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栽培学
- 格式:docx
- 大小:19.66 KB
- 文档页数:2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2011年下期,2009级园林)园艺林学学院舒常庆第一章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又叫大周期、大发育周期或世代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严格来说是从合子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结果,直到树体衰老更新死亡的整个时期。
第一节树木的个体发育一、树木个体发育的概念1.个体:独立生长的单株树木。
有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
无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年龄(母体年龄+时间年龄)2.个体发育:单株树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
3.树木个体发育与1、2年生植物的差别:多个年发育周期后才开始结实;多次结实(例外: 大部分竹子一次开花);阶段发育周期长(寿命长)。
4.研究树木个体发育的意义: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时期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
二、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一)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1.有性繁殖树发育阶段的划分⑴胚胎阶段(种子阶段):合子→种子萌发前(胚的成熟→种子成熟→种子休眠)。
⑵幼年阶段: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形态构造建成,并具有开花潜能时为止。
果树上称为―童期‖。
⑶成熟阶段:具有开花潜能→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
⑷衰老阶段: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衰老死亡。
衰老过程也可称老化过程。
在成熟时后,衰老就贯穿始终。
2.树木发育阶段(空间)分区贾思勰(544):用梨树不同部位的枝条嫁接繁殖的植株,开始结果的年限不同。
Knight(1795):成年实生树顶部成年区的枝条繁殖后,无刺,次年即开花;基部幼年区的枝条繁殖后,刺多,次年不开花,开花结果年龄较晚。
(1)阶段发育的特点。
局限性: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树木的细胞要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只限于生长点,且只能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顺序性: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不可逆性:一旦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不能回到原来的阶段。
“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2)分区方法。
通常以花芽开始出现的部位(严格说来应以生理成熟状态)作为幼年阶段过渡的标志。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栽培、培育、管理、保护和调控的学科。
园林树木是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美观、生态、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
因此,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的研究对于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培育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培育是指对园林树木的种子、苗木、移植树和成树进行种植、培养和管理的过程。
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培育包括选树、设计、施肥、浇水、修枝、灌溉、防旱、防寒、防虫、防病等方面。
1.选树选树是指根据园林树木种类的特点、绿化要求和景观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树种和品种。
首先要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树种的适应性主要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土壤类型。
其次要考虑树种的美观性,如树种的造型、叶形、花色、果实等。
最后要考虑树种的经济性,如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可以选用成熟树和性状优良的品种。
2.设计设计是指为了达到园林绿化效果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为选用的树种和品种进行合理的布局、组合、调配和安装。
设计要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园林规划的要求,确定树木的品种、数量、位置和形态。
3.施肥施肥是指为园林树木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园林树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施肥要考虑到树木的生长周期和季节性,确定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4.浇水浇水是指为园林树木补充水分,满足它们的生长发育需要,保持土壤湿度的过程。
浇水要根据树木生长的期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量,确定浇水的量和时间。
5.修枝修枝是指为了使园林树木保持良好的形态、促进生长和培育树姿的过程。
修枝应当遵循不改变示意图设计、确保树木生命安全和促进分枝生长的原则。
6.灌溉灌溉是指为了补给园林树木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通过灌溉系统将水分输送到树木的根部。
灌溉系统包括地下灌溉、喷淋灌溉和滴灌等。
7.防旱防旱是指在干旱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到水分不足的影响,保持树木的生长平衡。
主要方法包括加强灌溉、培育根系、覆盖保水材料和调控土壤水分等。
名词解释:萌芽力::树木母枝上叶芽的萌发能力,称为萌芽力,常用萌芽数占该枝芽总数的百分率(萌芽率)来表示。
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早熟性芽”。
如月季、米兰、茉莉等。
晚熟性芽:当年形成的芽,需经一定的低温时期来解除休眠,到第二年才能萌发成枝的芽称为“晚熟性芽”。
如银杏、广玉兰、毛白杨。
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的差异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弱状态时,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力,称为“芽的潜伏力”。
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比其它部位的生长占有优势的地位称为“顶端优势”。
(或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顶端优势”)叶幕:指叶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的总体,它是树冠叶面积总量的反映。
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简称“干性”。
层性: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分布或二级枝在主枝上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层次,这种现象称为“树木的层性”,简称“层性”。
花芽分化:植物的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植物的生长点既可以分化为叶芽,也可以分化为花芽。
当这种生长点顶端变得平坦,四周下陷开始起,逐渐分化形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以及整个花蕾或花序原始体的全过程。
座果:经授粉受精后,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称为“座果”。
根颈:根与茎的交接处; 实生树的根颈由下胚轴发育而成,称真根颈,而茎源根系和根蘖根系没有真根颈,其相应的部位称假根颈。
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生成长枝的能力,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指不经过精卵细胞结合而在胚珠中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环境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园林树木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一、名词解释1芽的异质性: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2萌芽力(萌芽率):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3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4活动芽:枝条上的芽在萌发期,能及时萌动的芽,如顶芽、花芽;顶芽以下的腋芽,枝条中上部的芽。
5潜伏芽:枝条基部或上部的某些付芽在萌发期仍以原状潜伏。
6顶端优势: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7花芽分化: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8相关性:树木某一部位,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常能影响另一部位或器官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这种表现为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植物生理学上称为“相关性”。
9根冠比:根系和树冠在生长量上常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根冠比。
10立地条件:凡是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环境条件)。
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生物、人为等因子。
11“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12适地适树: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园林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功能。
13引种驯化:野生树成为栽培树,外来树成为本地树的经济技术活动。
引种是从无到有,驯化是改造树木的习性确保引种成功。
14生态配置:根据树种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合理进行树种搭配、使同树种或不同树种的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益生存,避免或减少因竞争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15栽植:通过起苗、运苗和种植等操作过程,把苗木或树木植于新的地点,并使其成活和正常生长。
16大树移植:大树的界定:一般指胸径在15-20厘米以上,或树高在4-6米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在园林中匀可称之为“大树”。
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栽培学是以园林绿化为目的的植物栽培学科,通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城市园林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植物栽培学既注重植物的个体生长发育,又关注植物的品质和景观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园林植物栽培学的重要性、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园林植物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不仅能提供美丽的景观,还能为城市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能够吸收雨水,减少城市排水压力;能够缓解城市的气温和热岛效应,为人们提供一个凉爽的休憩场所。
因此,园林植物的选择和栽培至关重要。
园林植物栽培学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环境适应性,选用了许多适合城市环境的植物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美观耐用,还能够适应城市的特殊环境条件。
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也是园林植物栽培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要想培育出健壮的植株,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栽培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
其次,合理安排植物的栽植距离和遮阴配比,保证植物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和光线供应。
此外,注重施肥、浇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和生长速度。
园林植物栽培学通过研究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为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然而,园林植物栽培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栽培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园林植物栽培学也在不断发展。
以往,人们只关注园林植物的外观和功能,而忽视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
现在,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如遗传工程和生态学逐渐渗透到园林植物栽培学中。
遗传工程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等技术手段,改良植物的品质和功能。
生态学的引入则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未来,园林植物栽培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绿化需求的日益增加,而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也给园林植物的栽培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栽培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培育、栽植和养护以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学科。
在园林建设和景观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改善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因此对园林植物的栽培学研究至关重要。
1.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在园林植物栽培学中,正确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条件和功能特点,根据园林的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配置。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根系特点以及与周围植物的相互关系,确保植物能够良好地生长和相互调节。
2. 植物培育技术植物培育技术是园林植物栽培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种子和苗木的培育、繁殖与繁殖材料的选择等。
通过科学的培育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保证园林景观的建成质量。
常用的培育技术包括播种、扦插、嫁接和分株等方法,通过调控水分、光照、温度和营养等因素,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帮助植物快速生长并达到设计要求。
3. 土壤改良与养分管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学中的土壤改良与养分管理是确保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通过调节土壤的结构、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等,为植物的根系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同时,合理的养分管理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并防止土壤退化或污染。
4. 植物养护与管理植物养护与管理是园林植物栽培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植物的修剪与整形、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水分管理、施肥与营养管理等方面。
通过定期的修剪和整形能够使植物保持良好的形态和体型,提高景观的美感。
病虫害防治则能够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预防和治疗植物疾病。
此外,合理的灌溉与水分管理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并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引发的问题。
5.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植物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营造出美丽与实用兼具的园林景观。
通过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态特点、生长需求和功能特性,可以将植物合理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园林植物栽培学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园林植物进行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的系统研究,以提高园林植物生长的品质和效果。
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床土准备:床土的营养成分、PH值以及通气性等都应该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需要。
2. 种苗选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栽培目的,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和规格。
3. 植物营养管理:合理施肥,尤其是有机肥的使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
4. 植物水分管理:保证植物良好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但是要避免水涝或缺水现象。
5. 病虫害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包括固体物理防治方法、化学药剂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等。
总之,园林植物栽培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学科,园林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A、背景介绍:园林植物栽培学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园林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B、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园林植物栽培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A、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栽培学B、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C、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内容A、园林植物栽培学基本概念1.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2.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B、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要求1. 温度、光照和湿度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特性和肥料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C、园林植物栽培技术1. 园林植物繁殖技术(种子繁殖、嫁接繁殖、离体培养等)2. 园林植物苗木培育技术(移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D、园林植物栽培管理1. 园林植物生长监测与调控2. 园林植物保养与养护E、园林植物栽培案例研讨1.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 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四、教学方法A、理论课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
2. 讨论研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理解和经验。
B、实验课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学习评价A、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
B、评价标准1. 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核成绩综合评价。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
六、参考教材A、主要教材1. 《园林植物栽培学导论》2.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与管理》B、辅助教材1. 《园林植物栽培学案例解析》2. 《园林植物栽培实验指导书》七、教学团队A、教师信息1. 主讲教师:XXX 教授2. 助教:XXX 副教授B、联系方式:教师办公室电话:XXX-XXXXXXX八、课程总结A、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林:观赏、改善美化环境、增添情趣园林植物栽培:按园林设计要求将园林植物栽植到绿化地并养护管理成年期:绿化功能最大幅上升树冠外围出现干枯小枝树木开花结实旺盛期,营养繁殖最佳加强水肥
离心生长:根茎向两端不断扩大空间的生长离心秃裸:根系自疏和树冠自然打枝
向心枯亡:自顶向下直至根颈逐渐衰老枯死向心更新:枯死部位又可萌生新徒长
枝根系形态:须根、直根系芽:为适应不良环境延续生命形成是枝叶花的原始体
定芽:树木顶芽腋芽或潜伏芽有一定位置的萌发不定芽:根插重剪或老龄枝上位置不确定的芽萌芽力:树木母枝叶芽萌发的能力成枝力:叶芽萌发后抽生成长枝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的差异芽的潜伏力枝条受刺激或
冠外枝处衰弱时由潜伏萌
发的能力
茎生长:匍匐、直立、攀援分枝单轴合轴假二叉干性:树木中心干的强弱和维持
时间长短层性:树木中心干的主枝主枝上侧枝分层排
列明显程度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水分光照人为生
物积温:园植种类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效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
零度的差值的累积。
活动积温:某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
度之和蒸腾系数:指植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量田间耗水量: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栽植系统消耗的
水量需水临界期:植物生命周期中对水分敏感时期苗圃:繁殖和培育优质苗木基地栽植:起苗搬运种植萌芽物候期通过:早春灌水、
萌动前涂白、施用维生素延
缓芽开放,或喷洒磷酸二氢
钾提高植物抗寒能力根系
作用:储藏、合成激素、无
机物的转化、对地上起调节
成枝力强:树冠密集幼树形
成快树冠郁闭早影响通风
透光整形不当易早衰
树形:修剪时对萌芽力和成
枝力强的要适当多疏枝少
短截防止树冠郁闭。
对成枝
力弱的应适当短截促发分
枝防止秃裸
土壤空气调节:改善土壤结
构增加土壤通气度。
加强土
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排水
系统。
深翻松土增大空隙。
植物选择的原则和要求:适
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适当
引进外来树种.抗性强植物.
满足绿地功能需求.具观赏
和经济价值.速慢生树结合
降低成本考虑城市环境影
响
树体管理:灌水.树体裹干.
立支柱.搭遮阴棚.大树移植
特点:成活难.周期长.技术
高.限制因子多反季栽植:带
土球移植.适地适树.防止病
虫害.用健壮苗及时松土浇
水土壤改良:深翻熟化.客土
栽培.土壤质地改良.土壤酸
碱度调节
我国观赏植物亲缘关系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名花
亲缘关系探讨上,如梅花、菊
花等.观赏植物亲缘关系文
献量的22.5%,菊花占12.5%,
山茶占15%,其它还有如兰
花、荷花、牡丹、芍药、桂
花、蜡梅等.传统名花的研究
文献总计占整个观赏植物
亲缘关系文献量的80%以上.
可见,开展其它观赏植物亲
缘关系的研究,如紫薇、木槿、
丁香等木本花卉和石竹类、
鸢尾类等草本花卉的亲缘
关系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育种目标:长远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突出重点、明确具体性状及指标、不同品种搭配目标性状:观赏品质、抗逆性强、延长花期、适宜生产耐运输切花、低能耗种质资源创新: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包括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引种驯化:将原有地域品种引入新地区并适应,选择优良者繁育。
选择育种: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提纯鉴定繁殖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择的作用和意义: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多系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在2个以上。
.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群间所进行的杂交。
杂种优势:不同基因产生f1的生长势.生活力.繁殖能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优于双亲。
.诱变育种的意义特点:丰富基因库创造新基因.提高突变率.改良单一性状.缩短育种年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变异方向不易控制.诱变是育种的重要方法多倍体特点:巨大.品质提高.生理特性改变.遗传变异.不孕性与可孕性
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物.化.生组织培养:植物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等人工离体培养人工种子的特点:具有生命物种结构.很强的生存力.不易损坏
品种退化:广:优良性劣变狭:优良品种基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