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1讲三民主义模拟演练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功效第一讲三民主义的形成与进展一、单项选择题1. (2018·长郡中学)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合众政府”为誓辞。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切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思慢慢丰硕C. 提倡成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2. (2018·湖南郴州质量监测)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乃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阻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三民主义3. (2018·广东深圳一模)孙中山以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华,前贤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确实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期,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 为民权主义寻觅历史依据D. 继承和进展儒家传统文化4. (2018·湖北联考)史学界一样以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那个纲领说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人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讨使中国由贫弱到强盛的方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仍然带有“空想”色彩。
“空想”主若是因为( )A. 大体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 全然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 注重政党建设轻忽民生问题D.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5. (2018·贵阳一中)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另外无所转移。
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
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那么为自由、平等、博爱。
高考历史三民主义专题训练高考历史三民主义专题训练:选择题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
“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
“史观”是人们分析、认识、评论史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1911年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B.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清朝覆灭C.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D.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解析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这是对三民主义的评论,是史论,故选D项。
A、B两项是史料(史实),排除;C项是近代化史观,排除。
答案D2.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解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金银铜铁锡煤”,说明是为了求富,发展资本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要求,故选C项。
答案C3.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
”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相比旧三民主义的进步,据材料,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项。
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
答案C4.报刊往往能够反映政情舆论。
近代以来,“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hellip;hellip;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以上言论应该刊登于()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解析孙中山首次在《民报》发刊词中系统阐述民生主义。
必修3 第5单元第2讲新文化运动和三民主义一、选择题1.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并没有动摇封建的思想基础。
而新文化运动做到了,而且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大解放。
2.(2010·上海模拟)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拜孔子,祀孔庙,倡读经,这主要是由于() A.儒学优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孔子思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C.孔子、孔庙和儒家经典都是国粹D.迎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因果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
A、B两项明显错误,C项既不正确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三项,选D项。
3.(2010·安溪、德化联考)光绪辛丑年,林纾“恶其名不典”,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易名为《黑奴吁天录》,林纾真正的动机是()A.纠正斯托夫人给小说取名的不当B. 林纾“不谙西文”,故作典雅C.“触黄种之将亡”,爱国保种D. 声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答案】C【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
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林纾将其易名的动机就是唤起民众的觉醒。
4.(2010·滨洲模拟)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在当时思想界复古逆流盛行的情况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实际上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阶段综合模块命题角度(2017· 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 (2017· 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2016· 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考频 考情说明(2016· 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 5 年 6政治的管理考(2014· 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2014· 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及成因(2017· 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2016· 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 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芽经济(2016· 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015· 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014· 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 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2018· 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5 年 6考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 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思想文化(2018· 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2016· 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 5 年 5考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济制度的目的、方式(2014· 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主题一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的观念【主题综述】(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
第12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他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
”孙中山想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的目的是( )A.不愿少数满洲人专权 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C.不愿少数富人专利 D.不愿欧美列强统治3.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4.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
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5.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6.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岳麓版高考历史必修三模拟演练总复习(附解析共41页)必修三全册共20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5讲1.(2017·临沂二模)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B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解析] 材料中强调了《论语》虽然强调的是节欲寡欲,但不是无情和绝情,这说明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文关怀,注重血缘亲情,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C选项只突出了儒家对情的态度,没有体现对欲的态度;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理性”。
2.(2018·山西期中联考)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 A )A.后世必然优于前世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解析] 材料意为:有在当今赞美尧舜禹和商周之道的人会被新的圣人耻笑,说明这一思想家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后世一定会优于前世,属于法家思想,A项正确;本题与人性本恶无关,排除B项;小国寡民社会是老子的主张,与本题无关,排除C项;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主张的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3.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解析] 材料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60三民主义岳麓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8·惠州)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
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 C )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解析] 根据所学,代议制民主本身也是民主政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故C项正确;材料谈了孙中山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18·石家庄)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
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这体现孙中山( A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建立合作经济以避免“商家垄断”,对资本家多征税,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思想,故A项正确;体现孙中山思想受中共影响的内容应是扶助农工,这与材料无关,故B 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与关注工农利益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的合作社经济并不一定是公私合营经济,故D项错误。
3.(2018·贵阳)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
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0月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2)一、选择题1.(2011年1月河南会考15题)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赞扬的“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指的是(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3.(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一模3题)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4.(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14题)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幅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
”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
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C。
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5.(2011年10月黄冈三里畈检测10题)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邓小平在1984 年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7.(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21题)xx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1讲三民主义模拟演练岳麓版
1.(2018·邯郸)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主要表明 ( C )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的是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故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应排除;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
2.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 A )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
[解析] 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 项错误;材料“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与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表明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因此不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而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故D项错误。
3.“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 B )
A.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C.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D.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
[解析] 根据材料中“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得出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一直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它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由国家经营管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在政治上孙中山一直代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倡导进行民主革命,并未发生转变,故D 项错误。
4.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C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5.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C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在这之后,尽管各派军阀混战不休、横征暴敛,但在时代的潮流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
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C。
6.(2017·新课标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
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