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第7章小结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
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政策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美籍加拿大裔学者戴维•伊斯顿在《政治学系统》一书中确定了政治学系统的概念,即丘个对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系统,它由整个政治活动组成,并以人机互劫为基本单位。
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社会系统的需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
(政治现象)他对政策的解释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是政府进行社会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即决定什么人取得什么和取得多少。
3、【名词解释】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于它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它面向所有人不具有排他性。
公共物品用税收和借贷的方式予以支付,它们的价格表现与在资助其生产所要求的征税说水平。
4、【名词解释】俱乐部理论:它是由布坎南提出,他认为俱乐部形式的存在能够通过一种收取费用的机制排除部分公共成员的参与。
这种理论的出现代表了公私问题争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那些所谓具有价值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将会当场排除部分社会成员,这即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参与分配的资格和条件。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经常仅有利于社会中某些团体和个人,有时还需要通过付费的形式或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定额定量地分配。
5、【名词解释】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6、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X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C.公共职能一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1 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冲突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与动态性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形成、提出与分析一公共政策问题有谁提出1政治领袖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3民意代表4大众传媒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6政府部门本身二公共政策问题分析边界分析法1饱和抽样2诱导性提问3边界估计多角度分析1个人角度2组织角度3技术角度类别分析法1实质的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析分明原因层次分析1可能原因2合理原因3可行原因类比分析法1人的类比2直接类比3符号类比4想象类比头脑风暴又称为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1组建团体2意见产出3意见评估4意见排序假设分析法1确定厉害人关系2呈现假设3评比假设4汇集假设5综合假设第三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1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按照建立的过程分为1界定议程2规划议程3磋商议程4循环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实质议程和象征议程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主要有四个阶段1创始2说明3扩散4进入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民主和和平的社会中常见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常识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不太民主的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标在财富和权利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效果。
《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变革的时代An era of change一、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1)官僚制,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循(3)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5)认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于公众是大公无私的(6)需要一支中立的、无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够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7)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确实是“行政性”的1)The first of these was that of bureaucracy.2)Secondly, there was one-best-way of working and procedures were set out in comprehensivemanuals for administrators to follow.3)The third principle was bureaucratic delivery.4)Fourthly, there was general belief among administrators in 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dichotomy.5)Fifthly, the motivation of the individual public servant was assumed to be that of the publicinterest.6)Sixthl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quires a professional bureaucracy, neutral, anonymous,employed for life, with the ability to serve any political master equally.7)Seventhly, the tasks involved in public service were indeed administrative.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market-bas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后官僚制典范(post-bureaucratic paradigm)=企业化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二、行政与管理的区别Differences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行政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1)实现结果;(2)管理者实现结果的个人责任。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的含义1.研究公共政策的原因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策分析能够产生专业性建议,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政治角度,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的内涵(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一定义主要是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界定,并借助政策的概念解释了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对理解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在政策科学创立之初就曾提出,公共政策实际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一定义突出了公共政策的设计功能及其目标取向,强调了理性的政策制定通常应有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程序。
(3)台湾学者伍启元先生在《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动指引。
”二、透视“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建立公共理念的先决条件是: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个不是私人或纯粹个人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处理的领域及其范围。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_读书笔记《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分为上篇“现代公共政策概论”、中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和下篇“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三部分。
上篇分为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第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第三章“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第四章“现代公共政策中的若干基本范畴”和第五章“现代公共政策质量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中篇分为第六章“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七章“现代公共政策规划”、第八章“现代公共政策执行”和第九章“现代公共政策评估”;下篇分为第十章“现代公共政策的方法论基础”、第十一章“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第十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第十三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第十四章“当代公共政策的困境与发展”。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和发展一、现代公共政策界说(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和发展: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政策(科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和发展的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实用性强、社会用量明显。
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已为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并在广泛的政策实施中得到应用。
由于公共政策科学化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自身境况的改善,因而使人们对公共政策科学这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并因此产生了对政府制定公并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质量的疑问和不满。
这就使一批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具备相当实际经验的学者、科学家和政府宫员深切感到,应当建立一种能够兼容各相关学科的优势(且能够解决各种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全新的学科。
这一学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政策科学。
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为政策科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现实和未来需要。
进入8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政府乃至实业团体管理决策的基本方式。
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范本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政府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之一。
在2024年的公共管理导论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以下是我对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的重点总结。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公共管理是在政府领导下,对公共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它具有公共性、专业性、政治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要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公共机构理论、公共决策理论、公共组织理论等。
公共机构理论研究的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公共决策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公共组织理论研究的是政府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方法。
三、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政策分析、组织管理、决策分析、项目管理等。
政策分析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进行分析和研究,组织管理是对公共组织的设计、运营和改革进行管理和控制,决策分析是对政府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项目管理是对公共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进行管理。
公共管理的实践案例包括政府改革、公共服务提升和政策创新等。
政府改革是对政府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重构和调整,公共服务提升是通过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来满足公众需求,政策创新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新的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五、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等。
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是通过提高政府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来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社会参与机制完善是通过建立和发展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来增加公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以上是对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的重点总结,公共管理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我们在学习中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章绪论公共行政学:是以国家行政系统为对象研究政府自身管理问题,希望自身管理问题解决为政府外部问题解决做保障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合作行为。
侧重点是公共产品的生产与运营。
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利,有效提供公公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的特征:1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上 2.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同于政府管理,它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或个人相互合作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合与责任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1.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2.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3.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4.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与自主性 5.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内涵: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及责任等方面3.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4.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公共事务无疑它们均具有鲜明公共性5.目标公共性公共管理学产生原因:内因:财政危机、信任危机、治理危机外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化趋势、社会民主化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由英国首相撒切尔发起。
主要内容: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以市场取代官僚组合字,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
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
代表人物及观点:①米尔顿·弗里德曼、哈耶克—“小政府理论”。
②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流程再造理论”,对官僚制进行改造和超越③马克·霍哲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管理工具—政府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④戴维·奥斯本和德勒·盖布勒—“重塑政府理论”—《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新保守主义。
1、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
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
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公共⾏政学:第七章公共⾏政内部的重要决策者相互竞争的官僚亚系统概念我们的官僚机构是由⼀群可以指出其⾝份特征的⼈构成的,他们以富有影响⼒的⽅式在官僚机构中⼯作和⾏动。
这些亚系统的每⼀个都在影响着官僚机构的主要产出——理查德.J.斯蒂尔曼⼆世阅读材料7引⾔政府并不是由清⼀⾊的雇员组成,⽽是由不同的五类⼈员组成:政治任命官、专业职业⼈员、普通公务员、⼯会化组织化了的⼯⼈、合同雇员。
......。
每类⼈构成“官僚亚系统”的标签。
.....。
构成任何⼀个机构内部的亚系统类型必然会影响它的⼯作内容、它的政策⽅向,以及它所制定或没能指定的决策....任何⼀个机构内部这些团体的平衡和不平衡对于系统的特征以及运作都是⾄关重要的。
274-3公共组织很少仅有⼀个亚系统组成,在现代官僚机构内部通常可以找到⼀些官僚亚系统。
关键问题是,为了解公共⾏政内部发⽣的事务,就要知道那⼀种亚系统起主导作⽤以及亚系统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政策结果经常是这些亚系统为地位、影响⼒、权⼒⽽进⾏的活动的产物,⽽这些活动超过了公共官僚⾏为的范围274-4公共官僚机构的内部系统作者理查德.斯蒂尔曼⼆世275-304这些亚系统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
灰⾊地带。
.....它们的⾏为是个性化的和政治性的,并不像机器⼀样 276-1政治任命亚系统:匆匆过客276⼤部分政治任命的官员在联邦、各个州以及地⽅官僚机构中占据着最⾼的决策职位任期有限,由民选官员决定276--7任期短暂是他们的特点。
他们认识到,如果想要有什么成就的话,他们必须动作迅速:因此,⼤部分只注重短期考虑,其⾏为也适应短期考虑,⽬光短浅、只顾眼眼前⽬标、急功近利277-2⼀般来说,任命官员职位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在政府之外另外拥有⼀个职位,万⼀不再受宠或从机关退出的时候可以依赖这个职位。
因此....政治⼈名官员来源的圈⼦⾮常⼩,通常局限于在⼀些能从⽇常⼯作中暂时抽⾝的上流⼈⼠。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