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旅拍负空间构图思维技巧负空间构图的画面内容不多,但并不意味着整体美感的缺失,或是信息量不足。
事实上,负空间往往会让主题更加鲜明,画面更有意境,而且能引发观看者的无限想象,本文以摄影师Jack实拍作品为例,介绍了这种旅拍构图的思维技巧,供同行参考。
夏季的冰岛会出现极昼现象,这是6月中旬凌晨1点的光线,太阳从西面斜射过来,角度很低,刚好能照到这个位置。
这样的大场景只能利用纯自然光,要把握好机会,光线转瞬即逝。
�C 知识点�C☆ 什么是“负空间”?“负空间”是建筑和设计领域常常用到的一个概念、一种手法。
简单来说,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的空间,在画面中的作用类似于国画里的“留白”。
在摄影里,正空间指照片主体,通常也是相机对焦的区域;负空间则是除了主体之外的画面空间。
通常,我们用大面积的负空间,来表现主体的孤立状态。
☆ 负空间构图有什么优势?在人像摄影实践中,我们总是想运用各种构图手法来表现和烘托人物,恰当地利用负空间技巧来创作,会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画面更有意境,可以有效地唤起构图的结构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人们的无限联想。
☆ 负空间构图应该注意什么?人物所占的画面比例、位置,以及与背景空间的反差度都需要仔细考虑。
通常来说,负空间构图的人物比例都相对较小,否则负空间效果不明显。
空间环境要求“干净”,色调、元素尽量单一,以便于突出主体。
同时人物的动作幅度和形体姿态要格外考究。
一、在极简环境中,突出人物、突显意境最常见的负空间构图,往往选择单一色调和形式的背景,可以是雾气、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
6月的冰岛依然很冷,拍摄那天还在下小雨。
这里有一片刚从冰川上流下来的浮冰,人物站在离岸边1米的石头上。
人物的姿态要优雅,状态要融入到磅礴、宁静的环境中,长焦镜头强化了这种静美之韵。
从崖石上俯拍,模拟无人机视角,新娘躺在山谷里的红草滩上。
为了让人的姿态更具美感,也更融入整个环境,选择了睡姿,女孩子气质也符合这样的感觉。
九宫格构图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九宫格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摄影构图技巧,它以九宫格的网格线将画面划分为九个方格,并将主题物体或关键元素放置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格内,以提高画面的平衡感和视觉吸引力。
九宫格构图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三纲八目”理论,其中之一即将画面分为九宫格,用来安排物体的位置和关系。
而在现代摄影中,这种手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九宫格构图主要用于分割画面空间,使画面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感。
它将画面分为九个等分的方格,每个方格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意义,可以用来安排主体、构建对比或强化重点。
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方格,可以在画面中创造出明显的结构和层次感。
在九宫格构图中,主题物体通常位于画面的焦点位置,即网格的四个交叉点之一。
这样安排主体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同时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主要内容上。
而其他的方格则可以用来放置次要元素、背景或构建对比,起到衬托和平衡整个画面的作用。
除了在构图中使用对称性和平衡感之外,九宫格还可以用来突出重点和引导观众的眼光。
通过将主体物体放置在重要方格中,或让线条、形状或色彩在方格线上延伸,可以强化画面的主题和视觉效果。
同时,九宫格构图还可以帮助摄影师遵循“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划分为黄金比例的比例关系,使画面更加美观和动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九宫格构图在摄影中非常常用,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严格按照九宫格网格线来划分画面,这只是一种构图技巧,而不是硬性规定。
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创意需要,灵活地运用九宫格构图的原则,有时也可以将主体物体放置在对角线的位置或在多个方格内,以达到更好的构图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九宫格构图可以用于风景摄影、人物摄影、静物摄影等各个领域。
无论是夜景中的城市天际线,还是人物肖像中的面部表情,九宫格构图都提供了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式来提高画面的视觉吸引力和表现力。
总之,九宫格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摄影构图技巧,通过将画面分割为九个方格,并在其中安排主体物体或关键元素,可以提高画面的平衡感、结构感和视觉吸引力。
室内空间构图一、构图要素1、点在话语中,点是一个停顿符号,在视觉艺术中,点是最小的组成单位。
它最具向心力,也是最不确切的形。
当人们认为沙漠是沙的海洋的,它其实由点组成。
这些点组成了浩大的、暴雨般的沙流,创造了震憾人心的力量。
它的作用显而易见。
⑴点的属性理论上讲,点的轨迹构成线、线的密集形成面。
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找到这种几何形的外形特征,并且用它来组成各种生活用品及其图案。
发展至今,以点为基础的那些几何造型,正因其丰富的联想、巧妙的构思、强烈的视觉效果受到人们喜爱。
将它们运用于空间和界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装饰手段。
让我们来看两个有关点的现象:首先,点的大小与形状可以改变。
外表上,点可以是最小的元素形式,虽然这样说不一定准确。
其次,点可以扩展,变成一个面。
稍不留意,它就充满了(整个相对缩小的)背景面。
所以我们要考虑到:点与背景的关系。
即我们所说的“点”的大小比例;它的大小比例与空间环境中其它物体的关系。
如果一条非常细的线与点并置,点的面貌也可以以面的方式反映出来。
所以,点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
而且,同样的点,不同的组合及形态,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①单独的点具有向心性和强烈的注目性。
②两个大小不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连续感。
当我们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
③两个大小不同并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觉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
点愈小凝聚力愈强。
④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越中。
⑤在各种排列中,依线排列的点,形成“线”的感觉;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而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
事实上,“点”的形态不止是一个小圆点,它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造型,要对它作任何界定都不可能。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0.构图的定义《辞海》:“造型艺术”术语。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了解完了何为构图之后,马上进图正题吧。
1. 三分割法(英: Rule of Thirds)摄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国也把它称之为“九宫格构图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画面九等分,将主题元素置于线的交点之上,既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为舒适。
三分割法-例图1三分割法-例图22. 对称法(英: Centered position and Symmetry)对称是构图的基础手法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左右对称适用于道路、建筑摄影。
上下对称适用于反射、倒影等情况。
上图可谓是三分割法和对称法的完美结合之作。
3. 突出前景营造深入感。
(英: Foreground Interest and Depth)将感兴趣的主体置于前景中,有效追加深入感,可以营造立体氛围。
例图1-1例图1-2上例的下图将石头作为前景,更突显出石头的质感。
例图2-1例图2-2上面的例子,仔细对比一下,下图的主题元素是不是更有立体感呢?4. 框中框构图法(英: Frame within the Frame)框中框构图法-例图1上图利用拱形门作为里面的教堂的图框,给人一种向里面延伸的立体感。
框中框构图法-例图2框中框不一定是人工的拱形建筑或者窗户,像上图就是有效利用了树干作为非完全封闭的Frame,带给人一种立体感。
5. 引导线构图法(英: Leading Lines)引导线有助于将看图的人的视线集中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可以利用道路、墙壁、规则图形等作为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1上图有效利用地板图案上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题元素--埃菲尔铁塔。
同时该图还采用了上述的左右对称法。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2如同上面的例图一样,引导线可以不必是直线,有时候曲线更有魅力。
摄影构图法则--九宫格构图问帮手给我写信RSS订阅邮件订阅446人关注网站承诺:阿邦网坚持写作客观独立的立场,永远不受金钱影响。
秉承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与您分享特邀帮手的经验和知识,帮您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本文系阿邦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究。
九宫格构图几乎是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摄影构图方法。
初次接触相机的人在拍照时,通常都会把主体(最常见的就是拍人物时)放在正中间,也有的人会不自觉把人放偏一些,其实后者的构图习惯就有些贴近九宫格构图的基本法则了--三分法,即把画面横竖都分成三等份,所谓“九宫”的九个格就是整体画面被这几条交叉线分割出来的,所以九宫格构图也叫“井”字构图,四条线的交叉点通常都是摆放主体的最优点,这样的主体比放在正中央好活泼些。
关于这四个点如何选择,通常是把主体放在右上点的居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构图实践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考虑主体本身的特质,比如图1,椅子张开的朝向是朝左上的,这时把椅子放到右下的交叉点,整体画面才显得比较平稳和谐。
最后要知道的是,九宫格构图方法和今后提到的其他构图方法一样,仅仅是一种可以遵循的构图法则,并不是死的规矩,这些法则在我们拍摄的时候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但我们的创作思路不能被它限制,有的主题用九宫格法则来拍并不一定就要比主体在中心的画面拍出来效果好,就好比九宫格构图里的不能拘泥于把主体放在常用的右上交叉点一样。
要根据主体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去寻找最佳的构图方式,这样才能拍出不寻常的好照片。
基础才是王道-九宫格构图法2011-05-13 08:41:02-----以下文章内容由我站成员SNIPER编著,图片均为作者本人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Zeel收集整理九宫格构图形式:将画面以“井”字形均等的分为九份,拍摄时将表达作品主题的主题景物或者人物放在九等份的交叉点上。
九宫格构图最适用的题材:人像、静物、风光九宫格构图的优势:1:可以更好,更自然的突出主题。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艺术——如何运用交叉点构图处理画面空间摄影构图是指拍摄照片时,在构图上运用各种要素,为照片赋予更有意义、更具有观赏性的构图形式。
交叉点构图指的是在画面中寻找交叉点,以便更好的处理画面空间,达到更佳的构图效果。
什么是交叉点构图?交叉点构图,顾名思义,在构图过程中,寻找画面中的交叉点,将不同的线条、点、面进行交叉。
交叉点在构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将画面分割成更多的区域,使得画面的平衡感、层次感更强,提升照片的观赏性。
如何寻找交叉点?在摄影中,交叉点并不是随意的选择,而是依据画面中的线条、形状等因素而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寻找交叉点的方式:1.寻找对称线路或中轴线对称线路或中轴线是非常明显且容易寻找的交叉点。
对称线路包括垂直、水平对称线,中轴线则是沿着画面中心而画出的一条线。
通过寻找对称线路或中轴线,可以使画面变得更加有序、平衡。
2.依据画面的比例关系当画面中含有不同大小或宽度的对象时,可以根据对象的比例关系寻找交叉点。
比例关系可以是一种数值,它告诉我们某一边相对于其他两边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大小关系来寻找交叉点,从而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3.创造线条及形状有时候,画面中没有自然的交叉点可以使用,摄影师可以通过创造线条及形状来构造自己的交叉点。
这样做可以增加画面的复杂性和深度,并帮助分离一些画面元素。
交叉点构图的注意事项进行交叉点构图,摄影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主题一幅良好的照片需要有好主题,只有好的主题才能为照片提供更好的构图基础。
不同主题,对构图的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根据主题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构图要素。
2.遵守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分为不同的区域,使得画面左右对称,比例关系整齐,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这是交叉点构图的一个重要技巧,摄影师需要在构图过程中遵守黄金分割的要求。
3.确保画面整齐交叉点构图的目的是在于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整齐和美观。
在构图时,一定要注意画面是否平衡、重心是否在画面中心等问题,避免让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一、构图示意图1.平衡式构图2.对角线构图3.井字构图4.垂直式构图5.曲线构图6.框架式构图7.斜线式构图8.放射式构图9.三角形构图10. 交叉线构图11. X形构图二、构图简介1.圆形构图2.三角形构图3.S形构图4.L形构图5.对角线构图6.框式构图三、数码资源网/search.asp?word=%C9%E3%D3%B0%B9%B9%CD%BC&field=21、图解摄影构图技术2、摄影小百科丛书摄影构图3、摄影家参考丛书摄影构图的最佳选择4、摄影构图纵横谈5、摄影构图与表现方法6、摄影构图学7、摄影构图8、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摄影构图1.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平衡式构图示例平衡式构图示例2.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对角线构图示例对角线构图示例3.九宫格构图也叫井字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井字构图示例4.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垂直式构图示例垂直式构图示例5.曲线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曲线构图示例6.框架式构图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照片产生深度感。
在产品陈列中,我们常见的问题如下:
1、太大——把对象某些部分挤出了画面;
1、太满——产品陈列太满,展台四周没有空间;
2、太空——产品陈列太少,四周空间太大;
3、太散——产品陈列没有规律;
4、太板——产品陈列左右对称,显得呆板;
5、太偏——产品陈列往一边偏,不稳定;
7、太下——画面靠下,物体往下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构图的认识不够、对构图的含义、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够认识和理解。
构图即“经营位置”,通俗地说就是使画面安排得好看、合理。
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章法”或“布局”。
它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一种独具匠心的画面构图会使作品增添无穷的魅力。
构图的目的: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构图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绘画中又有“展纸作画章法第一”,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可见构图对于画面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构图能力应从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一、摆静物、组织物体的能力训练
如果在选定静物时没有注意大小、主次对比因素,都以相近的距离分散地出现在画面中,例如用三个同样大小的陶罐均等距离地摆放,那将会造成没有主体中心,画面平均、呆板的现象。
有些静物写生全是苹果,形状大小都很近似,那又如何来理解主灰、大小的对比因素呢?其实这并不矛盾。
你细心地去观察这一类优秀的静物写生作品,就会发现,它一般都是用几个苹果重叠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面积”相对较大的“中心”,周围的苹果则以自然松散、错落有致的摆放与主体物形成陪衬关系。
这其间的聚散、疏密是经过精心考虑和安排的,只是因不露痕迹而显得自然罢了。
在物体的摆设安排上,每个人的艺术趣味不同,对比、节奏、平衡的表现也会因人而异。
所以对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不仅体现在画面中,而且还直接反映在对写生对象的摆设和组织上,光把几个形体组合在一起是不够的,还得考虑物体的大小、高低、形状以及有无内在的联系。
在选择和布置静物时,形体不宜雷同,大小、高低应有区别,一组物体要有内在联系,不要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起。
构图的摆布应首先考虑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即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画面的中心在哪部分。
主体物可以是一件较大的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组合物;主体物旁边应有次要物体重叠组合,次要物体一般在面积上应小于主
体物;而陪衬和点缀物的单体面积则应更小一些;陪衬物应不规则地摆放在四周,衬布的选择与摆设应考虑画面的色调联系。
如一个陶罐与一个酒瓶靠得较近,四周是一些小的水果和几个鸡蛋,这样就会因大小、高低、聚散等对比因素而产生美感。
静物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
二、取景构图的能力训练。
在色彩静物写生中,经常是老师已摆好了静物,而学生的位置是随机和偶然的,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应变组织能力,能在静物的任何角度熟练、合理地组织画面的构图,使它符合构图原则,使作品产生美感。
构图能力的培养是有其艺术的形式规则可循的,具体来说,一幅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主要根据物象的组合与你的感受来确定是竖幅画面还是横幅画面,然后在这个空间中运用对比、节奏、平衡等因素,充分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意图,表现出对象的特定气氛。
无论是竖画幅还是横画幅,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因为这将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闷。
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学生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
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
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
“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述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则。
构图的两个原则
(1)“完整”的原则。
要求画面饱满、舒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
一些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对象画得太大或太小;过于集中或过于松散。
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失去了构图的意义。
(2)“变化统一”的原则。
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
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构图原则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
同时在构图中还要注意三个要点:(1)画面主体图形的位置。
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
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
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
我们可以将写生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满意的构图形式。
(2)非主体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体图形的关系。
画面的主体中心确定之后,就要考虑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
主体物可以是一件较大的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组合物;次要物体一般在面积上应小于主体物;而陪衬和点缀物的单体面积则应更小一些;衬布的选择与安排应考虑画面的色调联系;画面物体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
一般来讲人物头像类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而静物、风景类构图的应用则相对复杂一些。
学生需要对此进行专题学习和训练,认真掌握好它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其表现原则和样式类型。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
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
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
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
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
画面的构图一般有三角形构图、复合三角形构图、椭圆形构图、S形构图、V形构图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