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解析在高考中,作文是考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重要的评分项目之一。
为了确保评分的公平和客观,教育部制定了一套作文评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并对标准的各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评分标准概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内容要求、语言表达、文采、结构和知识运用五个方面。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解析。
1.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是评价作文的核心。
评分时主要考察作文的主题思想、观点立意、情感表达和见识。
优秀(满分)作文应具备:主题鲜明,有独到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情感真挚,表达出考生的真实情感;见识独特,内容深入而丰富。
一般作文应具备:主题明确,表达观点和思考;情感真实,表达出考生的真实情感;见识一般,表达出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低分作文通常表现出:主题不明确,观点模糊;情感表现淡薄,没有表达考生的真实情感;见识浅薄,缺乏深入的思考。
2.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评分的重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词语运用、句子结构和篇章连贯。
高分作文应具备:词语准确、地道,富有表现力;句子结构多样,语法正确;篇章连贯,段落衔接自然流畅。
一般作文应具备:词语准确,使用基本地道;句子结构简洁明了,语法基本正确;篇章比较连贯,段落衔接较为流畅。
低分作文通常表现出:词语使用不准确,语法错误比较多;句子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流畅;篇章不连贯,段落衔接生硬。
3. 文采文采是考察作文表达的优美程度。
评分时主要考虑到文章的文学性、感染力和艺术性。
高分作文应具备:文笔优美,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语言感染力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富有艺术性,表达出一定的审美价值。
一般作文应具备:语言较为生动,略具文学性;语言感染力一般,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艺术性,但缺乏深层次的表达。
低分作文通常表现出:语言平平,缺乏文学性;语言表达单一,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缺乏艺术性,篇章普通无特色。
4. 结构结构是作文组织和安排的方式。
评分时主要考察作文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条理性。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点分析高考作文是中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其成绩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升学与未来前途。
因此,对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与要点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论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以及要点分析。
一、评分标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定,对所作的作文进行打分并依据一定的分值进行判断,一般判断指标主要包括作文的语言文采、文体结构、情感表现以及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其中,主要的评分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30分)语言表达主要是指考生写作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文中是否存在错别字等等。
考生应尽力做到语言表达清晰、规范。
2.内容切题(35分)内容切题主要是指考生是否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内容是否紧紧围绕主题,是否涵盖主题的各个方面,以及是否给予充分的论证、证明等。
3.文体结构(15分)文体结构主要是指文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文章是否层次分明,结构是否严谨等。
考生作文应该注意大纲和结构框架,主次分明、过渡自然。
4.逻辑分析(20分)逻辑分析主要是指考生文章中所运用的逻辑思维是否严密,分析是否深入,是否有说服力等。
考生应该注意理性思考,做到阐述得当,思路清晰。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主要指标。
二、要点分析1.文体选择与把握高考作文常用的文体有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
不同的文体要求不同的写作风格,考生应在做文时根据文体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写作风格。
同时,要做到对所选文体的特点精准掌握,确定要用哪种排比句、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何时何地使用排比句,这些都需要作文者精细地分析。
2.题材选择与具体描述高考作文的题材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写作应结合实际,紧密联系题意,综合运用各个描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重要的是抓住主题的核心,发挥想象力,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来创作文。
3.选题命题与举例说明选题命题和举例说明也是考生写作需要注意到的要点。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和立意(40分)
1. 主题鲜明,能准确把握题意,能够明确表达个人观点和思考;
2. 内容充实丰满,有深度,且具有论证性质,能够提供理性和合理的论据和例证,能够自圆其说;
3. 立意新颖,观点独到,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内涵;
4. 内容真实可信,能够展现作者对所写内容的真实感受和个人经历;
5. 内容连贯,能够合理地组织材料,使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紧密衔接。
二、结构和组织(30分)
1. 结构完整,包括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能够合理分段,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
2. 逻辑严密,能够合理引导读者思路,思维流畅,观点和论据之间能够有相应的过渡和衔接;
3. 结构紧凑,不出现过多的废话和累赘的文字。
三、语言和表达(20分)
1. 语言准确、流畅,能够恰当使用词汇、短语和句式,使文章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2. 语言得体、规范,能够运用恰当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
使文章具有良好的语言规范性;
3. 语言多样、丰富,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具有文学性和表现力。
四、文采和主观印象(10分)
1. 文章的文采与风格独特,能够展现个人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素养;
2. 给人留下良好的主观印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读者对文章保持较高的兴趣和关注度;
3. 篇幅适中,字数符合要求。
以上所述为基本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具体试题的要求加以调整和细化。
浙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2023 年浙江高考选用全国新高考Ⅰ卷。
其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大致如下:一、基础等级评分:1、内容方面:1)一类文(50 分及以上):符合主题意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比如,若以“故事的力量”为主题进行写作,文章能精准且深刻地阐述故事在表达沟通、启迪智慧、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等方面的强大力量,并且能结合丰富、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体现出考生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思想积极向上,情感表达真实自然,可归为一类文。
2)二类文 (40 - 49 分):符合主题意义,中心明确,内容相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这类作文能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但在内容的丰富度、深度或事例的典型性上可能稍逊一筹,中心思想的表达较为明确,但不如一类文那么突出。
3)三类文 (30 - 39 分):基本符合主题含义,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作文对主题的把握不够准确,中心不够清晰,所论述的内容较为单薄,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持,整体表现较为平淡。
4)四类文(20 - 29 分):偏离主题意义,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文章严重偏离给定的主题,中心模糊甚至没有中心,内容不恰当、不合理,或者思想消极、不健康,情感虚假做作。
2、表达方面:1) 一类文: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文章的文体特征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行文流畅自然,没有明显的语言表达障碍,书写规范、工整,给人良好的阅读体验。
2)二类文:符合文体要求,结构较严谨,语言较流畅,字迹清晰。
文体符合要求,结构较为合理,语言表达较为通顺,但在结构的严密性或语言的流畅度上可能存在一些小瑕疵,字迹清晰可辨。
3)三类文: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流畅,笔迹基本清晰。
在文体、结构、语言和字迹等方面基本达到要求,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结构不够完整、语言不够流畅、字迹不够清晰等。
4) 四类文: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流畅,语言缺陷多,字迹难以辨认。
高考作文写作评分标准解析与分析策略作文是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和掌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考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分析策略,以帮助考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一、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五个层级:A、B、C、D、E。
下面对每个层级进行解析阐述:A层级:优秀(27-30分)该层级要求作文具有高度的主题准确度、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明确的角度和立意,清晰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恰当,表达流畅优美,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少之又少。
B层级:良好(22-26分)该层级要求作文主题明确,立意较确切,有中心思想和较强的逻辑性,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基本准确,语法错误较少,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C层级:一般(16-21分)该层级要求作文主题基本明确,论述内容较为完整,虽有一定逻辑性但欠缺深度和广度,表达较为简单,存在一些措辞不当和语法错误。
D层级:较差(10-15分)该层级要求作文主题存在偏差,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论述内容较为简单和杂乱无章,表达较为模糊,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和措辞不当。
E层级:差(0-9分)该层级要求作文主题不明确或没有论述内容,表达混乱,语法错误严重,措辞不当,甚至存在抄袭等问题。
二、分析策略1.主题准确度和立意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该明确作文的主题和立意。
通过仔细审题并进行合理的构思和提纲,确保主题准确明确,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展开。
避免偏题或离题,保持原创性和独特性。
2.思路结构和逻辑性作文的思路结构应该合理清晰,包括引入、论证和总结。
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论证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并避免内容之间的跳跃和断裂。
可以运用合适的过渡词或句子来连接各个段落,保持作文的整体连贯性。
3.修辞手法的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和文采,但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
在适当的位置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够增强作文的表达力和吸引力,但不要为了华丽而去使用,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风格进行选择。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解读与分析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文成绩的评判标准直接影响着考生的综合成绩和录取机会。
因此,了解和掌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考生提高作文水平,达到更理想的成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大致框架。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几个具体的要素。
在内容方面,评分要素涵盖了主题立意、观点论证和事例应用。
而在表达方面,评分要素包括了文采和语言准确性。
下面分别对这些要素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主题立意是作文内容的基础。
评分标准要求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表达出对所给题目的深入思考。
评分时,阅卷老师会根据作文的整体主题和立意的深度来进行评判,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需要认真思考题目的含义,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深度。
其次,观点论证和事例应用是评分标准中的重要要素。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能够清晰地陈述观点,并用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
评分时,阅卷教师会根据观点的合理性、逻辑性和详细性来进行评判。
同时,事例的应用也需要具备合理性和充分性。
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能够准确地引用事实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表达方面,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文采和语言准确性。
文采是指作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美感。
评分时,阅卷老师会根据考生的文采表现来进行评判,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生动性。
同时,语言准确性也是评分标准中的重要要素,考生应该注意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等问题,避免在作文中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
在日常的备考中,考生可以根据以上的评分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提高。
首先,要注重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表达能力。
其次,要有系统的练习,多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对标准答案的比对,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修养,多读优秀的作文和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文采。
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解析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是指考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写作部分所需满足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评分标准的准确解读和灵活运用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作文写作要求。
一、主题鲜明,观点明确高考作文的第一个评分要点是主题鲜明,观点明确。
考生需要在作文开头准确明确地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主题鲜明体现在文章的中心思想上,而观点明确则是针对主题的个人立场和认识。
考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或提供现实案例等方式来凸显主题和个人观点。
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第二个要点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作文的结构应该具备逻辑性和层次性,文章要有一个清晰的起承转合,且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过渡。
考生可以采用总-分-总、对比或因果等结构形式,以确保逻辑性和结构合理。
三、语言得体,表达准确高考作文的语言得体,表达准确性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评分要点。
语言的得体是指语言的运用要符合作文的主题和情景,避免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和语法错误。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则要求考生的句子通顺,表达清晰,避免模糊或歧义的表达。
四、观点独特,论据充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第四个要点是观点独特,论据充分。
考生的观点应该具有独特性和个人思考,不能堆砌陈词滥调或流于表面。
同时,考生需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五、文采飞扬,修辞恰当高考作文的最后一个评分要点是文采飞扬,修辞恰当。
考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达力,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然而,修辞手法的使用应该适度,在不影响文章整体的流畅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进行。
总之,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是考生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需要满足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考生需要在主题鲜明、观点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得体、观点独特和文采飞扬几个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全面理解并准确运用作文评分标准,考生才能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
高考作文写作评分标准解析与分析高考作文是每年高中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评分时,考生往往关心各个评分维度的具体要求和分值分配,因此,掌握高考作文写作评分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考作文写作评分标准进行解析与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写作。
1. 内容要求高考作文内容要求考察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话题或命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评分时,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1 观点的独立与深入考生需在作文中明确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具体的论证和例证,使观点具有独立性和深度。
评分时,将根据观点的明确度、深度和逻辑性综合评定。
1.2 内容的充实与广度考生需在作文中展示丰富的信息和广泛的思考。
评分时,将综合考察内容的充实度和广度,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深度的思考。
2. 结构与组织高考作文要求有清晰而有序的结构和组织,以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在评分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开头的引入与衔接考生需通过巧妙的引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话题或命题与自己的观点衔接起来。
评分时将综合考察引入是否恰当、独特和流畅。
2.2 主题的明确度与贯穿性考生需明确主题,并通过全文的组织和衔接保持主题的贯穿性。
评分时将综合考察主题的明确性和贯穿性。
2.3 段落的过渡与连贯考生需合理安排和使用段落,通过恰当的过渡和连贯,使作文层次清晰且结构紧凑。
评分时将综合考察段落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3. 语言表达与文采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文采和修辞手法。
在评分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1 词语的准确性与恰当性考生需准确选择词语,使表达更加精确、恰当。
评分时将注重词语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3.2 句子的通顺与连贯考生需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连贯,使语言流畅易懂。
评分时将综合考察句子的结构和表达的连贯性。
3.3 修辞手法的运用考生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倒装等,以提升文采和表达力。
【高考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作者:周宏来源:文汇报◆议论文里,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
◆记叙性文体要达到一类卷,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
高考作文评价原则:“开放包容灵活多元”八字方针所谓“开放”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阅卷组对立意事先不作规定,完全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只要不踩思想的“红线”,都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红线”指的是与社会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观念。
比如,在以“假”为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辩称仿造名牌和盗版的行为“给大众带来了实惠,因而也有存在的价值,不应一棍子打死”。
这种观点显然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所谓“包容”指:阅卷教师不能以考生作文的观点、喜好是否与自己相悖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只要他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与相应的分数;比如2005年上海卷作文,考生对流行文化加以肯定,例举了周杰伦等流行歌手,分析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不能因为阅卷教师与之观点相悖、好恶相异而给予低分。
其次,阅卷教师也不能因为考生作文中流露出一些不够积极的思想(如内心的种种苦闷迷茫等)而一概予以否定。
往往,这些思想更为真实,有时甚至更为成熟。
所谓“灵活多元”指的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鼓励考生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语言。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包容还有两条重要指标。
第一,除经查证全文抄袭外,不给零分。
除非审题错误或尚未成文的,不轻易判为不及格。
第二,不要以成熟的创作作品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考生一般的写作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对这种“急就章”的评价不能太严苛;作文只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习作,一类卷乃至满分作文都应该允许有不足甚至缺陷。
我们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利于鼓励学生放手写作,放飞思想,保持并提升写作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阅卷组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确定评价思路,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包括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评价要求。
这样做,是为了使评价标准更便于操作,使阅卷老师评阅时能将尺度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好地执行“开放、灵活、多元、包容”的评价原则,尽可能让考生在限制中取得最大的自由。
高考作文评价关键词: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上海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个鼓励。
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
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标准。
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先谈议论文。
总的来说,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
一是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
二是在上述三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
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
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
或者你的思想是否在当年高考作文中与众不同耐人寻味,因为独特的思考往往本身就是深刻的体现。
换言之,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
当然,后一类作文在语言和结构方面也要比较优秀。
二类卷作文标准的确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
所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在中心组选样卷时一改以往惯常的先选三类卷的做法,首先选定二类卷。
这样做,便于一类卷脱颖而出,也使三类卷与之有了明显的区分。
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所以,上海卷对二类卷制定的评分细则为:“二类上(59-6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二类中(55-58):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
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
”这一细则告诉我们,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二类,一是有灵气有新意但立意、结构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二是思想平淡而内容充实,在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不足但无明显缺陷的作文。
这样做的目的,绝非降低评价标准,相反,它更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客观现实,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于学生,不再会有“怎么努力都只能得个三类上的”苦恼,学习有了上升的目标,努力有了上升的回报。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二类卷不是好作文”的理念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作文不是创作,教师在教学上大有可为”已经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在保护有才华的学生写作个性的同时,让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作文从“无格”到“入格”,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到平淡充实,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结果是,这几年二类卷作文的比例在高考中明显上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类卷则是既无新意,又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或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了。
至于四类卷,或审题错误,或内容十分单薄,或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简言之,就是不及格的作文。
五类卷基本属于离题且文理不通的作文,在以往考场作文中十分鲜见。
再谈记叙性文体。
这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
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
”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
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
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其余各类卷则针对记叙性文体的特点,对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的巧妙,描写的细致鲜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何勇冯渊来源:语文学习一、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不同省市阅卷负责人对优秀作文基本特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大的趋同性。
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认为: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
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罗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
当然,也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
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
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优秀作文应具有以下三大特质:首先是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
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
高考作文是给定主旨的写作,不是自由创作,在主题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如果材料让人耳目一新,就可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怀想天空”为例,当大部分同学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下,与屈原、司马迁、项羽、韩信纠结时,有一篇作文写的是6月5日,作者和父亲在初夏的天空下割麦子的经历。
一般来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到了5月就进入临战状态,考生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极少有家长在考试前还让孩子到地里干活。
这位考生的材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有极强的个性色彩。
他在考场上“怀想”前天在天空下收麦的经历,担心父亲一人在地里劳碌,考试结束,他仍将回到曝晒的阳光下,帮助父亲继续收麦。
第三,必须有亮点。
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立意。
通篇出色当然好,一两句话的精彩也能见出作者的出众之处。
就好比太阳有太阳的明丽、月亮和星星也有其独特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耀眼,至少要露出一点萤火虫的小尾巴。
如前面提及的“怀想天空”的作文,考生写道:走进考场,顿觉清凉。
这是因为他是从麦地走进考场,而大部分考生走进考场的情绪可能是紧张甚至烦躁,因为他们是从空调房走过来。
这里的“清凉”二字就是一个小的亮点。
文章写到最后,作者说:“等我考完了,还要在烈日下再晒两个小时,怀想一下与父亲在如火骄阳下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一大“亮点”。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胡勤认为: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完美地合。
思想犹如灵魂,结构有似骨架,语言好比血肉。
而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基本特质是不一样的,实用类和文学类的作文评价的标准不同。
现在的高考作文流行的是散文,评价优秀的散文,角度不同,标准也不一样。
如果从阅卷者的感受来说,有一种好散文,能够很流畅地从开始读到结尾,文气和读者阅读时的情绪感受非常吻合,文章的起伏带动读者的内心跌宕起伏,或者开想象的空间,或者把读者带入深度思考。
读完文章,作者浮现在眼前,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律动,才华横溢。
这样的文章不失为考场佳作。
二、关于审题立意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关于审题立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说:离题、偏题作,即便再深刻、再丰富,再有文采,再创新,那也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