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

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知识点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

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

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

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后习题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

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

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

答案:晶状体会聚底片

2、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

A、发电机

B、显微镜

C、望远镜

D、都可以

答案:、市场上出售的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你看到浸没在瓶中的人参实际上是() A、实物B、等大的人参实像C、放大的人参实像D、放大的人参虚像

答案:D

4、小明同学为小刚同学拍了张全身照,接着小刚还要再拍张半身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小明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

B、小明离小刚的距离再远一些

C、两者间的距离不要变

D、以上说法都不行

答案:A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6神奇的眼睛同步课堂【含答案】新版教科版

4.6神奇的眼睛 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①,②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③,④的⑤,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⑥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⑦,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⑧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⑨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⑩,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11)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2.人眼的调节功能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主要是因为眼睛的调节作用。 ①眼睛的调节:主要借助于水晶体的作用。因为晶状体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靠周围肌肉的运动改变它的表面的弯曲程度,在观看远方物体时,晶状体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表面弯曲程度最小,这时眼睛的焦距最大。在观看较近处物体时,也是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变大,焦距缩短。因此,正常眼无论是看远处物体还是看较近处物体,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见眼睛是精巧的变(12)系统,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

②远点:眼睛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眼睛的焦距最大,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点,成为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13)处。 ③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大,眼睛的焦距最小,人眼能看到的最近点,成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4)cm处。也就是说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眼睛看清物体的范围是从离眼10cm处到无穷远。 ④明视距离:在适当的照明下,通常的眼观察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不费力的,而且能看清楚物体的细节。通常把(15)cm称为明视距离。 3.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①凸透镜;②视网膜;③倒立;④缩小;⑤实像;⑥远处;⑦前;⑧凹透镜;⑨近处;⑩后; (11)凸透镜;(12)焦距;(13)无穷远;(14)10;(15)25。 【重点一】近视眼 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4.6神奇的眼睛

6.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2.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及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教学难点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眼与大脑的配合,我们才能看清物体,判断距离,欣赏五彩缤纷的景色。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视力正常的人是不戴近视、远视眼镜的,而患有近视或远视的人需要戴眼镜,你知道为什么吗?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赶快进入正面的学习,去一控究竟吧!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眼睛;(2)保护你的眼睛。 一、眼睛 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 展示: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 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说明:学生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 设计意图:从对比中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 体验: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点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总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历体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说明: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

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对比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认识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2.认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材内容全解 知识点一眼睛 1.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图4-6-1) 眼睛是由睫状肌、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构成,如图4-6-1所示。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物体。 拓展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近点大约在10 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 例1 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能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B 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变强,从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前会聚,造成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4-6-2甲所示,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2.近视眼的矫正:矫正近视眼,可以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图4-6-2乙),使光线变得发散,使远处物体的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教材问题全解 (见教材第79页实验探究) (1)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2)器材:蜡烛、近视眼镜、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光屏。 (3)探究过程: ①近视眼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成清晰像时,光屏的位置) ②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表示的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 ③保持蜡烛与透镜位置不动,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 ④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凹透镜,能使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结论: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需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例2 (青海中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4-6-3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要用(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答案:厚前面凹透镜 知识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来自近处物体上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物体所成的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如图4-6-4甲所示。 2.远视眼的矫正:矫正远视眼,可以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图4-6-4乙)使光线变得会聚,物体的像能成到视网膜上。 例3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4-6-5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6 神奇的眼睛-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目标梳理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3. 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4.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1.重点:近、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2.难点:近、远视眼矫正方法。 知识梳理 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1.眼睛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1)眼睛的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等,如图所示。 (2)主要部分的作用。

a. 晶状体:相当于①。 b. 视网膜:相当于②。 2.眼睛的视物原理 如图所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进入人眼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③、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能看到物体了。 3.眼睛的调节作用 看近处的物体看远处的物体 睫状体收缩舒张 晶状体变凸、变厚④、变薄 焦距变小变大 眼球的折光能力⑤变弱 图示 ①凸透镜②光屏③倒立④变长⑤变强 二、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 (1)特点:能看清⑥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⑦,折光能力变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⑧。 (3)矫正: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

(1)特点: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⑨,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3)矫正:佩戴⑩制成的远视镜。 ⑥近处⑦厚⑧视网膜前⑨变弱⑩凸透镜 三、透镜的应用 1.放大镜 (1)结构: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2)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3)使用:将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2.照相机 (1)结构:主要由镜头、光圈、调焦环、快门、底片等组成,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胶片相当于光屏。 (2)原理: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如图所示。 (3)调节:给远处的物体拍照时,由于物距大,所以像距小,应使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近一些,即使镜头向后缩;给近处的物体拍照时,由于物距小,所以像距大,应使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远一些,即使镜头向前伸。

八年级物理上册 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研究问题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尽可能地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眼睛与视觉是人教版新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较多,分两课时讲述,本课为其后半部分。在内容展开时,有多处较为抽象的地方,例如,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时,会使由近视眼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如果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他们就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机械地记住知识。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些内容与物理知识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我能设计一些适当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摸索,自己发现、形成知识,所达成的效果也许将是非同一般的。 二、设计依据 1.教学分析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把“眼睛与照相机的类比”,“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弱的关系”学完了,并且对“结构和功能”作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这一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时包括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结构机理,近视眼的预防等内容。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后,我把教材进行了“全新改版”:本来没有实验,现在有了实验;本来最多也就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现在我就给改编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所以我已在上节课尽可能地把它们穿插在一起讲了。然而很多与眼睛有关的疾病,都和视觉形成的机理有关。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第二课时的内容很重要,所以学生对本节课已有了足够的兴趣。更何况本节课还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另外,我还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相信也足够激发他们的热情。 2.三维目标要求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教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难点: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二、课堂引入 家里大门上一般都安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 三、教学过程 1、放大镜: (1)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为什么?依据是什么?焦距大致多大? (2)使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物体一定是放大的吗? (3)利用放大镜看到的正立放大的像时,此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正确使用放大镜,物体应放在放大镜多远的位置才适合? (5)放大镜的原理。 2、显微镜 (1)动手调节,观察载玻片上的组织细胞等,以获得感性的认识。 (2)介绍电子显微和隧道显微镜 3、望远镜 (1)动手调节,利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景观 (2)介绍哈勃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 4、照相机: (1)观察各部件,了解功能,等。 (2)照相机原理 5、幻灯机(投影仪) (1)动手调节,使用幻灯机放映放灯片 (2)实物大小像的大小关系、虚像、实像 (3)幻灯机的原理 (4)要使屏幕所成的像更大,应如何调节,以达目的。 以上这些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它使我们能够看到小到微观的原子世界,大到宏观的浩瀚宇宙,使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深更远。 四、课堂作业 1、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适用的光学仪器,这些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比如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三种光学仪器) 2、显微镜的原理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是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在物理的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将其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做出讲解,对其中的教学重点加以总结,做出适当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一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二、【学习重点】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的成像原理。 【学习难点】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 三、【自主学习】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来矫正。 四、【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而看不清,可以用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而看不清,可以用来矫正。 2.教学互动 互动1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而看不清。用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

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2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 五、【达标巩固】 1、眼睛中的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眼球后部的形成物体的像,其成像原理类似于,物体在眼睛中所成的像为、、像.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已知一照相机镜头焦距为7cm,则该照相机的暗箱L应在______范围内.用它拍照时,人距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______。 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____后,成像于_____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4、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二 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由于自身的差异,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显然也不同。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以下是学大教育优秀教师2014年初二上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6节《神奇的眼睛》学案 教科版

《神奇的眼睛》 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 与评价 教学(学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1)当物距u>2f时,成、、像; (2)当物距f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神奇的眼睛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神奇的眼睛上海科技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神奇的眼睛 二. 教学过程: (一)考点点拨 1. 知道凸透镜及其有关的概念。 2.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和难点内容) 3.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4.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5.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二)跨越障碍 1. 透镜:利用光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外形,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 思考:如果现有两个透镜,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你能通过什么方法来将它们区分开? 我们可以观察透镜的形状,中央厚边缘薄的就是凸透镜,反之就是凹透镜。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透镜的光心:透镜的中心。 2.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用F来表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做会聚透镜)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来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左右各有一个。一个透镜只有一个固定的焦距。 由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由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将物体(一般来说用的是烛焰)、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便于成像)。并将凸透镜固定在某一位置,如40厘米处。然后在标尺上标出两个焦点的位置和两个二倍焦距处。将烛焰放在某一位置后,算出它到凸透镜的距离(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然后去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字母v来表示。让烛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_第六节_神奇的眼睛习题(含答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C ) A.等大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倒立实像D.缩小的正立虚像 2.图中甲、乙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乙图中他拿的眼镜( B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3.人的眼球和照相机的镜头都属于__凸透__镜,使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调节照相机上的__镜头__和感光底片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一定距离处的物体在底片上清晰成像;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它的__焦距__,使不同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4.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前__(选填“前”或“后”),通过戴__凹透镜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后__(选填“前”或“后”),通过戴__凸透镜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5.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A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睛相比,晶状体最厚的是( A) A.近视眼B.远视眼 C.正常的眼睛D.一样厚 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B)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 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C) A.E B.E C.E D.E 9.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A) 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眼睛里的科学知识——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眼睛里的科学知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神奇的眼睛》是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的结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神奇的眼睛》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再引出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眼睛,知道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增加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用具: 实验所需器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课题 情景之一:PPT展示“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图片。

教师: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情景之二:让班上眼睛近视的同学摘去自己的近视眼镜看书和看窗外景物,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学们。 情景之三:PPT展示“盲同学用手看书〞的图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痛苦,激发帮助残疾人的爱心。 教师提问:我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关于眼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呢?请你提出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并写下来。 老师展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选取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1、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 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3、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矫正? 过渡:为了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二〕课题1: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1、PPT展示眼睛结构图片〔图一〕,让学生观察。 图一 教师介绍眼球的结构,并对应相应的光学仪器。人眼的晶状体与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整个系统类似于照相机。人眼跟照相机一样,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提示学生,人眼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 2.眼睛的调节 师生共同回忆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指出: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的距离会不同,而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 提出问题:人眼成像似乎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意图:为眼睛是一个可变焦距的系统作铺垫〕。 师生回忆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在光的世界里《神奇的眼睛》教案 刘均洪

《神奇的眼睛》教案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类比照相机原理和眼睛看事物。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对比,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机理。 通过模拟近视眼,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眼睛成像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照片,让学生回答照相机成像原理及成像特点。其实我们的眼睛就是一部照相机,我们了解我们的眼睛吗?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我们有好多同学看黑板时戴眼镜,爷爷、奶奶看书,读报时也要戴眼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中有什么不同呢? 新授: 1、眼睛的成像过程 (1)眼睛的结构——多媒体图片展示 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光屏) (2)人眼成像原理——多媒休图片展示

学生得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实像 (3)人眼调焦——多媒体图片展示 学生归纳眼睛是如何调焦的 2、眼睛与眼镜 (1)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学生实验探究 ①近视眼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 ②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表示近视眼实际成像位置; ③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 ④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凸透镜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⑤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能使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明白近视眼的成因后,向学生介绍一些眼睛的保健知识。 (2)对于远视眼的介绍可以采用与探究近视眼成因类似的方法,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远视眼需要戴凸透镜。 3、小结: 学生总结,多媒体动画演示,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远视眼成因与矫正。 4、保护眼睛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2)注意用眼卫生; (3)做眼保健操; (4)不边走边读; (5)不躺在床上阅读; (6)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阅读;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神奇的眼睛

班级:姓名:组:日期:编制人:张全福学科主任签字:一、学习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增强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养成卫生用眼的好习惯。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一、自学自探环节(内容、方法、时间25min)随堂笔记知识链接: 1、作出光线穿过透镜后的路径: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u>2f时, 成、的像。 导学一:眼睛与照相机 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 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 中的,瞳孔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导学二:我们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眼睛是能够自动“改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______来改变晶状体的曲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焦距的。(曲度越大,焦距越。) 当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曲度变__ __,焦距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曲度变___ _,焦距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近处的物体。 导学三:探究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仔细研究课本78页实验——模拟近视眼,思考下列问题: (1)当在凸透镜前放上近视眼镜时,找到光屏上清晰的像,此时将近视眼镜取下,屏上的像还清晰吗?答:,这时屏上的像就是近视眼人不带眼睛看到物体的情形。 (2)此时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的前提下,应怎样移动光屏?答:,此时光屏就是实际成像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近视眼的人不带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方。 (3)结论: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用透镜矫正。思考:1、为什么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2、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是因为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用透镜矫正。 导学三:如何保护眼睛(阅读课本79页,结合生活实际,时间5分钟) 要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应该怎样做? 。 二、展示提升环节(内容、方法、时间10min)

《 神奇的眼睛》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强化眼保健意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分析、实验,提高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4.了解天文望远镜。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用具 成语卡片、自制眼睛模型(水凸透镜,通过连接的注射器来改变焦距) 四、相关资源 多媒体课件、【知识探究】眼球的结构模拟、【知识解析】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mp4、【知识探究】眼球的结构练习、【知识探究】近视眼的模拟及矫正、【知识探究】远视眼的模拟及矫正、【教学实验】认识显微镜.mp4。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讲述: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自然界的美景。同时想一下,你怎样感受到自然界的美的呢? 教师展示多张视觉美图。 生:眼睛。 教师讲述:有了眼睛就一定能看到物体吗?戴眼镜的同学请摘下眼镜再看看画面。告诉大家,现在你还能看清这幅画面吗? 教师讲述:可见眼睛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眼睛。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眼睛和眼镜有关的问题。 【新知讲解】

(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教师讲述:眼球是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眼球最前端的结构叫做角膜,其他结构分别对应哪个名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插图。 此图为h5资源截图,请下载使用【知识探究】眼球的结构模拟那么,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教师讲述:睫状体的作用是改变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注意观察晶状体的外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像一个凸透镜。 教师讲述:不错,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们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这透镜的焦距只有1~2 cm,所以我们眼前的物体一般都处于2倍焦距以外,那么视网膜上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像? 生: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师讲述:眼球中视网膜与晶状体的距离不能改变,能变的只是晶状体的厚度。当我们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度该如何调节才能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像?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用水透镜改变焦距来实现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精品文档★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 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知识点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精品文档★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后习题 1.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_______ 相当于照 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_____ (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晶状体会聚底片 2、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 A 、发电机B、显微镜c、望远镜D、都可以 答案:c 3、市场上出售的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一支人 参,你看到浸没在瓶中的人参实际上是() A 、实物B、等大的人参实像c、放大的人参实像D、放大的人参虚像 答案:D 4、小明同学为小刚同学拍了张全身照,接着小刚还要 再拍张半身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小明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B、小明离小刚的距离再远一些 c 、两者间的距离不要变D、以上说法都不行 答案:A

★精品文档★

2020-2021学年度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测——4.6神奇的眼睛

4.6神奇的眼睛 一、选择题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4.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5.如图是张老师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桌面上试卷字母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张老师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6.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老师是近视眼 C.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 D.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 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期末复习考点突破知识点大全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考点突破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我们走一步的距离约是m. 3.长度的单位换算:1km= 103 m;1dm= 101 m;1cm=102 m;1mm=103m;1μm= 106 m;1nm= 109m 注:雾霾、灰尘、头发丝、纸张等肉眼可见的微小物体单位是μm;细菌、病毒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单位是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 60 min= 3600 s. 6.秒表读数:小圈为分钟数,大圈为秒钟数。若小圈分针未过半格,大表盘读小量程;若小圈分针过了半格,大表盘读大量程。 7.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可能消除。 (1)产生误差的原因有:(1)实验仪器不够精确;(2)读数时估读不准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或记录结果时初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章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分子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技巧:区分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方法:能够用肉眼看见的是机械运动,不能用肉眼看见的是分子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6.速度公式:,国际基本单位: m/s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km/h 。1m/s = 3.6 km/h 7.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斜面倾角应较小,斜面应粗糙些,是为了方便准确测量时间,减小实验误差. (2)小车每次应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 (3)测小车路程时,要“头对头”的测量长度,读数时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做加速运动,越靠近斜面底部,平均速度越大。 (5)小车过了终点才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平均速度偏小。 (6)若测量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也必须让小车从顶点同一位置滑下。 8.在分析运动图像时,最重要的是分清到底是vt图像,还是st图像;然后看v或S随时间如何变化。 运动必考例题: 例1: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求两车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例2: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条长1800m的大桥,火车前进的速度是20m/s,求: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在光的世界里《神奇的眼睛》作业设计

4.6神奇的眼睛 班级 姓名 【知识点回顾】 : 1.人眼看物体和______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实像。 2.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____上。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方,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方。 3. 矫正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透镜,矫正远视眼应配戴_______透镜。 【经典题型】: 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因为( )。 A .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 .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 .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不正确用眼等原因都会导致患上近视眼,有近视眼的人大多数是采用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现取一块近视眼镜片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镜片的中央比边缘薄 B .对光有发散作用 C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是一块凹透镜 3.如图,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 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4.近年来,近视眼发病率在青少年中有上升趋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用眼卫生,眼睛近视了应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图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 5.把图中的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 A .保持在原来位置 B .靠近透镜 C .远离透镜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王奶奶戴的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王小明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厚 D.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1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8、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 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图1

A4教科版__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1章走进实验室 物理学家实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 1.与合作 2.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是一个物理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来表示。 3.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4.十进制:m-dm-cm-mm;千进制:km-m-mm-μm-nm。 5.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钢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6、主要的使用步骤 (1)“看”: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2)“放”:测量时,要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子的位置;使刻度尺的“0” (3)“读”:观测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0有意义”)。 (4)“记”:注意“数字+单位”。 7.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8.微小物体的测量:“测多算少法” 9.曲线测量:“化曲为直法”。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分(min);时(h)。 3.1min=60s;1h=60min=3600s。 4.正常中学生心跳1s 1-1.2次。 3.控制变量法:影响一个物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为此,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 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第2章运动与能量 一.理解运动直线运动 1.宏观物体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曲线运动 2.微观分子运动(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闻到花香,墨水在水中扩散(布朗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速度) 1、参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