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成品尿素结块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44.94 KB
- 文档页数:2
尿素水解结块处置方案设计1. 背景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也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尿素遇到水分后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当尿素中含有的水分达到一定含量时,会出现结块现象,严重的话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形态,同时也会产生安全隐患。
针对尿素水解结块的问题,本文将提出处置方案设计。
2. 分析2.1. 尿素水解结块原因尿素水解结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水分含量过高,导致结块。
•储存条件不合适,如温度变化、湿度等影响。
•封存不严密导致气体进入。
2.2. 尿素水解结块危害尿素水解结块的危害主要包括:•影响产品质量和外观。
•延长储存时间,增加成本。
•产生安全隐患,易燃易爆。
2.3. 处置方案分析针对尿素水解结块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不同的处置方案。
•对于水分含量过高导致的结块,需要对尿素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对于储存条件不合适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善存储环境,如控制温度、湿度等来解决。
•对于封存不严密导致气体进入,需要加强密封性,避免气体进入。
3. 处置方案设计3.1. 干燥处理方案设计尿素水解结块主要是由于水分含量过高,因此需要对尿素进行干燥处理。
处理步骤如下:1.准备干燥设备,如干燥窑、烘干机等。
2.将结块的尿素放入干燥设备。
3.对尿素进行干燥处理,将其水分含量降至合适的水平。
4.移除干燥设备中的尿素,重新包装并入库。
3.2. 改善储存环境方案设计改善储存环境的方案如下:1.取消露天储存,改为室内储存。
2.采用空调或通风设施控制空气湿度和温度,降低尿素吸水率。
3.加强密封性,避免雨水、积水渗透,定期检查储存环境。
3.3. 加强密封性方案设计加强密封性的方案如下:1.封存尿素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2.使用密封性好的袋子或容器,避免气体进入。
3.在集装箱、车舱等封闭空间内运输,防止外界气体进入。
4.定期检查密封性,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
4. 结论针对尿素水解结块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提出多种方案,针对性强。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产品,用于提供作物所需的氮元素。
尿素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贮存和运输条件等。
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原材料质量尿素的主要原料是氨和二氧化碳,其中氨作为氮源,二氧化碳提供碳源。
因此,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尿素产品的质量。
低纯度的氨和二氧化碳会导致尿素中杂质含量较高,从而影响产品的肥效。
解决措施:1.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加强原材料检验,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系统。
3.优化原料的提纯过程,确保原材料的纯度。
二、生产工艺控制尿素的生产工艺包括氨合成、尿素合成、蒸发结晶和粒化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工艺控制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合成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选择都会影响尿素合成过程中的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率。
解决措施:1.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生产条件。
2.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异常。
三、产品贮存和运输条件尿素是一种易吸湿的化肥,如果贮存和运输条件不当,容易吸湿结块,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措施:1.优化尿素产品的包装和密封方式,减少湿气和空气的接触,防止产品吸湿结块。
2.控制仓库温度和湿度,保持贮存环境干燥,避免产品吸湿。
3.优化运输方式,减少货物受潮和受振情况。
综上所述,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贮存和运输条件等。
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科学合理的工艺控制、优化贮存和运输条件等措施,可以提高尿素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肥效。
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尿素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尿素结块原因及对策
一、尿素颗粒结块问题的背景:
夏季环境潮湿炎热,尿素颗粒易发生结块现象,影响销售和使用。
尿素颗粒结块会堵塞施肥机械出料通道,导致施肥不均,严重时会被退货或降价处理。
二、尿素颗粒结块的主要原因:
尿素含水量和环境湿度:含水量超标(>1.0%)是引起结块的主要因素,水分会导致颗粒表面溶解软化,增加接触面积,促进结块。
温度:包装时尿素颗粒温度和储存环境温度高会加速结块,尤其是当成品温度超过50℃时。
粒度与粉尘:粒度小、粉尘大易导致颗粒间接触机会增加,从而促进结块。
储存压力与时间:储存压力大、时间长会加剧颗粒间黏合,导致结块。
三、防尿素颗粒结块的对策:
从源头降低尿素产品水分:防止外来水进入系统,优化工艺指标,提高熔融尿液浓度,降低产品含水量。
降低尿素成品温度:通过提高流化风量、控制冷却室温度、增加散热面积等方法,确保成品温度低于40℃。
增加尿素颗粒的粒度:采用大颗粒造粒技术,更换筛网,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粒度。
提高尿素颗粒的强度:通过调整产品中的甲醛含量,保证产品抗拉强度,减少物理粉尘产生。
降低尿素颗粒粉尘含量:改造除尘管线,更换除尘装置,降低包装前的粉尘含量。
加强产品防护:在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采取防潮措施,如使用覆膜编织袋、控制堆放高度、盖好篷布等。
四、具体实施措施:
包装流程管理:严格验收包装袋,防止外来水混入,确保包装质量。
库存、运输和储存管理:控制贮存高度,减少倒库次数,露天存放时设置塑料托盘并盖好篷布。
在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示例:
1. 结晶器结垢问题:
-问题描述:结晶器内部管道和设备表面容易出现结垢,影响正常的尿素结晶过程。
-处理措施:通过定期清洗和维护结晶器,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防垢剂来防止结垢的形成。
2. 高温熔融区堵塞问题:
-问题描述:高温熔融区(如转鼓、熔融器等)可能会因为结晶物堆积或其他原因引起堵塞,导致生产受阻。
-处理措施:定期对高温熔融区进行检查和清理,及时清除结晶物或其他杂质,保持通畅。
3. 粉尘排放问题:
-问题描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处理措施:安装和维护有效的粉尘收集系统,包括除尘装置和吸尘设备,以降低粉尘排放。
4. 装置压力波动问题:
-问题描述:装置内部压力可能会出现波动,影响生产稳定性。
-处理措施:调整装置操作参数,如冷气流量、供料速率等,以维持恒定的装置压力。
同时,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性,避免压力泄漏。
5. 能耗高问题:
-问题描述: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中能耗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处理措施: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耗,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如余热回收、改进蒸汽压缩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工厂的具体问题和处理措施可能有所不同。
在处理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工艺流程和设备特点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
此外,保持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行,定期检查和清洗,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摘要:尿素是一种广泛用于化肥、医药、塑料等领域的重要化学品。
然而,在尿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尿素产品往往会出现结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尿素结块的原因和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尿素产品;结块原因;解决措施引言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结晶性、无臭的固体,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医药、化肥、塑料、染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结块的现象,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结块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一、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一)含水量超标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容易使尿素颗粒之间产生吸附作用,形成结块。
这是因为尿素是一种亲水性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吸附水分。
当尿素颗粒之间的水分含量过高时,就会使它们之间产生吸附作用,进而形成结块现象。
具体来说,当尿素颗粒之间存在水分时,它们之间的表面张力会降低,从而使得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增加。
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水分会迅速吸附在尿素颗粒表面,形成水分子与尿素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加重了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引发结块。
此外,水分还会引起尿素晶体的形变,导致晶体失去原有的结晶形态,从而加剧结块现象。
(二)温度影响尿素结块是指尿素颗粒之间产生吸附力,导致颗粒聚集并形成块状物。
除了水分含量过高,温度也是尿素结块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来说,当尿素颗粒受到温度的影响时,尿素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颗粒表面的分子间距缩小,表面张力降低,从而导致颗粒之间形成吸附作用,引发结块现象。
温度对尿素结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温度升高会使尿素颗粒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间距缩小,从而导致颗粒表面张力降低,颗粒之间的吸附作用增强,引发结块现象。
同时温度升高还会促进尿素颗粒内部结晶,使得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增加颗粒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导致结块。
2020年6月第43卷第3期Jun.2020Vol.43No.3 Large Scale Nitrogenous Fertilizer Industry大颗粒尿素产品结块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陈武东,吴桂波,李飞,魏傲,赵涛子(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东方572600)摘要:针对大颗粒尿素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结块现象进行分析,确认原因为最终冷却器失效造成产品出口温度高。
通过对最终冷却器进行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降低了尿素产品温度,避免了结块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结块最终冷却器产品质量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化肥一期年产52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采用氨汽提工艺,配以流化床造粒技术,是国内第一套大颗粒尿素装置o装置投产后尿素产品结块现象频发,2002年2月装置经过改造增加产品最终冷却器,产品结块现象得到改善o近年来,随着尿素产能的不断过剩,尿素市场由卖方逐渐向买方转变,客户对产品质的来,由于产品结块产生客户投逐渐增加"1尿素结块原因分析大颗粒尿素装工段处理后,经运输过程中发现,编织袋内的大颗粒尿素出现结块现象。
1.1尿素产品温的影响尿素温,发变形。
产品温度高主要是装产品温以运输过程中温方"尿素产品装,产品颗粒温过,冷却过中来中的尿素结,结块加⑴。
运输过中温过,会使尿素颗粒、重结晶和颗粒变形,致产品颗粒结块"尿素产品经最终冷却器冷却后的温度为尿素产品的最终温度,尿素产品最终温,1o结,尿素产品温一(55°C左右,该温45!2。
造成温的是素最终冷却器降,最终产品温,对尿素产品的结块响较大o706560P55疳50唄45图1尿素产品最终温度趋势(2016年)1・2尿素产品水分含量的影响尿素产品颗粒的过,尿素颗粒结结成块#3$;尿素颗粒化,的用加变,颗粒的增大,尿素产品颗粒容易结块"时间图2尿素产品颗粒水分含量趋势(2016年)收稿日期:2020-02-27;收到修改稿日期:2020-03-29。
大颗粒尿素生产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在国内外肥料市场都可以看到,同为尿素的商品肥料有大颗粒和小颗粒之分。
国际市场将颗粒直径大于2mm以上的尿素称为大颗粒尿素。
本文就分析探讨了大颗粒尿素生产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生产前言随着市场对大颗粒尿素的需要,各中型氮肥企业都在试图生产大颗粒尿素,但是大型氨厂所采用的国外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由于需要的资金巨大,一般中型氮肥厂无法承受,因此在这些厂生产方法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大颗粒尿素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斗提机频繁跳车问题斗提机是将造粒机出来的大颗粒尿素送往振动筛的中间转运设备,该设备在系统开车和正常生产时经常出现跳车问题。
造成斗提机跳车的因素包括:斗提机皮带跑偏,皮带与方形输送管道发生碰撞;皮带在运行中被拉长,皮带上的提斗碰到方形输送管道底部;在开车过程中大颗粒晶种的加入量过大,加入速度过快,或生产中造粒机出料器开度瞬间加大,使进斗提机物料过多。
以上3种因素都会使斗提机电机过载而出现过电流跳车。
对此采取的措施如下:在皮带两边增设皮带导向轮以防止斗提机皮带跑偏;加强现场的循环检查工作,发现皮带跑偏和被拉长,及时重新调整斗提机皮带配重;控制好开车晶种的加入速度,每次开车晶种的加入时间控制在25~30 min;造粒机料位调整要缓慢,避免造粒机出料忽多忽少。
二、破碎机频繁跳车问题破碎机的作用是将振动筛分离出的超大颗粒尿素破碎为无规则细小颗粒尿素送往造粒机。
设备在系统生产时也经常出现跳车。
造成破碎机跳车的因素包括:破碎机下料管发生堵塞,无规则细小颗粒积存在破碎机滚轴四周,造成破碎机电机过电流跳车,有时也造成电机运转而破碎机滚轴被抱死,破碎机皮带打滑被磨断脱落;破碎机出料去造粒机管道设计不合理,该管设计直径偏小,仅为DN150,坡度不够大,且与振动筛去造粒机的细小颗粒共用1根管道,极易使破碎机下料管发生堵塞,导致斗提机电机过电流而跳车。
浅析大颗粒尿素生产中问题及处理措施作者:徐凤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0期[摘要]我公司的年生产设计能力为年合成氨18万吨、30万吨尿素。
2012年时,在以广泛市场调研为基础,通过进行科学论证,利用现有装置,进行了大颗粒尿素装置的改造并于当年生产出合格产品。
在大颗粒尿素系统改造生产中,笔者有幸参与部分具体工作,本文现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工作经验,对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处理加以探讨,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大颗粒尿素生产中图分类号:R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79-01前言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成功进行了上马了大颗粒尿素装置改造,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益。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公司尿素车间员工经过在开停车中,反复处理故障,积了丰富经验,取得一定成绩。
在本文中,结合实际经验,对其加以总结如下。
1、斗提机跳车频繁斗提机其作用是输送由造粒机出来的大颗粒尿素,其路线是经由造粒机送往振动筛,属于中间转运设备。
在系统开车和正常生产时,该设备跳车问题较为普遍。
1.1原因分析:造成斗提机跳车,其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斗提机皮带在运行中跑偏,其结果是皮带与方形输送管道之间会产生碰撞;二是皮带由于长期运行,被拉长,这样,皮带上的提斗会与方形输送管道底部之间产生碰撞;三是在开车过程中,由于加入大颗粒晶种数量过大和速度过快以及生产中,造粒机出料器的开度出现短时间迅速加大,造成进入斗提机的物料过多。
以上因素,常常造成斗提机电机出现过载,而过流跳车。
1.2解决措施一是采取“增”的办法。
即,在皮带两边的位置,增设皮带导向轮,其作用是以导向轮防止其跑偏;二是采取“调”的办法。
我公司的主要巡检路线流程为:在生产中,我公司大颗粒系统的巡检路线如下。
烟囱→洗涤器→洗涤器引风机→雾化风机→洗涤器循环泵→流化风机→流化风机加热器→地下循环槽→尿液循环泵→最终产品冷却器流化风机→乏气引风机→安全筛→造粒机→雾化风机加热器→开工料斗→2#产品输送皮带(电子皮带秤)→除尘风机→最终产品冷却器→1#产品输送皮带→破碎机→振动筛→斗提机。
尿素成品粒度分布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现阶段,成品尿素的粒度分布的情况普遍较差,经过对会造粒系統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制定出对应的巩固措施和解决对策,用以提高所生产的尿素质量和外观,有效解决传统尿素的成品粒度分布问题,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强。
标签:设计条件;外观质量;造粒成品粉尘含量的多少,是尿素成品粒度高度的主要反映,粉尘含量越高,成品粒度越低,由目前我国尿素生产企业终端市场产品质量情况来看,目前尿素产品大多呈现出粒度不均、颗粒偏小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对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威胁。
鉴于此,本文对成品尿素成品粒度分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尿素生产企业终端市场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保障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安全。
一、尿素成品粒度分布差的原因(一)造粒过程中塔内产生的粉尘(1)造粒喷头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会在孔内形成积垢,使尿液变的粗细不均,导致粒子的固化过程被影响,在后续的工序之中因强力的不足而产生更多的粉尘。
(2)熔料的温度比较高,会使其在工序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变成小型的液滴,进而形成粉尘。
(3)机械的磨损,在各道工序之间的运转和加工,粒子会受到各种不同机械的挤压和摩擦,形成粉尘。
(4)在熔料之中游离的CO2和NH3过高。
这两种物质在工序中被造粒喷头喷出时会随着压力下降而从尿液中蒸发,带出很多比较微小的液滴,最后形成粉尘。
(5)塔内的温度过高。
这样会使粒子的冷却效果变差,其固化的过程变慢,导致了更多的粉尘产生。
(二)塔外外力作用生产的粉尘出塔的粒子因为受到粒子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被包装成袋,而是要经过降温手段,进行合格筛选之后再开始包装工作[1]。
粒子在出塔之后所经历的各种加工和包装步骤都会对粒子本身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减少后续工序给其造成的损害,需要在皮带运输、散装堆积等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粒子生存所需环境来进行操作,用以保证粒子的最高完整性[2]。
对母泽明现场调研的回答一、尿素结块分析对于可溶于水的固体,在接触湿空气的表面时都不是绝对干燥的,而是覆盖一层极薄的溶液膜,液膜上溶液的浓度相当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
当固体尿素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大于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水蒸气压时,空气中的水就被吸收到固体表面的液膜上,液膜不断增厚,使尿素中水含量增加。
如果时间足够长,就能使尿素全部潮解成溶液。
相反,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小于该温度下尿素表面上液膜的水蒸气压时,则液膜中的水分蒸发,部分溶液重新转变为固体,液膜变薄,尿素中水分含量降低。
在尿素储运和堆放过程中,颗粒表面紧密接触;随着尿素颗粒温度和周围空气湿度的变化,颗粒表面发生吸湿或蒸发的过程,导致颗粒破碎,并在外界的挤压下颗粒会在表面液膜中出现再结晶。
新结晶的尿素与其他结晶粘合在一起,这就是结块的原因。
为避免结块,要作好以下控制:1.尿素水分及温度,要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偏低教好2.尿素强度高,粉尘越少越好。
粉尘越少,颗粒接触面积越小;3.环境湿度低好;4.堆码高度。
防止堆积压力过大导致结块;二、在尿素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夏季尿素温度高。
我们在夏季只能生产平均粒径=1.65mm左右较小颗粒尿素,出塔尿素(1#皮带)温度高达80—110℃(指标低于70℃)。
下塔尿素温度越高,表明尿素颗粒内残留的结晶热越多,发生粉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尿素粒子温度超过50℃时,颗粒就有可能粉化;夏季尿素水分高。
水分越高,强度越差,尿素就越容易粉化。
水分高的原因首先在于,在尿素结晶冷却过程中,因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高于尿素粒子表面的蒸汽压而产生尿素吸湿。
尤其是夏季高湿天气这一问题就特别明显。
其次因粒径小,吸湿比表面大(即表面与体积比),在塔内降落过程吸湿量大。
二段蒸发压力0.0029Mpa,温度136℃,尿素浓度99.8%,水分0.2%,而1#皮带取样的尿素有时水分高的时候可以达到0.5%以上,就是这个原因。
尿素水分数据请看EXECL附件;尿素在大库存放。
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一个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与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
对于尿素生产企业来说,其要想占据市场优势,必须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信赖。
但是,现阶段,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仍然有很多,尿素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需要相关的尿素生产企业控制其影响因素,并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尿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成品水含量因素和控制措施1.1 产品水含量偏高尿素水含量偏高,造成颗粒强度降低,易结块、粉化,导致产品粒度降低,因此降低水含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又一途径。
在实际生产中,有时因为系统操作原因或蒸发真空系统操作不当,工艺指标无法达到操作要求,使尿素产品水含量偏高,超过了0.4% 的控制指标。
当然水含量影响还受气候条件的制约,高温高湿季节,产品常因吸湿导致水含量超标,进而造成尿素结块、粉化,引起产品粒度不合格。
1.2 低负荷下缩二脲(Bi) 含量高缩二脲是尿素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在尿素产品中的含量直接影响尿素质量,当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超过 1% 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适宜作种肥、苗肥、叶面肥或用量过多或过于集中。
工业上如果缩二脲含量过高,就会使树脂的胶合性能和保存性能变差。
因此在尿素产品质量中缩二脲含量是个重要指标,生产中必须减少它的生成。
因此控制好尿素中缩二脲含量是提高产品质量,对用户负责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尿素装置常常需要维持低负荷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长期检测发现缩二脲含量一般都比较高,直接影响尿素优级品率的提高。
二、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2.1 缩二脲含量的控制措施对缩二脲含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可采取如下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 尿素系统应避免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应确保其运行负荷量达到相关标准;一、二段运行应在低限状态下进行,温度分别控制在 128℃和 138℃,一、二段真空差控制在0.02MPa; 严格控制分离器液位,缩短尿素溶液在设备中的滞留时间 ; 避免在高浓度、高温、真空条件下打循环 ; 正常生产时真空进料操作,尿素溶液在槽内存放时间尽量缩短 ; 控制上塔管线夹套保温和其他伴管保温的蒸汽压力,使其在 0.28MPa 以下 ; 及时维修或更换二段蒸发分离器,减少积液,影响真空度。
探讨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及对策文摘:某化工公司尿素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2万吨/年。
在生产、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块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品牌。
为了让用户使用放心合格的尿素产品,从工艺、包装、贮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提出了有效减少产品结块和硬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尿素生产;质量管理;灰尘集聚硬化;保存食物1引言尿素,也称为甲酰胺,是一种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氮肥。
尿素吸湿性强,吸湿后会结块。
由于温度的影响,很容易造成颗粒破碎,导致结块和硬化。
针对粘结硬化问题,对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储运进行了分析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产品的粘结硬化问题。
图1尿素生产示意流程2结块原因研究2.1成品温度成品尿素颗粒温度越高,强度越低,碰撞产生的粉尘越多。
高温尿素颗粒进入密封包装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些水蒸气会蒸发并冷凝成小水滴。
这些小液滴被灰尘吸收,形成粘合剂,粘合剂将粒状尿素粘合在一起,形成结块现象。
然而,我们有一个冷却装置,它可以确保材料在包装过程中的温度低于55℃,并且在交货前需要在公司仓库中储存3小时以上。
因此,材料温度不应是导致结块的主要因素。
2.2储存条件2.2.1堆放高度尿素结块与储存压力密切相关。
当堆叠袋的高度超过一定值时,最低的尿素会因挤压而变形甚至断裂,从而增加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
此外,腐殖酸原料容易吸收水分。
现场检查后,经销商仓库中储存了25袋,属于超高储存,起到结块和加油的作用。
2.2.2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尿素结块不仅与颗粒本身的温度有关,还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
环境温度越高,造粒机冷却器在一定负荷下尿素颗粒的温度越高。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冷凝的蒸汽越多,尿素就越容易结块。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增加时,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增加。
当PU2.3成品温度成品尿素颗粒温度越高,强度越低,碰撞产生的粉尘越多。
高温尿素颗粒进入密封包装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些水蒸气会蒸发并冷凝成小水滴。
夏季影响尿素成品质量的因素及保证措施
夏季影响尿素成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夏天温度高,容易导致尿素成品中的水分蒸发减少,出现结块、硬化等质量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尿素成品的含氮量。
2. 湿度:高温多湿的环境易导致尿素成品受潮,含水量增加,出现结块、发热等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尿素成品的含氮量。
3. 光照:尿素成品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否则会发生热解反应,使尿素分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导致粉末或颗粒状尿素成品减少,质量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保证措施:
1. 储存温度:提高尿素成品的储存温度,避免出现硬结、粉化等情况,同时也能保证尿素成品中的含氮量。
2. 储存湿度:在储存尿素成品的地方增设湿度控制设备,确保储存环境的干燥,避免尿素成品潮湿结块。
3. 遮光储存:对尿素成品进行遮光储存,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其发热、降低质量。
4. 降温储存:在高温天气将来临之前,可采用降温储存的方式,将温度降低到适宜的储存温度。
浅析尿素粒子结块的原因与预防措施2300字摘要:尿素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基于其保存方便、使用方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农业领域等,且发挥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然而,当其受到蒸发系统的温度或泄露等因素,则会导致尿素粒子出现结块,对尿素产品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尿素粒子结块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期望以此来解决尿素粒子的结块问题,提高尿素产品质量。
关键词:尿素粒子;结块;原因;预防尿素即为碳酰胺,其是一种由碳、氮、氧等物质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同时也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相较于其他肥料,尿素可以适用于各种土壤或植物,对于土壤产生的破坏作用也相对较小,这也使其成为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氮肥。
相较而言,尿素一旦出现贮存不当或制备不当,则会导致尿素粒子出现结块,在损害了尿素质量的同时,也危害到了企业和农民的基本利益。
一、尿素粒子结块的原因(一)蒸发系统的温度当蒸发系统的一段和二段出液温度低于正常所规定的指标数值时,将会导致尿液中的水分无法按照规定进行分离,熔融尿素溶液当中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造成喷头拉稀,出现尿素粒子结块。
其中,蒸发加热器的蒸汽压力较低、蒸汽量不足、蒸发系统尿液浓度过低、蒸发加热器出现列管、换热能力不足等因素,都会导致系统的蒸发温度降低[1]。
(二)蒸发系统的真空度当蒸发系统的一段和二段的真空度高于正常数值时,则会导致尿素粒子的水分子含量不但增高,水分越高,尿素粒子的结块现象越严重。
在对蒸发系统的真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常见因素:第一,蒸发系统的负荷能力过大、无法进行有效处理;第二,蒸发系统的尿液浓度不足,蒸发系统压力上升;第三,蒸汽喷射器的蒸汽量过低;第四,蒸发系统的管线出现泄露。
(三)泄露问题喷头预热蒸汽阀门出现内露,导致蒸汽进入到尿液当中;熔融酵素的备用泵出口阀出现泄露,导致反动用的蒸汽冷凝液流入到运行泵当中;未能将熔融尿素泵入口处的加水阀门关紧,冷凝液混入其中;尿液管线出现了焊缝泄漏,夹套伴热蒸汽流入至到尿液管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