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陶罐和铁罐》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4
27《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速读全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心情。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剖析人物的语言,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合作交流作者对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通过学文正确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展示交流内容:中华经典古诗文吟颂形式:一人展示、全班交流。
目的:激发学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相关资料交流内容:自己所知道的寓言故事及说明的道理。
形式:小组间自由交流。
目的: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与有效交流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设计两次不同形式的读文,层层深入。
理清文章框架和故事主线)1.检测重点词语。
过渡语:我们学完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也一定会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刚才听同学们提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现在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昨天对本课词语的认读情况。
老师出示词语卡片(谦虚、傲慢、争辩、轻蔑、劝和、恼怒、沉默、暴怒、完好无损、)老师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出黑板上那些词语是描写陶罐的,那些词语是描写铁罐的?老师板书陶罐铁罐3.完好无缺和无影无踪这两个词课文中没有直接出现,你是怎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呢?4过渡语:遇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要善于归纳概括。
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学会的学习方法。
老师想再次考考你们用简短语言概括问题的能力。
5.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咱们一起再次感受故事内容,听完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说起因时要点明铁罐和陶罐的优缺点,即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理解奚落的意思。
为揭示寓意做铺垫)四、精读感悟、交流汇报(四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篇一:《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执教: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李卫东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 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生:铁罐。
师:与铁罐的坚固相对,陶罐有什么特点? 生:脆弱。
生:软弱。
师:脆弱和软弱一般是形容人的,不能用在罐子上。
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不生锈,陶罐一掉到地下就会碎。
师:好,概括为一个词,易碎吧。
(板书:铁罐 坚固陶罐 易碎) 师:那么,坚固的铁 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一件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
课文是一篇寓言。
课前 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词语:御厨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教师请四名学生分别读每一行词语。
有的学生将“懦 弱”错读为“需弱”,“奚落”“轻蔑”“恼怒”等词也没读准。
教师引导学生先读准声母再正音,请其 他学生再读这些词。
最后全班齐读所有词语。
) 二、还原情境,品读课文 师:你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词语也要读得准确,请大家练习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各 自练习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纠正读书姿势。
) 师: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里,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生:第一个场景是皇宫御厨里,第二个是荒凉场地上。
师: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
怎么分? 生: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
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生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一遍。
) 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 生:看不起。
师:因为看不起,所以常常怎么对待陶罐? 生:常常奚落陶罐。
1 / 13师:“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嘲笑。
生:挖苦,讽刺。
师:对,挖苦讽刺,让它在众人面前丢脸,就是“奚落”。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通用13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通用13篇)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正确书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3.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件准备:陶罐、铁罐动画生字、词语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和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过程: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说说他们质地、特点。
(陶罐用泥巴做,容易碎,不会生锈;铁罐用铁做,不易碎,但是会生锈。
3.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名读题)。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自学了生字等。
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哪位同学学习的自觉性最高,预习课文最认真)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汇报(1)认读生字个人、小组、比赛。
(2)易错的字让学生分析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记住。
如:谦、虚、荒、捧、值(3)四人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记住各个字(4)让生一字组多词(口头)(过渡语:同学们对生字的学习真不错,看来预习下了功夫了,下面老师再考考你词语读得怎样)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或生字卡片形式出示)(1)自由读(2)词语:骄傲、奚落、傲慢、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流逝、倒塌、覆盖、荒凉、惊讶、光洁、朴素、翻来覆去、掘开(3)指名读。
(师注意使用激励语:读得真好;读得真准)(4)熟读(过渡:这些生字、词语放在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试试同桌读文)4.初读文(先标出自然段)(1)指名开火车读。
读完正音(2)默读,想想,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懂?画出来,想办法解决。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2022-12-15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1温馨寄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习目标:1、会正确读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2、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分角色读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说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法指导:1、借助拼音、工具书读熟课文。
分角色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2、合作交流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自学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ào màn huāng liáng qiān x ūnǎo nù jià zhí pǔsù( ) ( ) ( ) ( ) ( ) ( )(2)我会读陶罐奚落轻蔑无影无踪覆灭争辩挖掘羞耻翻来覆去合作探究:1、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一下内容:(1)画一画,读一读体现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语句。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2、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铁罐:(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拓展延伸: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课堂检测:1、想一想,选一选争(辨辩)(骄娇)傲惊(荒慌)(恼脑)怒价(值植)(朴扑)素2、想一想,连一连老爷爷高兴极了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爸爸在思索他那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那个人在生气他那双眼睛眨也不眨弟弟在听故事他那双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2[案例]:《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三年级上册语文27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三年级上册语文27课的课堂笔记,供你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27课《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2.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3.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二、故事内容
本课讲述了一个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不可摧,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则以谦虚和友好的态度对待铁罐。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罐逐渐生锈并最终消失,而陶罐却得以保存。
三、重点词句
1. “骄傲、傲慢、奚落”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你敢碰我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总
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铁罐的台词,体现了铁罐的傲慢与霸道。
3. “请别碰我,我怕摔碎。
”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等陶罐的台词,体现了陶罐的谦虚与友善。
四、故事寓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会了不应该骄傲自大,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并尊重他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台词。
2.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谦虚友善的。
27 《陶罐和铁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有。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
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
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来说,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
不过,三上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理解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这种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理解“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恼怒”等5个生字。
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根据提示语、标点符号去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知道提示语的三种不同位置。
3. 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
明白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揭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2、读题,师:谁来读题?(读题)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读、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师示范朗读法: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特点。
2、理解关键词和关联词法:引导学生感知“傲慢、谦虚、轻蔑”“还是、连⋯⋯也”等,体会不同关键词和关联词的不同语态特征。
3、情景预设法: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章寓意,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教会学生要懂得保护文物,不能破坏它。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悟文章寓意,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
2、培养学生语感,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语感,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画图、课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所认识的这两个朋友吗?它们分别是——陶罐、铁罐(贴画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送礼物”,你把哪些词语送给陶罐,哪些送给铁罐?(ppt出示: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2、师:那么陶罐与铁罐之前究竟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将你们分的这些词语带入课文当中读给大家听,在听的过程当中请大家根据要求用笔画出陶罐和铁罐所说的话。
(ppt出示听读要求:横线画出陶罐的话、波浪线画出铁罐的话。
)3、师范读全文。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对话朗读师:通过老师的朗读,大家再一次回顾了课文内容,现在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铁罐常常奚落(欺负、讽刺)陶罐。
(板书奚落)师:是怎么奚落的,你从那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生:2——9自然段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2到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生:陶罐与铁罐的对话。
师:之前已经让大家勾画了,接下来大家对照一下,看看跟老师的一不一样(ppt:先后出示铁罐、陶罐的话)师:接下来请全班一起朗读它们的对话。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选1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学生开火车口算1+1=? 2+1=? 3+4=? 4+9=? 5+7=? 6+8=?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