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唱家在《唐·卡洛》中的演唱
- 格式:pdf
- 大小:157.52 KB
- 文档页数:2
从歌剧《唐·卡洛》伊丽莎白公主角色中浅析威尔第创作的草根情怀作者:刘航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刘航[1][内容提要]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共创作歌剧28部,歌剧《唐卡洛》是威尔第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歌剧堪称是一部具有野心的巨作,也可以说是他最伟大的一部歌剧,这部歌剧无论从服装、化妆、戏剧表演、舞台背景以及故事内容都是非常出色的。
如果说故事的冲突性是戏剧向前发展源泉,那么《唐卡洛》可以说是思如泉涌,其实剧中的五个重要角色都可以做为单独的形象具体进行分析,因为在剧作家手下鲜明的人物都是具有典型性的。
做为声乐演唱者,我们不仅要追求声乐的高超技巧更加要演唱出剧情的变化和人物内心的感受,唱出作曲家的心声。
[关键词]威尔第/《唐卡洛》/悲剧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2-0176-3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是在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共创作歌剧28部,虽然在早期一直受到音乐评论家的抨击和打击,但经过一个多世纪时间的考验,在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威尔第歌剧中的曲目经久不衰的被音乐爱好者不断的传诵,也证明了他的创作魅力所在。
歌剧《唐· 卡洛》是威尔第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是继《命运之力》后又一历史巨作。
威尔第的一生的创作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从小生活上的拮据,在创作上的不被认可,都是他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色彩的伏笔。
他的音乐启蒙来源于他八岁时父亲送给他的一架古钢琴,从此就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创作,自古伟人多磨难,恰恰在威尔第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他学习音乐的道路开始就充满了困难和波折,谁会想到这位世界闻名的作曲家曾经遭到米兰音乐学院的拒绝录取,并且当时他是靠资助去考试的,他没有殷实的家庭做为背景,没有家庭教师单独的辅导,仅凭自己的执着和热情一如既往的进行着创作,当时遭到拒收对威尔第的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音乐类题归纳:按题序把易混淆的题集中在一起,注意各类乐器笛子、二胡、琵琶、古筝、唢呐、古琴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秒选时易混淆出错:1-3题冯-笛、蒋-胡、李-琵;4-5题《闹元宵》-古筝,《百鸟朝凤》-唢呐。
一、乐器1、冯子存是我国著名的【】演奏家。
A. 二胡B. 琵琶C. 笛子正确答案:C. 笛子2、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演奏家,其代表作品为《汉宫秋月》。
A. 琵琶B. 笛子C. 二胡正确答案:C. 二胡3、李廷松是我国著名的【】演奏家。
A. 二胡B. 琵琶C. 笛子正确答案:B. 琵琶4、《闹元宵》是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曹东扶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
A. 唢呐B. 管子C. 古筝正确答案:C. 古筝5.《百鸟朝凤》是一首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曲。
A.选项:B.唢呐C.二胡D.军号正确答案:B.唢呐6.下列属于弹拨乐器的是【】。
选项:A.木琴B.三弦C.笙正确答案:B.三弦7.下列属于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是【】。
选项:A.手鼓B.马头琴C.弹布尔正确答案:B.马头琴8.目前所知,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最古老的旋律吹奏乐器是【】。
选项:A.埙B.骨笛C.排箫D.古琴正确答案:B.骨笛二、乐者9、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的演奏特点是清丽飘逸、灵巧多变。
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
A. 吴景略B. 刘天华C. 龚一正确答案:A. 吴景略10、现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的弟弟,是刘天华音乐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A. 刘天一B. 刘北茂C. 刘雪庵正确答案:B. 刘北茂三、乐曲11、广东音乐风格的古筝曲【】是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刘天一的代表作。
A. 《二月里来》B. 《垦春泥》C. 《纺织忙》正确答案:C. 《纺织忙》1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
选项:A.《文王操》B.《碣石调·幽兰》C.《广陵散》D.《酒狂》正确答案:B.《碣石调·幽兰》13.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是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
卡门》(四幕歌剧)简介:作曲:比才剧本作者:梅拉克阿莱维原著作者:梅里美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
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
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
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作曲家乔治·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875)简介: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
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
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颠峰之作,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性格倔强而自由不羁的吉卜赛姑娘——卡门,对爱情充满渴望,那叛逆的激情,象火焰一般燃烧。
为了摆脱命运束缚,不惜付出生命代价。
卡门是西方歌剧史上最诱人的艺术形象,至今久演不衰。
《卡门》是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芙的同名小说改编。
1875年初次演出于巴黎。
《卡门》体裁与风格介绍: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
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性格。
浅析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的咏叹调作者:徐明哲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代表性歌剧《唐·卡洛》中男中音罗德里戈的咏叹调为研究对象,从角色塑造等方面分析了《我的末日就在眼前》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威尔第;男中音;咏叹调;艺术特征;演唱分析在西洋歌剧众多经典作品中,威尔第为戏剧男中音创作了许多旋律动听、情感丰富的咏叹调,这些作品在提高男中音的演唱技巧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的末日就在眼前》这首曲目在意大利语音、咏叹调类型及风格流派的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作为音乐会的曲目及声乐比赛的表演曲目,无论是作品分析还是演唱技法研究,都具有学习和教学价值。
一、歌剧简介唐·卡洛是西班牙王子,与法国公主伊丽莎白相爱。
然而,他的父亲菲利普国王利用权势巧夺了他的恋人。
正当情场失意之时,他的朋友罗德里格戈建议王子离开西班牙,投身于法兰德尔政治事件。
与此同时,早就倾心于王子的艾伯里公主发现王子与“母后”伊丽莎白有染后,她向国王告发了王子,王子为此被打入监狱。
在监狱,罗德里戈来看望王子,但却惨遭暗杀。
后来,国王释放了王子,王子又跑到修道院看望因愤怒而出走的伊丽莎白。
在修道院,在国王命令处决王子的生命攸关时刻,王子的爷爷查尔斯五世显灵,带着孙子离开了这痛苦的人世。
二、咏叹调背景为了使国王任命唐·卡洛王子为法兰德尔地区统治者,罗德里戈来到修道院,造访在那里做礼拜的王后,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帮助。
看到王后犹豫不决时,罗德里戈告诉王后及众王宫贵族:“作为我们大家的至亲,王子孤独痛苦地生活在西班牙国土上,无人知晓他的痛苦,无人理解他孤独的心灵。
在座的各位亲人是王子忍受痛苦的唯一希望,让他回到众人的身边,他的生命才会得以拯救。
”三、剧中角色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罗德里戈是《唐·卡洛》一剧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坚信理想主义政治。
《唐·卡洛斯》演出⼴告SANA102SH 【2001.1.1】“意⼤利杰出歌剧作曲家威尔第逝世百年,威尔第不同时期的肖像及其作品⼩版张(12票)”12-9(威尔第肖像及作品《唐·卡洛斯》剧照)威尔第著名歌剧《唐·卡洛斯》威尔第著名歌剧《唐·卡洛斯》《唐·卡洛斯》是⼀部5幕歌剧,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法⽂剧本由卡⽶尔·德·洛克勒及约瑟夫·梅⾥编写,改编⾃弗⾥德⾥希·席勒的戏剧《唐·卡洛斯》。
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于1867年3⽉11⽇在巴黎歌剧院⾸演。
《唐·卡洛斯》是由法⽂原版《唐·卡洛斯》译成的意⼤利⽂5幕及4幕版本,由阿奇勒·德·劳兹及安杰洛·扎纳迪尼所翻译,歌曲由朱塞佩·威尔第于1882年⾄1883年间修订。
4幕的意⼤利⽂版本在1884年1⽉10⽇于⽶兰史卡拉歌剧院⾸演。
法⽂原版第1幕的枫丹⽩露场景于1884年删减版本中被移除,并于1886年再次于意⼤利⽂版本加⼊。
20世纪上半叶,《唐·卡洛斯》并不常上演,但于战前时期,这部歌剧成为⼀部著名歌剧。
《唐·卡洛斯》的剧情是:中世纪,法国和西班⽛屡屡发⽣战争,百姓流离失所。
法国公主伊丽莎⽩接济难民,深受百姓爱戴。
西班⽛王⼦唐·卡洛斯和伊丽莎⽩虽然订下婚约,两⼈却没见过⾯。
唐·卡洛斯来到法国,在森林中与伊丽莎⽩相遇,⽅互诉衷情。
不料,战争结束的代价却是伊丽莎⽩要嫁给西班⽛国王菲利普⼆世,也就是唐·卡洛斯的⽗亲!两⼈初逢的喜悦突然间跌⼊到深渊。
百姓们希望伊丽莎⽩和西班⽛国王的婚约能够换来持久的和平,结束战乱⽣活的愿望,终使伊丽莎⽩忍痛离开了失望的唐·卡洛斯。
失去爱情的唐·卡洛斯在修道院⾥徘徊,好友罗德⾥格⾃前线返回使他很⾼兴。
多明戈资料何塞·普拉西多·多明戈·恩比尔,1941年出生,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
生于马德里,父母均是西班牙民族歌剧演员,九岁时全家迁居墨西哥。
他的演唱嗓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胜任从抒情到戏剧型的各类男高音角色。
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美斯等形象,气概不凡,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他还演唱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歌,又是位颇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
在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与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合唱闭幕式主题曲《燃烧的火焰》。
2010年4月,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1966年,多明戈首次在美国登台,在纽约城市歌剧院登台。
次年,首次亮相于维也纳国立歌剧院。
1968年9月28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次担纲与雷纳塔·泰巴尔迪做对手戏。
同年也在芝加哥歌剧院,1969年在斯卡拉大剧院和旧金山歌剧院,1971年在伦敦皇家歌剧院首次登台。
自此至今,他仍活跃于全球各大歌剧院和各大音乐节。
多明戈被誉为在世的男高音中,可塑性最高的歌唱家。
至今他曾在各剧场出演过92个不同角色,连同录过音的角色,他就出演过古至莫札特,到近期谭盾所谱曲的共123个角色。
而他演唱过角色,涵括意大利语(《奥泰罗》、《唐·卡洛》、《游唱诗人》、《图兰多》)、法语(《浮士德》、《维特》、《卡门》中的唐·何塞)和德语(《罗恩格林》、《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帕西法尔》)。
时至今日,多明戈依然有尝试更多新角色,如2006年12月21日,多明戈就为谭盾歌剧《秦始皇》在大都会歌剧院的全球首演,担纲主唱,饰演秦始皇。
2007年1月25日,多明戈宣布自己“歌唱生涯中的最后变动”,将会在2009年转换行当,改唱男中音,并将出演威尔第作品中最高难度的男中音角色——《西蒙·波卡涅拉》中的主角,热那亚总督西蒙·波卡涅拉。
令多明戈在古典音乐界以外名成利就的是和帕瓦罗蒂、卡雷拉斯二人主唱出演的三大男高音演唱会系列。
歌剧咏叹调《哦,我的费尔南多》的演唱诠释周 程(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咏叹调《哦,我的费尔南多》是选自多尼采蒂的歌剧《宠姬》的一首女中音咏叹调。
歌曲旋律优美,情绪变化多样,本首歌曲对演唱者个人的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要求都比较高,演唱难度非常大。
本文先从歌剧《宠姬》的故事梗概到作者多尼采蒂生平简介进行概述后,通过个人视角,对《宠姬》的创作背景、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实际演唱的表演者具有指导意义和时间价值。
与女主角莱昂诺拉同身受,分析歌剧情节,探索人物魅力,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宠姬形象,对演唱技巧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例如连贯、气息、声音的处理。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摸索并提出了演唱建议。
【关键词】多尼采蒂;宠姬;费尔南多;莱昂诺拉【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一、咏叹调《哦,我的费尔南多》演唱背景(一)莱昂诺拉角色分析莱昂诺拉,身为歌剧《宠姬》灵魂核心人物,也是整个戏剧矛盾的关键人物。
在爱上费尔南多后,她向其隐瞒了身为国王宠姬的身份。
这件事被知晓后,国王大怒,因此将她嫁给费尔南多,以此来羞辱离间二人。
在得知真相后,自尊心强而且很在乎名声威望的费尔南多受不了愚弄,离她而去。
之后她虽然获得了费尔南多的谅解,却在他的怀中逝去。
歌剧一共四幕,反映了莱昂诺拉的心理变化。
在第三幕,《哦,我的费尔南多》,急促的速度,以悠然轻松的旋律,表达着莱昂诺拉对即将要嫁给爱人的幸福喜悦,但在其中饱含复杂的层次,其中也酝酿着其对真相被袒露后的担心,害怕爱人会因此蒙羞受辱。
接下来的《来吧,闪电》,辽阔的声域,从低声到高声的延展,大气澎湃的演唱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死亡。
这一段体现了角色矛盾的性格,十分富有激情和张力。
在歌剧的最终慕,与费尔南多的二重唱,从降A 小调滑行到平行大调,在一系列旋律片段后,瞬间提至C大调,气氛顿时轻快明亮起来,结构更加自由,凸显出莱昂诺拉在得到费尔南多的原谅后内心得到解脱,即使死去也毫无遗憾。
廖昌永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极少数杰出的亚裔歌唱家之一。
廖昌永曾师从声乐教育名家周小燕和男高音歌唱家罗伟,1995年以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多年来,廖昌永不断荣获国际声乐大奖,1996至1997年间,廖昌永在一年内连续三次分别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
特别是在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中获得第一大奖,廖昌永实现了亚洲歌唱家在此项赛事中零的突破。
多明戈大师盛赞廖昌永:“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优秀的男中音……他以精美绝伦的演唱、辉煌的技巧摘取了这项大赛的桂冠,而通常大赛的头奖是让欧美歌唱家捧走的。
”近年来,廖昌永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曾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德国和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与世界重要的艺术家及乐团合作演出。
作为首位登上着名的华盛顿歌剧院舞台的中国歌唱家,廖昌永在美国“肯尼迪中心2000演出季”与多明戈合作的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饰演的卢纳伯爵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观众为之倾倒。
《华盛顿邮报》对多明戈大师与廖昌永的这场合作作了特别报道:“在这个世界杰出歌唱家跻身的地方,最耀眼的明星是来自中国的廖昌永。
他对威尔第歌剧准确的把握,使他犹如一位天生的威尔第歌剧的歌唱家,全身都散发着威尔第的气息;他坚实、优美、浓郁、淳厚的音色和音质以及流畅的气息和无以伦比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肯尼迪中心又一次为之疯狂。
我们坚信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将成为世界歌坛的一个瑰宝。
”1998年初,廖昌永应多明戈的邀请在东京合作举行新年音乐会,同年,他与卡雷拉斯联袂为新落成的上海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
不久,廖昌永与女高音露斯安·斯文森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合作演出歌剧《玛丽亚·斯图阿达》,再次征服了向来挑剔的纽约观众。
《纽约时报》对廖昌永的演唱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这是近年来我们听到的最优美的男中音。
”廖昌永目前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声乐系主任。
廖昌永:做引领潮流的歌唱家|歌唱家廖昌永简历与那些忙碌奔波于国外的中国音乐家不同,美声歌唱家廖昌永不时在各大晚会包括央视春晚上露面,与国内观众更为亲近。
从农民的孩子到“亚洲第一男中音”、“歌剧王子”,从中国舞台到世界舞台,先后与十几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及多明戈、卡雷拉斯、斯文森等多位歌剧大师合作,廖昌永的音乐之路犹如神话。
在这个神话的诞生过程中,勤奋、刻苦、天赋是显然的,但是通过访谈,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廖昌永的成功也离不开他谦和的态度、平和的心态、艺术家的责任感以及喜欢挑战、引领潮流的精神。
有自卑感并不一定是坏事记者:廖老师,您最近在忙什么呢?廖昌永:刚开完“两会”,在准备3月28号上海大剧院的威尔第歌剧《唐・卡洛》,这是第一次整本歌剧在国内演出,以前是节选。
另外,我在准备一张专辑《中国当代艺术歌曲》。
记者:你走上音乐之路最初的原因是什么?廖:首先因为我从小喜欢唱歌,那时高兴了唱,不高兴了也唱,另外上大学是农村的孩子改变生活状态最佳的一条路,所以后来有了机会,我就去考音乐学院,一方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
记者:从四川到上海求学,之后留校执教,你与上海这座城市应该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吧?廖:确实感情蛮深的,19岁以前我在四川,19岁后我来到了上海,所以如果说四川赋予了我生命的话,上海就是赋予我艺术生命的地方。
记者:在成名前的一段时间你曾经历过很多的打击,这是你最低谷的时候吗?廖:我不觉得这是我最低谷的时候,在做学生的时候没有太多名誉的损失,挫折反而是一笔财富,让你再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了经验不会手足无措。
其实当你名气越大、周围都是赞扬时,是最危险的时候。
大家对你的要求会比你做学生的时候更高,人们理所当然认为你应该做得最好,一旦你有一次闪失,他们可能会说:你看他骄傲了吧。
而且当你有了这样的成就后,同行中,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为你欢呼,可能有人会嫉妒,会用恶劣的手段制造谣言,所以要有承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谈声部分类及各自特点、代表作十三世纪以前, 欧洲的音乐都是单声部音乐, 音乐形式多是以单声部的独唱或齐唱为主的半朗诵、半宣叙调性质的说唱艺术。
到了十三世纪以后, “多声部的复调音乐的盛行冲破了多少世纪以来的齐唱局面, 人们开始以人声的自然规律来划分声部, 更合乎生理, 更自然地发挥每个声部的特长。
”随着17 世纪初意大利歌剧及美声唱法的产生, 随着剧中人物角色的增多, 以及戏剧性的增强, 必须对声部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以适应歌剧发展的需要, 于是逐渐发展到延用至今的高、中、低三组声部分类方式, 即高音声部、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
根据性别不同可划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六个声部, 另外还根据声音的音色、以及音量大小的不同, 各个声部还可以细分为抒情、戏剧和花腔等等。
(一)女声一、女高音(Soprano)1、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音域为b—b2,c3,音质壮实有力而浑厚,音色明亮而稍暗,高音铿锵有力,在歌剧中适宜表演富于戏剧性的激情和温柔而深沉的感情的作品,如歌剧《托斯卡》中的托斯卡、《阿依达》中《圣洁的阿依达》和《我爱你中国》、《黄河怨》等歌曲。
美国的普莱斯,我国的罗忻祖都属于这类。
2、抒情女高音(LyricSoprano)音域为c1—c3,音色秀丽,甜美,象水晶一样透明,穿透力很强。
适宜演唱抒情优美而富于歌唱性的作品,如歌剧《波希米亚人》中的咪咪、《蝴蝶夫人》中的乔乔桑、古诺的《小夜曲》、《小河淌水》等歌曲。
像意大利的弗雷妮,我国的张权、胡晓平都属于这类。
3、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Soprano)音域为c1—c3,d3,e3,f3,音质轻巧、灵活,音色明朗清脆而华丽,能掌握演唱各种装饰音及华彩乐段的技巧,适合唱歌剧如《魔笛》中的夜后、《塞维拉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及《千年铁树开了花》等歌曲。
以威尔第、瓦格纳的名义高歌作者:任海杰来源:《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06期从2013年3月29日至4月5日,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相继举办纪念威尔第、瓦格纳诞辰两百周年的音乐会。
据听了第一场的乐迷朋友说,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林友声的指挥下,全体超常发挥,效果上佳。
3月30日,由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携手瑞士女高音诺艾米·娜德尔曼、意大利男中音马兹奥·乔斯,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一台威尔第盛宴。
从履历上看,娜德尔曼与乔斯年龄在五十岁左右,都有二十多年在欧美歌剧院担任职业歌剧演员的经历,演唱经验非常丰富,这从乔斯一出场亮相就可明显感受到。
当汤沐海指挥乐队以《纳布科》序曲热身后,乔斯即从东艺舞台的边门闪出,在乐队演奏《假面舞会》前奏时,乔斯并不按部就班地走向舞台中央准备演唱,而是饱含人物内心翻腾的情绪,在舞台的一角停留、徘徊,再慢慢走向中央,沉痛地唱出了“你玷污了我的灵魂”,整个气场和氛围立时显现。
在后来与娜德尔曼演唱《茶花女》第二幕二重唱时,乔斯甚至离开舞台,绕着前排观众席边走边唱,与舞台上的娜德尔曼形成对立态势,直到娜德尔曼饰演的茶花女听从了他的要求,他才重新走上舞台,这样既“因地制宜”地拓展了舞台的表演区域,又入景入情入戏,几近音乐会版歌剧。
在演唱《弄臣》中“你们这些狗强盗”时,乔斯唱到一半,即跪下演唱,声情并茂地唱出了角色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之情。
乔斯的演唱老道成熟,从嗓音的状态上看,可能已不是他的黄金期,但其独具风范的舞台表演极富艺术感染力,而且修养全面。
仅举一例:音乐会结束,乔斯和娜德尔曼在舞台中央挥手向四面的观众谢幕。
这时,他看见汤沐海正在示意乐队后排的铜管组起立,向观众致意,乔斯马上拉着娜德尔曼退向舞台一边,让观众的掌声送给乐手。
女高音娜德尔曼身材婀娜,美貌性感,说她出演过由安德烈·祖拉夫斯基导演、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蓝色乐章》,顺理成章。
他的经历本身就是歌剧田浩江歌剧生涯中的经典唱段
刘文敏
【期刊名称】《音乐爱好者》
【年(卷),期】2017(000)011
【摘要】当人们提及歌剧《纳布科》选段《借着先知们的嘴》、《唐·卡洛》选段《她从未爱过我》、《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选段《诽谤》等经典唱段时,也许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是尼古拉·扎卡利亚(Nicola Zaccari)、尼科莱·吉奥洛夫(Nicolai Ghiaurov)等著名男低音歌唱家的身影。
而备受世界歌剧界瞩目的中国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则能带来不一样的演绎与诠释。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刘文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2
【相关文献】
1.田浩江歌剧咏叹调 [J], 慧眼
2.歌剧《艺术家生涯》中咪咪的性格特点及唱段演绎手段 [J], 赵格格
3.西方歌剧舞台上的东方明星——访歌唱家田浩江 [J], 王歆宇;
4.揭开歌剧的神秘面纱——田浩江谈现代歌剧 [J], 李长缨
5.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艺术形象以及经典唱段分析 [J], 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