人格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赖以立足人世、创造事业的根本.因此对於人格魅力的讨论便尤为显得成熟而且必要了.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真实的自我。人格魅力不是刻意表现的,人格魅力的气质存在与骨子里,人格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2020年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3篇

2020年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3篇 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性格上,我拥有双重性格。有点抑郁质和粘液质性格的叠加。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人。由于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我能够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我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但是我也有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抑郁质的类型和我比较靠近,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我的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我很困扰。特别是敏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主见,患得患失等。关于没有主见,我觉得要能够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建议,在听取别人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再作出决策,这样才会不盲目地相信别人,成功的机会便多了很多。在患得患失上,我觉得作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选择,都会有所得有所失,这是一个起码的道理。所以认定了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地跨步前进,万万不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致丧失机遇,悔之晚矣。好奇心和好强心都很重,这是我的致命点。这两者经常碰到一起,使我常常心里面十分纠结。不服输,输了很不服气。特别不喜欢别人以不光明的方式赢我。 在特长方面,学科特长上,从小喜欢对美术科目的探究,喜欢阅读文学刊物,并得以运用。对英语也能学得好,大学英语四级已过,正在努力六级。在体育运动特长上,没有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个人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不是被传染的,也不是外伤得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它只能通过个人的调适,包括在专业与非专业助人者的协助下的自我调适,经由一个类似再学习与再教育的过程,才能走向康复。因此,在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在心理障碍与疾病的预防、治疗的过程中,当事人自己的责任感、自我维护的意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台湾大学的柯永河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卫生公式,试图以此综合心理健康的各种制约因素: 式中:B代表心理不健康程度,B值越大,心理越不健康;P代表个人所承受的生活压力;K代表个人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E代表个人适应能力或称自我强度,包括个人的自我概念、生活态度、应对技能等,它通过改变认知评估的性质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来调节压力情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S.S.代表可获得的社会支援;C代表个人所需的社会支援的最低量。对于特定时期的个人来说,K与P都是常数。 此式表明:(1)有三大要因影响心理健康:生活压力、社会支援与自我强度。(2)从维护个人心理健康考虑,生活压力不宜太大或太小,应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具体多少适合,要依个人所需最低刺激量而定。(3)从维护个人心理健康考虑,社会支援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过多的社会支援只会造成当事人的依赖性、无能感,而过少的社会支援则使人感到孤独、无助。(4)自我强度愈高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愈佳。 依此观念,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加自我强度;(2)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3)改变对生活压力的看法,掌握压力应对技能。以下是关于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一些重要建议。 一、争取成功,改善自我概念 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人的核心特质。自我概念积极的人,在人群中感到安全自信,能以“真实的我”的面目出现,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他们既能接纳自己的长处与发展潜力,也能接纳自己的缺陷、不完美与“有限制”,欣赏“我就是我这个样子”。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

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出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信息化时代人才成为各国竞争的对象,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虽然在生理发展方面已经渐趋成熟,但心理发展仍需亟待加强。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作为家国前进的顶梁柱,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持,他们肩负着现代化建设事业普及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所以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面临困难学会摆正自我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完善人生规划。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相关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所以现有的经验并不是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先后出台文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实行方案,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课程重视度不够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职能部门对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意义,虽然教育部要求以必修课程出现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但这项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误解,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在课程教学中,根本不关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只注重教师怎样在学期中考核,所以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也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国内对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短,所以在课程讲授时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着眼于矫治性与预防性,所以设置的学生发展目标重点偏低。教育部并没有对课程的属 性做出规定,所以有些学校直接将其设置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 要求学生背诵心理学相关知识,没有做到完善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 健康心理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程学习中没 有得到提升,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地位。还有些学校的 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交织在一块,模糊了两者的概念。 (三)组织形式单一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学生成为课堂 的主人,是学习中的主体,但心理健康教育授课仍然采用单一传统 的讲授制。从课程性质来划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操作性、实用 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研究不足,所以无法安排有效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情感体验,从 而忽视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无法有效挖掘出学 生的潜能。 (四)课程评价缺乏科学化、专业化从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 考试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这使得学生更加注重 理论知识的背诵,无法评估出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符合 教育部要求开设这种课程的初衷。课程评价是通过信息的采集,针 对目前开设课程的实施计划作出有效调整的一种方式,如果其评价 体系不能反映出科学化、专业化的真实现状,那么这种评价标准就 是失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处在没有正确指导的狭隘化评价体 系中,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出路 (一)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一、道德与公民素养 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从不干违法乱纪的事,不参与“中国式”过马路,不乱扔垃圾;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互相帮助,关心同学。在家孝敬长辈,做到“出必告、返必面”,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在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等需要的人让座,随时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我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载人航天成功、航母下海,奥运赛场上每当国歌奏响,网,国旗升起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无比的激动,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常向老师咨询各种经济组织的架构以及经济组织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为将来走进社会作准备。 二、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 学好本领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课上认真听讲,主动参加讨论,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能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绩优良。 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我爱好比较广泛,具有好奇心,喜欢探究和思考问题,喜欢看“我爱发明”,具有一定创新意识。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2(1)

2013/2014学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 分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递交时间:

亲爱的同学: 反思和分析自我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从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概念、健康人格、人际沟通、爱情心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全面提升自己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些什么样的反思与分析呢请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你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和课堂互动,写一份自我成长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内容包括: 1.你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优势劣势、自我健康状况评估等; 2.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者在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等方面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此有什么新的看法以及新的应对方式; 3.目前还有哪些事情感到苦恼,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4.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优化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哪些打算; 5.通过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上课环节,并说明理由。 行文要求 标题设置为三号黑体;下空一行后为正文,仿宋,小四,20磅行距。 报告递交 2014年6月20日前以A4打印稿上交给任课老师。 评分标准 1.优秀(90—100分):具有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强;人格水平改善显著;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2.良(80—8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教强;人格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3.中(70—7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人格水平得到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4.及格(60—69分):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有一定合理性;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能有意识的去处理;行文不够讲究,字数及格式接近要求。 5.不及格(60分以下):无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不客观、不全面;行文不符合中文写作规范,字数及格式不符合要求。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11级电子科学与技术 题目: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学号: 姓名: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之于人,不仅仅指生理方面,它还包括我们的心理状况。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部意义上参与健康,做一个生理、心理都臻于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 对于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的自我观念、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奋发上进。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的时候不能积极乐观的生活。像我来说,以前很多的时候不切合实际,喜欢悲伤地歌曲、故事等,喜欢一个人独处,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憋在心里,所以心情有的时候很忧郁,很悲伤,平时偶尔会有些消极,情绪消沉,我的朋友也很少。在进入大学后,

有点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后来我参加各种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现在的我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样。现在,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消极的人,我会乐观的看待事情,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但有的时候做事情太急躁,容易出错,所以我还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情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人在活动中,在接触客观外界时,并不是单纯的认识事情,而总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一定的态度,同时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情绪。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则让人心烦意乱,且意志消沉容易激怒,对人的健康起着极大地危害作用。 青年大学生由于内心抑制和自我控制力尚在发展阶段,表现更加突出。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而生气、发怒。在我心情很烦躁的时候,就会经常说话冲人,因此不光让朋友生气,自己也很生气,事后又觉得很对不起别人,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呢,虽然给别人已经道歉了,但毕竟给人家造成了伤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遇到事情要冷静,考虑周全,切莫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在大学这段时间,我觉得我的变化很大,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不会再生气发怒。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近年来,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恶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对高校教育的质疑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这无疑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学校、学院可通过举办各类团体活动、交流互动、各项赛事建设团结友爱的校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举办各类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建设积极向上、宽松友好的班风,使同学们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的心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上下应统一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诸教育之中,并使不同岗位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通过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使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而且对于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如广西医科大学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通过举办心理委员的培训、开展“我爱我”的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DV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重中之重。 1、自我积极暗示,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敬业乐教。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

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理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2、乐于交往、善于勾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和谐、融洽、彼此信任的工作氛围中,他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适时勾通、公证、信任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增进相互勾通和理解。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3、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 教师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当发现自己情绪消极时,可运用心境迁移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等等来进行调整,当心理失衡时,可以通过合理化幻想,合理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更大的心理伤害。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 4、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 一个人,不论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多大的满足,那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要懂得不断拓宽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新的兴趣、新的眼界,将大大拓展教师的教育思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会大大助于教师在教学上的实践探索。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教育体制改革的巨大压力。在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评聘、考评考核、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使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就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程度却并不高,这也让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心理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再次,社会环境的冲击。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耐得住清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甘愿吃苦、无私奉献”,长期以来成为教师们的理想信念和所奉行的职业道德的真实写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教师年平均工资在被调查的16个行业中列第13位,属于低收入阶层。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和利益回报率偏低。这种对比与差异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再次,教育机构管理方面的问题。教育机构有义务从观念、制度、设施等方面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但事实上许多教育机构更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福利待遇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致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日久,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直接诱发了教师的不良情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