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嘉庚事迹有感_六年级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95 KB
- 文档页数:3
舍己为国的陈嘉庚六年级作文舍己为国的陈嘉庚六年级作文如果说爱国华侨是一顶皇冠,那么,陈嘉庚就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陈嘉庚曾经说过:“应该用的钱,千千万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陈嘉庚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华侨领袖、中华英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
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世界之罕见。
陈嘉庚的生活十分简朴,但是,他对于教育方面却十分慷慨。
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教育事业。
但那些比他更有钱的人呢?他们视而不见,即使是捐个几十万元,其实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区区九牛一毛。
只要他们少吃几顿的大鱼大肉就能办到的事他们也不愿意做。
而陈嘉庚却不同了,他为了国家而做出贡献,丝毫不吝啬。
他不惜倾资创办学校。
而他自己呢?过着朴素的生活,床啊沙发什么的都是用了很久了的,鞋子、衣服即使是破烂不堪了也舍不得仍,补一补还继续穿。
他对祖国的热爱是如此之深,对祖国的贡献如此之大,为了祖国的富强,他是如此地呕心沥血。
这让我十分感动。
陈嘉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他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创办女子学校,他还强调优待贫困子弟,尽量让每个人都能上学,他还希望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人,他也是和陈嘉庚一样的爱国人士——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早年到美国留学,考进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
后来,钱学森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一想到自己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他感到异常的.兴奋。
但是,美国方面知道后,将他软禁了起来,他们怕他将美国的核弹及火箭的科技知识带回中国。
钱学森的行动遭到限制,电话被监听,晚上还定期被检查,弄得钱学森寝不安宁。
后来周总理出面与美国方面交涉,钱学森才回到了期盼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和陈嘉庚一样让我感到伟大。
虽然陈嘉庚与世长辞了,但是,他在华侨中树立的丰碑将永垂不朽!他对祖国的奉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伟大的形象永远会屹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学习嘉庚精神征文学习嘉庚精神征文600字(通用12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
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嘉庚精神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嘉庚精神征文篇1左手脱帽轻抵胸前,右手执杖微拄地面,面含微笑,目视前方: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白墙,红瓦。
我想就是这样的美景让他驻足于此,而我也因此认识了他——陈嘉庚。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还是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是同安县集美社人,他曾创办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等。
陈嘉庚一生勤俭节约,虽然身为富翁,但生活十分俭朴。
陈嘉庚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倡女子教育,还创办了女子学校,让女子也能够上学。
陈嘉庚说过:“明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而我对陈嘉庚的认识是在厦门大学。
在厦门大学,有一座古铜色雕像,这就是陈嘉庚,他的身后是陈嘉庚纪念馆。
1921年,陈嘉庚创办了厦门大学,百年来,厦门大学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成为众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
在厦门你随处可以感受陈嘉庚先生的存在,集美大学、陈嘉庚体育馆,一间间高校、一栋栋大楼,有教育的地方总能感受到嘉庚先生如影随形,他就像一名先锋者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开创一片疆土;更像一位导师,引领着无数学子走向知识的海洋。
学习嘉庚精神征文篇2华侨史上有一个璀璨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全球千百万华侨心中,每时每刻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他,就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老先生。
要说我对他的“认识”,还要从上几年说起……又是一个“黄金十一”,不知这次又是怎样的旅行呦?这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我,早是“心已离家而去”!转眼已是七点半了!我得知,我们要去嘉庚的纪念馆。
心得体会陈嘉庚办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陈嘉庚办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陈嘉庚办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陈嘉庚办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1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
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我读到陈嘉庚要把自己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办学,并且十分坚决的时候,我明白了陈嘉庚爷爷是多么爱家乡,多么爱祖国!当我读到陈嘉庚那着急的心情,坚定的语气时,我深深地感动了!陈嘉庚爷爷,您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
1921年的时候,您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
陈嘉庚爷爷对家乡贡献很大,对祖国贡献更大!陈嘉庚的这一举动,不知为祖国培育出了多少栋梁之材!这个举动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因为这个举动不仅培育了许多人材,还表达了陈嘉庚爷爷的爱国之情!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上,仍有许多像陈嘉庚这样的人,他们为祖国增添了许多力量,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小学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2学习《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后,一个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陈嘉庚衣锦还乡时,发现自己小时候念书的私塾关闭了。
一打听,原来因为贫穷,很多孩子对那点微不足道的学费依然只能望天兴叹。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要拿出自己远涉重洋、苦苦挣来的积蓄,可妻子犹豫不决,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她终于被说服了。
于是学校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陈嘉庚先生听着琅琅书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读陈嘉庚先生故事有感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
还未来带集美时,我对陈嘉庚先生知道的少之又少。
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却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来到了集美,来到了集美大学,才真正开始了解这位伟大的先生。
在集美这块土地上,流传着许多陈嘉庚先生的故事。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无论是在政治上,企业上,还是在教育上,陈嘉庚先生所做出的事情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
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04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
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
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
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
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
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
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
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
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陈嘉庚先生用很短的时间壮大了自己的资产,即使他再有钱,他的生活还是依然节俭,可是他在办学校搞教育上,花钱一点都不犹豫。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
“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
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读后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读后感》篇一读了关于“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陈嘉庚的事迹后,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陈嘉庚,这个名字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他在去延安之前,也许对中国的未来有着诸多的迷茫与不确定。
就像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道哪条路才是真正通向光明的。
当时的中国啊,到处是战火纷飞,国民党统治区那是一片乌烟瘴气,官员贪污腐败,物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真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他踏上延安的土地,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仿佛能看到他那惊讶又充满希望的眼神。
在延安,没有高高在上的官僚做派。
共产党的干部们和老百姓亲如一家,大家一起劳动,一起为了抗日,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这就像一股清流,注入了当时黑暗的中国大地。
我在想,要是我也能身处那个场景,看到那些充满活力的军民,心里肯定也会燃起无限的希望。
我联想到自己有一次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那时候大家齐心协力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送物资。
虽然这和延安时期的伟大事业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但那种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感觉是相似的。
在延安,军民一心,大家都相信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而这种信念是多么的强大,强大到可以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
也许有人会说,延安当时那么穷,怎么就成了中国的希望呢?嘿,这你就不懂了。
正是因为穷,才更加激发了人们改变的决心。
共产党在延安,带领着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就像那不起眼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他们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从一片荒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种精神就像一把火,照亮了中国前行的道路。
陈嘉庚看到了这一切,他深知这样充满希望、积极向上、为人民着想的政党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这让我不禁感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准确地找到希望的所在,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和延安时期的人们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不知足了呢?所以啊,我们更应该传承延安精神,让这股希望之火永远燃烧下去。
陈嘉庚华侨之光读后感1.“哇,陈嘉庚真的好伟大啊!”当我读完关于他的事迹,我不禁这样感叹。
就好像那次我在学校看到同学们为了班级荣誉努力拼搏,那种精神不也和陈嘉庚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精神有点像嘛!陈嘉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家乡,我们也要努力为我们的集体做贡献呀!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不是吗?2.“陈嘉庚真是华侨之光啊!”我跟小伙伴们说道。
记得有一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大家都互相帮助,就如同陈嘉庚帮助家乡发展一样。
他不顾艰难险阻,一心为了让家乡变得更好,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应该这样对待朋友和身边的人吗?他真的太了不起啦!3.“哎呀,陈嘉庚简直就是英雄!”我大声说着。
就像那次我看到有人勇敢地扶起摔倒的老人,陈嘉庚也是这样勇敢地去做那些伟大的事情啊。
他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也要有这种勇敢和担当呀,难道不是吗?4.“陈嘉庚,真的是让人敬佩不已啊!”我对妈妈说。
有次和妈妈一起做家务,妈妈不辞辛劳,这不就像陈嘉庚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一样吗?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真的值得我们一直铭记和学习啊!5.“哇塞,陈嘉庚真厉害!”我自言自语道。
好比有一次我努力攻克一道难题,那种坚持的劲头和陈嘉庚建设家乡的劲头好像呀。
他面对那么多困难都不放弃,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也不能轻易退缩呀,对吧?6.“陈嘉庚华侨之光,当之无愧啊!”我兴奋地和同学们讲。
就像我们一起为了班级活动努力准备,大家齐心协力,陈嘉庚也是带着众多华侨一起为家乡做贡献呀。
他的事迹真的太让我们感动啦!7.“嘿,陈嘉庚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对爸爸讲。
想想有次爸爸辛苦工作一天回家还照顾我们,这和陈嘉庚为了大家无私奉献多么相似。
我们要像他那样,心中有大爱,不是吗?8.“陈嘉庚,真是我们的榜样啊!”我感慨道。
就如那次在公园里看到志愿者们默默服务,陈嘉庚也是这样默默地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啊。
我们也要向他看齐呀!9.“哇,陈嘉庚是多么伟大的人啊!”我对小伙伴说。
就像有次我们一起帮助受伤的小动物,陈嘉庚的爱心和善良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呀。
学习嘉庚精神征文(精选9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学习嘉庚精神征文”9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学习嘉庚精神征文小时候,常听父母跟我讲,家乡里曾有个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在一九一三年后,他分别在福建修筑了七十三所学校。
在校中实行免费入学,设奖学金等办法,使福建各地贫苦学子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为祖国培养出许多人才。
陈嘉庚家中家财万贯,他却十分节俭节约。
他家中的家具多是旧的,家具坏了就自己修一修,衣服裤子上全都上了补丁。
陈嘉庚还常把钱拿去资助那些寒窗学子,而自己每天的饭钱却只有五角。
他还常说:“金钱就是肥料,用来播撒才有用。
”他的故事伴随着我慢慢长大。
如今,在开展《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事迹展中,我再次读到陈嘉庚那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所感动。
想起来,我就十分感动。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条白裙子,价格不菲。
那条裙子可好看了,领子那绣着两只蝴蝶,袖子和裙摆那还逢着蕾丝边,穿上就像个童话里的灰姑娘穿上了仙女给的裙子。
刚买来的时候我可爱不释手的看了好一会呢。
当天我就穿着它去上学,想跟同学炫耀一下,一路上,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走进教室。
正好班里有一个同学在写钢笔字,那只钢笔突然写不出来了,那个同学把钢笔用力一甩,而我正好走过。
“刷——”那条裙子上多了一点一点的墨水,就像原本美丽的一幅画里多了一滴滴的油渍。
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太空跌落谷底,我与那同学争吵了起来。
回到家后,我臭着一张脸对正在看报纸的妈妈说:“妈,你看我的裙子脏了,待会帮我把衣服扔了!”妈妈抬起头,看了看我的裙子,说:“没关系的,到时用漂白水漂一漂就行了。
”我嫌弃的说:“哼,就算用了漂白水,裙子上还是有痕迹的,要漂你去漂,反正我也不会再这条裙子的!”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间,狠狠的摔上了房门。
从此,那条裙子就一直压在衣柜的最底层。
如今,我读完了陈嘉庚的所有事迹,我才惊觉,那时我做了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我在心中默默发誓,以后再也不浪费了!篇二:学习嘉庚精神征文“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
陈嘉庚故事观后感《陈嘉庚故事观后感》陈嘉庚,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陈嘉庚先生的传记,并被他的故事深深打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陈嘉庚先生的故事的观后感和体会。
陈嘉庚先生出生于中国福建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和艰辛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用勤奋和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进修学堂的资格,并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
在求学的过程中,陈嘉庚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一颗仁爱的心。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为自己努力学习,还帮助贫困的乡亲们一起学习。
陈嘉庚直言不讳地认为,教育是改变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命运的关键。
他相信教育能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嘉庚的教育理念广受赞誉。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陈嘉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他认为优秀的人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道德和价值观的引导。
陈嘉庚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他创办了中山大学和邹鲁书院,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创办了陈嘉庚基金会,致力于教育、医疗和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陈嘉庚先生的慈善事业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他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资助,为灾区捐款捐物,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他的慈善事业不仅给受助者带来了希望和改变,也激励了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陈嘉庚先生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触动。
他的一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和慈善信念,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背景如何,只要有梦想、勇气和执着,就能够改变命运,为社会做出贡献。
陈嘉庚先生的故事也让我深刻反思教育的重要性。
陈嘉庚传记读后感(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嘉庚传记读后感(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嘉庚传记读后感(推荐6篇)》。
第一篇:陈嘉庚读后感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陈嘉庚》这篇文章,心中感触颇深。
这篇阅读文主要讲的是有一天,陈毅拜访陈嘉庚,发现早已成为富翁的他却有着比一般人还要简朴的生活,感到十分惊讶,后来在他们的谈话中,陈嘉庚透漏出自己一生的心愿就是希望存钱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样的一件事。
这篇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处就是描写陈嘉庚屋内摆设极其简单的那个片段,读着读着,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陈嘉庚屋中那发黄的蚊帐、自制的烛台、以及那破旧的沙发,更从中感受到了他这些年来的勤俭节约。
还有,他的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我多村一分钱,也就是为国家多存一份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怀啊!陈嘉庚――这位从小就随父亲出洋经商的老人――他草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啊!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中思潮起伏,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在家中是最小的,所以爸爸妈妈还有姐姐都很疼我,每天给我好多零用钱,可我总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丝毫不知节俭为何物,每天都会把钱花的一贫如洗,更别提拥有像陈嘉庚一样为国而存钱的高尚情怀了,现在反思一下我的所作所为,还真是不应该啊!啊,陈嘉庚爷爷,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那勤俭节约的品质将被世人所铭记,真如陈司令所说的一样――我们会永远记住的!第二篇:陈嘉庚读后感小的时候,就常常听起外公告诉我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回,外公告诉我,我们厦门集美啊,也有一位名人呢,他可是家喻户晓呀。
他虽然身居异地,却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先生。
我们都知道,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观看《陈嘉庚的故事》心得体会300字小学
作文
11月23日,卢老师给我看了《陈嘉庚的故事》这本书。
书中主要讲述陈嘉庚是一个非常孝顺又诚实守信的人。
刚到新加坡的时候,陈嘉庚曾遇到过一个大难题——他爸爸米店的管理出了问题,欠了印度商人很大一笔钱,利息又太高,使他欠的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多到已经还不起了。
按照新加坡当时的法律,陈嘉庚没有义务替爸爸还钱,还有人劝他:“别管这个烂摊子,这里不需要父债子还”。
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和爸爸共渡难关,还当众宣布:“我爸爸欠下的债,我一定会还!我!说话算话……”
这件事过后,陈嘉庚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黄梨罐头厂,用他的诚信感动了每个客户,也赚到了钱。
终于,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把钱还给了印度商人。
陈嘉庚的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陈嘉庚的“孝道”和“诚信”。
更让我明白——从小就要做一个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的人。
读陈嘉庚事迹有感
1.俭朴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先生一生简朴,从不炫耀自己,在陈嘉庚的旧居中,我好像看到了那发黄的帐子,自制的烛台,被褥、衣服、礼帽、皮鞋,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陈旧而老式的,他家财万贯,却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
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吝一切。
当陈嘉庚的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时,陈嘉庚并无忘记自己的家乡集美,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开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他边集资边办学,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
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不间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匮乏时,他甚至于贱卖了自己的橡胶园!
1961年8月12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
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一分钱也没留给子孙。
回想陈嘉庚的事后,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是家中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我转,十分疼爱我,每天都塞给我钱,可是我身上一有钱,就会马上将它花的家徒四壁,毫不保留!我的脑子里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根本似乎就不知道节省是什么意思,更别提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俭朴了。
现在我反思了自己,还真是不应该啊,我要好好的向陈嘉庚爷爷学习,尽管不能像他那般伟大,但是我要开始学习如何节省!
陈嘉庚先生,你一生俭朴,公而忘私,我向你致敬!
2.“一诺万金”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替父还债赢诚信”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陈嘉庚在17岁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
其父暮年实业失败,于1904年停业,欠了20余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办法“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尽管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辛奋斗了4年时间,菠萝“苏丹”、橡胶大王,陈嘉庚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
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
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
”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
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
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没落后艰辛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回头想想自己,比起陈嘉庚,那可就真是大巫见小巫了。
答应同学明天去她家帮她补习,结果因为和妈妈的朋友吃一顿饭而没去;答应同学要给他带XXXX本书,结果一连拖了5天……
看完了他这“一诺万金”的事后,我羞愧的无地自容。
平时的我总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去面对诚信,可陈嘉庚就不同了。
我应该向他学习,自此之后,答应他人的事我一定要尽全力以赴地完成与面对!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