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影像诊断lin
- 格式:ppt
- 大小:75.19 MB
- 文档页数:227
骨肿瘤的诊断
介绍
骨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骨骼中,可能是恶性的或良性的。
及早发现和诊断骨肿瘤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临床表现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位置和病程。
常见的症状包
括疼痛、肿块、骨折、活动障碍等。
如果患者有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射线
–CT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MRI)
2.生物化学检查
–血液检查:测定骨肿瘤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钙等
–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3.活检检查
–穿刺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手术活检:直接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诊断流程
1.临床症状观察: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初步判断是否疑似骨肿瘤
2.影像学检查:进行X射线、CT或MRI等检查确认病变的位置、大小
和范围
3.生物化学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和有需要时的骨髓穿刺
4.活检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如骨折、骨结核、骨髓瘤等。
细致的临床
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论
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医生患者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才能达到准确诊断。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和康复具有关键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骨肿瘤的诊断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骨肿瘤影像分类诊断分析思路1例1:内生软骨瘤2例2:骨样骨瘤3例3:骨囊肿4例4:骨囊肿伴病理骨折5例5:囊状型骨纤维结构不良6例6:溶骨性骨肉瘤7例7:骨巨细胞瘤8例8:纤维骨皮质缺损9例9:动脉瘤样骨囊肿10例10:软骨粘液纤维瘤影像诊断的要求判断骨病变是否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原发还是转移,推断肿瘤级别类型,关键在于确定肿瘤的良恶性。
一、判断是否肿瘤肿瘤与感染鉴别:病史,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病变范围,骨膜增生、软组织的改变。
△ 左为亚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右为骨肉瘤二、判断肿瘤良恶性1、骨质破坏:囊状破坏,膨胀性破坏,溶骨性破坏△左股骨上段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光滑,无硬化边;2、软骨破坏:侵犯关节软骨: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关节间隙狭窄,宽窄不一,并见肿瘤影。
侵犯骺板软骨:先期钙化带境界模糊,密度不均,中断消失,骺板软骨出现软组织影。
△ 股骨远端正常骨骺,侵犯骺板软骨:出现软组织且宽窄不一。
△ 股骨远端正常骨骺,侵犯骺板软骨:出现软组织且宽窄不一3、肿瘤骨形成:象牙样:密度很高,境界不清,无骨结构;絮状:密度较高,境界模糊,无骨结构;针状:垂直骨体,排列紧密,针状影;4、肿瘤软骨钙化:形态:环状,弧状,点状具有诊断意义,大小,良性者形态完整,境界清楚,密度均匀。
恶性者相反。
5、残留骨及反应骨:骨质增生,骨膜反应,良性者边续,局限,清楚,厚在2mm以上,恶性者间断,相对广泛。
△ 骨样骨瘤良性骨膜反应,骨肉瘤恶性骨膜反应6、软组织改变:良性受压推移,恶性软组织肿块。
三、恶性是原发还是转移这个较简单些,结合临床病史,一般不难。
四、推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纤维源性:软骨源性肿瘤:成骨源性肿瘤:总结评估骨肿瘤影像,应密切结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病灶部位及数目,骨质破坏方式,骨膜反应,软组织改变等。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以骨软骨瘤和骨肉瘤为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中心概述•临床上评估骨肿瘤影像,应密切结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患者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病灶部位及数目,骨质破坏方式,骨膜反应,软组织改变等。
同时,大多数骨肿瘤为单发,如遇多发病变则鉴别诊断需加调整。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外生骨疣。
占全部骨肿瘤的12%~25%,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占良性骨肿瘤的38.5%)。
多见于青少年。
凡有软骨骨化的骨骼均可发生。
病因尚不明,多有遗传性。
可单发或多发,多.常见部位少见部位发者约占20%,常有家族史,容易恶变。
1.临床表现:多无自觉症状,除非肿瘤过大,方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
亦有极少数因位置关系可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相应症状。
2.生长缓慢,骨性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不移动,没有明显的疼痛及压痛,只有轻微酸痛感。
3.肿瘤常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腓骨之近端邻近关节处,且背离关节生长,病灶大小一般为4~5cm左右。
4.肿瘤由纤维包膜、软骨帽及骨性基底部三部分组成。
5.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常呈对称性生长,多伴有畸形性软骨发育异常,长骨短缩或弯曲畸形。
1)为长骨干骺端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突出于骨表面,背向邻近关节生长,肿瘤以柄或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2)肿瘤顶部为半环形或菜花状软骨帽,内有环状、斑点状和不规则钙化。
3)肿瘤可压迫相邻骨骼产生移位或畸形,相邻骨与瘤体间的透亮间隙为软骨帽。
•腓骨上段干骺端后侧•有一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突出于骨皮质外,•与邻近的膝关节呈背向生长,•肿瘤以宽基底与腓骨相连•右图显示胫骨下段病灶•1)为皮质骨、松质骨均与母骨相连续的骨性突起,基底部可呈蒂状或阔带状与骨干相连,顶端有软骨帽覆盖,可呈圆形或菜花状,其内可有点、环状散在或密集的钙化。
2)软骨帽和纤维包膜在CT上两者不易区分,均为较低的软组织密度,其厚度不一,但边缘较清楚,位于骨性突起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