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 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 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灭 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所谓“蝎形政策”,就是如同蝎子 用两个螯和一个尾巴来对付对方一 样。日本军部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已经占据了蝎尾的台湾,想以此 窥伺华中、华南到东南亚。日俄战 争以后,获得旅顺、大连,把辽东 半岛成为它的蝎螯之一。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又取得青岛,将山东半岛 成为另一蝎螯。日本使用这两螯控 制渤海湾,由满蒙而华北,次第完 成其“蝎形政策”的计划。
08年抗击冰雪灾害
22
金晶保护奥运火炬
5.12汶
26
本课小结:
国际:日本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国内:(1)政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工人阶级队伍 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罢工次数: 壮大
人数:1919年前50—60万; 1919年 200万 罢工次数:1912—1919年间 ,工人罢130 次, 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四点”
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 和约。 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 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 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 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 当要求。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 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 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 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
对内: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对外:五四运动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总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