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8.55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微课应用中,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教学,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本文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的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广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学习兴趣,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教师能力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lesson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s, the focus is on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as well a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promoting personalized teaching,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 and improving teacher abilities.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icro-lessons, learning interest, personalized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teacher abilities一、信息技术正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技能,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程的有效融合周建忠 赵宁波(山东省荣成市斥山街道中心完小 264308)小学教学作为教学阶段的基础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开创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能够将原本板书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微课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将微课程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课堂补充资源,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到网络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微课程的认知,才能在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时较好地发挥出微课程的优势性,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促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上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有效融合的特殊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微课程能够将信息技术的核心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同时微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也能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目标,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教学效率。
(一)学习时间得到缩短,注意力得到集中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在微课程的教学资源设计中,其主要是依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视频,利用较短的时间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在长时间教学中出现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等厌烦的情绪。
此外,学生在微课程教学中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针对课本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相互的讨论,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微课程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具有趣味性的见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具有针对性质微课程在教学资源上具有多层次、针对性的分析特点。
微课程能够将教学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并且将每一模块的知识、材料、作业与反思进行整理与融合,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细分,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该知识点掌握得更加全面。
此外,由于小学生所接触到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导致学生文化程度和需求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微课程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上的完成教学任务。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是学生获取信息、交流学习、创造表达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技术也不断涌现。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优化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存储、传播和利用方式,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方式。
一、微课技术介绍微课是指简短、精练的视频教学资源,是一种在线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学习。
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短小精悍:每个微课视频通常在3-10分钟之间;2.重点突出:每个微课视频重点关注某一知识点或技能,通过案例剖析、演示操作等方式讲解明确、生动;3.信息丰富:每个微课视频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包括图像、文字、声音等元素。
微课结合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线智慧教育的理念,它能够:1.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录制好的视频、优秀的网络资源等整合为一个微课平台,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渠道传播;2.灵活美观的界面: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进行学习,界面可以根据用户类型、个性化需求等进行定制;3.主题学习方式:每个微课都有自己的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进行学习;4.方便的操作:每个视频都有操作提示,学生可以按照提示进行操作,便于理解知识点。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微课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点讲解与辅导微课技术可以应用于知识点的讲解和辅导,通过精准的演示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以小学信息技术例子来说,微课可以用于电脑的开机、关机、使用及维护等操作。
通过一系列视频服务,老师可以进行详细的讲解,向学生展示操作实例,并在视频中提示学生如何避免电脑中的病毒等问题。
2.案例学习微课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案例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更好地了解案例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微课程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研究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从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设计开发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微课程的概念微课程是一种以微视频和微实验为核心的在线课程,该课程相对短小精悍,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能够达到快速学习知识点的目的。
微课程的特点是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实验,让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学习内容,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
微课程通常由一系列的微视频和微实验组成,在课程中融入了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问题解决等教学模式,结合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程的特点1.简洁明了。
微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可以快速掌握知识要点,避免了长时间的讲解和复杂的授课。
2.高度互动。
微课程引入了多样的互动方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果。
3.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
4.灵活性。
微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随时调整和更新,保持了课程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三、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流程1.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等,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2.规划课程结构。
设计课程的整体结构,包括总体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安排等。
3.编写脚本和制作素材。
编写详细的脚本,包括课程的导语、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等,同时准备相应的素材,如视频、图片、音频等。
4.制作微视频和微实验。
根据脚本和素材,制作微视频和微实验,并加入相应的互动环节。
5.整合和发布课程。
将制作好的微视频和微实验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添加课程说明和相关学习资源,并进行发布和上线。
四、微课程的应用研究微课程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和教育效果的评估。
从一个案例谈谈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回兰英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风趣幽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应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微课正是学生课前自学,课中理解所学知识、课后复习补差的好帮手。
本文将以我自己设计的一节微课来谈谈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关键词:微课制作案例应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微课”是为了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这一教学形式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重难点的突破,为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现以我自己设计的一节微课《认识负数》为例,谈谈微课的制作和应用。
一、微课制作的步骤《认识负数》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这样的整数还有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范围的一次扩充。
本课重点要让学生联系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创造数学的表示方法,然后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生活。
本微课的制作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确定课题确定课题是制作微课的一个首要环节,要想制作出一个高质量成功的微课,选题无外乎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认识负数》这一内容时,很容易趋于表面化,对正负数的含义理解不是很透彻,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也有偏差,并且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也就受了限制。
基于此,本人确定制作这一课题的微课,帮助学生来正确理解正负数。
2、前期材料的准备好的微课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所以在开始准备微课的材料上,我下足了功夫,翻阅各类有关《认识负数》的资料,使自己对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有个准确的把握,主要根据自己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和把握,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制作教学设计。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应用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1.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
他认为,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是由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组成的一个资源应用生态环境。
它强调的是资源的有机组成和可扩充性、开放性、生成性、发展性。
而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除了相关的资源外,还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是某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
有研究者认为,微课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得本土化,更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其资源组织方式也满足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的需求。
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小学信息技术中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scratch游戏创编为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在建构的环境中通过解决开放式问题的经验来学习。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推理进行的。
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从项目选择、项目实践、项目评估等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支持,确保学生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
scratch教学单元中的游戏创编教学,在学生掌握scratch编程的创作流程及部分算法的基础上,发挥自我能力及想象力,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完成完整的作品。
游戏的创编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本文以scratch游戏创编为例,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中进行项目式教学,如何去设计与实施里面的教与学环节,从而让学生收到最大的学习效益。
1、项目的选取项目内容的选定对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所以确定什么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选定的项目首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兴趣爱好,又要带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scratch教学单元中,游戏编程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师可提供几个优秀的scratch游戏作品给学生,等游戏体验完之后,让学生来分析游戏,说说采用了哪些素材,游戏有哪些特色,使用什么软件来制作等等。
将项目进行分解,清楚整个项目的流程框架,明确项目的实施方向与目标。
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项目划分几个阶段,让学生来分步来实现项目目标。
第一阶段:明确项目主题。
在scratch游戏创编中,游戏种类繁多,制作不同类别的游戏项目,以及实现不同的游戏功能,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难易程度。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本身能驾驭的项目来进行制作,以避免目标设置过高而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比如游戏创编中迷宫,打地鼠等类型的游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可以建议基础稍差点学生来选择,有能力可以设置多个关卡,加上变量、消息传递等算法,实施起来难度也不高。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者:梁丽娜
来源:《数码设计》2020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微课程的设计过程,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实际应用,希望为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7-0230-01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micro-cours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analy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cro course;Design;Application research on
引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微文化”带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微文化”也逐渐在教育领域推广开来。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主要基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为满足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要求,采用录制“微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小学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1信息技术微课程的特点
1.1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微课程”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相比优点更为突出,它集文字、图片、影像为一体,在课程的录制过程中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通俗易懂,有利于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
应用“微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2课程时间短。
“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更加注重时间上的限制,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大大的缩短了传统课程的时间。
由于时间有限,在课程内容上主要突出一个主题知识,解决一个相关问题,这种方式更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平衡性。
个体差异是教育中的不可控因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都不一样,但“微课程”更好的解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的限制。
“微课程”在内容上主要讲的是一个知识点,这样知识点講解更加精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快速学习其他知识,而学习能力差的可以重复学习,来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1]。
2“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2.1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
在“微课程”的设计上,主要遵循小学生的发展规律,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时间虽短,但整个内容细致全面。
例如,在设计“用画图画画”中的画几何图形时,要让同学在明确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导入学习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带领学生认识画图工具,示范简单的绘制方法,最后总结梳理本节课的操作要点。
这虽然只是一个5分钟的课程,但在设计过程中包含了知识要点和操作技巧。
每个视频都在围绕单个的知识点,课程上相对独立,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相互联系的。
2.2“微课程”的制作。
人教版信息技术在教材的编制上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分别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板块、办公软件和画图软件操作板块和计算机思维板块。
在制作“微课程”时,要根据录制的内容合理选择视频的录制方式,要充分发挥应用软件的功能。
“授课型”微课程可采用录屏方式,而“演示型”微课程就要选择摄像方式。
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这就需要采用录像式的方式进行视频的录制,注意拍摄时要注意部分镜头的推位,这样录制效果才会更好,相关知识的讲解可以插入有关课件,提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在明确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的操作练习。
在录制视频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相关软件,如Camtasia Studio软件是录屏剪辑的专用软件,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款软件的操作技巧。
这个软件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制作过程中的时间,剪辑效果好,在录制过程中可以忽略小错,避免进行反复录制,还可以提供字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在制作过程中要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声音清晰,色彩撞击合理,突出课程重点,从而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2]。
3小学生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应用技巧
在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录制方式,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们展示优秀的视觉效果。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体的使用效果有如下:
(1)主要以视频演示为基础。
“微课程”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抽象复杂,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视频演讲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合理应用视频资源。
“微课程”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要在课程内容上不断创新,合理应用微课程的视频资源,丰富视频的教学内容,发挥“微课程”的主导作用。
通过视频中的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空间。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挖掘学生的潜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视频中设置专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内容。
在内容上重点突出知识的框架结构,这样学生根据提示内容就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效果[3]。
结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节奏,教师要灵活运用“微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学生制作丰富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菁,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8,0(1)
[2]李光亮,刘佩佩,浅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少年,2017,0(18)
[3]朱从贵,刍议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