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长沙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无理取闹的“弱势群体”到底该不该罚?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湖南公务员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15日)1.国家颁布了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政策,呼吁要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保障,请结合社会现状谈谈你对这一举措的看法。
2.铁在炼铁炉里锻造,出炉后立刻放入冷水里,这样的钢材就好,这就是“淬火效应”,也叫挫折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
3.你单位准备开战为期一周的职业道德培训,但单位有些同事认为工作忙,没时间,有些认为这种培训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你是这次培训的负责人,你该怎么办?1.国家颁布了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政策,呼吁要关心老年人,为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保障,请结合社会现状谈谈你对这一举措的看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子女赡养,但是由于年轻人生存压力大、社会养老保障程度欠发达、部分年轻人道德滑坡等因素影响,没空看望老人、拒绝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出台这一政策,我个人是十分支持的。
支持理由如下:第一,道德缺位,法制就必须及时补位。
很多反对者认为赡养老人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但是从目前现状看来,仅仅靠道德的软约束已经不能够让少数子女自觉遵守赡养和尽孝的义务了。
正因如此,“常回家看看”作为精神慰藉条款写进法律条例当中,明确表明了尽孝不仅仅是一件“家务事”,更是一件关乎稳定和谐、社会风气的大事。
这种法律形式的善意提醒,在当前背景下应该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二,让老年人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护。
过去很多不孝顺的恶劣行为还仅仅属于道德范畴,老人自身不能够诉诸于法律以求得保护,单位也不好插手员工的家务事。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老人可以直接拿起法律武器要求子女必须履行赡养和尽孝的义务,单位也可以依法督促员工必须尽孝。
这样一来就明确了子女、老人、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更加有利于保护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
但是我觉得,想要这条法律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抓落实。
不仅要鼓励尽孝,更要惩戒不孝。
2015年事业单位面试题解析及练习1、对于药价虚高,存在很多灰色地带的问题你怎么看?【参考答案】目前我国药品流通定价的流程是,各省先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认购中标药品,公立医院为了进一步压低药价,还会进行二次议价。
为了提高利润一些药企在上报药品零售价时,不仅将专利、独家研发等成本囊括进去,甚至还包括了二次议价、医院医生收取回扣的成本。
所以,在招标环节药企对药品的定价就远远超出了药物的原来成本。
利益集团的垄断是药价虚高的另一个原因。
有些药品销售排名靠前的企业,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的销售占据垄断地位。
这些医院的药品销售量占全部药品销售总比的80%以上。
因为巨大的销售量,所以使这些药企在医药市场独占鳌头,因而也拥有了药价的主要把控权。
药价改革这件事情,必须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使药价得到行之有效的控制,解药价贵之难题。
那么具体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药价呢?首先,要合理定价。
药企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合理定价,应该公布真实的药品成本价格和批发价格。
药品价格应该向民众公开,接受民众和业内人士的监督。
其次,提高议价能力。
医院在采购时可以围绕医保支付基准价协商谈判,加强医院的议价动力,在二次议价的基础上增加议价的次数和否决权。
2、国家出台2014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事业单位编制由“终身制”改为“合同制”。
对此,你怎么看?据此谈一下你对你所竞聘的事业单位岗位的理解。
【解析】国务院公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能够有效解决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慵懒散问题,是事业单位用人方式上的符合现实需求的有利举措。
首先,“合同制”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这既能保证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和受聘者个人的工作稳定性,又能够拓宽选拔渠道,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从而有利于调整干部结构。
其次,依据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15年-2016年全国事业单位招考真题1.你升职了,你以前的三位同事,一个对你言听计从,一个冷若冰霜,一个不闻不问,请问你如何解决?答案解析:首先,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因为我是一个重视同事关系和感情的人,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精湛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为单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是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会高度重视此事并以单位利益为重处理好此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会先和后两位同事进行一个有效沟通和交流。
具体了解他们对我冷淡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以前的共事中有一些工作上的意见不一致。
那我会在一些工作场合和会议上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
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充分尊重和适当合理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要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并辅助以后期的交流与沟通逐渐化解。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以前的工作中彼此认识和了解相对较少,那么,我会主动地与他们进行工作或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
是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和重视。
再通过平时做一些工作和任务加深彼此认识与了解。
第二,我会与言听计从的同事进行私下的沟通和交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或家庭关系导致不在状态,那我会主动关心并适当提供帮助,化解这样的矛盾。
第三,也有可能是自己平时过多的把心思投入在工作中,对于这几位平时本来关系就很好的同事有些疏远自己。
我会在私下与他们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深化认识和升华感情。
比如:打篮球、网球或下棋等方式深化认识和加强交流。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就要以单位利益为重,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注重平时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创良好而和谐的工作氛围。
2.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你怎么看?答案解析:这种现象在当前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短期内还是比较普遍的。
究其原因,直接原因当然就是近年高校大量扩招的缘故导致。
2015国考社会热点预测—理性对待维权“闹事”京佳教育程安【背景材料】黑龙江肇东市数千名教师因为薪资待遇问题集体罢课,此事过去不到两周,近日黑龙江多地再次出现类似的教师停课维权事件。
涉事地有双城市、依兰县、尚志市、宾县、巴彦县、方正县等(12-01《京华时报》)。
【京佳解析】对于教工停课维权事件,不能“因闹妥协”,不能因为担心“闹出问题”就满足所有要求。
对于官方回应,京佳程老师认为应该理性对待。
首先,对于合理的诉求,政府当然必须尽快解决,这种态度是正确的。
而对于不合理的诉求,则不能因为他们“闹事”就全盘接受。
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一是,解决问题只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以是否罢课为标准;二是,如果政府“因闹妥协”,将会滋长靠闹事来谋取超额利益的行为;三是,违反规定给予闹事者的“好处”,将会产生蝴蝶效应,也给兄弟省市带来不良示范。
其次,原则好定,就怕具体化。
第一个问题是,教师们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究竟由谁说了算。
例如,增加工资是不是合理要求,法律早已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如果没有做到,就是政府违法。
这时候,面对闹罢课的教师,政府该不该“妥协”。
第二个问题是,政府坚持不合理的要求,闹了也不解决;那就要先做到,对于合理的要求不闹也解决。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许多被认为合理的诉求,此前政府根本就不执行政策,而是在罢课之后才解决的。
再次,政府宣布不会“因闹妥协”是可以的,但前提是,政府依法办事,对合理的诉求“不闹也解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闹了也不解决”。
而且,如果政府确实是错了,“因闹妥协”也算是一种“下策”,最差的倒是明明错了,却坚持不妥协。
最后,我认为,政府应该正确对待该事件,对合理的诉求要尽快解决,给民众一个交代,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当然,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自然不能满足,否则,会有更多这样的闹事者。
对于民众的诉求要有合理的解释,要拿出相关的细则。
【背景资料】
2015年6月28日晚,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一年轻男子不时调戏一旁一位老年流浪汉,一旁坐在地上的男子怂恿此年轻男子扒掉流浪汉的衣服给其照相,对他进行人身侮辱。
【标准表述】
在一个以物质和金钱、以世俗的成功论英雄的时代,社会弱势群体和底层人物,往往成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人群,他们因为地位的卑微而失去了他人的尊重,因为身份的不堪而遭遇了社会的轻视。
轻视和怠慢弱势群体,会引发被怠慢和被轻视者的内心的不满,仇视的目光,甚至是报复性的反击,失去的同样是别人的尊重。
然后排斥弱势群体会造成以下危害:
1.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挑战社会文明底线。
3.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措施】
1.从收入分配机制上对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难者加以保障。
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人群给予特别的关注。
2.给予不同群体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在公共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上要形成合理机制。
3.科学设计社会阶层流动机制。
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税收等方面确保弱势群体的权利,通过制度变革使国家最大限度地代表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
4.呼吁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乞讨”岂能暴力?【背景链接】7月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天津某线路公交车上出现一男子,不停向乘客磕头要钱,不给钱他就会到你身边继续磕头,地上到处是血,乘客见状纷纷给钱。
男子拿到钱之后对司机说:“我这不是偷不是抢,是自己要来的。
”据介绍,这人已经在天津众多条公交线路上辗转乞讨多次,不少市民都遇到过。
【预测题目】目前,很多地方都曾出现一些职业乞丐,公交车上、地铁上、路边等到处可见,他们一见人就磕头要钱,不给就继续磕,一直到给钱为止。
对此“暴力乞讨”现象,你怎么看?【中公解析】不可否认,这样的乞讨现象确实存在。
他们有些因为肢体残障,失去了劳动力,或是家庭破败、贫病交加,没有生活依靠,但也有不少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的人掺杂期间,成为惰民一族,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冬闲无事之时,全村成帮结伙地外出乞讨,以此增加收入,使乞讨成为一种“职业”。
其实不管是何种原因,“暴力乞讨”的存在,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乞讨者在地铁、火车、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线上频繁行动,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的安全出行,而且有损社会文明形象,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有些游手好闲之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想法,整日装残装病、骗取爱心,以此为职业,不仅令人生厌,骗取了人们的善心和金钱,败坏社会的风气,更是侵占了有限的救助资源,使社会救助的整体效率偏低。
因此,治理乞讨乱象,势在必行。
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乞讨问题的相关法律尚未完善,很难辨别乞讨者的真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亟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以此形成有力的监督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打击骗取社会同情心的职业乞讨者;另一方面,完善慈善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渠道,送去温暖,从根本上减少乞讨者的存在。
只有做到这些,“暴力乞讨”的现象才会有所缓解。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考题及解答(5)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考题及解答(5)
【题目】
如今社会中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人们往往先入为主地倾向于弱势的一方,请谈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同情弱者是出于人性中的仁慈,但是先入为主的同情而无视理性的考虑,是值得我们警觉的。
先入为主的同情会蒙住个人理性考虑的眼睛。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利用人们同情心的事件发生:比方职业行乞的兴盛,前不久还有“行乞人员无法忍受收容所工作人员的劝导,起身换衣,秒变高富帅”的可笑新闻;天津爆炸事件后出现“父亲去世博同情”骗钱的新闻;“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疯狂转发,以及事后言论的不断翻转——一个个事件,无不是因为先入为主将思维倾向于去相信“弱者”,而缺乏理性的考虑,这不仅为谣言和欺骗提供了温床,还透支了社会的爱心。
它的危害还不仅限于此,假如是在政府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发生了矛盾,一些别有用心的份子就会利用这样的心理,达成更为恶劣的目的,比方“大
学生掏鸟蛋被判10年”,药家鑫在言论压力下被判死刑都是如此。
当然我们要看到,群众的一心向善愿意去相信别人、帮助别人,这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推广的结果,但是也要看到这种推广中群众的理解还不够深化,无视了理性考虑的重要性;加之,如今社会上的信息曝光率很高,而且其中鱼龙混杂、质量不一,这导致了人们无法去探究事务发生的本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最后,公民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增强让大家更多的倾向于去相信自己关心的东西。
2015年6月15日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1、某省出台条例,规定你不履行抚养,善养义务的,单位规定尽孝义务,对此你怎么看?2、工匠将铁打了后,立马放到冷水里,这是淬火效应,对于挫折,你怎么看?3、单位组织为期一周的职业道德培训,职工积极性不高,你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怎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2015年6月14日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1、漫画题,自拟题目并说明原因。
2、政府官网被黑客攻击,变成了赌博网站,作为网站管理员,你如何处理?3、你们要讨论新产品研发会议,讨论过程中意见不统一,导致发生争吵,现场混乱,作为主持人你该如何应急处理?请现场模拟。
2015年6月13日湖南公务员面试真题(考生回忆版)1、私家车占公共车位严重,市政府将免费的公共车位变为收费,引起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你怎么看?2、乌鸦喝水,一个用石头喝,一个用吸管喝,自拟题目。
3、我市残联去特殊儿童学校组织“关爱活动”要组织的话,重点要注意哪些?(组织一个关爱孤僻儿童,共创美好未来的活动,应该把握哪些重点。
)2014年5月17日湖南省考面试真题1、你是一位银行大堂负责人,有位老人前来办理业务,因老人看不清银行需要填制的表格信息,因此老人请求银行工作人员代为填写,而这项业务因涉及到需留客户个人信息,银行工作人员以规定为由拒绝代为填写,老人因此与银行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产生了矛盾,此事也影响到后续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你作为银行大堂负责人,怎么处理这件事?2、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比如“萌”、“亲”等网络新词,有人认为这些新词的出现对传统汉字产生了挑战,造成汉字危机;也有人认为这些新词的出现是对传统汉字的创新。
你怎么看?3、行人闯红灯过马路,志愿者劝说行人不要闯红灯,某个志愿者在劝说的过程中遭到行人的嘲笑,志愿者因此感到委屈,想退出、想放弃,你作为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怎么去安慰劝服这位志愿者?2014年5月18日湖南省考面试真题1、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敢扶跌倒老人的现象,可是我们还是要创造乐于助人的新风尚。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不让座就该挨打2014年9月4日下午1时许,武汉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
事发后,汉阳警方到达现场将其带离公交车。
据悉,5名老人都六七十岁,聚会完毕准备回家。
目击乘客说,老人们就站在男青年身边,可能是没有站稳碰到了他,男青年骂了几句,老人称不让座也就算了,何必要骂人。
争吵拉扯中,一名老人打了几拳。
警方介入并调解,目前双方已相互谅解,男青年经医院检查并没受伤。
相关评论报道@寂寞上升线~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老人很多为老不尊!不按顺序排队扰乱秩序!地铁公交抢座位!当与人发生矛盾时如果己方有理就会无休止的指责对方,己方无理就摆出老人是弱势群体的姿态!越活越退步的道德!@香香让座位是自愿的吧!凭什么就应该给你坐?如果年轻人也刚好生病呢?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给老人坐的车子?看他们互相殴!@Sayane人家不让座没礼貌,你打人就是犯法的了@万万美想到能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年轻人一天为了家中老人,怀中小孩儿而奔波,不是不想让,真的太累了,老人坐公交车去公园锻炼,跳舞,打坐,有点矛盾啊。
到底谁累谁清闲。
@\e/魔的天使老了还能把年轻人暴打一顿?我看就不该让。
有力气打人就没力气站着吗?模拟题:对于社会上关于公交车让座而引发的争议,对此你怎么看?参考解析【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分析(负面类)【考查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能否综合、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解题思路】公交不让座,属于道德行为,是不尊老爱幼的负面行为,而打人,不仅是不道德,而且还是违法的行为。
因此按照负面消极类的现象分析题思路来解答,即危害-原因-对策-提升。
【参考答案】礼让、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体现我们中国人素质的地方,因此我们弘扬这一传统美德是必要的。
对于公交车上让座与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让座就挨骂挨打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还被搬上电影荧幕,引发公众的深度思考。
然而,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的道德感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质疑与动摇。
2015年公务员面试热点1、女导游辱骂游客折射旅游业乱象。
针对“五一”期间发生的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事件,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了查处结果,对涉事旅行社进行停业整顿并处罚款,对骂人导游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
国家旅游局就此表示,今年要把整治市场秩序、向“不合理低价”宣战提到旅游工作首位。
在正常市场竞争中,哪怕是采取低价策略,也不该发生这种欺负辱骂游客的行为,否则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并非企业可持续经营之道。
旅行社敢这么做,也从侧面体现了游客维权不易的现实。
试想,如果游客打一个投诉电话,就可让相关旅行社遭受重罚甚至关门,还会有旅行社敢于如此藐视游客的正当权益吗?这也说明,游客被强令购物,遭导游辱骂,也有维权机制不通畅、监管不给力的因素,而不光是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
市场监管缺失,也是造成导游正当权益受损,进而把气撒在游客头上的一个内在原因。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
但据涉事导游称,她所带的团是“旅游购物团”,只有游客多多购物消费,自己才拿得到带团的酬劳。
可想而知,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若能加强日常执法监管,杜绝旅行社侵害导游权益问题,也就不太可能发生类似的导游辱客事件。
2、如何治理“路怒症”5月3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某十字路口处,司机张某开车逼停女司机卢某,将其从驾驶室内暴力拉下车并拳打脚踢。
张某称,卢女士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使他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因气不过,他随后一路尾随并实施殴打。
卢女士表示,因自己对道路不太熟悉,确实在变道时突然点了一下刹车,但当时两车并没发生剐蹭,“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男子会一路尾随并破口大骂,最后把我逼停把我从车里拉出来毒打。
”对任何城市来说,患上“路怒症”的人越多,道路交通必然越发拥挤,不必要的纷争、吵闹乃至社会戾气必然膨胀。
为此,一方面当然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文明驾驶,另一方面更要严惩那些动辄滥用暴力者。
2015长沙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无理取闹的“弱势群体”到底该不该罚?
近日,一退休老太王丽(化名)来到安庆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中心,办事未果后,飙起脏话,不料却遭该中心申报登记管理科副科长何某掌嘴。
记者10月18日从安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16日已责令安庆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中心对何某进行严肃处理。
目前何某已被撤职并调离工作岗位。
正方
应该也让骂人者付出代价
打人不对,打人者就该受到应有惩罚,更何况是为民众提供服务的政务人员。
但骂人者就没有责任吗?骂人行为同样恶劣,有必要让其付出应有代价。
这是对当事人的警告,也是对言语恶劣、素质低下之人的警示。
现在有人就抱着这样的想法:以前办事受气,如今要撒撒气;以前是弱者,如今要展现强者风范。
我们常常讲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自己的言行恶劣,凭什么要求别人微笑服务?自己不尊重别人,凭什么要求别人尊重你?一个不知道自重的人,该有多可怜!(马若虎)
基层工作人员也有尊严
虽说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老人总喜欢倚老卖老,任你什么规章制度和程序,不满意就对工作人员刻意刁难,甚至通过飙脏话、诅咒他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老人为老不尊辱骂他人在先难道就不应该遭到舆论的谴责?
副科长掌掴老太而被免职,这样的处罚是必要的,毕竟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有大局观以及群众观,公职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政府的精神风貌。
可是,笔者想问,对于这些无理取闹的“弱势群体”就无从追究吗?难道日后再出现这样的办事群众,基层工作者就要忍气吞声吗?是不是也
应当将这样的群众定为“扰乱正常办公秩序”,对其进行一定的治安处罚,以维护基层工作人员应有的尊严。
(张睿)
反方
副科长不堪辱骂就该动手?
有人认为,何某打人事出有因,不该受此处分。
但是,领导干部不堪辱骂就该动手?事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还是得从何某身上找找原因。
首先,该副科长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耐心。
虽然他解释了有关政策,但是老太不理解发飙,说明工作还没有做好。
此时,应该进一步做好安抚解释工作。
其次,该副科长缺乏应有的修养。
老太不讲理,但终归是一个老人,面对他们可以据理力争,可以耐心劝解,可以大度宽容,绝不可以动手打人!再有理,工作做得再好,只要动手打人,就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可以说,何某被撤职一点不冤!(刘仁胜)
领导干部岂能与办事群众一般见识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职责应从管理转变为服务,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
副科长服务不成,与群众大打出手,胆从何来?
经济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权益意识在不断增强,许多领导干部还用以前的老办法、老经验与群众打交道,在新形势下解决不了群众的困难,就认为是现在的群众不好服务,服务不好。
其实,不是群众不好服务,而是领导干部不愿放下自己的“官架”与群众沟通。
办事人王丽要求“特事特办”,办事不成飙起脏话,群众发泄下情有可原,但领导干部岂能与老太一般见识,扇其嘴巴?这说明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意识、群众意识、自律意识还不强,也反映出当前机关单位在管理培养职工方面还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