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04.52 KB
- 文档页数:8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B)A.50B.100C.200D.5002.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达到的消毒水平为(B)A.清洁B.消毒C.灭菌D.清洗3.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灭菌方法是(B)A.戊二醛浸泡10小时B.压力蒸汽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D.福尔马林熏24小时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是医院感染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A.2B.12C.24D.486.当出现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八)A.2B.6C.12D.247.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C)A.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8.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C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D.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8.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材、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八)A.高度危险性物品B.重度危险性物品C.中度危险性物品D.低度危险性物品9.穿刺针、注射器材、关节镜、手术器械、采血针应选择的消毒灭菌方法是(八)A.灭菌B.高水平消毒C.中水平消毒D.低水平消毒10.下列不属于灭菌剂的是(D)A.2%戊二醛B.过氧乙酸C.环氧乙烷D.含氯消毒剂I1.使用中的含氮消毒剂浓度监测应是(八)A.每日监测B.每周监测C每周监测二次D.每月监测12.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B)A.腹腔镜C∙导尿管D.穿刺针13.下列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是(C)A.体温表B.胃肠道内窥镜C膀胱镜D.喉镜14.2%戊二醛用于体腔内植入物的灭菌需多长时间?D)A.1小时B.2小时C.6小时D.10小时15.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应用(B)A.生理盐水B.灭菌水C.蒸储水D.白开水16.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八)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理污染时消毒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消妻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1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床单元进行的消毒处理是(B)A.预防性消毒B.终末消毒C.随时消毒D.疫源地消毒18.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为(八)A.预防性消毒B.终末消毒C.随时消毒D.疫源地消毒19.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是(B)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效消毒剂D.广谱消毒剂20.进入人体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八)A.高度危险性物品B.重度危险性物品C.中度危险性物品D.低度危险性物品二、多选题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下列哪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ABCE)A.医务部门B.护理部门C临床科室D.保卫部门E设备管理部门2.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ACDE)。
完整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1、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感染的情况,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高效消毒剂是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5、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过皮肤或黏膜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6、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7、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8、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9、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10、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单项选择题:1、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
3、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2B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被归类为医院感染。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2020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暨重点传染病业务培训试题姓名:成绩:单选题(66分,每空6分)1、乙肝分类只有“疑似”和“确诊”两类。
(A)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
(D)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非典、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性肺炎等传染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流行性腮腺炎”(E)5、工作单位:民工、教师、离退人员、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D)。
6、新冠防控对境外入(返)川人员,一律先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C)7、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传染期”(A)。
8、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C)9、传染病报告卡上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
(B)10、现住地址: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A),而非户籍所在地址(B)。
二、填空题(34分、每空2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中,甲类包括2种疾病,乙类包括27种疾病,丙类包括11种疾病。
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该病潜伏期为1-14天,多数为3-7天。
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诊断分类,可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以及初诊或复诊。
2023年传染病管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50分)1、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单选题] *A、赔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行政责任2、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监测传染病时应在规定时限内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单选题] *A、首诊医生负责制(正确答案)B、三级网络制C、科主任负责制D、传染病管理员3、关于结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B.结核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弱(正确答案)C.人类对结核菌普遍易感D.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单选题] *A.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鼠疫、霍乱(正确答案)D.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当一个患者同时患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张传染病报告卡。
[单选题] *A、1张B、2张C、N张(正确答案)D、几张都可以6、结核病管理规范要求,对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的,都应该做()筛查。
[单选题] *A、痰检(正确答案)B、CTC、胸片D、结核菌素试验7、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单选题] *A.不去疫区旅游B.控制传染源,改善卫生设施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正确答案)8、诊断为食源性疾病时,首诊医生应立即在院()系统报(),预防保健科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A.HIS、《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B.O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C.OA、《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病例信息表》D.HIS、《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病例信息表》(正确答案)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疗机构职责不包括()。
[单选题] *A.对救治的传染病人按规定时间和程序报告疾控部门B.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院内感染C.提供现场救援D.对易感人群实行应急接种(正确答案)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中,对疑似病人()。
医院感染管理政策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医院感染管理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医院感染管理政策旨在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指南,用于预防、识别和控制医院感染,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重要性是什么?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重要性在于:- 减少患者感染风险: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 保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政策不仅保护患者,也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 提高医疗质量: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治疗失败的发生率。
- 符合法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要求,以确保医院的合法运营。
3. 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制定规范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确保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规定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程序,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病房、手术室等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 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提供感染预防培训,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强管理和监督。
- 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4. 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实施步骤是什么?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实施步骤包括:1. 制定政策文件:明确政策目标、内容和责任部门。
2. 培训和教育: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对感染管理政策的认识。
3. 实施措施: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器械消毒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具体措施。
4. 监测和评估: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感染发生情况,并定期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5. 不断改进: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政策。
以上是医院感染管理政策的相关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部县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培训考试题(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培训人员考试题)单位:姓名:得分:年月日一、单项选择(每一题2分,共26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A 甲类B 乙类C 丙类D 未分类2、《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 )A 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 艾滋病、梅毒C 鼠疫、霍乱D 手足口病3、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A 性传播B 静脉吸毒C 输血D 母婴传播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8月28日C 1989年09月1日D 1989年2月21日5、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乙,丙,丙B 甲,甲,乙,乙C 甲,甲,乙,丙D 甲,乙,乙,乙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 )A 35B 28C 39D 407、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 )负责。
A 出发地B 目的地C 诊治地D 户口所在地8、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A 甲类传染病B 乙类传染病C 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D 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9、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 隔离、消毒B 预检、分诊C 分类、隔离D 定点、隔离10、以下( )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A 煮沸B 高压蒸气C 优氯净D 紫外线11、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A 冠状病毒B 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C 猪链球菌D 一种甲型H1N1病毒1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其划分为()级。
医院感染疾病考试题与答案
考试题1
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1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一定时间内,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新感染。
考试题2
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案2
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即通过患者、医务人员、设备等的直接接触而传播。
考试题3
列举三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疾病。
答案3
-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 尿路感染:如尿道感染、膀胱感染等。
- 外科切口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伤口感染等。
考试题4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案4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
- 手卫生: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定期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 环境清洁:医院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 设备消毒:医疗设备应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洁。
- 病房隔离:将感染患者单独隔离,以防止传播给其他患者。
考试题5
如何处理医院感染的患者?
答案5
处理医院感染的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 隔离:将患者单独隔离,以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 治疗: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
- 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知识,引导正确的个人
卫生惯。
以上是有关医院感染疾病的考试题与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年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1、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单选题] *A、居住时间≥6个月地址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正确答案)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D、户籍所在地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 [单选题]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正确答案)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3、哪个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单选题] *麻风病(正确答案)百日咳麻疹肺结核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单选题] *A、39种B、40种(正确答案)C、35种D、41种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单选题] *A、甲类、乙类及丙类(正确答案)B、甲类和乙类C、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D、一类、二类、三类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类传染病。
[单选题] *A、甲类B、乙类(正确答案)C、丙类D、其它传染病7、下面几个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时间书写正确的是() [单选题] *A、2023年6月20日 15:30(正确答案)B、6月20日 15:30C、2023年6月20日8、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乙肝的病例分类主要包括()。
[单选题] *A.疑似病例、临床病例B. 临床病例、确诊病例C.疑似病例、乙肝携带者D.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正确答案)9、丙肝的传播方式是()。
[单选题] *A. 血液传播B. 性接触传播C. 母婴传播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0、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单选题] *A、乙肝B、梅毒C、丙肝(正确答案)D、淋病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
*A.特别重大(Ⅰ级)(正确答案)B.重大(Ⅱ级)(正确答案)C.较大(Ⅲ级)(正确答案)D.一般(Ⅳ级)四级(正确答案)2、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 *A、学生、幼托儿童(正确答案)B、教师、工人、民工(正确答案)C、医务人员、干部职员(正确答案)D、散居儿童、农民3、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 *A、肺炭疽(正确答案)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确答案)C、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确答案)D、人感染H7N9禽流感4、以下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 *A、霍乱(正确答案)B、脊髓灰质炎(正确答案)C、乙肝5、以下传染病需要报告的复发病例有:() *A、结核病(正确答案)B、丙肝(正确答案)C、梅毒6、以下需填写附卡的法定传染病是:() *A、艾滋病(正确答案)B、性病(梅毒、淋病)(正确答案)C、乙肝(正确答案)D、手足口病(正确答案)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1、法定传染病分3类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11种。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单项选择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 )。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 )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修订的。
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 )。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B )种。
A 35 B. 39 C. 406.流行性感冒属于(C)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A.鼠疫、霍乱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进行。
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11.(B )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12、(C )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2024年医院感染防控与传染病管理知识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00分)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
A病毒B支原体C暂居菌(正确答案)D常驻菌2、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B合理使用抗生素C洗手(正确答案)D隔离传染患者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10cfu/cmB≤5cfu/cm(正确答案)C≤15cfu/cmD≤8cfu/cm4、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
A二类或二类以上B三类或三类以上(正确答案)C四类或四类以上D 五类或五类以上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D多重耐药菌 (CRE)(正确答案)6、对多重耐药菌周围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的含氯消毒剂浓度是()。
A 250mg/LB 500 mg/LC 1000 mg/L(正确答案)D 2000 mg/L7、目前我国规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时限为(),人禽流感病例报告时限为()。
A 24小时 6小时B 2小时 6小时C 2小时 24小时D 24小时 24小时(正确答案)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 预检分诊B 隔离消毒(正确答案)C 分类隔离D定点隔离9、转诊的传染病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A.转诊卡B.变更卡C.订正卡(正确答案)D.确诊卡10、确诊疟疾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正确答案)B根据临床症状C拍摄X线D心电图11、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A乙胺嘧啶B伯氨喹(正确答案)C氯喹D哌喹12、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A氯喹/伯氯喹八日疗法B蒿甲醚7日疗法C氯喹/伯氯喹四日疗法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正确答案)13、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所有发病人数在()人及其以上或出现()人及其以上死亡病例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科(所)姓名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4、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可以采取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的临时控制措施。
()5、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0、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什么途径?()A、伪劣消毒剂销售途径B、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外来人员入境途径2、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A、火化B、冰柜保存,待检 C 、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3、疫区: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之为()A、疫点B、疫区C、疫源地4、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称之为()A、传染病控制区B、疫区C、自然疫源地5、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称之为()A、病媒生物B、病原微生物C、传染源6、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称之为()A、院内感染B、医学感染C、医源性感染7、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称之为()A、实验室感染B、医学感染C、医源性感染8、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A、计划免疫B、预防接种C、预防接种证9、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之为()A、疫源性传染病B、人畜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10、新的传染病防治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A、20XX年12月1日B、20XX年10月1日C、20XX年10月1日11、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做出怎样行政处罚?()A、予以取缔B、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C、吊销卫生许可证D、以上都是12、下列采供血机构的那些行为属于违法?()A、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B、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C、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13、下列哪些行为违法了传染病防治法?()A、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B、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C、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D、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14、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那些?()A、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B、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C、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E、以上都是15、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及策略是什么?()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按计划实施三、问答题(每题17.5分,共35分)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那些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防控?2、传染病防治法对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的权利有哪些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答案一、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医疗机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B )A 用后灭菌B 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C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2、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小时,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超过()小时。
( D)A6,4B8,6C12,4D24,43、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控制在术前( D )(剖宫产手术除外)A15-20minB20-30minC30minD30min-2h4、新建、改建病房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大于( C )m。
A0.3B0.5C0.8D15、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后,由( A )开具处方A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B主班护士C任何一个医师D任何一个护士6、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 B )A提前5分钟配液B现用现配C提前十分钟配液D提前半小时配液7、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A针刺B切割C直接接触D以上都对8、通常将病区室温调节为( B )A 15-20°B 20-25°C 26-30°D 10-15°9、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需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B )A 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理10、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 D )A法定代表人B主管院长C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D临床科主任二、多项选择题1、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 ABCD)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A空气B物体表面C医务人员手D消毒剂2、如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或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 ABD )报告。
A程序B方式C专人D时限3、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及其相关监测,包括( ABCD )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卷(传染病部分)一、判断题(25题)1、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属地化经管原则。
(对)2、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对 )3、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
(对)4、2008年5月2日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的是甲型H1N1流感 .(错)5、发病日期指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对)6、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因任何原因死亡后应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
(错)7、病例如有一处以上地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地址。
(对)8、纳入专病经管系统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订正时,只能由专病经管部门进行订正。
(对)9、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达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就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规范。
(对 )10、对学校通过健康体检。
晨检等途径发现的结核病疑似病例,疫情报告人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11、某地报告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初始报告卡上波及人数是200人,几天后病例增多,波及人数又增加了100人,进展报告卡上波及人数应填写100人。
(错 )12、某乡村3名茶农近期相继发病,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前都上山采茶,其中1例已死亡,经县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该事件属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对)13、张某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错)14、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对)15、地区编码更新周期为实时更新.( 错)16、机构编码常规属性更新周期为每年更新一次。
(错)17、机构编码维护中,疾控机构的经管类型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姓名:单位:得分:一、概念(20分)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答: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答: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答: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答: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答: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 年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25 种,丙类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姓名: 科室:得分:一、填空题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结合,管理,依靠,依靠。
3、传染病分为类类和类,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二、选择题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D、蚊虫传播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双球菌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结核杆菌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
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5、甲类传染病有:()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脑、血吸虫病6、传染病流行是指:()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7、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8、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9、传染病爆发是指:()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10、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020医院感染管理试题完整版含答案多选题1.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A 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B 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C 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D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2.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哪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处理()A 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B 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C 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D 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E 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D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4.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目的是()A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B 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C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D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应坚持的原则是()A 依法管理B 分级负责C 快速准确D 安全高效6.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C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D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以下职责正确的是()A 负责行政辖区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B 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C 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D 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E 负责人员培训和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A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B 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C 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D 对医师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E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有()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B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 采供血机构D 卫生监督机构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责任疫情报告人有()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B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C 采供血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D 乡村医师、个体开业医师1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哪些情况下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A 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B 发现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患者或疑似患者C 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D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哪些工作内容()A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B 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D 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1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B 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C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D 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布内容包括()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性质、原因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及范围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发病、死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措施和控制情况E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解除1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 《消毒技术规范》C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D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6.《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哪些内容()A 管理与基本要求B 手卫生设施C 洗手与卫生手卫生手消毒D 外科手消毒E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17.洗手的目的是()A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B 去除皮肤碎屑C 去除部分致病菌D 去除细菌18.常居菌是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传染病防治试题单位:得分:一、单项选择(每一题2分,共26分)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A 甲类B 乙类C 丙类D 未分类2、《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 )A 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B 艾滋病、梅毒C 鼠疫、霍乱D 手足口病3、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A 性传播B 静脉吸毒C 输血D 母婴传播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8月28日C 1989年09月1日D 1989年2月21日5、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分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乙,丙,丙B 甲,甲,乙,乙C 甲,甲,乙,丙D 甲,乙,乙,乙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有多少种?( )A 35B 28C 39D 407、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 )负责。
A 出发地B 目的地C 诊治地D 户口所在地8、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A 甲类传染病B 乙类传染病C 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D 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9、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 隔离、消毒B 预检、分诊C 分类、隔离D 定点、隔离10、以下( )不属于物理消毒法。
A 煮沸B 高压蒸气C 优氯净D 紫外线11、甲型H1N1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A 冠状病毒B 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C 猪链球菌D 一种甲型H1N1病毒1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其划分为()级。
A 三级B 四级C 五级D 六级13、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判断要求,需要填写()项极为完整。
A 19B 20C 21D 22二、多项选择题(每一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些疾病是甲类传染病()A 鼠疫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 炭疽中的肺炭疽D 霍乱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 艾滋病C 炭疽中的肺炭疽D 病毒性肝炎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3、下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A 狂犬病B 流行性感冒C 流行性乙型脑炎D 麻风病E 血吸虫病4、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A 医源性传播B 性接触传播C 母婴垂直传播D 经媒介生物传播E 一般接触传播5、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包括下列哪些()A 肠道病毒71型(EV71)B 柯萨奇病毒B组的16型(CoxB16)C 肠道病毒78型(EV78)D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E 肠道病毒171型(EV171)6、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A 经呼吸道传播B 经消化道传播C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D 垂直传播E 密切接触传播7、下列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有()A 甲型肝炎B 乙型肝炎C 丙型肝炎D 丁型肝炎E 戊型肝炎8、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 )A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B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C 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D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E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监督管理9、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 传染源B 自然环境C 传播途径D 易感人群E 社会环境10、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即可通过以下途径等造成传播。
( )A 粪-口B 飞沫、咳嗽、打喷嚏等C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D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dE 以上都对三、填空题(每一题2分,共28分)1、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 、 、 、 等 五类。
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时需要精确到时的项目有 、、、。
3、传染病报告卡中14岁以下儿童需要填写 。
4、传染病报告卡中现住址填写要求精确到 。
5、学生或幼托儿童在职业栏中需要填写 。
6、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填写, 时选择其他,时选择散居儿童。
7、医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组成员包括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9、手足口病是由多种 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发病为主。
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11、及时报告率等于。
12、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 以及传染病流行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13、《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 。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 ,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
14、传染病报告卡准确性判断的四个条件为:、、、。
五、简答题(1-4题每题5分,5题6分,共26分)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包括哪些?2、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基本做法有哪些?3、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职责有哪些?4、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设置规范分别至少包括哪几项?5、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包括哪些内容?传染病防治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1-5 BCBAD 6-10 CCBBC 11-13 BBC二、多项选择题1、AD2、ACE3、ACE4、ABC5、AD6、ABE7、AE8、ABC9、ACD 10、ABCDE三、填空题th r i g r eg o1、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 疑似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 、 实验室确认病例 、 医学观察病例、 预警病例等 五类。
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时需要精确到时的项目有 诊断时间 、 填卡时间、 收卡时间、录卡时间。
3、传染病报告卡中14岁以下儿童需要填写 家长姓名 。
4、传染病报告卡中现住址填写要求精确到 乡、村、组或门牌号 。
5、学生或幼托儿童在职业栏中需要填写 学校班级 。
6、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填写, 出生场所在医院时选择其他, 出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时选择散居儿童。
7、医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组成员包括 分管院长和各临床科室主任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9、手足口病是由多种 肠道病毒 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 婴幼儿发病 发 病为主。
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 易感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 3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11、及时报告率等于 及时报告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12、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13、《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4、传染病报告卡准确性判断的四个条件为: 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填写字迹清晰可辨认 、年龄、职业和病种三者间无逻辑矛盾 、 病例分类规范(以卫生部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为依据) 、 重要信息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和填卡医生共9项信息,返回与门诊日志等医疗文书登记信息无差异。
五、简答题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包括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7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2、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基本做法有哪些?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诊;2、经预诊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相应科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进行消毒措.3、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职责有哪些?(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本的填写、审核、疫情报告、自查、奖惩等(二)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村医等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的培训(五)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6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设置规范分别至少包括哪几项?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5、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包括哪些内容?1、病人的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
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出指导。
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