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生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汉语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的主观性研究王丹丹引言语气副词的定义最早由王力先生提出,“凡虚词,居于末品常在的位置,而又有语气词的功用者,叫做语气末品”。
郭新雨又将语气副词定义为模态判断的模态词。
语气副词用于表示说话人的情绪,与其他副词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用法,如句法分布灵活、需与动态的句子层次结合等。
史金生将语气副词所表达的语气分为判断语气和评价语气, 其中判断语气又分为肯定、推断和意志。
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是判断语气中的一种,这类语气副词可归纳为一种主观性的内心活动,它从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等方面推测事物的原因、发展及结果等,这种判断和猜想,带有说话者主观上的推测、疑问和不确定。
有关“X不是”的产生及动因李思旭做了全面的研究,但是有关主观性的研究尚有空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主观性表现和主观视点两个方面对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做初步讨论。
一、主观性和主观化(一)主观性“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 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 、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主观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比如特定的构式;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结构的语音、肢体语言甚至表情等形式。
Edward Finegan认为关于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
(二)主观化“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而且它是一种语义及语用的演变,使得意义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主观信念和态度的现象,也可以看成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的变化。
这一定义的得出是在对E.C.Traugott和Langacker这两大派的研究之上综合得出的。
Traugott从历时的角度看待语法化,她认为主观化是渐变的并且强调上下文在推动主观化中的作用。
语气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简直”是口语中常用的语气副词。
张明莹(2000)认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表达的是“肯定(强调)的意义”[1];焦一和(2012)将此结论细化推进,认为“简直”句表达的是说话人对“主观感受”和“客观情况”的肯定和强调[2];齐春红(2007)认为“简直”句都表夸张,不同句子之间只是轻重之别[3];还有一些研究则在分析“简直”多种用法的基础上,将其语义分为“基本义”“外层义”[4],或“底层义”“高层义”[5]等,而不论是哪种意义,其基础都是“强调和夸张”。
从上述研究不难看出,“强调夸张”的意义总结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但是却无法解决“简直”句的输出问题,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常常只要“强调夸张”就用“简直”。
李泉(2014)[6]的研究是对以往“强调夸张”类研究的一个突破,他提出“简直”是一个主观限量标记,强调某种性状或程度“接近完全如此但并未完全如此”。
这是对“简直”用法的一个重要揭示,但是依然没有解决“简直”句的使用条件和输出问题,类似这样的句子“(他太累了),简直没力气说话了”和“(他太累了,)简直没力气跳舞了”,二者结构相似,为何前一句可以讲,后一句却很别扭等等。
由此可见,“强调夸张”式的语义总结符合汉语母语者的语感,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解析“简直”的核心含义以及“简直”句的语义结构。
而做到这两点,不仅要分析现代汉语中“简直”的用法,还要从历时的角度梳理“简直”的语法化过程。
在语法化方面,不少学者已有探讨,但大多浅尝辄止。
陈晓(2014)[7]在这方面的工作非常具有启发性,她对清代“简直”的语料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指出清代的“简直”有两个语义,“索性、干脆”和“强调”,今天的“简直”来自表“索性、干脆”的“简直”。
但是二者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们如何演变和衔接却并未分析。
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简直”的演变轨迹,揭示现代汉语中“简直”的用法,从语义量级的角度分析“简直”如何对其后的成分进行限制,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指导。
基于语义地图的北京话和成都话意外类语气词类型比较①陈振宁1,陈振宇2(1.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武汉 430056;2.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 200433)摘要:北京话和成都话各有一批和“意外”范畴密切相关的语气词,在预期性、句类、行为、确定性、求答性、言谈对象、情感、情绪、立场9个维度上设置了27个特征对其进行分析,运用“赢多输少”算法生成特征语义地图,再进行聚类和最大关联挖掘,从而在语义地图基础上分析出两者的类型差异:北京话的意外类语气词以“啊”最为常用而一家独大,预期性更多向着反对和非预期发展,核心功能也从强意外引发的反问感叹转为反对更多的直陈感叹和强要求,在中性直陈感叹中趋向完句功能,并有较多注意/下文功能,意外引发的询问较少;成都话的意外类语气词则各有分工而整体上集中于意外,以反问感叹为核心,直陈感叹、强要求、注意/下文功能相对少得多,询问功能相对多,在中性询问中趋向完句功能。
关键词:语气词;预期性;多维特征;语言类型;语义地图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20)06-0052-17收稿日期:2020-08-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言语行为的逻辑——汉语语义和语用接口研究”(19FYYB032)作者简介:陈振宁(1977— ),女,四川成都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语言学。
陈振宇(1968— ),男,四川成都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句法语义。
① 本文初稿曾以《北京话和成都话的意外类语气词的类型比较》在“永新语言学沙龙”(复旦大学,2018)和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2019)上报告过。
感谢李旭平、王健诸位的指教。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匿名评审专家的修改意见也给予了很大帮助。
一并致谢,若有错讹,文责自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2020 年11 月第6期Nov., 2020No. 6一、绪论(一)预期性、意外和语气词预期性(expectation )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常规、言谈事件中说听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特定的话语语境,相关主体在言说之前预先抱有的判断、意愿等(Heine 等,1991;Schwenter & Traugott,1995)[ 1-2 ],有“预期”“反预期”“中性预期”之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3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Mar.2024 收稿日期:2024-01-15 作者简介:武钦青(1986-),男,讲师,博士㊂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㊂李铁范(1968-),教授,博士㊂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㊂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认知视域下的汉语反讽性话语研究(22BYY152)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反预期表达的类别与特征武钦青1,李铁范2(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00)摘 要:现代汉语中表意外㊁逆转㊁意愿㊁反诘的语气副词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有些语气副词是否表达反预期要结合具体语境㊂表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单音节的语气副词一般不会出现在句首㊂在句类分布方面,多用于陈述句,且更多的使用在否定的陈述句中㊂在对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第二人称 你”和第一人称 我”居多㊂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隐含对比性㊁主观元语性㊁互动评价性㊁篇章衔接性等特殊的语用功能㊂关键词:语气副词;反预期;句法特征;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4)03-0130-05Classific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Modal Adverbs in ModernChinese of Counter -expectationWU Qin -qing 1,LI Tie -fan 2(1.School of Literature Arts,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2.School of Literature Art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00,China) 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modal adverbs that express accident,reversal,willingness,and rhetorical question can be used ascounter-expectation markers,however,some of them have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contexts to express counter-expectation.These modal adverbs are predicational and flexible,but monosyllabic ones usually are not used as the start of a sentence.In terms of sentence distri⁃bution,they are mostly used in declarative sentences and more often in negative declarative sentences.In terms of the choice of personal pronouns,the second person ni”and the first person wo”predominate.The modal adverbs of expressing counter-expectation havespecial pragmatic functions such as implicit contrast,subjective metathesis,interactive evaluation,and chapter articulation. Key words :modal adverbs;counter-expectation;syntactic features;pragmatic function 王力[1]169把语气副词分为八类:诧异语气 只㊁竞”;不满语气 偏”;轻说语气 倒㊁却㊁可㊁敢”;顿挫语气 也㊁还㊁到底”;重说语气 又㊁并㊁简直㊁就”;辩驳语气 才”;慷慨语气 索性”索性;反诘语气 岂㊁难道”共18个语气副词㊂史金生[2]从情态表达的角度把语气副词分为知识类与义务类,归纳了175个语气副词㊂齐春红[3]20-24从主观量的角度把语气副词分为主观惑量类㊁主观估量类,相对主观大量与主观大量四类共166个㊂张谊生[4]21认为,评注性副词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语气副词可表传信与情态,并归纳了161个㊂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作为副词重要的一个次类语气副词更是如此,包括哪些是语气副词哪些不是语气副词也存在很大的争议㊂本文主要参照张谊生对语气副词范围和类别的界定来考察与反预期有关的语气副词及它们特殊的语用功能㊂一㊁语气副词反预期表达的范围与类别张谊生[4]59-71从情态上把语气副词分为强调㊁婉转㊁深究㊁比附㊁意外㊁侥幸㊁逆转㊁契合㊁意愿㊁将就等十个小类㊂人类语言都有区别符合常规与偏离常规情状的表达手段,偏离常规的就是反预期㊂[5]192根据Heine 的定义吴福祥[6]总结出了反预期标记的两种属性:一是反预期标记的使用隐含了被断言的情形与特定语境里被预设㊁预期的情形或者是被认为是常规的情形之间的一种对比;二是前者与后者相背离,反预期标记的主要功能是将这个断言与所预期或预期的世界及常规联系起来㊂本文也采用这种广义的理解,把不符合预期的信息都看为反预期信息㊂从反预期的定义和属性来看,表意外㊁逆转和意愿的语气副词可以视为反预期标记㊂意外类语气副词㊂意外是一种主观意愿同客观事实相反出乎意料或略感惊讶的情态,[4]62这里所说的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相反表达的就是一种反预期㊂意外类语气副词主要表达的是出乎说者的意料,违反了说话者的预期,如:(1)关键的时候,啊,为了照顾自己吓晕过去的儿子,竟没有冲上去跟歹徒展开搏斗㊂(电视剧‘我爱我家“)(2)我让他不准来了吧,你们偏得让他来㊂(电视剧‘我爱我家“)(3)汤保罗这个人太没良心,大江对他那么好,他居然口口声声说大江阴险,心眼坏㊂(赵淑侠‘我们的歌“)逆转类语气副词㊂吕叔湘[7]340在解释转折复句的语义时指出,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所说的不谐或背戾,多半是因为甲事在我们心目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个预期㊂表逆转类的语气副词具有转折义,学界也称它们为转折副词,它们所表现了现实与预期发生的偏离,或者说是 轶出”了言者或听者的预期,如:(4)马乾打断杨炉长的话,刺了一句, 你空有一身胆略两手本事,紧要关头,你却比知识分子还更多一份书呆气! (张老三‘第三杯是美酒“)(5)貔貅苏把脸儿一翻道: 三十块钱一担,是你亲口还的价,我愿意卖了,你倒反悔,真正岂有此理!”(杰克‘合欢草“)此外,‘现代汉语八百词“[8]86认为, 并”常用在语转折句中,有否定某种看法,说明真实情况的意味㊂ 并”虽然经常用在否定词 不” 没(有)” 非” 未”等之前,但是,如果去掉 并”就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加上 并”往往具有 不满”或 反驳”的意味, 不满”或 反驳”恰恰是由预期的偏离所引起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它看为一个反预期标记㊂如例(6)是 老人”揣测到听者的预期 这山上比东路山上讨钱的多”使用 并”来加以 反驳”㊂(6)老人哀求道: 善心的老爷太太,请施舍施舍吧,这山上就只我一个人讨钱,并不比东路山上讨钱的那么多!”(李广田‘扇子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9]1024对 其实”的解释是: 副词,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也就是说 其实”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或加以更正,含有转折的逻辑语义关系㊂补充说明是认为,听话人所言不完整,更正是认为,听话人所言不正确, 不完整” 不正确”都不符合听者或言者预期,因此也就会产生反预期的意义,例如:(7)你们只知道他会修理电视机㊁音响,其实他还会修理钟表呢㊂[10]455(8)瞎说!谁说死了?其实,我爷爷活得比他好,这回儿,兴许在高尔夫球场,打第十三洞呢㊂(电视剧‘我爱我家“)意愿类语气副词㊂意愿是比较了两种情况之后而进一步做出的意向性选择㊂[4]63既然是比较后的意向性选择就会有取舍,舍去项就会违反言者或听者预期进而表达反预期意义㊂例如:(9)要说真话的话,您哪,我宁愿您不当这个副处长,别在外面给我丢人去啦㊂(电视剧‘我爱我家“)(10)我就说了,什么队来着?就是你们刚才说他输的那个队,我就偏说它赢!(电视剧‘我爱我家“)递进类语气副词㊂从逻辑关系上来讲,表递进 甚至” 甚而”也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㊂袁毓林[11]认为 甚至”要求焦点域中的元素是一种递进关系,焦点所代表的元素出乎意料地进入了焦点域,是可能性标尺上的最低点,因而产生的反预期㊂ 甚而”与 甚至”的用法类似,如:(11)学生丰富多采的科技㊁文体活动不见了,甚至音乐㊁美术等课程也被砍掉了㊂(中国青年报1979-10-4)(12) 二熊”的任何错误,父母都采取的是包庇态度,甚而一味责难学校和老师㊂(薛家柱:‘ 二熊”伏法记“)从传信功能上讲,表反诘的 难道” 何必”等也可以看为反预期标记㊂反诘,是否定的一种方式,反诘语可以当否定语用,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过反诘语的语意更重罢了[12]129,反预期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否定,所以反诘与反预期也是想通的,如:(13)我怎么就没有正经事呢啊,要照你这么说,难道我这都是不正经的事儿啊?(电视剧‘我爱我家“)(14)革命一辈子了,最后还跟个小学生一样,在考场上栽那个跟斗,何必呢?(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在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气副词所表达的反预期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才能判断,如 都㊁还㊁又㊁也㊁还是㊁最好㊁简直㊁敢情㊁好歹”等㊂(15)哎哎,你别说唉,咱们团长,人家都是副局级了,见了人啦,先拍肩膀,特别平易近人㊂(电视剧‘我爱我家“)(16)嘿!你不是说得天花乱坠的,到临头你怎么往回缩呀,你还男人呢你!(电视剧‘我爱我家“)(17)佟志赶紧蒙被子,说: 又来了,这事儿你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唠叨啊!”(电视剧‘金婚“)结合以上分析,我们把常见的作为反预期标记的语气副词及靠语境推理具有反预期含义的语气副词归纳为表1:表1现代汉语常用的与反预期有关的语气副词类别语气副词成员意外类竟㊁偏㊁竟然㊁竟至㊁居然㊁偏偏㊁偏生逆转类倒㊁反㊁反倒㊁倒反㊁反而㊁倒是㊁其实㊁当然㊁不见得意愿类宁㊁宁愿㊁宁可㊁偏2㊁偏偏2㊁非㊁非得㊁硬㊁硬是㊁楞㊁大不了递进类甚至㊁甚而反诘类岂㊁何必㊁何须㊁何苦㊁难道语境推理类也㊁都㊁还㊁又㊁就㊁才㊁太㊁老㊁总㊁亏㊁好㊁总是㊁老是㊁好歹二、句法特征分析131 第3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反预期表达的类别与特征(一)句法位置的分布张谊生[4]39指出,语气副词有两个明显不同于一般副词的特点,一个是述谓性,其它副词一般在句内充当状语,而语气副词可以用于句首做高层谓语;另一个是其灵活性,大部分可以位于句中㊁句首或句尾㊂就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而言,单音节的一般不能位于句首,而双音节语气副词相对要自由的多,如例(18)中的 偏偏”不能使用 偏”而例(19)中的 偏偏”也可以用 偏”㊂(18)偏偏,你同你母亲不知道钱的好处㊂(曹禺‘雷雨“)(19)天下的女人何其多,可你偏偏要来招惹乐梅!(琼瑶‘鬼丈夫“)有时单音节语气副词基于特殊语用效果的需要也可以位于句尾,如:(20)九点半了,都㊂[13]76(21)往往多数婚姻都没爱情呢 还!(王朔‘修改后发表“)从预期信息的角度来看,上述两例也都表达了反预期的信息㊂如,例(20)表达的是说话者认为九点了已经很晚了,本应该早点做某事㊂例(21)是对 爱情观”的否定,违背了听话人的预期㊂此外,除了这种追补用法,语气副词还可以重复使用,重复的目的在于二次主观记量,凸显强化主观情态,如:(22)怎么,都骂上了,都!(郭德纲相声‘论捧逗“)(23)还大侦探呢,还!(电视剧‘我爱我家“)(二)对句类的选择在句类分布方面,由于反预期表达的是言者的主观性立场,因此,多用于陈述句,更多是用在否定的陈述句中,如:(24)志国:不可能吧,怎么听着像编的呀?傅老:倒不像是她编的(电视剧‘我爱我家“)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也经常用于反问句和感叹句,用于反问句是对听者言语或行为质疑否定,感叹句是加强自己的主观立场,如:(25)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存在这种封建包办婚姻?(电视剧‘我爱我家“)(26)志国:我也应该孝顺他妈,可问题是,那老太太,她妈那叫一没文化和平:你妈才没文化哪!(电视剧‘我爱我家“)(三)对人称的选择在表达个人主观意愿的时候,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居多,以 宁愿”为例,我们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 我宁愿”一共643例, 你宁愿”38例, 他宁愿”249例,例如:(27)要我黄昏日落,还赶回家煮饭,我宁愿剃度为尼! (梁凤仪‘豪门惊梦“)(28)贯英说: 你真是守财奴,孤寒种!你宁愿死,也不愿出一两银!”(欧阳山‘苦斗“)(29)我们这里的群众,他宁愿杀只鸡给你们吃,不愿你们浪费他一盆水㊂(1994年报刊精选)这说明在表达主观意愿时多是言者自己的意愿,对他人意愿的转述相对来讲占少数㊂在反预期语境中,对听者观点或行为的直接反驳,多用第二人称 你”,因为 你”的现场性更强,例如,语气副词 亏’+人称代词”的用法,在北大语料库中有179例 亏你”是反预期用法,如例(30); 亏我”的反预期用法只有1例,如例(31),其它例句中的 亏”是表侥幸的语气副词如例(32)㊂ 亏他”的反预期用法也仅有11,如例(33)㊂(30)冯军一听这话急了: 亏你想得出来!人还没去,你怎么就知道不行?这是组织的决定,我只有服从㊂(1994年报刊精选)(31)亏我还到处打听你爸的病!我真是自作多情㊂(六六‘双面胶“)(32)经过自疚之后,忽然又高兴了: 亏我心灵眼快年纪轻呵!(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33)他说时,毫不难为情,真亏他!只有火盆里通红的碳在他的脸上弄着光彩㊂(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㊂反预期主体是听话人和说话人在言语互动中,预期不断被确认或修正才能促进会话的顺利进行,面对面交谈以对话双方的预期为主,因此,在反预期表达中第二人称 你”和第一人称 我”居多㊂(四)与语气词同现连用的情况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语气副词同现连用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除了语气副词之间连用同现外,语气副词与语气词的连用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例如:(34)自从真正入了汉服坑就天天想买,偏偏吧,汉服工期都有好久,真的难!(新浪微博2018-9-4)(35)竟然呀,这深渊将周围的元气全部吞噬,恐怖异常㊂(之忧‘终极外挂王“)(36)反正呢,我倒是不怕蹲班,我就是怕你们家长面子上不好看㊂(电视剧‘我爱我家“)(37)何必嘛,我们四个人带这么多东西,一看就不像不买票的人㊂(张勤‘旅途匆匆“)(38)其实呀,我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神气!(老舍‘女店员“)常用语气副词在反预期语境中与语气词同现情况,如表2:表2:常见语气副词在反预期语境中与语气词同现情况变量呢吧呀嘛反正++++偏偏++--竟然+---甚至+-+-何必+-++其实++++ 在调查中发现,语气副词 至于”本身并不是反预期标记,但是它经常与语气词 嘛”连用,表达反预期意义,例如:(39)唉唉唉唉,至于嘛,就这一百块钱就把您烧成这样?见过钱么?(电视剧‘我爱我家“)三㊁语用功能分析(一)隐含对比性反预期是预期标准的偏离,反预期的主体(说话人或听23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话人)都有预期参照,反预期的产生都是基于对参照预期的比较而产生的,有的是与预期信息的直接对立,如:(40)知道老四么?原来连方便面都泡不熟,现在居然在唐人街开起餐馆来了,赚了大钱了㊂(电视剧‘我爱我家“)(41)傅老:唉,办都办了,还讲他干嘛㊂老胡:我偏讲!我偏讲!我偏讲!(电视剧‘我爱我家“)例(40)说话者认为,老四在唐人街开了餐馆还挣了大钱,这种现象按预想和常理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他连泡面都煮不熟怎么可能会开餐馆做饭,这种 预想”或 常理”就是说话者对比的标准,用 居然”必然隐含着这样一个标准的存在,表达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这是一种 可能”与不可能”的对立㊂例(41)是会话双方意愿的对立,傅老希望老胡不要讲他了,老胡 偏”要讲,这里 偏”是说话者故意违逆说话者意愿的语气副词, 违逆”的是听话者的意愿,这个 意愿”,恰是 偏”使用的参照对象㊂有的是在预期量上的偏离,齐沪扬㊁胡建锋[14]从量的角度提出了超预期量与负预期量,认为实际量超过预期信息量的叫做超预期信息量,低于预期信息量的叫负预期信息量,并指出超预期与负预期都有一个参照的基准量,这个参照基准量就是比较的对象,例如:(42)志国,在秀芳母子面前,你就是没有爱心,也总该有一点仁道主义的良心嘛,你就是没有,也总该有一点那个什么嘛㊂(电视剧‘我爱我家“)(43)你还说呢,你,哎我头两天我就告诉你总裁要到你们家去,你为什么不好好准备,你!(电视剧‘我爱我家“)例(42)中语气副词 总”所标示的焦点与它的对比项存在一个量级序列,这个序列也是说话人的预期序列,序列的可能性等级为:那个什么嘛>社会主义良心>社会主义爱心㊂傅老认为志国说孤儿寡母的秀芳母子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是不恰当的,不符合他的心理期待,用 总”字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㊂在例句中 总”所标志的焦点项一共有两项,一个是 人道主义良心”,它的对比项是 社会主义爱心”,另外一个焦点项是 那个什么嘛”,它的对比项 人道主义良心”和 社会主义爱心”,这个焦点项是位于说话者心理预期的最低端,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如果连这个最有可能发生都没发生就偏离了说话者的预期,产生了反预期的表达效果㊂例(43)中语气副词 还”表示的是说话人认为 说”行为不该持续,实际上却仍然持续,这也是预期量在时间上的偏离㊂李宇明[15]讨论了主观量的 常态”与 异态”,他认为,人们对一定的事物㊁事件和性状量的大小及因量而产生的联系都有一个常识性认识,这种量是常态量,如,在常压下水在摄氏零度时结冰,常态量包括社会常态量和个人常态量,前者是常识性的常态量,后者是说话人特殊的不同于社会常态量的量的认识㊂异态量是与常态量不符合的量,并指出异态量是主观量表达的一种重要根源,如:(44)刚五岁就上小学了㊂(45)都六十多岁了还没退休㊂所有表达异态量的句子隐含了可以比较的常态量命题,例(44)㊁例(45)所隐含的常态命题分别是 七岁上小学” 六十岁退休”㊂对主体的预期而言符合预期的是常态,不符合预期为异态,异态量命题其实也就是反预期的体现方式,它是对 常态”的偏离㊂ 常态”是预期的参照标准,反预期的产生都是基于对参照标准的比较㊂(二)主观元语性汉语语气副词在西方语言里是找不着相当的词的,语气副词的空灵不让语气词[1]230, 空灵”是语气副词主观性的体现㊂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多功能副词,比如 都”由范围副词到语气副词, 就”由时间副词㊁范围副词到语气副词等等必然经历了主观化的过程,它们作为语气副词的主观性最强,例如:(46)这个年头儿,谁有闲钱结婚?我照顾自己都照顾不来!(钱钟书‘围城“)(47)老傅:老胡啊,不是我说你呀,你看这么些年,你的主观唯心论还没有改造好嘛㊂老胡:我今天还就主观了㊂我就认为哥伦比亚肯定赢,怎么样?(电视剧‘我爱我家“)语气副词的主观性还体现在它们的元语用法上,元语是用来指称和描述语言的语言,典型的元语是以引述的形式出现,引述的用意不在传递命题内容而是在于表明说话者对引述语的态度㊂[16]例(46)㊁例(47)中的 都” 就”是反预期用法,表明了说话者的态度,属于元语用法㊂(三)互动评价性互动语言学(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强调对语言的研究必须置于交际互动的背景下,必须关注会话行为以及语言的在线(on-line)形成过程,关注言者与听者的互动,研究言谈参与者的交际意图是如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多模态资源来实现的[17]㊂沈家煊[18]2指出,互动语言学不仅要看言谈双方说了什么㊁怎么说的,还要从互动交际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么说㊂反预期的表达多是在日常会话中发生,体现很强的人际互动性,也体现了言者的主观立场,如:(48)其实呀,我也挺同情那孩子的㊂(电视剧‘我爱我家“)(49)我倒觉得啊,没事你倒可以到圆圆那屋坐坐去,打毛衣哪儿不是打啊㊂(电视剧‘我爱我家“)(四)篇章衔接性屈承熹[19]较早注意到副词篇章功能,他指出副词出现在主语或主题的前面或者后面虽然不涉及句子的本身结构,但却与篇章结构密切相关,并具体分析比较了 并” 倒” 也”㊁ 就” 才”㊁ 事实上” 其实” 实在的” 真的”等几组近义副词在篇章功能上的差异㊂潘海峰[20]145-146根据连接功能的层次,将副词分了语法型衔接㊁语用型衔接和浮现型衔接等三类㊂结合学者们的研究,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功能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转折关系㊂在篇章中主要表示所连接的前后两种情况间的对立和不协调,这类语气副词主要有逆转类和意外类语气副词㊂张谊生[4]307又把篇章中的这种转折型衔接关系分为对立式㊁意外式㊁补注式㊁无奈式,与反预期有关的主要是前三种,例如:(50)小于呀,如今这坏人真来了,你怎么反倒让坏人给331 第3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反预期表达的类别与特征抓住了㊂(电视剧‘金婚“)(51)却不料她竟然轻声叫起来: 郭师傅,你走吧,快走吧 ”(张抗抗‘淡淡的晨雾“)(52)佟志:我是想给你回信的,就是有一点忙㊂方卓娅:别解释了㊂其实,是我对不起你㊂我从来没想过要抱怨你㊂(电视剧‘金婚“)选择关系㊂言者主体在充分考虑利弊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选项,或者给听者提供建议的选项,这类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主要是意愿类和反诘类,例如:(53)圆圆:那我宁愿饿死也不吃鱼,行不行啊!(电视剧‘我爱我家“)(54)志国:您买块儿小黑板不得了么,买这么大的!傅老:大的小的价钱都差不多,我何必不买大的呢!(电视剧‘我爱我家“)综上,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反预期的表达做了分类,并分析了它们特殊的句法语用功能㊂表意外㊁逆转和意愿的语气副词和表递进关系的 甚至” 甚而”以及表反诘的 难道” 何必” 何苦”等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此外,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语气副词比如 都” 也” 还” 又”等等,也可以表达反预期的话语功能,但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㊂在句法上,表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单音节的一般不会出现句首位置㊂在句类分布方面,由于反预期表达的是言者的主观性立场,因此多用于陈述句,且更多的使用在否定的陈述句中㊂反预期主体是听话人和说话人,在言语互动中,预期不断被确认或修正才能促进会话的顺利进行,面对面交谈以对话双方的预期为主,因此在反预期表达中第二人称 你”和第一人称 我”居多㊂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隐含对比性㊁主观元语性㊁互动评价性㊁篇章衔接性等特殊的语用功能㊂语气副词反预期的表达体现了主体间性,也就是交互主观性,文章中对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做了界定,为分析它们在言语互动中呼应情绪㊁协调立场的功能奠定了基础㊂ 参考文献:[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㊁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01):17-31.[3]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HeineB,Claudi U and Hünnemeyer F.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91.[6]吴福祥.试说 X不比Y㊃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03):222-231.[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袁毓林.反预期㊁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 甚至”和 反而”的语义功能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8(02):109 -121.[1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齐沪扬,胡建锋.试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 X是X”[J].世界汉语教学,2006(02):31-39.[15]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05):3-7.[16]沈家煊.跟副词 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06):483-493.[17]方梅,李先银,谢心阳.互动语言学与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3):1-16.[18]沈家煊.从英汉答问方式的差异说起[C]//方梅.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19]屈承熹.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02):64-78.[20]潘海峰.汉语副词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责任编辑 吴明东) 43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汉语虚化、语法化研究综述(下)作者:刘永华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0期刘永华(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汉语实词虚化、语法化研究对现代语法化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正、丰富和发展,为汉语研究,语言学理论和普通语言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走到了国际语言学界学术研究的前沿。
[关键词]虚化;语法化;综述[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0-0036-02经过长期不断的铺垫,汉语语法化研究进入自觉期。
标志为沈家煊(1994)《语法化综观》的发表,该文全面介绍了语法化的定义、研究史、研究原则、研究路径和方法、语法化与结构层次、语法化原因和条件等问题,强调了语法化与语言的普遍性、类型学和认知科学的关系。
孙朝奋(1994)的《〈虚化论〉评介》、文旭(1998)的《〈语法化〉简介》和沈家煊(1998)的《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对于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和吸收等语法化机制的介绍,为国内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语法化的研究。
[1]17该时期论著的特点有:(1)探求适合汉语的语法化规律。
例如刘坚、曹广顺、吴福祥(1995)的《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要素》分析了诱发、影响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因素。
江蓝生(1999)的《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讨论了汉语语法化过程中的音变现象。
张谊生(2000)的《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把语法化理论引入副词研究领域。
[2]157(2)延续了汉语学界优良的描写传统。
例如张伯江(1997)的《疑问句功能琐议》讨论了问句的语法化过程。
马贝加(2000)的《对象介词“将”的产生》强调了组合关系在语法结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萧国政(2000)的《武汉方言“着”字与“着”字句》讨论了相同形式实体的语法化过程。
李宇明(2000)的《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发展中的地位》讨论了拷贝型量词结构在汉藏语系中的分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2020年12月总第192期第6期Serial No. 192,No. 6Dei2020-语言文化-从语境类型看语气词“着呢的演化过程摘张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2488)要:以往对语气词“着呢”语法化过程的探讨,大多是离散型的,对其演变的内部过程及中间阶段缺乏详细论述。
在重新梳理语气词“着呢”语法化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语境模型理论,详细分析语气词"着呢”的演变过经研究发现,动态助词“着”和语气助词“呢”的复合形式“着呢1(经历了桥接语境、转化语境等过渡阶段,“着呢2”情态义的凝固化与句法环境泛化、语用推理等密不可分。
文章编号:1004 -342(2020)06 -92 -08程才最终演变为语气词“着呢2”关键词:着呢;语法化;语境模型;语用推理中图分类号:HI46.3文献标志码:A —、弓I 言语气助词“着呢”的来源及演变,以往有不少学者 做过讨论,如孙锡信(1999) [1]190、柯理思(2003) [2]22 '42、李线宜(2010)[3]、胡承佼(20⑵⑷$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动态助词“着”①和语气助词“呢”②的复合形式“着 呢1”与语气助词“着呢2"的语法化密切相关。
罗骥(1998) [5]97'106对“着呢2”的演变路径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罗骥先生认为语气助词“着 呢”的语法化过程应是:动+宾+着+方位结构&动+着+方位结构&动+着+名+里&动+着+(宾)+里。
“着呢”在元代发展出新的用法,即可以放在形容词之后,用作表示夸张的语气词。
罗骥的上述推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其一,罗骥 先生在谈及“着呢1”的来源时,提到早期“着呢”由于其表处所和其前动词的静态特征,可能更多的是表强调、夸 张。
随着不断的虚化,“着呢”才体现出时体特征。
2022年12月第49期Dec. 2022No.49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路径研究梁 玉,高中华(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 “双一流”建设开展以来,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作为学校的弱势专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文科发展理念提出以后,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研究梳理总结了近些年新文科发展的应用现状,分析总结理工科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深刻思考并提出理工科英语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准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目标与定位,坚持学科交叉发展。
在专业、高校之间互联互通的过程当中,体现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形成具有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特色的专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文科;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发展路径[基金项目] 2022年度黑龙江省本科高校首批外语教育改革创新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外语创新型课程研究”(HWX2022031-C)[作者简介] 梁 玉(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研究;高中华(1998—),男,安徽淮北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9-0070-04 [收稿日期] 2022-06-11引言理工类院校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纲要》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作为下一步国家发展的重点提上了日程。
新文科发展理念提出之后,英语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否做到将英语专业与理工类院校特色学科互联互通,紧密关系着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75浅谈“甚至”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处理——以《HSK 标准教程》为例成 怡(北京语言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北京 100871)摘 要:长期以来,关于“甚至”一词,无论是词性还是意义总是众说纷纭,因为它意义比较抽象,用法也较为复杂。
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HSK 动态语料库的语料,结合“甚至”一词的本体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对“甚至”与“连……都/也……”“以至”进行对比,最后以《HSK 标准教程》为例,探讨“甚至”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甚至”;对外汉语;教材作者简介:成怡,女,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硕士研究生。
2019年第6期总第684期MODERN CHINESENo.6General No.684现代语文虚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题。
笔者在使用《HSK 标准教程》讲授虚词“甚至”一词时,发现教材中的注释与自己以往对于“甚至”一词的了解有所出入,而且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总是出现偏误。
因此,笔者在结合“甚至”一词的本体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HSK 标准教程》这一系列教材中关于“甚至”一词的解释及所有使用“甚至”一词的例句,对例句进行整理并与注释进行比对分析,最后结合其他对外汉语教材中“甚至”一词的解释,对“甚至”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甚至”的词类与语义目前学术界对“甚至”的句法和语义功能的认识尚不一致,总体来说,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看法:1.兼词说吕叔湘(2017)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甚至”可以作副词,也可以作连词。
作副词时,强调突出的事例,后面常用“都、也”配合。
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
如:“这块石头甚至四、五个小伙子也搬不动。
”作连词时,可以放在并列的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短语、小句的最后一项之前,突出这一项,如:“那时候,他们还受着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束缚”;也可以用在第二小句,前一小句用“不但”,如:“这地方以前不但没有水浇地,甚至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
【原文出处】中国语文【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1【原刊页号】17~31【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200307【标题】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标题注释】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中的一部分,承蒙导师马庆株先生精心指导,并得到沈家煊、袁毓林、张伯江、方梅等先生的指教,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史金生【作者简介】史金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八系4710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00732【内容提要】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
它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类副词。
文章首先讨论了语气副词的范围和类别,在搜集大量连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类语气副词连用的顺序,并用管辖范围原则、主观程度原则、连贯原则和凸显原则对常规连用顺序和非常规连用顺序做出了解释。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关键词】语气副词/情态/连用顺序/连用原则【正文】○引言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这是语言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的表现。
近年来关于语言的主观性和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即“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热门课题,但汉语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正如沈家煊(2001a)所指出的,“汉语中有哪些表现主观性的方式,汉语的演变史中有哪些涉及主观化;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在主观性和主观化上有哪些共通性,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主观化有没有反例,即有没有主观化减弱的情形。
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试图通过对语气副词这种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语法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汉语主观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语气和情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很多著作中甚至不加区分,用来指同一种现象,因此,本文仍把“也许、毕竟”这类副词称为语气副词。
2021年第17期文学研究25藏语疑问代词的特征与问句分类才让拉毛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摘 要:藏语疑问句在藏语语法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藏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种种需求,本文在理论上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藏文疑问代词功能分类的基础上,采用语言的类型学视觉首先分析疑问代词的特征与功能,其次,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的作用以及句法接口的使用,最后,根据疑问代词的不同用法来可以分为一般疑问句,特指疑问疑问句、自问自答等。
简言之, 疑问句是指含有疑问代词的语气句。
研究疑问句先要了解疑问代词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疑问代词;疑问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法规则的影响下,虽然每一个语种在语言表达与形式上各有不同点,但句子的结构形式从词和词之间用语法的接口来构成是相同的。
不同的语言中对句子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看法。
现代藏文文法借鉴英语和汉语等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把藏文句子按语气被分为四类,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本文所研究的疑问句是一种常见的藏文句型,也是藏文问答系统、语音识别等问题中的主要句型。
一、藏语疑问句代词的分类及功能不同民族语言有许多不同疑问方式, 由于语言结构大不相同,疑问代词的使用方法也有差异。
藏语疑问代词通常被分为三个不同类型,这个主要依据语法层面的不同用法来分类的。
藏语疑问代词主要有虚词性,也有名词性。
为了方便我用拉丁撰写进行标签。
序号性质疑问代词1虚词性gam ngam dam nam bam mam am ram lam sam2名词性ci ji su gang nam du 3虚词性ce na zhe na she na疑问代词分类表二、藏语疑问句的分类及语气特征藏语疑问句根据其疑问代词的不同可分为大类与小类,大类主要是针对疑问代词的分类方法为据。
按藏文疑问代词分类表1的序号顺序为主分一般疑问句,特指疑问句,自问自答式疑问句。
小类在大类基础上按疑问句的语气特征来分的,具体以下详细研究。
收稿日期:2013-09-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语用否定研究”(13YJC740105)。
作者简介:王志英(1973-),女,河北临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话语标记“要不”王志英(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天津300204)摘要:“要不”有多个义项,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要不”表示“建议义”的用法还很少涉及。
表示“建议义”的“要不”已经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到组织和调控功能;在语句中主要起到语篇衔接、间接否定、开启话题和人际互动功能;其生成动因是语言表达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生成机制是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
关键词:“要不”;话语标记;交互主观性;人际功能;语用推理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1-0129-06一、引言各类词典对“要不”释义归纳的主要是它的连词用法,对其副词用法已经有所涉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章专门研究“要不”的副词用法和话语标记功能,因此对“要不”的研究还缺少概括性和全面性。
本文从话语标记角度出发分析“要不”表示建议义时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及其生成的成因和机制,以期对以往研究做些补充,能为辞书编纂补缺,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要不”的句法特征和表义特征(一)“要不”的四个义项各类词典中对“要不”的释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或在其他条件下,与“否则”相同———亦作“要不然”;二是引进与上文交替的情况,表示两者必择其一,与“要么”、“或者”相同。
以上两种都是“要不”的连词用法,但是目前有关“要不”的用法和意义已经超出了词典中归纳的范围。
陈若君(2000)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从大量口语语料中归纳出“要不”的四类篇章连接功能:一)逆因性结果;二)非此即彼性选择;三)理解性推论;四)建议性转题。
他已经注意到前三种类型具有篇章功能,最后一类具有人际功能[1]。
史金生简介
史金生,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教学指导组组长,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委。
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兼职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义功能语法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虚词的语法化机制”(05BYY005),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汉语虚词的语篇功能及习得研究”(HBK01-05/043),军队2110工程军事学项目“军事汉语新体验”(0807003),第45批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同现研究”。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现代汉语用法研究”(2002-2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二十年来结合语义表达进行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和方法”(98BYY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语义功能语法研究”(02BYY034)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三百年来北京话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北京话的语法演变”、总参军训部规划项目“基础汉语教材建设”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科研基金重点课题“军事汉语语料库建设”的研究工作。
出版专著《现代汉语副词的连用顺序和同现研究》《汉语书面语表达概论》,主编系列军事汉语教材。
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等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2010),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008)。
专著《现代汉语副词的连用顺序和同现研究》获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并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12)。
语言文化论坛六十二期
讲座题目:语法演变中的形义互动和语用推理
讲座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史金生教授
讲座时间:2012年12月27日
地点:修远楼213教室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语法演变
二、语法演变的路径和机制
三、语法演变在形式和意义上的表现
语法演变体现为形式和意义的变化上,包括三个方面:
语用—语义去语义化:意义虚化
形态—句法去范畴化:词汇形式或低语法化形式原有的典型的形态句法属性消失
语音—音系销蚀:语音弱化
上述过程互相关联,依次促动。
四、语法演变中形义互动的实例
五、语法演变中的语用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