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1∶ 500 1 ∶ 1000GB/T 6962 — 2005规定了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1∶ 500 1 ∶ 1000GB/T 7930 — 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000、 1∶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500 1 ∶ 1000GB/T 7931 — 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 000、1∶ 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1∶ 25000 1 ∶50000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4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GB/T 12340 — 2008100000 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范1∶ 25000 1 ∶50000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5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12341 — 2008100000 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1 部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 50000、 1∶100000 地形图6分: 1∶25000 1∶50000 1∶ 100000 地形GB/T 12343.1 ―2008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图编绘规范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2 部GB/T 12343.2 ―2008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分: 1∶25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航测数字化(1:5000-1:10000)成图规程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一、接收任务 (3)二、资料分析 (3)三、项目设计 (3)四、航飞摄影 (3)五、基础控制 (4)六、像控测量 (8)七、调绘补测 (10)八、空三加密 (26)九、立体采集 (28)十、数据编辑 (35)十一、数字高程模型 (42)十二、数字正射影像 (44)十三、检查验收 (45)十四、项目总结 (46)十五、成果提交 (46)一、接收任务通过投标及市场开拓获得项目,接受客户的委托。
二、资料分析将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整体的分析,例如已知点资料,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
三、项目设计按照客户的最终目的进行整个项目作业流程的设计,流程如下:项目概况-已有资料情况分析-作业内容-作业依据-精度指标-航空摄影-基础控制-水准测量-像片控制-调绘补测-空三加密-立体采集-数据编辑-数据入库-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检查验收-项目总结。
四、航飞摄影1、参数的设定:地面分辨率、相机焦距、像片的要求、照片的存储和包装;2、航空摄影的实施:航摄前准备工作、航空摄影的实施、质量控制与检查;3、摄影质量控制措施:飞行质量控制措施、摄影质量控制措施、航摄结束飞机返场后,摄影员要采用飞行管理软件,立即对获取的摄站点GPS坐标数据作技术处理,当天评价飞行质量,若有不合格航线立即组织补飞。
存储航片影像数据的介质在做妥善包装后,当天由专人护送至基地做数据后期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在第二个飞行日前将航片数据质量检验报告送交现场人员,以便及时修改作业方案;4、成果资料的检查;5、安全生产的风险规避;五、基础控制1、控制网的布设:埋石尺寸、选点埋石:GPS C级按照相邻点间距10-15公里左右的密度进行布设,并附合到已知的高等级GPS控制点上。
布设的GPS网中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边数不大于6条。
平面控制网按E级GPS点进行布设观测,E 级GPS 控制网在国家四等及其以上等级大地点基础上,按点对布设成由三角形组成的多边形网。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测绘标准规范1 GB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Specifications for cartographic symbols 1:5000 and 1:10000 topographic maps2 GB/T 6390-1986 地质图用色标准 比例尺1:500000~1:1000000 Colour standard for use in the geological map3 GB 6962-1986 1:500、1:1000、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Aerial photographic specification for 1:500, 1:1000, 1:2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s4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Specifications for cartographic symbols 1:500, 1:1000, 1:2000 topographic maps5 GB 7930-1987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1:500, 1:1000, 1:2000 topographic maps6 GB 7931-1987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 tricfield work 1:500, 1:1000, 1:2000 topographic maps7 GB 12340-1990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25000, 1:50000 and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8 GB 12341-1990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1:25000, 1:50000 and1:100000 topographic maps--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field work9 GB 12342-1990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Specifications for cartographic symbols 1:25000,1:50000 ,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10 GB 12343-1990 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1:25000, 1:50000 topographic maps11 GB 12344-199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12 GB 12526-1990 远程光电测距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long range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13 GB 12897-19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leveling14 GB 12898-19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third and fourth order leveling15 GB/T 12979-1991 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16 GB/T 13923-19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Classify and codes for the national land information17 GB/T 13977-1992 1:5000、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field work 1:5000, 1:10000topographic maps18 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Subdivision and numbering for the national primary scale topographic maps19 GB/T 13990-1992 1:5000、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1:5000, 1:10000 topographic maps20 GB 14051-1993 地形图用色 Standard colours for topographic maps21 GB/T 14268-199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Revision survey specifications for the national primary scale topographic maps22 GB/T 14477-1993 海图印刷规范 Printing specifications for charts23 GB/T 14510-1993 影像地图印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inting of photomaps24 GB/T 14511-1993 地图印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inting of maps25 GB 14512-1993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cartographic symbols for 1:1000000 topographic maps 26 GB 14804-19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for the features of 1:500, 1:1000 and 1:2000 topographic maps27 GB/T 14911-1994 测绘基本术语 Basic term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8 GB 14912-1994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mputer-aided mapping of large-scale topographic maps29 GB/T 14950-1994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terms30 GB/T 15314-1994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precise engineering survey31 GB/T 15638-1995 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densitometric measurements of printed maps32 GB/T 15660-1995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for the features of 1:5000,1:10000,1:25000 1:50000,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33 GB/T 15661-1995 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 航空摄影规范 Aerial photographic Specification for 1:5000, 1:10000,1:25000, 1:50000, 1:100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s34 GB 15944-1995 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cartographic symbols for 1:250000 topographic maps 35 GB 15967-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ial photogrammetric digital mapping of 1:500, 1:1000, 1:2000 topographic maps36 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aking photoplan of remote sensing37 GB 16789-1997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s38 GB/T 16818-19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hort to medium ranges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s39 GB/T 16819-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 平板仪测量规范 Planetabling specifications for 1:500、1:1000、1:2000 topographic maps 40 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 Cartography Terms31 GB/T 15638-1995 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densitometric measurements of printed maps32 GB/T 15660-1995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for the features of 1:5000,1:10000,1:25000 1:50000,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33 GB/T 15661-1995 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 航空摄影规范 Aerial photographic Specification for 1:5000, 1:10000,1:25000, 1:50000, 1:100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s34 GB 15944-1995 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cartographic symbols for 1:250000 topographic maps 35 GB 15967-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ial photogrammetric digital mapping of 1:500, 1:1000, 1:2000 topographic maps36 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aking photoplan of remote sensing37 GB 16789-1997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s38 GB/T 16818-19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hort to medium ranges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s39 GB/T 16819-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 平板仪测量规范 Planetabling specifications for 1:500、1:1000、1:2000 topographic maps 40 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 Cartography Terms31 GB/T 15638-1995 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densitometric measurements of printed maps32 GB/T 15660-1995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for the features of 1:5000,1:10000,1:25000 1:50000,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33 GB/T 15661-1995 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 航空摄影规范 Aerial photographic Specification for 1:5000, 1:10000,1:25000, 1:50000, 1:100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s34 GB 15944-1995 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cartographic symbols for 1:250000 topographic maps 35 GB 15967-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ial photogrammetric digital mapping of 1:500, 1:1000, 1:2000 topographic maps36 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aking photoplan of remote sensing37 GB 16789-1997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s38 GB/T 16818-19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hort to medium ranges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s39 GB/T 16819-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 平板仪测量规范 Planetabling specifications for 1:500、1:1000、1:2000 topographic maps40 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 Cartography Terms41 GB/T 17157-1997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ial photogrammetric digital mapping of 1:25000,1:50000 and 1:100000 topographic maps42 GB/T 17158-1997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Record format for photogrammetric digital mapping43 GB/T 17159-1997 大地测量术语 Geodetic terminology44 GB/T 1716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igitising of 1:500,1:1000 and 1:2000 topographic maps45 GB/T 17278-1998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Outline for the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products46 GB 12327-1998 海道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ydrographic survey47 GB 12320-1998 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hinese nautical charts48 GB 12319-1998 中国海图图式 Symbols,abbreviations and terms used on Chinese charts。
国内测绘标准
国内测绘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GB/T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规定了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2. GB/T立体坐标量测仪,规定了立体坐标量测仪的分级、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3. GB/T比长基线测量规范,规定了比长基线的精度、设计要求、测量成果以及基线选择、地面标石和观测墩规格和埋设方法。
4. GB/T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规定了用平板仪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精度、规格和作业的基本要求。
5. GB 远程光电测距规范。
6. GB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7. GB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8. GB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9. GB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基本技术规定。
10. GB/T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11. GB/T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12. GB/T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13. GB/T 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14. GB/T 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
15. GB/T 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国家测绘局官网或咨询专业律师。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规定、航摄作业、外业测绘、内业处理与成图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323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无人机unmanned air vehicle(UAV)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具有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飞行控制方式3.2无人机航空摄影aerial photography of UAV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影像传感器为任务设备进行的航空摄影。
4基本规定4.1航摄作业前应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形图、影像等资料和数据,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飞行区域的空域条件、设备的适应性,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4.2航摄作业前应进行测绘备案登记。
4.3航摄作业前应遵循相关空域管理规定,获得有关空域管理部门的飞行批复文件。
4.4所配置无人机的航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应能满足摄影任务的要求。
4.5无人机应配置必要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航空摄影测量设备等。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 6962--86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7930--87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7931--874、海图图式 GB 12317--905、航海图编绘规范 GB 12318--906、中国航海图图式 GB 12319--907、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 12320--908、海道测量规范 GB 12327--909、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 12340--9010、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 12341--9011、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GB 12342--9012、1:25000 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 12343--9013、1:10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 GB 12344--9014、地理格网 GB 12409--9015、远程光电测距规范 GB 12526--90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911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GB/T12979--9119、坐标展点仪 GB/T13605--922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9221、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77--92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 13989--9223、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13990--9224、立体坐标量测仪 GB/T 13991--9225、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 50167--9226、地形图用色 GB 14051--9327、短程光电测距仪GB/T 14267--932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B/T 14268--9329、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5791--9330、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31、影象地图制印规范 GB/T 14510--9332、地图印刷规范 GB/T 14511--9333、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4512--933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804--9335、测绘基本术语 GB/T 14911--943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GB 14912--9437、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 14950--943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T 15314--9439、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 GB/T4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修订) GB/T 7929--199541、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42、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43、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44、电子海图技术规范 GB4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4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47、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 GB/T48、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GB/T4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B/T5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 GB/T51、地图学术语 GB/T52、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编码所) GB/T53、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54、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GB/T55、大地测量术语 GB/T5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57、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GB/T58、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GB/T 17796—19995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7—19996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7798—199961、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 GB/T —20006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7942—200063、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GB/T 17943—200064、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GB/T 17944—200065、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 —200066、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 GB/T —20006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6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5—20016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 18316—200170、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 18317—20017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1。
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1:500、1:1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基本规定航空摄影技术要求按GB7931—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和GB7932—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执行。
一般要求如下:1.建议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摄制真彩色的航摄数字影像。
2.航空摄影委托专业航摄公司,所用航摄器材应经检验合格。
3.航摄飞行器采用GPS定位技术,按图幅的中心线飞行。
4.1:500地形图的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2250,若采用DMC 摄影,可适当放宽,但不要超过1:4000。
5.1:1000地形图航摄比例尺可设定为1:4000,也可用1:500地形图的航摄像片。
6.像幅:23×23cm,焦距:152±3mm,若采用DMC全数字航摄仪,像幅为16.5×9.6cm,焦距为120mm。
7.飞行质量主要指标:航向重叠: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应不大于75%,旁向重叠:一般应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5%。
像片倾斜角:应小于2°。
旋偏角:应小于8°。
8.摄影质量主要指标:平均密度:0.7~1.0,最佳密度:0.85最大密度:1.3~1.7,密度差:0.8~1.1灰雾度:不大于0.2像点位移:不大于0.05mm光学框标清晰、齐全。
9.其他要求:(1)全区摄影时航向超出测区范围二条基线为好。
(2)摄影者要掌握晴空无云天气标准进行摄影,保证航摄质量,注意底片不应有擦痕和脱膜现象。
(3)如出现绝对漏洞以及影响测图的云影应进行补摄。
(4)底片应按规范编号,注记摄区代号、片号。
每卷底片两端分别注记航摄日期、摄区代号、底片卷号、航摄仪号码、焦距、起止片号、总片数。
(5)成果整理时,底片应按分区或索引图装筒,每卷底片应填写登记卡片,一式两份。
一份置于筒内,一份贴在筒外,并注明筒号、起止片号。
序号名称代号内部标识号出版单位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10-25 2008-5-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CHGF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8-30 2007-12-1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CHGF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2-6 2009-6-14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5 房地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6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 国家测绘局 2008-2-13 2008-3-17 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国家测绘局8 地籍图图式CH5003-94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CHGF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5-6 2009-10-111 国家基本比GB/T20257.2-2006 CHGF02 中华人民共2006-5-24 2006-10-1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200613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1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1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1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17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18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1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19922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2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22 航空摄影测量外野规范GB7931-8723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200924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5 区域似大地GBT_23709-2009_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CHGF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4-19 2005-10-11:500 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 CHGF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6-20 2008-1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9-30 2009-12-1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GB/T50539-200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煤炭工业部。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测绘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 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4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5 1∶25000 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34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6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GB/T 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XXX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XXX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目录1.任务概述及成图范围 (1)1.1任务概述 (1)1.2 作业区范围 (1)1.3本工程已完成任务量 (2)2.已有资料 (2)3.作业依据 (2)4.主要技术指标及成图规格 (3)4.1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 (3)4.2 基本等高距及地形类别 (3)4.3分幅与编号 (3)4.4成图精度 (4)4.5高程注记点密度 (5)4.6数据格式 (5)5 主要投入的人员及仪器设备 (5)5.1 人员 (5)5.2 仪器设备 (5)6 基础控制测量 (6)7像片控制测量 (7)7.1像控点的布设与精度要求 (7)7.2像控点的选刺与整饰 (8)7.3像控点测量 (8)8 数字空三加密 (8)8.1空三加密概况 (8)8.2空三加密精度统计 (9)8.3空三加密成果总体评价 (10)9.地形图数据采集 (10)9.1 1:5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0)9.2 1:1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1)10.外业调绘及实测 (11)10.1外业调绘 (11)10.2外业实测 (12)11.地形图数据编辑 (12)11.1 1:5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2)11.2 1:1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3)12.数字正射影像挂图制作 (14)12.1 数据格式 (14)12.2 注记要求 (14)12.3 影像质量要求 (15)12.4 影像规格 (15)13.数据转换 (15)14.质量保证体系 (15)15.技术结论 (16)16.提交成果 (16)16.1基础控制成果 (16)16.2地形图及影像图成果 (16)16.3文档资料成果 (17)XXX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1.任务概述及成图范围1.1任务概述为满足XXX地区长期发展的需要,给规划和建设提供现势性较强的测绘基础数据,受XXX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XXXXXX有限公司承担该县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规范篇一: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1009-20xx)a75ics07.040备案号:8427-20xx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1009-20xx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productsof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 1:10000,1:50000digitalorthophotomaps20xx-03-05发布20xx-04-01实施国家测绘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进行编写的。
本标准是为满足数字化测绘生产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中对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及产品分发的需要,参考了国家测绘局1998年7月编写的《一九九八年数字化生产技术暂行标准》(附录),根据目前生产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标准为国内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占宏。
目次1.范围…………………………………………………………………………………………(1)2.引用标准……………………………………………………………………………………(1)3.产品说明……………………………………………………………………………………(1)4.产品分类……………………………………………………………………………………(2)5.技术指标................................................................................................(2)6.技术要求................................................................................................(3)7.产品包装................................................................................................(3)8.产品检测方法..........................................................................................(3)9.产品检验规则(质量评定程序) (3)10.产品分发格式..........................................................................................(3)11.保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ch/t1009-20xx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productsof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 1:10000,1:50000digitalorthophotomap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产品的分类、产品标记、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1:10000、1:50000地形图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测绘局2004年12月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航摄系统 (3)5 航摄设计 (5)6 航摄飞行 (9)7 数据处理 (11)8上交成果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偏心分量测定表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航摄飞行IMU/DGPS记录表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IMU/DGPS辅助航摄飞行数据预处理结果分析表 (18)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站同步观测情况记录单 (19)摄影测量的原理就是摄影光束相交得到地面点的点位。
确定投影光束(像片)的姿态需要有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合称外方位元素)。
传统航测成图的方法利用地面控制点并通过空三加密反求光束的外方位元素,该方法严重依赖地面控制点。
在测区无法涉足(如中国西南部一些地区)或找不到合适的地面控制点(如沙漠、戈壁、森林及大草原)的地区,该成图方法受到了严重限制。
同时,传统航空摄影测量中像控测量的工作量和费用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直接获取投影光束(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无需大量的野外控制测量,一直是摄影测量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自80年代后期,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后,GPS辅助空三方法可直接测量出投影光束的三个线元素,通过空三的方法进而获取角元素,部分实现了直接获取。
而开始于90年代,成熟于2000年左右的IMU/DGPS(惯性测量单元/差分GPS)技术辅助航测成图方法可直接获取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实现了航空摄影后直接进入内业成图工序。
从航摄像片直接测定地面点的坐标是摄影测量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适应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满足国家基础测绘生产中制作和更新1:10000与1:50000地形图对航摄资料的要求,依据有关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等规范和规定,并充分考虑基于IMU/DGPS技术进行航空摄影的特点与要求,制定本规定。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地形图的规格
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
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
1.1.4 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
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
2.1.2规定。
表 4
2.2立体测图
2.2.1 一般要求
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
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
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
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
2.2.3 测绘地物
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
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对无把握判准的、新增的地物和各种注记由外业进行补测补调;
B.仪器上测绘地物可以用统一简化符号及分项着色。
2.2.4 测绘地貌
A.地貌表示以等高线为主。
同时恰当配合各种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
用符号表示的各种地貌元素。
在图上的位置、形状、大小、方向等应符合实地真实情况。
瀑布、跌水、堤坝、陡
崖、陡坎、冲沟等。
比高大于2米且模型影像清楚的应测注比高。
B.等高线应仪器上实测。
当相邻两计曲线间距在图上小于5MM的等倾斜地段,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
C.等高线应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貌的形态及其特征。
山头、鞍部、倾斜变换处、山脚等首曲线不能显示出地貌特征和地貌形态时,应加测间曲线,以至助曲线。
凹地及凹凸难辩的地形
应加绘示坡线;
D.森林密集覆盖区,当只能沿树冠描绘等高线时,应加树高改正;
E.立体观测难以照准的阴影云影部分,图上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的用草绘曲线表示;
F.典型地貌如沙丘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应在专业设计书中提出具体要求,必要时应制作典型地貌详片。
2.2.5接边和结尾工作
a,像对间的地物接边差不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两倍。
等高线接边不大于1个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当相邻两个基本等高线间距在图上小于地物接边限差规定时,
等高线接边限差按地物接边限差要求执行;
b,每像对测完后,应经检查才能从仪器上取下。
c,每幅图测完后,应认真进行自校和资料清理工作。
图历表、手簿要齐全,并填写完整。
2.3 解析测图仪测图
2.3.1 内定向,测标严格对准框标。
框标坐量测误差不得大于0.01mm.
2.3.2 相对定向,标准点位残余上下视差以像片比例尺计不大于0.005mm个别不得大于0.008mm.
2.3.3 绝对定向。
平面坐标误差(DXG。
DYG)平地、丘陵地不大于0.0002Mm(M--成图比例尺分母),个别不得大于0.0003Mm;山地、高山地不大于0.0003Mm个别不得大于0.0004Mm。
高程定向误差平地不大于0.3m,丘陵地、山地、高山地不大于表4中相应地形类别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75倍
2.4 原图清绘
2.4.1 对原图上少量不清楚、不合理的地物、地貌可作适当修改。
地物可在0.2-0-.3MM范围内进行修改;地貌可在平地1/6,丘陵地1/4,山地、高山地1/2等高距范围内进行修改,当基本等高线间间隔小于图上0.5mm及密林地区,可在一根等高距范围内进行修改,但不得整组等高线移位和变形。
2.4.2 图上各种符号间间隔不小于0.2mm。
两计曲线间间隔小于图上2.5mm的,可不插绘首曲线。
2.4.3 各要素必须按测绘位置,并对照调会片进行整饰,符号中心位置偏移一般不大于0.1mm, 个别不大于0.2mm,要正确显示地物地貌的特征。
2.4.4 等高线编辑应顾及与相应影像的套合,个别明显不套合的部分,可在测图定向平面限差以内作适当的修改,注记点点位必须在相应影像上。
2.6 原图接边
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接边,一般只限接1:5000, 1:10000之间的地形图。
2.6.1 同比例尺同精度图幅接边,地物平面位置的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2倍,个别不大于2.5倍。
2.6.2 同比例尺不同精度图幅接边,地物平面位置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中相应中误差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1.25倍,然后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接边。
2.6.3 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接边,需将小比例尺放大成等比例尺后进行接边,平面位置接边较差和等高线高程接边较差不大于表3,表4中相应中误差(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化为同一比例尺)之和,个别不大于其和的1.25倍,然后按中误差之比例化在同比例尺图上进行配赋接边。
2.6.4 与己成图、出版图接边的接边较差不大于2.6.1、2.6.2、2.6.3条规定的限差时,只改新图,如大于上述限差规定时,应认真检查,确认新图无误,则以新图为准,不接部分在两幅图的图历表内和原图边上分别注明。
2.6.5 不同单位同期成图的图幅接边,先成图单位负责抄边,后成图单位负责接边,接边发生问题时,应认真检查,确认本图无误后,通知先成图单位进行检查,并拼接完善。
2.6.6 影像地图间接边和影像地图与线划图接边,影像的接边要求按表7、表8规定,影像地图上以线划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按2.6.1—2.6.5条的限差要求和配赋方法拼接,影像地图上以影像表示的地物、地貌与线划图上的地物、地貌不接边。
2.6.7 当基本等高线在图上间隔小于地物接边限差时,其接边限差按地物接边限差规定执行。
2.6.8 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形状和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应从离图边最近的转折点进行拼接,
地貌拼接不得产生变形。
2.6.9 自由边地物、地貌必需测出图廓外4mm。
3 检查验收
3.1 检测要求:
内业重上仪器检查和利用备检点检查测图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时,其较差一般不大于表3、表4规定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最大不大于中误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