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word导学案-物理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
2. 恒星和行星:介绍恒星和行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和黑洞的性质。
4. 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掌握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 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组成和演化。
(2) 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差异。
(3) 讲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黑洞的特殊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宇宙的概念组成:恒星、行星、黑洞等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和行星特点:恒星的亮度、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等分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类型黑洞概念:黑洞的定义和特点性质:黑洞的引力、黑洞的辐射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宇宙的概念,并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答案: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描述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恒星的特点包括亮度、温度等,分类有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
行星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等,分类有地球行星、气体行星等。
3. 请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7.4 宇宙探秘》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
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学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两大学说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 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7.4 宇宙探秘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课型:新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2.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过程成语“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叙述的是一个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已经成功发射了许多人造地球探测卫星,去观测在地球以外的星体的有关情况,我国也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将拉开我国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又一篇章。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在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物质的分子世界,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基本粒子构成的。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去走出地球,到物质世界的另一极——宇宙中去看看。
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古代人的宇宙观?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对于古人来说,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似乎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它从不远处自上而下,和我们的地面融为一体。
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2.哥白尼的“日心说”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呢?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所了解的呢?学生活动:讨论,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做补充以及最后的总结3.运动的恒星提问:当你仰望浩瀚的星空,仔细观测,发现大部分的星体的相对位置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大部分的星体的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结论:相对位置不变的星体称为------提问:这些恒星是绝对不动的吗?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他们的相对位置其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用很精确的天文仪器已经观测到它们的运动。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7.4 宇宙探秘学点1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观察1:如图7-4-2所示是托勒玫,他提出“地心说”,即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认为月球、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恒星都嵌镶在最外边的天体上。
图7-4-2 图7-4-3观察2:如图7-4-3所示是哥白尼,他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转。
问题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较好地描述了__宇宙天体__的真实情况,掀起了天文学界的革命,使人们的思想挣脱了教会的束缚,从此,__自然科学__从教会的束缚下解脱出来。
问题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经历了观察自然现象→__建立模型(理论)__→解释__自然现象__→修改发展理论的循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探究自然、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愿望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学点2 星空世界观察1:如图7-4-4所示,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
图7-4-4 图7-4-5 图7-4-6 观察2:如图7-4-5所示,太阳系是以太阳(恒星)为中心的星系,它包括8大行星、至少164颗已知的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
观察3:如图7-4-6所示是银河系的俯视图,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位成员,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它包含了大约1500亿~4000亿颗恒星,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大约有6000颗。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
问题1:宇宙是一个有__层次__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__膨胀__的和演化的。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宇宙探秘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
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进展
教学设想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难点: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论
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观察书本的“敦煌星图”
例如: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
可见古代人们对天地的认识还很有想象,探索还很漫长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造了“地球中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完了自己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着。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后,遭到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它们宣布太阳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7.4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三、天文度长度量单位-光年
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四、宇宙起源
1、恒星的位置也在改变;
2、多普勒效应: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3、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标,设计了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宇宙探秘》。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索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空图片、地球仪、太阳系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宇宙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向幼儿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让他们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宇宙的奥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动手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彩纸、彩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宇宙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星空,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进展教学设想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难点: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论教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观察书本的“敦煌星图”例如:古人认为: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可见古代人们对天地的认识还很有想象,探索还很漫长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造了“地球中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完了自己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着。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后,遭到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它们宣布太阳中心说是“异端邪说”,烧了哥白尼的书。
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他说,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不过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一个小石头球而已。
空间是辽阔的,宇宙是无限的,星星都是一些遥远的太阳。
教会将布鲁诺关进监狱,罪名是“反对《圣经》”。
布鲁诺坚强不屈,不断揭露教会的无耻和黑暗。
他们把布鲁诺送到罗马的鲜花广场上的火刑堆。
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坚定而勇敢地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在临终前他还说:“他们可以把我烧死,但地球照样转个不停。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7.4 宇宙探秘导学案苏科版7、4宇宙探秘【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宇宙的结构体系。
宇宙的起源。
【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请同学们仔读物理课本P、24—27内容,认真完成下面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地心说”,为宇宙的中心。
2、以波兰天文学家创立了“日心说”,并出版了传世之作《》。
3、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读一读]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发表了他的巨著《天文学大成》,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2、追溯历史xx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中国人的首次“ ”。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我国将在xx年实现月球探测计划。
3、宇宙从何而来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
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模性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 ”。
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法想象,这时物质所初的状态至今无法描写。
这种状态可能极不稳定,最终,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