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中反反复复的情节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5
《童话中反反复复的情节》教学设计群文材料:《田鼠太太的项链》、《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兔子的名片》。
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故事中情节反反复复的结构方式,能抓住反反复复的情节设计结构图。
2.尝试借助结构图简要地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体会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
课前活动:玩“童话猜猜猜”的游戏。
教学过程:一、回顾情节反复的童话,揭示课题1.师:我们在课文里也读到了很多童话,还记得这些吗?(课件出示童话题目:《小熊住山洞》、《小壁虎借尾巴》、《小猴子下山》、《小蝌蚪找妈妈》……)交流:这些童话中,你最喜欢哪一篇?可以用几句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吗?2.链接课文内容,出示勾出的有关反复情节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揭示课题。
二、共读第一篇,认识结构图1.快速默读《田鼠太太的项链》,找出童话中主人公反反复复的言行,勾画出来。
2.学生汇报,师板书:谷子崭新的时装玉米换崭新的裤子花生米崭新的皮鞋3.生借助板书讲童话。
4.师小结:这个帮助我们记住故事情节的图就是结构图。
(板书:结构图)读这种情节反复的童话,只要找出它的几个重复情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画出结构图,就可以理清故事的主线。
三、同桌分读《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和《兔子的名片》,学画结构图。
1.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读第二篇童话。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⑴勾句子:快速默读童话,找出童话中主人公反反复复的言行,勾画出来。
⑵设计结构图: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设计一个结构图。
⑶讲故事:借助结构图,给同桌讲一讲你读到的故事。
2.生读书勾画句子,画结构图,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请2-3个学生展示结构图,复述故事。
四、比较阅读,体会反复结构的一般规律。
出示三篇童话的结构图,让学生比较三篇童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结构的一般规律:1.反复的次数一般3—5次。
2.童话中,前后反复的情节虽然都差不多,却并不意味着当中的情节可以随便调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童话中反反复复的情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理解其中的想象力和趣味性。
2. 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发现并尝试运用反反复复的情节结构。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
2. 具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小红帽》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张童话故事的封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这些故事当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情节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引入反反复复的情节(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三只小猪》故事。
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例如三只小猪建房子的过程。
读完故事后,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是什么吗?”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多举例说明。
第三步: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则童话故事进行分析,重点抓住其中的反反复复情节。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人阅读的方式,确定并记录故事中的情节,并找出具体的例子。
第四步:小组交流(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之间的小组间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所选童话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
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论,扩展学生的思路和认识。
第五步:创作童话故事(2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要求其中有明显的反反复复情节。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也可以个别撰写。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第六步:分享与展示(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童话故事,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讲,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反复复情节对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何作用。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
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
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夫和金鱼的故事》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蔚蓝的大海边;他们同住在一所破旧的小木棚里,老头儿出去撒网打鱼。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网,网到了一条不平常的金鱼。
金鱼苦苦地哀求:“老爹爹,您把我放回大海吧!我要给您贵重的报酬。
”老头儿放了那条金鱼,还对她讲了几句亲切的话:“上帝保佑你,金鱼!我不要你的报酬;到蔚蓝的大海里去吧,在那儿自由自在地漫游。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去,向她讲起这件天大的怪事情。
老太婆指着老头儿就骂:“你这个蠢货,真是个傻瓜!!你不敢拿这条鱼的报酬,就是问她要一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话。
”于是老头儿走向蔚蓝的大海,大海轻微地起着波浪。
他就开始叫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您要什么呀,老爹爹?”老头儿向她行了个礼,回答道:“鱼娘娘,你做做好事吧!我的老太婆骂我,不让我这个老头儿安静,她想要一只新木盆;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话。
”金鱼回答说:“用不着难过,去吧,上帝保佑您,你们马上就会有只新木盆。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看见老太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
童话故事之反复叙事-新(五篇范文)第一篇:童话故事之反复叙事 -新童话故事之反复叙事教学形式:群文阅读,1+X,课内一篇带课外三篇教学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棵橡树》、《爱心树》、《小猪变形记》教学目标:1.了解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概括主要内容提炼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绘制情节结构图,借助结构图进行创编。
3.从反复叙述的情节中感悟童话故事蕴含的哲理。
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精读课内篇目。
1.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是圣诞夜的前一天,天下着雪,冷得可怕,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一整天没吃没喝,最后冻死街头。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可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她在死前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2.引入自主学习就让我们走进小女孩的美好幻想,拟拟这部分故事情节,看能不能发现它的结构密码。
默读课文9-1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小女孩的美好幻想。
3.梳理故事情节第一次幻想师:那小女孩第一次的幻想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她幻想到了什么?是的,火炉就是她第一次幻想的关键词,我们就用它记录第一次幻想的情节吧。
第二次幻想师:火柴很快就熄灭了,小女孩又擦燃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了什么?师:她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这是我们梳理出来的第二次幻想的情节。
小结:梳理情节的时候需要提炼关键词,请看后面几次幻想,你会圈出或者概括写出哪些关键词呢?生自主圈点批注后面几次幻想汇报师:我们看第三次幻想,你用的关键词是?这是第三次幻想的情节。
师:第四次,你们会用什么词梳理情节?原文是这样写的,她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所以她多么希望看见奶奶,得到奶奶的疼爱。
第五次为了留住奶奶,她(停顿)一根接一根地擦,于是产生了第五次幻想,请你读……想用什么关键词?现在,小女孩就可以微笑着,幸福地闭上眼睛了。
总结:同学们,提炼关键词是很重要的阅读方法,刚才我们就用了这种方法梳理了故事情节,而借助这个情节结构图,故事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秋天快过去了,田鼠太太早已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
趁天气还不太冷,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
突然,她捡到了一串项链,田鼠太太快活得马上把项链挂在了脖子上。
田鼠太太整天戴着项链,高兴得不得了。
这天,她在大街上遇见了母鸡,母鸡看了看项链,对她说:“可惜你的衣服太旧了,配不上这串高贵的项链。
”田鼠太太急忙回家,拿出准备过冬的谷子,到街上换了一件崭新的时装穿在身上,项链立刻显得更高贵了。
可是兔子见到田鼠太太后却说:“不行,你的裤子上裂了一个口子。
”田鼠太太又马上回家,拿出了准备过冬的玉米,到街上换了一条崭新的漂亮的裤子。
现在,田鼠太太走在大街上,头抬得高高的,好让大家都看到她脖子上那串高贵的项链。
“嘻嘻,瞧她,鞋头破了一个洞,脚趾头都露出来了。
”刺猬对乌龟小声地说道,可还是被耳尖的田鼠太太听见了。
她立刻回到家,拿出准备过冬的花生米,换了一双崭新的皮鞋。
终于,田鼠太太浑身上下都变得特别高贵了,可是她积蓄的粮食也全部给换掉了。
很快,冬天来了,空中刮着北风下着大雪,天冷极了。
田鼠太太脖子上挂着高贵的项链,肚子却饿得咕咕直叫。
◎蒋军晶(设计)田鼠太太的项链■方轶群你还记得《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吗?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节反反复复的童话故事。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到处去借尾巴,先是向小鱼借,然后向老牛借,接着向燕子借。
相似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三次。
这样的故事有好多好多,你读过吗?童话中的情节复复反反乔治是个巨人,是城里最邋遢的巨人。
他总是穿着同一双棕黄色的旧凉鞋,同一件打着补丁的旧袍子。
这天,乔治发现城里开了家新商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衣服。
于是他走进了店里,买了一件漂亮的衬衫、一条漂亮的裤子、一根漂亮的皮带、一条漂亮的条纹领带、一双漂亮的袜子、还有一双乌黑锃亮的漂亮皮鞋。
乔治把旧衣物留在了商店里,然后穿上了新买的行头,走出店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忽然,乔治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
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人行道上站着一头长颈鹿,正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四年级上《童话故事的神奇密码—反复》在我们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童话故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充满想象和奇妙的世界大门。
而在众多童话故事的创作技巧中,“反复”这个密码可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作用呢!什么是“反复”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故事中,相同或相似的情节、语言、动作等会多次出现。
比如说,《三只小猪》的故事里,大灰狼一次次地试图闯进小猪们的房子,这就是情节的反复;《白雪公主》中,王后多次对着镜子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是语言的反复。
那“反复”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首先,反复能让故事更容易被记住。
小朋友们的记忆力还在发展中,对于复杂的情节可能会觉得难以把握。
但通过反复,相同的情节或者语言一次次地出现,就像在我们的脑海中敲了多次警钟,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想象一下,如果《小红帽》里大灰狼只有一次出现,我们是不是就没那么深刻的印象了?其次,反复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就像玩游戏一样,每次重复都像是新的一轮挑战或者惊喜。
比如《龟兔赛跑》中,兔子一次次地在领先的情况下睡觉,每次都让我们既着急又觉得好笑,忍不住想要知道这一次兔子是不是还会因为睡觉而输掉比赛。
再者,反复能强化故事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灰姑娘》里,继母和姐姐们一次次地欺负灰姑娘,通过这种反复,更加突出了灰姑娘的善良和坚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的道理。
让我们来具体看看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是怎么巧妙运用反复这个密码的。
《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
丑小鸭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嘲笑和排挤,它走到哪里都被认为是丑陋的、不受欢迎的。
这种被歧视的情节反复出现,让我们为丑小鸭感到无比的委屈和难过,同时也更加期待它最终能够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反复,当丑小鸭终于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刻,我们内心的喜悦和感动才会如此强烈。
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亮火柴,在火柴的光芒中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
反复又反复的故事导语:你还记得《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吧?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复结构的故事。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到处去借尾巴,先是向小鱼借,然后向老牛借,接着向燕子借。
相似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三次。
这样的故事有好多好多,你读过这样的故事吗?一从前,在蔚蓝的大海边坐落着一间十分简陋的泥棚,这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心地善良,为人老实,在村子里远近有名。
而老太婆却截然不同,贪婪狡猾小心眼儿,使她臭名远扬。
夫妇俩为了维持生计,终日劳作。
一次,老头儿出海打鱼,天气阴沉,第一次拖上了一堆海藻,第二次也令他大失所望,是一堆湿漉漉的海草。
最后一次撒下鱼网,空空如已,可是海草却一动一动的,老头儿一颤,手忙脚乱地把网拖上来,原来海草里裹着一条金鱼。
金鱼摇着尾巴请求:“老爷爷,放了我吧。
我给你荣华富贵,您要什么都可以!”老头子一见金鱼开口说话,吓了一跳,马上放手,并且同情地说:“走吧,我不要什么,可怜的小东西。
”金鱼摇了几下身子,回头感激地看了老头子一眼便游走了。
吃晚饭了,老头子和老太婆说了今天发生的事。
老太婆一听,气得脸色铁青,破口大骂:“你这个大傻瓜,我们那个盆破得卖废铁都没人要。
滚,去要件像样的东西!”老头子战战兢兢地来到海边,他思量许久,才轻轻地呼唤起来。
老头子身子一躬,倒起苦水来。
金鱼听了说:“你们会有的,放心回去吧,老太婆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老头子心神不定地回去了,老太婆叉着腰,怒气冲冲地出来,指着老头儿的鼻子破口大骂:“滚回去,再要个木屋,木盆顶什么用!”老头子唉声叹气,来到海边,凄惨地叫:“鱼娘娘,老太婆的欲望没停止,她要个木房子。
”金鱼又答应了。
这次老太婆的眼睛都鼓了起来,“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滚,我要当个贵妇人,否则,我不让你进来睡觉。
”老头子垂头丧气地跪倒在海边请求。
金鱼的怒火升了起来,可是看到老爷爷可怜巴巴的样子,只好答应了。
老头子走回去,气派的老太婆在台阶上鞭打勤劳的仆人,场面惨不忍睹,老头子气呼呼地想: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童话中反反复复的情节”教学设计童话中反反复复的情节——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选文:《田鼠太太的项链》、《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兔子的名片》、《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1.通过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性结构。
2.通过群文阅读,理解反复性结构的童话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
3.尝试口头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尝试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学步骤:一、从结构图中发现童话中的反复性结构1.课前阅读《小壁虎借尾巴》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课上交流并画出结构图。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结果如何?老妇人们为什么向金鱼要东西?结果如何?起因:小壁虎没有尾巴向小鱼借、向老黄牛借、向燕子借结果:自己长出了尾巴起因:要木盆要木房子金鱼答应渔夫得到满足要什么都可以结果:要当女皇,得到满足要当女霸王,被拒绝,变回原样要当贵妇人,得到满足2.比较这两个童话的结构图,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个情节非常相似。
教师:像这样相似的情节反复地出现,叫做反复结构。
(板书)二、从结构图中发现反复结构的特点过渡:像这样具有反复结构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读过吗?下面,我们来读几篇。
1.读《学语文之友》上的四篇文章,思考文后的问题:①每个动物分别对田鼠太太说了什么?田鼠太太是怎么做的?故事中有几次反复的情节,画出关键的词句。
②巨人分别用身上的什么东西帮助了谁?故事中有几次反复的情节,画出关键的词句。
③兔子分别用什么样的名片吓走了谁?故事中有几次反复的情节,画出关键的词句。
④老头子分别用什么换了什么?故事中有几次反复的情节,画出关键的词句。
2.画结构图。
提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童话,画出结构图(学生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画)2.利用结构图回想故事内容,想想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内展示、交流。
全班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