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说课稿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0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十分钟一、说教材本文《计算机基础》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奠定基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 计算机软件:阐述软件的分类、作用及其与硬件的相互关系,重点讲解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应用软件。
3.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4. 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拓扑结构,以及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信息安全:分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密码学、防火墙、病毒防范等。
6.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基本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提高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安全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突出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说课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课程概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电子邮件的使用等。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操作系统部分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工具;办公软件部分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等的使用;计算机网络部分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部分涉及网络安全和防范措施。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操作练习,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课外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等;期末考试则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六、教师角色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计算机基础》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性能指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讲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以及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3. 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阐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以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4.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制作等。
5. 计算机编程基础:介绍编程语言、算法、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
6. 多媒体技术:讲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材特色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实例和课后习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
2. 熟悉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3. 了解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4. 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5. 掌握计算机编程基础。
6.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
(二)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6. 提升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
2.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3. 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3)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4)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习惯;(3)培养学生遵守计算机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讲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第2讲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第3讲计算机软件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 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3.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3. 实验设备:计算机教室,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备;4.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辅导。
六、教学安排第1讲计算机概述(2课时)第2讲计算机硬件(2课时)第3讲计算机软件(2课时)第4讲操作系统(3课时)第5讲计算机网络基础(3课时)第6讲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2课时)第7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课时)第8讲计算机编程基础(2课时)第9讲数据库基础(2课时)第10讲计算机信息安全(2课时)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能够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机知识;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2. 授课对象:大一学生3. 课时安排:每节课45分钟,共18周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分类2.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的基本操作和使用3. 计算机网络: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使用、网络安全4. 文字处理软件:Word、Excel的基本操作和使用5.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应用技巧2. 实践法:上机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互动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上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测试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计算机概述2. 第二周:Windows操作系统3. 第三周:Linux操作系统4. 第四周:macOS操作系统5. 第五周:计算机网络六、教学内容6.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使用7. 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的基本操作和使用8.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9. 编程基础:C语言、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10. 数据库基础:MySQL、Oracl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应用技巧2. 实践法:上机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互动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八、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上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测试3. 项目实践:完成综合性项目,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九、教学进度安排6.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19周:讲解Photoshop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和工具使用第20周:练习图像处理基本操作,如裁剪、缩放、调整颜色等7. 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21周:讲解Audacity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和工具使用第22周:练习音频剪辑、混音等操作8.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23周:讲解Premiere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和工具使用第24周:练习视频剪辑、特效添加等操作9. 编程基础:C语言、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第25周: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第26周:练习C语言编程,完成简单程序10. 数据库基础:MySQL、Oracl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27周: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MySQL的安装和使用第28周:练习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十、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等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3. 上机实验教材:提供丰富的上机实验案例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论坛和教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5. 软件工具:提供Photoshop、Audacity、Premiere等软件的安装包,方便学生课后练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一、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二、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硬件组成。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3. 熟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基本概念(3)计算机的分类(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组成(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2)主要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3)硬件设备的安装与维护3.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1)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与关闭(3)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组成(4)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二课时1. 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2)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3)网络安全防范措施2.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3. 总结与拓展(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计算机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Windows 操作系统等。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安全等。
4.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就计算机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如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网络安全防范等。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说课一、说课程体系1、地位《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于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
2、作用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
3、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全体新生,通过本课程的教授,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培养目标:1)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微机操作技术。
2)培养他们掌握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技能,并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达到社会对高校学生在计算机领域方面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3)为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使学生有能力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4、后续课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基础、微机原理、单片机等。
二、说教材1、教材的选用根据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的是由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计算机系陈荣耀教授主编、郭鼎印教授主审,多位教师共同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与习题》,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所选教材的优势1)该书汇入了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根据独立本科学院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需求的特殊性,在掌握一般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2)本教材采用了案例教学,并在各章都附有一些思考题和上机操作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本教材深入浅出,对于我们独立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4)本教材为授课教师提供讲课案例及上机所需的样张,方便教师备课。
3、教材的内容按知识结构划分,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层次上由浅入深: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ch1)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数据的表示方式与数制转换;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数据的表示方式;难点:进制转换;第二部分:操作系统(ch2)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地位、功能及分类;掌握:Windows xp的安装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2. 授课对象:大一学生3. 课时安排:共32课时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5.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互动讨论相结合二、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 教学内容:a.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b.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c.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d.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 教学目标:a.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b.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c.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教学活动:a.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b.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c.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作用d. 结合实际设备,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三、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1. 教学内容:a.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b. 桌面环境及基本操作c. 文件管理d. 系统设置与优化2. 教学目标:a.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b.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c. 学会文件管理和系统设置与优化3. 教学活动:a.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b. 演示桌面环境及基本操作c. 引导学生实践文件管理操作d. 讲解系统设置与优化方法四、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1. 教学内容:a. 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文档编辑与排版c. 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d. 图文混排和插入对象2. 教学目标:a. 掌握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学会文档编辑与排版c. 掌握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d. 学会图文混排和插入对象3. 教学活动:a. 讲解Word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演示文档编辑与排版操作c. 引导学生实践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d. 讲解图文混排和插入对象的方法五、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1. 教学内容:a. 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数据录入与编辑c. 公式与函数应用d.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2. 教学目标:a. 掌握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学会数据录入与编辑c. 掌握公式与函数应用d. 学会数据可视化与分析3. 教学活动:a. 讲解Excel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演示数据录入与编辑操作c. 引导学生实践公式与函数应用d. 讲解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的方法六、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1. 教学内容:a. 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编辑c. 动画与过渡效果设置d. 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包2. 教学目标:a. 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学会制作与编辑演示文稿c. 掌握动画与过渡效果设置d. 学会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包3. 教学活动:a. 讲解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界面组成b. 演示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编辑操作c. 引导学生实践动画与过渡效果设置d. 讲解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包方法七、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教学内容: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 网络拓扑结构c. 网络通信协议d.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2. 教学目标:a.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c. 了解网络通信协议d. 学会互联网的基本使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 通过图示和案例分析网络拓扑结构c. 介绍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d. 实践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如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等八、第七章: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1. 教学内容:a. 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b.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c. 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d. 网络安全策略与实践2. 教学目标:a. 认识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b. 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c. 了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d. 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3. 教学活动:a. 讨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b. 通过实例讲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防范c. 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和保护方法d. 演示网络安全操作,如设置复杂密码、使用防火墙等九、第八章:程序设计基础1. 教学内容:a.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b. 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选择c. 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d. 简单的编程实践2. 教学目标:a. 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b. 知道不同编程语言的应用场景c. 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d. 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3. 教学活动:a. 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b. 介绍常见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c. 通过案例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d. 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编程实践十、第九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1. 教学内容:a.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b. 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使用c.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d.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使用2. 教学目标:a.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b. 学会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c.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d. 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3. 教学活动:a. 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b. 通过实例演示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c. 教授SQL语言的基本操作d. 讨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桌面环境及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与优化难点:系统设置与优化二、文字处理软件Word重点:文档编辑与排版、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图文混排和插入对象难点:图文混排和插入对象三、电子表格软件Excel重点:数据录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应用、数据可视化与分析难点:公式与函数应用四、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重点: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编辑、动画与过渡效果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包难点:动画与过渡效果设置五、计算机网络基础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协议、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难点:网络通信协议六、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重点: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病毒与防范、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策略与实践难点:计算机病毒与防范七、程序设计基础重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选择、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简单的编程实践难点:算法的理解和编程实践八、数据库基础与应用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使用、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使用难点: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十个章节,从计算机概述到数据库应用,内容丰富且具有层次性。
For everyone first, for everyone late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计算机基础说课稿(通用3篇)计算机基础说课稿11. 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2)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4) 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 的使用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5) 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 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制作各种演示文稿;(7)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8)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教材的选用吕新平、张强华、冯祖洪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习题集》人民邮电出版社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处理,能够解决日常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使用3、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安全4、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安全。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处理,能够解决日常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3、问题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
3、示范教学:教师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4、学生实践: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六、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
2、反馈方式:根据学生的考试和实际操作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及相关实验教程。
2、教具: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教程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一、课程概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