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押出异常及解决方案(2016新版)
- 格式:xlsx
- 大小:26.14 KB
- 文档页数:4
配网中压电缆故障原因分析与提升措施随着电力配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压电缆作为电力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压电缆故障时有发生,给电网运行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分析压电缆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措施非常必要。
压电缆故障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和制造质量问题:压电缆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如果设计不合理或制造过程存在缺陷,容易导致电缆的绝缘强度不足或局部绝缘存在不均匀现象,从而容易引发故障。
2. 外力损伤:压电缆在敷设、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物体的冲击、剪断、压碾等外力损伤。
特别是在施工中,如果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压电缆损伤。
3. 环境因素:压电缆使用的环境条件也会对其故障率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导致电缆绝缘老化、劣化,进而引发故障。
4. 电气因素:电缆本身作为电力输送的载体存在电场和电流的作用,电压波动、电磁干扰、短路电流等电气因素也会对压电缆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引发故障。
为了提升压电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加强质量管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电缆的设计合理,制造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提高电缆的质量可靠性。
2. 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发和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电缆的耐压强度和绝缘性能,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3. 加强施工管理:在电缆的敷设、安装和维护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电缆的正常运行。
4. 定期维护检测:定期对压电缆进行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电缆的潜在问题。
可以采用红外热像仪、局放检测仪等设备进行检测,提前预防和修复电缆故障。
5. 加强环境监测:对压电缆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环境条件符合电缆的使用要求,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环境因素引发的故障。
3电力线路异常及处理电力线路异常是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线路故障、线路跳闸、电压波动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电力不稳定,甚至引发设备损坏、电器起火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电力线路异常的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首先,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应首先进行线路的检查和维护。
例如,对于绝缘破损的导线应及时更换,并修复绝缘材料。
对于老旧的电缆线路应考虑进行更换,以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点,并紧固螺母,以防其松动引发线路故障。
其次,对于线路跳闸的情况,应首先检查电器设备和用电负荷是否正常。
如果负荷超过了该线路的额定电流,则应及时减少负荷或增加线路容量。
另外,还需检查并修复线路中可能存在的短路、过载等问题。
对于短路问题,可以通过安装熔断器或漏电保护器来及时切断电流,以防止电路起火。
此外,电压波动也是电力线路异常的一种情况。
在电力供应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电压可能会出现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电力线路的调节和维护。
对于电压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变压器的容量或调节变压器的调压器来降低电压。
对于电压过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减少负荷或增加发电机的负荷来提高电压。
此外,针对电力线路异常的处理还应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电力线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诊断线路异常情况,并通过报警系统提醒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例如,使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设备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线路故障。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及时提供相应的警报信息,以便维护人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电力线路异常是一种潜在的风险,需要及时处理。
通过加强线路维护、提高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电力线路异常情况,维护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电力设备和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押出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1.麻点:(两种|)
A:硬散在线材的不部位,是原材料本身的问题。
方法:适当提高机身二三段温度及增加过滤网.
B: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是温度没有调节好,可适当提升机身温度或降低温度。
2.表面粗糙:温度没有调节好或外模用的过大,还有原材料本身的问题。
3.线材起疙瘩:外模用的过大,且内外模之间得距离过远温度又高。
在内压力的挤压下,一部分料被挤往内模等聚到一定程度后同线一并粘付在眼模内壁出现疙瘩。
方法:立即停机更换适当内模并降温。
倒胶(内模口开裂或内模丝扣与眼膜管不符造成有缝隙,选模时要小心。
4.线径大小不一:且没有规律愿原因很多大概有以下几种:
A:机器本身押出量不稳定,B:引取不稳定。
C:放线架张力不稳定。
D:内模过小
E:线材绞合不圆整。
F:外被调的太空。
(发生后小心观察准确判断)
5.雾痕:原因是机身温度过高,机劲机头眼模温度太低。
外模口有轻微磨损。
方法:机劲,头升高,机身温度降低。
6.亮痕:一般多产生于雾面线材,大多是材质的影响,降低机身温度改善。
7.印字不良:印字不全,模糊,拖尾等。
刮片要放准(用刮片的棱角去刮,不能用刮片的面去刮,刮不干净。
油墨的稀。
电缆挤出常见的11类缺陷、21个现象、42个解决方法缺陷一:产生疙瘩●产生疙瘩的现象1、树脂在塑化过程中产生的疙瘩,在塑料层表面有小晶点和小颗粒,分布在塑料层表面四周。
2、焦烧产生的疙瘩,在塑料层表面有焦烧物,特别反映在合胶缝的表面上。
3、杂质疙瘩,在塑料表面有杂质,切片的疙瘩里面有杂质。
4、塑化不良产生的塑料疙瘩,切片后发现疙瘩里面是熟胶。
●产生疙瘩的原因1、由于温度控制较低,塑料还没有塑化好就从机头挤出来了。
2、塑料质量较差,有难塑化的树脂,这些没有完全塑化就被挤出。
3、加料时一些杂质被加入料斗内,造成杂质疙瘩。
4、温度控制超高,造成焦烧,从而产生焦烧疙瘩。
5、对模压盖没有压紧,进胶后老化变质,出现焦烧疙瘩。
●排除疙瘩的方法1、塑料本身造成的疙瘩,应适当地提高温度。
2、加料时严格检查塑料是否有杂物,加料时不要把其它杂物加入料斗内,发现杂质要立即清理机头,把螺杆内的存胶跑净。
3、发现温度超高要立即适当降低温度,如果效果不见好,要立即清洗机头和螺杆,排除焦烧物。
4、出现树脂疙瘩和塑化不良的疙瘩,要适当调高温度或降低螺杆和牵引的速度。
缺陷二:塑料层正负超差●产生超差的现象1、螺杆和牵引的速度不稳,电流表或电压表左右摆动,因此影响电缆外径,产生塑料层的偏差。
2、半成品质量有问题,如钢带或塑料带绕包松,产生凸凹不均匀现象或塑料层有包、棱、坑等缺陷。
3、温度控制超高,造成挤出量减少,使电缆的外径突然变细,塑料层变薄,形成负差。
●产生超差的原因1、线芯或缆心不圆,还有蛇形,而外径变化太大。
2、半成品有质量问题,如:钢带接头不好,钢带松套,钢带卷边,塑料带松套,接头过大,散花等。
3、操作时,模芯选配过大,造成倒胶而产生塑料层偏芯。
4、调整模具时,调模螺钉没有扭紧,产生倒扣现象而使塑料层偏芯。
5、螺杆或牵引速度不稳,造成超差。
6、加料口或过滤网部分堵塞,造成出胶量减少而出现负差。
●排除超差的方法1、经常测量电缆外径和检查塑料层厚度,发现外径变化或塑料层不均匀,应立即调整。
版次第一版檔案名稱押出異常分析及改善頁次 1 of 4文件名稱押出異常分析及制訂日期07/03/02 修訂日期07/03/02 改善一、目的:加強品質管理,建立操作自主品質觀念,避免不良品的發生和確保產品品質。
二、問題分析及改善對策:一.表面粗糙:原因分析:(1)PVC材料不良;(2)溫度不當;(3)選用外模太大; (4)混煉不足。
改善對策:(1)先將PVC預熱烘烤,漏料檢查是否已充分乾燥;(2)檢查各段溫度是否有故障或不當,教育作業員在生産霧面(溫控型)綫材過程中,升溫或降溫必須在0.5H~1H之内,依照樣品綫材檢查其綫材的外觀,亮度之變化,如有異常立即對其進行矯正或停止生産。
(3)上模具時,嚴格檢查外模是否與生産規格相符合。
(4)增加PVC料的混煉來改善綫材表面粗糙度。
二.内模塞料:原因分析: (1) 内模太大;(2)内模與外模距離太遠。
改善對策:(1)内模孔經只能比導體或芯綫大0.3mm左右;(2)調整内外模距離(或内模錯誤)。
三.外被凹凸不平:原因分析:(1)導體或芯綫凹凸不平;(2)開機過程中芯綫跳出張力架導輪外,而且沒有及時將芯綫放入導輪内,導致放綫張力不均勻,造成外被凹凸不平;(3)PVC料在烤箱内時間過長以致被燒焦;(4)換芯綫導致編織網打折;(5)押出幾頭内外模的距離調整不當。
改善對策:(1)開機前檢查導體是否有跳股和芯綫外經是否有凹凸不平等現象存在;(2)發現芯綫不在導輪時,立即處理;(3)停機后在押出眼模処多放一點料,以清除眼模内燒焦料,並且視放出來的料表面是否光滑,確認OK后方可開機生産;(4) 在換芯綫時,必須將芯綫理順,避免打折;(5) 根據不同的芯綫選擇不同的内模(編織,隔離芯綫用管型内模,其它的視芯綫的規格而定。
四.偏芯:原因分析:(1) 内模孔徑過大(或内模鬆動);(2)内外模中心未調好、有彎曲現象;(3)芯綫跳股; (4)外模被雜物阻塞;(5)芯綫在加鋁箔和地綫時有間斷性彎曲,而檢查時未檢查全面,導致彎曲的地方最小厚度達不到規格值。
电气线路异常处置方案1. 异常情况概述在电气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常见的电气线路异常情况:1.1 断路断路是指电路中出现断开的情况,导致电流无法流通。
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某个部分的开关未关闭或损坏,或线路上的某个部分损坏导致的。
1.2 短路短路是指电路中出现短路的情况,导致电流过大,可能引起火灾等危险。
这可能是由于电路中某些部分接触不良、电线损坏等原因导致的。
1.3 过载过载是指电路中的负载超过了设计值,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这可能是由于电器设备过多或一些电器设备功率过大导致的。
2. 异常处置方案为了保证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电气线路的异常情况。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异常处置方案。
2.1 断路处置方案如果发现线路出现断路,首先应该排除线路上的负载,停止电气设备的运行,然后对电路进行检查。
检查要从一端开始,逐步排除异常,找出断路的位置。
在找到断路位置后,可以进行以下操作:1.如果是线路上的开关损坏,应该更换损坏的开关。
2.如果是电线断开,应该重新焊接或更换电线。
2.2 短路处置方案如果发现电线出现短路,应该立即停止电气设备的运行,排除线路上的负载,然后对电路进行检查。
检查应该从一端开始,逐步排除异常,找出短路的位置。
在找到短路位置后,可以进行以下操作:1.如果是电线损坏,应该重新焊接或更换电线。
2.如果是开关接触不良,应该更换开关或重新接线。
2.3 过载处置方案如果发现电器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过载,应该立即停止电器设备的使用,把负载分配到不同的回路上,或降低电器设备的功率。
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电气线路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应该首先停止电气设备的运行,然后对电路进行检查,找出异常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在检查和处理电路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因不当操作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
3. 总结通过对电气线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置方案的介绍,可以看出,对电气线路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护,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电线常见异常及处理方式1.颗粒.麻面1.1:材料不良,料中含有水分.杂质.温度过高或过低.外模过大。
生产时确保材料充分干燥,无杂质(料斗清理干净,避免材料直接与地面接触),更换滤网。
调整适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模具。
1.2:温度太高,材料在螺缸内烧焦。
设定适当的押出温度并经常观察加温设备.仪表是否正常。
长时间停机要适当降温。
1.3:混料.机器未清理干净。
避免不同材质材料混在一起。
温度过低材料没有充分塑化。
过滤网被冲破。
换不同材质时机器要彻底清理干净。
1.4:色母比例过多造成麻面1.5:押出速度太快造成麻面2偏心2.1:内模太大,芯线跳股,芯线有弯曲现象。
内模被杂物堵塞(如锡渣)。
偏心螺丝松动。
根据工艺卡选择合适的模具,发现芯线有跳股,弯曲现象时立即停机或换线待将不良线材剔除后再继续生产。
3亮.雾条、半亮半雾3.1 :材料在蜂巢板或机头处变硬结块,导致线材押出后出现亮雾条或半亮半雾现象。
清理机头.蜂巢板后重新押出即可解决。
4线面刮痕4.1 :外膜廊段不光洁,有损伤。
(更换外模)4.2 :内外模之间有杂物,死料,断铜(清理内外模)4.3 :冷却不够在水槽里刮伤(加大冷却水量,检查挡水棉是否有刮伤)4.4 :线材跳槽,磨伤。
(检查线材缠绕方式,引取轮,水槽,储线架,收线机各导轮是否有跳出,摩擦等刮线现象)4.5 :过线轮故障(轴承长时间使用损坏,导致导轮不转而刮伤)5剥皮不良5.1 :内外模廊长太远导致压力太大。
(调小压力,外面适当换大)5.2 :过粉、油不良(检查过粉机加热装置、电动机是否正常,过粉需均匀、干燥保证线材剥皮良好。
查看过油是否均匀,或在机头后用布加过一次油,不易过多,保证线材剥皮良好即可)5.3 :缠绕线押TPU时必须过粉6附着力不够6.1 :铜线未经预热(预热铜线)6.2 :外模设计不合理,压力偏小(更换模具、调整模具廊长,加大压力)6.3 :押出线速过快(调整线速)7OD不均,不出料7.1 :材料中有杂质堵塞滤网(更换滤网或材料)7.2 :供料段温度过高,材料在此段开始熔融导致材料输送受阻(调整供料段温度)7.3 :料斗烘料温度过高,材料在料斗结块。
电线绝缘性能不合格处理措施方案问题描述在进行电线绝缘性能测试时,发现部分电线的绝缘性能不合格。
这会导致电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电流泄露、电击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需制定一套处理措施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处理措施为了解决电线绝缘性能不合格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处理措施的建议:1. 及时停产和下线:对发现绝缘性能不合格的电线,需要立即停产和下线,确保问题不会进一步扩大。
2. 报告和记录:将绝缘性能不合格的电线情况及处理过程进行详细的报告和记录,包括绝缘性能测试数据、不合格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等,以便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3. 设备维护和更换:对发现绝缘性能问题的电线,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换,确保电线的绝缘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维护包括清洁和修复绝缘层等工作,更换需要更换的电线。
4. 质量把关和监控:建立严格的质量把关和监控机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电线绝缘性能的合格率。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确保提供的电线符合标准要求。
5. 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电线绝缘性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绝缘性能不合格问题。
6. 安全意识提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好使用电线的安全操作指导,提醒员工注意绝缘性能不合格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实施计划为了有效执行上述处理措施,制定以下实施计划:1. 时间安排:根据处理措施的紧急程度,制定明确的时间安排,确保处理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
2. 资源分配:为处理措施提供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确保处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3. 跟踪和评估:定期跟踪和评估绝缘性能不合格问题的处理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措施和实施计划,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 管理层支持:争取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处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结论通过对电线绝缘性能不合格问题的处理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计划的安排,可以解决电线绝缘性能不合格问题,并从根本上提升电线的绝缘性能,确保用户的安全。
、目的:
注意内模的选择不可太小(用半成品穿过眼模能轻松滑动为宜)
C过粉太少造成脱皮不良,生产中因滑石粉潮湿和过粉太少都会造成脱皮困难,生产前及时将滑石粉烘
B.两芯过粉线外被偏扁,线径偏小:调大线径至正常大小
2. 7印字不全、模糊、拖墨不清晰:
A:字印不全:有可能是压轮未压紧、印字轮高度偏高、调试未调好,必须进行调正确保质量
B. 印字模糊:字外围有印影,有可能是字轮过深,要更换字轮。
字糊有印影一般是线表面或油墨盒内有水造
成,解决的方法应调正好气压,使线上的水吹干净。
经常的更换盒中的油墨,调配适中。
C. 印字拖墨不清晰:线材表面拖墨主要是刮片(刮油墨刀片)有缺口刮不干净字轮上油墨而造成拖墨这种情
况,可换刮刀片,加大压紧力,刮干净油墨,解决拖墨问题。
2.8裁线尺寸错误有误或超出公差范围
A.使用正确尺子度量
B 细核对订单尺寸及桌面定位尺寸是否一致,定位长度治具是否固定好。
C. 首裁第一条尺寸需再次测量确认0K,方可开裁。
D. 裁线不能拉得太紧,也不能一次手握太多,以免裁出线材公差太大,长短不一,
E. 手握需裁线线材应往铡刀里侧铡下,以免铡下刀锋不利而拉出导体铜丝。
电线押出生产异常原因及解决方案押出生产常见异常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1,电线外观有严重的合模线(1)在塑料层表面的外侧,塑料合并的不好,有一条发乌合痕迹,严重时有裂纹。
(2)塑料层的合胶处塑化不好,有疙瘩合微小颗粒,严重时用手一撕即开。
(3)控制的温度较低,特别是机头的控制温度较低。
● 合胶缝不好的原因(1)控制温度较低,塑化不良。
(2)机头长期使用,造成严重磨损。
(3)机头温度控制失灵,造成低温,使塑料层合胶不好。
● 排除合胶缝不好的方法(1)适当地提高控制温度,特别是机头的控制温度。
(2)机头外侧采用保温装置进行保温。
(3)加两层过滤网,以增加压力,提高塑料的塑化程度。
(4)适当降低螺杆贺牵引的速度,使塑料塑化时间延长,达到塑料合缝的目的。
(5)加长模具的承线径,增加挤出压力和温度。
2.气孔、气泡或气眼● 产生的原因(1)局部控制温度超高。
(2)塑料潮湿或有水分。
(3)停机后塑料中的多余气体没有排除。
(4)自然环境潮湿。
● 排除方法(1)温度控制要合适,发现温度超高要立即调整,防止局部温度超高。
(2)加料时要严格地检查塑料质量,特别是阴雨季节,发现潮湿有水,应立即停止使用,然后把潮料跑净。
(3)在加料处增设预热装置,以驱除塑料中地潮气和水分。
(4)经常取样检查塑料层是否有气孔、气眼和气泡。
3.电缆外径粗细不均和竹节形● 产生粗细不均和竹节形的现象(1)由于螺杆或牵引不稳,造成电缆外径粗细不均。
(2)由于牵引突然不稳,形成电缆的塑料等呈竹节形。
(3)模具选配较小,半成品外径变化较大,造成电缆的塑料层厚度不均。
● 产生粗细不均和竹节形的原因(1)收放线或牵引的速度不均。
(2)半成品外径变化较大,模具选配不合适。
(3)螺杆速度不稳,主电机转速不均,皮带过松或打滑。
● 排除粗细不均和竹节形的方法(1)经常检查螺杆、牵引、收放线的速度是否均匀。
(2)模具选配要合适,防止倒胶现象。
(3)经常检查机械和电器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找钳工、电工修理。
线路异常应急处置方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线路运行安全,提高线路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故障对电网运行和用户供电的影响,制定本方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电网运行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属的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二、线路异常定义及分类2.1 线路异常定义线路异常是指线路运行中出现的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包括设备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2.2 线路异常分类线路异常分为以下几类:(1)设备故障:包括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金具等设备的损坏或故障。
(2)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体滑坡、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线路故障。
(3)人为破坏:包括盗窃、非法施工、人为损坏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线路故障。
(4)其他原因:包括动物入侵、气象原因等其他因素导致的线路故障。
三、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线路异常应急处置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对线路异常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3.2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是线路异常应急处置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
3.3 应急指挥部及应急处置小组职责(1)应急指挥部职责:制定线路异常应急处置策略和措施;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应急处置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
(2)应急处置小组职责: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故障判断和初步处理;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护现场,协助事故调查和分析。
四、应急处置流程4.1 设备故障(1)发现设备故障,立即报告调度中心和应急指挥部;(2)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派遣应急处置小组前往现场;(3)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进行故障判断和初步处理;(4)根据故障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隔离故障、抢修设备等;(5)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抢修工作;(6)故障处理完毕,恢复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