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82.66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为培养具备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提升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跨境电商专业,并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实验室建设。
本文将围绕教研活动跨境电商实验室,探讨其建设意义、实施策略及未来发展。
一、建设意义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跨境电商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跨境电商运营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跨境电商的运作模式,掌握相关技能,为将来从事跨境电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跨境电商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
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和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学术水平,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3. 促进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可以通过实验室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高校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策略1. 实验室建设(1)硬件设施:跨境电商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以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需求。
(2)软件资源:实验室应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跨境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工具、模拟软件等软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
(3)师资队伍:实验室应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2. 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设置跨境电商概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课程:设置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营销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验教学(1)模拟实验:利用实验室的软件资源,模拟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构建发表时间:2018-11-02T10:26:39.18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作者:侯凤菊[导读] 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强势增长,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方向。
然而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相关人才知识和技能相互孤立,较难胜任跨境电商相关岗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懂得运营技巧,却对外贸(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14)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强势增长,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方向。
然而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相关人才知识和技能相互孤立,较难胜任跨境电商相关岗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懂得运营技巧,却对外贸实务、商务英语等跨文化交际等方面不了解。
因此既懂国际贸易,又有商务英语能力,又熟悉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目前市场的稀缺人才。
因此,探索电子商务专业下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显得极为迫切。
一、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特征跨境电商是新兴领域,专业知识背景涉及面广,对于人才的需求分类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
如何确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特征呢?本文主要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50家注册地在淄博的从事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单位,调查内容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最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因为跨境电商人才胜任力要求不清晰,所以调查题目以开放性问答为主。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基本上属于民营性质。
有生产企业,有商贸企业,还有电商平台,即为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提供服务;访谈中得知规模都不是很大,但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企业表示,他们希望的人才最好是复合型的,会市场营销、会电商平台操作、会电商网页设计、会对外贸易、会国际物流、还有外文沟通读写能力。
据调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有以下岗位:跨境专员、网络推广和网络客服等。
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赵帮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摘要:跨境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已经先后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或改造其原有专业增设此方向。
但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课程教学存在各种问题。
本研究认为应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课程体系,而且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建设;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382-02一、引言“互联网+”的时代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培育具备外贸、电子商务和外语三种能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中之重。
但在高职院校中,跨境电商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跨境电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一)教学理念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已有近40年历史,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仍然有待转变,特别是无职业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问题集中表现在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实践技能培养。
另外,由于跨境电商专业建立历史极短,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原因,用文科课程的讲授方法来讲授跨境电商的专业课程,非常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学习观念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需要转变,主要体现在:他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等同于知识记忆。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似乎发现不了什么问题。
但当要求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便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其次,部分学生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意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集体工作,在小组活动时自顾做自己的事情。
第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或多或少与网络有关,所以课程大多在可以利用网络的实训室进行,因而不少学生常利用这些上网的机会玩游戏和浏览网页。
“课证赛”三融通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探析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进行贸易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呈现出数字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国纷纷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以培养具备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能力的人才。
课证赛”三融通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探析,本文将分析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对跨境电子商务本质、规律和趋势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之上的,也是培养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需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确定和设计。
1. 课程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规划、市场拓展、产品推广、国际贸易、跨境支付和物流等方面的全部能力。
这需要学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市场运作机制,掌握各国商品的贸易政策和法规,掌握跨境支付的各种方式和流程,了解各种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和运费计算,掌握各国的电商平台操作方法和推广方式等。
为此,教学目标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确定,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教学内容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市场环境、国际贸易规则、跨境支付与结算、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跨境电商风险评估与管理等。
这些内容既包括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也包括了实践技能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些内容也需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构建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探索作者:程红兰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5期摘要:跨境电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催生了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许多企业面临跨境电商人才紧缺,以技术技能型能力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成为人才输送的主要载体,给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本文将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该校跨境电商新专业规划,分析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与探索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由“互联网+外贸”衍生的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外贸方式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模式、新亮點和新趋势。
随着国家电商运营环境的改善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跨境电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有了更良好的市场空间和氛围,未来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跨境电商相关类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具备国际贸易的技能,还要兼备电子商务的技能,这些都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2015年年初,著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在北京做的调查显示,超过94%的受访卖家表示在未来有扩大公司规模,继续引进人才的计划。
同年,跨境电商平台Wish对湖北省的跨境电商行业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83%的企业认为严重缺乏跨境电商人才。
根据商务部的不完全统计结果,中国境内通过亚马逊、中国制造、敦煌网、京东全球售等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3万家,各类平台企业大小规模不等。
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在人才招聘上更注重新员工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期望他们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无需企业再培训;二是在人才业务能力管理上注重一专多长,中小外贸平台企业往往要求员工身兼多职,希望新进人员能胜任公司业务网所涉及的全部工作内容,而这就要求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和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跨境电商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跨境电商基础》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集多个学科为一体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适应最新国际贸易形式发展的一门新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各大主流B2C、B2B出口平台的特点以及跨境电商营销、物流、支付、客服等相关基础知识,了解跨境零售的基本操作,熟悉跨境电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发展趋势,为今后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营销、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跨境电商基础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共同开发岗位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同时,建设双元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考、创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创业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本学期课程的重点包括主流出口跨境电商平台特点、主流进口跨境电商平台特点、跨境电商店铺定位和选品、跨境电商支付与结算流程、跨境电商物流方式与渠道、跨境客户关系管理和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
本学期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能通过对主流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平台销售产品;能通过对主流进口跨境电商平台的了解,总结归纳出各大平台的优缺点;能进行跨境电商市场调研,并以此确定店铺定位,熟悉跨境电商市场选品原则;能设计合理的跨境物流方案;能及时处理争议订单,维护老客户、开发新客户等。
2.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能根据产品特征选择合适的跨境电商平台;(2)能熟练购买海外商品并顺利收到货;(3)能熟练计算跨境电商产品上架价格;(4)能利用并分析数据确定合适的店铺产品;(5)能根据包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物流出运;(6)能制定跨境产品和店铺优化方案;(7)能及时处理订单、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思考【摘要】本文就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思考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该专业的背景以及研究目的。
在会从必要性、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结论部分将重点探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对未来的思考以及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了解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也能够了解该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考、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必要性、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前景、社会贡献、未来思考、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市场监管不规范、物流配送环节瓶颈等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本文旨在探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研究与思考,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思考引言本文旨在探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必要性、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发展前景,探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更好地了解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在当前时代的重要性和前景,为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互利共赢。
2. 正文2.1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必要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悉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探讨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概述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1. 实用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跨境电商行业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跨境电商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创新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外语、计算机应用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跨境电商基础、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支付、跨境电商营销等,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包括跨境电商模拟实验、跨境电商案例分析、跨境电商项目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实践环节(1)校内实训:利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等资源,开展跨境电商模拟实验、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活动。
(2)校外实习: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了解跨境电商行业现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加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1)校内教师:选拔具有丰富跨境电商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校外导师: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担任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指导。
4. 教学资源(1)教材资源:开发适合跨境电商教学的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实践教材、案例教材等。
“课证赛”三融通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探析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知识面广阔、技术更新快速等特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构建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课证赛”三融通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将介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将深入探讨“课证赛”三融通的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训。
接着,将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劣势。
将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以期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难以满足当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针对性地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企业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紧贴现实需求,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课证赛”三融通的理念逐渐受到关注,其强调课程、证书和比赛的有机结合,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通过“课证赛”三融通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教学体系构建中,需要充分结合“课证赛”三融通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系统的学习体验。
2.2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群结构优化及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李玫瑰 连序海(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摘 要]在跨境电商专业建设过渡期,应该将高职院校现有相关专业进行资源整合,组建跨境电商专业群。
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应将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设置为核心岗位,将网络销售与推广、客服、网页设计与美工、产品开发与采购、仓储物流、单证与报关、翻译等岗位设置为辅助岗位。
依据高职院校现有专业与跨境电商岗位群的对应关系,将国际贸易专业设置为核心专业,电子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设置为成员专业,对跨境电商专业群结构进行优化。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三段式专业群课程体系,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群结构;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8-0133-04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jor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 Meigui Lian Xuhai(Yantai Agricultural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670)Abstract: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ly added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sources of related majors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form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jor group.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job of platform operation is the core position of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job group, online sales and promotion, customer service, web design and art,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ocurement,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documents and customs declaration, translation, etc. are auxiliary positions.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xisting majors and job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s set as the core major, e-commerce,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business English, market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majors are set as member majors, and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jor group structure is optimized. And on this basis, build a three-stage major group course system of "bottom sharing, middle-level separation, and high-level mutual selection" to cultivate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talents for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Key Words: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jor Group Structure; Course System在“互联网+外贸”时代背景下,众多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涉足跨境电商领域,既懂外贸又懂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高职教育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及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构建与研究摘要:现阶段,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极为迅猛,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提供重要就业市场环境。
但同时,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专业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师资队伍资源不足、传统教学课程标准难以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实际需要、跨境电商教学理论标准效果欠缺等发展短板,据此,对应提出健全完善跨境电商人才专门培训的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共建、加大跨境电商企业实操技术人才的引导力度举措,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提供专业标准。
关键词: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标准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路径一、引言早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便确立了电子商务在新兴产业中的战略性地位,在线跨境贸易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而在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外向型人才培训缺口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中小外贸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尤其突出[1]。
据企业内部统计,虽然各高职院校每年都向中小外贸企业输出了大批学生,但更多中小企业却反映招聘不了理想的跨境电商人员。
不少公司都反映他们的人员实际技能太差、知识基础不够扎实、眼界不广,所培训的人员往往无法顺利完成跨境电商的关键任务,导致公司一直陷入“一将难求”的尴尬境地。
跨境电商人员的培训与现实需求出现“产销不对路”的矛盾。
因此,在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商业背景下,国内各高职院校需要为培养优秀跨境电商人才不懈努力,解决新兴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困境[2]。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教育部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号召,将创新元素融入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始末,探讨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新方法,围绕跨境电商专业核心教学现状、现实困境及相应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论述。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现状及现实困境跨境电商作为交叉学科专业,因此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是是培养综合性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在掌握贸易、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优秀外文、营销或者跨文化交流等综合能力素质[3]。
跨境电商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是当前跨境电商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本文重点阐述了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的步骤方法,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考核,从而实现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合一、教学考核与岗位评价衔接合一。
关键词:跨境电商工作过程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理想模式。
该模式通常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将企业典型任务转换成课堂学习任务,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设计目标。
《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完成“五个一体化”的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该标准对教学内容编制、教学过程组织和学习效果评价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保障。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的基本要求,需要开发者立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按照完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和标准,实现从“工作过程”到“学校课程”、从“工作任务”到“学习任务”的转变。
此二者转变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一般来说,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反馈等流程,并且反应该流程的具体要素要能在一体化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来,具体要素由“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职业能力要求)”“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考核”等构成,即一体化课程标准体系应包含“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出什么、做得怎样”这6个方面。
二、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笔者以跨境电商运营课程为例,阐述其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从微观层面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提供指导依据。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跨境电商课程是什么?跨境电商是指在国际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贸易活动,它的特点是跨越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现商品和服务的全球化交易。
跨境电商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
学习跨境电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掌握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和市场规律,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发重要,需要通过专业课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构建“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跨境电商课程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些高校开始在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和市场环境。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实践教学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了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提高他们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力。
二、引入“案例教学+思辨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跨境电商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PPT讲解和笔记复习为主,学生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高校开始引入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的跨境电商案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也是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实际的社会环境和商业竞争,了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各种伦理和道德问题,锤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商业行为的责任和社会影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作者:李海波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1期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建设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了跨境电商课程现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研究思路,重点进行课程定位与实践任务安排,提出了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操作以及创新创业导向的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跨境电商;实训课程;电子商务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使跨境电商成为电商行业的焦点,也成为国际贸易适应网络商业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
据商务部测算,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017年达到7.6万亿元,年平均增速将接近于30%。
而跨境贸易电商人才的稀缺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
因此跨境电商实训课程教学做合一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培养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至关重要。
1、跨境电商课程现状分析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使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日益繁荣,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各类学校近千所,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达数十万人,前期培训机构有跨境电商的培训,高校也在积极研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及相关课程建设,但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跨境电商人才还不多,如何解决跨境电商课程中的实践操作问题尤为重要。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认识,但怎样培养,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
一方面,各高校相关专业面对跨境电商的发展变化做出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变化需要一定的时滞。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所要求的是集外语、业务、技术于一体的全面型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相对来说,中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对培养培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行动早、行动快,而东北地区发展比较缓慢。
2、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研究思路适应经济发展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行业、区域、院校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理念进行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思路如下:(1)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与主要模式分析;(2)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及人才需求规格分析,进行跨境电商需求岗位分析;(3)确定作为学习领域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4)编写并完成课程标准;(5)会同企业人员编写实践指导书;(6)完成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即电子教案;(7)完成教学课件;(8)建设教学资源库。
摘要:外贸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呈暴发式增长。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缓解我国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矛盾。
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专业为例,基于PG SD 能力分析模型,提出从“职业岗位群→典型职业活动→工作任务→PG SD 能力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竞赛→课程”的路径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岗课证赛融通”综合育人,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关键词:跨境电商专业;PG SD 能力分析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证赛融通;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 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4-0121-05———基于P G S D 能力分析模型欧阳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1483)收稿日期:2022-08-01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2022J X G G 129);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J G 12)作者简介:欧阳悦(1989-),女,江西赣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统计,中国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2021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1]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 CEP )正式生效,我国跨境电商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广东省跨境电商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广东省是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强省。
2020年,广东省位列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第一,且总额远超过其他省份。
[2]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广东省不断推动和引领全国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2月,在广东省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达32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商务部《“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到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17亿万元,相关从业人数达7000万人,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5万亿元。
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建设路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纷纷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旨在培养具备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探讨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建设路径,以期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培养目标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熟练的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技能、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而言,毕业生应能够在跨境电商企业、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平台等单位从事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店铺运营、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
二、优化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设置包括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2、核心课程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物流、跨境支付与结算、跨境电商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应作为核心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跨境电商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
3、拓展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可以开设跨文化交流、商务英语、法律法规、数据分析等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应增加跨境电商模拟实训、企业实习、项目实战等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内部培养鼓励现有教师参加跨境电商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2、外部引进引进具有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3、团队建设组建跨境电商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和科研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跨境电商校内实训基地,配备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跨境电商模拟平台、物流实训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
2、校外实习基地与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