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 试卷(课程代码 00529)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讨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B.理智C.知识D.经验2.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言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界的分界线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这句话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组织的A.内指性的诉求B.音乐性的诉求C.陌生化的诉求D.整体化的诉求4.下列关于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B.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C.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D.语言结构是一种信息,言语是一种代码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A.左拉B.狄德罗C.巴尔扎克D.大仲马6.首先将“境”的概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的典籍是A.《周易》B.《左传》C.《盂子》D.《庄子》7.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人物理论属于A.类型人物理论B.性格人物理论C.扁平人物理论D.圆形人物理论8.在带有讲故事色彩的传统叙事风格中,叙述声音通常表现为A.显在叙述者B.隐在叙述者C.显在接受者D.隐在接受者9.认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的作家是A.华兹华斯B.托尔斯泰C.波德莱尔D.科林伍德10.辛弃疾《摸鱼儿》中“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抒情母题是A.别绪B.思乡C.伤春D.离情11.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A.思想和情感B.逻辑和意义C.形式和结构D.情趣和意味12.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A.作品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结合B.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结合C.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D.社会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的结合13.提出“气盛言宜”观点的人是A.李白B.杜甫C.李贺D.韩愈14.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高尔基15.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A.高级形态B.最终形态C.替代形态D.初级形态16.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感受,这样的感想式、鉴赏式的批评方法是A.印象式批评B.评点式批评C.诠释式批评D.原型式批评17.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A.模仿B.劳动C.游戏D.巫术18.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A.《悲惨世界》B.《红与黑》C.《娜娜》D.《幻灭》19.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是A.后结构主义批评B.女权主义批评C.英美新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20.在叙述动作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A.作者B.隐含的作者C.接受者D.读者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文学概论(一)(课程代码:00529)模拟考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各种文学观念中,把作品本身视为一个“自足体”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2.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文本的概念。
文本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活跃的角色。
但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一般来说,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3.作家个体体验的第一个特征是()。
A.情感的诗意化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D.诗意的超越化【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一旦作家动笔写他的情感领域的人、事、景、物,那么所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
4.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音律上主要的特色是()。
A.双声B.叠字C.叠韵D.押韵【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音律。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
叠字指两个单音节词重叠的语音现象。
叠韵指两个字韵母相同。
押韵指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的语音特色是叠字。
5.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B.中国文学的母题C.中国文学的美D.中国文学的文体【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层面。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2.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3.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5.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6.“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1.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2.“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3.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4.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A.“文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C.“言志说”D.“娱乐说”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B.“伟大的文学”C.“荒诞的文学”D.“经典的文学”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C.建国以后D.文革时期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C.《美育书简》D.《拉奥孔》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
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B.梁启超C.王国维D.宗白华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11.小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C.神话D.巫术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雨果B.别林斯基C.歌德D.康德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C.王昌龄D.司空图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立普斯C.克莱夫·贝尔D.黑格尔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C.风骨D.体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目录第一章文学观念 (1)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3)第四章叙事作品 (4)第五章抒情作品 (6)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8)第七章文学创作 (9)第八章文学接受 (11)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4)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
而文学作品则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1、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二者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1)文学语言,又译标准语,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指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者的不同在于,文学中的语言属于文学文本的语言,而文学语言组织正是文学中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1、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简答题)(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名词解释题)(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3)辞格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节奏★★★1、名词解释:音律(名词解释题)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全真模拟试题(一)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全真模拟试题(一)1.(单选题,1 分)一些文学观点、审美趣味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某些相似特色被称为()A、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2.(单选题,1 分)“风格”一词在西方最初是指()A、深刻的思想B、独特的言语形式C、真挚的感情D、严密的逻辑3.(单选题,1 分)从内容和形式的比例看,陈望道把风格分为()A、刚健和柔婉B、平淡和绚烂C、谨严和疏放D、简约和繁丰4.(单选题,1 分)较早对模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A、苏格拉底B、贺拉斯C、达・芬奇D、亚里士多德5.(单选题,1 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A、自然主义B、象征主义C、现实主义D、实证主义6.(单选题,1 分)首先规定了“自然主义”文学含义的是()A、左拉B、孔德C、泰纳D、波德莱尔7.(单选题,1 分)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两句诗强调了()A、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C、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D、文学形式的稳定性8.(单选题,1 分)文学创作是一种()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9.(单选题,1 分)杜甫说他“老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强调语言的()A、生涩感和艰深感B、独特性和透明性C、独特性与陌生化D、深奥性和陌生化10.(单选题,1 分)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称为()A、艺术想象B、艺术理解C、艺术直觉D、艺术灵感11.(单选题,1 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的人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严羽12.(单选题,1 分)以诗的形式为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确立了基调,并提出“交感说”的是()A、马拉美B、波德莱尔C、瓦莱里D、布瓦洛13.(单选题,1 分)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4.(单选题,1 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一种叙事作品样式是()A、小说B、戏剧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单选题,1 分)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理论家是()A、科林伍德B、欧盖尼・弗尔龙C、克罗齐D、布洛克16.(单选题,1 分)象征意象的荒诞性指()A、语体风格上的荒诞性B、形象形态和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C、主题设置上的荒诞性D、人物塑造上的荒诞性17.(单选题,1 分)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A、黑格尔B、希尔特C、歌德D、席勒18.(单选题,1 分)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A、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C、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19.(单选题,1 分)狭义文化概念的含义是()A、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品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20.(单选题,1 分)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是()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21.(多选题,2 分)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A、识字B、语义知识C、语法规则D、语用习惯E、语言经验22.(多选题,2 分)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A、诚性原则B、典型性原则C、现实性原则D、独特性原则E、感染性原则23.(多选题,2 分)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共同具有的特征包括()A、直接性B、创造性C、主观性D、情感性E、典型性24.(多选题,2 分)符号式意象分为()A、象征型符号式意象B、形象型符号式意象C、抽象型符号式意象D、整体型符号式意象E、具象型符号式意象25.(多选题,2 分)朱光潜认为诗的节奏通常包括()A、长短B、刚柔C、轻重D、高低E、张弛26.(名词解释题,4 分)文学的继承性27.(名词解释题,4 分)艺术情感28.(名词解释题,4 分)文学29.(简答题,5 分)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哪些层次?30.(简答题,5 分)什么是创作个性?它和风格的关系是什么?31.(简答题,5 分)抒情作品的题材特征是什么?32.(简答题,5 分)什么是文学意境的“生命律动”?它具有哪些特点?33.(简答题,5 分)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 试卷(课程代码00529)本试卷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毖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一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A,独立说 B.再现说 C.有用说 D.客观说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A.贺拉斯 B.柏拉图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4.在庄子“言意〞说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 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一直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表达了文学象征意象的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谬性 D.求解性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8.文本中说明表达者存在的根据是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C.表达标记 D.表达声音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A.柏拉图 B.黑格尔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12.“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句话出自A.柯勒律治 B.华兹华斯C.乔治·桑 D.乔治·艾略特13.文学风格中的要素“文采〞,说到底是指A.人物的细致刻画 B.语言的特别组合C.情节的波澜起伏 D.故事的引人入胜14.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A.思想性 B.艺术性 C.社会性 D.独创性15.艺术灵感的特征包含A.突发性 B.丰富性 C.功利性 D.游戏性A.推断活动 B.认识活动C.审美活动 D.感知活动17.文学阅读体验到的快感,主要是一种以文学形象为媒介的A.视觉快感 B.听觉快感C.综合性快感 D.一般感官快感18.提出审美“距离说〞,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响的理论家是A.叔本华 B.马克思 C.沃伦 D.布洛19.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的是A.歌德 B.康德 C.康拉德 D.马克思20.一般而言,各个民族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 B.戏剧 C.散文 D.小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自考文学概论〔一〕卷子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肯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X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A.曹丕B.刘勰C.陆机D.钟嵘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A.王昌龄B.皎然C.司空图D.刘禹锡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C.王国维D.王夫之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A.布洛克B.克罗齐C.科林伍德D.卡西尔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A.曹操B.曹丕C.曹植D.陈琳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凡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A.《红楼梦》B.《金瓶梅》C.《三国演义》D.《水浒传》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A.康有为B.刘熙载C.王国维D.梁启超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A.伊瑟尔B.姚斯C.福柯D.德里达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C.文学言语D.文学情节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式样是( A )4-196A.小说B.戏剧文学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A.布洛B.尼采C.叔本华D.黑格尔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筑。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诗句中运用了
A.神话原型理论
B.移情理论
C.距离理论
D.形式主义理论
2.以下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的概念,正确的是
A.文学作品是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其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B.文学文本是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其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C.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D.二者的含义完全一样
3.英加登认为只有部分文学具有“形而上特质”,这种文学属于
A.“神圣的文学”
B.“幽默的文学”
C.“崇高的文学”
D.“伟大的文学”
4.西方典型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1949年建国以后
B.民国以后
C.“五四”以后
D.鸦片战争以后
5.意境的形象特征是
浙00529# 文学概论(一)试题第1页(共4页)
A.虚实相生
B.生命律动
C.情景交融
D.韵味无穷
6.通过绰号直接显示人物性格的代表性作品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文化
B.艺术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8.以下的艺术形象属于创造性想象的是
A.孙悟空
B.宋江
C.唐僧
D.曹操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创作动机就是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身
C.创作冲动是一种极其理性的情感
D.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10.第一个有系统纲领和自觉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表现主义
B.象征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实主义
11.简练而精辟地提出“风格即人”的是
A.马克思
B.黑格尔
C.歌德
D.布封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说起源于祭祀
B.戏剧起源于神话
C.《西游记》的成熟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
D.文学与政治无关
13.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雷泽
B.弗莱
C.荣格
D.弗洛伊德
14.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是
A.徐志摩
B.梁启超
C.黄遵宪
D.郭沫若
1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浙00529# 文学概论(一)试题第2页(共4页)
A.传达情感
B.表现情感
C.投射情感
D.再现情感
16.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
A.《论语》
B.《周易》
C.《庄子》
D.《论衡》
17.作品具有节奏美的代表性小说家是
A.老舍
B.鲁迅
C.汪曾祺
D.林语堂
18.中国古代的“教化说”与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文学观念的
A.表现说
B.客观说
C.实用说
D.独立说
19.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的诗歌《交感》的作者是
A.马拉美
B.波德莱尔
C.瓦莱里
D.兰波
20.标志现代主义终结和后现代主义开始的是
A.《芬内根的守灵》
B.《变形记》
C.《等待戈多》
D.《追忆似水年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郑板桥提出的艺术创作过程包括
A.“眼中之竹”
B.“纸上之竹”
C.“胸中之竹”
D.“手中之竹”
E.“心中之竹”
22.文学传播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A.广播传播
B.口头传播
C.书写印刷
D.手机传播
E.电子传播
23.典型的美学特征包括
A.特征性
B.情感性
浙00529# 文学概论(一)试题第3页(共4页)
C.哲理性
D.丰厚历史意蕴
E.艺术魅力
24.叙述内容包括
A.场景
B.故事
C.人物
D.行动
E.感情
25.文学文本的层次有
A.文学语言
B.文学形象
C.文学意蕴
D.文学内涵
E.文学动作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时距
27.文学流派
28.陌生化
29.文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文学批评的方式。
31.简单叙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3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33.中国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题各12分,第36题14分,共38分)
34.结合自己的接受过程,试述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
35.结合具体的叙述作品,试述文学人物的类型划分。
36.试述马克思提出“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和涵义。
浙00529# 文学概论(一)试题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