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一基本知识

起源:定点穿刺法;1984年命名为“扣眼穿刺法”

要点:每次使用完全相同的穿刺隧道,形成简单无痛的到达血管的通道

阶段:锐针穿刺隧道形成期;顿针穿刺期

二原理

1、遵循“三同”原则,用锐针穿刺10-12次后,从皮肤的表面到达内瘘血管壁之间,穿刺路径就由疤痕组织覆盖而产生形成通道,像耳垂上的耳洞一一“隧道”

2、隧道形成且愈合完好后,表面光且内没有神经组织,此时需用纯针。因顿针的针头是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不会划伤隧道造成隧道出血

三适应症

希望居家透析者;

内瘘血管充盈不佳,可穿刺距离较短者;

穿刺困难:体型较胖,内瘘位置较深或血管走行不清者

·推荐使用隧道钉建立隧道

2015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

四扣眼穿刺的技术方案

五新扣眼内瘘穿刺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操作者条件:

做事严谨、认真,责任心强

最好有过扣眼穿刺经验

不合适的人:不容易守规矩,比较急躁

2、患者条件

评估患者卫生习惯;有无疤痕体质;无皮肤湿疹等过敏史

血管评估:血管无红肿、溃疡、无假性动脉瘤

3、建立档案

记录:(1)评估、告知内容;(2)穿刺角度,肢体摆放位置;

(3)绘制血管穿刺示意图;(4)照片:第一次穿刺;并发症4、排班准备:

尽量保持一个人为该患者穿刺尽量长的时间

可将2-3名扣眼穿刺患者放在一个班次一个区城,由一名护士分管

每名患者最多由2名护士管理

(二)建立隧道

方法:由同一名护士在3-4周的时间内(隧道建立期)对病人的内瘘血管用常规内瘘针(锐针)在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进针角度,相同的进针方向进行穿刺,连续10-12次,形成皮下隧道,隧道口的血痂即“扣眼”

注意事项:

1、位置选择要准确:注意间距;不宜在靠近关节、血管有弯曲部位

2、扎止血带时位置尽量靠上且皮肤不能有褶皱,穿刺时手不能用力拉皮肤

3、穿刺路径成直线,不能在针进入皮肤后有角度的变化

4、穿刺针在皮下移行距离以0.5cm为宜

(三)隧道使用期

1,使用方法

皮下隧道形成后,再次穿刺时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处的血痂轻轻剔掉,

改用顿针从扣眼处沿原有的方向和角度慢慢旋转式推送,

顿针沿隧道进入血管

使用步骤:消毒—生理盐水棉球浸泡—消毒—去痂—消毒

2.正确使用钝针的穿刺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

慢慢捻转穿刺针顺着隧道进入隧道,速度一定要慢,

如有阻力可调整方向,不可用力

(四)消毒的方法

(五)去痂方法

1、碘伏消毒扣眼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浸泡10-20分钟

2、使用工具:一人一用一更换(消毒)

(1)眼科小镊子:不适合独立中心

(2)棉签去痴:少数患者

(3)大针头:无菌;一人一用不可共用;至少消毒2遍,消毒时在扣眼上或下部2cm 左右固定皮肤,大针头倾斜45°从痂皮下或上部边缘轻轻剥离

注急事项:(1)无肉眼可见痂皮时更应细致进行去痂;

(2)去痂的方向与手指固定方向相反,以免在去痂时造成锐器伤

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一)隧道

1、形成不佳

(1)原因:患者因素(有疤痕体质,隧道不光滑或皮下组织过多);

护士原因(使用锐针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

管理原因(没有选好护士;培训不到位;没有严格固定一人完成)

(2)预防:开展工作前进行培训考试;精心挑选护士并与之谈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固定人员;在第4或5次使用锐针时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隧道的雏形

(3)处理:继续用锐针沿隧道穿刺2-3次,进针要缓慢;操作步骤同使用顿针

2、形成后穿刺不顺利

.

原因:患者因素(肢体体位有一定变化,隧道内有纤维组织形成);

护士原因(扎止血带,穿刺手法,进针角度);

管理原因(更换穿刺人员)

预防:

排班:一个人穿刺形成隧道良好,在成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应选拔另一名护士,与原穿刺护士进行一段时间的带班;

操作:形成隧道期如果可以不使用止血带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位置要尽量远一点,以减少止血带对血管—皮肤位置的影响;

注意:穿刺不顺时,不可反复用力穿刺,多角度穿刺致隧道损伤,细菌生长

处理:本次应放弃使用纯针,用锐针在避开扣眼2cm处穿刺;确定是隧道本身问题,可以用锐针按照钝针的处理方法穿刺2-3次,使隧道内光滑

(二)感染

1、分类;痂下感染;隧道感染

2、痂下感染

原因:患者因素(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良;透析后不满24小时水浸湿穿刺点;创可贴有血浸湿未及时更换);

护士因素(消毒不严格;清除痂皮不彻底)

3、隧道德染

原因:

(1)痂下感染发展而来;

(2)护士因素:1)未清除痂皮或清除痂皮不彻底,穿刺时将微小痂皮带入隧道;2)反复穿刺引发隧道不光滑,不光滑处有微量残存血液长时间滞留;3)消毒不严格或穿刺针污染,穿刺时带入细菌;

预防:培训一质控-再培训

(三)局部渗血

原因:内瘘血管表浅缺乏皮下组织,血管内压力又高,穿刺后出血;穿刺前去痴时损伤痂下肉芽,使用抗凝剂后渗血

预防:

(1)第一种情况:建立隧道前通路小组认真评估血管条件,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决定穿刺角度和皮下隧道的长度

(2)去痂时针的角度要对、要耐心,不要损伤痂下肉芽组织

处理:出血量小时可使用无菌棉球加压止血;大量出血时应重新建立通路完成本次治疗

(四)穿刺成功后不回血

原因:隧道内有上次治疗时残存血液或纤维结缔组织(网状小结构),本次穿刺时堵塞穿刺针

回抽看有没有回血,若有则把血打在纱布上看有没有血栓。

七患者教育

教育重点:

1、尽量更换病员服,更换病员服后用洗手液2遍清洗穿刺部位并待干等待泡痂

2、透析日创可贴浸湿后应及时更换

3、透析24小时内穿刺部位不要浸湿

4、不要扣痂皮,洗澡时不要揉搓穿刺部位

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

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 1. 概述 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时使用。它通过在人体的某个特定位置插入一根细长的针或导管,来获取样本或进行治疗。本文将介绍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该过程。 2. 准备 在进行扣眼穿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2.1 确定穿刺位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穿刺的位置。通常会使用超声波引导或X 射线技术来帮助确定最佳的穿刺位置。 2.2 患者准备 让患者了解穿刺的过程,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感。如果必要,可以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疼痛。 2.3 准备器材 准备所需的器材,包括穿刺针、导管、消毒剂、麻醉药物、止血带、敷料等。 3. 实施步骤 以下是扣眼穿刺的一般实施步骤: 3.1 手部消毒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仔细清洁医生和患者的双手,确保手部清洁。 3.2 准备穿刺点 用消毒剂清洗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将消毒剂涂抹于穿刺点周围的一定范围,并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消毒的充分。 3.3 展露针头或导管 将穿刺针或导管取出,并根据需要连接相关设备,如注射器或收集容器。

3.4 定位穿刺点 使用超声波引导或X射线技术定位穿刺点。确保准确找到目标位置。 3.5 穿刺 将穿刺针或导管缓慢插入穿刺点,直到达到目标位置。医生需要稳定手部,以确保插入的准确性和顺利性。 3.6 获取样本或治疗 一旦穿刺针或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可以采集样本或进行治疗。根据需要,医生可以抽取液体样本,或者在导管中插入药物或其他治疗工具。 3.7 撤离针头或导管 在完成采集样本或治疗后,小心地撤离穿刺针或导管。确保没有留下任何部分在体内,并及时处理废弃物。 3.8 敷料 在穿刺点上贴上干净的敷料,以防止感染和出血。 4. 后续护理 扣眼穿刺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后续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1 监测患者 在穿刺后的一段时间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检查穿刺点周围是否有肿胀、红肿或出血等情况。 4.2 处理穿刺点 根据需要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干燥和清洁。如果有出血或感染的迹象,及时通知医生。 4.3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治疗。 5. 结论 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适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介绍了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包括准备、穿刺、获取样本或治疗以及后续护理。正确的实施步骤和适当的后续护理是确保扣眼穿刺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一基本知识 起源:定点穿刺法;1984年命名为“扣眼穿刺法” 要点:每次使用完全相同的穿刺隧道,形成简单无痛的到达血管的通道 阶段:锐针穿刺隧道形成期;顿针穿刺期 二原理 1、遵循“三同”原则,用锐针穿刺10-12次后,从皮肤的表面到达内瘘血管壁之间,穿刺路径就由疤痕组织覆盖而产生形成通道,像耳垂上的耳洞一一“隧道” 2、隧道形成且愈合完好后,表面光且内没有神经组织,此时需用纯针。因顿针的针头是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不会划伤隧道造成隧道出血 三适应症 希望居家透析者; 内瘘血管充盈不佳,可穿刺距离较短者; 穿刺困难:体型较胖,内瘘位置较深或血管走行不清者 ·推荐使用隧道钉建立隧道 2015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 四扣眼穿刺的技术方案

五新扣眼内瘘穿刺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操作者条件: 做事严谨、认真,责任心强 最好有过扣眼穿刺经验 不合适的人:不容易守规矩,比较急躁 2、患者条件 评估患者卫生习惯;有无疤痕体质;无皮肤湿疹等过敏史 血管评估:血管无红肿、溃疡、无假性动脉瘤 3、建立档案 记录:(1)评估、告知内容;(2)穿刺角度,肢体摆放位置; (3)绘制血管穿刺示意图;(4)照片:第一次穿刺;并发症4、排班准备: 尽量保持一个人为该患者穿刺尽量长的时间 可将2-3名扣眼穿刺患者放在一个班次一个区城,由一名护士分管

每名患者最多由2名护士管理 (二)建立隧道 方法:由同一名护士在3-4周的时间内(隧道建立期)对病人的内瘘血管用常规内瘘针(锐针)在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进针角度,相同的进针方向进行穿刺,连续10-12次,形成皮下隧道,隧道口的血痂即“扣眼” 注意事项: 1、位置选择要准确:注意间距;不宜在靠近关节、血管有弯曲部位 2、扎止血带时位置尽量靠上且皮肤不能有褶皱,穿刺时手不能用力拉皮肤 3、穿刺路径成直线,不能在针进入皮肤后有角度的变化 4、穿刺针在皮下移行距离以0.5cm为宜 (三)隧道使用期 1,使用方法 皮下隧道形成后,再次穿刺时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处的血痂轻轻剔掉, 改用顿针从扣眼处沿原有的方向和角度慢慢旋转式推送, 顿针沿隧道进入血管 使用步骤:消毒—生理盐水棉球浸泡—消毒—去痂—消毒 2.正确使用钝针的穿刺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 慢慢捻转穿刺针顺着隧道进入隧道,速度一定要慢,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动静脉内瘘(AVF)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液透析的手术方式。由于各种原因,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有时会失败。本文将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 应对措施。 原因分析: 1. 瘘管不通畅:动静脉内瘘的生理结构特点使得扣眼时瘘管内的血液流动较快,若 瘘管存在血栓、狭窄或闭塞等情况,就很难成功扣眼。 应对措施:定期对瘘管进行血流检测,若发现瘘管不通畅,及时进行瘘管通畅手术, 如血管成形术等。 2. 扣眼技术不精准:扣眼时,正确的扣眼点和角度是成功扣眼的关键。如果扣眼点 选取不准确,或者穿刺角度不正确,就会导致扣眼失败。 应对措施:培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扣眼技术的准确性。引入辅助工具,如超声引导扣眼,可以增加扣眼的成功率。 3. 病人因素:有些病人由于年龄、肥胖、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皮下组织结构和血 管走向改变,扣眼时很难准确穿刺。 应对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可以通过临床评估,选择合适的扣眼方法,如使用较长的 针头或改变扣眼点位置等。 4. 感染和血肿:在扣眼过程中,若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能会造成感染。不 正确的扣眼技术还可能引起血肿。 应对措施: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各项要求, 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定期检查患者的瘘管周围有无血肿形成,如有血肿应及时处理。 5. 操作技术不熟练:动静脉内瘘的扣眼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如果 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就难以成功扣眼。 应对措施:医务人员在扣眼前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技能水平。可以组织医 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扣眼技术。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瘘管不通畅、扣眼技术不精准、病人因素、感染和血肿、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 高动静脉内瘘扣眼的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为透析患者提供疾病治疗。

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处理对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科接受治疗的80例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病例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的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其化为研究组(40例,钝针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40例,普通穿刺法)两个组别,详细记录患者按压止血时间及穿刺后疼痛程度评估,同时统计分析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局部美观度好、穿刺渗血发生率低、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更短(P<0.05),且穿刺时疼痛程度更轻微,提高穿刺部位的美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有效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疼痛较轻,穿刺部位美观,应用效果良好。 标签:钝针扣眼穿刺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 血液透析是多种病因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常用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术的作用在于为血透打开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目前随着动静脉内瘘开通率的上升,虽然该操作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减低,但仍有部分病例受自身血管条件等因素影响可出现血栓、血肿、血管瘤等并发症,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探析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处理对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特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入本院血液净化科治疗的80例血透建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入本院血液净化科治疗的80例血透建瘘患者,均为肾衰竭病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1.52±15.55)岁;原发肾病: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纳入病例血透时间都超出半年,同时排除恶性肿瘤病变者、严重心功不全者和长期依赖于激素药物治疗者。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其化为研究组(40例,钝针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40例,普通穿刺法)两个组别,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原发肾病等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应用普通穿刺法,一般择取瘘口以上长度约5cm的位置,使用16G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 果分析

前言 血液透析是目前维持肾病病人生命的常用方法,建立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具有寿命长,并发症少,安全方便等优点,所以临床上经常使用这种方法[1]。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与手术方式、血管情况及穿刺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穿刺方式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还能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作概率[2]。目前,我国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绳梯穿刺方法和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绳梯穿刺的方法在我国使用时间较长,技术相对成熟,但是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受病人体型影响较大,但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其优势尚未发掘出来。本篇文章将探讨绳梯穿刺方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并发症的影响。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把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实验组男20人,女30人,年龄21-81岁,平均57.68±5.65岁,对照组男30人,女20人,年龄24-84对,平均60.35±4.6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正常,沟通能力正常;(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出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2)患者并发器质性病变;(3)患者拒绝配合治疗。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锐针绳梯法穿刺,穿刺区域在静脉和动脉之间,间隔穿刺需要改变穿刺位置,两个穿刺点之间间隔为0.5-1cm,护理人员记录绳梯式上机时间和健教次数。 实验组使用钝针穿刺法,在形成隧道期间,选择距离内瘘吻合3cm处穿刺动脉,动静脉穿刺距离不得小于8cm,且要避免刺到关节连接处。穿刺前先使用锐针16号在同一穿刺点、同深度反复穿刺8-12次,当皮下形成固定隧道后,再使用钝针穿刺,若穿刺一次未成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护理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 及护理

【摘要】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常见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法。近年来,扣眼穿刺法在临床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上应用效果表现良好,被越来越多的透析中心采纳。现就扣眼穿刺的优势、相关并发症以及穿刺护理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以利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完善相关护理,使患者受益。 【关键词】扣眼穿刺技术;护理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blunt needle puncture technique in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Zhou Shiwen, Li Ping , Chai Dongxue , Lu Qian ,Luan Wei. Shanghai Renji Hospital, South Branch,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20111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uan Wei, Email: luanwei_renji@https://www.doczj.com/doc/5619316149.html, [Abstract] Arteriovenous fistula is the preferred vascular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Common arteriovenous fistula puncture method within the area method, the rope ladder and buttonhole method.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 of blunt needle puncture method on the puncture of clinic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has been well performed, and it has been adopted by more and more dialysis centers. The advantages of blunt needle punct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puncture care are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It is better to use its advantag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nursing , so as to benefit the patients. [Key words] Blunt needle puncture technique; Nursing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常见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法[1]。扣眼穿刺技术是指每次穿刺均按照同样的进针点、进针 角度、进针深度进行穿刺,直至隧道形成[2]。钝针是针尖边缘不锋利、没有切割作用的穿刺针。在隧道已形成的前提下,钝针方可穿刺到血管腔。操作者在每次穿刺前先要去除穿刺点上的痂,然后钝针顺着隧道温和旋转地滑入血管[3]。钝针扣眼穿刺法适用于新旧内瘘,不仅

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致功能不良后行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

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致功能不良后行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 自体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目前临床首选的血管通路[1],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年龄增加,钙磷比例失调,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率高达80%~90%[2]。研究表明[3],血管钙化程度的 增加,会提升患者发生AVF失功的几率。AVF功能不良阻碍了血液透析的进程,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当AVF钙化导致功能不良时,为避免手 术带给患者的创伤,如何精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以维持正常的血管通路,已 成为临床护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0年1月,本院1例透龄20年患者,AVF 血管多处钙化导致功能不良,改行扣眼穿刺,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1999年10月因“反复双下肢浮肿3年余,加重伴乏力”收住院,入院查体:BP160/98mmHg,P80次/min,血生化结果示:SCr 518μmol/L,BUN 18mmol/L,K 4.6mmol/L,Ca 2.48umol/L,P 1.31umol/L,血 PTH 348pg/ml,血常规结果示:Hb 88g/L。入院诊断“慢性肾衰竭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医嘱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降压、古拉定联合前列地尔护肾、琥珀酸亚铁联合叶酸片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并行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 侧吻合术。2000年1月患者开始在我院行透析治疗,HD3次/周,透析器金宝 poly-14L,血流250~280ml/min。护士采用绳梯穿刺,动脉穿刺点距离瘘口5cm,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点选择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交替使用。2010年3月6日患者 因内瘘失功行左前臂AVF重建术,术后继续行绳梯穿刺,血流250~280ml/min。2020年1月3日起,患者连续三次血透时流量欠佳,维持在200~230ml/min之间,动脉压-197~-235mmHg。1月10日,患者引血后血流180ml/min,动脉压- 189mmHg。检查内瘘发现:内瘘弹性差,瘘口上5cm处有明显硬结,约2cm×1cm 左右,听诊可闻及震颤音,声音较弱,予调整动脉穿刺针之后血流量无明显提高,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 刺中的应用 一、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的重要性 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通过机器来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多余的废物和水分的治疗方法, 其核心在于通过透析器,将患者的血液转移到人工透析机,然后通过透析器中的透析液, 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最后将清洁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的体内。而为了将患者 的血液转移到透析机中,需要有一个持续性的通道,这就需要动静脉内瘘来提供。而动静 脉内瘘的穿刺则需要经常进行,通常是每周三次。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 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介绍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是一种新型的穿刺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穿刺时,不需要 对皮肤进行拉扯,而是通过扣眼的特殊设计,直接将针头扣在皮肤上,然后轻轻旋转就可 以将针头穿入血管内,而不会产生额外的损伤和疼痛。这种穿刺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穿刺 时对患者皮肤和血管的创伤,降低感染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穿刺的成功 率。 对于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皮肤和血管的弹性和 韧性都会相应降低,因此在穿刺时更容易出现皮肤和血管受损,导致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增加。而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的特点正好符合了中老年患者穿刺的特殊需求。由于这种穿 刺技术不需要对皮肤进行拉扯,从而可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减少出血的风险。由于穿刺 时不需要用力将针头穿入血管内,也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降低感染的风险。而且,这 种穿刺技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对于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更加安全可靠。 除了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外,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 在整体的临床应用中也具有许多优势。这种穿刺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静脉输液、采血、麻醉等多种临床操作。这种穿刺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皮肤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感染 的风险,还可以减少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感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这种穿刺技术 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穿刺的准确性。一次性钝针扣 眼穿刺法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不同间距绳梯扣眼式锐针穿刺法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不同间距绳梯扣眼式锐针穿刺法在血透 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在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血透室护士将绳 梯穿刺法与扣眼穿刺法相结合,运用锐针进行穿刺建立血透通路,探索不同穿 刺间距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是否能有效提高穿刺成 功率及血透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4月在该院使用动-静 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运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共分成(A、B、C、D)四组(n=30),ABC三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结论使用动-静脉内 瘘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穿刺组护士使用不同间距绳梯扣眼式锐针穿刺法 为其建立透析通路,每位患者动-静脉血管共有6~8个等距离排列的穿刺进针点,每周循环进行穿刺,当每两个相邻穿刺点间距为(1.5≦L<2.5)cm时,能有效 提高血透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验证。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并发症;满意度 本医院血透室37名医务人员,经过为期3年多的临床实践,将3种不同间 距绳梯扣眼式锐针穿刺法,运用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中,现将应用 情况汇报如下,期待能为血透室护理人员提供一些临床参考借鉴。 1 相关概念界定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在穿刺进针点的选择方面,有文献报道了3种方法 (扣眼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就是根据患者血管自 身不同情况,确立3~5个等距离排列的穿刺进针点,依既定顺序呈阶梯式穿刺, 每次穿刺针尖必须从原穿刺针眼进入,即不能在原穿刺点的旁边或周围进针[5], 能保持内瘘血管粗细均匀,长期使用无血管瘤形成。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穿刺方法 扣眼穿刺的要点是“三同”.即要求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在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皮下隧道.即称为扣眼。 首次穿刺:患者内瘘侧肢体下垫无菌巾,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合理选择动脉穿刺点及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吻合口5 em以上,静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动脉穿刺点5 cm以上,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周围8一lO cm,穿刺者戴上无菌手套,手持17G内瘘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5。角,沿血管外侧缘进针,皮下潜行一小段后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固定穿刺针。之后的穿刺均遵循“三同”原则,直至扣眼形成。待扣眼形成后,将穿刺针由扣眼处往里轻轻地旋转推进,针体即可沿皮下隧道进入血管内。扣眼穿刺的前2个月须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护士固定穿刺,直至扣眼形成。 护理 1 .心理护理 钝针扣眼穿刺法是在普通穿刺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由其重要。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钝针扣眼穿刺技术与普通穿刺的区别,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取得患者信任。 2 .穿刺前评估 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内瘘功能是否良好。望诊: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血肿、淤血、皮疹、假性动脉瘤、破溃等。触诊: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深浅及弹性,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听诊:用听诊器听诊内瘘血管的杂音,确定是否通畅。 3 .清除结痂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 王芳;徐琴娟;马芳琴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运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后发生并 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3例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总数76次 ~468次,期间发生内瘘并发症50例,包括穿刺点及隧道感染15例,穿刺点渗 血6例,隧道狭窄或闭合22例,穿刺点湿疹7例,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操作技术、使用器材、病人自身原因或知识缺乏等有关。[结论]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mplication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buttonhole punct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83 cases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on the reas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but-tonhole punctur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buttonhole punc-ture in 83 patients was 76 468.The fistula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0 cases,including 15 cases with the puncture point and tunnel infection (18.07%),6 cases with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in (7.22%),22 cases with tunnel stenosis or closed (26.50%),7 cases with puncture point eczema (8.43%).The main reasons were relat-ed to the o peration of nursing skills,the use of equipment,the patients’own reasons or lack of knowledge and so on.Conclusion:Although buttonhole

血液透析患者钝针穿刺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钝针穿刺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患者延长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就是完成这类治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生命线。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条件的进步,现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很大的延长。长时 间的血液透析治疗,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与动静脉内瘘有关的并发症,如穿刺点渗血、穿刺 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尤其对一些内瘘血管条件差,血管细的患者来说,每周两 到三次的血液透析穿刺,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对透析的抵触情绪,现我科针对一些内瘘 条件不好,穿刺处血管细的患者,进行钝针穿刺,现总结一下护理体会。 1.方法 普通的穿刺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常常采用绳梯法,用更换穿刺点的法,减少对长期进 行内瘘穿刺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损伤,这种方法要求有一段较长的血管作为基础条件。而对 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钝针的扣眼穿刺法就更适用一些。①最好选取首次使用的动静脉内瘘 血管,这样的血管内壁和外部没有被破坏,更有利于血管内隧道的形成和固定。②对于患者 进行常规的钝针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钝针穿刺方法的优点,能够使患者更好的 配合护士的穿刺。③先用普通针穿刺,采用定点、定角度、定深度、定护士,进行扣眼穿刺,待形成血管隧道和血管瓣后,改为钝针穿刺。④穿刺前用生理盐水湿润无菌纱布,敷于穿刺 血管周围及针眼处一段时间,软化针眼处皮痂。⑤定人穿刺,尽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穿刺。⑥穿刺者采用固定的体位,姿势,力度合适,以免因频繁变化致血管反复受力而使隧道受到 损伤。⑦最好选用另一名护士在一旁观察,也进行交替穿刺练习,以确保主要穿刺者不在时 或穿刺不成功时,可以进行辅助穿刺。⑧穿刺前去痂要干净,以防去除痂皮不干净,造成皮 屑在穿刺时脱落,而造成穿刺血管处的感染。但过度去除痂皮,又易造成造成隧道口皮肤受损。⑨穿刺时,用捻针的手法进入,以防过度用力,造成隧道血管内壁的损伤。⑩不宜建 立过多的隧道。 2.优点 ①因为采用隧道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可以减少穿刺时对皮肤、血管的刺激,减少疼痛感,降低了患者对穿刺疼痛的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②对血管的刺激减少,从而减少了与血管儿 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不会引起血管狭窄,从而降低了。血管瘤的发生。③因为使用的隧道 一旦成型,会提高对细小血管穿刺的成功率,降低了对血管内壁和组织的损伤,延长了动静 脉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④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可以在短距离的血管儿上进行穿刺。⑤ 对手术方式要求不高,提高了内瘘的成熟率。⑥因为有了血管瓣,使止血的压迫时间缩短, 从而降低了因不能迅速止血,使压迫时间过长,造成的内瘘堵塞的风险。⑦避免对血管条件 差的血管反复穿刺,减少了血管内壁血栓的形成和血管狭窄的出现。⑧提高了对血管条件差 的血管的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失败的次数和因穿刺失败而形成的血管血肿。⑨避免了血 管瘤的发生,增加了穿刺处血管的美观程度,从而更好地使患者能融入社会,减少患者的自 卑感。⑩保证了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保证了透析所需的血流量,从而提高了长期透析 的治疗效果。 3.并发症及护理 3.1 穿刺点渗血 原因:①因为进入穿刺点后需要找到隧道位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复调整针的角度,致穿 刺成功时间延长,而造成穿刺点渗血;②软化皮痂不彻底便开始去痂,造成去皮痂过度,从 而造成穿刺点处渗血。 护理:①定人穿刺。选取老护士进行操作,减少调针次数和调针时间;②提前在穿刺前充 分软化皮痂,使痂皮充分软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先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快速的掌握一套动静脉穿刺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刚到的护士操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 1.本操作技术研究 1.1 血管穿刺前准备操作者在穿刺之前应检查患者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对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不要急于进针,多触摸血管,体会它的血管走向和深浅度及管壁厚度,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宜穿刺。动脉穿刺点灵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定点穿刺虽然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1.3 进针的方法及固定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扎针时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固定针柄时,皮肤松弛者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 1.4 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向外慢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绷紧。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主。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2.几种特殊患者血管特点和对策 2.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机能逐渐减退,大多数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而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⑴。对此类患者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血管,穿刺时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 2.2 消瘦患者此类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浅,暴露充分,但血管壁脆,易滑动,且皮肤松弛,握拳后指掌关节明显高于手背肌层组织,对进针角度有一

血液透析病人扣眼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病人扣眼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丁小容; 游励红; 傅华珍 【期刊名称】《《循证护理》》 【年(卷),期】2019(005)002 【总页数】4页(P164-167) 【关键词】血液透析; 扣眼式穿刺; 扣眼使用寿命; 影响因素; 体质指数; 透析频次; 扣眼形态; 感染 【作者】丁小容; 游励红; 傅华珍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5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首选的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1]。内瘘使用寿命不仅受病人血管条件、手术技巧影响[2],还受内瘘穿刺方法影响[3]。扣眼式穿刺是以同样穿刺点、角度、方向、深度重复穿刺形成皮下隧道,供后期钝针穿刺隧道实施透析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出血少、疼痛小和血管瘤发生危险性低等优势[3-4],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血管路径临床指南[5]及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6]均将其作为动静脉内瘘穿刺推荐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扣眼式穿刺技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但不同情况下扣眼使用寿命存在差异性,从而间接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为探讨血液透析病人扣

眼式穿刺后扣眼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该技术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4年—2017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扣眼式穿刺技术的41例病人作 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连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③接受扣眼式穿刺技术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穿刺前均接受评估、确定穿刺点,穿刺时遵循“四同”原则,即同一穿刺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方向、同一进针深度,待皮下隧道形成后改为钝针穿刺[1]。排除标准:①动静脉内瘘功能低下者; ②既往或目前患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③病情不稳定者。将扣眼使用寿命≥1 年的25例病人设为试验组,<1年的16例病人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病历系统中病人性别、年龄、学历、透析年限、原发病、体质指数、透析频次、是否瘢痕体质、血管穿刺难易程度、穿刺疼痛评分、扣眼形态、有无扣眼感染、穿刺部位、隧道形成时间和扣眼使用寿命等数据。其中,体质指数分为4个等级,<18.50 kg/m2为体重过轻,18.50~<25.00 kg/m2为体重正常,25.00~<29.00 kg/m2为体重过重,≥29.00 kg/m2为肥胖;血管穿刺难易程度从穿刺血管长度、直径、弹性、位置深度、曲折度5个方面评估,总分1~5分,分数越高,血管穿刺难度越大;穿刺疼痛评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获得,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病人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主选择 分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

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

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 理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锐针绳梯穿刺法和钝针扣眼穿刺法 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保障,选择出合理的内痿穿刺法。方法:随机选取 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动静脉内痿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钝针扣眼组和锐针绳梯组各60例,钝针扣眼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锐针 绳梯组选择锐针绳梯穿刺法。钝针扣眼组选用钝针扣眼穿刺并组建隧道,锐针绳 梯组是锐针对其实施绳梯穿刺,试验90d后对比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渗 血率以及疼痛评级和感染率。结果:锐针绳梯穿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钝 针扣眼组的应用效果,其渗血率和疼痛评级表现为锐针绳梯穿组明显高于钝针扣 眼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内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机体炎性状况,同时提升动静脉内瘘安全性。 关键词:穿刺方法;血液透析;静脉内瘘 引言 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定期血液透析 治疗代偿肾脏功能,维持患者生命。血液透析治疗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最为 广泛的血管通路,也是接受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明确穿刺 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本研究结合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维持性血 液透析病例资料,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钝针扣眼穿刺法、绳梯式穿刺法两种穿 刺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录的进行AVF治疗方式 实施血液透析、满足收录标准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组与 锐针绳梯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年满18岁的成年人;②治疗方式是实施血液透析;③AVF是血管通路且长度>10cm;④每周实施血液透析3次;⑤内瘘流量> 500ml/min;⑥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关文件。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或精神病症;② 选择CUFF或者其他相关导管当做血管通路;③重症患者(肾衰竭);④进行肾移植 或选择其他透析治疗方式;⑤AVF血管瘤。 1.2方法 a、认知干预:依据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制定的慢性肾衰竭及血液透析相关的 健康教育内容,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通过口头讲解、音视频资料播放、健康手册发放等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认知水平。b、膳食指导:由医生进行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需求的评估,拟定膳食指导方案,由护理人员做 好膳食指导,确保患者日常膳食合理,营养物质补充适宜。c、情绪心理护理: 日常护理中需要关注患者情绪状态,与家属沟通掌握病患基本情况,针对抑郁、 消极等不良情绪及时开展护理疏导,负性心理状况严重时由医生提出心理疏导干预。d、用药护理:遵医嘱做好用药方案的介绍说明,加强用药监护,出现不良 反应及时处理与上报。e、自护能力提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间期一般居家治疗,需要重视患者自护能力提升,保障居家治疗效果,团队进行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护理人员总结护理技能,同时通过口头讲解、示教等方式进行指导,提升患者自 护能力,定期随访掌握患者居家情况。每周开展1次医护联合查房,结合查房情况、护理记录等进行患者病情的评估,并通过护理会议回顾上一阶段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病例特点进行护理内容的改进优化。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以穿刺成功率、渗血率、疼痛评分和感染率作为最终的结果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护士在展开治疗时进行观察并实时记录。穿刺成功率指患者进行一次 穿刺后建立起隧道,可完成血液透析;渗血是指穿刺时直到治疗结束后24h内呈 现渗血状态;感染是指穿刺点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分泌物等情况的发生。患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综述

扣眼穿刺专题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前提和基础,是患者的生命线,现 有的血管通路中以动静脉内痿为首选方式。而内痿的建立只是开始,保养和维护才是难点所在,合理的使用,能显著减少内痿并发症,延长内痿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穿刺方法的弊端: 使用普通双针在内瘘血管上反复进行区域穿刺,穿刺局部极易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出现血管狭窄和血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内瘘使用寿命。 传统穿刺的血管,见下图,破烂不堪:

1绳梯法有效的防治内瘘血管瘤的形成,但对内瘘血管的长度要求很高。 2扣眼法有效的防止内瘘血管瘤的形成。 3区域法内瘘血管瘤的发生率达100%。 这是三种穿刺的图片分别如下: 图一:绳梯法

图二:扣眼穿刺法 图三:区域穿刺法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 扣眼穿刺指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个护士按照同样的进针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进针深度,进行穿刺,形成皮下隧道,即"扣眼",隧道形成后再改用特殊的钝针穿刺【四同一隧】。 该技术已在国外开展20余年,相关文献显示可以显著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钝针使用的特点: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专人操作;钝针;清除血痂;只能用于自体动静脉瘘。 钝针使用中的要点: 概念混淆:常把定点穿刺法(区域发)理解为扣眼发; 同一穿刺点易渗血:前期建立隧道时易出现此情况,但皮下隧道建 立好后使用钝针(无切割面穿刺针)可很好解决此问题 机械性脉管炎:一•旦建立好皮下隧道后使用钝针并不会对隧道周围 组织形成损伤。 钝针使用的的优点: 用钝针进行扣眼穿刺不仅可以防止血管瘤的形成,减轻病人穿刺疼痛,还可明显降低穿刺点出血,侵润块形成和感染的发生率,能明显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内瘘使用寿命。 钝针和锐针的区别: 钝针的特点1椭圆形的针尖;2针的边缘比具有切割锋面;3不会伤害隧道;4不会穿破血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