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132
中医护理技术国家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医护理技术是指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所运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秉承了中医思维和理念,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维护人体健康和促进康复。
这些技术和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医护理技术就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的综合审查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它强调平衡人体阴阳、调理气血、开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理念,以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和健康状态。
在当今社会,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传统医学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中医护理技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能够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国家级中医护理技术更是对中医护理技术发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国家级中医护理技术在技术水平、治疗效果、创新性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它的获得,既是对中医护理技术从业者的褒奖,也是对中医护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的体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中医护理技术的定义和背景入手,探讨国家级中医护理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对中医护理技术的综合分析和思考,我们希望能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对中医护理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中医护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引言。
该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通过概述,我们将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引发读者的兴趣。
接着,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
最后,我们阐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国家级中医护理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正文。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中医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传统疗法,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特定的手法、药物或穴位按摩等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调节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一、中药泡脚疗法中药泡脚疗法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典型代表。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脚底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有着与全身各器官相连络的经络。
通过泡脚可以刺激足底穴位,加速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湿气,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整个身体的健康。
同时,中药泡脚具有药物渗透的特点,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疗法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另一种常见手法。
针灸是中医的核心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而推拿则是通过指压、揉捏等手法,刺激经脉、解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针灸推拿疗法在一些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三、中草药熏蒸疗法中草药熏蒸疗法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的一种比较古老的疗法。
通过将中药熬煮后,将药汁挥发成蒸汽,让患者吸入药蒸汽中,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中草药熏蒸疗法能够舒经活络、祛湿散寒、温通腠理,适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皮肤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并且对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显著效果。
四、经络拔罐疗法经络拔罐疗法又称“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通过在皮肤表面创造负压,使罐具有吸力,将气密性容器(如玻璃罐、竹罐等)置于体表部位,使得皮肤内部气血得以活络畅通,达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拔罐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消除湿气、瘀血、通络止痛,适用于治疗颈椎病、腰肌劳损、感冒等疾病。
总之,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珍贵瑰宝,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运用,可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帮助。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
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来调理人体,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疲劳,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常见的推拿按摩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推拿等。
例如,采用太冲穴按摩可以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2.刮痧拔罐:刮痧和拔罐是中医常用的排毒技术,可以通过刮痧板在皮肤上刮出红色瘀斑,或者通过用火加热罐子,使罐子吸附皮肤形成负压,以排除体内湿热、寒湿等毒素,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和拔罐适用于感冒、肌肉酸痛、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
3.精油推拿:精油推拿是将具有特定功效的精油与推拿按摩技法相结合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常见的精油包括薰衣草、迷迭香等。
精油推拿可以通过精油的香气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达到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的效果。
4.热敷:热敷是一种利用热量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的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的热敷方法包括热水袋、热毛巾等。
热敷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6.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调理身体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和保健。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采用针刺、艾灸等。
针灸适用于疼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的治疗。
7.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炖煮中药,将中药的药性气味传递到人体,达到调理人体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熏蒸方法包括中药熏蒸盆、中药熏蒸袋等。
中药熏蒸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的治疗。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康复和养生方法,其操作应用广泛。
以上介绍的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涵盖了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精油推拿、热敷、足底按摩、针灸和中药熏蒸等多种方法,以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提升全身的健康水平。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一、中医护理的技术思路1、针对患者特点及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采用综合考虑的护理思路,结合中医理论,从中医药、食疗、体操诊疗、疗效评估、护理策略、护理方式等方面,制定护理措施。
2、健康保健及亚健康监测:积极落实健康监测,积极开展中医体质、健康评价及宣传,引导患者进行健康保健,扶持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的护理工作。
3、开发特色的技术特征:根据不同的技术特征,结合中医理论,设计易学、实用的技术内容,开发特色的技术特性,有效满足护理的实际需要。
4、有效预防疾病并促进康复:通过培训预防各种疾病,引导患者规范食用、养生保健,配合定期服药,在饮食改善、起居调理、意识觉变、心理调适方面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二、中医护理技术的主要内容1、护理协助:根据护理原则及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身体协助。
2、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对患者进行客观合理的中药调理。
3、保健指导:引导患者正确饮食、适当运动,提高预防疾病、促进恢复功能的能力。
4、体质评估: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分析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给出详尽的评估报告,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调理方案及护理措施。
5、治疗调整:通过科学调整治疗措施,清除病毒根源以及复杂的实施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的进程,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6、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开展视力保护、智力发展和社会参与康复活动,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三、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范围1、应用于中医诊疗:中医临床护理技术,充分发挥护士在中医诊疗中的作用,为患者指导治疗,提供系统、丰富的手段和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的治疗及精神需求。
2、应用于病理及急救:根据病理及急救的特点,采用一整套适应病理及急救的护理技术,利用中医护理的特色及技能,有效地辅助患者的治疗。
3、应用于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护理需求,采用健康评价和康复训练,结合中医理论及技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4、应用于健康保健护理:利用中医的理论,结合护理的技术,有效地加强患者的自身防护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及事故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技术和方法进行诊疗和护理的专业技术。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下面是一些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1.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将中草药制成的汁液或粉末加热,产生药物烟雾,通过吸呼吸道吸入体内,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2.刮痧:刮痧是利用器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反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退湿、舒筋活血的效果。
适用于感冒、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力度等对患者体表进行按摩,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妇科、消化内科等疾病的治疗。
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艾炷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效果。
可应用于内科、外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如针灸减肥、针灸止痛等。
5.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是将中草药煮水后,用温热水泡脚,通过足底穴位刺激,改善人体气血循环,有益于身心健康。
适用于疲劳、失眠、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6.艾灸:艾灸是使用艾绒或压缩艾炷燃烧的热烟熏烤特定穴位,以恢复经络气血畅通的方法。
适用于寒痹、腰腿痛等疾病的治疗。
7.中医药饮食疗法:中医药饮食疗法通过调整膳食结构,选用具有特定功能的食材,如调节脾胃、补肾益气、滋阴清热等,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如食疗治疗慢性胃炎、高血压等。
8.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中草药煮汤后,涂抹于患者体表,通过渗透作用,达到治疗作用。
适用于湿疹、烧伤、痔疮等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疗效,而且安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在中医护理技术的指导下,患者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护理,加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进一步提升其疗效和应用范围。
中医护理技术达标措施
中医护理技术达标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基础理论: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奠定基础。
2. 提升操作技能: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如艾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注重辨证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证候特点,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进行个体化护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4. 完善健康教育:结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复发。
5. 强化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6.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中医护理技术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实施。
7. 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8.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护理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指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一些非药物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等。
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保健、康复和美容等。
首先,针灸是中医最重要、最独特的护理技术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病种的治疗,也可用于疾病的康复和保健。
其次,推拿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按摩手法。
通过按摩、揉捏、拍打、捻转等手法,调理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推拿可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可用于疾病的康复和健康保健。
另外,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吸附和排除淤血、湿气、毒素等物质的方法。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对于风湿性疾病、肌肉酸痛、呼吸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再者,艾灸是一种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物挥发物进入皮肤,调理经络、祛寒湿、温通经络的方法。
艾灸可用于痛风、寒湿痹痛、妇科疾病等的治疗,也可用于康复和保健。
此外,刮痧是一种用特制的刮痧刀擦拭患者的皮肤,刺激皮肤和浅层组织,引起局部充血和代谢的方法。
刮痧可用于风寒感冒、肌肉疼痛、皮肤病等的治疗,也可用于健康保健。
以上只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常用的技术,例如灸法、药浴、草药熏蒸、洗牙等。
这些技术在中医养生、康复、美容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技术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并根据不同人群和病症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传统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挤压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以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的技术。
常见推拿按摩包括经络推拿和穴位按摩。
2.刮痧拔罐:刮痧是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在人体表面刮擦,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邪排出的技术。
拔罐是用罐子将其吸附于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的方法。
3.针灸:针灸是利用细针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的方法。
常见的针灸包括经络针灸和耳针等。
4.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使用中药熏制或煮煎后浸泡的药液,通过熏蒸或洗涤的方式外用于人体,以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祛除湿邪的作用。
5.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是使用中药煎煮后加入足浴盆中,让患者的脚浸泡在中药水中,以促进体表经络的气血流通、温养脏腑的方法。
6.按摩拍打:按摩拍打是用手指或手掌按摩、拍打人体经络与腧穴,以刺激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的方式。
7.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指将研磨成粉末的中药散布在膏药或布料上,贴敷于病灶部位,以促进药效的渗透吸收、调理经络的方法。
8.养生食疗:养生食疗是指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制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以辅助治疗或改善人体健康的方法。
9.气功练习: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的方式,以调节气血循环、改善人体健康的技术。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10.草药熏蒸:草药熏蒸是将蒸发的热气中带有草药成分的水分子吸入人体,通过草药的挥发物质和温热的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温养体表的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中。
尽管这些技术在西方医学中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和科学证明,但它们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应用广泛,深受患者的欢迎。
中医护理技术
简介
中医护理技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医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可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基本原理
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平衡、气血顺畅、脏腑协调、精神安宁的结果。
中医护理技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以达到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方法
1.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的方法,调理人体经络,改善气血循环,
调整脏腑功能。
2.中草药熏蒸:利用中草药的气味熏蒸,以达到调整人体气血、通经
活络的目的。
3.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穴位、经络,促进气血流
通,调和阴阳。
4.气功练习:运用气功练习调整呼吸、调和气机,以达到强身健体的
目的。
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手段,还可作为健康维护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康复期等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独特优势。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技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为人体健康提供了一
种传统而有效的护理模式。
通过合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评估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护士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穴位按摩操作时,护士应当准确找准穴位,掌握按摩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中草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疲劳。
护士在进行中草药熏洗操作时,应当注意药物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排毒、调理气血的作用。
护士在进行拔罐操作时,应当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造成皮肤烫伤或其他损伤。
五、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各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护士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当注重穴位选择、针刺技巧和消毒防感染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六、药膳烹饪药膳烹饪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食疗调理身体。
护士在进行药膳烹饪操作时,应当注意药食搭配、烹饪技巧,确保药膳的疗效和安全性。
七、理疗按摩理疗按摩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护士在进行理疗按摩操作时,应当注意手法的轻重、速度和部位,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以上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护士在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传统医学宝贵的遗产,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愿每一位护士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TOC]1. 引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是指在中医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手段,实施一系列的诊疗操作,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维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内容,包括中医护理技术的定义、操作项目的分类、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操作示范等。
2. 中医护理技术的定义中医护理技术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手段,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护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等,通过刺激和调理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方面,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体质、预防疾病等作用。
3. 操作项目的分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根据操作方法和目的可以进行如下分类:3.1 针灸针灸是利用针刺入穴位刺激,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的针灸操作项目包括:•刺激经络:选择合适的穴位,运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如刺、捻、转、按等),调节经络、疏通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体质的目的。
•针刺操作示范:具体操作针具的选择、穴位的定位、插入角度和深浅、刺激持续时间等。
3.2 推拿推拿是运用手法在人体表面进行按摩、推拿、揉捏等操作,调理经络气血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的推拿操作项目包括:•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揉、按、捏等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推拿操作。
•推拿技巧:比如重点按摩的穴位、揉捏的力度、按压的时间等,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的调整。
3.3 拔罐拔罐是利用罐具在特定穴位产生负压,并通过拔拨或按压移动罐具,刺激相应经络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的拔罐操作项目包括:•罐具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罐具,如玻璃罐、竹罐等。
•拔罐方法:包括拔拨、按压、旋转等操作方式,同时需要注意拔罐的时间和次数,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适。
3.4 刮痧刮痧是利用刮痧板在皮肤上进行刮擦,以疏通经络、舒缓疼痛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念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护理的一种技术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的诊疗方法和防治原则,通过中医药治疗、饮食调理、按摩推拿、针灸、拔罐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处理和照料,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医诊断技术:通过四诊法(望、闻、问、切)和舌诊、脉诊等方法,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判断和分析,确定病情及阴阳失调的情况。
2.中医治疗技术:中医治疗技术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推拿、艾灸等方法。
中药治疗是指通过使用中草药、草药配方或中药制剂来调理和治疗患者的疾病。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激,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是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施加负压,产生一定的吸力,调理经络、疏通经脉,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按患者的身体,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艾灸是指用燃烧的艾绒或艾叶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熏灼,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中医饮食调理技术:中医饮食调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等。
4.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穴位按摩、经络调理、气功调理等。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经络调理是通过调理经络,疏通经脉,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气功调理是通过练习气功,调整呼吸,调理气血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2.以调理为主:中医护理技术强调调理身体,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恢复健康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