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形态及其成因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57.02 KB
- 文档页数:1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地区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与此赣南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其中赣南采茶舞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
赣南采茶舞以其轻盈灵动的舞姿和富有灵性的表演风格而备受瞩目,下面将就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及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赣南采茶舞是一种起源于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它起源于农耕社会的茶园劳作之中,是茶农们在采摘茶叶时的劳动场景的再现。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通常在茶园或者茶园周围进行,表演者身穿传统的茶农服装,手持篮筐,以优美的舞姿和动作来表现采茶的场景,整个表演过程充满着勤劳、朴实和欢快的气氛,展现了赣南地区丰富的茶文化和劳动生活。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风格极具特色,首先是舞姿轻盈灵动。
表演者们在表演中以轻盈的步伐舞动在茶园之间,双手随着音乐节奏摘取茶叶,整个舞蹈动作流畅自然,展现出茶农们在劳作时的轻盈和灵动。
其次是富有灵性和韵味。
赣南采茶舞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模拟劳动的舞蹈形式,更重要的是其舞蹈动作中蕴含着对自然、对劳动、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这种富有灵性和韵味的表演风格使得赣南采茶舞在审美上更具魅力。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和服饰也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多以赣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采用竹笛、二胡、锣鼓等乐器伴奏,富有乡土气息,激昂欢快,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表演者的服饰也是赣南采茶舞的重要审美特征,他们身穿传统的茶农服装,通常是用短褂和长裙搭配而成,颜色以深绿、棕色和黄色为主,富有土地的气息,给人以朴实和自然的感觉。
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审美特征而备受称赞。
通过轻盈灵动的舞姿,富有灵性和韵味的表演风格,丰富多彩的音乐和富有土地气息的服饰,赣南采茶舞展现了茶农在劳作中的勤劳和朴实,展现了赣南地区丰富的茶文化,也展现了赣南地区浓厚的乡土气息。
赣南采茶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和对劳动的赞美和传达,它在审美上具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联想。
析赣南采茶舞蹈中的“艺谚艺诀”与“三大表演技巧”作者:谢丽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1期摘要:赣南采茶舞蹈是客家艺术的瑰宝,历史悠久,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当地的各种民间歌舞、灯彩舞蹈及民间戏曲的艺术养分,成为了既有客家风俗,又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形式。
本论文主要对赣南采茶舞蹈的“艺谚艺诀”进行分析,对“三大表演技巧”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进行动作和表演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赣南采茶舞蹈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艺术风格;“艺谚艺诀”;表演技巧一、赣南采茶舞蹈的历史源流赣南,历史悠久,盛产茶叶。
在历代的茶树种植区里属安远九龙山最具代表性,生活在九龙山的人们世代都是以种植茶叶为生。
关于赣南采茶舞蹈的历史初源可追溯到唐代——“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遭受灾难,饱受战争之苦的客家祖先们为了生存,跋山涉水来到了赣南、福建、广东等地安定了下来。
他们带来了客家的文化和艺术形态,这对赣南采茶舞蹈初源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
在唐代当时赣南安远九龙山的茶园已初具规模,在客家先民的影响下,九龙山上的茶农们把在劳动时自娱自乐的茶篮灯戏演绎成了在如今广为人知的地方剧种——赣南采茶戏。
在宋朝时期,深受宋明理学文化思潮的影响,赣南客家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它们形成了既是汉族的又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客家传统文化,茶山歌舞就是在这种繁荣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当时的茶歌舞蹈《九龙采茶灯》就是采茶歌舞的雏形,它是采茶舞蹈最初的歌舞形式。
在明朝时期,赣南安远九龙山的茶叶被朝廷列为贡品,使得茶叶贸易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使得大批茶农涌现。
茶农在山上种茶、采茶,自娱自乐,甚至边歌边舞。
当时流传的“采茶歌”、“采茶灯”都是茶农们在劳动中创作出来的。
到了清朝时期,采茶歌舞迎来了农业大发展以及茶叶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好时机,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生机。
在当时采茶歌舞已积累了许多节目,每月初十到十五,在晚上街头巷尾都会表演花灯、采茶戏。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
一、表演形式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以集体舞为主,多数表演时舞者人数不少于十人。
表演
常以团体形式,由多人编舞而成,整个表演场面大气磅礴、富有视觉冲击力。
舞蹈节奏感
强烈,踏板有力,旋律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二、动作特征
赣南采茶舞在动作造型上,舞者手腕、手臂、腰肢都呈现出独特的柔美曲线。
舞者的
舞姿优美、舒展,总是以扭动柔软的腰肢和手臂为主,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此外,舞者还
会运用头颈的摆动、足部的迈步、转身等多种动作,使整个舞蹈形成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
画面感。
赣南采茶舞的舞步变化多样,既有轻盈的滑步、灵活的跳跃,也有沉稳有力的踏步,既有纵向运动,也有横向运动,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舞蹈形态,让人陶醉。
三、服饰造型
赣南采茶舞的舞者服饰造型,深受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呈现出赣南地域特有
的民族风情。
舞者头戴花环或花饰头饰,并穿着传统的汉族服装,如白色宽袖褂子、蓝色
草布长裤、白色花边围腰、红色花芯绸绸带等,表现出清新自然、纯朴和民间色彩。
而在
表演中,舞者们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感,不断变换着服装的颜色、款式和风格,将舞蹈情
感和服饰造型紧密结合,创造出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动作特征和服饰造型,展现出纯粹而瑰
丽的艺术魅力。
这种深受沿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影响、反映了人民工作和生活情感的舞蹈,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
同时,赣南采茶舞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
俗的重要舞蹈形式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本文将对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一、舞蹈风格赣南采茶舞的舞蹈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姿优美赣南采茶舞的舞姿优美、纯净、自然,形态流畅,富有韵律美。
舞者的脚步、手臂和身体动作都呈现出统一的节奏和律动感,使整个舞蹈形成了一种美妙的画面感。
2. 舞蹈技巧赣南采茶舞的舞蹈技巧讲究人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强调动作的协同和统一性。
舞者在表演中需要运用身体、手、足等多种动作,还需要配合音乐进行跳跃、旋转、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展现出舞蹈的魅力和观赏性。
3. 声音表现赣南采茶舞一般会选择与音乐相配套的表演,其中演唱《采茶歌》的嗓音则为舞蹈注入了独到的韵味。
在演唱中,演员表现出绵长又婉转的音乐旋律,深情绵绵地吟唱了茶人采茶的劳动生活和美好梦想,使得舞蹈气氛更加浓郁。
二、审美特征1. 天然朴实赣南采茶舞表现了一种天然朴实的美学理念,它的舞蹈形式流畅自然、自由舒展,展示了一种平凡而不失生动的美感。
它所表达的是山区民众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跳起来生动、欢快,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重要性。
2. 草根风范赣南采茶舞突显了草根风范,将劳动、生活、文化相融成了一体。
它以采茶作为主题,展现了一个茶农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无论是衣着、姿态、动作或演唱,都展现了一种自然风范和民间文化魅力。
3. 民间文化的传承与颂扬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它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风情和生活习俗,同时也传递了文化信息,而且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表现方式和美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向大众传递和展示了道德、艺术和思想的价值观。
总之,赣南采茶舞作为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它的舞蹈风格和审美特征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它蕴含的民间色彩和社会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
江西赣南采茶音乐舞蹈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三大特色的研究,以窥见其精华,开拓舞蹈艺术视野。
采茶舞作为江西特色舞种,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三大特色的分析,以窥见其精华,开拓舞蹈艺术视野。
一、赣南采茶舞的现状(一)赣南的地理优势赣南,坐落于江西南部,临近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
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采茶舞”主要发源于安远县、信丰县一带,在那里山高水甜,云雾环绕,雨水充沛,热量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是盛产茶叶的黄金地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赣南人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勤劳的客家人在这里垦荒种茶,他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客家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赣南采茶戏。
其历史悠久,迄今已有300多年。
毋庸置疑,采茶舞是因为茶而引起的。
是由客家人在采茶劳动中产生的。
茶农们在山上采茶时比较喜欢相互以对歌的方式减轻劳作的疲倦,从而增加劳动的热情。
在这样的氛围下,采茶歌逐渐成了赣南人家喻户晓的特色歌曲,客家人喜欢闲暇之余或者每逢佳节,带上采茶工具而载歌载舞。
随着时光渐渐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舞就是在赣南采茶戏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舞蹈表演方式。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扬长补短,相辅相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其不断发展进步。
(二)赣南采茶舞的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
采茶舞作为赣南当地的一种特色舞蹈,是赣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聪慧的赣南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是睿智的赣南老表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在劳动和生活中缔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它记录着赣南客家人的风土人情。
采茶舞的动作来源于茶农采茶时随意舞动的肢体动作,轻松自如,自然随意,简简单单。
仅仅是为劳作之余的愉悦、放松。
可谓“赣南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采茶舞里所有用到的道具都是茶农们劳作时使用的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譬如采茶用的篮子、天气燥热时用的扇子、背篓等皆是赣南采茶舞中的重要道具。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地区位于中国南方,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其茶叶文化源远流长,而赣南采茶舞作为赣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表演形式。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采茶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表演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赣南采茶舞的表演中,舞者们通过动作、音乐和服饰等元素来展现赣南地区采茶的场景和氛围,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1. 舞蹈动作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动作主要模拟采茶的场景,如采摘、晒青、揉捻、炒青等,舞者们通过手部、身体和脚步等动作来表现采茶的繁重劳作和艰苦情景。
舞者们的动作轻盈、柔美,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形成了优美的舞蹈画面,给人以享受和赏析的感受。
2. 音乐伴奏赣南采茶舞的表演通常伴随着特定的音乐,这种音乐常常是由竹笛、胡琴、二胡等传统乐器所演奏的传统民乐,音乐旋律悠扬动听,节奏明快欢快,能够很好地配合舞者的舞蹈动作,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有趣。
3. 舞蹈服饰赣南采茶舞的服饰多采用当地的民族传统服装,如长裙、褂子、头巾等,服饰通常以绿色为主,寓意着茶叶的翠绿和茁壮。
服饰的选择和搭配能够很好地彰显赣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为舞蹈表演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1. 自然朴实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自然朴实的风格上。
舞蹈中所表现的采茶场景真实自然,动作简洁流畅,不张扬不浮夸,给人以宁静、清雅的美感,能够很好地展现赣南地区那种田园风光和朴素生活。
2. 劳动美赣南采茶舞是一种以劳动为题材的舞蹈表演,其审美特征之一就是劳动美。
舞蹈中舞者们通过模拟采茶的动作和场景,真实地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勤劳朴实的品质,使人们对劳动、对劳动人民产生敬佩和赞美之情。
3. 民族风情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其丰富的民族风情上。
舞蹈服饰、音乐伴奏和舞蹈动作都融入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能够很好地展现赣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人们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源于广东赣县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以舞者采茶的动作为核心,展现了农村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朴实生活。
赣南采茶舞风格独特,审美特征鲜明,下面将就此作论述。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动作以仿真采茶为主要表现形式。
采茶动作包括托盘、摘茶、装茶、运茶等,舞者们通过对这些动作的完美演绎,展现了劳动者对工作的敬业态度和专注心态。
舞者们以自然流畅的身姿和娴熟的动作展示了劳动的美感和技巧。
他们高举双臂,摆动身体,在舞台上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带给观众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官享受。
赣南采茶舞的节奏感强烈,动作流畅且有力度,这是此舞蹈的又一大特点。
舞者们在旋律的引导下,以协调的动作展现出了一种活力四溢的氛围。
他们的舞姿灵动,舞步有节奏感,融入了许多慢跳、旋转、起伏等动作元素,使得整个舞蹈充满了活力和张力,给人一种旺盛、奔放的感觉。
赣南采茶舞的服饰和音乐和舞蹈形成了一体,共同打造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舞者们身着传统的农民服装,穿着传统的草鞋,使得他们更加贴近农民工的形象,在整个表演中展现了乡村风情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音乐以赣南渔梁山的风情民谣为基础,配以活泼轻快的节奏,使得整个舞蹈更加欢快、动感。
舞蹈者随着音乐的起伏,用身体语言演绎出采茶的过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赣南采茶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审美特征,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广受欢迎的民间舞蹈形式。
它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智慧,呈现了农村风貌和乡土情怀。
赣南采茶舞不仅是一个文化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凝聚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传承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希望这种独特的舞蹈形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让它的光芒继续散发出去。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地区是中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而采茶工作在这里更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作。
赣南采茶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表演形式,它将茶叶采摘的动作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和采茶工作的美感。
本文将从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动作特点、音乐舞蹈特色以及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赣南采茶舞的魅力。
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通常在茶园、茶山等茶叶产区进行表演。
这种舞蹈表演通常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茶叶采摘的动作和场景为主题,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和采茶工作的美感。
舞蹈演员通常穿着传统的农民服装,配以特制的茶筐、茶刀等道具,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道具的配合,展现了茶叶采摘的场景和工作情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舞蹈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舞,也有群舞,还有与其他舞蹈形式相结合的复合舞蹈形式,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赣南采茶舞的动作特点赣南采茶舞的动作以茶叶采摘的动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如采茶、揉茶、装茶等,这些动作都是与实际茶叶采摘工作相对应的。
舞者的动作通常以柔美、缓慢为主,展现出茶叶采摘的轻盈、灵动和美感,舞者通过身体姿态、手势动作、脚步迈向等多种动作形式,表现出采茶工作的独特魅力,展现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者的动作还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表现形式,使人们领略到茶叶采摘工作的艰辛和美感。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舞蹈特色赣南采茶舞的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音乐舞蹈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音乐方面通常以茶文化为题材,采用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江南民歌、茶山歌等,这些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节奏感,能够很好地配合舞蹈动作,增加舞蹈表演的气氛和张力。
舞蹈方面通常配以水袖舞、扇子舞等,这些舞蹈形式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茶叶采摘的姿态和情景,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动、鲜活。
论赣南采茶舞风格表演及审美特征赣南采茶舞是江西赣州地区的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审美特征而闻名。
它以采茶为主题,通过舞蹈展示了采茶的过程和生活的美好。
下面将从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舞台表演等方面探讨赣南采茶舞的风格和特点。
赣南采茶舞的舞蹈动作优雅、流畅。
它常常运用一些轻盈的舞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采茶的过程。
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如拾茶、揉茶、炒茶等,将采茶的动作生动地展示出来。
舞者身体的流畅运动和舞姿的变化使得整个表演显得十分优雅,并且能够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节奏丰富多样。
由于它是一种以采茶为主题的舞蹈,因此音乐中常常会融入一些与茶相关的音乐元素,如茶叶翻滚的声音、水滴落下的声音等。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整个舞蹈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赣南采茶舞的音乐节奏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快节奏的部分,如采茶、揉茶等动作部分;也有慢节奏的部分,如沏茶、品茶等静态部分。
这样的音乐节奏变化,使得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赣南采茶舞注重舞蹈与舞台表演的结合。
在赣南采茶舞的表演中,不仅有舞蹈动作的展示,还有舞台化的表演。
舞台上通常会设置一些茶树、茶庄等道具,以及一些茶农、采茶女等扮演者来增强表演的真实感。
还会通过烟雾、灯光、音效等技术手段来营造出采茶的环境氛围。
舞台表演的细节处理和舞蹈动作的结合,使得整个舞台上充满了魅力和生气。
赣南采茶舞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赣南采茶舞源于民间,因此在其表演中常常能够看到一些民间艺术的特点和特色。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将自己对采茶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出来,使整个舞蹈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赣南采茶舞还有一些独特的舞蹈动作和形象塑造,如舞者常常会扮演出茶叶翻滚、山风吹拂等形象,使舞蹈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独特性。
赣南采茶舞以其优雅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的音乐节奏、舞台化的表演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展示了一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传递出一种平凡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赣南采茶舞蹈元素在舞剧创作中的运用与实践———以舞剧《井冈·井冈》为例王兆祥吴征宇(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吉安343000)摘要:目前,赣南采茶舞蹈是赣南采茶戏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对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传承、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赣南采茶舞蹈的创新与发展较为缓慢,仅有少量的舞台艺术形式运用赣南采茶舞蹈元素,而在舞剧创作中仅有《井冈·井冈》一部作品。
舞剧作为舞蹈类最顶端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为赣南采茶舞蹈的创作提供深层次的地域文化研究,更能在传承与发展上搭建更专业的艺术传播平台。
本文以舞剧作品《井冈·井冈》的创作进行剖析,以赣南采茶舞蹈的元素创作为切入点作为研究。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舞剧创作;运用;实践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9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66一、赣南采茶舞蹈元素分析(一)赣南采茶舞蹈体态的形成成因赣南采茶舞蹈从赣南采茶戏中提炼而来,其特点是“戏中有舞,舞中有戏”,蕴含了客家人民日常劳动生活中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客家茶文化的影响下,赣南地区有土有水皆有种植,种茶、做茶、食茶是客家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树较为矮小,人们在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的过程中,身体自然要半蹲或全蹲来完成采摘过程,长久以往,便逐渐形成了赣南采茶舞蹈身体前倾自然半蹲的基本体态。
(二)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特点赣南采茶舞蹈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集齐了歌、舞、戏三种表演艺术的精髓,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舞台综合表演艺术。
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蹈标志性的符号,矮子步屈重随浮的动律特点,扇子花连绵不断的特色,单袖筒行云流水的独特风味,凝聚了赣南采茶舞蹈表演风格的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