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谈干燥综合征辨治
- 格式:docx
- 大小:21.59 KB
- 文档页数:8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临床除口干、眼干等症外,尚可累及其他脏器造成多系统损害。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改善外分泌腺体功能以及免疫调节等,但尚无可以根治本病的方法[1],而中医药在该病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
我们临证时以“散、润、清、补”四法为辨治本病之大法,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散法:散邪宣肺、理气活血1.1 辛散表邪,宣肺布津 “肺为水之上源”,津液需靠肺“通调水道”之功,方可敷布濡养全身。
若外感燥邪,客于肺卫,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津液不得敷布到皮毛孔窍、四肢百骸,故致口眼干燥等症[2]。
燥邪客于肌腠,致使肢体筋脉失于濡养,多见关节疼痛等症。
诚如《类证治裁》所言:“燥有外因、有内因。
因乎外者,天气肃而燥……津液不腾。
”可见,此燥乃因于燥邪外袭,“津液不腾”,而非津液不足。
故其治当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以辛散燥邪、宣肺布津之法治燥。
临证若见患者咽干鼻燥、干咳少痰,苔薄黄或白、质偏干,脉浮弦有力,而非舌面光剥、裂纹纵横、脉细无力等阴液大亏之象时,可据燥邪温凉之不同而辨证选用杏苏散、桑杏汤等辛散透表之剂,并加用紫菀、款冬花、桔梗等以达宣肺布津之效。
关节疼痛明显者,尚可予威灵仙、桑枝等祛风通络之品。
1.2 理气燥湿,助脾散精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津液外达布散于毫毛孔窍,除肺气布津之外,尚有“脾气散精”之功。
倘若中焦气机郁滞,水液运化不利,输布障碍,则聚而生水湿痰浊之邪。
水湿痰浊又进一步阻碍中焦气机,困束脾胃,二者互为因果,终致脾胃之气失其条畅,不得“以灌四傍”,四肢孔窍失于荣养,故临床可见口眼干燥、脘腹胀满、嗳气便溏、苔白腻脉弦滑等症。
此时若仍因其燥而投以阴柔滋腻之物,则更助水湿之邪,气机郁阻更盛,致“塞而壅之”之弊也。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六法
马永桢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0)005
【摘要】本病的治疗不离滋阴润燥之原则,但因病变波及的脏腑有别,病情浅深不一,笔者将其治疗归纳为以下六法:1 甘寒滋润法本法适用于肺胃津伤,燥热稽留者,多见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和轻型.临床表现以口干少津、口舌经常破溃、极易感冒,或咽干作燥、咳而少痰,苔薄质干红,脉细数.方药常选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化裁,药物如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白芍、生石膏、知母、天花粉、寒水石、芦根、生甘草等.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马永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8
【相关文献】
1.张仲景辨证论治不寐六法 [J], 张凤岭;蒋士卿
2.从三焦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 [J], 赵言鹏;白健;王仁一;高扬;王西西;杨征征;韩晓晨;王海隆
3.干燥综合征中医药辨证论治进展 [J], 纵瑞凯
4.辨证论治肠易激综合征六法 [J], 赵克华
5.浅谈胃脘痛辨证论治十六法 [J], 陈良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医经验』燥者濡之治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结缔组织病,除唾液腺及泪腺最易受累外,其他内脏也可受累。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常常限于激素及免疫调节剂,但临床治疗现状并不理想。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燥痹”,系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使阴津耗损,气血亏虚,进而出现瘀血痹阻,痰凝聚结,脉络不通等,而出现各种症状。
今天复诊的徐某就患干燥综合征,经过路老两年的调理,患者病情平稳,同时撤减了激素用量。
患者,女,67岁,2006年3月29日初诊。
初诊时头晕、口眼干燥、乏力10年,进食性食物困难,眼干,鼻腔干涩,口腔、口角红痛似发溃疡,纳食少,胸骨后食道灼痛。
服西药帕夫林后腹胀、腹泻,大便3~4次/日,易疲劳,潮热汗出,心烦易怒,喜静,活动后气短,偶有肝区疼痛,乏力。
形体消瘦,两颧浮红,周身皮肤干燥,唇干,舌质红绛无苔,舌体碎裂,脉沉弦小数。
患慢性乙型肝炎20年;糖尿病史5年;查CT示肺间质纤维化。
当时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帕扶林。
路老分析:既有气阴两虚又有脾虚肝肾不足。
治则:益气阴、理脾胃、滋肝肾。
处方以自拟路氏滋燥饮化裁:太子参15克,南沙参15克,玉竹10克,石斛12克,麦冬8克,天花粉8克,白芍12克,生白术12克,生山药15克,生薏苡仁20克,芦根30克,葛根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7剂。
以此方加减,经过2年的调理,患者此次是第二十八诊:药后自觉周身有劲,面色较前明亮,两颧浮红、双目干涩好转,进食干性食物已不困难,食量增加,关节痛好转。
现肩项沉紧,右腰骶疼痛,甚则牵及右下肢,隐约刺痛,偶有肠鸣。
舌质嫩红,有少量薄白苔,脉弦滑。
治则:益气养血以荣筋,清心育神以安神。
处方: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下)10克,当归12克,桂白芍15克,黄精12克,炒柏子仁20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黄连10克,炒桑枝30克,秦艽12克,片姜黄12克,红花10克,海桐皮12克,炒苍术12克,醋香附12克。
朱良春治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朱良春治疗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中医临床诊断以眼干涩,口干,关节痛三联症中有两项较显,即可诊为本病证。
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发病隐匿,常在外分泌显著萎缩后才发现,故西医归属于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全身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自身免疫病,但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药。
1、燥甚化毒甘寒平,辛凉甘润燥毒清“燥甚化毒”乃近代大医家冉雪峰所言。
冉治“燥毒”拟有“太素清燥救肺汤”药用鲜竹叶,鲜银花,梨汁,柿霜,川贝,甜杏,鲜石斛,芦根等,其方编入《全国名医汇案》中,并谓稍加重浊,即为“太素”增一污点云云,朱师深究“南冉北张”之术,师其法而变其方,治疗燥毒为害之“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疗效满意。
如肺热阴伤之患者:多见其舌红少津,苔黄干燥,脉细数或弦细。
析病位原本在肺,累及肝肾经络。
肺热伤阴,治节无权,不能水津四布,脏腑经络、关节失荣,则口眼干燥关节炎诸症变生。
证见口干,唾液少,饮水频频而不解,眼干涩,泪少或无泪,关节或肌肉疼痛,或有咽喉干燥,鼻腔粘膜反复溃疡,或眼角膜炎,结膜炎等等。
朱师曾治白某,女,62岁,初诊诉全身关节疼痛,痛剧时难忍,号天哭地,病起数月,手脚,腕,踝肿胀如馒,不红不热,活动不利,行走困难,手不能握,口极干,每日不停饮水亦不解渴,面浮,唇绀,便秘,双目干涩,齿龈肿,牙根龋蚀,舌中干红,四畔白燥,脉弦涩,朱师诊为“燥痹”此即燥甚化毒,毒伤肺阴,治以清燥救肺,补虚治痛,仿“一贯煎”并冉氏“太素清燥救肺汤”之意化裁,药用穿山龙、生地各50g、北沙参、川石斛、杞菊、麦冬、银花、川贝、生白芍各10g 、土茯苓、寒水石各30g 、甘草6g,以此方出入连服30剂,关节肿痛大减,行走如常人,惟口干尚有,肿胀未全消,上方去穿山龙,寒水石,续服50剂,且每日加服“扶正蠲痹胶囊”每服5粒,日三次,饭后服。
并嘱购雅梨盐水浸泡作为另食,药后,诸证基本消失,嘱以“扶正蠲痹胶囊”并食盐水梨,巩固疗效以善后。
干燥综合征辨证来施治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0年第11期申金贤(阜阳市中医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干燥综合征是当前发病率较高而又很难根治的疑难杂症。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时节多见。
这种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或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现代医学对于此症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
医生建议患者平常多注意口眼的卫生,尽量避免熬夜,多吃蔬菜瓜果,坚持每天喝水不低于2 000毫升。
在急性期可以用0.5%甲基纤维素滴眼;平时以枸橼酸溶液漱口,以刺激唾液腺分泌及代替部分唾液,以2%甲基纤维素餐前涂抹口腔也可改善症状。
但这些举措并不能根治此病。
其实,干燥综合征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和较好的治疗方法。
《内经》有云:“燥胜则干。
”元代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燥皴揭,皆属于燥。
”燥邪致病最有季节性,秋分以后,燥金主事,人经夏月炎蒸,液为汗耗,致使水竭津枯,易于感燥,此为外燥;人身素体之阴液不足,或久病劳伤、术后、产后,阴精受损加之年高体弱或失治误治等,均可导致津伤液燥,诸窍失却濡养,而生内燥。
燥邪致阴虚液亏,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润,病久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累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深至脏腑而成本病。
据此,古人把干燥综合征归为以下类型,予以辨证施治。
燥邪犯肺症见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等,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方药宜选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15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丹皮9克,贝母6克,石斛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
五心烦热、少眠溲赤者,加黄连3克,知母10克,以清心泻火益阴。
湿热蕴结症见双手发胀,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红肿,胸闷纳差,渴不多饮,溲赤灼热,大便干或坚或黏腻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干燥综合征辨治· 朱良春先生诊治干燥综合征,推崇近代中医大家冉雪峰“燥甚化毒”之说,认为此病之燥,虽有燥证之象,又非外感燥邪或某种因素直接所致,实乃燥邪日盛,蕴久成毒,煎灼阴津,伤及肺、胃、脾、肝、肾等脏腑,伤津伤血,乃致关节、经络、肌肤不充、不荣、不润、不温,故口眼、皮肤黏膜干燥,甚者并发关节或肌肉疼痛。
· 动物药属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植物药所能比拟,而鲜动物药除了保持药物的天然特性外,“生者尤良”,更具有独特的功效。
金龙胶囊具有补肾培元、解毒消肿、活血化瘀之功,可增强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病机治则统合内外燥病因观,独尊“燥甚化毒”说燥者,有外燥、内燥两种。
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以内燥为多。
《内经》有云:“燥胜则干。
”后人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燥皴揭,皆属于燥。
”人身素体之阴液不足,或久病劳伤、术后、产后,阴精受损加之年高体弱或失治误治等,均可导致津伤液燥,诸窍失却濡养,而生内燥,阴虚液亏,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润,病久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累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深至脏腑而成干燥综合征。
然燥邪之致病最有季节性,秋分以后,燥金主事,人经夏月炎蒸,液为汗耗,脏腑枯涸,致使水竭津枯,易于感燥,或岁运正当燥金司天,亦易感邪,此也见外燥。
朱良春先生诊治干燥综合征,推崇近代中医大家冉雪峰“燥甚化毒”之说,认为此病之燥,虽有燥证之象,又非外感燥邪或某种因素直接所致,实乃燥邪日盛,蕴久成毒,煎灼阴津,伤及肺、胃、脾、肝、肾等脏腑,伤津伤血,乃致关节、经络、肌肤不充、不荣、不润、不温,故口眼、皮肤黏膜干燥,甚者并发关节或肌肉疼痛。
强调中西结合,协同增强疗效目前,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如眼干予人工泪液滴眼;有重要脏器损害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氨甲蝶呤、环磷酰胺、羟氯喹等积极控制病情。
西医西药的即刻疗效和短期疗效的优势是明显的,是中医中药所不及的,但是西药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出现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诱发和加重感染等;应用羟氯喹出现血细胞减少、皮肤反应、眼反应等。
当减量和停药以后,常常会发生病情波动反跳,再次使用时,由于耐药性而疗效降低。
而中医中药起效比较缓慢,但其优势是能长期服药,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没有或很少。
怎么样将中西药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运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呢?这是我们临床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早在1962年,朱良春先生就提出了中医辨证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宏观辨证用药与微观辨病用药不应该是机械地两者相加,而应是有机的结合,从整体出发,方能重新建立起机体“阴阳平衡”状态。
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地中药加西药,而是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相互配合。
如眼干症状明显者,短时予人工泪液滴眼可以迅速缓解病情,而远期疗效则予中药治疗。
减除西药的毒副作用。
如在用西药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等,加用中医药治疗后,能较快地减除上述毒副作用。
协助西药减停,防治西药减停后病情反跳。
持续用中医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能协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的减停,甚至可以逐渐停用西药而保持病情稳定。
当然,如何减停西药,何时减停,需因人因症而宜,不可贸然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顾护阴液之根本,治本尤重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肾阴又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精血相互转化,故滋养肝肾之阴、补益精血乃治其根本之法。
肾阴渐复,则肺胃脾之阴亦亢。
朱良春喜用大剂量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生白芍、枸杞子等滋养肝肾之品,虚热盛者,则再酌加知母、玄参、白薇清热润燥。
在滋补津液的同时,不忘兼顾气血,常加生黄芪、当归、鸡血藤等,使气血充足则津液自承。
脾胃乃后天气血津液生化之源,故甘淡实脾阴、甘寒养胃阴即成为治燥痹的又一条思路。
干燥综合征不同于一般的内燥证和顽痹证,亦非实火亢炽,治疗中所见之阴虚诸象,也与一般阴虚证不同,如以滋阴补液之常法治疗,恐颇难见效。
盖燥之所成乃津血之枯涸,而津血之枯,又关于脾阴,朱良春先生喜用沙参、山药等既补脾气,又补脾阴之品,且能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同时还常大剂量使用石斛,取其既可清热生津、滋养胃阴,又具治痹止痛之功,考虑干燥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关节疼痛,此处用其可谓相得益彰。
如见口苦口秽、大便干结,伴有肠胃湿热明显,方中还常用蒲公英,该药甘苦,性寒,能化热毒,擅消痈散结、排脓治痢。
前辈医家对其能治疗胃脘热痛早有认识,“蒲公英能清胃消瘀止痛”,用于干燥综合征之脾胃阴伤、燥毒内生之型,可起到甘寒解毒养胃阴之功效。
在“淡养脾阴”中除注意补脾阴、养胃津外,还注重调畅中机。
脾胃气机通达,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自然生化充足,故常加用麦芽、玉蝴蝶、决明子、瓜蒌等行中气、通腑气之品,以促气机通调。
燮理阴阳重培本,虫草搜剔治顽疾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与干燥综合征并发者(或继发),或禀赋阳虚气弱,或病程迁延日久,阴液亏虚,阴损及阳。
可见阳虚津凝,经络痹阻病症。
临床以口咽干燥,体倦神疲,畏寒怯冷,关节肿痛不温,舌体胖大,舌质淡嫩,苔薄,脉细无力。
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根”乃是生命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人体脏腑百骸生化之源,皆有赖于肾中真阴(水)、真阳(火)两者的对立统一。
干燥综合征固然以阴津亏虚、燥热内生为主,用药多甘寒凉润,仍需遵“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理,取“阳生阴长”之妙。
治宜益肾培本,燮理阴阳。
常用生熟地黄、麦冬、女贞子、墨旱莲、仙茅、仙灵脾、甘枸杞子、鸡血藤等。
久病多虚多瘀,病久邪气入络,由气及血,气虚致血脉运行不畅而致血瘀。
燥热伤阴,炼液为痰,津血暗耗,血行涩滞不畅而致痰瘀,其中脉络瘀阻是燥痹的重要病机。
故干燥综合征患者多伴有关节疼痛症状,治宜养阴润燥、祛瘀化痰、蠲痹通络。
常用当归、赤芍、鸡血藤、麦冬、天花粉、桃仁、红花、生水蛭、炮山甲、地鳖虫、威灵仙、穿山龙等养阴润燥、活血通络止痛之品。
分型论治阴虚津亏证治则:滋养阴液,生津润燥。
方药:蠲痹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沙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墨旱莲,生地,山茱萸,枸杞子,生黄芪,知母,白薇,甘草。
气阴两虚证治则: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方药:蠲痹汤合当归补血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生黄芪,沙参,麦冬,淮山药,茯苓,炒白术,砂仁,石斛,玉蝴蝶,甘草。
阴虚热毒证治则:清热解毒,润燥护阴。
方药:蠲痹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沙参,麦冬,珠儿参、元参,玉竹,桔梗,赤芍,寒水石,白花蛇舌草,黄芩,金银花,甘草。
阴虚血瘀证治则:活血通络,滋阴润燥。
方药:蠲痹汤合沙参麦冬汤合四物汤加减。
丹参,川芎,生地,三七,益母草,赤芍,鸡血藤,牛膝,沙参,麦冬,甘草。
典型医案范某,女,41岁。
初诊:1998年10月24日。
1997年6月13日,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四肢乏力、伴膝关节疼痛,继之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经查血钾:2mmol/L,补钾6~10g/d后恢复自主呼吸,停钾后则又出现呼吸困难,于7月14日转至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经检查C02CP下降,IgG:2130mg%、TA:5.723mmol/L,NH4+:22.698mmol/L,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继发性),抗SSA(+),ANA(+),RF(+),血浆蛋白电泳升高,泪腺唾液分泌功能下降,同位素腮腺显示:腮腺功能明显异常;唇腺活检病理符合干燥综合征;尿可滴定酸测定:肾小球性酸中毒。
肾活检病理提示: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经肾病科和内分泌科诊断:干燥综合征,低钾原因不明。
医院给予复方环磷酰胺2片每日2次,保肾康4片每日2次,氯化钾1克每日3次,治疗1年余。
1998年10月24日:刻下口干、眼干、阴道干燥、两膝酸痛。
检查:CRP:36.2mg/L,IgG:19.8g/L,IgM:3.02g/L,CIC(+),ANA(+),ESR:34mm/h,ENA系列:ENA总抗体阳性,抗SSA(+),抗SSB(+),尿常规:蛋白(+),血钾:3.08mmol/L。
苔薄白燥,脉细,此乃肝肾阴虚,经脉痹阻,予以养阴活血,徐图效机。
处方:甘枸杞子15克,制黄精15克,金刚骨40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川石斛10克,乌梅10克,生黄芪30克,淫羊藿15克,生地黄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甘草6克,20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8年11月14日:药后症情平平,两膝关节冷痛,口干欲饮,目涩,阴道干燥,纳呆,苔薄白、中有裂纹,脉细,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鹄,续予原方出入。
上方加炒黄柏10克,女贞子15克,生地黄改30克,30剂,每日1剂煎服。
1998年12月17日:药后两膝关节酸痛,阴道干燥减轻,但仍感口干,目涩,苔薄白,燥,质淡紫,脉细。
守原法损益之。
①上方30剂,每日一剂;②金龙胶囊6瓶,2粒/次,每日3次(患者环磷酰胺用完,但不愿继续服用,故改用金龙胶囊代替)。
1999年1月30日:自加服金龙胶囊后,阴道干燥消失,唯口干,目涩减而未已,苔薄白,质淡紫,脉细。
复查CRP:4.7mg/L,IgG:17.2g/L,CIC阴性,ANA阴性,抗SSA阴性,抗SSB阴性,血钾:2.87mmol/L。
药既获效,率由旧章。
1999年2月14日: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不适,嘱其继续巩固治疗。
1999年5月29日:复检各项检查均正常,嘱其坚持服药。
予扶正蠲痹胶囊,4粒/次,每日3次。
2000年6月8日:一直服用扶正蠲痹胶囊,口干、咽干、阴道干燥均已消失半年,生化检查:无异常,临床缓解。
患者坚持服用扶正蠲痹胶囊I号、扶正蠲痹胶囊Ⅱ号5年,2015年初随访,患者健康,临床治愈。
按此为笔者早年的临床病例,本案患者干燥综合征诊断明确,且来诊前并发肾小管酸中毒、间质性肺病等临床并发症,病情严重,西医治以免疫抑制剂、改善肾脏循环、补钾等对症处理,而患者临床痛苦不堪,生活能力下降,甚至随时有生命危险。
后采用中医治疗,方药选以枸杞子、女贞子、制黄精、金刚骨、川石斛、生黄芪、淫羊藿、生地黄等补益脾肾,配以桃红、六月雪、扦扦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以改善肾功能。
其中淫羊藿、生地黄的配伍,朱良春先生认为可有“替代激素样”作用,以便减少西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经治疗后病情明显稳定、肾功能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此时患者西药复方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已快服完,患者希望用中药可以替代,此时笔者考虑鲜动物药可以增强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故而第一次以金龙胶囊(由鲜动物药天龙、金钱白花蛇等组成)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患者服用1个月后,临床诸症明显好转,逐渐停用西药,且无病情反复。
后坚持治疗一年余而获全效。
经过此类患者的临床观察,笔者逐渐积累了鲜动物药治疗重症风湿病的经验,完善了“益肾蠲痹法”的诊疗方案并提高了疗效,同时也说明“益肾蠲痹法”治疗方案独特优势,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