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14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其拥有地磁场,这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速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具有重要影响。
1.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研究的新兴学科。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与人类生活2.1 人类居住与生活人类的居住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原因,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一些地区则因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地方。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影响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地球村与全球化地球村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发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的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
第三章: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3.1 自然环境的价值及保护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3.2 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3.3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评估、开发规划和节约利用等工作。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区划4.1 气候与气象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气候区。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与必考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带领我们探索地球的奥秘,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地理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能拓宽视野,培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和必考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即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二、世界地理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3. 世界的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4.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三、中国地理1.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2.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下面是初一地理课程的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板块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组成。
2. 地理坐标和地图-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一种描述地球上点位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 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的缩影,通过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3. 自然地理现象-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空气上方的一层薄薄的气体。
-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 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板块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聚集和分散情况,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
2. 城市化与乡村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 乡村地区:乡村地区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较少、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
3. 交通运输与通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类活动中人员、货物和信息在空间距离上的移动和流通。
- 通讯:通讯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
【板块三:地理现象与灾害】1. 气候和季节-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 季节:季节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气候变化情况,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2. 自然灾害-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导致破坏和伤亡。
- 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大气旋,伴随着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及人文现象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并系统学习地理知识。
以下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自然环境综述1.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球的主要特征。
地球呈球形,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构成。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与季节及昼夜变化的关系。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公转一周为365.24天。
3.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包括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大气圈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在吸收太阳辐射和保持地球温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雨水等,参与地球的循环和生态系统。
第二章自然资源1.气候和气象。
了解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是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
气候包括降水、气温、湿度和风向等,分布不平衡,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气象是气候的日常变化的描述,如晴、雨、阴等。
2.水资源。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人类需要水生活、生产、农业和工业。
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3.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了解不同种类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保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
这包括地震、火山和山体滑坡等。
认识到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的重要性是一个重要的观念。
2.气象灾害。
这包括台风、暴雨、旱灾和雪灾等。
没有气象灾害的完全预算,但我们可以采取某些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3.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之一。
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并采取某些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分布。
展示和分析人口分布,探讨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以及它们的影响。
2.城市发展。
探讨城市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以及城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初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包括了关于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灾害和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了解它们的特征、影响和应对方法都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类型: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地球上陆地占29%,海洋占71%。
-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天气与气候- 天气: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
- 气候: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稳定。
-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4. 居民与聚落- 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稀疏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 人口增长:影响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 聚落:人类居住的地方,包括城市和乡村。
5. 发展与合作- 国际合作: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 经济全球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6. 地形和地势- 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 中国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7. 河流和湖泊- 河流:陆地上水流的自然水道。
- 湖泊:陆地上被陆地包围的大片积水。
- 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8.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泥石流等。
- 防灾减灾:通过科学方法和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9. 资源和能源-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等。
- 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 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有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0.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变暖等。
-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恶化。
七年级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中,学生需要学习多种知识点,以下是每章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认识地球在这一章,学生将学会如何认识地球。
包括:1.地球的简单认识,如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转动的方向和速度。
2.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
学生需要知道这些不同层次的含义和作用。
3.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如气温、降雨量等,这些因素对于生物、人类的影响非常重要。
第二章:水资源这一章将教给学生关于水的知识。
主要包括:1.水的来源和分类,如地下水、雨水等。
2.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雨等环节。
3.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以及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这一章主要讲解有关岩石和矿物的知识。
包括:1.岩石的分类和成因,学生需要知道不同类型的岩石的特点和如何形成。
2.矿物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天气的变化和预测,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且了解如何进行天气预测。
2.气候变化和影响,包括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现象对于我们的地球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第五章:生物圈在这一章,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生物圈,主要包括:1.生物多样性,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式。
2.生命的适应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生物因它们所处的环境所需调整的方式。
第六章:人口与城市这一章将教给学生一些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知识。
包括:1.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学生需要学习城市的特点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处。
2.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学生需要知道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导致的问题,以及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
第七章: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污染和种类,学生需要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污染,以及污染对于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篇1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⑵分布: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国际合作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⑶重要的国际组织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国家和地区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
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单元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地理基本概念1. 地理:研究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
2. 地球: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直径约12742公里。
3. 国土面积:一个国家领土的总面积。
4. 人口:居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的总数。
5.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点与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6. 经度:指从地球表面的北纬0度经过的曲线,是从东到西方向的线。
7. 纬度:指从地球表面的赤道经过的曲线,是从南到北方向的线。
8. 坐标系:一种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上一个点位置的系统。
二、自然地理1. 大地形:地球表面的形状、高矮、平缓与陡峭的特征。
2. 高山:相对于周围地区较高的地区,具有陡峭山脉和高峰。
3. 平原:相对于周围地区较为平坦的地区。
4. 山地:地势高耸,地形险峻的地区。
5. 草原: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的广阔平坦地区。
6. 河流:地球表面的水流,河流可根据长度分为大河和小河。
7. 湖泊:形成于地表下陷地区的水域。
8. 湿地:由水和土壤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特殊湿地环境。
9. 森林:树木覆盖密集的地区,分为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等类型。
10. 气候: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11. 气象要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12. 自然灾害:发生在地球上某一地区的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2. 城市化:农村地区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3. 城市规模:城市内人口数量的多少。
4. 城市分布: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的位置。
5. 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构成的网络。
6. 经济: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资源和劳动力创造物质和财富的活动。
7. 农业:人们种植粮食、养殖家畜等生产活动。
8. 工业:通过加工原材料生产商品的活动。
9. 服务业:提供服务的行业,如医疗、教育等。
10. 资源:供给人类使用的各种自然物质,如石油、煤炭等。
11. 环境保护:人们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全)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12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地理初中必有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分为南北两极和东西两半球。
地球是地球与自转轴的夹角引起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3. 大地形、地形和地貌大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大致形态,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台地等。
地形是地表形成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和地面特征。
地貌是地形和地层组成的自然界面的特征的总称。
4. 地球的地壳结构地球的地壳一般分为岩石地壳和水文地壳。
岩石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和铝质岩石组成,水文地壳主要由海洋组成。
5.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寒极气候带、寒冷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和热带气候带。
不同的气候带对应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不同。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下深层,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
大气水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水汽。
7. 地球的植被和动物地球的植被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冰川等。
地球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和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地球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9. 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主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2. 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集聚、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乡村是人口相对分散、经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城市和乡村对应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3. 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和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连接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在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中国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5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基本轮廓、位置、简称、行政中心,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初中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1.地球与地球定位:-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经纬度与定位: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差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其中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差值。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
-世界标准时间:世界上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2.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气象是指气候在短期内的变化和天气现象,如气温的升降、降水的多少等。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地球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大的气候带。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又可细分为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型等。
-气候因素:气候由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洋水流等。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可以通过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测量。
3.地理区域与地理划分:-陆地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不同,可以将陆地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大洲。
-生活区与农业区:根据不同的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地球分为生活区和农业区。
生活区主要是人口聚集的地区,农业区则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山地、高原和平原:地球上地形起伏不平,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和平原。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有较多山脉和山峰的地区;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又地势较高的地区;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与分布:地球表面约70%都是水域,但可用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一些地区则非常缺水。
-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地表、地下三个空间之间循环,形成水循环。
水蒸气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不断在地球上循环流动。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南北略扁,赤道稍偏宽。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24小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25天。
4.黄赤交角: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夹角,约为23.5°。
5.地球的倾斜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进而造成季节的变化。
二、地球表层1.大洲与洋: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包括大洲和岛屿,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洋。
2.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世界地理位置:世界各大洲和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三、地形1.地球上的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
2.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地下水储量较大,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
四、自然环境1.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分布不均匀,生物因地区不同而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2.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和风力等;气象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状况。
3.植被:植物因气候、土壤和海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
4.动物:动物也根据自身适应能力和食性分布于不同地域,且受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
五、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与地理环境有关,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海洋和湿润地区。
2.农业:农业发展受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地理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类型和种植业、养殖业等。
3.工业:工业发展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工业类型和重点发展产业。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发展与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5.城市与乡村:城市发展与地理条件有关,包括城市的位置、交通和资源等。
六、自然灾害1.地震:地壳活动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对地表和人类造成的影响。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米。
2. 经纬度与坐标:经度是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纬度是地球上某一点与赤道的夹角。
经纬度可唯一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3. 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方向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4. 常用地图类型: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二、世界地理概况1. 世界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大洲六大洋。
2. 世界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3. 世界主要国家:了解各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基本情况。
4. 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各国的文化遗产,如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埃菲尔铁塔等著名建筑。
三、中国地理知识1. 中国地理位置与疆域: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疆域广阔,包括34个省级行政区。
2. 中国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多样,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和沙漠等,著名景点如泰山、黄山、峨眉山等。
3. 中国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夏季,南北温差大。
4. 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有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
5. 中国主要城市:了解各省会城市和重要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四、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民族:了解世界及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和民族构成。
2. 宗教与文化:了解世界及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3. 经济与贸易:了解世界及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贸易状况,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4. 交通运输:了解世界及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设施,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5. 旅游与地理:了解世界及中国的旅游资源和地理特色,如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旨在总结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重要知识点,方便同学们进行研究和复。
第一章大自然与人类社会
1.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种类
- 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 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 中国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1.分布格局
- 世界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 我国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2.地球内部
- 地球结构和成因
- 地球内部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3.水资源及其利用
-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中国的主要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4.海洋资源及其利用
-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
第六章生产与消费
1.农业地理
- 农业的类型和区划
- 中国的耕作类型和区域分布
- 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工业地理
- 工业地理的类型和地域分布
- 中国的工业区划及其特征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结
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重要知识点,共包括大自然与
人类社会、陆地与海洋、社会与经济、人口与城市、生产与消费五
大章节。
希望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