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碎石连续级配图表及计算(基层)2014
- 格式:xls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
一、级配碎石底基层依据设计要求,车行道路面垫层为级配碎石层,采纳现场路拌法施工。
(一)资料1.采纳不一样粒级的单调尺寸碎石和石屑。
2.集料的最大粒径不超出50mm ,颗粒构成以下表:经过以下筛孔( mm )的重量百分率( %)塑液性5040302010520.5 0.075限%指数<100 85-100 65-85 42-67 20-40 10-27 8-20 5-18 0-15<286(二)级配碎石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检验施人查找收运稳碾养合工工调补格的放摊平整路样输铺整压型压护基型检查含水量、洒水检查查收(三)施工程序1.查收合格的路基后,向监理单位报送“垫层动工报告单” ,经监理工程师赞同后才进行施工。
2.施工放样(1)在路基上恢复中线。
直线段每 10m 设一桩,平曲线段每 5m 设一桩,并在双侧路肩边沿外 0.5m 设指示桩。
(2)进行水平丈量。
在双侧指示桩上用显然标志标出垫层边沿的设计高。
3.运输(1)依据垫层的宽度、厚度及预约的干压实密度按确立的配合比计算级配碎石、黏土、砂的数目,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2)集料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目基真相等。
(3)集料由远到近按计算的距离卸置于路基上,严格控制卸料距离,防止料不够或过多。
(4)集料堆每隔必定距离留一缺口。
4.摊铺、整型(1)采纳人工分幅摊铺,摊铺前对路床中线纵横高程、宽度进行复核丈量,表面洁净,无杂物。
(2)按施工设计的段落数目上料,先铺碎石,再铺黏土,最后铺砂。
顺序摊铺,创建各工序连续作业条件。
(3)垫层按一层摊铺,加乘松铺系数( 1.3-1.35 )作为松铺厚度,垫层摊铺厚度为 13cm — 13.5cm 。
施工中频频检测虚厚高程及横断面使之切合设计要求,边线整齐。
5.碾压(1)摊铺长度到 60m 左右立刻洒水碾压,含水量控制达到规范要求。
(2)开始上碾稳压用轻碾,不开振动。
由路双侧向路中心逐次倒轴碾压,边沿处先碾压 3 遍,碾压全过程随时洒水,保持在最正确含水量的状况下碾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修定版)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公路路基路面物理测试规程JTJ059—95。
8.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二.技术指标1.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2.水泥宜采用早强缓凝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水泥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安定性、细度等应达到相应技术要求。
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h。
3天胶砂强度≥18MPa。
三.原材料1.碎石碎石:采用湖州长兴石灰岩1#料粒径9.5~31.5mm、石灰岩2#料粒径4.75~9.5mm;石灰岩3#料粒径2.36~4.75mm、石灰岩4#粒径0~2.36mm四种规格的集料。
2.水泥采用苏州南新水泥厂P.032.5早强缓凝型水泥。
四.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1.级配:4.75mm、0.075mm的通过量应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其通过量要求见表(一)表(一)矿质混合料组成比例:混合料级配范围:矿质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见详见(图表一)2. 根据省高指指导意见按不同水泥剂量3.0%、3.5%、4.0%、4.5%、5.0%五种比例进行试验,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为减少裂缝,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同时减少含泥量。
4.按规范要求的压实度(重型击实98%)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一天后取出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图纸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6.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设计步骤: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的确定1.1材料的选用(1)水泥:P.C32.5,技术指标见表1:表1 水泥试验结果汇总表(2)俊源石场压碎值:22.5%;针片状:18.4%;液限:22.4% 塑限指数:3.6 表2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合成计算结果表料级配率碎石4.75~31.5m40% 100 99.2 59.0 13.9 4.2 3.4 3.1 2.3 0碎石9.5~19mm 15% 100 100 98.2 23.2 3.0 8.2 6.4 4.3 0石屑0~9.5mm 45% 100 100 100 99.1 73.1 48.5 31.0 6.7 0合成级配100 99.7 83.3 53.6 35.0 24.4 16.2 4.60 规范要求级配中值 100 95 80.5 57 39 26 15 3.5 0 规范要求级配下限 100 90 72 47 29 17 8 0 0 规范要求级配上限100100 89 67 49 35 227 0级配曲线图30405060708090100通过百分率(%)1.2确定水泥剂量掺配范围依据隆三线设计图纸要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3.0~4.0MPa,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水泥掺量为4.0~5.5%,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所以本次设计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取中值,即3.5MPa为设计值,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3.5%、4.0%、4.5%、5.0%、5.5%五种比例配置混合料,即水泥比碎石为3.5:100、4.0:100、4.5:100、5.0:100、5.5:100。
(3)材料要求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
碎石:压碎值≤35%(碎石级配详见碎石粒径级配表)。
水:凡饮用水均可使用。
(4)级配组成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用量应在3~5.5%的范围内选取(以水泥占全部粗、细颗粒的干质量百分率表示)。
级配碎石100%。
水:按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控制。
以上为参考配比,施工单位于施工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配比试验,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注:基层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混合料试件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法。
无侧限抗压强度:中、重交通为R=3~4MPa,特重交通:R=3.5~4.5MPa。
压实度98%(重型击实标准)。
(7)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技术要求①铺筑现场准备工作:提前验收底基层,将超出质量允许误差的部位进行修理至合格。
在拓宽的旧路面上铺筑时,应提前将旧路需挖补补强部位进行处理。
需衬拱部分应提前做好衬拱工作。
沿予铺筑基层的两侧在底基层(或在旧路上)上做石灰土模(高度≥19cm,宽65cm用石灰土铺筑压实,人工或机具切削成型)或按设金属侧模。
用平地机刮去底基层表面上的浮动松散部份及杂物,清扫干净后,适量洒水,使其保持湿润。
如利用旧路面做为底基层,旧路面损坏部位该补强的应补强,其旧路表面亦应清扫干净。
每隔10m钉一对木桩,(两侧边缘之外30cm处各一根),按标准横坡度分别在木桩上画出“红平”。
需半幅施工时,要设置专用标志,专人管理控制疏导现场车辆行驶。
②混合料拌合:混合料应采用厂拌,严格控制用料配比,天气炎热或遇大风天气,混合料中的含水量可比标准提高0.5%~1.0%,需经常测试石料中的含水量,据此相应减少加水量,拌合的混合料要求均匀,严禁有干石料现象。
③混合料运输:提前清扫干净运输车箱。
车中混合料用湿麻袋片苫盖。
中途无故不得停车。
④摊铺与压实:(集中拌和法施工)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碎石混合料。
原材料密度、级配碎石、水稳碎石、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大全一、原材料堆积密度1、砂:1300~1600Kg/m3 (中粗砂1550Kg/m3,细砂1400Kg/m3)2、碎石:1500~1800Kg/m3(一般取值1500Kg/m3)3、砂石:1550Kg/m34、砼:2400Kg/m35、沥青砼:2500Kg/m3二、级配碎石配合比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19:27:22:32 最大干密度:2.28g/cm3 最佳含水量:5.0% 压实度: 96%三、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一)、集料比例: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25:10:40 1、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100最大干密度:2.376g/cm3 最佳含水量:5.1%2、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最大干密度:2.380g/cm3 最佳含水量:4.9%3、6%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6:100最大干密度:2.385g/cm3 最佳含水量:4.8%(二)、集料比例: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0:22:28:30 1、4.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5:100最大干密度:2.326g/cm3 最佳含水量:5.5%2、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最大干密度:2.338g/cm3 最佳含水量:5.4%3、5.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5:100最大干密度:2.361g/cm3 最佳含水量:5.8%(三)、集料比例: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30:38:321、 4.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4.5:100):水泥: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水=1:6.67:8.45:7.11:1.14最大干密度:2.36g/cm3 最佳含水量:4.9%2、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100):水泥:9.5~31.5mm 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水=1:6.00:7.61:6.40:1.07最大干密度:2.37g/cm3 最佳含水量:5.1%3、 5.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集料=5.5:100):水泥: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水=1:5.45:6.91:5.82:1.00最大干密度:2.37g/cm3 最佳含水量:5.2%四、砼配合比。
编号:PB201410001杭金衢高速公路吕塘角枢纽至芝溪大桥段(左幅)应急整治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振动法)衢州市通顺交通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2014年10月25日试验检测报告一、概述受浙江交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委托,衢州市通顺交通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对杭金衢高速公路吕塘角枢纽至芝溪大桥段(左幅)应急整治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进行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过程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的水泥为青龙山生产的P.042.5水泥,依据要求进行了水泥的指标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水泥试验结果表1、各种矿料筛分结果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为横山矿石场生产的石灰岩,原材料均由委托单位提供。
对取样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所用集料进行筛分,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集料筛分试验结果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参考《杭金衢高速公路吕塘角枢纽至芝溪大桥段(左幅)应急整治工程设计图纸》及规范标准,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范围要求3、级配设计根据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
表4为级配的矿料比例明细表。
表4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混合料级配设计结果三、设计级配的振动成型试验依据《杭金衢高速公路吕塘角枢纽至芝溪大桥段(左幅)应急整治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规范标准及施工经验,水泥剂量分别按2.0%、2.5%、3.0%、3.5%、4.0%五种比例制备试件,每各水泥剂量又分别用含水量3.0%、4.0%、5.0%、6.0%、7.0%进行闷料四小时后,采用振动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汇总表5所示。
表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成型法试验结果汇总表四、最佳水泥剂量的确定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按要求压实度(97%)用振动法成型不同水泥剂量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将成型好的试件放在标准养护室养生7天,养护室温度为22℃±2℃,相对湿度为95%,在养生的最后一天(第七天)将试件泡水,在浸泡水之前,应称试件的质量,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上约 2.5cm,浸水的水温应与养护温度相同。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计算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计算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计算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计算。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控制要求2014年3月一、概述路面基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南部地区道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江苏省市政道路及公路建设施工经验,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提出如下要求.二、一般规定1、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工艺施工。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干质量配合比计算,以集料为100,水泥剂量外加的外比表示。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宜在冰冻(-3℃~—5℃)到来半个月至一个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2)混合料摊铺应均匀,减少离析;(3)严格控制基层的压实厚度和高程,横坡应与面层一致;(4)应在混合料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约1个百分点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振动击实试验确定的不小于98%压实度。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专用的粒料拌和机集中厂拌生产.施工中应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6、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中出现离析(粗集料集中)和开裂现象.对已经出现的离析和开裂应进行处理,直至将基层铲除重铺。
三、原材料技术要求3。
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级的缓凝水泥。
水泥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见表1.表1 水泥质量技术要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停放七天,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
3.2 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19~31。
5mm、4。
75~19mm、2.36mm~4.75mm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4号料建议采用坚硬、洁净、无杂质的玄武岩或辉绿岩.集料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见表2~表4.表3 水泥稳定碎石细集料质量要求(3#料)表4 水泥稳定碎石细集料质量要求(4#料)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的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hide=4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修定版)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公路路基路面物理测试规程JTJ059—95。
8.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二.技术指标1.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2.水泥宜采用早强缓凝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水泥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安定性、细度等应达到相应技术要求。
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h。
3天胶砂强度≥18MPa。
三.原材料1.碎石碎石:采用湖州长兴石灰岩1#料粒径9.5~31.5mm、石灰岩2#料粒径4.75~9.5mm;石灰岩3#料粒径2.36~4.75mm、石灰岩4#粒径0~2.36mm四种规格的集料。
2.水泥采用苏州南新水泥厂P.032.5早强缓凝型水泥。
四.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1.级配:4.75mm、0.075mm的通过量应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其通过量要求见表(一)表(一)级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范围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0~7矿质混合料组成比例:1#料(%)2#料(%)3#料(%)4#料(%)30 32 16 22混合料级配范围:级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范围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0~7中值100 95 80.5 57 39 26 15 3.5混合料100 96.7 82.2 56.5 32.9 20.3 12.8 4.4矿质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见详见(图表一)2. 根据省高指指导意见按不同水泥剂量3.0%、3.5%、4.0%、4.5%、5.0%五种比例进行试验,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