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泵吸入口管径大于出水口

泵吸入口管径大于出水口

泵吸入口管径大于出水口
泵吸入口管径大于出水口

流量和扬程的关系是泵自身特性,没有公式。管径*流速=流量,但一般来说泵的设计不考虑管径问题。泵设计中没有压力这个概念,只有扬程

回答者:曹志林|六级| 2008-9-9 13:0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压力和扬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详细区分百度可以很清楚知道。

流量、扬程是泵自身特性,水泵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两个参数,之间无之间联系。

多大的流量需要多大的管径,其计算公式给你一个我简化过的(介质为清水):D=18.81*(流量/流速)^(1/2)单位毫米;

水泵进口流速一般选2.5--3米每秒;水泵出口流速一般选2.0---2.5米每秒。

水泵的扬程、流量和功率是怎么算的??

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06-5-23 09:27 |提问者:房佚

水泵的扬程、流量和功率是怎么算的?

最好能举个例子:)

另外,平时说的水泵的功率是指输入还是输出功率?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不要搞一大堆链接,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谢谢:)

问题补充:

有没有简单点的说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佳答案

水泵的扬程、流量和功率是考察水泵性能的重要参数:

1. 流量水泵的流量又称为输水量,它是指水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水的数量。以符号Q来表示,其单位为升/秒、立方米/秒、立方米/小时。

2. 扬程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通常以符号H来表示,其单位为米。离心泵的扬程以叶轮中心线为基准,分由两部分组成。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水源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做吸水扬程,简称吸程;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压上去的高度,叫做压水扬程,简称压程。即水泵扬程= 吸水扬程+ 压水扬程应当指出,铭牌上标示的扬程是指水泵本身所能产生的扬程,它不含管道水流受摩擦阻力而引起的损失扬程。在选用水泵时,注意不可忽略。否则,将会抽不上水来。

3. 功率在单位时间内,机器所做功的大小叫做功率。通常用符号N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公斤·米/秒、千瓦、马力。通常电动机的功率单位用千瓦表示;柴油机或汽油机的功率单位用马力表示。动力机传给水泵轴的功率,称为轴功率,可以理解为水泵的输入功率,通常讲水泵功率就是指轴功率。

由于轴承和填料的摩擦阻力;叶轮旋转时与水的摩擦;泵内水流的漩涡、间隙回流、进出、口冲击等原因。必然消耗了一部分功率,所以水泵不可能将动力机

输入的功率完全变为有效功率,其中定有功率损失,也就是说,水泵的有效功率与泵内损失功率之和为水泵的轴功率

水泵该用多粗的出水管?扬程和管径的关系?

悬赏分:50 |解决时间:2010-7-1 10:03 |提问者:witau

水泵应该选择多粗的出水管?水泵抽水的高度和出水管的粗细有没有关系?水管太细能不能将泵憋坏?

问题补充:

对于潜水泵和自吸泵是不是离心泵?水管太细会不会将泵憋坏?是不是有些泵的流量是不变的,用细管可以将流速按照公式反比例提高,还是将泵憋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佳答案

出水管与水泵配套,出水管内的平均流速一般在1.5~2.0米/秒,当流速V选定后,已知水泵流量Q,出水管管径就可确定:d={4Q/(3.1416V)}^(1/2),所以说出水管管径是与流量紧密相关的。

当水泵选定后,水泵的抽水高度与出水管管径的粗细有一定的关系,水泵的额定扬程减去管道的水头损失后就是抽水高度;对于一定的流量,管径大,阻力小,管路的水头损失小,水泵的提水高度就大,反之提水高度就小。

对于离心式水泵,水泵的功率随着流量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水管太细只会使管道的水流阻力太大,流量变小,而水泵的功率也因流量的变小而变小,水泵的荷载反而变小,不会将泵憋坏。

为什么大多数离心泵进口粗出口细?

为什么大多数离心泵进口粗出口细?

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为防止泵抽空吗?

为什么大型离心水泵进出口一样粗?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XINGJUNL8

硕三

2#

发表于 2009-5-24 15:3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一般是为了防止打空;大型的转速一般较低。

回复

引用

TOP

pro-jhz

大四

3#

发表于 2009-5-24 16:22 | 只看该作者

真没想过,为了增压?

回复 引用

TOP

tony24

4#

发表于 2009-5-24 16:47 | 只看该作者

一般大流量的泵浦如果设计进出口相同管径下,由于出口流速较快,入口流速较慢,相较之

硕一

下较容易产生泵空现象,故一般都会设计程入口大于出口口径,防止泵空现象发生 我们厂设计的水泵入口是10寸,出口为8寸,并不是如楼主所说的情形,我想或许是泵浦的

选型及出口压力的需求条件不同有关吧

回复 引用

TOP

bufferman

大三

5#

发表于 2009-5-24 16:59 | 只看该作者

1、一般泵进口是静压,流速慢,出口流速快,相同的流量,自然进口管径大;

2、降低入口流动阻力,防止泵抽空断流;

3、大型泵如果属于低扬程大流量,进出口流速相差不大,所以进出口管径相同;如果属

于高扬程泵,一般有前置泵或低位布置,入口带压,入口管流速较大,所以不需要扩大

管径。

个人拙见,也不知对不对。

回复

引用

TOP

sphinx55

大三

6

#

发表于 2009-5-24 17:35 | 只看该作者

让泵产生足够的离心力将物料输送出去;防止泵抽空。

回复 引用

TOP

k10100

7

#

发表于 2009-5-24 18:17 | 只看该作者

大二

1、一般泵进口是静压,流速慢,出口流速快,相同的流量,自然进口管径大;

2、降低入口流动阻力,防止泵抽空断流;

3、大型泵如果属于低扬程大流量,进出口流速相差不大,所以进出口管径相同;如果属

于高扬程泵,一般有前置泵或低位布置,入口带压,入口管流速较大,所以不需要扩大

管径。

个人拙见,也不知对不对。 赞成并支持楼上的。

回复 引用

TOP

tomlu

硕一

8

#

发表于 2009-5-24 18:4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话题,其实这里面涉及了泵的能耗,实际运行的蒸汽压(即汽蚀)问题,管道大小经济

性问题,建议斑竹对好的回帖奖励.

回复

引用

TOP

sophi8079

大二

9

#

发表于 2009-5-24 19:27 | 只看该作者

入口管径大一些可以相对减少一些阻力损失,防止汽蚀

回复 引用

TOP

ww7596

10#

发表于 2009-5-24 19:39 | 只看该作者

大一

防止汽蚀现象发生;进出口压力不同,流量相同,所以流速不通,那么截面积也就不通

了!

回复 引用

TOP

mavin

大三

11

#

发表于 2009-5-24 20:20 | 只看该作者

入口管线粗主要为减小阻力降,尽可能增大系统有汽蚀余量,减少汽蚀可能。

回复

引用

TOP

xinyu2006

大三

12#

发表于 2009-5-24 20:54 | 只看该作者

是流速的原因

回复 引用

TOP

york178

13#

发表于 2009-5-24 21:35 | 只看该作者

进口粗是出于减少摩阻,防止形成汽蚀;出口细主要是从经济流速考虑.

大三

回复 引用

TOP

sdmt1984

大三

14#

发表于 2009-5-24 21:58 | 只看该作者

保证泵有足够的进液量

回复

引用

TOP

zjh

硕一

15#

发表于 2009-5-24 22:44 | 只看该作者

从流量和管径之间的关系知道,管径大则速度慢,管径小则压力大.

回复 引用

TOP

odin999

16

#

发表于 2009-5-24 23:33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一般进口流速都要控制以免发生气蚀,所以管径要大一点。

大一

出口不存在这个问题。

回复 引用

TOP

ligc65

大四

17#

发表于 2009-5-24 23:57 | 只看该作者

5楼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回复

引用

TOP

海中水晶

大四

18

#

发表于 2009-5-25 07:1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泵进口是静压,流速慢,出口流速快,相同的流量,自然进口管径大,根据柏努力方程,出口压力高,应该体积流量降低,所以管径减小.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请大家指

正 .

回复 引用

TOP

binghua2008

19#

发表于 2009-5-25 07:52 |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列一下伯努力方程,出口压力大,流速相应的快,列个物料守衡方程,

大三

可知u1/u2和d 22/ d 21成正比,那么u2大于u1,则可知

d 1大于d 2. 其中1代表进口.2代表出口

d 1大于d 2. 其中1代表进口.2代表出口

回复 引用

TOP

huangjin

大一

20#

发表于 2009-5-25 08:19 | 只看该作者

“1、一般泵进口是静压,流速慢,出口流速快,相同的流量,自然进口管径大;” ?…因为吸入管道压力小,所以流速低,自然管径小?这样理解?水泵的进出管的流速不是取决于流量和管径么?如果进出管径相同,进出管道的压力不论相差多少,流速是一样的吧?就算压出管道上的压力比吸入管道上的大许多,但也是用来克服系统的要提升压

力能头的呢?

这无外乎是使吸入管的阻力损失最小,管径增大,沿程阻力就会减小,以提供足够的装置汽蚀余量。当然除了增大管径外,还可以:设计的管路要短而直;尽量减少弯头,扩

散管和分叉管;还可以使用比进水口大1号的进水管。

水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水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第一节选用原则 泵是一种面大量广的通用型机械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矿山、选船、轻工、农业、民用和国防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79 年统计,我国泵产量达125.6万台。泵的电能消耗占全国电能消耗的21%以上。因此大力降低泵有能源消耗,对节约能源具用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由于选型不合理,许多的泵处于不合理运行状况,运行效率低,浪费了大量能源。有的泵由于选型不合理,根本不能使用,或者使用维修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由此可见,合理选泵对节约能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合理选泵,就是要综合考虑泵机组和泵站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等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使之符合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满足使用流量和扬程的要求,即要求泵的运行工况点(装置特性曲线与泵的性能曲线的交点)经常保持在高效区间运行,这样既省动力又不易损坏机件。 ●所选择的水泵既要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便宜,又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较高的效率。 ●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这样既能减小泵房的开挖深度,又不使水泵发生汽蚀,运行平稳、寿命长。 ●按所选水泵建泵站,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第二节选型步骤 一、列出基本数据: 1、介质的特性:介质名称、比重、粘度、腐蚀性、毒性等。 2、介质中所含固体的颗粒直径、含量多少。 3、介质温度:(℃) 4、所需要的流量 一般工业用泵在工艺流程中可以忽略管道系统中的泄漏量,但必须考虑工艺变化时对流量的影响。农业用泵如果是采用明渠输水,还必须考虑渗漏及蒸发量。 5、压力:吸水池压力,排水池压力,管道系统中的压力降(扬程损失)。 6、管道系统数据(管径、长度、管道附件种类及数目,吸水池至压水池的几何标高等)。 如果需要的话还应作出装置特性曲线。 在设计布置管道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A、合理选择管道直径,管道直径大,在相同流量下、液流速度小,阻力损失小,但价格高,管道直径小,会导致阻力损失急剧增大,使所选泵的扬程增加,配带功率增加,成本和运行费用都增加。因此应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 B、排出管及其管接头应考虑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C、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管,尽量减小管道中的附件和尽量缩小管道长度,必须转弯的时候,弯头的弯曲半径应该是管道直径的3~5倍,角度尽可能大于90℃。 D、泵的排出侧必须装设阀门(球阀或截止阀等)和逆止阀。阀门用来调节泵的工况点,逆止阀在液体倒流时可防止泵反转,并使泵避免水锤的打击。(当液体倒流时,会产生巨大的反向压力,使泵损坏) 二、确定流量扬程 流量的确定 a、如果生产工艺中已给出最小、正常、最大流量,应按最大流量考虑。 b、如果生产工艺中只给出正常流量,应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 对于ns>100的大流量低扬程泵,流量余量取5%,对ns<50的小流量高扬程泵,流量余量取10%,50≤ns≤100的泵,流量余量也取5%,对质量低劣和运行条件恶劣的泵,流量余量应取10%。 c、如果基本数据只给重量流量,应换算成体积流量。

冷却塔、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冷却塔及冷却水泵选型计算方法: 1冷却塔冷却水量 方法一: 冷却水量=860×Q(kW)×T/5000=559 m3/h T------系数,离心式冷水机组取1.3,吸收式制冷机组取2.5 5000-----每吨水带走的热量 方法二: 冷却水量: G= 3.6 Q/C (tw1-tw2)=559 m3/h Q—冷却塔冷却热量,kW,对电制冷机取制冷负荷1.35倍左右,吸收式取2.5倍左右。C—水的比热(4.19kJ/kg.k) tw1-tw2—冷却塔进出口温差,一般取5℃;压缩式制冷机,取4~5℃;吸收式制冷机,取6~9℃ 冷却塔吨位=559×1.1=614 m3/h 2冷却水泵扬程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却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h m——冷凝器阻力,mH2O;

h s——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从冷却盛水池到喷嘴的高差),mH2O;(开式系统有,闭式系统没哟此项) h o——冷却塔喷嘴喷雾压力,mH2O,约等于5 mH2O。 H p=(h f+h d)+h m+h s+h o=0.02×50+5.8+19.8+5=31.6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31.6×1.1=34.8 mH2O 冷却水泵流量=262×2×1.1=576 m3/h 3冷冻水泵扬程 冷冻水泵所需扬程 H p=(h f+h d)+h m+h s+h o 式中h f,h d——冷冻水管路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mH2O ; h m——蒸发器阻力,mH2O ; h s——空调器末端阻力,mH2O ; h o——二通调节阀阻力,mH2O 。 H p=(h f+h d)+h m+h s+h o=0.02×150+5+2.78+4=14.78mH2O 冷却水泵所需扬程=14.78×1.1=16.3 mH2O

对照表之水泵管径流速流量

流量与管径、压力、流速的一般关系 一般工程上计算时,水管路,压力常见为0.1--0.6MPa,水在水管中流速在1--3米/秒,常取1.5米/秒。 流量=管截面积X流速=0.002827X管内径的平方X流速 (立方米/小时)。 其中,管内径单位:mm ,流速单位:米/秒,饱和蒸汽的公式与水相同,只是流速一般取20--40米/秒。 水头损失计算Chezy 公式 Q——断面水流量(m3/s) C——Chezy糙率系数(m1/2/s) A——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m) S——水力坡度(m/m) Darcy-Weisbach公式 h f——沿程水头损失(mm3/s)

f ——Darcy-Weisbach水头损失系数(无量纲) l——管道长度(m) d——管道内径(mm) v ——管道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2) 水力计算是输配水管道设计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在保证用户水量、水压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水力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确经济管径。输配水管道水力计算包含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而局部水头损失一般仅为沿程水头损失的5~10%,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1.1 管道常用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是水流摩阻做功消耗的能量,不同的水流流态,遵循不同的规律,计算方法也不一样。输配水管道水流流态都处在紊流区,紊流区水流的阻力是水的粘滞力及水流速度与压强脉动的结果。紊流又根据阻力特征划分为水力光滑区、过渡区、粗糙区。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都有适用范围和条件,一般都以水流阻力特征区划分。 水流阻力特征区的判别方法,工程设计宜采用数值做为判别式,目前国内管道经常采用的沿程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摩阻力系数,按照水流阻力特征区划分如表1。 沿程水头损失水力计算公式和摩阻系数表1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管径(DN)0.4m/s 0.6m/s 0.8m/s 1.0m/s 1.2m/s 1.4m/s 1.6 m/s 1.8 m/s 2.0m/s 2.2m/s 2.4m/s 2.6m/s 2.8m/s 3.0m/s 流速对应流量m3/h 20 0.5 0.7 0.9 1.1 1.4 1.6 1.8 2.0 2.3 2.5 2.7 2.9 3.2 3.4 25 0.7 1.1 1.4 1.8 2.1 2.5 2.8 3.2 3.5 3.9 4.2 4.6 4.9 5.3 32 1.2 1.7 2.3 2.9 3.5 4.1 4.6 5.2 5.8 6.4 6.9 7.5 8.1 8.7 40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10.0 10.9 11.8 12.7 13.6 50 2.8 4.2 5.7 7.1 8.5 9.9 11.3 12.7 14.1 15.6 17.0 18.4 19.8 21.2 65 4.8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5 23.9 26.3 28.7 31.1 33.4 35.8 80 7.2 10.9 14.5 18.1 21.7 25.3 29.0 32.6 36.2 39.8 43.4 47.0 50.7 54.3 100 11.3 17.0 22.6 28.3 33.9 39.6 45.2 50.9 56.5 62.2 67.9 73.5 79.2 84.8 125 17.7 26.5 35.3 44.2 53.0 61.9 70.7 79.5 88.4 97.2 106.0 114.9 123.7 132.5 150 25.4 38.2 50.9 63.6 76.3 89.1 101.8 114.5 127.2 140.0 152.7 165.4 178.1 190.9 200 45.2 67.9 90.5 113.1 135.7 158.3 181.0 208.6 226.2 248.8 271.4 294.1 316.7 339.3 250 70.7 106.0 141.4 176.7 212.1 247.4 282.7 318.1 353.4 388.8 424.1 489.5 494.8 530.1 300 101.8 152.7 208.6 254.5 305.4 386.3 407.1 488.0 508.9 589.8 640.7 661.6 712.5 763.4 350 138.5 207.8 277.1 346.4 415.6 484.9 554.2 623.4 692.7 762.0 831.3 900.5 989.8 1089.1 400 181.0 271.4 381.9 462.4 542.9 633.3 723.8 814.3 904.8 995.3 1085.7 1176.2 1286.7 1357.2 管径(DN) 流速推荐值m/s: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闭式系统0.5-0.6 0.6-0.7 0.7-0.9 0.8-1 0.9-1.2 1.1-1.4 1.2-1.6 1.3-1.8 1.5-2.0 1.6-2.2 1.8-2.5 1.8-2.6 1.9-2.9 1.6-2.5 1.8-2.6 开式系统0.4-0.5 0.5-0.6 0.6-0.8 0.7-0.9 0.8-1.0 0.9-1.2 1.1-1.4 1.2-1.6 1.4-1.8 1.5-2.0 1.6-2.3 1.7-2.4 1.7-2.4 1.6-2.1 1.8-2.3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已知流量、管材,如何求管径? 分两种情形: 1、水源水压末定,根据合理流速V(或经济流速)确定管径d: d=√[4q/(πV)] (根据计算数值,靠近选取标准管径) 2、已知管道长度及两端压差,确定管径 流量q不但与管内径d有关,还与单位长度管道的压力降落(压力坡度)i有关, i=(P1-P2)/L.具体关系式可以推导如下: 管道的压力坡度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 i=0.0107V^2/d^1.3——(1) 管道的流量 q=(πd^2/4)V ——(2) 上二式消去流速V得: q = 7.59d^2.65√i (i 以kPa/m为单位)管径:d=0.4654q^0.3774/i^0.1887 (d 以m为单位) 这就是已知管道的流量、压力坡度求管径的公式。 例:某管道长100m,管道起端压力P1=96kPa,末端压力P2=20kPa,要求管道过1.31 L/s的流量,试确定管径

压力坡度 i=(P1-P2)/L=(96-20)/100=0.76kPa/m 流量 q=1.31 L/s=0.00131 m^3/s 管径d=0.4654q^0.3774/i^0.1887 =0.4654*0.00131^0.3774/0.76^0.1887= 0.0400m =400mm 还可用海森威廉公式:i=105C^(-1.85)q ^1.85/d^4.87 ( i 单位为 kPa/m )钢管、铸铁管:C=100,i=0.02095q ^1.85/d^4.87 ,q =8.08d^2.63 i ^0.54 铜管、不锈钢管:C=130,i=0.01289q ^1.85/d^4.87 ,q =10.51d^2.63 i ^0.54 塑料管:C=140,i=0.01124q ^1.85/d^4.87 ,q =11.31d^2.63 i ^0.54 C=150,i=0.009895q ^1.85/d^4.87 ,q =12.12d^2.63 i ^0.54

泵的分类及选型原则

泵的分类及选型原则、用途 第1节泵的分类 泵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1)按泵工作原理分类 1)、叶片泵:叶片泵是将泵中叶轮高速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动能和压能。由于叶轮中有弯曲且扭曲的叶片,故称叶片泵。根据叶轮结构对液体作用力的不同,叶片泵可分为: 1、离心泵:靠叶轮旋转形成的惯性离心力而抽送液体的泵。 2、轴流泵:靠叶轮旋转产生的轴向推力而抽送液体的泵。属于低扬程、大流量泵型,一般的 性能范围:扬程1~12m;流量0.3~65m3/s,比转数500~1600。 3、混流泵:叶轮旋转既产生惯性离心力又产生轴向推力而抽送液体的泵。 2)、容积泵:利用工作室容积周期性的变化来输送液体。有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齿轮泵、螺杆泵等。 3)、其他类型泵:有射流泵、水锤泵、电磁泵等。 (2)离心泵分类离心泵按结构形式分类: 1、按主轴方位分类:a.卧式泵:主轴水平放置;b.斜式泵:主轴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放置;c.立 式泵:主轴垂直于水平面放置。 2、安叶轮的吸入方式分类: A、单吸泵:液体从一侧流入叶轮,存在轴向力,单吸叶轮; B、双吸泵:液体从两侧流入叶轮,双吸叶轮。不存在轴向力,泵的流量几乎比单吸泵增加 一倍 3、按叶轮级数分类:a.单级泵:泵轴只装一个叶轮;b.多级泵:同一泵轴上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叶轮,液体依次流过每级叶轮。液体依次流过每级叶轮,级数越多,扬程越高 4、按泵壳体剖分方式分类: A、分段式泵:壳体按与主轴垂直的平面剖分; B、节段式泵:在分段式多级泵中,每一段泵体都是分开的; C、中开式泵:壳体从通过泵轴轴心线的平面上分开,按剖分平面的方位又分为: 水平中开式泵:剖分面是水平面,为卧式泵; 垂直中开式泵:剖分面与水平面垂直,为立式泵; 斜中开式泵:剖分面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为斜式泵。 5、按泵体的形式分类: a.蜗壳泵; b.双蜗壳泵。 6、特殊结构形式的泵: A、潜水电泵:泵和电动机制成一体,能潜入水中工作,泵体一般为单级或多级立式离心泵和 轴流泵。 B、液下泵:属单级或多级立式离心泵,电动机、泵座位于液面上部,泵体淹没在液体中,电 动机通过长传动轴带动叶轮旋转。主要用于食品等行业。

水泵在管道上的选型配管要求

水泵在管道上的选型配管要求 水泵在管道上的选型配管要求为了提高水泵的吸入性能,管道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缩短,尽量少拐弯(弯头最好用大曲率半径),以减少管道阻力损失。为防止泵产生汽蚀,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避免积聚气体的囊形部位,不能避免时,应在囊形部位设DN15或DN20的排气阀。当泵的吸入管为垂直方向时,吸入管上若配置异径管,则应配置偏心异径管,以免形成气囊。 为了避免管道、阀门的重量及管道热应力所产生的力和力矩超过泵进出口的最大允许外载荷,在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上须设置管架。泵管口允许最大载荷应由水泵制造厂提供。 垂直进口或垂直出口的泵,为了减少对泵管口的作用力,管口上方管线须设管架,其平面位置要尽量靠近管口,可以利用管廊纵梁支吊管线,所以常把泵布置在管廊下。 输送密度小于650Kg/m³的液体,如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泵的吸入管道应有1/10~1/100的坡度坡向泵,使气化产生的气体返回吸入罐内,以避免泵产生汽蚀。 单吸泵的进口处,最好配置一段约3倍进口直径的直管。 对于双吸入泵,为了避免双向吸入水平离心泵的汽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垂直管道通过弯头直接连接,但泵的轴线一定要垂直于弯头所在的平面。此时,进口配管要求尽量短,弯头接异径管,再接进口法兰。在其它条件下,泵进口前应有不小于3倍管径的直管段。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之间用泄液阀放净。管径大于DN50时,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盖上开孔装放净阀。同规格泵的进出口阀门尽量采用同一标高。 非金属泵的进出口管线上阀门的重量决不可压在泵体上,应设置管架,防止压坏泵体与开关阀门时扭动阀门前后的管线。 蒸汽往复泵的排汽管线应少拐弯,在可能积聚冷凝水的部位设排放管,放空量大的还要装设消音器。进汽管线应在进汽阀前设冷凝水排放管,防止水击汽缸。 蒸汽往复泵在运行中一般有较大的振动,与泵连接的管线应很好地固定。 当泵出口中心线和管廊柱子中心线间距离大于0.6m,出口管线上的旋启式止回阀应放在水平位置,此时不允许在阀盖上装放净阀。 当管线架在泵和电动机的上方时,为不影响起重设备吊装,管线要有足够的高度。输送腐蚀性液体的管线不宜布置在原动设备的上方。 管廊下部管线的管底至地坪的净距离不应小于4m,以满足检修要求。 当管线架在泵体上方时,管底距地面净空高度应不小于2.2m。

泵的选型步骤、方法及选型要求

1. 所谓合理选泵,就是要综合考虑泵机组和泵站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等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使之符合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l 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这样既能减小泵房的开挖深度,又不使水泵发生汽蚀,运行平稳、寿命长。 按所选水泵建泵站,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2. 选型步骤 a. 列出基本数据: 介质的特性:介质名称、比重、粘度、腐蚀性、毒性等。 介质中所含因体的颗粒直径、含量多少。 介质温度:(℃) 所需要的流量 一般工业用泵在工艺流程中可以忽略管道系统中的泄漏量,但必须考虑工艺变化时对流量的影响。农业用泵如果是采用明渠输水,还必须考虑渗漏及蒸发量。 压力:吸水池压力,排水池压力,管道系统中的压力降(扬程损失)。 管道系统数据(管径、长度、管道附件种类及数目,吸水池至压水池的几何标高等)。如果需要的话还应作出装置特性曲线。 在设计布置管道时,应注意如下事项:A、合理选择管道直径,管道直径大,在相同流量下、液流速度小,阻力损失小,但价格高,管道直径小,会导致阻力损失急剧增大,使所选泵的扬程增加,配带功率增加,成本和运行费用都增加。因此应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排出管及其管接头应考虑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C、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管,尽量减小管道中的附件和尽量缩小管道长度,必须转弯的时候,弯头的弯曲半径应该是管道直径的3~5倍,角度尽可能大于90℃。D、泵的排出侧必须装设阀门(球阀或截止阀等)和逆止阀。阀门用来调节泵的工况点,逆止阀在液体倒流时可防止泵反转,并使泵避免水锤的打击。(当液体倒流时,会产生巨大的反向压力,使泵损坏) b. 确定流量扬程

水泵管径的简易算法

如何选择标准化水泵 来源: 互联网作者:未知日期:2010-11-27 访问: 75 一、选择标准化水泵 (一)何谓标准化水泵 标准化水泵就是国家根据ISO的要求,制定、推行的最新型号的水泵。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易操作、寿命长、能耗低等。它代表着当前水泵行业的最新潮流。 (二)如何选择水泵 用户选择水泵时,最好是到农机部门认可的销售点,一定要认清生产厂家。建议优先考虑购买充水式潜水电泵,并且看清牌号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千万不能购买“三无”(即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证)产品,否则出现了问题,用户将束手无策。 (三)什么牌水泵好 作为用户,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很难定夺,最好的方法是咨询水泵方面的行家。如果实在无人咨询,不妨去咨询一些老的水泵用户,尤其是那些与自己使用条件相近者,买这些用户信得过、质量可靠而又比较成熟的产品,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同时,应根据当地的电源情况来决定用单相泵或三相泵。 二、选择满足扬程要求的水泵 (一)水泵扬程选择 所谓扬程是指所需扬程,而并不是提水高度,明确这一点对选择水泵尤为重要。水泵扬程大约为提水高度的1.15~1.20倍。如某水源到用水处的垂直高度20米,其所需扬程大约为23~24米。选择水泵时应使水泵铭牌上的扬程最好与所需扬程接近,这样的情况下,水泵的效率最高,使用会更经济。但并不是一定要求绝对相等,一般偏差只要不超过20%,水泵都能在较节能的情况下工作。 (二)铭牌扬程多大为好 选择铭牌上扬程远远小于所需扬程的一台水泵,往往会不能满足用户的愿望,即便是能抽上水来,水量也会小得可怜,甚至会变成一台无用武之地的“闲泵”。是否购买的水泵扬程越高越好?其实不然。高扬程的泵用于低扬程,便会出现流量过大,导致电机超载,若长时间运行,电机温度升高,绕组绝缘层便会逐渐老化,甚至烧毁电机。 三、选择合适流量的水泵 水泵的流量,即出水量,一般不宜选得过大,否则,会增加购买水泵的费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用户自家吃水用的自吸式水泵,流量就应尽量选小一些的;如用户灌溉用的潜水泵,就可适当选择

供水泵的选型及调节方式(图)

供水泵的选型及调节方式(图) 据统计,给水工程中能耗费占供水成本的30~70%,水泵的能耗费占总能耗费的90%左右。实际运行中,水泵的效率大多数不足60%,泵站的综合效率不足50%,存在着较大的能源浪费。 1.在能源供应紧张的今天,工程设计中运用水泵供水节能技术,正确地进行泵站设计,使水泵能经常高效运行,将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水泵把水从水源中取出送至用户或净水厂;把净化的水送至供水管网;在长距离输水中将水加压;在分压供水系统中增加管网的压力;在用水高峰季节调节管网供水量;在工业循环供水系统中提升冷却水和补充新鲜水等。按照功能划分,水泵在供水系统各环节中构成取水泵站(一级泵站)、配水泵站(二级泵站)、加压泵站、调节泵站、循环泵站等。可以说水泵站是供水系统中的枢纽,水泵是这枢纽中的心脏。对于水泵的选型、在系统中的运行情况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2.选泵方法 水泵的选型是根据所需流量、扬程及其变化规律,同时考虑水泵经常供水时能高效运行确定。 一级泵站、加压泵站是按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设计,满足最高日供水量与扬程来确定泵型及台数。二级泵站按供水区逐时用水量变化设计,满足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扬程来确定泵型及台数。 2.1 取水泵的选择

在一级泵站选泵的扬程中,对水源取用设计低水位。实际上水源出现低水位的机率小,大多数时间是高于这个低水位的,造成选泵扬程高于大多数时间所需要的扬程。在水位变幅大的水源中,这一因素的影响更大。对选泵所用的最高日水量来说,在一年之中最高日水量出现的天数往往只占百分之几。大多数时间低于选泵所用的最高日水量。输水管中的水头损失是随水量的变化成平方关系变化。显然,在大多数时间里,系统上所需扬程和水量皆小于选泵时的扬程和水量。 2.2 供水泵的选择 二级泵站供水管网的用水量不是一个固定值。是逐年、逐月、逐日、逐时地变化着的。管网的水头损失也是随水量的变化成平方关系变化,管网所需的水压也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选泵中的扬程和水量采取以点兼面、以大兼小的取值方法,不仅增加了初期设备费,也因为水泵长时间的低效率运行造成能量浪费,在经济上是不允许的。 对于复杂的管路,当不能准确地求出管路特性曲线时,是无法选择合适的泵型的。选泵参数不当,泵不可能高效运行。 2.3 水泵的配置 一般离心泵的效率为80%左右,选型时往往考虑设备在使用中挖潜,选泵参数留有裕量,造成投产初期水泵低效率运行。即使初期使用小泵运行,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对于扬程、水量变化较大的工况,若使水泵在大多数时间高效运行,实际是做不到的。 鉴于上述各种情况,选泵时,在满足最大工况的前提下,在用水

管路阻力计算和水泵选型

2.1水系统管路阻力估算、管路及水泵选择 a)确定管径 一般情况下,按5℃温差来确定水流量(或按主机参数表中的额定水流量),主管道按主机最大能力的总和估算,分支管道按末端名义能力估算。根据能力查下面《能力比摩阻速查估算表》,选定管型。 b)沿程阻力计算 根据公式沿程阻力=比摩阻×管长,即H y=R×L,pa,计算时应选取最不利管路来计算:第一步:采用插值法计算具体的适用比摩阻,比如能力为,范围属于“6<Q≤11”能力段,K r=,进行插值计算。 R=104+()×= pa/m 第二步:根据所需管长计算沿程阻力,假设管长L=28m,则 H y= R×L=×28= pa= kpa c)局部阻力计算 作为估算,一般地,把局部阻力估算为沿程阻力的30-50%,当阀门、弯头、三通等管件较多的时候,取大值。实际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Hj=ξ*ρv2/2,ξ---局部阻力系数,ρv2/2---动压 ρv2/2动压查表插值计算,ξ局部阻力系数参考下表取值:

d)水路总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 水路总阻力包括:所有管道的沿程阻力、阀门、弯头、三通等管件的局部阻力、室外主机的换热器阻力(损失)、室内末端阻力(损失),后面两项与不同的主机型号和末端相关。计算式为: H q=H y+H j+H z+H m+H f H z——室外主机换热器阻力,一般取7m水柱 H m——室内末端阻力 H f——水系统余量,一般取5m水柱; 总阻力计算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总阻力选取流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提供不小于总阻力扬程的水泵来匹配水系统。选取水泵时要根据“流量——扬程曲线”来确定,但扬程和流量不能超出所需太大(一般不超过20%),避免导致出现水力失调和运行耗能较高。 水系统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与系统水流量和所采用的管径相关,流量、管径及所使用各种配件的多少决定总阻力,流量取决于主机能力(负荷)及送回水温差,流量确定的情况下,管径越大,总阻力越小,水泵的耗能越小,但管路初投资会增大。 PE-RT地暖管的规格(参考)(红色字的为推荐使用规格、计算基准) ?计算例 现有项目系统图如下:

水泵管道选型要求

水泵管道选型要求 水泵在管道管线上的选型配管要求 为了提高水泵的吸入性能,水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缩短,尽量少拐弯(弯头最好用大曲率半径),以减少管道阻力损失。为防止泵产生汽蚀,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避免积聚气体的囊形部位,不能避免时,应在囊形部位设DN15或DN20的排气阀。当泵的吸入管为垂直方向时,吸入管上若配置异径管,则应配置偏心异径管,以免形成气囊。 为了避免管道、阀门的重量及管道热应力所产生的力和力矩超过泵进出口的最大允许外载荷,在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上须设置管架。泵管口允许最大载荷应由水泵制造厂提供。 垂直进口或垂直出口的泵,为了减少对泵管口的作用力,管口上方管线须设管架,其平面位置要尽量靠近管口,可以利用管廊纵梁支吊管线,所以常把泵布置在管廊下。 输送密度小于650Kg/m?的液体,如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泵的吸入管道应有1/10~1/100的坡度坡向泵,使气化产生的气体返回吸入罐内,以避免泵产生汽蚀。 单吸泵的进口处,最好配置一段约3倍进口直径的直管。 对于双吸泵,为了避免双向吸入水平离心泵的汽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垂直管道通过弯头直接连接,但泵的轴线一定要垂直于弯头所在的平面。此时,进口配管要求尽量短,弯头接异径管,再接进口法兰。在其它条件下,泵进口前应有不小于3倍管径的直管段。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之间用泄液阀放净。管径大于DN50时,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盖上开孔装放净阀。同规格泵的进出口阀门尽量采用同一标高。 非金属泵的进出口管线上阀门的重量决不可压在泵体上,应设置管架,防止压坏泵体与开关阀门时扭动阀门前后的管线。 蒸汽往复泵的排汽管线应少拐弯,在可能积聚冷凝水的部位设排放管,放空量大的还要装设消音器。进汽管线应在进汽阀前设冷凝水排放管,防止水击汽缸。 蒸汽往复泵在运行中一般有较大的振动,与泵连接的管线应很好地固定。 当水泵出口中心线和管廊柱子中心线间距离大于0.6m,出口管线上的旋启式止回阀应放在水平位置,此时不允许在阀盖

消防泵的7个选择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566308436.html,/ 消防泵的7个选择方法 说到消防泵,相信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才是,接下来小编就来给朋友们说说消防泵的选择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消防泵选择方法1、应选择效率高、低噪声、节能型离心泵,严禁选择淘汰产品。 消防泵选择方法2、应根据设计流量、所需扬程选泵,且考虑水泵因磨损等原因造成水泵出力下降,渣浆泵可按计算所得扬程H乘以1.05~1.10系数后选泵;应选择特性曲线为随流量增大其扬程逐渐下降的水泵,这样的泵工作稳定,并联工作时可靠;且水泵的运行工作点应保持在高效区间运行,这样既节能又不易损坏机件。 消防泵选择方法3、当给水管网无调节设施时,宜采用调速泵组或额定转速泵组编组运行供水。泵组的最大出水量不应小于小区给水设计流量,并应以消防工况校核。 消防泵选择方法4、选择水箱、水塔的提升泵应尽量减少泵的台数,宜一用一备;当单泵可以满足要求时,则不宜采用多台并联方式;若必须采用多台并联运行或大小泵搭配方式时,其离心泵型号、台数不宜过多,型号一般不宜超过两种,单级清水离心泵的扬程范围应相近;并联运行时每台泵宜仍在高效区范围内运行。 消防泵选择方法5、变频调速泵设计供水流量应保证满足生活给水系统中的最大设计秒流量的要求。渣浆泵电源须可靠;水泵的工作点应选在水泵特性曲线的高效工作区内,并不得选在Q-H曲线的延长线上,设计的最不利工作点应在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段的右端点,即水泵出水量最大、而扬程较低但能满足要求的那个点,也就是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的低点与管道特性曲线的交叉点。水泵调速工作范围能尽量在水泵高效段内;调速范围宜设在水泵供水量的25%~100%之间;设备应具有水位自动控制功能。 消防泵选择方法6、生活加压给水系统的多级水泵机组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应大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水泵宜自动切换,交替运行。 消防泵选择方法7、离心泵所配电机的电压应相同,且电源制式应与国家电网供电制式相同。

泵扬程&管径计算

4 扬程计算( 5 - 9) 泵的扬程计算是选择泵的重要依据,这是由管网系统的安装和操作条件决定的。计算前应首先绘制流程草图,平、立面布置图,计算出管线的长度、管径及管件型式和数量。 一般管网如下图所示,(更多图例可参考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D——排出几何高度,m; 取值:高于泵入口中心线:为正;低于泵入口中心线:为负; S——吸入几何高度,m; 取值:高于泵入口中心线:为负;低于泵入口中心线:为正; P d、P s——容器内操作压力,m液柱(表压); 取值:以表压正负为准 H f1——直管阻力损失,m液柱; H f2——管件阻力损失,m液柱; H f3——进出口局部阻力损失,m液柱; h ——泵的扬程,m液柱。 h=D+S+h f1+h f2+h3+ P d-P s h= D-S+h f1+h f2+h f3+ P d-P s

h= D+S+h f1+h f2+h f3+ P d-P s 表5-5:计算式中各参数符号的意义 表5-6:某些工业管材的ε约值见表1 注:摘至《化工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何潮洪、冯霄主编。第48页。

管网局部阻力计算

表5-7:常用管件和阀件底局部阻力系数ζ值 1工程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为湍流;当Re在2000~4000范围内,为过渡状态。过渡状态计算λ时,工程上按湍流公式计算。

注:管件、阀件底规格形式很多,制造水平,加工精度往往差别很大,所以局部系数ζ的变动范围也是很大。表中数值只是约略值。至于其他管件、阀件等ζ值,可参考相关文献。注:摘至《化工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何潮洪、冯霄主编。第50页。

冷冻水泵选型方法详解

冷冻水泵选型方法详解(附计算步骤) 冷冻水泵选型最重要的步骤是对其扬程和流量的确定,一般来说,冷冻水泵选型大多是清水离心泵。下面,世界泵阀网为大家列举冷冻水泵选型时所要参考的参数及具体的计算方法。 冷冻水泵选型过程中最具参考意义的参数是扬程,冷冻水泵扬程实用估算方法常见的由闭式空调冷水系统的阻力组成,因为这种系统是最常用的系统。 1、冷水机组阻力:由机组制造厂提供,一般为60~100kPa。 2、管路阻力:包括磨擦阻力、局部阻力,目前设计中冷水管路的比摩组宜控制在150~200Pa/m范围内,管径较大时,取值可小些。 3、空调未端装置阻力:根据设计提出的空气进、出空调盘管的参数、冷量、水温差等由制造厂经过盘管配置计算后提供的,许多额定工况值在产品样本上能查到。此项阻力一般在20~50kPa范围内。 4、调节阀的阻力:空调房间总是要求控制室温的,通过在空调末端装置的水路上设置电动二通调节阀是实现室温控制的一种手段。二通阀的规格由阀门全开时的流通能力与允许压力降来选择的。如果此允许压力降取值大,则阀门的控制性能好;若取值小,则控制性能差。阀门全开时的压力降占该支路总压力降的百分数被称为阀权度。水系统设计时要求阀权度S>0.3,于是,二通调节阀的允许压力降一般不小于40kPa。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粗略估计出一幢约100m高的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的压力损失,也即循环水泵所需的扬程: 冷水机组阻力:取80kPa(8m水柱); 管路阻力:取冷冻机房内的除污器、集水器、分水器及管路等的阻力为50kPa;取输配侧管路长度300m与比摩阻200Pa/m,则磨擦阻力为300*200=60000Pa=60kPa;如考虑输配侧的局部阻力为磨擦阻力的50%,则局部阻力为60kPa*0.5=30kPa;系统管路的总阻力为50kPa+60kPa+30kPa=140kPa(14m水柱);

二次增压水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二次增压水泵选型的原则与步骤 第一节选用原则 泵是一种面大量广的通用型机械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矿山、选船、轻工、农业、民用和国防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79 年统计,我国泵产量达125.6万台。泵的电能消耗占全国电能消耗的21%以上。因此大力降低泵有能源消耗,对节约能源具用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泵行业设计研制了许多高效节能产品,如 CDL、QJ、SP等型号的泵类产品,对降低泵的能源消耗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由于选型不合理,许多的泵处于不合理运行状况,运行效率低,浪费了大量能源。还有的泵由于选型不合理,根本不能使用,或者使用维修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由此可见,合理选泵对节约能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合理选泵,就是要综合考虑泵机组和泵站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等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使之符合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满足使用流量和扬程的要求,即要求泵的运行工次点(装置特性曲线与泵的性能曲线的交点)经常保持在高效区间运行,这样既省动力又不易损坏机件。 2、所选择的水泵既要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便宜,又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较高的效率。 3、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这样既能减小泵房的开挖深度,又不使水泵发生汽蚀,运行平稳、寿命长。 4、按所选水泵建泵站,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第二节选型步骤 一、列出基本数据: 1、介质的特性:介质名称、比重、粘度、腐蚀性、毒性等。 2、介质中所含因体的颗粒直径、含量多少。 3、介质温度:(℃)

4、所需要的流量 一般工业用泵在工艺流程中可以忽略管道系统中的泄漏量,但必须考虑工艺变化时对流量的影响。农业用泵如果是采用明渠输水,还必须考虑渗漏及蒸发量。 5、压力:吸水池压力,排水池压力,管道系统中的压力降(扬程损失)。 6、管道系统数据(管径、长度、管道附件种类及数目,吸水池至压水池的几何标高等)。 如果需要的话还应作出装置特性曲线。 7、在设计布置管道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A、合理选择管道直径,管道直径大,在相同流量下、液流速度小,阻力损失小,但价格高,管道直径小,会导致阻力损失急剧增大,使所选泵的扬程增加,配带功率增加,成本和运行费用都增加。因此应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 B、排出管及其管接头应考虑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C、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管,尽量减小管道中的附件和尽量缩小管道长度,必须转弯的时候,弯头的弯曲半径应该是管道直径的3~5倍,角度尽可能大于90℃。 D、泵的排出侧必须装设阀门(球阀或截止阀等)和逆止阀。阀门用来调节泵的工况点,逆止阀在液体倒流时可防止泵反转,并使泵避免水锤的打击。(当液体倒流时,会产生巨大的反向压力,使泵损坏) 二、确定流量扬程 1、流量的确定 a、如果生产工艺中已给出最小、正常、最大流量,应按最大流量考虑。 b、如果生产工艺中只给出正常流量,应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 对于ns>100的大流量低其不意扬程泵,流量余量取5%,对ns<50的小流量高扬和泵,流量余量取10%,50≤ns≤100的泵,流量余量也取5%,对质量低劣和运行条件恶劣的泵,流量余量应取10%。 c、如果基本数据只给重量流量,应换算成体积流量

泵进出口管路预设原则及注意的问题

泵进出口管路预设原则及注意的问题 1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配管要求 1)所有与泵相连的管路(管材爆破试验)应具有独立牢固的支撑、以削减管路的振动和防止管路的重量压在泵上。 2)在泵的进出口管道处宜设可调支架,有振动的管道,应设减振支架,以适当调整管道位置,减少由于安装误差产生的对泵管嘴的附加力。 3)当泵与设备连接的管道较短,两者又不是同一基础时,连接管道应有一定的柔性,或加金属软管以补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4)吸入和排出管路的直径不应小于泵的入口和出口直径。 5)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6)为防止泵产生气蚀,从设备到泵的入口管嘴管道标高应逐

步下降,中间不应出现U 形和!形,当不能避免时,应在高点加放气阀,低点加排液阀。 7)离心泵泵入口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入口直径的3D. 8)对于双吸入泵,为避免双向吸入不均引起离心泵气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 9)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2泵的辅助管路设置 1)暖泵管道:当离心泵输送物料温度超过200 ℃,需设置暖泵管道,使少量物料由操作泵的排出管道引至备用泵出口,然后流经备用泵,回至泵入口,使备用泵处于热备状态,便于启动。 2)防凝管道:对于常温下易凝介质的泵应设DN20 25 的防冻管,设置方式同暖泵管道。 3)平衡管道:介质在泵入口处易发生气化时,可在泵入口管嘴与泵入口切断阀之间设置一根可返回吸入侧上游设备气相空间的

平衡管,使产生的气体回流,避免泵产生气蚀,平衡管上应设置切断阀。 4)最小回流管道:为防止离心泵在低于泵的最小流量运转,应设置泵最小回流管道,使一部分流体从泵排出口返回至泵吸入口端的容器,以保证泵的流量。 3泵典型配管示例 3.1 侧进型注意事项: (1)泵入口的偏心异径管应为顶平,以防形成气囊,集气引起泵气蚀。 (2)泵入口支架应为导向可调支架,以防由于安装误差给泵造成过大应力。 (3)注意泵入口过滤器的抽芯空间,若垂直向下抽芯空间不足,可选择斜向下45#安装或采用角式过滤器。 3.2 顶进型注意事项:

水管管径压力与流速确定后管路流量表

关于流量、压力、管径、流速的关系 一般工程上计算时,水管路,压力常见为0.1--0.6MPa,水在水管中流速在1--3米/秒,常取1.5米/秒。 流量=管截面积X流速=0.002827X管径^2X流速(立方米/小时)^2:平方。管径单位:mm 管径=sqrt(353.68X流量/流速) sqrt:开平方 饱和蒸汽的公式与水相同,只是流速一般取20--40米/秒。 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就要先假定流速,再根据水的粘度、密度及管径先计算出雷诺准数,再由雷诺准数计算出沿程阻力系数,并将管路中的管件(如三通、弯头、阀门、变径等)都查表查出等效管长度,最后由沿程阻力系数与管路总长(包括等效管长度)计算出总管路压力损失,并根据伯努利计算出实际流速,再次用实际流速按以上过程计算,直至两者接近(叠代试算法)。因此实际中很少友人这么算,基本上都是根据压差的大小选不同的流速,按最前面的方法计算。 波努力方程好像对于气体等可压缩流体不适用阿 管道横截面积为A A=派D^2/4 Q=A×v 水管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轻松解决你算管径问题) 每次画图都要算出管径,你只要对照此表就能看出来! 经验:1.重力流,流速比较小。一般选0.8-1.0 2.压力流,流速比较大,一般选1.0-1.5 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200.50.70.9 1.1 1.4 1.6 1.8 2.0 2.3 2.5 2.7 2.9 3.2 3.4 250.7 1.1 1.4 1.8 2.1 2.5 2.8 3.2 3.5 3.9 4.2 4.6 4.9 5.3 32 1.2 1.7 2.3 2.9 3.5 4.1 4.6 5.2 5.8 6.4 6.97.58.18.7 40 1.8 2.7 3.6 4.5 5.4 6.37.28.19.010.010.911.812.713.6 50 2.8 4.2 5.77.18.59.911.312.714.115.617.018.419.821.2 65 4.87.29.611.914.316.719.121.523.926.328.731.133.435.8

深井潜水泵品牌型号意义及选择方法

深井潜水泵品牌型号意义及选择方法 一、深井潜水泵选择型号须知: (1)测出井的实际深度H、静水位Hi、水深H和井孔直径。 (2)根据抽水试验,求出该井的最大可能出水量Qmax和相应的最大水位降Smax,求出单位流量时的水位降Sq,即Sq=SmaxQmax。 如果缺乏准确的抽水试验资料,Qmax可以按照下式估算: Qmax=(2H-Smax)SmaxQ(2H-S)S 式中H—井中水深,m; Q-抽水实验在水位稳定时,井中的出水量,msh; S-相应于Q时井中的水位降,即静水位到稳定水位间的距离,m; Smax-井的最大水位降,m,一般为H2; Qmax—相应于Smax时的最大可能出水量,m3h。 二、深井潜水泵选型步骤: (1)确定深井潜水泵的型号根据机井孔直径和井深初步选定深井泵的型号。如井孔内径为200mm时,只能选用200QJ以下深井泵,以保持井与泵间的足够的间隙。 (2)求水位降根据所选型号,参照产品样本,查出其额定流量Qe,按下式求出此流量时的水位降。 SM=SqQe (6—40) 式中SM—水位降,m,SMH2。 (3)求动水位深度按下式求出相应的动水位深度 Hd=Hi+SM (6—41)

(4)算出深井潜水泵在井中输水管的总长度 L=Ha+(1~2) (6-42)式中L-输水管的总长度,m。 求出的L值不应大于该型号泵在产品样本中所给出的输水管放入井口最大长度。 (5)求总损失扬程根据输水管直径和流量,查出每10m长输水管的摩擦 损失h值,则输水管的总损失为: △Hz=0.1hL (6-43)式中L-输水管总损失扬程,m。 (6)求提水所需扬程 Hx=Hd+△Hz (6—44) 式中Hx——深井潜水泵扬水至井口地面所需的扬程。如果是将水抽至离地某高度时,则上式中Hx还要加上高出地面一段的管路输水摩擦损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