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提高自救自护能力_热身完毕再运动,运动创伤远远离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3
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在当今社会,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生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以及培养小学生急救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小学生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有限。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急救能力尤为重要。
首先,小学生面临许多潜在的危险,如交通事故、触电、火灾等。
若能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减少伤害风险。
其次,小学生身处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环境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急救能力的掌握能迅速有效地处理伤害和事故,为自己及他人提供紧急救援,减少伤害程度。
2.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1)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危险源、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等。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如隐藏的危险游戏、模拟危险环境等,激发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形成“有危险就寻求安全”的习惯。
(3)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和社会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户外探险、参观消防队等,让他们亲身接触真实的危险环境,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
3. 培养小学生急救能力的方法(1)开设急救课程:学校可以加入急救课程,将基本的急救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渗透急救知识,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急救操作。
(2)进行模拟演练:学校可以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让小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如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技巧。
(3)邀请专业人士授课:学校可以邀请医生或急救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向小学生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急救水平。
(4)制定急救手册:学校可以制定急救手册,将常见的急救方法、应对措施等详细列出,供小学生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周末的一天,某小学二年级的小明和同村的4位小朋友相约一起到河边摘番石榴。
因天气炎热,小明和4位小朋友到河边玩水,小明不懂水性,不小心滑入水里,其他小朋友立即把他救起并继续玩水。
因河床复杂,小明又第二次沉入水中,当其他小朋友再次施救时,已不见小明的踪影,几位小朋友惊慌失措,纷纷跑回家中,不敢声张。
到了晚上,小明的家人才知道小明遇溺的事。
每到夏季,有关孩子溺水身亡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有关研究报告表明,溺水已成为孩子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占41 73%,其次是交通事故,占17 88%。
据统计,溺水死亡的孩子,占到非正常死亡孩子人数的六成左右,形势显得十分严重。
因此,为了保障孩子在游泳、戏水时的安全,对溺水进行及时自救的知识,是当前迫切需要掌握的。
自救自护措施1 如果不会游泳,绝对不要贸然下水。
如果不慎落水,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
只要不胡乱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
2 除呼救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当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肺脏就像一个大气囊,深吸气后人体比重降到0 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 057,比水略重)。
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功亏一篑。
3 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4 溺水被人救上来后,还没有脱离困境。
实际上,溺水后的48小时是最危险的。
因溺水而发生的并发症肺炎、心衰等,都能在这一时期发生,因此,应尽早往医院就医。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
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了解现实危险第一步是让学生了解现实的危险。
通过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这可以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方式进行。
学生要明白,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需要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二、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
学生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自我防护技能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防护技能,如如何避免陌生人接触、如何应对危险情况等。
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自我防护技能培训课程,并邀请警察、消防员等专业人士来进行指导。
通过实践和模拟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反应方式和自我保护技巧。
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进行常态化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对安全事项的关注和警觉。
这包括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和保护,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危险时得到及时的帮助。
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与同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加强亲子沟通亲子沟通对于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七、建立规范和制度在学校中建立一整套规范和制度也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必要手段。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因此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
1.加强安全教育提供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
学校应该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中,教授学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泥石流等。
此外,学校还应与公安机关、消防队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实地演练和教学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的自救技能。
2.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在面对危险时保护自己的重要心理素质。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培养积极的态度和自信心。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文艺展示等,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在危机时表现出冷静和果断的行动。
3.学习防范技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实用的防范技巧,以应对各种可能遇到的威胁。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防止被拐卖的方法,了解如何面对陌生人的接触;学生还可以学习防止欺凌的方法,学会与欺凌者协商解决问题,并寻求帮助。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和方法,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交通事故是威胁学生安全的一大问题。
学生应该接受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学校应该组织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向学生介绍交通事故的危害,并提供适当的自我保护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在道路上行走的风险。
5.建立应急预案学校和家庭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预案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
学校应通过演练和模拟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
同时,家长也应与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学校的预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起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培养、防范技巧学习、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建立都是重要的措施。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如今日益复杂和不可预测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技巧和意识,以应对潜在的危险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旨在帮助他们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保护自己。
1.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自我保护的基础。
学生需要相信自己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够冷静应对。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就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挑战,可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
2. 学习基本的自卫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自卫技巧来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些技巧包括掌握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防身动作,如推搡、踢腿和解脱技巧等。
学校可以邀请警察或武术教练来给学生进行自卫技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这包括教育学生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和不安全的情境,以及应对不安全情况的正确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技巧。
4. 提供有效的求助渠道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寻求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求助渠道,如设置紧急电话、安全站点和安全邮件箱等。
同时,学校需要向学生普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求助渠道的方法和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报告危险情况。
5. 强调互助和团队合作互助和团队合作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自我保护训练,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合作、互相保护、相互支持。
6. 教育防范网络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对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教育学生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包括教育他们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分享个人信息和注意不良信息的辨别等。
阿群双亲都忙于做生意,平时无暇管儿子,反正阿群只要缺钱花就开口向他们要。
寒假,生活条件优越、闲着无事的阿群就彻夜泡网吧玩游戏,很快又结识了一些年龄与他相仿的网友,大家凑在一起谈天说地,过得十分快活。
不久,有伙伴拿出摇头丸服食增强“兴奋”,他一看几个很好的哥们都吃得津津有味,便毫不犹豫地跟着吃。
后来吃上了瘾,摇头丸对人的中枢神经伤害很大,阿群吃完摇头丸以后,记忆力下降,只有不间断地服食,他才感到精神旺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如果停止服食则头疼欲裂,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
阿群的身体渐渐垮掉了,等到双亲发觉儿子不对劲,循踪揭破“谜底”时,已被摇头丸严重“透支”掉身体健康的阿群,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治疗,接受强制戒毒。
阿群为追求刺激付出了沉重代价,当然,不良网友的诱惑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主要还是阿群缺少对毒品的基本常识,毫无戒心,由此可见,普及毒品防范的知识,是多么重要。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
毒品的危害极大,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称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
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难以消除。
所以,掌握自救自护措施,能使孩子脱离“毒魔”之手。
自救自护措施1 鸦片为一种黑褐色膏状物,有一种特殊的呛人的气味,没有嗅过的人如果近闻,会被刺激到不自禁地打喷嚏。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看到我们的孩子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潜在风险和危险,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保护意味着学生能够识别并应对危险,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注重教育培训。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向学生灌输危险和安全意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交通安全、火灾警报、自然灾害以及暴力和欺凌等方面。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在面临危险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求助的基本知识。
学校和家庭应该向学生传授如何尽快寻求帮助的技巧。
这包括拨打紧急电话、寻找警察或教师等成年人,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掌握这些基本求助技能,将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此外,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冷静应对危险的能力。
学生需要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权利,自信地保护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不安全的环境并反击欺凌和暴力。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应对危险。
最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与社会的支持和监督相结合。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社区和社会机构紧密合作,建立安全的学校环境和社区环境。
社会的支持和监督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资源和社会保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总之,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注重教育培训、掌握求助技巧、培养自信和冷静等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他们在面对风险和危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自己的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小飞是一名篮球运动爱好者,课余爱好就是和一帮同学去操场上打篮球。
这天打球时,又不小心扭伤了脚,到医院一瞧,原来是踝关节扭伤。
“这已经是今年来第三次扭伤脚了。
”小飞说。
假期间,由于运动量增加,不少中小学生踝关节扭伤。
医生提醒,体育锻炼时要做好保护措施,受伤时要及时治疗。
关节扭伤多见于孩子的运动损伤,最常发生于踝关节、手腕部及下腰部。
如果关节扭伤发生在下腰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闪腰岔气”。
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灵等,其中疼痛是每个关节扭伤的病人都会出现的症状,而肿胀、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则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对于不同部位的关节扭伤,其治疗原则也不一样。
自救自护措施1 运动医学有个“大米原则(RICE)”,是专门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
如果伤势不严重,可自行参照这个原则处理,如仍然无法痊愈,则一定要用交通工具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进一步处理。
“大米原则”包括下面四个步骤: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
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部。
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后再抬高。
2 手指扭伤,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行为都会引起手指扭伤,如打篮球、嬉闹、做家务等。
发生手指扭伤时,会有触电样的疼痛,这时应该立刻停止活动,且应马上对受伤的手指进行冷敷,最好用冰块。
如果没有冰块,也可用干净的湿布冷敷。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血管收缩,从而减轻受损部位的肿胀。
小磊这天起床迟了,走到路口,正好红灯。
眼看就要迟到,他不管不顾,看看左右没什么车,就冲了过去。
快走到对面了,忽然听到“嘭“的一声,扭头一看,一辆黑色轿车把一位横穿马路的行人撞飞出去,扭头一瞬间,正好看见被撞的人飞起一米多高摔在地上,被撞的人俯卧在地上一动不动。
车司机跑下来查看,呼叫救护车。
小磊马上扭头走了。
这一天,坐在教室里,小磊失魂落魄的,眼前始终都是那个人被撞倒的场面。
剖析小磊看见的行人交通事故的原因,一是行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注意避让过往车辆,把公路当做自家小院,“胜似闲庭信步”任意横过公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境地。
二是行人对交通法规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交通行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所以,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学习一些自救自护措施。
自救自护措施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靠路边行走,是指从路边(左或右)算起的一人通行道路所需空间,徒手时为0 7米,手提物时为0 9米,在上述活动空间内行走时,车辆不应侵犯这个安全通行空间。
在没有设置人行道的路段,应在非机动车道右侧1米范围内行走。
如果道路因施工、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而暂时封闭或阻塞,要看清交通标志所指示的方向,改行其它路线,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2 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在道路上还应注意不要从事与交通无关的活动,如不能在道路上进行滑板、滑旱冰等游戏活动,更不能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 看交通指示灯,红灯一定要停,绿灯行,但绿灯行的时候也一定要前后左右看,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太多了。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当绿灯显示只剩一两秒,三四秒时,最好就不要通过了,尤其是在大的十字路口,因为剩的时间根本不够通过路口的。
周末,明明和同学出去参观博物馆。
大清早,大家都很高兴地排队坐车。
开始,明明还和大家有说有笑,随着汽车的开动,明明开始感觉头晕,早餐好像在胃里面跳动,难受极了。
明明靠在座椅上,晕晕眩眩的,同行的同学发现他晕车,连忙递给他风油精涂抹。
虽然缓解了一些,明明还是感觉不舒服。
最后,到了博物馆,明明已经倍感虚弱,也无心参观了。
明明患上的其实是晕动病。
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
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直线变速运动、颠簸、摆动或旋转,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症状。
晕动病症状的主要表现是在途中突然发生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抑郁、脉搏过缓或过速,严重者可能血压下降、虚脱。
确切地讲,晕动病不是真正的疾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
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根治或治愈措施,现有的各种防治方法都是暂时缓解症状或延缓它的发生。
自救自护措施1 晕车晕船一旦发生,最好能平卧休息。
如无条件平卧,可将头靠在椅背上,闭目休息,最好能换坐在近窗的位置上,空气清新有利于缓解、减轻症状。
2 转换方向,一般坐车是面向车行驶的正前方,可以在开始感觉不舒服的时候,让身体向左或向右转90度。
这时可以缓解晕眩。
3 口中含服生姜1小片,频频嚼下唾液。
姜味淡后可再换1片含。
生姜不易得,店里卖的姜糖片也可。
另外,口含或嚼食芒果、话梅、姜片糖、酸味糖果等食品也可以。
4 晕眩时,可以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
5 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用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带芳香味的油雾。
乘车途中,照此法随时吸闻,能减轻晕眩。
6 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内关穴。
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也可以用右手拇指,点按左手虎口正中的合谷穴。
预防措施回家离不开车、船,而晕车、晕船的人不少,这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往往给旅途生活蒙上一层不快的阴影,令人烦恼。
小玉晚上在学校寄宿,因为宿舍里有个同学是练舞蹈的,大家便都跟着学做起了舞蹈动作。
小玉觉得那些动作看起来轻而易举,没有做热身运动,就跟着学起来。
不料她却没支撑住,重重地摔在床上。
小玉感到腿疼,但不敢告诉老师,忍痛睡下了,却疼得翻来覆去也睡不着,于是下床去上厕所。
等生活老师发现,准备带她到医院时,小玉的双腿已麻木无知觉,瘫倒在地上了。
令人担忧的是,近来,许多孩子在不适当的运动中受到伤害,而且在暑假里有增长的趋势。
在医院坐诊的教授说,他们每天的门诊高达200人左右,其中近10%是10岁以下儿童,最小的只有四五岁,运动受伤正呈现低龄化趋势。
有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孩子急于求成,忽略了热身运动而引起的。
热身运动,是指在运动以前,用短时间、低强度的动作,让待会儿运动时将要使用的肌肉群,先收缩活动一番,以增加局部和全身的温度以及血液循环,并且使体内的各种系统,能逐渐适应即将面临的较激烈的运动,来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运动状态。
同时,热身能满足人在心理上的需要,热身过的人,在运动中会较具信心。
缺乏足够的热身运动,是引起各种运动伤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冰冷的肌肉中,肌血流不佳,但经热身运动后,肌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黏滞性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肌腱、韧带和其它结缔组织的伸展性也随之提升。
在体温低的情况下,结缔组织一旦过度伸展,极可能发生伤害,而在运动中,用力过度的情况很常见,所以不热身就很容易受伤。
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幼嫩,承受运动伤害的能力较低,所以学会并且牢记热身运动是很有帮助的。
自救自护措施
1 热身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必须因个人体能情况而异,也必须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热身应占运动总时间的10%~20%。
例如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热身时间应该在6~12分钟范围内。
一般来说,身体微微出汗,便可以结束热身运动。
也可用心跳次数做为热身运动结束的标准。
热身运动时的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60%~70%即可。
2 大致可以把热身运动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全身性的热身运动,比如快步走、慢慢跑、轻松跳绳、踩固定脚踏车、或者各种健身操等等。
这些全身性的热身运动,顾名思义,可以使全身大部分肌肉群都参与活动。
第二类是特定部位的热身运动,这些是指针对某项运动的特殊需要,较有选择性地活动特定的肌肉群。
如果在运动前能够用五至六分钟的时间,进行全身性的热身,再视运动性质的需要,从事特定部位的热身,加上适当的拉筋体操,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因为热身不足造成的各种运动伤害了。
3 热身时主要几处应该被拉伸的肌肉: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背部。
(1)拉伸大腿后部肌肉
坐在地上,右腿在体前伸直,左腿弯曲,外侧贴近地面,与右腿组成三角形,背部挺直,从胯部开始前倾,双手抓住右脚脚尖,保持这个姿势30秒,手触脚尖时不允许有弹动式动作(触不到脚尖也没关系)。
换腿做。
每条腿拉伸3~5次。
(2)拉伸大腿内侧肌肉:
坐姿,双脚脚底在身前相互贴紧,膝盖向外撑并尽量靠近地面,双手抓住双脚踝,保持这个姿势,数10下,放松,然后重复3~5次。
(3)拉伸小腿肌肉
俯身,用双臂和一条腿(伸直,脚尖着地)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屈于体前放松,身体重心集中于支撑脚的脚尖处,脚跟向后、向下用力,感觉到小腿后部肌肉被拉紧,保持紧张状态,数10下,放松,重复3次,然后换另一条腿做3次。
(4)拉伸背部肌肉
坐姿,双腿在体前贴紧伸直,上身前倾用手指去碰触脚尖,尽量让腹部胸部靠近腿部,保持20秒,放松。
然后重复3—5次。
4 热身时需要活动的关节:肩关节、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1)肩部环绕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下垂,腹部用力收紧,双肩利用肩背肌群力量向后环绕10次,再向前环绕10次。
单肩左右交替向后环绕、向前环绕各10次。
(2)摆胯及绕跨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略比肩宽,双腿微屈,手放在胯骨上。
上身正直,利用腰胯力量使胯部左右摆动各10次,注意腹部收紧。
然后顺时针逆时针环绕各10圈。
(3)扭膝旋转练习
两腿并拢,屈膝半蹲,两手扶膝,轻轻转动膝部,可以先从左至右转动,再从右至左转动,各自转动或交替转动10~15次。
(4)脚尖环绕练习
直立,抬起右脚离地15厘米左右,脚跟固定脚尖画圈,顺时针逆时针各10圈。
而后换左脚。
预防措施
除了正确的热身及伸展运动以外,还有许多做法有助于预防肌肉拉伤等运动伤害。
1 穿戴适当的运动衣物或器材。
2 避免突然将运动强度过度地增加。
3 若运动中开始觉得肌肉有轻微疼痛不适、甚至抽筋时,最好不要逞强继续,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