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Word版含
- 格式:doc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8年高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óu)猎金榜题.(tí)名B.折.(zhē)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C.筵.(yán)席偌.(ruó)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1.D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C.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2.B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来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014·四川卷)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2016·全国卷II)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2016·全国卷III)((2018·全国卷II)B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2015·广东卷)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11·北京卷)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2016·全国卷II)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2011·北京卷)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17·山东卷)(2021·新高考卷II)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2022·全国乙卷)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2016·全国卷III)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深。
(2020·全国卷III)敝帚自珍:把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2014·全国大纲卷)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2010·安徽卷)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13·浙江卷)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2013·福建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014北京卷)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2014·江苏卷)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2014·江苏卷)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014·山东卷)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专题1:语言运用之语音.字形、标点.修辞及综合运用等一、【2016年高考山东卷】 (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 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 _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 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_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都市 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卜..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 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一一④ _____________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优美 领略 繁杂.幽美 领略 繁复 C . 幽美 领悟 繁杂卜优美 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 . ② C .③D .④【答案】 1. B 2.. B 3. A1.试题分析:A 血暄哗”应为“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朶乱.C "■伫(血应为"伫(如)”,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也泛指站立.漓尽至”应为“牀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 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口【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 层级为识记A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 2015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音及字形的辨析。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0年】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线条之美梁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
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
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
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
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
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
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
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
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
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
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
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
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
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
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
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
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
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
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
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绝密★启用前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 3 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 ,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A(2)B(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眸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_、①_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_。
②_在都市的喧哗....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_,③_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_—④_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暄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杂D.优美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①B.②C. ③D.④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专题01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
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
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
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
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
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
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
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
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
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最常见。
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A.热衷左顾右盼局面B.热衷眼花缭乱格局C.热心眼花缭乱局面D.热心左顾右盼格局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 【2019年】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óu)猎金榜题.(tí)名B.折.(zhē)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C.筵.(yán)席偌.(ruó)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1.D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C.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2.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情况。
词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与语境合不合、对象修饰当不当、褒贬色彩当不当、适用范围当不当、谦敬对象当不当等等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来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3.A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4.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选择D。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
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
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
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
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
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
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6.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7.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姐姐家,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5.C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要把选项与文章中的相关语段对比分析,找出细微的不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B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D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
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
”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B.愿霁.怒霁:停止C.除.知台州除:罢免D.终身饮.恨饮:含着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①东南无之,必也蜀②必宽譬之,饮泣强食③宗质负其母归④予一见不敢再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⑥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