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第25讲电场(下)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4
(江苏专版)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动讲练卷汇编目录【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2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3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4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5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6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7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8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9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0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1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2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3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4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5含解析【高考二轮】江苏专版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滚讲义练16含解析二轮滚讲义练(一)滚动练 一、选择题1、(2017·扬州模拟)如图所示为航母上电磁弹射装置的等效电路图(俯视图),匀强磁场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先将开关拨到a 给超级电容器C 充电,然后将开关拨到b 可使电阻很小的导体棒EF 沿水平轨道弹射出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后,M 板带正电B .在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不断减小C .在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不断减小D .若轨道足够长,电容器将放电至电量为0解析:选B 电容器下极板接正极,所以充电后N 板带正电,故A 错误;电容器放电时,电量和电压均减小,故B 正确;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性质,与电压和电量无关,故放电时,电容不变,故C 错误;若轨道足够长,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放电形成的电流大小相同时,不再放电,故电容器放电不能至电量为0,故D 错误。
第26讲 磁场2017新题赏析题一:如图所示,两虚线之间的空间内存在着正交或平行的匀强电场E 和匀强磁场B ,有一个带负电小球(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从正交或平行的电磁复合场上方的某一高度自由落下,那么,带电小球可能沿直线通过下列电磁复合场的是( )题二:如图所示,在地面上方空间存在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在磁场中有一长为L 、内壁光滑且绝缘的细筒MN 竖直(纸面)放置,筒的底部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现使细筒MN 沿垂直磁场方向水平向右以v 0的速度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mg v Bq=,则小球能沿筒壁上升B .若02mg v Bq =,则经过时间t =M 端离开细筒C .若02mg v Bq =,则小球离开细筒MD .若0=2mg v Bq ,则小球对筒底的压力大小为12mg题三: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于1932年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特点,能使粒子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经过电场的多次加速获得较大的能量,使人类在获得较高能量的带电粒子方面前进了一步。
如图所示为一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图,其中盒缝间的加速电场场强恒定,且被限制在A 、C 板间,带电粒子从P 0处静止释放,并沿电场线方向射入加速电场,经加速后再进入D形盒中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这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运动一周被加速两次,加速电场方向周期性变化B.粒子第n次与第n+1C.增大A、C两板间电压,可以增加粒子射出D形盒时的能量D.D形盒的半径越大,射出的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越多题四:如图所示,S处有一粒子源,可向纸面内任意方向不断地均匀发射质量为m=6.4×10-27 kg,带电荷量q=+3.2×10-19 C,速度大小为v=1.0×106 m/s的带电粒子,有一垂直纸面的感光板,其在纸面内的长度为0.4 m,中点O与S连线垂直板,OS距离为0.2 m,板下表面和上表面被粒子击中会把粒子吸收,整个平面充满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磁感应强度为B=0.1 T,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A.打板前均顺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B.粒子都可以打到板上C.打中板的粒子中的最长运动时间为3π2m qBD.稳定后某时刻,击中上、下板面粒子之比为1:1题五:三个相同的绝缘板构成的截面为正三角形的装置,如图所示,该正三角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平行金属板的N板紧靠在一起,其中M板带正电,N板带负电,板间距离为d。
第25讲电场(下)2017新题赏析题一: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h高度的P点,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上的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P点正下方B点时速度为v,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为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A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试求:(1)物块在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势.题二:如图,等量异种点电荷固定在水平线上的M、N两点上,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绝缘轻质细杆的一端,细杆另一端可绕过O点且与MN垂直的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O点位于MN的垂直平分线上距MN为L处.现在把杆拉起到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最低点B时速度为v,取O点电势为零,忽略q对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电场的影响.求:(1)小球经过B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2)在+Q、-Q形成的电场中,A点的电势φA;(3)小球继续向左摆动,经过与A等高的C点时的速度大小.题三: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金属板M和N正对并水平放置,它们的正中央分别有小孔O 和O′,两板距离为2l,两板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AB是一根长为3l的轻质绝缘竖直细杆,杆上等间距地固定着四个(1、2、3、4)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每个小球带电量为q、质量为m.第1个小球置于O孔处,将AB杆由静止释放,观察发现,从第2个小球刚进入电场到第3个小球刚要离开电场这一过程中,AB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B杆始终保持竖直,重力加速度为g.求:(1)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2)第4个小球刚离开电场时AB杆的速度;(3)第2个小球刚进入电场时开始计时,到第4个小球刚离开电场所用的时间.题四: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水平相对放置,在两板的正中心上各开一孔,孔相对极板很小,因此不会影响两板间的电场分布.现给上下两板分别充上等量的正负电荷,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使两板间形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qmg E 3 .一根长为L 的绝缘轻质硬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一带电金属小球A 、B ,两球大小相等,且直径小于电容器极板上的孔,A 球带负电Q A =-3q ,B 球带正电Q B =+q ,两球质量均为m .将“杆-球”装置移动到上极板上方,保持竖直,且使B 球刚好位于上板小孔的中心处、球心与上极板在一平面内.然后静止释放.已知带电平行板电容器只在其两板间存在电场,两球在运动过程中不会接触到极板,且各自的带电量始终不变.忽略两球产生的电场对平行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两球可以看成质点,电容器极板厚度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 .求:(1)B 球刚进入两板间时,“杆-球”装置的加速度大小a .(2)若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发现B 球从下极板的小孔穿出后,刚好能运动2L 的距离.求电容器两极板间距d .(3)A 、B 两球从开始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硬杆上所产生的弹力始终是拉力,则拉力最大值是多大(静电常数为k )?电场(下)2017新题赏析题一:(1)2833hkQq mg +,方向竖直向下 (2)ϕ+-)(2220v v q m 详解:(1)物块所受的库仑力为2r qQ kF =, 60sin h r =.对物块受力分析可得,N =mg +F sin 60°,解得2833hkQq mg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2833h kQq mg N N +==' ,方向竖直向下. (2)从A 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022121mv mv qU AB -=,又B B A AB U ϕϕϕϕ-=-=,解得,ϕϕ+-=)(2220v v qm B . 题二:(1)mg +m v 2L (2)mv 2-2mgL 2q(3)2v 2-4gL 详解:(1)小球经B 点时,在竖直方向有F -mg =m v 2L ,F =mg +m v 2L,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细杆的拉力大小F ′=mg +m v 2L. (2)由于取O 点电势为零,而O 在MN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φB =0.小球从A 到B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 +q (φA -φB )=12mv 2,φA =mv 2-2mgL 2q. (3)由电场对称性可知,φC =-φA ,即U AC =2φA .小球从A 到C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qU AC =12mv C 2,解得v C =2v 2-4gL .题四:(1)52g (2)L 811 (3)Lkq m g 236- 详解:(1)以AB 系统为研究对象,有qE +2mg =2ma ,得g a 25=. (2)①从开始到A 刚进入两板间有aL v 221=,得gL v 51=.②A 进入两板间到B 即将穿出下孔,有qE +2mg- 3qE =2ma 2,得 a 2=-2g ,S a v v 221222=-. ③B 穿出下孔后,有2mg-3qE =2ma 3,得g a 273-=,220322L a v ⨯=-,联立得L S 83=. 所以,两板间距L L S d 811=+=. (3)B 球刚进入电场时,以A 球为研究对象,有ma Lkq mg T =++2213,得221323L kq mg T -=. A 球刚进入电场时,以B 球为研究对象,有22223a m qE mg Lkq T =--+,得22236Lkq mg T -=. B 球刚离开电场时,以B 球为研究对象,有32233a m mg Lkq T =-+,得223329L kq m g T -=. 所以,最大拉力为22236Lkq mg T -=.。
磁场三难之几何圆题一:如图所示,圆心角为90°的扇形COD 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E 点为半径OD 的中点。
现有比荷大小相等的两个带电粒子a 、b (不计重力)以大小不等的速度分别从O 、E 点沿OC 方向射入磁场,粒子a 恰从D 点射出磁场,粒子b 恰从C 点射出磁场,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粒子a 带正电,粒子b 带负电B .粒子a 、b 在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5∶2C .粒子a 、b 的速率之比为2∶5D .粒子a 、b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80∶53题二:下图为一圆形区域的匀强磁场,在O 点处有一放射源,沿半径方向射出速率为v 的不同的带电粒子,其中带电粒子1从A 点飞出磁场,带电粒子2从B 点飞出磁场,不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则( )A .带电粒子1的比荷与带电粒子2的比荷的比为3∶1B .带电粒子1的比荷与带电粒子2 1C .带电粒子1与带电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比为2∶1D .带电粒子1与带电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比为1∶2题三: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粒子源A 产生的初速度为零、比荷为q m的正粒子沿轴线进入一系列共轴且长度依次增加的金属圆筒,奇数和偶数筒分别连接在图乙所示的周期为T 、最大值为U 0的电源两端,t =0时刻粒子进入第一个电场加速,粒子在每个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等于12T ,在相邻两筒之间被电场加速(加速时间不计)。
粒子离开最后一个圆筒后垂直于竖直边界OE 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最后从OF 边射出。
(不计粒子所受重力)(1)求粒子在第n 个筒内的速率及第n 个筒的长度;(2)若有N 个金属筒,求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3)若比荷为q m 的粒子垂直于OF 边射出,要使比荷为2q m的粒子也能垂直于OF 边从同一点S 以相同速度射出,求此时所加电源电压的最大值U '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
2018高考物理(江苏版)二轮滚讲义练(三)及解析滚动练 一、选择题1、(多选)(2017·连云港市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在电场强度为E 、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以初速度v 0沿ON 在竖直面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ON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且mg =qE ,则( )A .电场方向竖直向上B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v 022gD .若小球在初始位置的电势能为零,则小球电势能的最大值为m v 024[思路点拨] 试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提示:[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力在ON 直线上,而mg =qE ,由三角形定则,可知电场方向与ON 方向成120°角,A 项错误;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小球所受合力为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g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B 项正确;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动能定理可得-mg·2h =0-12m v 02,解得h =v 024g ,C 项错误;小球上升过程中,速度为零时,其电势能最大,则E p =-qE·2hcos 120°=m v 024,D 项正确。
[答案] BD [备考锦囊]匀强电场中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2、(2015·海南高考)如图,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距l 。
在正极板附近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q >0)的粒子;在负极板附近有另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两粒子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
已知两粒子同时经过一平行于正极板且与其相距25l 的平面。
若两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则M ∶m 为( )A .3∶2B .2∶1C .5∶2D .3∶1解析:选A 设电场强度为E ,两粒子的运动时间相同,对M 有,a =Eq M ,25l =12·EqM t 2;对m 有a ′=Eq m ,35l =12·Eq m t 2,联立解得M m =32,A 正确。
第25讲电场(下)2017新题赏析
题一: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h高度的P点,固定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上的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P点正下方B点时速度为v,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为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A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试求:
(1)物块在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势。
题二:如图,等量异种点电荷固定在水平线上的M、N两点上,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绝缘轻质细杆的一端,细杆另一端可绕过O点且与MN垂直的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O点位于MN的垂直平分线上距MN为L处。
现在把杆拉起到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最低点B时速度为v,取O点电势为零,忽略q对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电场的影响。
求:
(1)小球经过B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
(2)在+Q、-Q形成的电场中,A点的电势φA;
(3)小球继续向左摆动,经过与A等高的C点时的速度大小。
题三: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金属板M和N正对并水平放置,它们的正中央分别有小孔O 和O′,两板距离为2l,两板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AB是一根长为3l的轻质绝缘竖直细杆,杆上等间距地固定着四个(1、2、3、4)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每个小球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第1个小球置于O孔处,将AB杆由静止释放,观察发现,从第2个小球刚进入电场到第3个小球刚要离开电场这一过程中,AB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B杆始终保持竖直,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
(2)第4个小球刚离开电场时AB杆的速度;
(3)第2个小球刚进入电场时开始计时,到第4个小球刚离开电场所用的时间。
题四: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水平相对放置,在两板的正中心上各开一孔,孔相对极板很小,因此不会影响两板间的电场分布。
现给上下两板分别充上等量的正负电荷,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使两板间形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q mg E 3 。
一根长为L 的绝缘轻质硬杆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一带电金属小球A 、B ,两球大小相等,且直径小于电容器极板上的孔,A 球带负电Q A =-3q ,B 球带正电Q B =+q ,两球质量均为m 。
将“杆-球”装置移动到上极板上方,保持竖直,且使B 球刚好位于上板小孔的中心处、球心与上极板在一平面内。
然后静止释放。
已知带电平行板电容器只在其两板间存在电场,两球在运动过程中不会接触到极板,且各自的带电量始终不变。
忽略两球产生的电场对平行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两球可以看成质点,电容器极板厚度不计。
重力加速度取g 。
求:
(1)B 球刚进入两板间时,“杆-球”装置的加速度大小a 。
(2)若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发现B 球从下极板的小孔穿出后,刚好能运动2
L 的距离。
求电容器两极板间距d 。
(3)A 、B 两球从开始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硬杆上所产生的弹力始终是拉力,则拉力最大值是多大(静电常数为k )?
电场(下)2017新题赏析
题一:(1)2833h
kQq mg +,方向竖直向下 (2)ϕ+-)(2220v v q m 详解:(1)物块所受的库仑力为2r qQ k F =,ο60
sin h r =。
对物块受力分析可得,N =mg +F sin 60°,解得2833h
kQq mg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2
833h kQq mg N N +==' ,方向竖直向下。
(2)从A 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022
121mv mv qU AB -=,又B B A AB U ϕϕϕϕ-=-=,解得,ϕϕ+-=)(2220v v q
m B 。
题二:(1)mg +m v 2L (2)mv 2-2mgL 2q
(3)2v 2-4gL 详解:(1)小球经B 点时,在竖直方向有F -mg =m v 2L ,F =mg +m v 2L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细杆的拉力大小F ′=mg +m v 2L。
(2)由于取O 点电势为零,而O 在MN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φB =0。
小球从A 到B 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得mgL +q (φA -φB )=12mv 2,φA =mv 2
-2mgL 2q。
(3)由电场对称性可知,φC =-φA ,即U AC =2φA 。
小球从A 到C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得qU AC =12mv C 2,解得v C =2v 2-4gL 。
题四:(1)52
g (2)L 811 (3)L kq mg 236- 详解:(1)以AB 系统为研究对象,有qE +2mg =2ma ,得g a 25=。
(2)①从开始到A 刚进入两板间有aL v 221=,得gL v 51=。
②A 进入两板间到B 即将穿出下孔,有qE +2mg- 3qE =2ma 2,得 a 2=-2g ,S a v v 221222=-。
③B 穿出下孔后,有2mg-3qE =2ma 3,得g a 273-
=,220322L a v ⨯=-,联立得L S 83=。
所以,两板间距L L S d 8
11=+=。
(3)B 球刚进入电场时,以A 球为研究对象,有ma L
kq mg T =++2213,得22
1323L kq mg T -=。
A 球刚进入电场时,以B 球为研究对象,有222
23a m qE mg L
kq T =--+,得22
236L
kq mg T -=。
B 球刚离开电场时,以B 球为研究对象,有32233a m mg L
kq T =-+,得22
3329L kq mg T -=。
所以,最大拉力为22
236L kq mg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