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测试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07 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一(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在▱ABCD中,AB=6,AD=4,则▱ABCD的周长为()A.10B.20C.24D.12【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6,AD=BC=4,∴▱ABCD的周长为:2×(AB+AD)=2×(6+4)=20,故选:B.2.(3分)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解答】解:A.,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3.(3分)若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跳远比赛,经过几轮初赛,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0.34,S乙2=0.21,S丙2=0.4,S丁2=0.45.你认为最应该派去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答】解:∵=0.34,S乙2=0.21,S丙2=0.4,S丁2=0.45,∴S乙2<<S丙2<S丁2,∴乙的成绩更加稳定,故选:B.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A、原式==,所以A选项错误;B、与不能合并,所以B选项错误;C、与不能合并,所以C选项错误;D、原式==,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5.(3分)下列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12,13B.2,3,C.4,7,5D.1,,【解答】解:A、52+122=169=1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22+()2=9=3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42+52=41≠7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12+()2=()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6.(3分)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解答】解:当x取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选项A中的曲线,当x取一个值时,y的值可能有2个,不满足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故A中曲线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选:A.7.(3分)数学老师为了判断小颖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对小颖在中考前的6次模拟考试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老师应最关注小颖这6次数学成绩的()A.方差B.中位数C.平均数D.众数【解答】解:由于方差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故老师最关注小颖这6次数学成绩的稳定性,就是关注这6次数学成绩的方差.故选:A.8.(3分)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 B.∠A=∠B,∠C=∠DC.AD∥BC,AD=BC D.AB=AD,CD=BC【解答】解:A.由AB∥CD,AD=BC,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由∠A=∠B,∠C=∠D,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由AD∥BC,AD=BC,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由AB=AD,CD=BC,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9.(3分)如图,一次函数y1=x+b与一次函数y2=kx+4的图象相交于点P(2,﹣2),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4的解集是()A.x>﹣2B.x<﹣2C.x<2D.x>2【解答】解:∵一次函数y1=x+b与一次函数y2=kx+4的图象相交于点P(2,﹣2),∴当x>2时,x+b>kx+4,即关于x的不等式x+b>kx+4的解集是x>2.故选:D.10.(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步骤,通过折叠得到④,再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平铺后得到⑤,其中FM、GN为折痕,若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则的值为()A.B.C.D.【解答】解:如图,连接HF,直线HF与AD交于点P,∵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之比为4:5,设正方形EFGH与五边形MCNGF的面积为4x2,5x2,∴GF2=4x2,∴GF=2x,∴HF==2x,由折叠可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x2+4×5x2=24x2,∴PM2=24x2,∴PM=2x,∴FM=PH=(PM﹣HF)=(2x﹣2x)=(﹣)x,∴==.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3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解答】解:∵二次根式有意义,∴2x﹣1≥0,解得:x≥.故答案为:x≥.12.(3分)如图,在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4米,另一棵树高9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13米.【解答】解:如图所示,AB,CD为树,且AB=14米,CD=9米,BD为两树距离12米,过C作CE⊥AB于E,则CE=BD=12,AE=AB﹣CD=5,在直角三角形AEC中,AC===13.答:小鸟至少要飞13米.故答案为:13.13.(3分)已知a,b,c,d的平均数是3,则2a﹣1,2b﹣1,2c﹣1,2d﹣1的平均数是5.【解答】解:∵a,b,c,d的平均数是3,∴a+b+c+d=12,∴[(2a﹣1)+(2b﹣1)+(2c﹣1)+(2d﹣1)]÷4=(2a﹣1+2b﹣1+2c﹣1+2d﹣1)÷4=[2(a+b+c+d)﹣4]×=﹣1=﹣1=6﹣1=5,故答案为:5.14.(3分)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3、5、2、3,则正方形E的边长是.【解答】解:设中间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y,正方形E的边长为z,则由勾股定理得:x2=3+5=8,y2=2+3=5,z2=x2+y2=13;即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为:z2=13.则正方形E的边长是.故答案为:.15.(3分)已知直线y=kx+b,若k+b+kb=0,且kb>0,那么该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解答】解:∵k+b+kb=0,且kb>0,∴k+b=﹣kb<0,k和b同号,∴k<0,b<0,∴直线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故答案为:一.16.(3分)已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与三角形三边有如下数量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一半的平方与第三边中线平方之和的2倍.即:如图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有AB2+AC2=2(BD2+AD2).请运用上述结论,解答下面问题:如图2,点P为矩形ABCD外部一点,已知P A=PC=3,若PD=1,则AC的取值范围为﹣1≤AC<2.【解答】解:如图,连接BD交AC于O,连接PO,∵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O=CO=BO=DO,∵PO是△ACP的中线,也是△PBD的中线,∴P A2+PC2=2(AO2+PO2),PB2+PD2=2(PO2+OD2),∴P A2+PC2=PB2+PD2,∴9+9=1+PB2,∴PB=,在△PBD中,﹣1≤BD≤+1,∴﹣1≤AC≤+1,当点P在AD上时,CD===2,∴AC===2,故答案为:﹣1≤AC<2.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17.(6分)计算:(1)﹣+;(2)(+1)(﹣1)+÷.【解答】解:(1)原式=3﹣4+=0;(2)原式=()2﹣1+=2﹣1+=1+.18.(8分)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C、AB边上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BC,连接BE、DF.请判断B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DE是△CAB的中位线,EF是△ABC的中位线,∴DE∥AB,EF∥BC,∴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解:BE与DF的位置关系为:BE⊥DF,如图所示,理由如下:由(1)得:DE是△CAB的中位线,EF是△ABC的中位线,∴DE=AB,EF=BC,∵AB=BC,∴DE=EF,∵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DEF是菱形,∴BE⊥DF.19.(8分)已知一次函数y=(m﹣3)x+m+1的图象经过点(1,2).(1)求此一次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2)求此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解答】解:(1)把x=1,y=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m﹣3)+m+1=2.解得m=2.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3.函数图象见右图.(2)当x=0时,y=3;当y=0时,x=﹣3.所以直线和x、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3=.20.(8分)某校九年级的一次数学小测试由20道选择题构成,每题5分.共100分.为了了解本次测试中同学们的成绩情况,某调查小组从中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50人;(2)调查的学生中,该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90分;(3)调查的学生中,该次测试成绩的众数为95分;(4)补全条形统计图;(5)若测试成绩80分或80分以上为“优秀”,则估计该校九年级800名学生中,本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是多少?【解答】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5÷10%=50(人),故答案为:50;(2)∵3+18=21,21+12=3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0+90)÷2=90(分),故答案为:90;(3)85分的学生有50﹣(2+5+12+18+3)=10(人),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5分,故答案为:95;(4)由(3)知,85分的学生有10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5)800×=768(人),即该校九年级800名学生中,本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是768人.21.(8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AB=6,BC=8,将△DCE沿DE翻折,使点C落在点A处.(1)设BD=x,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62+x2=(8﹣x)2;(2)分别求DC、DE的长.【解答】解:(1)∵将△DCE沿DE翻折,使点C落在点A处.∴AD=CD,AE=EC,设BD=x,则DC=AD=8﹣x,∵AB2+BD2=AD2,∴62+x2=(8﹣x)2,故答案为:62+x2=(8﹣x)2;(2)由(1)得62+x2=(8﹣x)2,解得x=,∴BD=,∴DC=BC﹣BD=8﹣=.∵AB=6,BC=8,∴AC===,∴CE=AC=5,∴DE===.22.(10分)甲、乙两名同学沿直线进行登山,甲、乙沿相同的路线同时从山脚出发到达山顶.甲同学到达山顶休息1小时后再沿原路下山.他们离山脚的距离S(千米)随时间t(小时)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同学上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2)若甲同学下山时在点F处与乙同学相遇,此时点F与山顶的距离为0.75千米;①求甲同学下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②相遇后甲、乙两名同学各自继续下山和上山,求当乙到山顶时,甲离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答】解:(1)设甲、乙两同学登山过程中,路程s(千米)与时间t(时)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S甲=k1t,S=k2t乙由题意,得2=4k1,2=6k2∴k1=,k2=,∴解析式分别为S甲=t,S乙=t;(2)①当y=4﹣0.75时,,解得t=,∴点F(,),甲到山顶所用时间为:4=8(小时)由题意可知,点D坐标为(9,4),设甲同学下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为s=kt+b,则:,解答,∴甲同学下山过程中S与t的函数解析式为s=﹣t+13;②乙到山顶所用时间为:(小时),当x=12时,s=﹣12+13=1,当乙到山顶时,甲离乙的距离是:4﹣1=3(千米).23.(12分)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M从点B向点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N为CD上一点,且∠MAN=60°,连接AM交BD于点P.(1)求菱形ABCD的面积;(2)如图1,过点D作DG⊥AN于点G,若BM=4﹣2,求NG的长;(3)如图2,点E是AN上一点,且AE=AP,连接BE、OE.试判断:在运动过程中,BE+OE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2,∠ABC=∠ADC=60°,AC⊥BD,∴△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AOB=90°,∠ABO=∠CBO=30°,∴OA=AB=1,OB=OA=,∴AC=2AO=2,BD=2OB=2,∴S菱形ABCD=•BD•AC=×2×2=2.(2)如图1中,过点A作AT⊥CD于T.∵△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ACN=∠ABM=60°,AB=AC,∵∠MAN=∠BAC=60°,∴∠BAM=∠CAN,∴△BAM≌△ACN(ASA),∴BM=CN=4﹣2,∵AC=AD,AT⊥CD,∴CT=DT=1,AT=,∴TN=CT﹣CN=1﹣(4﹣2)=2﹣3,∴AN===3﹣,∵S△ADN=•AN•DG=•DN•AT,∴DG==,∴GN===2﹣.(3)如图2中,取CD的中点G,连接BG,CE,EG,过点G作GH⊥BD于H.∵∠BAC=∠P AE=60°,∴∠BAP=∠CAE,∵AB=AC,AP=AE,∴△BAP≌△CAE(SAS),∴∠ABP=∠ACE=30°,∵∠ACD=60°,∴∠OCE=∠GCE,∵∠COD=90°,∠ODC=∠ADC=30°,∴CD=2OC,∵CG=GD,∴OC=CG,∵CE=CE,∴△OCE≌△GCE(SAS),∴OE=EG,∴BE+OE=BE+EG≥BG,在Rt△BGH中,∵∠GHB=90°,GH=DG=,BH=,∴BG===,∴BE+OE≥,∴BE+OE的最小值为.24.(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l1:y=x﹣2和直线l2:y=2x﹣4相交于点A.(1)已知点P(1﹣t,9﹣3t),求证:无论t为何值,点P总在直线y=3x+6上;(2)直线y=3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平移线段BC,使点B、C的对应点M、N分别落在直线l1和l2上,请你判断四边形BMN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2)问的条件下,已知直线y=mx﹣6m+8 把四边形BMNC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求m的值.【解答】(1)证明:对于直线y=3x+6,当x=1﹣t时,y=3(1﹣t)+6=﹣3t+9,∴P(1﹣t,9﹣3t)在直线y=3x+6上.(2)解:∵直线y=3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B(﹣2,0),C(0,6),∵线段MN是由线段BC平移得到,∴可以假设M(t,t﹣2),N(t+2,t﹣2+6),即N(t+2,t+4),∵N(t+2,t+4)在直线y=2x﹣4上,∴t+4=2(t+2)﹣4,解得t=4,∴M(4,2),N(6,8),∴BM==2,BC==2,∴BM=BC,∵BC=MN,BC∥MN,∴四边形BMNC是平行四边形,∵BC=BM,∴四边形BMNC是菱形.(3)∵直线y=mx﹣6m+8,∴x=6时,y=8,∴直线y=mx﹣6m+8经过定点(6,8),∴直线y=mx﹣6m+8经过点N(6,8),∵直线y=mx﹣6m+8把四边形BMNC的面积分成1:3两部分,∴直线y=mx﹣6m+8经过BC的中点G或经过BM的中点H,∵G是BC的中点,H是BM的中点,∴G(﹣1,3),H(1,1),把G(﹣1,3)代入y=mx﹣6m+8得到m=,把H(1,1)代入y=mx﹣6m+8得到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或.。
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题一、填空题1、如图,在△MON中,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射线OM,ON于点A,B,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MON的内部交于点C,作射线OC.若OA=5,AB=6,则点B到AC的距离为______第1题第2题2、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过点C作CD⊥BD于点D,E是边AC的中点,连接DE.若DE=2,BC=10,则AB的长为______3、如图,在Rt△ABC中,AC=4,BC=33,将Rt△ABC以点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则线段BE的长度_____第3题第4题4、如图2,在△ABC中,AB=2,∠BAC=60°,D是边BC的中点,点E在边AC上运动.若DE平分△ABC的周长,则DE的长是_____5、如图,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EBD,点C的对应点为点D,连接AD,AE.若AB=5,AD=4,∠DAB=30°,则AC的长为_______第5题第6题6、将连接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称为“中对线”.如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4,且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则该四边形较短的“中对线”的长度为______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EB=45°,BD=4,将纸片沿对角线AC 对折,使得点B落在点B的位置,连接DB,则DB的长为_____8、如图,在Rt△ABC中,∠BAC=90°,∠B=60°,AB=2,点P为BC边上任意一点,连接PA,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连接PQ,则PQ的最小值为_______第8题第9题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点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DF垂直平分AE.若BF=1,EF⊥AB,则线段AD的长为_____二、解答题1、如图,已知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BF,CE相交于点O,AE=DF,∠E=∠F,OB=OC.(1)求证:△ACE≅△DBF;(2)如果把△DBF沿AD折翻折,使点F落在点G处,连接BE和CG.求证:四边形BGCE是平行四边形.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DE//BC分别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已知CD⊥BE,CD=3,BE=4,求BC+DE的值.小明发现,过点E作EF//DC,交BC延长线于点F,构造△BEF,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1)请按照上述思路完成小明遇到的这个问题;(2)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ABEF,连接AC,AE,DF,且AC与DF交于点G.若AC=AE=DF,求△DGC的度数.3、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D=2,BD⊥AD,点E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将DE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F,连接BF.(1)求证BF=AE;(2)若BF所在的直线交AC于点M,求OM的长度;(3)如图②,当点F落在△OBC的外部,构成四边形DEMF时,求四边形DEMF的面积.(4)如图③,若点F恰好落在AC上,请直接写出EF的长.4、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旋转的奥秘,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D是边BC上一点(0<BD<12BC),连接AD,将△ABD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AB与AC 重合,得到△ACE.【操作探究】(1)试判断△A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深入探究】(2)希望小组受此启发,如图2,在线段CD上取一点F,使得∠DAF=45°,连接EF,发现EF和DF有一定的关系,猜想两者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智慧小组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发现线段CF,FD,DB之间也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当CF=3,BD=2时,直接写出DF的长.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5、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玩转直角三角形”的探究活动,老师将两张全等的直角三的形纸片(Rt△ABC,Rt△FDE)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在同一平面内摆放,点A与点F重合,点C点E重合,已知Rt△ABC≅Rt△FDE,∠ACB=∠FED=90°,∠BAC=∠DFE=30°,BC=DE=2.初步探究:(1)“勤思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Rt△ABC保持不动,将Rt△FDE绕点A顺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旋转角度为a(0°<a<180°”),直线DE与直线BC相交于点G,在旋转过程中,发现始终有△ABE≅△ADC,请你帮他们写出证明过程;深入探究:(2)“敏学小组”在“勤思小组”的操作方式下继续探究,提出问题.①如图2,若连接AG,CE,请判断线段AG与C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当旋转角度a=60°时,Rt△DEF的边DF与边AB重合,则△BCE的面积为_____6、如图1,△ABC和△AE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点B在线段AE上,点C在线段AD上.(1)请直接写出线段BE与线段CD的关系:__________(2)如图2,将图1中的△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a(0<a<360°).①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当AC=ED时,探究在△ABC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阅读材料:如图1,点A是直线MN上一点,在MN上方的四边形ABCD中,∠ABC=140°,延长BC至点E,若2∠ECD=∠MAD+∠ADC,请探究∠ECD与∠MA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小白的想法是:“作∠ECF=∠ECD(如图2),通过推理可以得到CF//MN,从而得出结论·任务一:(1)请按照小白的想法完成解答;任务二:(2)保留原题条件不变,CG平分∠ECD,反向延长CG,交∠MAB的平分线于点H(如图3),设∠MAB=a,请直接写出∠H的度数(用含a的式子表示).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8、下面是某数学兴趣小组探究120°特殊角在多边形计算中运用的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1)请补充完整材料中的解题过程;(2)如图(3),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内角都为120°,其中AB=4,BC=1,CD=8,DE=2,求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9、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活动课上,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展开有关图形旋转的探究活动.如图1,在△ABC中,AB=AC,∠B=40.将△ABC从图1的位置开始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点字D,E分别是点B,C的对应点),旋转角为a(0°<a<100°),设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M,线段意DE分别交BC,AC于点0,N.特例分析:(1)如图2,当旋转到AD⊥BC时,旋转角a的度数为_____探究规律:(2)如图3,在△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求真”小组的同学发现线段AM始终等于线段AN,请证明这一结论;拓展延伸:(3)A.直接写出当△DOM是等腰三角形时旋转角a的度数.B.在图3中,作直线BD,CE交于点P.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当△DPE是直角三角形时旋转角a的度数.太原市鲁艺中学校:八年级数学命题人:薛梅审核人:王海文班级:____姓名:__________作业评价: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10、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课上,同学们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探究图形变化中的数学问题.如图1,将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重叠摆放在桌面,其中∠BAC=∠EDF=90°,AB=AC,DE=DF,点A,D在EF的同侧,点B,C在线段EF上,连接DA并延长DA交EF于点O,已知DO⊥EF.将△DEF从图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O顺时针旋转(△ABC保持不动),旋转角为a.数学思考:(1)“求索小组”的同学发现图1中BE=CF,请证明这个结论;操作探究:(2)如图2,当0°<a<180°时,“笃行小组”的同学连接线段AD,BE.①猜想AD,BE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OE=AB=2,请直接写出当α=45°时,C,E两点间的距离;③若OE=AB=2,请直接写出当点F落在AC延长线时,C,F两点间的距离.11如图1,△ABC和△A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AD=90°,点B在段AE上,点C在线段AD上.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与线段CD的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a(0<a<360°),①(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当AC=。
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在括号内. 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0 C.x≠0 D.x≥0且x≠1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B.4﹣3=1 C.2×3=6 D.÷=33.在一次函数y=ax﹣a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其图象可能是()A.B. C.D.4.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点E是垂足.已知AD=2,则图中长为2的线段有()A.1条B.2条C.3条D.4条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3a2b﹣a2b=2B.单项式﹣x2的系数是﹣1C.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x>﹣1D.若分式的值等于0,则a=±1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若点A关于CD所在直线的对称点E恰好为AB的中点,则∠B的度数是()A.60° B.45° C.30° D.75°7.将五个边长都为2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B、C、D分别是四个正方形的中心,则图中四块阴影面积的和是()cm2.A.2cm2B.4cm2C.6cm2D.8cm28.如图,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是l上一动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对下列各值:①线段MN的长;②△PAB的周长;③△PMN的面积;④直线MN,AB之间的距离;⑤∠APB的大小.其中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的是()A.②③ B.②⑤ C.①③④D.④⑤二、填空题(毎小題3分,共21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撗线上)9.2﹣6+的结果是.10.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DB=6cm,DH⊥AB于点H,则DH的长为.1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A(1,0)和B(0,2)两点,则它的图象不经过第象限.12.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 的周长为.13.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已知孔明数学得分为95分,综合得分为93分,那么孔明物理得分是分.14.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AC=5,CD的长.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題,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宇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计算:(1)÷﹣×+;(2)(+1)(﹣1)+﹣()0.17.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BO=DO,且∠ABC+∠ADC=180°.(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DF⊥AC,若∠ADF:∠FDC=3:2,则∠BDF的度数是多少?18.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19.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已知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20.在四边形ABCD中,AB=AD=8,∠A=60°,∠D=150°,四边形周长为32,求BC和CD的长度.21.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精准扶贫”精神.某校特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帮扶A、B两贫困村的计划.现决定从某地运送152箱鱼苗到A、B两村养殖,若用大小货车共15辆,则恰好能一次性运完这批鱼苗,已知这两种大小货车的载货能力分别为12箱/辆和8箱/辆,其运往A、B两村的运费如下表:A村(元/辆)B村(元/辆)目的地车型大货车 800 900小货车 400 600(1)求这15辆车中大小货车各多少辆?(2)现安排其中10辆货车前往A村,其余货车前往B村,设前往A村的大货车为x辆,前往A、B 两村总费用为y元,试求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运往A村的鱼苗不少于100箱,请你写出使总费用最少的货车调配方案,并求出最少费用.2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经C地,甲车到达C地停留1小时,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A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两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出发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车的速度是千米/时,t= 小时;(2)求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它出发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直接写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23.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上,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其中∠PCQ=90°,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C=1+,PA=,则:①线段PB= ,PC= ;②猜想:PA2,PB2,PQ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如图②,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②给出证明过程;(3)若动点P满足=,求的值.(提示:请利用备用图进行探求)2022-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港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在括号内. 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0 C.x≠0 D.x≥0且x≠1【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先根据分式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代数式+有意义,∴,解得x≥0且x≠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B.4﹣3=1 C.2×3=6 D.÷=3【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专题】探究型.【分析】计算出各个选项中式子的正确结果,即可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解答】解:∵ +不能合并,故选项A错误;∵4﹣3=4﹣6,故选项B错误;∵2×3=18,故选项C错误;∵÷=3,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在一次函数y=ax﹣a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其图象可能是()A.B. 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y=kx+b,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y=ax﹣a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得a<0,﹣a>0,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点E是垂足.已知AD=2,则图中长为2的线段有()A.1条B.2条C.3条D.4条【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DE,∠ABD=∠DBE,由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BD=DC,∠DBE=∠DCE,已知AD,则结合这些信息可以求得AB,BE,CE的长.【解答】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BD=DC,BE=EC,∠DBE=∠DCE,DE⊥B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ABD=∠DBE,∵AD⊥AB,DE⊥BE,∴DE=AD=2,∵∠BAC=90°,∴∠DBE=∠DCE=∠ABD=30°,∴AB=AD•tan30°=2.在Rt△ABD和Rt△EBD中,∴△ABD≌△EBD(AAS),即AB=BE,∴AB=BE=EC=2.即图中长为2的线段有3条.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BE=AB是解题关键.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3a2b﹣a2b=2B.单项式﹣x2的系数是﹣1C.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x>﹣1D.若分式的值等于0,则a=±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合并同类项;单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单项式的定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进行计算.【解答】解:A、原式=2a2b,故本选项错误;B、﹣x2是单项式,且系数是﹣1,故本选项正确;C、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1,故本选项错误;D、若分式的值等于0,则a=±1且a+1≠0,即a=1,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是零的条件,合并同类项以及单项式的定义.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若点A关于CD所在直线的对称点E恰好为AB的中点,则∠B的度数是()A.60° B.45° C.30° D.75°【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CED=∠A,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A=∠A,∠B=∠BC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CED=6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的度数,从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点A关于CD所在直线的对称点E 恰好为AB的中点,∴∠CED=∠A,CE=BE=AE,∴∠ECA=∠A,∠B=∠BCE,∴△ACE是等边三角形,∴∠CE D=60°,∴∠B=∠CED=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得到∠CED=60°.7.将五个边长都为2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B、C、D分别是四个正方形的中心,则图中四块阴影面积的和是()cm2.A.2cm2B.4cm2C.6cm2D.8cm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图形的特点可知,每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面积的,据此解题.【解答】解: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每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面积的,故图中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即22=4cm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特性及面积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发现每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面积的.8.如图,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是l上一动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对下列各值:①线段MN的长;②△PAB的周长;③△PMN的面积;④直线MN,AB之间的距离;⑤∠APB的大小.其中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的是()A.②③ B.②⑤ C.①③④D.④⑤【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MN=AB,从而判断出①不变;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判断出②是变化的;确定出点P到MN的距离不变,然后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确定出③不变;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判断出④不变;根据角的定义判断出⑤变化.【解答】解:∵点A,B为定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MN是△PAB的中位线,∴MN=AB,即线段MN的长度不变,故①错误;PA、PB的长度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所以,△PAB的周长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故②正确;∵MN的长度不变,点P到MN的距离等于l与AB的距离的一半,∴△PMN的面积不变,故③错误;直线MN,AB之间的距离不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故④错误;∠APB的大小点P的移动而变化,故⑤正确.综上所述,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的是②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毎小題3分,共21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撗线上)9.2﹣6+的结果是3﹣2.【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解:原式=﹣2+2=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熟知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DB=6cm,DH⊥AB于点H,则DH的长为 4.8cm .【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可求得菱形的面积,又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可根据勾股定理得AB的长,根据菱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底乘以高或对角线积的一半,即可得菱形的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A=OC=AC=4cm,OB=OD=3cm,∴AB=5cm,∴S菱形ABCD=AC•BD=AB•DH,∴DH==4.8cm.【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菱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底乘以高或对角线积的一半.1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A(1,0)和B(0,2)两点,则它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将A(1,0)和B(0,2)分别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中,得到关于k与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k与b的值,确定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一次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解答】解:将A(1,0)和B(0,2)代入一次函数y=kx+b中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为:三.【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 的周长为 5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由于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DE是△ABC的中位线,那么DE=AC,同理有EF=AB,DF=BC,于是易求△DEF的周长.【解答】解:如上图所示,∵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C,同理有EF=AB,DF=BC,∴△DEF的周长=(AC+BC+AB)=×10=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边之间的数量关系.13.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物理占40%计算.已知孔明数学得分为95分,综合得分为93分,那么孔明物理得分是90 分.【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先计算孔明数学得分的折算后的分值,然后用综合得分﹣数学得分的折算后的得分,计算出的结果除以40%即可.【解答】解:(93﹣95×60%)÷40%=(93﹣57)÷40%=36÷40%=90.故答案为:90.【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用到的知识点是加权平均数.14.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AC=5,CD的长.【考点】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过点B作BM⊥FD于点M,根据题意可求出BC的长度,然后在△EFD中可求出∠EDF=45°,进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60°,AC=5,∴∠ABC=30°,BC=AC×tan60°=5,∵AB∥CF,∴BM=BC×sin30°=5×=,CM=BC×cos30°=,在△EFD中,∠F=90°,∠E=45°,∴∠EDF=45°,∴MD=BM=,∴CD=CM﹣M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根据题意建立三角形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 3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EF=DN,从而可知DN最大时,EF最大,因为N与B重合时DN最大,此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N=DB=6,从而求得EF的最大值为3.【解答】解:∵ED=EM,MF=FN,∴EF=DN,∴DN最大时,EF最大,∵N与B重合时DN最大,此时DN=DB==6,∴EF的最大值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題,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宇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计算:(1)÷﹣×+;(2)(+1)(﹣1)+﹣()0.【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乘法以及合并同类项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平方差公式和零指数幂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2=4+;(2)(+1)(﹣1)+﹣()0=3﹣1+2﹣1=1+2.【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7.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BO=DO,且∠ABC+∠ADC=180°.(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DF⊥AC,若∠ADF:∠FDC=3:2,则∠BDF的度数是多少?【考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出∠ABC=90°,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求出∠FD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C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OD=OC,求出∠CDO,即可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ABC+∠ADC=180°,∴∠ABC=∠AD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2)解:∵∠ADC=90°,∠ADF:∠FDC=3:2,∴∠FDC=36°,∵DF⊥AC,∴∠DCO=90°﹣36°=54°,∵四边形ABCD是矩形,∴CO=OD,∴∠ODC=∠DCCO=54°,∴∠BDF=∠ODC﹣∠FDC=18°.【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8.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考点】中位数;条形统计图;算术平均数;众数;方差.【专题】图表型.【分析】(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 [(x1﹣)2+(x2﹣)2+…+(x 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解答】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九(1)的中位数为85,九(1)的众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九(2)班的中位数是80;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 85 85九(2)85 80 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3),.【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19.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已知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1)作AD⊥ON于D,求出AD的长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以A为圆心50m为半径画圆,交ON于B、C两点,求出BC的长,利用时间=计算即可.【解答】解:(1)作AD⊥ON于D,∵∠MON=30°,AO=80m,∴AD=OA=40m,即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40m.(2)如图以A为圆心50m为半径画圆,交ON于B、C两点,∵AD⊥BC,∴BD=CD=BC,在Rt△ABD中,BD===30m,∴BC=60m,∵重型运输卡车的速度为18千米/时=300米/分钟,∴重型运输卡车经过BC的时间=60÷300=0.2分钟=12秒,答: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为12秒.【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圆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在四边形ABCD中,AB=AD=8,∠A=60°,∠D=150°,四边形周长为32,求BC和CD的长度.【考点】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如图,连接BD,构建等边△ABD、直角△CDB.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D=8;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BC、CD的长度.【解答】解:如图,连接BD,由AB=AD,∠A=60°.则△ABD是等边三角形.即BD=8,∠1=60°.又∠1+∠2=150°,则∠2=90°.设BC=x,CD=16﹣x,由勾股定理得:x2=82+(16﹣x)2,解得x=10,16﹣x=6所以BC=10,CD=6.【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推知△CDB是解题关键.21.(10分)(2022•广安)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精准扶贫”精神.某校特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帮扶A、B两贫困村的计划.现决定从某地运送152箱鱼苗到A、B两村养殖,若用大小货车共15辆,则恰好能一次性运完这批鱼苗,已知这两种大小货车的载货能力分别为12箱/辆和8箱/辆,其运往A、B两村的运费如下表:A村(元/辆)B村(元/辆)目的地车型大货车 800 900小货车 400 600(1)求这15辆车中大小货车各多少辆?(2)现安排其中10辆货车前往A村,其余货车前往B村,设前往A村的大货车为x辆,前往A、B两村总费用为y元,试求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运往A村的鱼苗不少于100箱,请你写出使总费用最少的货车调配方案,并求出最少费用.【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设大货车用x辆,小货车用y辆,根据大、小两种货车共15辆,运输152箱鱼苗,列方程组求解;(2)设前往A村的大货车为x辆,则前往B村的大货车为(8﹣x)辆,前往A村的小货车为(10﹣x)辆,前往B村的小货车为[7﹣(10﹣x)]辆,根据表格所给运费,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结合已知条件,求x的取值范围,由(2)的函数关系式求使总运费最少的货车调配方案.【解答】解:(1)设大货车用x辆,小货车用y辆,根据题意得:解得:.∴大货车用8辆,小货车用7辆.(2)y=800x+900(8﹣x)+400(10﹣x)+600[7﹣(10﹣x)]=100x+9400.(3≤x≤8,且x为整数).(3)由题意得:12x+8(10﹣x)≥100,解得:x≥5,又∵3≤x≤8,∴5≤x≤8且为整数,∵y=100x+9400,k=100>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5时,y最小,最小值为y=100×5+9400=9900(元).答:使总运费最少的调配方案是:5辆大货车、5辆小货车前往A村;3辆大货车、2辆小货车前往B村.最少运费为99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安排各地的大、小货车数与前往B村的大货车数x的关系.2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经C地,甲车到达C地停留1小时,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A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两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出发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乙车的速度是60 千米/时,t= 3 小时;(2)求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它出发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直接写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压轴题;推理填空题.【分析】(1)首先根据图示,可得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乙车的速度,求出乙车到达A地用的时间是多少;最后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甲车往返AC两地用的时间,求出甲车的速度,再用360除以甲车的速度,求出t 的值是多少即可.(2)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①当0≤x≤3时;②当3<x≤4时;③4<x≤7时;分类讨论,求出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它出发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3)根据题意,分3种情况:①甲乙两车相遇之前相距120千米;②当甲车停留在C地时;③两车都朝A地行驶时;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类讨论,求出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得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甲车的速度是:(360×2)÷(480÷60﹣1﹣1)=720÷6=120(千米/小时)∴t=360÷120=3(小时).(2)①当0≤x≤3时,设y=k1x,把(3,360)代入,可得3k1=360,解得k1=120,∴y=120x(0≤x≤3).②当3<x≤4时,y=360.③4<x≤7时,设y=k2x+b,把(4,360)和(7,0)代入,可得解得∴y=﹣120x+840(4<x≤7).(3)①(480﹣60﹣120)÷(120+60)+1 =300÷180+1==(小时)②当甲车停留在C地时,(480﹣360+120)÷60=240÷6=4(小时)③两车都朝A地行驶时,设乙车出发x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则60x﹣[120(x﹣1)﹣360]=120,所以480﹣60x=120,所以60x=360,解得x=6.综上,可得乙车出发后两车相距120千米.故答案为:60、3.【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分段函数是在不同区间有不同对应方式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划分,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2)此题还考查了行程问题,要熟练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3.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上,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其中∠PCQ=90°,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C=1+,PA=,则:①线段PB= ,PC= 2 ;②猜想:PA2,PB2,PQ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PA2+PB2=PQ2;(2)如图②,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②给出证明过程;(3)若动点P满足=,求的值.(提示:请利用备用图进行探求)【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①在Rt△ABC中,可求得AB,由PB=AB﹣PA可求得PB,过C作CD⊥AB于点D,则可求得CD=AD=DB,可求得PD的长,在Rt△PCD中可求得PC的长;②把AP2和PB2都用PC和CD表示出来,结合Rt△PCD中,可找到PC和PD和CD的关系,从而可找到PA2,PB2,PQ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过C作CD⊥AB于点D,由(1)中②的方法,可证得结论;(3)分点P在线段AB上和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分别利用=可找到PA和CD的关系,从而可找到PD和CD的关系,在Rt△CPD和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分别找到PC、AC和CD的关系,从而可求得的值.【解答】解:(1)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1+,∴AB===+,∵PA=,∴PB=AB﹣PA=,如图1,过C作CD⊥AB于点D,则AD=CD=AB=,∴PD=AD﹣PA=,在Rt△PCD中,PC==2,故答案为:;2;②PA2+PB2=PQ2,证明如下:如图1,∵△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AB,∴CD=AD=DB,∵PA2=(AD﹣PD)2=(CD﹣PD)2=CD2﹣2CD•PD+PD2,PB2=(BD+PD)2=(CD+PD)2=CD2﹣2CD•PD+PD2,∴PA2+PB2=2CD2+2PD2=2(CD2+PD2),在Rt△PC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C2=CD2+PD2,∴PA2+PB2=2PC2,∵△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CQ=90°,∴2PC2=PQ2,∴PA2+PB2=PQ2,故答案为:PA2+PB2=PQ2;(2)证明:如图2,过C作CD⊥AB于点D,。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二次根式√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12.以下列长度的线段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32,42,52C.√3,√4,√5D.5,12,13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平分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0个B.1个C.2个D.3个4.某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单位:m2)与工作时间t(单位: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A.150B.200m2C.250m2D.300m25.在某时段有50辆车通过一个雷达测速点,工作人员将测得的车速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这50辆车的车速的众数(单位:km/h)为()A .60B .50C .40D .15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5B .√9=±3C .2√2−√2=√2D .√18=2√37.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k 、b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0B .k >0,b <0C .k <0,b <0D .k <0,b >08.两张全等的矩形纸片ABCD 、AECF 按如图方式交叉叠放在一起.若AB =AF =2,AE =BC =6,则图中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163B .203C .4√3D .8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G ,H 分别是BD ,AC 的中点,AB =CD ,∠ABD =20°,∠BDC =70°,则∠GEF 的大小是( )A .25°B .30°C .45°D .35°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A 2,A 3,…和B 1,B 2,B 3,…分别在直线y =12x +b和x 轴上,四边形OB 1A 1C 1、B 1B 2A 2C 2、B 2B 3A 3C 3、…都是正方形.如果点A 1(1,1),那么点A 2022的纵坐标是( )A.无法确定B.22021C.22022D.2202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化简(√3)2=;√(−5)2=;√27=.12.本学期小伟同学报名参加了学校书法社团用活动班,他的7次考评成绩分别为90,85,85,95,85,100,90,那么小伟同学考评成绩的众数为.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0)且与直线y=﹣4x+3平行,则该一次函数解析式是.14.(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交于点O,AC=4,E为AD边中点,菱形ABCD 的面积为4√5,则OE的长为.15.如图,已知直线y=mx+n交x轴于点A(4,0),直线y=ax+b交x轴于点B(﹣3,0),且两直线交于点C(﹣2,3),则不等式0<mx+n<ax+b的解集为.16.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D上一点,将△CDE沿CE翻折至△CFE,EF交AB 于G点,且GA=GF,若CD=10,BC=6,则AE的值是.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2分)17.(8分)(1)计算:√18+√12−2√6×√34÷5√2;(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6)和(﹣4,﹣9),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18.(8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D.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19.(8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OC,OB=OD且∠1=∠2.(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E为AO上一点,连接BE,若AE=4,AB=6,EB=2√3,求AO的长.20.(8分)为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五项管理”,某校建立了作业时长调控制度,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控作业量,保证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长控制在90分钟之内.该校就“每天完成作业时长”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校部分初中学生,并根据调查结果制成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分组情况是:A组:t≤0.5h,B组:0.5h<t≤1h,C组:1h<t≤1.5h,D 组:t>1.5h.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共抽取了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是;(4)若该约有2000名初中学生,请估计每天完成作业时长在90分钟之内的初中生人数.21.(10分)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6×6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D是格点,E是AD与网格线的交点,仅用无刻度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画图结果用实线表示.(1)直接写出图中AE的长=;(2)在图①中画出等腰Rt△EBG,使∠EBG=90°;(3)在图②中先平移线段AB至DC(A对应D,B对应C),再在线段DC上画一点H;使得EH=AE+CH.22.(10分)如图,直线y=x+9与直线y=﹣2x﹣3交于点C,它们与y轴分别交于A、B 两点.(1)求A、B、C三点的坐标;(2)点F在x轴上,使S△BFC=10,求点F的坐标;(3)点P在x轴上,使∠PBO+∠P AO=90°,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3.(10分)某商店销售10台A型和20台B型电脑的利润为4000元,销售20台A型和10台B型电脑的利润为3500元.(1)求每台A型电脑和B型电脑的销售利润;(2)该商店计划一次购进两种型号的电脑共100台,其中B型电脑的进货量不超过A型电脑的2倍,设购进A型电脑x台,这100台电脑的销售总利润为y元.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②该商店购进A型、B型电脑各多少台,才能使销售总利润最大?(3)实际进货时,厂家对A型电脑出厂价下调m(0<m<100)元,且限定商店最多购进A型电脑70台,若商店保持同种电脑的售价不变,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及(2)中条件,设计出使这100台电脑销售总利润最大的进货方案.24.(10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1)如图1,点E在AB上,连接DE,作AF⊥DE于点F,CG⊥DE于点G.①求证:DF=CG;②如图2,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连接OF,若AE=3,求OF的长;(2)如图3,点K在CB的延长线上,BK=2,点N在BC的延长线上,CN=4,点P在BC上,连接AP,在AP的右侧作PQ⊥AP,PQ=AP,连接KQ.点P从点B沿BN方向运动,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设KQ的中点为M1,当点P运动到N点时,设KQ的中点为M2,直接写出M1M2的长为.。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一)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3=3C.=D.22.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A.x2+x3=x5B.(﹣a﹣b)2=a2+2ab+b2C.(3x3)2=6x6D.3.2、5、m是某三角形三边的长,则+等于()A.2m﹣10 B.10﹣2m C.10 D.44.如图,将长方形分成四个区域,其中A,B两正方形区域的面积分别是1和6,则剩余区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1 B.2+2 C.﹣1 D.2﹣25.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1,2 B.1,2,C.2,3,4 D.4,5,66.如图,在△ABC中,AB=AC=5,BC=6,BD是∠ABC平分线,过点D作DE⊥BC于点E,则DE的长为()A.B.C.D.27.如图,一个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测得AO=4m,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m,这时梯子的底端也下滑1m,则梯子AB的长度为()A.5m B.6m C.3m D.7m8.如图,在Rt△ABC中,∠BAC=90°,以其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延长EC,DB分别交GF,AH于点N,K,连接KN交AG于点M,若S﹣S2=2,AC=4,则1AB的长为()A.2 B.C.D.9.一个四边形顺次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三个条件便得到正方形: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c.一组邻边相等d.一个角是直角顺次添加的条件:①a→c→d②b→d→e③a→b→c则正确的是()A.仅①B.仅③C.①②D.②③10.如图,在▱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BCD的平分线交AD于点F,若AB=3,AD=4,则EF的长是()A.1 B.2 C.2.5 D.311.如图,Rt△ABC中,∠C=90°,∠ABC=30°,M,N分别是BC,AC的中点,CM=2cm,则AB的长度为()A.2cm B.4cm C.8cm D.6cm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BC=6cm,动点P,Q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点P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以2cm/s的速度向点C 运动,几秒后四边形CDPQ是平行四边形()A.1 B.2 C.3 D.413.李叔叔开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中途停车加油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单位,李叔叔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驶,则汽车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小时)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14.如图是某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天最低温度是﹣4℃B.这一天12时温度最高C.最高温比最低温高8℃D.0时至8时气温呈下降趋势15.直线y=ax+b(a≠0)过点A(0,1),B(2,0),则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为()A.x=0 B.x=1 C.x=2 D.x=316.图(1),在Rt△ABC中,∠A=90°,点P从点A出发,沿三角形的边以1cm/秒的速度逆时针运动一周,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AP的长度y(cm)随运动时间x (秒)变化的关系图象,则图(2)中P点的坐标是()A.(13,4.5)B.(13,4.8)C.(13,5)D.(13,5.5)17.《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数据是:109,133,120,118,124,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124 B.120 C.118 D.10918.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某班50名同学进行了党史知识竞赛,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其中有两个数据被遮盖.成绩/分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人数■■ 1 2 3 5 6 8 10 12 下列关于成绩的统计量中,与被遮盖的数据无关的是()A.平均数,方差B.中位数,方差C.中位数,众数D.平均数,众数19.甲、乙两人进行飞镖比赛,每人各投6次,他们的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甲6,7,8,8,9,9乙5,6,x,9,9,10 如果两人的比赛成绩的中位数相同,那么乙的第三次成绩x是()A.6环B.7环C.8环D.9环20.某校为推荐一项作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对甲、乙、丙、丁四项候选作品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成绩(百分制)如表:甲乙丙丁项目作品创新性90 95 90 90实用性90 90 95 85如果按照创新性占60%,实用性占40%计算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择优推荐,那么应推荐的作品是()A.甲B.乙C.丙D.丁参考答案1.解:A、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A不符合题意.B、3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B不符合题意.C、原式=,故C符合题意.D、﹣2与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解:A、x2与x3不能合并,所以A选项错误;B、(﹣a﹣b)2=[﹣(a+b)]2=(a+b)2=a2+2ab+b2,所以B选项正确;C、(3x3)2=9x6,所以C选项错误;D、与不能合并,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3.解:∵2、5、m是某三角形三边的长,∴5﹣2<m<5+2,故3<m<7,∴+=m﹣3+7﹣m=4.故选:D.4.解:∵A,B两正方形区域的面积分别是1和6,∴A,B两正方形的边长为1和,把阴影部分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则长和宽为:1和﹣1,∴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故选:C.5.解:A、12+12≠22,故选项A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12+22=()2,故选项B中的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22+32≠42,故选项C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42+52≠62,故选项D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6.B.7.A.8.A.9.C.10.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AB=CD=3,AD=BC=5,∴∠DFC=∠FCB,又∵CF平分∠BCD,∴∠DCF=∠FCB,∴∠DFC=∠DCF,∴DF=DC=3,同理可证:AE=AB=3,∵AD=4,∴AF=5﹣4=1,DE=4﹣3=1,∴EF=4﹣1﹣1=2.故选:B.11.解:∵M,N分别是BC,AC的中点,∴MN是△ABC的中位线,∴MN∥AB,MN=AB,∴∠NMC=∠ABC=30°,在Rt△CMN中,cos∠NMC=,∴MN===4(cm),∴AB=2MN=8(cm),故选:C.12.解:设t秒后,四边形CDPQ为平行四边形,则DP=t,QC=6﹣2t,∵AD∥BC所以DP∥CQ,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知:DP=CQ即可,即:t=6﹣2t,∴t=2,当t=2时,DP=CQ=2,综上所述,2秒后四边形CDPQ是平行四边形,故选:B.13.解:随着时间的增多,行进的路程也将增多,排除D;由于途中停车加油耽误了几分钟,此时时间在增多,而路程没有变化,排除A;后来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所以后来的函数图象的走势应比前面匀速前进的走势要陡.故选:B.14.解:从图象可以看出,这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大概14时是8℃,最低气温是﹣4℃,从0时至4时,这天的气温在逐渐降低,从4时至8时,这天的气温在逐渐升高,故A正确,B,D错误;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2℃,故C错误;故选:A.15.解:方程ax+b=0的解,即为函数y=ax+b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直线y=ax+b过B(2,0),∴方程ax+b=0的解是x=2,故选:C.16.解:由图象可知:AB=8,BC=18﹣8=10,当x=13时,即点运动了13>8,∴此时点P在线段BC上,BP=13﹣8=5,则P点为BC的中点,又因为∠A=90°,所以AP=BC=5.所以图(2)中P的坐标为(13,5).故选:C.17.解: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09、118、120、124、133,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是120,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0.故选:B.18.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成绩为24分、92分的人数为50﹣(12+10+8+6+5+3+2+1)=3(人),成绩为100分的,出现次数最多,因此成绩的众数是100,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25、26位的两个数都是98分,因此中位数是98,因此中位数和众数与被遮盖的数据无关,故选:C.19.解:根据题意可得甲的中位数是=8,因为两人的比赛成绩的中位数相同,所以乙的中位数是8,8=(9+x)÷2,所以x=7,故选:B.20.解:甲的平均成绩=90×60%+90×40%=90(分),乙的平均成绩=95×60%+90×40%=93(分),丙的平均成绩=90×60%+95×40%=92(分),丁的平均成绩=90×60%+85×40%=88(分),∵93>92>90>88,∴乙的平均成绩最高,∴应推荐乙.故选:B.。
一、选择题1.(0分)[ID :10229]如图,将正方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1,√3),则点C 的坐标为( )A .(-√3,1)B .(-1,√3)C .(√3,1)D .(-√3,-1)2.(0分)[ID :10227]若63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A .4B .5C .6D .73.(0分)[ID :1022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3,4P 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 )A .3x ≤B .3x ≥C .4x ≤D .4x ≥4.(0分)[ID :10218]某体育用品商店一天中卖出某种品牌的运动鞋15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鞋的尺码/cm 23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3 3 6 2 则这15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 .24.5,24.5B .24.5,24C .24,24D .23.5,245.(0分)[ID :10211]一次函数111y k x b =+的图象1l 如图所示,将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2l 的函数表达式为222y k x b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2k k =B .12b b <C .12b b >D .当5x =时,12y y >6.(0分)[ID :10209]估计()-⋅12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 C .3和4之间 D .4和5之间7.(0分)[ID :10147]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8.(0分)[ID :10191]在体育课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跳远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个更为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A .众数B .平均数C .中位数D .方差9.(0分)[ID :10186]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为BC ,AC ,AB 边的中点,AH ⊥BC 于H ,FD =8,则HE 等于( )A.20B.16C.12D.810.(0分)[ID:1018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A.5B.17C.5或17D.5或√313 11.(0分)[ID:10175]函数y=x√x+3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A.x≠0B.x>﹣3C.x≥﹣3且x≠0D.x>﹣3且x≠0 12.(0分)[ID:1017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4,BC=6,点E在AB边上,将纸片沿CE折叠,点B落在点F处,EF,CF分别交AD于点G,H,且EG=GH,则AE的长为( )A.23B.1C.32D.213.(0分)[ID:10172]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A.-2B.﹣1+2C.﹣1-2D.1-214.(0分)[ID:10170]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以下说法不一定成立的是()A.∠ABC=90°B.AC=BD C.OA=OB D.OA=AD15.(0分)[ID:10159]将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A .h 17cm ≤B .h 8cm ≥C .7cm h 16cm ≤≤D .15cm h 16cm ≤≤二、填空题16.(0分)[ID :10325]将一次函数y=3x ﹣1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__.17.(0分)[ID :10321]如图,在▱ABCD 中,∠D =120°,∠DAB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点E ,连接BE.若AE =AB ,则∠EBC 的度数为_______.18.(0分)[ID :10316]45与最简二次根式321a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_____.19.(0分)[ID :10311]若2(3)x -=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0.(0分)[ID :10299]已知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 <0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1.(0分)[ID :10286]一次函数y 1=kx+b 与y 2=x+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②a >0;③关于x 的方程kx ﹣x=a ﹣b 的解是x=3;④当x >3时,y 1<y 2中.则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__.22.(0分)[ID :10268]在三角形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B AC 的中点,AH BC ⊥于点H ,若50DEF ∠=,则CFH ∠=________.23.(0分)[ID :10256]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b >0的解集是______.24.(0分)[ID :10249]如图,矩形ABCD 的边AD 长为2,AB 长为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 点为圆心,对角线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 ,则这个点E 表示的实数是_______25.(0分)[ID :10247]已知数据:﹣1,4,2,﹣2,x 的众数是2,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04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4y x =-+过点(6,m)A 且与y 轴交于点B ,把点A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 .过点C 且与3y x =平行的直线交y 轴于点D .(1)求直线CD 的解析式;(2)直线AB 与CD 交于点E ,将直线CD 沿EB 方向平移,平移到经过点B 的位置结束,求直线CD 在平移过程中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7.(0分)[ID :10383]已知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 .(1)如图 1,E ,G 分别是 OB ,OC 上的点,CE 与 DG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 . 若 DF ⊥CE ,求证:OE =OG ;(2)如图 2,H 是 BC 上的点,过点 H 作 EH ⊥BC ,交线段 OB 于点 E ,连结DH 交 CE 于点 F ,交 OC 于点 G .若 OE =OG ,①求证:∠ODG =∠OCE ;②当 AB =1 时,求 HC 的长.28.(0分)[ID:10342]已知:如图,在▱ABCD中,设BA=a,BC=b.(1)填空:CA=(用a、b的式子表示)(2)在图中求作a+b.(不要求写出作法,只需写出结论即可)29.(0分)[ID:10339]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 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过30.(0分)[ID:10335]如图所示,ABC=,连接BF.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且AF BD(1)求证:D是BC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 AC【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2.D3.A4.A5.B6.B7.B8.D9.D10.D11.B12.B13.D14.D15.C二、填空题16.y=3x+2【解析】【详解】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y=3x﹣1+3=3x+2故答案为y=3x+217.45°【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108°AB∥CD得出∠BAD =180°﹣∠D=6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E=75°即可得出∠EBC的度数【详解18.3【解析】【分析】先将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得到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出关于的方程解出即可【详解】解:∵与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19.【解析】试题解析:∵=3﹣x∴x-3≤0解得:x≤320.﹣1<x<1或x>2【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和数据即可求出答案【详解】y<0时即x轴下方的部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两个部分是−1<x<1或x>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像熟练掌握图像是解题的关键21.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y1=kx+b和y2=x+a的图象可知:k<0a<0所以当x>3时相应的x的值y1图象均低于y2的图象【详解】根据图示及数据可知:①k<0正确;②a<0原来的说法错误;③方22.80°【解析】【分析】先由中位线定理推出再由平行线的性质推出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HF=CF最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详解】∵点分别是的中点∴(中位线的性质)又∵∴(两直2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结合式kx+b>0时则y的值>0时对应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答案为:x<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24.—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进而得到AE的长再根据A点表示-1可得E点表示的数【详解】∵AD长为2AB长为1∴AC=∵A点表示-1∴E点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25.【解析】试题分析:数据:﹣142﹣2x的众数是2即的2次数最多;即x=2则其平均数为:(﹣1+4+2﹣2+2)÷5=1故答案为1考点:1众数;2算术平均数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解析】试题分析: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如图: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C 作CE ⊥x 轴于E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OAD=∠COE ,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OD 和△OC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E=AD ,CE=OD ,然后根据点C 在第二象限写出坐标即可.∴点C 的坐标为(-,1)故选A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坐标和图形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 2.D解析:D【解析】【分析】 63n 63n 273n ⨯7n 7n 是完全平方数,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为7.【详解】 63n 273n ⨯7n 7n∴7n 7n 是完全平方数;∴n 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了乘除法法则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a b ab =b b a a=.解题关键是分解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和一个代数式的积的形式. 3.A解析:A【解析】【分析】观察函数图象结合点P 的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3x ≤时,4kx b +≤.故选:A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不等式4kx b +≤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这组数据中,24.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4.5,这组数据一共有15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第8个数是24.5,所以中位数为24.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两函数图象平行k 相同,以及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判断【详解】∵将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直线1l ∥直线2l ,∴12k k =,∵直线1l 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直线2l ,∴12b b >,∴当x 5=时,12y 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6.B解析:B【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2,而,所以2<2<3,所以估计(2和3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分析】=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判断出k的符号,再根据一次函数先根据正比例函数y kx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 kx=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 k00=-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一次函数y x k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先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k的取值范围.8.D解析:D【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本卷为数学试题卷,全卷共6页,三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3.不能使用计算器.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均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每题3分,共36分.1)A.4B.-4C.8D.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D3.某学校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当天,组织学生进行了视力测试.小红所在的学习小组每人视力测试的结果分别为:5.0,4.8,4.5,4.8,4.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4.8,4.74B.4.8,4.5C.5.0,4.5D.4.8,4.84.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A.B.C.D.5.如图,平地上、两点被池塘隔开,测量员在岸边选一点,并分别找到和的中点、,测量得米,则、两点间的距离为()A.30米B.32米C.36米D.48米6.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是的函数的是()A.B.C.D.7.若,且,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4±2-=3==5= 23y x=5y x=6yx=1y x=-A B C AC BC D E16DE=A By xkb<k b<y kx b=+A .B .C .D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轴的正半轴于点,则点的坐标是()A .B .C .D .9.下列命题中:①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若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矩形,则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是真命题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5B .10C .15D .2011.如图,在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则的长为()A .8B .9C .10D .1212.如图1,将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边在轴上,其余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直线沿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该直线被正方形的边所截得的线段长为,平移的时间为(秒),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中的值为()(0,0)O (1,3)A O OA x BB(3,0)A B C D E ABCD AC BD O 90ADB ∠=︒6BD =4AD =ACABCD AD x :3l y x =-x ABCD m t m t b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4.某校学生期末美术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堂表现占,平时绘画作业占,期末手工作品占,小花的三项成绩依次为90,85,95,则小花的期末美术成绩为______分.15.已知甲、乙两地相距,,两人沿同一公路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骑摩托车,骑电动车,图中,分别表示,两人离开甲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两人相遇时,是在出发后______小时.16.在矩形中,点,分别是,上的动点,连接,将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连接,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9小题,共98分.17.(8分)计算:(1)(2)18.(10分)如图,每个格子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求四边形的周长;(2)连接,试判断的形状,并求四边形的面积.x 30%50%20%90km A B A B DE OC A B (km)S (h)t B ABCD E F AB AD EF AEF △EF A P BP 2AB =3BC =BP 90ABC ∠=︒ABCD ABCD AC ACD △ABCD19.(10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是边的中点,的延长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1)求证:;(2)连接、,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0.(12分)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某校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航空航天”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七、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此次“航空航天”知识测试采用百分制,并规定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现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并将数据进行以下整理与分析.①抽取的七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57 58 65 67 69 69 77 78 79 81838788898994969797100②抽取的七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数据分成5组:,,,,)③抽取的八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如图2所示.④七、八年级各抽取的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表所示.年级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七年级81167.9八年级8281106.3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并补全抽取的七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目前该校七年级学生有300人,八年级学生有200人,估计两个年级此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3)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成绩较好?请说明理由.21.(10分)如图是某货站传送货物的平面示意图.为了提高传送过程的安全性,工人师傅欲减小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使其由45°为30°.已知原传送带长为.(1)求新传送带的长度;(2)若需要在货物着地点的左侧留出2m 的通道,试判断和点相距5m (即)的货物是否需要挪走,并说明理由.)ABCD E AD BE CD F ABE DFE △≌△BD AF ABDF 5060x ≤<6070x ≤<7080x ≤<8090x ≤<90100x ≤≤aa =m =AB AC C B 5PB =MNQP 1.4≈ 1.7≈22.(12分)某小型企业获得授权生产甲、乙两种奥运吉祥物,生产每种吉祥物所需材料及所获利润如下表:种材料种材料所获利润(元)每个甲种吉祥物0.30.510每个乙种吉祥物0.60.220该企业现有种材料,种材料,用这两种材料生产甲、乙两种吉祥物共2000个.设生产甲种吉祥物个,生产这两种吉祥物所获总利润为元.(1)求出(元)与(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该企业如何安排甲、乙两种吉祥物的生产数量,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23.(12分)如图,在矩形中,延长到,使,延长到,使,连接.(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连接,若,,求的长.24.(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为.(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像直接写出:当时,的取值范围.(3)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有一动点,连接,当的面积为5时,求点的坐标.25.(12分)在正方形中,点是线段上的动点,连接,过点作(点在直线的下方),且,连接.A ()2m B ()2m A 2900m B 2850m x y y x x ABCO AO D DO AO =CO E EO CO =AE ED DC CA 、、、AEDC EB 4AE =60AED ∠=︒EB xOy 1y kx b =+x (3,0)A -y B 243y x =(,4)C m 1y kx b =+12y y >x 1y kx b =+P OP OPC △P ABCD E AB DE D DF DE ⊥F DE DF DE =EF(1)【动手操作】在图①中画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问题解决】利用(1)题画出的图形,在图②中试说明,,三点在一条直线上;(3)【问题探究】取的中点,连接,利用图③试求的值.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ACDBBADAABCA二、填空题13、14、88.515、1.816、三、解答题17.(8分)(1)解:原式(2)解:原式18.(10分)解:(1),,,,(2),,,,,∴,∴△ACD 是直角三角形,19.(10分)(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AB //CF ,ABE =∠DFE ,E 是边AD 的中点,AE =DEDF EF ADE ∠CDF ∠B C F EF P CP CPBE2≥x 313-4=-+432+===4=AB 3=BC 54322=+=CD 257122=+=AD 251225534+=+++=ABCD C 四边形5=AC 5=CD 25=AD 5022=+CD AC 502=AD 222AD CD AC =+2136225=-=-=ABC ACD ABCD S S S △△四边形 ∴∴∴∠ ∴在△ABE 与△DFE 中,△ABE ≌△DFE (AAS )(2)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由(1)得:△ABE ≌△DFE ,则BE =EFBE = EF ,AE =ED ,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20.(12分)(1)82;30(2)七年级优秀人数人,八年级优秀人数人75+60=135人,答:两个年级此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135人.(3)八年级学生的成绩较好.理由:八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较大,而且方差较小,说明平均成绩较高,并且波动较小,所以八年级学生的成绩较好.21.(10分)(1),∴AD =BD ,∴解得:AD =4,在Rt △ACD 中∵∠ACD =30°,∴AC =2AD =8(2)货物MNQP 不需要挪走.理由:在Rt △ABD 中,BD =AD =4(米).在Rt△ACD 中,2.2>2∴货物MNQP 不需要挪走.22.(12分)AE DE ABE FAEB DEF =∠=∠∠=∠⎧⎪⎨⎪⎩∴ ∴75205300=⨯6030200=⨯%︒=∠45ABD ABD Rt 中,△在()222242==AB AD 2.28.258.24343422≈-≈-=∴≈-=-=∴=-=CB PB PC BD CD CB AD AC CD(1)解:根据题意得,,由题意,解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且是整数;(2)由(1),,随的增大而减小,又且是整数,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元),生产甲种吉祥物个,乙种吉祥物个,所获利润最大,最大为元.23.(12分)(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即,∵,,∴四边形是菱形.(2)解:连接,如图:∵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是矩形,∴,,∴.24.(12分)解(1)把,,∴C (3,4)把A (-3,0),C (3,4)代入得,解得∴解析式是()10202000y x x =+-1040000y x ∴=-+()()0.30.620009000.50.22000850x x x x +-≤⎧⎪⎨+-≤⎪⎩10001500x ≤≤∴x 10001500x ≤≤x 1040000y x =-+100k =-< y ∴x 10001500x ≤≤x ∴1000x =y 1010004000030000-⨯+=∴1000100030000ABCO =90AOC ∠︒AO OC ⊥AD EC ⊥DO AO =EO CO =AEDC EB AEDC 60AED ∠=︒30AEO ∠=︒904AOE AE ∠=︒=,122OA AE ==EO ===2CE EO ==ABCO 2BC OA ==90BCE ∠=︒EB ===()x y m C 3442=代入,443m =3m =b kx y +=13034k b k b -+=⎧⎨+=⎩232k b ⎧=⎪⎨⎪=⎩2321+=x y(2)<3(3)设点P ,∵B (0,2),C (3,4),所以或25.(12分)(1)如图,∠ADE =∠CDF(2)证明:如图②,连接C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CD ,∠ADC =,即∠ADE+∠EDC=,∵∠EDF =,即∠EDC+∠CDF=,∴∠ADE=∠CDF ∵DE =DF ,∴△ADE ≌△CDF ,∠DAE=∠DCF=∴∠BCD+∠DCF=,即B ,C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3)连接PB ,PD .在Rt △EDF 和Rt △EBF 中∵P 是斜边EF 的中点,∴x ⎪⎭⎫ ⎝⎛+232,m m 232-⋅=∴m S OPC △2,821-==m m ⎪⎭⎫ ⎝⎛-32,21P ⎪⎭⎫⎝⎛322,82P 90 90 90 90 90 180EF PB PD 21==又∵BC =DC ,PC =PC ,∴△BCP ≌△DCP ∴∠BCP=∠DCP=取BF 的中点P ,连接PG ,则PG ∥EB .∴∠PGF=∠EBF=,∴△P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PG =x ,则CP =,BE =2x ,∴4521=∠BCD 90x 22222==x x BE CP。
华师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测试卷(一)一、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______)22xy y x = ;22)1(1x x +-= 2、如果分式242--x x 的值为零,那么=x .3、分式:b a 231、2121ab 的最简公分母是4、函数32-=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5、若方程117)1)(1(6=---+x x x 有增根,则它的增根是6、点),(1b a p 和点))1,(2-b p 关于y 轴对称,那么=a _________,=b __________。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那么它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8、将直线 y =-x-3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9.请写出一个函数解析式,满足:图像经过点(2,1);不经过第二象限,该函数表达式为______ 10、已知一次函数3)1(||+-=x k y ,则k =__________。
11、若1)5(0=+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2、摩托车油箱中有汽油4公斤,每公斤汽油可以跑10km ,已知油箱所剩汽油为x 升,摩托车已经跑过的路程为ykm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自变量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3、在直角坐标系中,是正比例函数kx y =,并且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图像是( )ABCD14、在①()110=-,②()111-=-,③22313aa=-,④()()235x x x -=-÷-中,其中正确的式子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下列式子31,331,3,8,3,2,52++++-++x y x y x x x y x b a x π其中分式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6、如果把分式yx xy+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即分式的值( ) A 、扩大4倍; B 、扩大2倍; C 、不变; D 缩小2倍17、某产品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可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没有产品积压,生产3h 后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产品150件,未装箱的产品数量y 是时间t 的函数,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只能是下图中的( )18、如果分式232y x中,x,y 的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 、以上都不对 19、当00><b ,a 时,函数y=ax+b 与a bx y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20、甲、乙两辆摩托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中l 1、l 2分别表示两辆摩托车与A 地的距离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则下列说法:①A 、B 两地相距24千米; ②甲车比乙车行完全程多用了0.1小时;③甲车的速度比乙车慢8千米/小时;④两车出发后,经过113小时,两车相遇.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三、解答题(共28分)21计算题:(1)22416842a a a a a ++⋅+- (2)abcab b a 43326522+-(3)2122442--++-x x x (4)12-x x -x -122.解分式方程: (1)x x x -=+--23123 (2)416222--+-x x x =123、利用图象法解方程组⎩⎨⎧=+=-.,313y x y x24、(本题6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5),和(11)--,两点.且它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3,a ),(1)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求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求出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复习练习(Word 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若式子4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4x >B .4x <C .4x ≥D .4x ≤ 2.若以下列各组数值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不能围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6、8B .3、4、5C .5、12、13D .1、3、10 3.已知四边形ABCD ,以下有四个条件.能判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A .//AB CD ,AD BC =B .AB AD =,BC CD = C .A B ∠=∠,C D ∠=∠ D .//AB CD ,//AD BC 4.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记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得到各人的射击成绩平均数和方差如表中所示,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统计量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9.2 9.2 9.2 9.2 方差 0.60 0.620.50 0.44 A .甲 B .乙 C .丙 D .丁5.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2B .322C .32D .256.如图,在ABC 中,∠B+∠C =α,按图进行翻折,使////,//B D C G BC B E FG ''',则∠C 'FE 的度数是( )A .2αB .90°﹣2αC .α﹣90°D .2α﹣180°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6EF =,13BC =,△的面积为()CD=,则BCD5A.60 B.48 C.30 D.158.已知:如图1,点G是BC的中点,点H在AF上,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1的边线运动,运动路径为:G→C→D→E→F→H,相应的△ABP的面积y(cm2)关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若AB=6cm,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图1中的BC长是8cm,②图2中的M点表示第4秒时y的值为24cm2,③图1中的CD长是4cm,④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y的值为18cm2.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9.在函数y=3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0.已知一个菱形有一个内角为120︒,周长为16cm,那么该菱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11.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0cm,一边长为6cm,它的面积是________cm2. 12.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上,且EC平分BED∠,若1AB=,45∠=︒,则DE的长为__________.EBC13.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过点A(1,4),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_____.14.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过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已知AD=4 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 cm 2,则矩形的对角线AC长为___cm.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Q 是直线122y x =-+上的一个动点,将Q 绕点(1,0)P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Q '连接OQ ',则O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6.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45,ADC ∠=︒把ADC 沿A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与BC 的长度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18﹣6×31272+-; (2)(5﹣2)2﹣(13﹣2)(13+2);(3)(1+3)•(2﹣3);(4)332232---. 18.笔直的河流一侧有一旅游地C ,河边有两个漂流点A ,B .其中AB =AC ,由于某种原因,由C 到A 的路现在已经不通,为方便游客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漂流点H (A ,H ,B 在同一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 ,测得BC =5千米,CH =4千米,BH =3千米. (1)判断△BC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原路线AC 的长.19.下图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称为格点.(1)在图①中,画出一条以格点为端点,长度为8的线段AB .(2)在图②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三边长分别为3,22,5的三角形. 20.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垂足为O ,连接AE ,CF .(1)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2)求AF 的长.21.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公元322r a r a a+≈+2的近似值. (12211+1321212≈+=⨯2看23124⎛⎫⎛⎫+-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算法,所得2的近似值会越来越精确.(22取近似值577408时,求近似公式中的a 和r 的值. 22.某超市以每千克4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干果,计划以每千克60元的价格销售,为了让顾客得到实惠,现决定降价销售,已知这种干果销售量y (千克)与每千克降价x (元)(0<x <20)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每千克干果降价3元时,超市获利多少元?23.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A的角平分线交边CD于点E.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E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Q为AP的中点,过点Q作QH⊥AB于点H,在射线AE的下方作平行四边形PQHM(点M在点H的右侧),设P点运动时间为秒.(1)直接写出的面积(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M落在BC边上时,求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整个图形中形成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全等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全等三角形,并求出对应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不能添加辅助线).24.请你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完成对函数y=|x|﹣1的图象与性质的探究.下表给出了y 与x的几组对应值.x…﹣3﹣2﹣10123…y…m10﹣1012…【探究】(1)m=;(2)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根据函数图象,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x的取值范围是;【拓展】(4)函数y1=﹣|x|+1的图象与函数y=|x|﹣1的图象交于两点,当y1≥y时,x的取值范围是;(5)函数y2=﹣|x|+b(b>0)的图象与函数y=|x|﹣1的图象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是,该四边形的面积为18时,则b的值是.25.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Ⅰ)若设AP=x,则PC=,QC=;(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Ⅱ)当∠BQD=30°时,求AP的长;(Ⅲ)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到答案.【详解】x-≥,由题意得,40解得,4x≥,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没有这种关系,这个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 、42+62≠8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 、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52+122=13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12+32=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AB CD ,AD BC =,不能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B 、AB AD =,BC CD =,不能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C 、A B ∠=∠,CD ∠=∠,不能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D 、//AB CD ,//AD BC ,可以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性质:方差越小,表示数据波动越小,也就是越稳定,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甲、乙、丙、丁的方差分别为0.60,0.62,0.50,0.44,又∵0.44<0.50<0.60<0.62,∴丁的方差最小即丁的成绩最稳定,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方差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方差的性质.5.B解析:B【分析】通过分析图象,点F 从点A 到D 用as ,此时,△FBC 的面积为a ,依此可求菱形的高DE ,再由图象可知,BD =6,应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BE 和a .【详解】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acm 2.∴AD =a ,∴12BC •DE =12AD •DE =12a •DE =a ,∴DE =2,当点F 从D 到B 6,∴BD 6,Rt △DBE 中,BE 22BD DE -2∵ABCD 是菱形,∴EC =a 2,DC =a ,Rt △DEC 中,a 2=22+(a 22,解得a =322,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6.D解析:D【解析】【分析】设∠ADB′=γ,∠AGC′=β,∠CEB′=y ,∠C′FE =x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ADB′=γ,∠AGC′=β,∠CEB′=y ,∠C′FE =x ,∵////''B D C G BC ,∴B γ=∠,C β=∠,∴γ+β=∠B+∠C =α,∵EB′∥FG ,∴∠CFG =∠CEB′=y ,∴x+2y =180°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可得:B γ=∠,//'BD B E ,∴y B =∠,∵γ+y =2∠B ,同理可得出:β+x =2∠C ,∴γ+y+β+x =2α,∴x+y =α②,②×2﹣①可得x =2α﹣180°,∴∠C′FE =2α﹣1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BD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BDC =90°,然后求得面积即可.【详解】解:连接BD ,∵E 、F 分别是A B 、AD 中点,∴BD =2EF =12,∵CD 2+BD 2=25+144=169,BC 2=169,∴CD 2+BD 2=BC 2,∴∠BDC =90°,∴S △DBC =12BD •CD =12×12×5=3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①根据题意得:动点P在GC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又由动点的速度,可得GC和BC的长;②由(1)可得BC的长,又由AB=6cm,可以计算出△ABP的面积,计算可得y的值;③动点P在DC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又由动点的速度,可得CD的长;④根据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表示点P到达H点,即可得出△ABP的面积;【详解】解:①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知:从0到2,y随x的增大而增大,经过了2秒,P运动了4cm,因而CG=4cm,BC=8cm;②第4秒时P到达D点.P在CD段时,底边AB不变,高不变,因而面积不变,面积y=12×6×8=24cm2;③第4秒时P到达D点.由图象可知CD=2⨯2=4cm④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表示点P到达H点.AF=BC+DE=8+2⨯3=14,所以AH=AF-FH=14-2⨯4=6.△ABP的面积=12⨯6⨯6=18cm2.则四个结论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9.x≥﹣3【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要为非负数,即x+3≥0,解此不等式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确定,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0.E解析:2【解析】【分析】作AE BC⊥于E,由三角函数求出菱形的高AE,再运菱形面积公式=底×高计算即可;【详解】作AE BC ⊥于E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菱形,周长为16cm ,120BCD ∠=︒,∴4AB BC cm ==,60B ∠=︒, ∴()3sin 4sin 60423AE AB B cm ==⨯︒=⨯=, ∴菱形的面积()242383BC AE cm ==⨯=. 故答案为283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函数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1.48【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长方形的另一条边,然后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长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0cm ,一边长为6cm ,由勾股定理可知:长方形的另一条边221068-=cm∴长方形的面积为:6×8=48 cm 2.故答案为:48.【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长方形的面积,掌握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D 21【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EC =∠ECB =∠BEC ,推出BE =BC ,求得 AE =AB =1,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C 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DEC =∠BCE ,∵EC 平分∠DEB ,∴∠DEC =∠BEC ,∴∠BEC=∠ECB,∴BE=BC,∵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D BC∵∠ABE=45°,∴∠ABE=∠AEB=45°,∴AB=AE=1,由勾股定理得:BE==,∴BC=AD=BE,∴=-,DE AD AE11.【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出BE=BC是解题的关键.13.A解析:y=x+3【解析】因为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过点A(1,4),所以k+3=4,解得,k=1,所以,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3,故答案是:y=x+3【点睛】运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k≠0).14.A解析:5【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 cm 2,∴矩形面积为12 cm 2;∴AB×AD=12,∴AB=12÷4=3cm.∴5AC cm15.【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求出旋转后的坐标,进而可得点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作轴于点,轴于,,,,在和△中,,△, 解析:5【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求出旋转后Q '的坐标,进而可得点Q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作QM x ⊥轴于点M ,Q N x '⊥轴于N ,90PMQ PNQ QPQ ∠=∠'=∠'=︒,90QPM NPQ PQ N NPQ ∴∠+∠'=∠'+∠'=︒,QPM PQ N ∴∠=∠',在PQM 和△Q PN '中,90PMQ PNQ QPM PQ NPQ PQ ∠=∠'=︒⎧⎪∠=∠'⎨⎪='⎩, PQM ∴△≌△()Q PN AAS ',PN QM ∴=,Q N PM '=,设1(,2)2Q m m -+,|1|Q N PM m ∴'==-,1|2|2QM m =-+, 1|3|2ON m ∴=-, 1(32Q m ∴'-,1)m -, 设点(Q x ',)y ',则1321x m y m⎧=-⎪⎨⎪=-⎩', 整理,得:25y x '=-,则点(Q x ',)y '在直线25y x '=-上,设直线25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E 、F ,如图,当OQ EF '⊥时,OQ '取得最小值,令0y '=,则250x -=, 解得52x =, ∴25OE =, 令0x =,则5y '=-,∴5OF =,在Rt OEF 中,222255()5522EF OE OF ++, 当OQ EF '⊥时,则1122OEF S EF OQ OE OF =⋅'=⋅△, ∴5525552OE OF OQ EF ⨯⋅'== OQ ∴'5 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坐标与图形的变换-旋转,勾股定理,表示出点Q '的坐标以及点Q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设BD=CD=x ,由题意可知∠ADC=45°,且将ADC 沿AD 折叠,故,则可运用勾股定理,将用x 进行表示,即可得出的值.【详解】解:∵点D 是BC 的中点,设BD=CD=x ,则BC=2x 22【分析】设BD=CD=x ,由题意可知∠ADC=45°,且将ADC 沿AD 折叠,故ADC'=45∠︒,则Rt C'DB △可运用勾股定理,将BC'用x 进行表示,即可得出BC':BC 的值.【详解】解:∵点D是BC的中点,设BD=CD=x,则BC=2x,∠︒,C'D=x,又∵∠ADC=45°,将ADC沿AD折叠,故ADC'=45∴C'DC=C'DB=90∠∠︒,C'DB△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折叠问题与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折叠的性质,得出直角三角形,并运用勾股定理.三、解答题17.(1)3﹣3;(2)﹣4;(3)﹣1+;(4)﹣【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性质,进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乘法公式化简,再合并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解析:(1)3;(2)﹣3)﹣4【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性质,进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乘法公式化简,再合并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4)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633=3;(22)22)(3)(•(23(4)11-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立方根的性质,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8.(1)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千米.【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1)△H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在△解析:(1)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2)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256千米.【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1)△H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在△CHB中,∵CH2+BH2=42+32=25,BC2=25,∴CH2+BH2=BC2,∴△HBC是直角三角形且∠CHB=90°;(2)设AC=AB=x千米,则AH=AB-BH=(x-3)千米,在Rt△ACH中,由已知得AC=x,AH=x-3,CH=4,由勾股定理得:AC2=AH2+CH2,∴x2=(x-3)2+42,解这个方程,得x=256,答: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256千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定理.19.(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实际上直角边长为2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即可解答;(2)实际上是直角边长为2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实际上是直角边长为2和1的直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8实际上直角边长为2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即可解答;(2)22实际上是直角边长为2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5实际上是直角边长为2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即可解答.【详解】(18实际上直角边长为2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如图①线段AB即为所求线段;(2)本题中22实际上是直角边长为2和25长为2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据此可找出如图②中的三角形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后根据边长画出所求的线段和三角形.20.(1)见解析;(2)AF=5【分析】(1)根据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以得到AF=CF,AE=CE,再只需证明△AFO≌△CEO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四边形AECF是菱形可以得到AE=EC解析:(1)见解析;(2)AF=5【分析】(1)根据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以得到AF=CF,AE=CE,再只需证明△AFO≌△CEO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四边形AECF是菱形可以得到AE=EC=x,则BE=8-x,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1)∵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AF =CF ,AE =CE ,AO =CO∵四边形ABCD 是矩形,∴AF ∥EC∴∠FAO =∠ECO ,∠AFO =∠CEO ,在△AFO 和△CEO 中,AFO CEO AO COFAO ECO ∠=∠⎧⎪=⎨⎪∠=∠⎩, ∴△AFO ≌△CEO (AAS ),∴AF =EC ,∴AF =FC =AE =EC ,∴四边形AECF 是菱形;(2)由(1)得AE =CE =AF ,设AE =CE =AF =x ,则BE =8-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90°,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222AB BE AE +=,∴()22248x x +-=, 解得x =5,∴AF =5,21.(1);(2)或 ;或【解析】【分析】根据近似公式计算出近似值的过程和方法计算的近似值和确定a 和r 的值.【详解】(1)根据近似公式可知:≈故答案为;(2)∵∴∴∴整理,解析:(1)1343222-+⨯;1712(2)1712a =或2417;1144r =-或2289 【解析】【分析】的近似值和确定a 和r 的值.【详解】(1≈1343222-+⨯≈1712故答案为1343222-+⨯;1712(2)∵2r a a≈≈+ ∴225772408a r r a a ⎧+=⎪⎨+=⎪⎩∴5772()408r a a =⨯- ∴25772()2408a a a +⨯-= 整理,22045774080a a -+= 解得:1712a =或2417a = ∴1144r =-或2289r = 故答案为1712a =或2417 ;1144r =-或2289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估算,审清题意,根据题目所给的近似公式计算是解题关键. 22.(1)y=10x+100(0<x <20);(2)当每千克干果降价3元时,超市获利2210元【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1)的解析式将x=3代入求出销售量,再根据解析:(1)y =10x +100(0<x <20);(2)当每千克干果降价3元时,超市获利2210元【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1)的解析式将x=3代入求出销售量,再根据每千克利润×销售量=总利润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把(2,120)和(4,140)代入得,2120 4140k bk b+=⎧⎨+=⎩,解得:10100kb=⎧⎨=⎩,∴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100(0<x<20);(2)根据题意得,销售量y=10×3+100=130,(60-3-40)×130=2210(元),答:当每千克干果降价3元时,超市获利2210元.【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23.(1);(2);(3)存在,如图2(见解析),当时,;如图3(见解析),当时,;如图4(见解析),当时,.【分析】(1)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再根据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从而可得是解析:(1);(2);(3)存在,如图2(见解析),当时,;如图3(见解析),当时,;如图4(见解析),当时,.【分析】(1)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再根据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从而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H的长,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2)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是的中位线,从而可得,然后与(1)所求的建立等式求解即可得;(3)分①当点H是AB的中点时,;②当点Q与点E重合时,;③当时,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详解】(1)由题意得:,点Q为AP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矩形,,是BAD的角平分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的面积为;(2)如图1,四边形PQHM是平行四边形,,点M在BC边上,,点Q为AP的中点,是的中位线,,由(1)知,,则,解得;(3)由题意,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2,当点H是AB的中点时,则,四边形PQHM是平行四边形,,,在和中,,,由(2)可知,此时;②如图3,当点Q与点E重合时,在和中,,,,则,解得;③如图4,当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PQHM是平行四边形,,,在和中,,,,,在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由得:,解得;综上,如图2,当时,;如图3,当时,;如图4,当时,.【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依据题意,正确分三种情况讨论并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24.(1)2;(2)见解析;(3)x≥0;(4)﹣1≤x≤1;(5)正方形;5【解析】【分析】(1)把x=﹣3代入y=|x|﹣1,即可求出m;(2)描点连线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即可求解;(3)根据解析:(1)2;(2)见解析;(3)x≥0;(4)﹣1≤x≤1;(5)正方形;5【解析】【分析】(1)把x=﹣3代入y=|x|﹣1,即可求出m;(2)描点连线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即可求解;(3)根据图象即可解答;(4)画出函数y1=﹣|x|+1的图象,根据图象即可得当y1≥y时,x的取值范围;(5)取b=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3的图象,结合y1=﹣|x|+1的图象可得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①把x=﹣3代入y=|x|﹣1,得m=3﹣1=2,故答案为:2;(2)该函数的图象如图,(3)根据函数图象,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x的取值范围是x≥0,故答案为:x≥0;(4)画出函数y1=﹣|x|+1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得:当y1≥y时,x的取值范围为﹣1≤x≤1,故答案为:﹣1≤x≤1;(5)取b=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3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得:y1=﹣|x|+1的图象与函数y=|x|﹣1的图象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是正方形,y2=﹣|x|+3的图象与函数y=|x|﹣1的图象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是正方形,∴函数y2=﹣|x|+b(b>0)的图象与函数y=|x|﹣1的图象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是正方形,∵y=|x|﹣1,y2=﹣|x|+b(b>0),∴y与y2的图象围成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b+1,∵该四边形的面积为18,∴1(b+1)2=18,2解得:b=5(负值舍去),故答案为:正方形,5.【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正确画出函数的图象是解题的关键.25.(Ⅰ)6﹣x,6+x;(Ⅱ)2;(Ⅲ)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DE=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BC=AC=6,然后根据题意解答即可;(2)在(1)的基础上,再利用直角三角形解析:(Ⅰ)6﹣x,6+x;(Ⅱ)2;(Ⅲ)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DE=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BC=AC=6,然后根据题意解答即可;(2)在(1)的基础上,再利用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解答即可. (3) 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QE,PF;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E≌△BQF(AAS),进一步说明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最后说明DE=AB,即可说明DE的长度不变.【详解】解:(Ⅰ)∵△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BC=AC=6,设AP=x,则PC=6﹣x,QB=x,∴QC=QB+BC=6+x,故答案为6﹣x,6+x;(Ⅱ)∵在Rt △QCP 中,∠BQD =30°,∴PC =12QC ,即6﹣x =12(6+x ),解得x =2,∴AP =2;(Ⅲ)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作QF ⊥AB ,交直线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QE ,PF ,又∵PE ⊥AB 于E ,∴∠DFQ =∠AEP =90°,∵点P 、Q 速度相同,∴AP =BQ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ABC =∠FBQ =60°,在△APE 和△BQF 中,∵∠AEP =∠BFQ =90°,∴∠APE =∠BQF ,∴在△APE 和△BQF 中,AEP BFQ A FBQ AP BQ ∠=∠⎧⎪∠=∠⎨⎪=⎩, ∴△APE ≌△BQF (AAS ),∴AE =BF ,PE =QF 且PE ∥QF ,∴四边形PEQF 是平行四边形,∴DE =12EF ,∵EB +AE =BE +BF =AB ,∴DE =12AB ,又∵等边△ABC 的边长为6,∴DE =3,∴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其中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一)姓名 班级 分数一、填空题 1、分式xx x ++21221与的最简公分母为__ _。
2、计算:21()( 3.14)3π--+-= 。
3、计算:2422---x x x=_________.4、测得某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为0.00007154米,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5、函数y=132-+x x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6、直线y=2x-1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 ____.7、一次函数y= - x + 3 的图象经过点P (2,m ),则m=__________.8、点P (2,-3)在第______象限,它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 ____. 9.函数y=kx+b 的图像与函数321+-=x y 的图像平行,且与y 轴的交点M (0,2),则其函数关系式为10. 点A (2,1)在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像上,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是 .11.如图9所示,△DAC 和△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E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 ,有如下结论:①△ACE ≌△DCB ;②CM=CN ;③AC=DN .其中,正确结论的是12.如图,ABC ∆中,BC=310cm,AB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E ,则A DE ∆的周长为13.如图, ABC ∆中,036=∠A ,AC AB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若AD=5cm,则BC= cm.14.已知一个样本:1、2、3、4、5,那么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二、选择题:1、下列各分式中,与分式ba a --的值相等的是 ( )yOxABA 、ba a -- B 、ba a + C 、ab a - D 、-ab a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a mb m a =++ B 、0=++ba b a C 、1111--=--c b ac ab D 、yx yxyx +=--1223、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b 的取值范围是 ( ) A 、k<0, b>0 B 、k<0, b<0 C 、k>0, b>0 D 、k>0, b<04、如图,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注量一定),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水槽注满。
2
1
E
D C
B
A
八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当x 时,分式15
x -无意义;当m = 时,分式2
(1)(3)32m m m m ---+的值为零。
2.各分式
,2
,112
2x
x x x ---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2.5克= 吨。
4.写出一个图象在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5. 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6.若□ABCD 中,∠A=40°,则∠B= ,∠C= ,∠D= 。
7.若□ABCD 的周长为100cm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 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多10cm ,那么AB= cm ,BC= cm 。
8.数据1,2,8,5,3,9,5,4,5,4的众数是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9.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米. 10.如图所示,设A 为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象上一点,且矩形ABOC 的面积为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 二、选择题
11. 在x 1、21、212+x 、πxy 3、y
x +3、m a 1+中分式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 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3
26x x x =; B 、0=++y x y x ; C 、x xy x y x 12=++; D 、2
14222=y x xy 13. 一份工作,甲单独做需a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b 天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一天的工作量是( )
A 、a+b;
B 、
b a +1; C 、2b a +; D 、b
a 1
1+ 14. 如图,函数y =k (x +1)与x
k
y =(k <0)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只能是下图中的( )
15. 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相等
D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
16. 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为6,另两条边长是连续偶数,则该三角形周长为( ) A. 20 B . 22 C . 24 D . 26
17.数据10,10,x ,8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
A 、10
B 、8
C 、12
D 、4 18. 如图所示,已知∠1=∠2,AD=BD=4,C
E ⊥AD ,2CE=AC ,那么 CD 的长是( )
A .2
B .3
C .1
D .1.5
三、解答题: 19.计算: (1)1212+++a a a (2)()2
y x y
x y x -÷+-
(3)m m m 7149122-÷- (4)b a b a a b a b
a b a b a ÷--+-∙⎪⎭
⎫ ⎝⎛-+2
222
3322
20. 先化简,再求值:322x x x x ---2
11
x x -+,其中x=2.
21.解方程:
(1)132+=x x (2)2
122442+=-+-x x x x
22.已知函数y 与x+1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21=x 时,求y 的值。
23.已知: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交BD 于点O ,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四边形ABOE 、四边形DCOE 都是平行四边形。
2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为CD 上一点,且CF=4
1
CD 。
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
25.下图是某篮球队队员年龄结构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队队员年龄的平均数; (2)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
26.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目的地6千米和1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甲、乙的速度比是3 :4 ,结果甲比乙提前20分钟到达目的地。
求甲、乙的速度。
(1)请你分别认真观察线段a 、b 、c 的长与n 之间的关系,用含n (n 为自然数,且n >1) 的代数式表示:a = ,b = ,c = ;
(2)猜想:以线段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你的结论。
23.证明 ∵□ABCD 中,对角线AC 交BD 于点O ,
∴OB=OD ,
又∵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 ∴AE ∥OD 且AE=OD , ∴AE ∥OB 且AE=OB , ∴四边形ABOE 是平行四边形 同理,四边形DCOE 也是平行四边形。
24.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则,BE=CE=
21a, CF=41a. DF=4
3a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2=AB 2+BF 2=a 2+22
4521a a =⎪⎭⎫ ⎝⎛
同理在Rt △ADF 中,AF 2
=AD 2
+DF 2
=a 2
+22
162543a a =⎪⎭
⎫
⎝⎛,
在Rt △CEF 中,EF 2=CE 2+CF 2=22
21654121a a a =⎪⎭
⎫ ⎝⎛+⎪⎭⎫ ⎝⎛
∴AF 2
=AE 2
+EF 2
,∴△AEF 是直角三角形。
25、(1)21岁,(2)21岁,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