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中医饮食护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170.53 KB
- 文档页数:8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难点及应对措施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难点以及应对措施。
这个问题可是困扰了不少同仁,不过别担心,跟着我,保证让你豁然开朗!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治疗这类骨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但诊疗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难点,下面我就来一一分析。
一、诊断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手腕其他疾病混淆。
应对措施: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经过,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必要时,进行中医四诊合参,如望、闻、问、切,以确定骨折类型和程度。
2.难点:部分患者就诊时,骨折已发生移位,影响诊断。
应对措施:对于疑似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再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骨折复位困难。
应对措施: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如拔伸、旋转、推挤等,结合患者体质和骨折类型,进行个性化复位。
复位过程中,注意力量适中,避免过度暴力,以免加重损伤。
2.难点:骨折愈合慢。
应对措施:中医治疗骨折注重内外兼治,内服中药以促进骨折愈合,外敷膏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3.难点:并发症较多。
应对措施: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神经损伤,可采取针灸、推拿等疗法;血管损伤,可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感染,可给予清热解毒药物。
三、康复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康复周期长。
应对措施: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指屈伸、手腕旋转等,以恢复手腕功能。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难点:康复效果不佳。
应对措施:评估康复效果,针对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如手腕活动受限,可采取中医推拿、针灸等疗法;疼痛明显,可给予中药熏洗、热敷等治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加油!1.注意事项:复位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在骨折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1. 骨折的基本知识骨折是指骨骼部分或全部破裂的损伤,常见于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造成的断裂。
骨折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2. 中医护理的原理中医认为,骨折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经络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中医护理旨在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健康。
3. 骨折中医护理方案3.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个体差异,中医师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适合的中药处方。
常用的中药包括补气活血的当归、川芎、桃仁等,以及消瘀通络的红花、丹参、三七等。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骨折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气血循环,减轻局部疼痛,提高脏腑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手法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并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
在骨折护理中,推拿按摩可以配合中药外敷以及针灸疗法,综合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3.4 膏药外敷膏药外敷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将中药制成膏药,外敷在骨折部位,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膏药外敷还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的恢复。
常用的膏药包括破骨腾、活络生筋膏等。
3.5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炎症和影响愈合。
4. 注意事项在骨折的中医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1、骨折初期宜食三七、山楂、薤白、荠菜、韭菜、螃蟹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食物。
2、骨折中期宜食补肝肾、续筋接骨的食物,如枸杞子、杜仲等。
3、如骨折久不愈合者,可食紫河车、桂圆肉、黑豆、鹌鹑等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类食物。
4、限制食用柑橘类水果和番茄,以防其限制钙的吸收。
5、应在饮食中包含乳酸钙和磷酸钙,注意摄取有充足的维生素D 的食物。
6、多食用含钙的食物。
应睡前服用,这是钙吸收最佳时间,还有助于睡眠。
7、骨伤患者忌食醋。
醋中含有3~4%的醋酸,而醋酸又有软化骨骼及脱钙的作用。
不少骨伤患者食醋后,第二天伤处感觉酸软,疼痛加剧,甚至更加肿胀。
可见食醋确能影响骨折愈合。
因此,骨折病人,在治疗期间,避免食醋。
骨折患者的固定术后,早期即可经口摄取食物。
但选择食物时要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有利于骨折的修复和愈合。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
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
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
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患肢肿痛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
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一)传统伎俩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办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
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
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
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
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骨折早期不宜大补作者:李卫国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骨折后吃什么?什么食物恢复快?喝骨头汤对不对?是不是需要补钙?这些均是骨折患者和家属询问医师的内容。
专家建议如下:1 早期(骨折后1-2周)禁止大补诸多患者和家属认为,一旦存在骨折现象,应立即进补,否则会不利于骨折愈合。
但是,若骨折后过早地补充营养,是不正确的,即和“大补而滞、瘀久不去”的中医理念相吻合。
简单来讲,骨折后1-2周时间内,患者应吃活血化瘀类食物,且多为清淡,切勿不可食用肥甘、厚腻性食物,例如肉骨头汤、油腻鸡皮和肥牛等,特别为酸辣和煎炸类食物,更应少食或不食。
同时,过早地补充钙成分,也是不对的。
原因为:骨折后大幅度摄取钙质,会提高骨骼内无机质含量,引起有机质含量的降低,甚至还会对骨质修复造成影响。
针对此,骨折后1-2周,可食用新鲜蔬果、瘦肉和鱼类、豆制品、米粥等,常见清蒸鱼、芹菜炒瘦肉、冬瓜薏米汤等,可依据患者口味合理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骨折后应保持患者睡眠充足,禁食强刺激性食物,例如烈酒、浓茶和咖啡等,特别为高血压患者,更应杜绝此现象。
吸烟也会诱发血管收缩性痉挛,继而对血供造成影响,不利于骨折愈合。
2 中期(骨折后3-5周)应补充维生素、蛋白质、钙对于骨折中期患者而言,病情明显改善,但因瘀阻尚未去除,导致疼痛仍未缓解,即除早期饮食外,还可增加营养类食物的摄取,促进骨痂生长。
例如排骨、动物肝脏和肉类等。
骨折后3-5周,还应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钙。
例如:维生素A可加快生长发育,促进骨折愈合,常见食物为鱼肝油、蔬菜等;维生素D可加快钙磷等成分吸收、代谢,对骨折愈合的意义不容小觑,特别是在长期卧床,难以接受阳光直射的中老年患者,更应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常见浓缩鱼肝油和蛋黄。
钙为骨骼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植物性钙、动物性钙。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0)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⑴有外伤史;⑵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⑴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 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一般护理:强化基础护理,起居生活照顾,卧硬板床,保持床单位的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适量纤维及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饮食护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汲取,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
在全身症状显然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必需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心理护理:强化与病人交流,倾听病人述说,了解病人的苦衷,关怀、安慰病人,强化治疗的信心。
疼痛的护理:骨折病人疼痛原因很多,针对不同原因和时间进行护理。
骨折断端移动刺激四周软组织引起的疼痛,固定前不要移动病人或临时牢固固定,轻搬少动。
由于肿胀压迫引起疼痛,抬高患肢,早期冷敷减少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止痛,并防止出血,晚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止痛。
前臂和小腿骨折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以石膏固定的病人,石膏型内的疼痛,要分析原因,严禁向石膏内塞纱布、棉花,如石膏压迫引起,必需要拆掉石膏,以免形成压疮。
观察病情:观察患肢变化,注意肿胀、疼痛、制动状况,抬高患肢或功能位。
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观察全身变化,有无出血、休克等,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易致感染,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预防方法是早期彻底清创,全身应用抗生素,强化营养。
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创伤,治疗过程也较复杂,而治疗时的护理工作,同样也很重要。
护理做的好,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护理,不仅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甚至引发新疾病。
那么,怎样护理才是正确的呢?刚出现骨折时如何护理?出现骨折后,受伤部位当时就会出现严重疼痛,且有触痛现象,即稍为触摸、按压也会感到剧烈疼痛。
此外,该部位还会肿起、瘀血、损伤部位不能活动。
骨折病人的中医食疗护理骨伤科骨折患者中医食疗原则“伤筋动骨一百天”,由于骨折的恢复期长,在接受复位及固定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调护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
骨折患者中医食疗原则——辨证施膳。
骨折早期食疗1.临床表现骨折后1~ 2 周的时间。
可见患处肿胀, 瘀斑, 疼痛剧烈, 关节屈伸不利等, 舌质红, 边有瘀斑, 苔薄黄或有瘀点, 脉弦紧。
2.病机骨折筋伤, 血脉破损, 血离经脉, 瘀积不散, 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致。
3.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4.饮食原则:宜清淡,易消化、易吸收食物5.宜食物宜进食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甲鱼等。
代表方1、三七、当归各10g,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天。
2、桃仁粥《食医心镜》桃仁15g,红糖适量,将桃仁捣烂,水浸,研汁去渣,入粳米,红糖,同入沙锅中,加水400ml用文火煎成稀粥即可,日1~2 次。
3、消肿汤鲜猪长骨1000g,黄豆250g,紫丹参50g,桂皮,盐适量,同煎至豆烂,喝汤食豆。
更适于老人,体质虚弱者。
4、祛瘀生新汤三七片12 g, 生地黄30 g, 大枣4 枚, 瘦猪肉300 g。
制法: 瘦猪肉剔除脂肪、筋膜, 洗净。
共入砂锅, 加水1 200m l, 武火煮沸15 min, 改文火煮60 min 至瘦肉熟烂, 加盐葱, 饮汤吃肉。
功效: 化瘀止痛, 养阴生津。
适用于创伤骨折早期或手术手法复位后体内有瘀, 积瘀化热, 胃纳不佳者。
用法: 早晚各温服一小碗。
5、骨碎蟹肉粥骨碎补、蟹肉、藕、合欢花、米仁、姜葱、黄酒、粳米。
功效: 散血结, 续绝伤。
适用于跌打损伤, 骨折初期肿痛, 心神不宁等症。
制法: 把骨碎补研细, 蟹洗净、去鳃, 藕去皮切成条块与米仁、粳米、合欢花同入砂锅中, 加水如常法煮粥, 至米花粥稠后再加姜葱黄酒, 待表面有油为度。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顿服一小碗。
骨折中期1.临床表现骨折后3~ 4 周的时间。
可见骨折处疼痛减轻, 肿胀消退, 软组织损伤已修复, 骨折端已趋稳定, 但血瘀未尽, 经脉不畅; 断骨虽连, 但筋骨酸软, 时有作痛。
舌质黯红, 苔薄白, 脉弦涩。
2.病机瘀化未尽,骨痂始生3.治法:和营生新,续筋接骨4.饮食原则:宜由清淡转为适当高营养补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大接骨续筋或补益气血之力, 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5.宜食物:猪腰、猪脊骨、鸡、枸杞子、党参、杜仲、山药、当归、核桃、芝麻等品。
代表方1、当归、续断各10 克,骨碎补15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
炖煮1小时以上。
汤肉共进,连用2 周。
2、猪骨续骨汤猪骨、接骨木、黑豆、猪腰、党参、姜葱、黄酒适量,把接骨木、党参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入猪骨,黑豆,猪腰,煮烂加姜葱酒即可,每日早晚温服30ml。
3、长骨滋补汤猪脊骨500g, 猪腰1只, 鸡爪5只,党参30 g,杜仲25g, 三七12g, 接骨木12g,生姜2片,米酒3ml。
制法: 猪腰切开,去肾盏筋膜,切片;猪脊骨及鸡爪置沸水去血水, 洗净; 共入砂锅, 加水2500ml, 武火煮沸15min,改文火煮120min,至脊骨松脆, 鸡爪熟烂, 加盐调味, 饮汤吃肉。
功效: 补肾壮骨, 健脾活血。
适用于骨折中期及术后调养。
早晚各温服1小碗。
骨折后期1.临床表现骨折经早中期治疗后, 瘀血祛除, 筋骨续接, 已近愈合, 但骨折未坚, 常伴气血虚弱, 筋骨萎缩, 肢体乏力; 又骨折日久, 气血闭阻, 津结痰生, 易致关节僵硬等。
舌淡苔少, 脉细缓或沉弱。
2.病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3.治法:益气养血补肝肾壮筋骨4.饮食原则:宜补为主,酌加化痰散瘀之品5.宜食物:老母鸡汤、猪骨汤、炖甲鱼等。
代表方1、枸杞子、续断各10 克,骨碎补15 克,苡米50 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加入另2 味同煮粥进食。
每日1 次,7 天为1 疗程,每1 疗程后间隔3~5 天,共用3~4 个疗程。
2.芝麻核桃散,炒芝麻500g,核桃肉500g,研末冲服,日二次,每次3~6g。
骨折后遗症期1..临床表现常见关节拘挛, 屈伸不利, 酸痛麻木, 局部筋粗筋结等。
2.病机骨折日久, 气血瘀滞, 津液运行受阻, 致使痰结湿滞, 痰瘀交结, 筋损失用, 而成缠绵难已之痛。
3.治法:化痰散瘀,舒筋活络4.饮食原则:宜化痰散瘀并举5.宜食物:多用地龙、僵蚕、龟版、桃仁、夏枯草、海带、杜仲、狗脊、白酒等。
老年性骨折患者中医食疗1.老年性骨折病机特点老年性骨折患者素体本虚,骨折后长期卧床,肝肾亏虚筋骨不得濡养,脾失健运,使气血无以化生,筋骨无以滋养,均可引起骨折后的种种并发症。
2.老年性骨折食疗特点:不能一味的活血化瘀或补益肝肾,应顾护脾胃之气。
调理脾胃为老年性骨折治疗之大要。
骨折早期代表方1.乌芪红枣汤制首乌2 0克,黄芪15 克,红枣10 枚,母鸡肉200 克,将黄芪、制首乌洗净,用纱布袋封口;红枣去核洗净;母鸡肉洗净,切成小块,一齐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2 小时,去药袋后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骨折中期代表方1、当归续断排骨汤当归、续断各10 克,骨碎补15 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 克,炖煮1 小时以上,汤肉并食,连用两周。
2、天麻老鸭汤绿头老鸭1只(约750 克左右),首乌20 克、天麻10 克。
先将天麻与首乌片用纱布袋包扎好。
老鸭肉切块与药袋放入锅内加水同煮。
熟后去药袋,用葱、姜、盐、酒调味食用。
3、乌鸡加皮汤乌骨鸡肉100 克,杜仲20 克,五加皮、骨碎补各15 克,巴戟天10 克。
将乌骨鸡肉洗净切块,五加皮、杜仲、巴戟天洗净切细后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煮2 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骨折后期代表方1、枸杞子粥粳米50 克,枸杞子20 克,白糖适量。
将枸杞子、粳米放入砂锅,加水800 毫升,用文火烧至微滚到沸腾,待米开花,汤稠有油出现即停火焖5 分钟,加入白糖即可。
每日早晚温服,可长期食用。
中医食疗禁忌➢忌生冷饮食:生冷饮食多为寒凉之品, 一则伤脾败胃, 致气血生化乏力, 不利骨折的愈合; 二则寒凉之品使气血瘀滞而加重病情。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云:“凡服损药, 不可吃冷物”➢忌腥秽油腻和诸般血物腥秽油腻食物, 多能动血生痰, 而痰生百病, 流注关节, 骨折病人不宜食。
《备急千金要方》云:“凡金疮出血……忌腥荤”➢早期忌酒,后期酌情使用。
酒为百燥之长, 易耗气伤阴; 又为热烈雄温之品, 易动气血,使气血妄行溢于脉外。
故开放性骨折, 失血过多或有出血倾向及金疮裂伤者均应禁忌。
但骨折中后期及后遗症者, 见骨节酸楚, 筋粗筋结等, 可服酒剂调理, 有助于破瘀化滞, 如僵蚕地鳖酒等痛风的饮食护理痛风虽然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但后天的一些因素对痛风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一旦注重预防,我们就会让痛风无隙可入。
首先,饮食与痛风的发生关系很密切。
很多人把大吃大喝作为一种享受,乐此不疲。
殊不知美味佳肴多为高嘌呤食物,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是诱发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是痛风的罪魁。
因此,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选择饮食。
按嘌呤含量的高低,人们把饮食一般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
高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150~500毫克嘌呤。
这些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海鲜、沙丁鱼、凤尾鱼、带鱼、蚶、蛤、鸡汤、肉汤等。
痛风患者尽量禁食这些食物。
中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50~150毫克嘌呤。
这些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鱼、虾、蟹、鳝鱼、白鱼、扁鱼、鲢鱼,各种豆类及花生、芝麻等。
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
此外,一些蔬菜也含有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黄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
低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含有的嘌呤量小于50毫克。
这些食物主要有:鸡蛋、鸭蛋、牛奶、奶酪等。
这些食物可吃。
水果,蔬菜中的萝卜、胡萝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含嘌呤特别少,为痛风患者的推荐食品。
有研究显示,进食无嘌呤饮食7天后血中尿酸浓度可降低度1.2毫克/升左右。
痛风病人的主食应以细粮为主,痛风的日常保健方法,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粮,因为细粮制品中嘌呤含量较粗粮少。
避免饮酒,酒中的乙醇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影响肾脏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乙醇还可使体内嘌呤合成增加,特别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嘌呤,对痛风病人非常不利。
其次,保证足量的水分摄入,冬病夏治和春捂秋冻,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不包括牛奶、汤、稀饭等流食。
因为人体70%左右的尿酸要从肾排除,每日尿量要达到1800毫升左右。
夏季多汗饮水量还要增加。
再次,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进餐,七分饱为宜。
保持理想体重。
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
适当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它会使体内乳酸产生过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另外,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痛风发生。
骨肿瘤患者的饮食调理1.饮食原则A.以抗骨肿瘤食品为首选,可选用山羊血、小麦麸、蟹、水苋菜、羊肉、油菜籽、沙枣、海参、牡蛎、别价、龟、沙虫、香芋、栗子、野葡萄、鹿血等。
B.对症选用止痛、消肿及防护化疗、放疗反应的食品,如芦笋、獭肉、藕、蟹、海龟、海蛇、磁鼓、山楂、核桃、猕猴桃、银耳、香菇、大头菜、花粉、蜂乳等。
饮食禁忌:患者应该禁忌暴饮暴食和过分吃油腻之品;少用油煎、熏、烤、盐腌制食品;禁烟、酒、辛辣刺激及霉变食物。
但骨髓瘤患者有肾损伤者,应该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若伴发真性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应禁食花生、葡萄等增加凝血功能的食品。
食疗验方2.抗骨肿瘤:A.羊脑杏仁豆腐:杏仁酥10克,豆腐100克,羊脑1具,加入佐料共煮作肴。
B.油菜子粥:油菜子30克,煮粥食之。
C.无名异煮蟹:无名异5克,姜、葱适量,与蟹同煮,取蟹食之。
3.止痛消肿:.野葡萄汁:野葡萄藤、果捣汁,加糖煮饮。
护骨藕片:扦扦活30克,千斤拔30克,与藕同煮,文火收干,弃药食藕。
海蛇肉羹:海蛇肉、海参、火腿丝、蟹子共煮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