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访谈问题和答案
- 格式:xls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一、PAD 过程资产开发(访谈角色:EPG)1、公司执行产品/项目开发及维护需要哪些过程资产?PAD 2.1答:公司进行项目开发需要的过程资产有过程规范、模板、指南文件等,主要包括管理类、行动类、使能类和提高类过程资产内容。
管理类:主要包括项目策划、估算、监控、风险、度量等;行动类:主要包括需求开发管理、设计、开发、产品集成、测试、评审、质量保证、验收等;使能类:主要包括决策分析、配置管理、因果分析与解决等提高类:主要包括管理性能和度量、过程管理、过程资产开发、实施基础条件和治理等内容2、公司产品/项目开发涉及的资产哪些是开发、采购或复用的?PAD 2.2答:⚫首次评估的公司回答:公司的组织过程规范、模板和指南都是在咨询顾问的指导下进行开发的;公司开发软件、常用软件是采购的;公司以前的一些研发的通用组件可以复用(如:邮件发送、人脸识别、GPS组件等)。
⚫复评估的公司回答:公司的组织过程规范是在以前的过程规范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针对CMMI V2.0版本的部分是新开发的,如GOV(Governance)治理和II(Implementation Infrastructure)实施基础架构是新开发的,其他的过程资产可以复用(如以前的QA质量保证、CM配置管理以及工程类过程)。
3、组织过程资产的构建及更新战略是什么?PAD 3.1答:EPG小组在咨询顾问的指导下建立了《组织过程资产库管理规范》,里面包含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分类、建立、如何使用和维护。
主要是由EPG小组进行建立和维护,包括对资产库的内容增加、修改等,做到专人维护,专人负责。
4、请简要描述组织过程与过程资产的结构。
PAD 3.2答:组织标准软件过程(OSSP)主要包括管理类:主要包括项目策划、估算、监控、风险、度量等;行动类:主要包括需求开发管理、设计、开发、产品集成、测试、评审、质量保证、验收等;使能类:主要包括决策分析、配置管理、因果分析与解决等;提高类:主要包括管理性能和度量、过程管理、过程资产开发、实施基础条件和治理等。
一、CM 配置管理(访谈角色:CM、CMO)1、组织/项目中识别了哪些配置项,是依据什么识别的?CM 2.1答:⚫组织中主要配置项有:过程改进计划、改进建议、过程改进总结报告、年度培训计划等⚫项目中主要配置项目有项目计划书、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源代码、测试用例、用户手册等。
⚫是依据公司EPG小组制定的《配置项识别指南》和项目过程定义书(PDP)来识别项目配置项的。
2、你们采用什么软件进行配置管理?配置管理系统提供哪些功能?CM 2.2答:我们采用GIT(这里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回答)进行配置管理,配置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了源代码和文件的管理功能,比如操作用户角色定义、权限分配、文件存档、配置库备份、版本恢复等功能。
3、组织/项目中建立了哪些基线?基线建立的流程是怎样的?CM 2.3答:⚫组织中建立的基线有OSSP(组织软件过程规范)版本基线⚫项目中建立的基线有计划基线、需求基线、设计基线、开发基线、测试基线、交付基线等。
⚫基线建立流程是:根据项目整体计划安排制定基线发布计划,在项目各里程碑节点对评审通过后的阶段配置项进行基线发布,把配置项纳入到基线区。
发布基线通知,基线通知中有基线名称、配置库位置、包含的配置项、发布人、发布日期等。
4、配置项/基线是如何进行变更控制的?CM 2.4答:如果项目中出现需求变更时,则需要执行配置变更。
首先责任人进行变更申请,包括需求变更内容、影响的阶段、变更期限、责任人等,并与CCB(配置变更委员会,一般包括项目经理、需求、项目核心成员、QA、CM等)一起进行评审,最后确定变更。
如果需要变更,则在后面的阶段跟踪变更后的配置项的修改记录、修改内容等。
5、配置管理产生哪些记录?如何了解配置项/基线的状态?CM 2.5答:配置管理产生了配置管理计划、识别的配置项、配置审计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状态表等记录,项目组成员是通过配置项状态表来了解配置项和基线的状态。
需求设计开发人员1.自我介绍,职责我叫XXX,是XX项目的XXX角色。
我们项目从X年X月X日开始,到X 年X月X日结束。
2.工作由谁分配?PM分配,我们从项目计划,项目开发计划.mpp,周例会中获取;3.怎么做需求的?在项目开发计划基线后,系统分析师按照计划制定《需求调研计划》,确定活动安排和时间安排,实施人员,客户配合人员,调研内容等。
PM审核需求调研计划,通过后,系统分析师做调研前的准备,准备需求调研提纲,按照计划进行现场调研,明确客户重点,详细记录并分析隐含需求。
现场调研完成后,系统分析师完成《客户需求说明书》并进行评审,通过后,PM 与客户确认需求(我们采用了书面签字的方式,有签字确认单),通知CM基线。
客户需求说明书基线后,系统分析师讨论分析客户需求,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评审并基线。
4.怎么做设计的?1、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基线后,进入设计阶段的工作。
PM按照计划分配设计任务,设计人员做设计准备,明确设计方法,制定软件设计说明书,通过评审后纳入基线。
2、软件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总体设计、功能性需求设计、非功能性需求设计、接口设计、结构化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权限设计、安全设计、系统异常处理设计和系统维护设计等。
5.设计如何评审?参加设计评审的有PM,项目组成员,其他项目技术骨干等。
PM向评审委员会主任提交评审申请,评审委员会主任任命评审组长和组员,评审组长发评审通知、评审检查单和评审材料,评审人员对材料进行预审,并在会议前将结果反馈给评审组长,评审组长汇总大家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缺陷记录表中,召开评审会议。
在会议上采用逐页评审的方式,随时指出发现的问题,由作者解答,评审小组确认问题严重级别、责任人和修改时间,得出评审结论(直接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
评审组长指定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修改完之后,评审组长完成评审总结报告发给相关人员,评审结束。
6.是否参与评审?发现了哪些问题?参加了。
答:配置管理员在编写配置管理计划时和项目经理一起识别配置项。
配置项主要包含项目管理类、支持类、工程类、项目资料类的文档四大类。
管理类: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立项报告、工作量估算记录表支持类:质量保证、配置管理、度量工程类:需求、设计、代码资料类:培训资料、周报、会议纪要。
2请叙述您项目的配置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建立?如何申请及建置呢?答:在项目初期根据组织的配置管理过程文件、配置管理规范、项目变更过程文件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员向公司网络管理员申请配置管理系统的空间。
配置库包含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开发库:是存放正在开发状态下的文档及代码。
受控库:是存放受控的配置项和定义了基线以后的文档。
产品库:是存放已经正式发布的软件产品。
3.工作的产出如何被管理,有那些产出被管理,是否有管理计划?答:项目计划的数据管理计划有配置库目录的结构有配置管理的产出。
配置管理计划中配置库的目录结构也有指出。
4.请叙述您项目的配置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建立如何申请及建置呢?答:配置管理计划中有基线发布计划,基线中包含的配置项,都要经过评审。
项目经理安排人员填写申请表。
申请人组织与基线有关的人进行评审,ccb评审通过,解决评审发现的问题后,配置管理员建立基线。
配置管理员给基线的配置项打上标识记录到台账,基线建立完成后,通知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基线已建立,并在阶段的配置状态报告中记录.5.您如何管制配置项的变更答:变更实施人通知配置管理员,变更已经通过评审,配置管理员进行确认,从受控库中检出变更申请单中需要变更的配置项,经过实施人修改后,重新纳入受控库,并且对配置项进行标示。
如果涉及到基线的变更同时也要对基线的标示变更,并记录到状态报告中。
6.您会产出那些配置管理纪录?这些记录会被如何使用?答:配置状态报告、配置管理台账、配置审计报告、基线建立跟踪表、变更记录表。
配置状态报告用来记录每个配置项的状态,及时让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了解配置项状态。
CMMI3级--CM访谈问题访问问题及答案1.项⽬级CM和公司级CM的职责分别是什么?⼀个负责项⽬级的配置管理⼀个负责组织级的配置管理2.CM何时参与到项⽬⼯作中?项⽬启动 CCB成⽴3.项⽬的配置标识是否符合组织的规范?符合4.配置管理计划谁来做?CM计划具体包括的内容?配置管理员做内容:⼈员职责、权限、配置库结构、备份策略、配置项计划、基线发布计划、培训计划等。
5.项⽬的配置项是如何确定的?-项⽬开发计划审核通过后,CM根据项⽬开发计划制定CM计划,与项⽬计划⼀起评审后,由PM批准。
6.如何了解配置项的状态?《配置项标识列表》7.如何建⽴发布基线?如何发布产品版本?《基线跟踪列表》发布内部版本给测试组…8.配置变更是怎样开展的?项⽬经理提交变更申请单,ccb审批通过,项⽬组执⾏,评估执⾏效果。
9.如果在系统测试阶段⽤户提出需求的变更,需要变更的配置项有哪些?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例项⽬计划10.设计基线与系统测试相⽐谁包含的配置项多?前⼀基线是后⼀基线的⼦项,系统测试基线包含测试基线,系统测试配置项多/doc/76bf05d45022aaea998f0f12.html B由哪些⼈员组成?⾼级经理项⽬经理测试经理 CMQA⽤户代表12.配置管理系统中访问权限是如何控制的?-项⽬CM计划批准后,CMO为项⽬组建⽴项⽬配置管理库(包括开发库和基线库);项⽬开发库的操作权限由项⽬经理指定后由CM设置。
通常根据项⽬成员的⾓⾊分配对不同配置项的操作权限。
- 每个项⽬有基线库,基线库只有项⽬配置管理员和CMO有写的权限,其他⼈只读。
当配置项产品经过评审通过后,由项⽬CM将评审产品放⼊基线库。
13.QA审核CM的主要内容是什么?CM所有⼯作14.如何备份?配置管理计划:备份策略15.PAL是如何管理的?-EPG审核批准提交PAL的内容后,由CM放⼊组织资产库-定期向技术⼈员提供组织资产库的内容索引,受理访问需求16.基线库是如何管理的?产品库是如何管理的?配置管理员管理,项⽬⾥程碑评审后,打基线。
CM访谈1.是否有独立的配置管理组?有组织级的配置管理员吗?CM GP2.4提示:公司建立了一个质管部,配置管理组属于质量管理部配置管理组由组织级配置管理员(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对公司的产品库进行管理、对项目级的配置管理员进行培训指导)和项目级的配置管理员组成。
2.你是如何知道自己是项目中的配置管理员的?CM GP2.2 、GP2.4提示:《立项报告》确定了该项目的配置管理员,同时在《配置管理计划》、《项目计划书》具体进行了说明。
项目级的配置管理员的职责:编写《配置管理计划》、《基线发布报告》,建立配置库目录结构、执行配置审计、报告配置项状态、管理配置库、控制配置项变更。
3.每个项目都有CCB吗?通常由哪些角色组成?他们的职责有哪些?CM SP1.3 ;GP2.4、 GP2.7、GP2.10 每个项目都有CCB(配置控制委员会),通常是由项目经理、QA人员、CM人员等组成。
CCB职责:审批《配置管理计划》; 审批基线的建立和发布;审批配置项、基线的变更。
4.你是如何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在什么时间?权限设置、目录结构设置?CM GP2.2提示:在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计划》、配置管理过程文件及相关指南、模板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经项目组评审,提交CCB审批。
配置管理员依据《配置项及配置库定义指南》进行设置,权限设置、目录结构在《配置管理计划》详细描述。
5.你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培训,是否给项目组、相关组做过配置管理方面培训? OT SP1.3提示:(1)首先参加了CMMI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和配置管理方面的培训,如配置管理工具VSS、公司配置管理规范、指南的培训等。
(2)组织级配置管理人员对项目级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组人员进行配置管理的指导和培训。
6.配置管理计划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是否发生过计划变更?如何进行变更?CM GP2.10提示:《配置管理计划》包括人员、职责、软硬件资源、配置库结构、基线计划, 配置库备份计划、配置报告计划和配置审计计划等。
内部管理制度访谈采访对象:某知名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的访谈,希望您能分享一下贵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负责人:非常感谢邀请我参与这次访谈,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我们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经验。
我想首先强调的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职责分工以及各种管理政策和规定,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主持人:那么贵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负责人:是的,我们企业非常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架构、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审批流程、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我们不断完善和更新这套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求。
主持人:那么在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呢?负责人:在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不一,有的员工不够认真执行制度规定,导致管理混乱;二是一些制度规定过于繁琐和复杂,难以有效执行;三是制度的更新和调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主持人: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贵企业是如何解决的呢?负责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执行意识;其次是简化和优化制度规定,尽量避免繁琐和复杂的规定,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最后是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制度的更新和调整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
主持人:这些措施确实可以有效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那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负责人: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内部管理行为,避免管理混乱和不当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其次它可以保障企业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和稳定性;最后它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度,增加对外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
CM访谈1.是否有独立的配置管理组?有组织级的配置管理员吗?有独立的配置管理组,有组织级的配置管理员2.你是如何知道自己是项目中的配置管理员的?在项目立项会议上,由项目经理告诉我的。
3.什么是配置项?1、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都是配置项。
2、配置项主要有两大类:(1)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2)项目中产生的管理类和支撑类文档。
3、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
4.项目中识别了哪些配置项?项目中识别的配置项有:5.你是如何建立配置库的?及如何分配权限?在项目立项后,我会根据《NT-CM-GUIDE-配置库目录结构及权限指南》来建立配置库,项目级的配置库目录结构及权限如下图:6.每个项目都有CCB吗?通常由哪些角色组成?他们的职责有哪些?1、是的,每个项目都有CCB。
2、通常由客户、高层、项目经理、技术专家组成,质量保证人员也会参加。
3、主要职责是决定是否执行变更。
7.你是如何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在什么时间?权限设置、目录结构设置?1、我和项目经理配合,分步定制出项目配置管理计划,2、一般在立项之后,在项目计划制同时制定配置管理计划,3、识别配置项,进而形成配置项管理计划4、配置库结构,权限划分5、编制基线管理计划(哪些基线,基线包括哪些基线项,什么时候创建)6、配置审计计划7、命名规约,版本控制,版本号规约,备份计划(灾难恢复计划)8、制定完配置管理计划后,将这个计划交给项目经理审核。
权限设置、目录结构设置见第5题。
8.你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培训,是否给项目组、相关组做过配置管理方面培训?1、我参加过过程体系中配置管理过程培训、SVN工具的高级培训、沟通技巧等。
2、同时,我给公司所有人员做过SVN工具使用的培训,并且每个新进员工,我都会讲解如何使用SVN工具进行版本控制。
9.配置管理计划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是否发生过计划变更?如何进行变更?1、配置管理计划里主要包括角色和职责,用于配置管理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库结构与权限,配置项管理计划,基线管理计划,配置库备份计划等内容,2、发生过计划变更3、见第13题。
设计人员(TS、DAR)1.如何进行选择技术解决方案?(TS SP1.1/TS SP1.2/DAR)回答:1.项目组依据组织的决策流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决策分析过程的实施,对….进行了决策。
首先制定了决策分析计划,再定义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再依据组织给出的决策因子和权重对方案进行打分,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我们最终方案是XXX。
2.决策的过程是:a.依据组织给出的决策因子:如:易用性/灵活性/复杂度/额外硬件投资/执行效率/安全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成本节约1.依据决策因子的决策评价准则进行打分:如:易用性(1-10)b.项目中选择的是加权打分法,利用加权打分方法我们通过:评审、测试、模拟(仿真)的方式对每个因子的选择标准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每个因子的最终得分,及方案的最终分数,最终选择分数最高的方案2.设计输出哪些文档?请说明这些文档是如何进行设计的?(TS SP2.1)回答:1.依据《设计规范指南》按照模块进行设计,如果模块太大可以将模块分成若干个子模块分别设计,在我们的设计中可以根据项目情况将设计划分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几部分2.整个系统分解为子系统(概要设计)和模块(详细设计),并确定每个功能模块的输入、转换和输出数据流,并考虑各方面数据接口、存储方式等,同时细化数据结构化设计,完善数据字典以确保系统能获得所需的输出结果,从而实现系统的构架设计。
3.接口设计:根据界面逐个描述界面上每种涉及到业务逻辑操作的输入输出参数信息以及操作的处理步骤,设计模块的接口与属性,说明函数功能、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值等(包括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4.数据库设计:其中数据库脚本部分内容必须提供,其它部分内容可以在总体设计中统一描述,也可以提交单独的数据库设计说明文档,包括数据库脚本(包括创建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序列号等数据库对象的SQL语句)3.技术数据包,涵盖那些内容? (TS SP2.2)回答:1.技术数据包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包含2个方面重要的信息a.所有项目在设计中使用到的技术文献,放在项目管理库中作为项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本项目的需求跟踪矩阵记录了每一条需求到设计再到代码实现的跟踪,保证了每个功能需求关联的配置项4.请问如何设计内外部接口?如何细化接口需求?(TS SP2.3)回答:1.需求阶段就应该开始识别接口需求,需要放入需求跟踪矩阵中跟踪到设计a.接口识别的方法是根据软件的界面逐个描述界面上每种涉及到业务逻辑操作的输入输出参数信息以及操作的处理步骤2.设计模块的接口与属性,说明函数功能、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值等(包括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接口定义放在《接口设计说明书》中5.请问如何评估产品组件是否需要被开发、购买或者复用(TS SP2.4)回答:1.软件复用不仅仅是对代码程序的复用,它还包括对软件生产过程中文档的复用,如项目计划、可行性报告、需求定义、分析模型、设计模型、详细说明、源程序、测试用例等等.2.项目经理与设计组成员根据选定的技术方案,参考《设计指南》进行概要设计,包括软件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复用外购分析、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等部分,编写a.在我们的项目开发中,没有软件复用的情况6.项目有哪些支持性文档,由谁负责编写?(TS SP3.2)回答:1.用户手册是需要由测试人员完成编写的2.项目安装手册是有开发人员完成编写的7.你用到了哪些工具来开展你的设计工作? (TS GP2.3)回答:Visio绘制流程图,UML工具开发人员(TS)8.编码时须参考哪些文件与规范?(TS SP3.1)回答:1.开发组成员根据“详细设计书”进行程序编写,实现软件的开发,编写的程序代码要符合《编码规范》的要求。
PQA 过程质量保证(访谈角色:QA)1、请描述质量保证方法和计划的主要内容?开发质量保证计划时会参考哪些内容来制定?PQA 2.1答:是在项目初期根据项目经理的统一项目计划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还有相关过程和产品的《QA检查单》,根据检查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审计,对没有按照公司体系规范要求执行的活动和工作产品记录到《不符合项记录表》中,并进行跟踪解决。
质量保证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开发质量保证计划时会参考项目经理制定的《项目过程定义书》和里程碑计划来安排项目的QA计划。
2、如何评价已执行过程和产品?PQA 2.2答:主要是根据QA检查单来进行评价,QA检查单是公司EPG小组制定的,我根据QA检查单来检查项目组成员是否按照公司流程规范来执行相关过程和活动,完成的工作产品(文档)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如果不符合,记录到《不符合项记录表》中,并进行跟踪解决。
3、如何沟通质量和不合规问题并确保解决问题?PQA 2.3答:当项目组成员出现质量问题时,首先记录到《不符合项记录表》中,然后跟相关不符合项的直接责任人沟通解决,如果责任人拖延不解决,则跟责任人上级沟通协调处理。
这里需要能举例:发现的一个不符合项的例子4、质量保证活动产生哪些记录?保存在哪里?PQA 2.4答:质量保证活动产生了,有过程和工作产品的审计记录表、每个过程的QA检查单、不符合项跟踪表(不符合项控制报告单)、质量报告、QA里程碑报告等记录。
保存在公司配置管理库(GIT)中,由配置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
5、如何识别质量保证活动期间发现的潜在改进机会?请举例说明。
PQA 3.1答:在质量保证活动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现潜在的改进机会的:⚫如果有项目组成员对部分过程活动有明显的意见,需要及时记录,并深入分析,发现改进机会⚫学习和深入理解CMMI V2.0的模型知识,对比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改进机会⚫……举例:比如在对现有项目的升级开发时,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CMMI3访谈问题及答案--Ⅱ(实施基础条件)1、请说明公司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你所负责的工作,例如人员、工具?提供了,例如EPG:人力资源,资金,之前的一些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项目经理:人力资源,资金,历史数据,之前的一些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需求人员:办公环境,软硬件设备,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设计人员:办公环境,软硬件设备,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编码人员:办公环境,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可复用代码测试人员:办公环境,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测试工具配置人员:办公环境,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培训人员:人力资源,资金,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质量保证人员:办公环境,过程文件(模板,指南,规程等)2、在项目或组织中,您是否觉得有哪些角色没有足够的人员或工具资源?用到了哪些软件,这些软件的许可是否足够?(1)没有。
(2)开发人员:java开发工具,MYSQL。
自购软件,有足够的许可。
非开发人员:Office、svn、WPS等;有足够的许可。
3、公司在你当前岗位相关的技术和知识要求方面提供了哪些培训?EPG:项目管理培训,CMMI培训,OSSP培训,开发工具和配置管理工具使用的培训,业务知识培训,新技术的培训等。
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培训,CMMI培训,OSSP培训,需求原型工具和开发工具使用的培训,业务知识培训,新技术的培训等)需求人员:OSSP培训,CMMI培训,业务培训设计人员:SVN/Git工具使用等,CMMI培训,OSSP培训,设计规范,HTML和数据库使用等技术培训。
)编码人员:SVN/Git工具使用等,CMMI培训,OSSP培训,编码规范,JAVA和数据库使用等技术培训。
)测试人员:SVN/Git工具使用等,CMMI培训,OSSP培训,测试工具的使用等技术培训。
配置人员:配置管理培训,SVN/Git工具使用等。
培训人员:CMMI培训,OSSP培训,关于如何执行培训和提高培训能力的培训。
配置管理(CMO/CM)访谈问题汇总:1、项目的配置项是如何确定的?-首先配置管理员和PM一起在PDP中对配置项进行了识别,并且在项目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中都做了详细的定义了配置项,并且得到了PM的批准。
-举例说明主要的配置项:所有的文档都是配置项(项目计划、项目启动等)。
2、如何了解配置项的状态?(如何汇报配置项的状态?)通过查看配置项的状态表或文件本身有草稿、修改、发布状态。
3、如何建立发布基线?如何发布产品版本?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成员)申请,由配置管理员进行建立基线,才能发布基线,另外质量保证人员要进行审计。
4、一个基线有哪些属性(指广义基线)?基线的名称、时间、版本、基线的配置项(文档)。
5、狭义基线与广义基线有何区别?狭义基线指文件本身的信息,如草稿、修改、发布状态,版本信息。
广义基线指项目的特定时期一组配置项的基线。
6、配置变更是怎样开展的?由项目经理提出申请,经变更控制委员会批准,由配置管理员从基线库提取需要变化的配置项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行更改,更改后需再次进行技术评审,通过后,再由项目经理申请,配置管理员将配置项放入基线库。
7、如果在系统测试阶段用户提出需求的变更,可能变更的配置项有哪些?WBS功能分解、DELPHI表、项目计划、用户需求说明书、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需求调查表、需求跟踪矩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代码审查报告、单元测试(计划、用例、结果记录和报告)、集成测试(计划、用例、结果记录和报告)。
8、系统设计基线与系统测试相比谁包含的配置项多?系统测试的基线多系统设计基线:项目计划、功能分解、DELPHI估计、用户需求说明书、产品需求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用户需求调查表。
系统测试基线:项目计划、DELPHI表、WBS功能分解、用户需求说明书、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需求调查表、需求跟踪矩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说明书、代码审查报告、单元测试(计划、用例、结果记录和报告)、集成测试(计划、用例、结果记录和报告)。
接见问题及答案1.目 CM和企业 CM的分是什么?一个目的配置管理一个的配置管理2.CM何参加到目工作中?目启 CCB成立3.目的配置能否切合的范?切合4.配置管理划来做? CM划详细包含的内容?配置管理做内容 : 人、限、配置构、份策略、配置划、基布划、培划等。
5.目的配置是怎样确立的?- 项目开发计划审查通事后, CM依据项目开发计划拟订 CM计划,与项目计划一同评审后,由 PM同意。
6.怎样认识配置的状?《配置列表》7.怎样成立布基?怎样布品版本?《基追踪列表》布内部版本⋯8.配置更是怎展开的?目理提交更申, ccb 批通,目行,估行成效。
9.假如在系段用提出需求的更,需要更的配置有哪些?需求格明纲要用例目划10.基与系对比包含的配置多?前一基是后一基的子,系基包含基,系配置多B由哪些人成?高理目理理 CM QA 用代表12.配置管理系中限是怎样控制的?- 目 CM划同意后, CMO目成立目配置管理(包含开和基);目开的操作限由目理指定后由 CM置。
往常依据目成的角色分派不一样配置的操作限。
- 每个目有基,基只有目配置管理和 CMO有写的限,其余人只。
当配置品通后,由目 CM将品放入基。
13.QA核 CM的主要内容是什么?CM全部工作14.怎样份?配置管理划:份策略15.PAL是怎样管理的?-EPG核同意提交 PAL的内容后,由 CM放入 - 按期向技人供给的内容索引,受理需求16.基线库是怎样管理的?产品库是怎样管理的?配置管理员管理,项目里程碑评审后,打基线。
配置管理员保护,只有他有权限。
17.企业指导 CM工作的目标是什么?18.CM参加过哪些培训? Tfs 使用培训19.配置管理过程中产生哪些文档,在哪里保留?基线公布报告配置管理状态报告配置审计报告更改报告基线追踪记录表配置项表记列表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总结报告人员权限分派表保留在配置库中20.CM活动波及哪些关连人?项目构成员 ccb (高级经理项目经理测试经理 CM QA 用户代表)21.高层经理怎样认识配置工作的状况?邮件、会议22.什么时候做配置审计?谁来做?配置经理做,按月做。
VER-测试1.请问在测试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测试相关的工具吗?(VER GP2.3)回答:1.测试过程中主要使用手工进行测试2.测试的缺陷使用禅道工具进行记录并进行跟踪2.项目执行哪几类型的测试?各类测试执行的人员与重点?(集成与系统测试的重点有何不同)(VER SP3.1 )回答:1.在测试过程中按照测试阶段,测试类型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验收测试a.单元测试:开发人员依据“详细设计”中的模块作为测试的最小单元,关注的是:1.模块间的接口测试;2.模块中代码的:语句、分支、条件、条件值、条件值组合、路径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单元测试的目标:在编码阶段,由测试人员指导开发人员编制,依据是详细设计,保证每一个详细设计中的模块及模块之间的接口,都能够被单元测试所覆盖。
测试范围:软件各模块代码b.集成测试:测试人员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接口设计”中的接口要求,编写“集成测试用例”。
“集成测试用例”主要用于测试模块或子系统之间接口的正确性集成测试目标:在测试阶段,由测试人员负责开发集成测试用例,依据是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接口设计,保证每个内部和外部接口都能被覆盖。
测试范围:需求中明确的业务流程的接口c.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整个测试阶段的最后一步,该阶段主要对系统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主要包括功能性测试、界面测试、安装测试、业务测试、非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稳定性测试等系统测试目标:在测试阶段,由测试人员负责开发系统测试用例,依据的是软件需求,保证每个功能和业务需求都能被测试覆盖到,除了业务功能性测试之外,还要覆盖非功能性需求(如安全性、稳定性、界面等)。
测试范围:需求中描述的所有功能以及所有业务流程d.回归测试:在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过程中,对于出现的缺陷,需要记录在禅道中,同时也要考虑增加部分测试用例用来对修改的代码进行测试,如有需要,可增加回归测试用例e.验收测试:在产品验收交付阶段,由测试人员配合客户代表一同开发验收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依据的是用户需求,保证每个业务需求都能被覆盖到,验收发现的问题由项目负责人对缺陷进行跟踪管理,最终形成“验收报告”,并与客户签字确认3.什么时候开始制定测试计划?如何执行测试活动?(VER SP1.1/VER 1.2/ VER SP1.3)回答:1.在项目策划阶段由测试人员制定测试过程,测试计划中包括:测试目标、测试准备、测试计划时间表、测试需求覆盖规则、测试工具、测试环境、测试策略(单元、集成、系统、验收测试的进入退出准则)2.测试的执行a.设计测试用例(项目经理组织评审,评审测试用例是否可行、有效,评审其是否覆盖所有的业务流程和接口需求。
项目层级配置管理员1.请叙述您如何识别配置项? (CM SP1.1)回答:作为配置管理员,需要配合项目经理在项目策划阶段,依据项目已定义过程及裁剪的结果,识别项目需要管理的配置项。
定义在项目的配置管理计划中。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配置项,我们将这些配置项归属到项目不同的基线进行管理,比如我们定义了6条基线,分别是:策划基线、需求基线、设计基线、代码基线、测试基线、发布基线,基线中包含的配置项如下所示:2.请叙述如何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如何利用CM tool进行版本控管? (CM SP1.2)回答:选择配置管理工具在目前阶段,本公司规定所有项目组一致使用SVN作为配置管理工具。
使用配置管理工具创建配置管理系统,并在配置管理计划中定义配置项存放的路径及访问权限3.项目策划了哪些基线?基线建立的过程是什么? (CM SP1.3)回答:1.基线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线中文档的完整性和正确性2.项目规划的基线包括有:策划基线、需求基线、设计基线、代码基线、测试基线、发布基线3.这些基线及基线中所属配置项,都定义在《配置管理计划》中,比如需求基线中应该包括:….4.按照配置管理计划中定义的基线发布时机和内容,进行发布,发布时a.项目组编写“基线建立申请”,提交CCB审批。
B审批通过后,配置管理员完成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并填写“发布报告”,进行基线发布4.您如何管制配置项的变更? 配置项受控后,如何实施变更?(CM SP2.1/SP2.2)回答:1.公司的变更管理过程的定义是这样的a.变更申请:由于基线变更或其他引起的变更,变更申请人向项目经理提交“变更请求单”(包括:变更的理由、变更的影响、变更带来的工作量、进度、风险等方面的变化分析)。
项目经理对变更进行评估。
b.审批变更申请:CCB审批该申请,分析此变更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如果同意变更,则批准,否则终止此次变更。
c.实施变更:1.项目经理将变更请求的审批结果告知配置管理员。
访问问题及答案RM1.个人介绍:名字、职责、项目、到公司多长时间?2.是否参与需求的调研和编写?如何参与?部分主要开发人员参与需求电子商务:不参加,项目经理负责,开发了解,参与需求评审应用平台 PBO:系统设计人员参与,主要是王威、梁蕾回答3.对整体还是部分需求?需求规格整体与部分都有,参与过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4.在评审中发现需求规格说明书写的不清楚不能用于开发,如何解决?修改完成,再评审5.如果客户给的需求不清晰,如屏幕是蓝色的,但不知是那种蓝,需求分析人员怎么做的?需求分析人员用原型法,和用户确认需求,得到用户认可。
6.我们会给客户做原型、场景、界面与客户进行需求确认吗?需求这部分,我们项目使用原型和用例法确认需求,需要得到用户确认7.客户新需求,加到原型里面吗?如果是需求阶段里会修改原型,如果在需求确认以后,不修改。
一个软件原型是所提出的新产品的部分实现,它比开发人员常用的技术术语更易于理解。
建立原型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需求不确定的问题,用户、经理和其他非技术项目风险承担者发现在确定和开发产品时,原型可以使他们的想象更具体化。
8.除原型外如何向客户确认需求?需求调查问卷需求规格说明书,请客户参与,得到客户认可9.介绍一下问卷?-事先需调查涉众或用户以及公司的背景。
-访谈前对问题进行复审。
-在访谈期间要参照一定的格式,以确保提出正确的问题。
-在访谈结束时总结两、三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重复您听到的内容,以确认您的理解是否正确。
不要过于受提问单的约束。
一旦双方气氛融洽,访谈常常可以采用自己的形式,涉众或用户可能会详细谈论他们正经历的困难。
不要打断涉众或用户的谈话。
尽可能快地记录他们的回答。
提出问题,设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当双方对该问题的交流合乎逻辑地结束后,即可继续提出列表中的其他问题。
TS1.参与系统设计吗?参与,参考系统设计的流程。
2.生命周期模型?敏捷开发?增量?电子商务 pbo 瀑布应用开发平台增量3.SRS与设计文档的区别?软件需求说明书客户和开发都看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