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一、二章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心理学导论》笔记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行为:就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口头调查(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2、心理与行为的关系(P4)3、心理学的科学性的3 个表现(P5)①可复制性②可证伪性③系统性(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4 个任务:描述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4、心理学定义(P9)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事实、规律、结构和机能的实证科学。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9)①可公开检验原则②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③人文关怀原则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P12)①刺激变量: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②机体变量:个体自身的特征,包括物种特征和个体特征③反应变量: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包括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8、古代心理学思想(P21)①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②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9、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背景(P22)①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理性主义(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论);英国经验主义(洛克)②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个婴儿的简史》③生理学的影响:德国的三位生理学家(缪勒、亥姆霍兹、费希纳)④冯特的贡献: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开创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创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对以后的心理学发展有广泛深远的影响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1.心理的起源(P40)①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②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③感受性——心理反应形式的源起2.动物心理的演进规律(P42)动物适应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推动了神经系统及其机能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又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了外界环境。
这样,动物心理也就发展起来了。
动物心理的发展是的动物日益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身体结构的演变。
3.人类的发展阶段(P53)①早起猿人时期(“能人”时期)②晚期猿人时期(直立猿人时期)③早期智人时期(古人时期)④晚期智人时期(新人时期)4、人类心理的起源(P56)——语言和劳动的作用5、人的心理的本性(P60)①言语觉知性:人能够觉知到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存在,并能将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区分出来②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的有意识的选择反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保持和监督有目的的活动的进行③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的意识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第三章心理的生物基础5、内分泌系统(P89)内分泌系统是机体内对行为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一个系统,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细胞组成。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英文为“psychology”,系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
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萌芽时期一度被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学科”;20世纪20-60年代曾又改变成“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这一界说维持了40年之久;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再度改变为“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一般而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三 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 冯特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的历史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3、行为主义(behaviorism )4、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5、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sis )6、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7、认知心理(cognitive psychology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描述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如何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并用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
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有感觉、意象和感情,而各种复杂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组合的结果。
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生理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个性心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理特征社会 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 现象构造主义创建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学派,促进了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应用严格的实验法研究心理,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心理学导论公开课的教案第一章:心理学导论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心理学导论的课程目标和重要性解释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历程强调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的应用1.2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解释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讨论心理学的分支和子领域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3 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介绍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科学方法解释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等概念强调心理学研究中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讨论认知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强调认知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2 感知和知觉解释感知和知觉的概念讨论感知和知觉的影响因素举例说明感知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3 记忆和思维介绍记忆的类型和过程讨论思维的种类和过程强调记忆和思维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3.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讨论人类发展的不同方面强调发展心理学在了解人类成长和发展的中的重要性3.2 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讨论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强调生理、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解释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概念强调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伦理和道德的问题第四章:社会心理学4.1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讨论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社会心理学在理解人类社会行为中的重要性4.2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解释社会认知的概念和过程讨论社会影响的力量和方式举例说明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3 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讨论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强调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第五章:心理测量学5.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验和评估的概念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5.2 心理测验的设计和实施讨论心理测验的设计原则和过程介绍心理测验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强调心理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5.3 心理测量学中的应用讨论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咨询、临床诊断和教育评估中的应用强调心理测量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心理测量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六章: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1 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介绍心理疾病的常见类型,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解释心理疾病诊断的标准和过程强调心理医生在诊断心理疾病中的作用6.2 心理治疗方法介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人本疗法等讨论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强调心理治疗在帮助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6.3 药物治疗介绍心理疾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讨论常用心理疾病药物的类型和作用强调药物治疗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注意事项第七章:心理评估与咨询7.1 心理评估的作用与方法介绍心理评估的概念和目的解释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访谈、心理测验等强调心理评估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7.2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讨论心理咨询的目标和过程强调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的角色和职责7.3 心理咨询的应用讨论心理咨询在不同人群和情境中的应用,如学生、家庭、企业等强调心理咨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心理咨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八章:心理学的应用领域8.1 临床心理学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讨论临床心理学家的职责和日常工作强调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重要性8.2 教育心理学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中的重要性8.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介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讨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企业和组织中的应用强调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心理学的未来发展9.1 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介绍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和热点问题,如神经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讨论这些新领域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强调心理学研究在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性9.2 跨学科合作介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认知科学、医学、社会学等讨论跨学科合作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优势强调心理学跨学科合作的前景和挑战9.3 心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介绍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讨论心理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强调心理学教育在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中的作用第十章:心理学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心理学伦理介绍心理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讨论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强调心理学专业人士在遵守伦理规范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学职业素养介绍心理学专业人士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如同理心、沟通能力、判断力等讨论心理学职业发展的前景和挑战强调心理学专业人士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中的责任10.3 心理学实习与实践介绍心理学实习和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讨论实习和实践对心理学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心理学专业人士在实习和实践中的积极态度和反思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解析: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是学习心理学导论的基础。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学习反思一、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极其所处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或是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
心理是人的神经系统,是物质的属性,但本身不是物质,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和分析。
只能通过人的活动行为进行分析,因此从广义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体系重点学科越来越多,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认为“迄今2500多门科学,惟有心理学和人人都有最密切的关系。
因为人既是从事各种认识活动的主题和中心人物,又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没有人的参加,没有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活动,任何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都不能得以实现。
”若把哲学、逻辑学等成为思维科学,心理学则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接合部。
二、掌握心理学的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
学习心理学要如实揭示现实与心理、心理与行为的内在关系;要树立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的、复合的、动态的大系统观念;要注意到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性,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心理。
心理问题遍布人世间,对心理学的研究要和解释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
开始前的准备:批判性思维:花点时间想想实验设计的逻辑;花点时间仔细分析研究者的思维过程。
(证据是什么?;证据是不是有说服力?;对证据有没有其他的解释?;搜索更多的是是帮助你在多种解释中做出抉择。
)第一章.心理学各个历史时段:第一类:研究意识冯特1879 德国莱比锡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冯特,铁钦纳结构主义(意识)通过内省(尽量不受干扰的窥探意识状态)来确定心理的结构。
阿尔斯顿当皮肤同时受到冷热刺激时会感觉更加热。
维特海默意识不可能从意义上分割为一些原始的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直觉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把它当做整体来看,而不是化作元素。
詹姆斯:意识的其他一些功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有助于人这种生物的生存。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功能,即人的心里能做什么)艾宾浩斯机能主义心理测量学比奈第二类(19世纪90年代):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研究心理过程对争取生存的重要性,更强调经验学习的重要性。
(属于结构主义的范畴)巴布洛夫:铃声强化狗。
条件作用华生:人最重要的行为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习得。
(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类神经科学观:卡扎尔;弗洛伊德(无意识心理学)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与无意识):并不赞同弗洛伊德所说的有意识的过程并不重要,认为人类会通过自己作出的一系列有意识决定主宰自己的命运,也相信无意识心理往往会阻挠人们做出好的决定的努力。
第四类当代心理学的基础领域:1、社会文化观:人的多样性。
2、进化心理学:人的一些重要的特征产生于某些人更适应、更能生存的突变。
适者生存。
3、积极心理学。
4、生物、感觉与感知、学习与记忆、认知、发展、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社会文化。
现代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咨询、教育与学校、工业与组织、健康。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办法一、在一些简单的正式实验,如以上所涉及的有关媒体暴力的两个实验中,一组接受设想会影响被试行为的自变量(在上述情况中观看暴力电影),这一组成为试验组,另一组接受设想不含有这一自变量的能动条件(不含有暴力场面),这一组成为控制组。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学习反思
一、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极其所处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或是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
心理是人的神经系统,是物质的属性,但本身不是物质,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测量和分析。
只能通过人的活动行为进行分析,因此从广义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体系重点学科越来越多,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认为“迄今2500多门科学,惟有心理学和人人都有最密切的关系。
因为人既是从事各种认识活动的主题和中心人物,又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没有人的参加,没有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活动,任何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都不能得以实现。
”若把哲学、逻辑学等成为思维科学,心理学则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接合部。
二、掌握心理学的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
学习心理学要如实揭示现实与心理、心理与行为的内在关系;要树立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的、开放的、复合的、动态的大系统观念;要注意到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性,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心理。
心理问题遍布人世间,对心理学的研究要和解释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
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
在我们家庭,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二章学习反思
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物基础。
要理解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基础,就必须要懂得脑的结构和机能,了解脑和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控制以及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本章先重点讨论脑的结构和机能、脑对行为的控制,然后讨论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物基础。
要理解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基础,就必须要懂得脑的结构和机能,了解脑和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控制以及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本章先重点讨论脑的结构和机能、脑对行为的控制,然后讨论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人脑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
人生焉的时候就具有控制行为的脑中枢(例如新生儿生来就有调节吸吮活动的中枢)。
这些神经联系是先天遗传的、固定的。
但是,通过社会实践人脑还会产生新的神经联系,人脑的结构和机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
因此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固然有遗传上的原因,但更方根的是取决于众找
社会实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了什么。
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能系统。
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脑的机能。
那么脑究竟是怎样工作才产生心理活动的呢?
一、脑的感觉机能系统
人脑通过感受器(如眼的视网膜、内耳的柯蒂氏器等)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
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发放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分别经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达到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对这些传入信息进行加工,便产生相应的感觉。
二、脑的运动机能系统
(一)大脑皮质运动区
人的一切随意活动,是由大脑皮质调节的。
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的皮质代表区。
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特征是:(1)对侧支配,即一侧运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肌肉,但对少数肌肉(如额肌等)是双侧支配的。
(2)具有精细的定位,一定的
区域支配身体一定部位的肌肉。
支配下肢的区域位于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头面部的区域分布于接近外侧裂部分,支配上肢的区域则位于以上两部位之间。
总的说来,近似倒立分布。
(3)身体不同部位在大脑皮质的代表区的大小和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运动精细复杂的部位,所占的皮质代表区大。
例如手所占的区域相当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
(4)刺激该区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甚至只引起某块肌肉的一部分发生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收缩
(二)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机能
皮质运动区是运动冲动的“出口”,它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工作。
人的所有运动都是在某种肌肉紧张度的背景上进行的。
大脑皮质控制人的随意活动,其神经冲动是经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下传完成的。
这两个系统的机能各不相同。
三. 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
在大脑皮质,除了特异感觉投射区和运动区之外,还有更广大的区域。
这些区域一般称为联络区,主要的有:
(一)感觉联络区
备感觉投射区的神经元严格保持着模式特异性,其邻近区域有大量的短轴突联络神经元。
它们与各感觉区的特异神经元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功能是组织进入感觉区的神经冲动,以便获得更精确的信息。
这些区域称为感觉联络区。
(二)运动联络区
在运动区附近是运动联络区。
运动区是运动指令下达的“出口”。
它虽能直接支配某一部分肌肉的收缩,但人的运动是有意义的。
运动的组织与意义性,则是在“出口”之前经由运动前区赋予的。
(三)前额联络区
在每一大脑半球额叶的最前端,各有一广大区域,称为前额联络区。
鲁利亚把该区称为规划、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形式的联合区。
前额联络区在人形成意向、运筹规划、调节和监督自己的行动使之与目的、计划相适应的有意识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正常的动物为实现某一目的,能抑制对不重要的、附加刺激物的反应。
总之,正常人的大脑两半球既有特定的机能又是协同工作的。
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其情况大致是:(1)大脑两半球的机能,以左半球为主(言语半球),右半球为辅。
(2)大脑左半球是意识活动的主宰者,右半球本身不产生意识活动,其意识反应来自左半球的辅助。
(3)不但每半球上各中枢有联络的机能,而且两半球之间也有联络机能。
(4)两半球之间的联络机能是借助连合(主要是胼胝体)来传递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