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上海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真题(回忆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全部内容。
上海大学历年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分析:08年文学史:一、谈谈对五四后“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理解。
(35分)分析:考察“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主要从转变的背景入手,可以以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为讨论对象。
答题要点可以看王光东的论著《现代乡土民间》中对郭沫若的论述以及《三十年》中的论述;二、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历程,并阐述其基本特点. 35分)分析:详见陈平原论著《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间》,钱理群《三十年》曹禺部分.(注意: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个人每年都会涉及至少其中一位。
初试是必考的,比如2012年第一题,复试也必考。
要加大复习力度);三、谈谈你对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35分)分析:这一题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大学对于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出来的作家及流派的重视(详细见洪子成教材上对于重写文学史的论述);四、试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作品为例,说说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点. 35分)分析:答题要点既可以是陈思和教材上对与《一地鸡毛》的分析(这一题和2012年的最后一题都凸显了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王光东论著《朴素之约》和《现代浪漫民间》上对于新写实小说的解读以及蔡翔论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这一题也凸显了导师论文和论著的极端重要性);作文:就你熟悉的作家或作品,或某种社会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一、隶定下列字形(1’x50=50’)(确切顺序不记得,只知道有哪些字,目前只能找到45个。
大家普遍反映不难,最难的基本上都出现在这里了,其他的都比较容易所以没人记得。
)(红色字体表示大家对真题里的字体或释读有些争议。
)1、黍2、齒3、年4、弔(叔)5、肱6、若7、朝8、思9、華10、耤11、聝12、甫13、良14、高15、青16、遠17、囿18、望19、員20、邑21、涉22、麥23、(飲)24、它25、羞26、重27、星28、厚29、朿(刺)30、裘31、瓜32、履33、野34、倉35、出36、真37、旅38、悤39、昃40、鹿41、頁42、爾43、香44、敝45、豕二、释读下列拓片,给原文加标点,并将通假字用括号圈起来。
(20’x2=40’)1、《读本》P11(PS:吉大古文字考题中的是黑色底甲骨文拓片,而读本里的是摹本。
今年的第一块拓片非常不清晰,情况比08年真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乎看不见字迹,以至于当场用验钞的办法也无法看清字迹。
请各位备战同志们高度重视此问题,若真遇到此情况要坚信:我看不到的别人也别想看到。
然后潇洒做题。
本图仅供参考。
)2、《读本》P109三、名词解释(6’x5=30’)1、三书说2、说文四大家3、三体石经4、异体字5、双声叠韵四、请指出下列字的本义(3’x8=24’25’)1、我(兵器)2、自3、彗(笤帚形)4、休5、引6、理(从玉,纹理)7、保8、追五、请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声旁(2’x5=10’)1、隆2、唐3、棠4、孟5、蔡六、简答题(65’)1、形声字产生的主要四种途径(10’);2、请解释学术上的名词“衍文”和“脱文”(8’);3、王力《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古代30个韵部的常用字。
请按顺序默写这30个韵部(16’);4、说出3部著名的古文字论著,简要说明其观点或内容(12’)5、请说说下列古代女子的姓氏分别代表哪几种命名原则:“齐姜”、“秦姬”、“武姜”(郑武公之妻)(9’)。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最终五篇)第一篇: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专业课一:作文:网络与社会生活要求:不少于200字。
不可进行诗歌创作。
专业课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判断题:(共30小题,每题1分)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1、楚辞《九歌》2、元曲四大家3、《儒林外史》4、《四库全书》5、建安七子三、论述题(3选2,每题40分)1、谈谈先秦散文的发展状况及特征2、举例谈谈李白与杜甫的诗歌特色,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后世诗文诗作以及诗派的影响。
3、结合作品谈谈李清照的诗风和诗作,谈谈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差异,并且说明其对南宋以及后世词坛的影响。
第二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问:人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都考什么?难度几何啊?另外能提供下他们的考研参考书目么?答:我今年刚刚考上,这是我的经验谈,供你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本人一直想进高校当老师,所以考研考博也成了我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必经道路。
现在要想进大学当老师,每个博士学位连申请的机会都没有,本人不敢奢望能在帝都的高等学府走马上任,当然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求之不得的。
因为现在很多学校连辅导员都是博士级别的,真是让人汗流直下啊。
说得好听点,为了梦想,说得切实点,为了生活,总之不管是为了什么,考研还是我本人的毕竟阶段吧。
说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说实话,本人考研已经第二个年头。
第一年太盲目自信了,不知道天高地厚,最后摔得很惨。
但是这也并没有使我气馁,面对失败我们只能重整旗鼓,而不是垂头丧气,于是我又开始了我的第二年考研生活。
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的失败教训,摆正了考研心态。
一步一步制定计划,并且定期检查计划实施的成果。
最后能够如愿地进入人大,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中我能继续保持着考研时候的心态将考博也能顺利进行到底。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前四史2.竹林七贤3.元曲四大家4.《桃花扇》5.四库全书二、论述1.《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影响。
2.欧阳修散文改革的历史背景,他的艺术特色和后世的影响。
3.结合《世说新语》说说笔记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等等。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前四史答:“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是由西汉的司马迁所著,记叙了从黄帝到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汉书》是东汉班固的作品,记叙了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后汉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撰写,记叙了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6年的史事;《三国志》由晋朝的陈寿编撰,记叙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
2.竹林七贤答: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元曲四大家答: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马致远的《汉宫秋》、《陈抟高卧》等都是元曲的代表作。
4.《桃花扇》答:《桃花扇》是由清初戏曲家孔尚任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清代传奇。
塑造了侯方域、李香君、阮大钺、柳敬亭、苏昆生等一系列经典戏曲形象。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2014文学初试试题第一篇:2014文学初试试题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九辩2.永明体3.唐传奇4.易安体5.传奇二、简答题(四选三)1.简述《诗经》编订成书的几种说法2.简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3.简述王安石的散文艺术特色4.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三、论述题(四选三)1.论述《史记》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点2.论述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3.论述王维、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上诗风异同4.论述《红楼梦》中探春性格形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简答题(六选四)1.钟嵘的《诗品》谓曹植“情兼雅怨”,结合具体作品简述曹植后期诗歌特点2.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结合作品分析庾信后期诗风3.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的艺术特色4.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鉴赏5.简析关汉卿《救风尘》的喜剧艺术特色6.简析《长生殿》中“金钗钿盒”的结构意义二、论述题(三选二)1.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提出理想的诗歌风格应:“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
”这其实也是齐梁人变革晋宋诗风的基本方法,请结合具体作品对此加以论述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李白的浪漫情怀及其诗歌的豪放飘逸特色3.以《三国志演义》为例,论述历史演义虚实结合的叙事特征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简答题1、简述《老子》的语言特色2、南戏是什么?体制特征有哪些?3、唐传奇的艺术成就论述题1、论述柳宗元寓言的艺术特色2、“诗到宋朝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风为之一变”谈谈你的认识3、结合杜丽娘论述情与理的斗争的时代意义。
文学作品阅读1、谈谈人比黄花瘦的艺术特征2、冯谖客孟尝君中表现冯谖形象的表现手法3、儒林外史的结构特色论述1、论述长生殿惊梦一回的艺术特色2、《氓》中三次提到淇水的作用是什么?分析下女主人公的形象。
3、结合燕歌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明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的区别2014南师大880语文学科基础(文学理论+现代文学三十年)一、选择题(3‘×10)1.文学革命初期,林纡反对白话文的文章有()A.《论古文白话之消长》B.《寄胡适之》C.《估学衡》D.《致蔡鹤卿太史书》2.()是鲁迅小说作品中出现的人物。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2.元批评3.探下省4.汉字标准化5.音位变体6.布龙菲尔德7.相和歌8.义理、考据、辞章9.拉伯雷10.《汤姆•琼斯》二、简答题1.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
2.词义引申的内外因。
3.分析为记录语音而发明的符号系统和由图画符号演化而来的文字系统的不同。
4.古代骈文的体制特点和发展阶段。
5.当前学术界对“文革文学”的基本认识。
6.以具体作品分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答:以意逆志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科学方法。
出自《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是指读者之意,“志”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志,即分析文学作品时,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2.元批评答:元批评是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哲学思潮的转变而出现的全新的批评方式。
元批评是一种对文学批评的“后而上”的研究,它以文学批评实践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批评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关涉,对批评本体的“自释性”和批评语境的“合法性”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一种普遍适用的批评原理,建立起文学批评的后设理论。
3.探下省答:探下省是古汉语语法中一种省略主语的方式,即句子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因下文将要出现而加以省略。
例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豳风·七月》)中,“蟋蟀”是句子的主语,因其在后文出现,所以首句“七月在野”中没有主语。
4.汉字标准化答:汉字标准化即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定音是指对人名、地名的异读,要进一步审订,轻声词、儿化词在书面上表示不出来,口语里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编写相应的调表;定序是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汉字的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三大类。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精品资料目录大纲一、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汇编0.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2001-2003、(回忆版)2012-2014、2018年考研真题1.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2012-2014年真题答案。
二、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复旦大学805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普通话中有七大方言区,四川话属于其中的________方言2.上声在非上声之前降为半上,即由【214】变为________3.疑问句包括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________4.词汇意义可分为理性义和_______5.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________两种方法产生的6.“锅碗瓢盆”是类属义场、“春夏秋冬”是顺序义场,那么“前后左右”是_______义场7.语境可分为________语境和情景语境8.“好、快、高、强”等为性质形容词,那么“雪白、笔直、火热”则为________形容词9.合体字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______组成的10.主谓句中包括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___________11.“因为……所以”是说明因果,那么“既然……就……”是_______因果12.“……记不住,记不住就想不起,想不起就……”运用了_______修辞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1.发音方法上,汉语中的d…和英语中的door的发音是一样的,都是塞音、不送气、清音2.押韵,就是指韵文中常在每隔一句话的末尾的韵母(韵头、韵腹、韵尾)一样3.根据《现行汉字通用表?》的规定,汉字的五种基本笔形为横竖撇点折4.“花儿”中的“儿”既不是一个音节,也不是一个音素5.词的单纯化促进了词的双音节化6.联绵词包括双声、叠韵和叠音7.关联词只是用来连接复句的8.动宾关系表示的就是动作发出者支配动作接受者的关系三.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以下哪个是动宾词语:给出四个选项,应该选司机2.金银铜铁锡中哪组是可以归为一类的,三三组合的选项(考的是区别词)3.以下哪个词不是外来词:A.民主B.具体C.幽默D.沙皇4.选出兼语句:A.……B. 看见她出去了C. 请她过来D.……5.选出存现句:A.墙上挂着一幅画B.他头上戴着一顶小红帽C.台上演着京戏D.突然跳出一只猫6.声调决定于:A.音高B.音长C.音强D.音色7.以下哪个是会意字:A.……B.……C.至D.北8.以下哪个不是形声字:A.辨B.……C.……D.益9.“啊,……”,问“啊”是什么词性,有语气词,叹词等选项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把汉语中的带鼻音韵母按四呼列表,并写出国际音标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3.熟语有几类,分小类列举,并举例4.补语有哪几种类型,分类说明并写出英译5.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五.语音能力(每题5分,共10分)1.从十个拼音中选出五个正确的拼音2.写出下面句子的拼音:我们的方案已经通过了六.汉字能力(每题1分,共15分)“渠”总共几笔、弊的第四笔是、浮是什么结构、旗的声旁是、裹的形旁是、徒的笔顺是、娥的笔顺是……改错字:饮鸠止渴(鸩)磬竹难书(罄)甘败下风(拜)鼎立相助(力)飞扬拔扈(跋)七.以下句子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有(对的画〇错的画X,共5分)1.这件事他要和我讲讲清楚2.我有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3.喷喷香的烤鸡被端上来了4.……5.他家住三层,我家住两层八.给古文加标点(原文为繁体字,标点6分,字4分)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上海大学文艺学2014年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文学活动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意境
净化
悲剧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艺术真实
创作个性
话语蕴藉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科学的言语以及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
2,一切景语皆情语
3,有意味的形式
4,文化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和南帆文学理论两本文学理论教材的比较
2,新世纪文学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
有人说“一个经常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也有人说“一个不知道回头的人,不但走不了远路,连近路也走不了,甚至可能原地打转。
”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000字150分)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014年复旦大学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诗教
2.新乐府
3.变文
二、简答题简答题
1.简述汉代大赋在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
2.简述晚明小品文的主体风格及形式。
三、论述题论述题
1.论述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时期媒介(如,纸、印刷术、报刊等)的演变对于文学传播的影响。
2.王国维说过:“古来新学问起,大部由于新发现。
”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结合具体实例,评价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材料与新问题。
w w w .21k e t a n g .c o
m。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4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 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A.《氓》B.《怀沙》C.《硕鼠》D.《鹿鸣》正确答案C知识点名称政治讽喻诗歌的代表作品难易程度一般讲解<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齐风>的<南山>、<敝笱>、陈风•株林>、<魏风•陟岵>、<邶风•击鼓>、<唐风•鸨羽>、<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大雅•瞻印>、<小雅>的<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曼>、<大雅>的<民劳>、<板>、<荡>、<抑>、<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统计刷题次数 : 7905 错误率 : 24%2.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六诗”中的()A.赋B.比C.风D.颂正确答案A知识点名称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难易程度困难讲解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卷一)另一个是李仲蒙的解释:“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南宋胡寅《斐然集》卷十八《致李叔易》引)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它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予重视。
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
统计刷题次数 : 8619 错误率 : 32%3. 以下著作由刘向编定的是()A.《春秋》B.《尚书》C.《左传》D.《战国策》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刘向<战国策叙录>的特点难易程度一般讲解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作文的题目是“观察与思考”写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150分)专业课(150分)一、填空题(共十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次序可能有乱)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是卡之琳。
2、海子的代表作除了《面朝大海,心暖花开》,还有。
3、冯至在30年代写的叙事作品。
4、李季的是用信天游写成。
5、林语堂编的杂志、《人间风》《宇宙风》。
6、丁西林的代表作。
7、张爱玲的描写了一个叫曹七巧的“锁在黄金”。
8、9、10忘记了二、名词解释(共8个小题,任选5个,每小题8分,共40分)1、周作人2、郁达夫小说3、“两个口号”的论争4、第一次文代会5、九叶诗派6、《寒夜》7、《青春之歌》8、忘记了三、论述题(共6道题,任选3题,每题25分,共75分)1、以鲁迅为例,评析30年代左翼文学的发展。
2、评析沈从文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第及其文学史地位。
3、与曹禺同名的“雷雨”的意象。
4、以莫言等其他作家的创作,谈谈魔幻现实主义对80年代文学的影响。
5、就你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说说新世纪文学的变化。
6、中国古典诗歌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影响。
四、赏析题15分(说出作者并谈谈读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树木我听到你嘹亮的声音我听到滴水声,一阵化雪的激动:太阳的光芒像出炉的钢水倒进田野它的光线从巨鸟展开双翼的方向投来巨蟒,在卵石堆上摔打肉体窗框,像酗酒大兵的嗓子在燃烧我听到大海在铁皮屋顶上的喧嚣啊,寂静我在忘记你雪白的屋顶从一阵散雪的风中,我曾得到过一阵疼痛当田野强烈地肯定着爱情我推拒春天的喊声淹没在栗子滚下坡的巨流中我怕我的心啊我在喊:我怕我的心啊会由于快乐,而变得无用!。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一部分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诗教答:诗教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专指“温柔敦厚”,语出《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中国古代儒家的诗教传统,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强调“止乎礼义”和“主文而谲谏”,也就是讽谏君主时必须只能“怨而不怒”地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新乐府答: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他曾把自己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白居易继建安诗人及杜甫美刺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歌来补察时政,所谓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他们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3.变文答: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保存较多。
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
变文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
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变文对唐传奇以及宋元以后的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都有影响。
2014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写出以下各项的朝代作者
1.毛诗训诂传
2.楚辞集注
3.文苑英华
4.阳春集
5.北堂书钞
6.诚斋集
7.湛然居士文集
8.古今小说
9.南词叙录
10.姜斋诗话
二、名词解释
1.修辞立其诚
2.太康体
3.别裁伪体亲风雅
4.以禅喻诗
5.诸宫调
6.唐宋派
三、简答题
1.简释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的意思。
2.简释东汉文人五言诗发展。
3.简要回答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特征。
4.比较欧阳修与韩愈的散文异同。
5.简释“元诗四家”的创作情况。
6.简析徐渭《四声猿》的创作特色。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先秦诸子“虚静”的文学意义。
2.杜甫评价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庾信经历谈谈其诗歌特色与成就。
3.试论述周邦彥在词史上的成就与地位。
4.试论述清代讽刺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歌的本真性答:本真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
尽管本真性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20世纪60年代才进入文化研究的领域,彼时学界正开始对正典形构进行批评性反思。
民歌的本真性即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的民歌语言。
2.“有见识的读者”答:略。
3.叙事模式(童)答:叙事模式(narrative mode)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
L.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三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
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4.“三言”、“二拍”答: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同时也标志着王阳明心学理论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5.郁达夫答: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另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一,名词解释,共30分6分一个。
1.神韵说,
2.七发,
3.新乐府运动,
4.套数,
5.大小谢,
二,古文理解
1.《庄子。
人间世》,支离疏。
标记标点5分,抽五个字写繁体5分(我直接放弃),翻译整段10分,联系本文说说《庄子》艺术特色10分。
2辛弃疾《水龙吟-登康乐亭》运用了哪些典故,作用。
10分。
辛在此词的思想情感。
10分。
结合此词说明辛词的艺术特色。
10分。
三,论述题
1.班固和司马迁对屈原的不同评价,离骚的意术特色。
30分。
2.谈谈初唐的诗歌对盛唐诗歌有哪些准备。
30分。
3.谈谈金瓶梅对白话小说的影响。
30分。
三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