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会发展经济数据:22-10 2017-2018年各类事故
- 格式:xls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历年安全生产统计数字1、我国2018年安全事故数据统计2018年发生生产抄安全事故4.9万起,死亡3.46万人,同比下降6.5%和8.6%。
二是较大事故同袭比下降9.5%。
三是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发生19起,死亡227人,同比下降24%和百33.6%。
没有发生死亡30人以度上的特别重大事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2、每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中死亡人数每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中死亡人数没有明确的统计。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三十二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目录目录 (1)2011年度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分析 (3)一、高处坠落死亡事故 (16)二、忽视安全隐患,一人中毒死亡 (20)三、未实施安全保护措施,中毒致一死一伤 (23)四、违章指挥,致一人受伤死亡 (26)五、高处坠落死亡事故 (31)六、违规操作,致两人死亡 (36)七、违规操作,致两人死亡 (40)八、未观察设备运转情况,致一人死亡 (44)九、违章检修电源线,一人触电身亡 (46)十、高温气体喷溅,致一人死亡 (48)十一、高压电电击后坠落,一人死亡 (50)十二、铁水外流,致12死1伤 (52)十三、危险区域作业,一人死亡 (57)十四、机械伤害,一人死亡 (60)十五、擅自进入密闭空间,一人死亡 (61)一、手臂伸入皮带尾轮,致右臂截肢 (64)二、活塞杆弹出,致头部受伤 (68)三、其它伤害,一人颅骨骨折 (72)四、盖板断裂,致高处坠落摔伤 (73)五、物体打击,一人颅底骨折 (76)六、违规操作,致手指截肢 (77)“7.28”煤气中毒事故的通报 (82)有限责任公司“2•20”喷爆重大事故的通报 (86)煤气中毒较大事故的通报 (89)2011年度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基本情况截止至2012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共有38家会员单位报送了企业2011年度安全生产统计数据。
从填报的统计数据来看,成员单位的铁产量超过28037.4万吨,钢产量超过29197.35万吨,钢铁产量仍在增长,安全生产形势未有大的起伏。
伤亡总人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都比2010年明显下降。
38家大型钢铁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463起,其中死亡事故35起,重伤事故18起,轻伤事故410起;伤亡人数483人,其中死亡48人,重伤18人,轻伤417人;38家企业的平均千人死亡率0.043,千人重伤率0.016.,千人负伤率0.428。
报送的38家会员单位中,2011年有21家成员单位实现了工亡为零,分别是:鄂城钢有限公司、唐山钢铁有限公司、宣化钢铁有限公司、承德钢铁有限公司、舞阳钢铁有限公司、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省域大数据发展指数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评估中国省域大数据发展评估是基于大数据发展指数3.0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官方数据和权威机构数据,从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三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各地区2018年大数据发展指数。
(一)总体排名从本次评价结果来看,北京和广东的大数据发展状况依然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其大数据发展指数得分均在60.00分以上。
各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的平均得分为39.09分,有12个省份超过总指数平均分,所占比例达到38.7%。
其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贵州分别位列此次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的前5位,大数据发展状况处于全国前列。
排名第一的北京总得分为74.11分,是排名最低的西藏总得分的7倍左右,差距较2017年有所缩小,但省域间大数据发展的差距依然明显(见表1)。
|Excel下载表1 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评价结果从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政用、民用和商用指数的平均得分来看(见图1),大数据政用指数依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大数据民用指数逐渐赶超,大数据商用指数发展则相对缓慢。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排名较为靠前及多数排名位于中等偏下的地区,如贵州、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大数据民用得分均高于商用得分,表明其大数据在民用方面的重要性正在显现。
图1 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政用、民用和商用指数得分情况(二)历年排名对比从2016~2018年各地区大数据总指数排名来看,各地区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变化较为稳定。
除宁夏和湖北外,2018年排名较2016年排名变化幅度均在0~4个位次。
变化最大的宁夏由2016年的第30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21名,提升了9个位次(见表2)。
分析发现其在政用、商用方面的指数得分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但在民用方面的指数得分较高。
近年来,宁夏在聚焦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升政务民生服务水平方面重点突破,搭建互联互通的数据流通渠道,通信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以银川、中卫两市为核心,错位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宁夏大数据发展指数的得分与排名。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青发改法规〔2019〕11号省人民政府:根据省司法厅《关于报送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的通知》(青司发〔2018〕224号)要求,我委对2018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情况2018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高效廉洁、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总目标,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加快法治机关建设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双轮”驱动,与法治宣传教育同步强化,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与打造“阳光发改”、“效能发改”紧密衔接,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
委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印发《关于调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七五普法暨法治机关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协调解决法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党组成员各负其责,机关处室分工协作,系统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
将2018年确定为“法治机关建设示范创建深化年”,研究制定2018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机关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台账,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项,推行“证照分离”事项1项,取消证明事项1项,规范公共服务事项7项。
民之安危,国之根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十年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对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我们调研了近十年的案例,并进行归纳分析,为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以及事故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一、全国事故基本情况2005-2014年,全国共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70起,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7.15余亿元,死亡4064人,伤2547人,失踪19人。
从年事故发生数量看,基本呈持续好转趋势,从直接经济损失看,基本呈不稳定上升趋势。
整体情况显示出我国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量基本呈现持续稳定好转状态。
(一)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全国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共涉及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事故数量在10起以上的是山西、河南两个省份,其它省份发生事故数量均在5起以下。
全国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涉及省份较多,事故发生地区较分散。
(二)按照行业(领域)划分煤矿42起,占事故总量的60%;道路交通8起,占事故总量的11%;工商贸其它8起,占事故总量的11%;危化品4起占事故总量的6%;、建筑施工2起,占事故总量的3%;铁路交通2起,占事故总量的3%;金属与非金属矿2起,占事故总量的3%;烟花爆竹1,占事故总量的1.5%;、民航飞行1起,占事故总量的1.5%。
(三)按照事故类型划分瓦斯爆炸21起,占事故总量的30%;交通运输事故11起,占事故总量的16%;火灾事故8起,占事故总量的11%;煤矿透水事故8起,占事故总量的11%;瓦斯突出6起,占事故总量的9%;火药爆炸事故5起,占事故总量的7%;危化品爆炸事故3起,占事故总量的4%;其他爆炸3起,占事故总量的4%;坍塌事故3起,占事故总量的4%;尾矿库溃坝事故1起,占事故总量的1.5%;,自然灾害1起。
占事故总量的1.5%。
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3)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我国安全事故总体概况 (7)2.1 事故总量及变化趋势 (7)2.2 事故类型分布 (9)2.3 地区事故特点 (10)三、工矿企业安全事故分析 (11)3.1 工业企业事故统计 (12)3.2 矿山事故统计 (13)3.3 建筑施工事故统计 (14)四、交通运输安全事故分析 (15)4.1 公路交通事故统计 (17)4.2 铁路交通事故统计 (18)4.3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 (19)4.4 航空事故统计 (20)五、火灾事故分析 (22)5.1 物质火灾事故统计 (23)5.2 火灾原因分析 (24)5.3 火灾预防措施 (25)六、公共安全事故分析 (26)6.1 火灾公共安全事故统计 (28)6.2 疫情爆发安全事故统计 (29)6.3 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统计 (31)七、事故原因分析 (32)7.1 人为因素分析 (33)7.2 设备设施因素分析 (35)7.3 管理因素分析 (36)7.4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37)八、事故预防与对策 (38)8.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40)8.2 提高安全意识教育 (41)8.3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42)8.4 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 (43)九、结论与建议 (44)9.1 研究结论总结 (46)9.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47)9.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8)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对中国近十年来的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安全事故的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原因、损失程度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档首先对我国安全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事故发生的总体情况、主要行业领域的特点以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青海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来源: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时间:2010-12-29 10:18青海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青海省统计局科技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经委为全面掌握我省R&D[1]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按照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经省政府批准,省统计局、科技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经委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青海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
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
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2]的法人单位。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 以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等情况。
在各级R&D资源清查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统计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
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全社会R&D主要指标数据公布如下:一、R&D人员情况2009年,全省R&D人员751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554人,占47.3%;女性人员2237人,占29.8%。
按执行部门分,科研机构R&D人员770人,高等学校1498人,工业企业2348人,非工业企业1448人,事业单位1446人。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 4603人年,其中研究人员[4] 3001人年,占65.2%。
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1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606人年,占13.2%;应用研究人员1338人年,占29.1%;试验发展人员2661人年,占57.8%。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9倍、2.1倍和2.0倍。
关于XX盐湖海纳化工XX2500t/d电石渣水泥生产线“9.18”闪爆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2016年9月18日13时40分许,XX盐湖海纳化工XX东厂区二期2500t/d电石渣水泥生产线在电石渣库顶检修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造成7人死亡、8人受伤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务委员王勇,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郝鹏,省委常委、副省长X建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分别作出批示。
省委常委、副省长X建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处置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X晓容,市委副书记马坚,市委常委、开发区常务副主任姚琳,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国成,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王霞,市政府副市长潘志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吕品等同志立即赶赴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市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等部门人员开展救援。
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国成任现场总指挥,驻守甘河园区指挥现场救援等工作。
省安监局、公安厅、国资委、政府应急办、消防总队等职能部门人员均赶赴现场参与救援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市政府批准,9月18日,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国成任组长,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湟中县人民政府、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人员为成员的“9.18”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委托水泥建材、化工、爆破等方面的5名专家组成技术组,全程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同时邀请XX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查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技术分析等,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X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