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父传子 家天下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8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导学案附答案一、明确任务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通过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3、教学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时间:2、建立者:3、地位:4、标志:5、统治地区:今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一带6、统治制度: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7、建立家天下:继承了禹的位置,代替8、夏王朝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去和墓葬群反应了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9、夏朝衰亡:的统治时期,国力衰弱,统治残暴,引起民众反抗(二)、商汤灭夏1、分布区域:今一带2、商汤灭夏: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桀,桀大败,灭亡3、商朝建立:约公元前年4、建立者:5、都城:6、商的统治: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7、商朝迁都原因:因变化等因素的影响8、相对稳定:迁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9、末期统治: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三)、武王伐纣1、周部落分布区域:陕西流域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决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3、公元前年,建立周朝,定都,史称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2、分封对象: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诸候的权力: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4、诸候的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5、等级层次:天子、、卿大夫、士6、公元前841年,周历王引起“”,周历王逃亡7、西周灭亡原因: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8、西周灭亡:公元前年,西周被犬戎族灭亡9、东周建立:周平王东迁,史称、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四、展示交流成果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巩固拓展1、“夏传子,家天下。
三字经第一课rã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 , 性本善。
性相近 ,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 性乃迁。
教之道 , 贵以专。
xī mâng mǔ zã lín chǔ zǐ bù xuã 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î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î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î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ã fēi suǒ yí yîu bù xuã lǎo hã wãi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zhuï bù chãng qì rãn bù xuã bù zhī yì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âi rã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ãng 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香九龄,能温席。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的残酷性;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夏、商、周的更替的历史史实。
2.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提问: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叫什么?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禅让制;尧舜禹导入新课:到尧舜的时候,私有财产更是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就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我国的奴隶社会历经了夏商周时期,今天我们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和启继禹位(“禹传子,家天下”)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第一段内容,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学生:讨论。
师: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清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趣味导引】烽火是古代敌人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
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
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
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据说周幽王爱妃褒姒不爱笑,幽王费尽心机想博她一笑。
但一切办法都没能奏效。
一天,幽王突发奇想,带褒姒上烽火台,令人点燃烽火。
霎时间烽烟滚滚,传遍四方。
诸侯闻警,立刻带领兵马,浩浩荡荡开赴镐京勤王。
褒姒在台上见诸侯们全都上当,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
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不久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正处于我国由列国并立走向大统一的历史帷幕。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自主学习】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
2.鲧用方法治水,结果失败。
禹采用的办法降服了洪水,人们称赞禹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
3.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首领内部发生了和分化,首领权利的性质也在变化。
4.禹的儿子击败,建立朝。
5.启建立夏朝后,从此,代替了;“天下”代替了“天下”。
【要点破解】要点一:禅让制的产生要点点拨: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做禅让制。
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
尧晚年寻求自己的继承人时,曾向“四岳”即四个部落的酋长征询意见。
“四岳”推举舜,尧表示需要先考验一番,后来舜终于接替尧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舜在征求自己的继承人时,“四岳”推举了禹,舜表示同意。
这些情况表明,当时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继承人,是由各部落酋长共同推举出来的。
庙子一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疑探展练评》立体学案班级:姓名: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9-5 审核:【自学提纲】1、禅让的传说: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他们产生的方式称为。
2、什么是禅让?3、大禹治水:尧舜时期,流域经常发生水灾。
禹的父亲鲧用“”的方法,造水灾闹得更凶。
舜改派鲧的儿子去治水,他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采取“”的方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禹降服了洪水,人们赞颂禹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
4、禹的事迹及精神品质: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他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公天下”到“家天下”:禹的晚年,大家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
从此代替了“禅让制”,“”代替了“”。
6、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节选自《礼记••••礼运》【译文】天下为公的时候,人们选举贤明有才能的人当首领,和睦相处,讲究诚信。
人们不单单爱护自己的亲人、子女,而是互相爱护,因此老年人能颐养天年,青壮年能有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干,小孩子能很好地成长。
天下为家的时候,各人只爱护自己的亲人、子女,发挥才干和获取财物只是为了自己。
君主的更替以王位世袭制为惯例,并筑起坚固的城堡和护城河来维护自己的权势。
人们的社会地位有了差别,维系政治等级制度的“礼”和“义”成为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结合古文内容回答:(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答:(2)“家天下”代替“公天下”开始于哪一个朝代?该朝代的建立者是谁?答:(3)“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究竟有何不同?答:天下为公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实行的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社会的财富也归人们共同享有,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家天下”;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3.认识西周分封制。
1.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3.认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知识点0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 的产生。
禹的儿子 在他死后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 制(家天下)代替 制(公天下)。
2.夏朝的统治:夏朝建立了 ,制定 ,设置 ,制定了历法,称为“ ”。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和文明进程。
【即学即练】(2020·四川绵阳·21)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2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1.商汤灭夏: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在位期间,国力衰弱,最终被商部落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灭亡。
2.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3.盘庚迁都: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4.商朝灭亡: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即学即练】(2020·山东济南·1)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时间人物事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春秋时第一个称霸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变法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03 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