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山 十六大茶山和各个茶山的普洱茶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导读]: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以下为你介绍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以下为你介绍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一、绿茶的品质特点绿茶的炒、烘、晒、蒸等都是不同茶采用不同的干燥工艺命名。
1、炒青绿茶: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
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
长炒青状似眉,又称眉茶。
圆炒青形似颗粒,又称珍珠茶。
扁炒青也叫扁茶。
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密,色泽青润,香气高而持久,风味浓郁,汤色和黄亮叶。
炒青具有外观圆润紧实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的品质特点。
扁炒青品扁、滑、香、醇,如西湖龙井。
2、烘青绿茶:烘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烘干而得名。
烘青绿茶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3.晒青绿茶:晒青绿茶因晒干而得名。
完全保留了鲜叶的状态,口感清新饱满。
晒青绿茶也是制作生普洱茶的原料,如砖茶、沱茶等。
4、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
其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绿、香清味醇。
二、红茶的品质特点1.祁门功夫:祁门功夫红茶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瑰宝,生产历史超过100年。
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周边石台、东至、黟县、贵池等县有少量生产。
年产量约5万吨。
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
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5%左右这些茶园,土地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曰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西双版纳茶区,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南部,是中国的热带雨林区之一,也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
西双版纳茶产区拥有众多的茶山,其中最著名的有六大茶山:
1. 易武茶山:易武是西双版纳历史上的茶叶集散地,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易武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高、味浓、回甘、耐泡”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2. 倚邦茶山: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倚邦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滋味醇厚”的特点著称,其中以倚邦小叶种茶最为有名。
3. 攸乐茶山: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东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攸乐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浓郁、口感醇和”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喜爱的珍品。
4. 革登茶山:革登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革登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汤色橙黄、香气高锐、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5. 莽枝茶山: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莽枝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汤色橙黄、香气浓郁、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喜爱的珍品。
6. 景迈茶山:景迈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景迈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浓郁、口感醇和、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以上是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简要介绍。
这些茶山的茶叶品种、生态环境、制茶技艺等各有特点,因而出产的普洱茶品质各具特色,有的以香气高锐著称,有的以汤色橙黄著称,有的以滋味醇厚著称,都是普洱茶中的佳品。
新六大茶山简介1、布朗茶区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
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
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山的成名得益于老班章,传说中的老班章以“霸气”著称,所谓的“霸气”,一口茶汤下去,茶气充斥全身,振奋着你每个细胞。
围绕老班章的还有新班章,班盆,贺开,老曼娥等,老曼娥寨子主要以布朗族为主,布朗族的先祖是最早种茶的,目前还保留着数以万计的千年古茶树,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纯朴的民风,优良的制茶传统,不错的口感,是布朗族引以为傲的,目前年产古树茶约有150吨左右,个人认为茶品质和老班章各有千秋。
2、易武茶区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目前称易武乡。
在清道光年间,易武是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
“滇海虞衡志”记载“普洱六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
到清朝光绪年间,易武已经成为江北六大古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
但到了清末民初,六大茶山逐渐衰落,茶林大量被毁,产量大幅跌落,到80年代,甚至懂得普洱茶的人也已经寥寥无几。
易武有两个地方产茶:落水洞和曼撒(曼撒属六大茶山之一),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的种植。
易武茶区的土壤是在热带亚热带雨林成土条件下风化发育而成的砖红壤、赤红壤、黄土、紫土,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机质腐殖质富余,土壤的透气性好,水分含量中上,在湿热作用下,能提供给茶树生长充分的养分,使易武茶区的茶根深叶茂。
另外,易武茶区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茶区内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他们与古老的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易武茶山的茶树大多数是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叶种古茶树,成品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
新的六大茶山新的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茶山。
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县境内,位于澜沧县的景迈茶山也与勐海紧紧相连。
新六大茶山其实并不“新”,它们同样有着漫长的产茶历史,新的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茶山。
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县境内,位于澜沧县的景迈茶山也与勐海紧紧相连。
新六大茶山其实并不“新”,它们同样有着漫长的产茶历史,山上也遍布着古茶树。
例如,布朗茶山的主要居民——布朗族,是最早种植茶、饮用茶的“濮人”的后裔。
布朗山最大的“濮人茶园”在老曼峨寨,这里的布朗族有上千年的居住史,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古茶树。
而位于勐海县西部的巴达茶山树龄达1700多年的野生大茶树更是驰名中外。
新六大茶山的兴起并非偶然,除了历史悠久,它和古六大茶山一样具备出产优质茶叶的自然优势。
从地理环境来说,这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各大茶山处在北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混交的位置上。
北面横断山脉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干冷气流的南下,南边又受惠于印度洋暖湿的热带季风,使新六大茶山年均气温在18°C左右,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年雾日达到128天,茶园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山坡丘陵地带。
正是其典型的“山高雾大”的特征,造就了大叶种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产茶叶品质自然绝佳。
此外,新六大茶山地位的稳固还在于取材于斯的企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建立现代化的生产销售方式,满足现实市场需求,为其带来高速的发展。
如果说江内(澜沧江东)茶区曾经代表了手工作坊入山做茶的生产方式,江外(澜沧江西)茶区更得益于抓住茶庄大量兴起、新式茶园涌现,乃至机械化办厂制茶的一个个重要机遇。
从1908年恒春茶庄的成立,到1938年至1940年间思普局南糯山实验茶厂(后归并到勐海茶厂,其旧址现为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及至佛海(勐海)茶厂的涌现,古今六大茶山在此期间已悄然完成普洱茶重要产地和技术中心的角色转换。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喝普洱茶养生,那么大家知道普洱茶产地有哪些吗?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一起看看吧。
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以西双版纳而言,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
现代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分为,古代普洱茶产地和近代普洱茶产地,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普洱茶的产地,近代普洱茶的产地在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
普洱茶四大产区1.六大茶山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
而倚邦、蛮砖味较盛。
古六大茶山茶区有五座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攸乐(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境内。
今易武茶区隶属古慢撒山。
以目前蛮砖、慢撒、攸乐均以大叶种为主,香气饱满、口感均布、滑顺甜水;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口感较集中、刺激性稍高。
2.下关茶区为2004年以前,下关茶厂主要茶青收购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青均有调拔,至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州的茶青调拨。
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市、保山市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同特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日照少、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青的特色。
3.易武茶区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则只称易武与慢撒,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等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
普洱茶十大产区的茶口感及特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座茶山培育万亩茶。
普洱茶生于云南,长于不同的茶山,自然口味也各不相同,今天就带各位茶友领略一下各大茶山的风光,了解一下各座茶山的特点吧! 1 老班章老班章茶的地位,在云南普洱茶中好比大红袍在福建乌龙茶中的地位。
老班章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
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
特点:茶气霸道,苦味入口即化,嘴里持久甘甜且香气高远,袅袅不绝,茶汤一入口,强烈的香气就贯穿始终。
与香气同样强烈的是苦味,霸道而强大阳刚。
但这种苦多集中于舌面,瞬间化开后两颊生津,水路顺滑,回甘,喉韵处处彰显个性。
2017 年普洱春茶老班章寨子出产的茶叶价格达到 6000-1200 一公斤,茶王树的茶叶更是拍卖出32 万的天价。
2 那卡全寨有 600 多亩成片古树茶园,其茶树龄在 300-500 年之间。
那卡茶没有“布朗山”的苦更没有“帕沙茶”的涩,香气高过冰岛茶口感却相近,但茶底没有冰岛细嫩;那卡茶经久耐泡且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
那卡的竹筒茶也很有名气,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府”。
特点: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且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3 冰岛云南临沧勐库有一座著名的邦马大雪山,海拔 3200 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中云雾缭绕,原始森林密布,大叶种的古茶树遍布其间。
古六大茶山简介古六大茶山,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易武(漫撒),“美女蛇居住之地”六大茶山东部,紧靠老挝边境,勐腊县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
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
易武茶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
倚邦,“有茶树、水井之地”勐腊县最北部六大茶山中,海拔最高,包括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子茶山,明后期到清末,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
其中又以曼松茶品质、滋味最佳,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曾被列为朝廷贡茶的首选。
蛮砖,同“曼庄”,意“大寨子”倚邦以南,勐腊县其古茶园在勐腊县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的最好,包括今象明乡的曼庄、曼林两个村委会辖区,史载“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清末明初时“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
革登,“很高之地”倚邦以西,勐腊县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地位特殊,有傲人的名气。
革登老寨过去的茶园已毁,只有直蚌、茶房一带存留古茶树莽枝,“埋铜(莽)之地”紧连革登茶山,勐腊县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茶山最兴盛的时期。
目前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老村寨攸乐,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景洪市基诺乡,隔补远江(小黑江)与革登、莽枝、孔明山相望如今攸乐的茶园面积已位居六大茶山之首。
清代二百多年间,攸乐山没有茶庄,攸乐人只做竹筒茶和茶膏。
文章来源:都康堂普洱茶。
本文由世纪茗家-专注陈皮普洱茶提供一、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二、普洱茶发展历史1、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 )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2、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
银生茶为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
3、商用演变:普洱茶用于贸易始于唐代,闻名于宋朝,极盛于清朝。
4、普洱茶因历史悠久,被喻为“有生命的古董、可以喝的文物”。
三、普洱茶至高的历史地位:清朝皇宫贡品、国礼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
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
《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宫廷贵族与风雅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兴。
正如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
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
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
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近几年来,普洱茶成为越来越多茶友的心头好,说起普洱茶,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等如雷贯耳的山头,相信资深茶友都不陌生。
但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普洱茶吗?这些山头茶都产自哪里?今天,跟着我们的节奏,只需几张图片就能把困扰你许久的普洱茶知名产区一网打尽!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
茶树基因库——临沧产区临沧以前叫“缅宁”,后来因濒临澜沧江而得此名并沿用至今。
这里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茶树品种众多,号称“茶树基因库”,同时,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冰岛——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
茶质特点: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邦东大叶种——昔归地理位置: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
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茶质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茶树自然博物馆——普洱市(原思茅)产区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
思茅茶区,北部是景东镇沅地区,这里是思茅茶最好的地区,包含了千家寨的野生茶,无量山系列古树茶,茶质非常棒。
景迈——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地理位置: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茶人心中的圣山。
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茶质特点:景迈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头五泡蜜香浓郁,五泡后淡淡兰香。
无量山地理位置:无量山处于我国西部型气候区,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
六大茶山十六大茶山和各个茶山的普洱茶特点
1、布朗: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2、班章: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属于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本茶样属老班章茶区。
特色:云南大叶种,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但口感香气下沉,刺激性更强,为舌面苦味最重者,上颚表现不明显。
3、景谷: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4、邦崴: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5、南糯: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6、革登: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7、蛮砖: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相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箐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
口感香气较沉,不如曼撒易武香扬。
8、无量:
茶区位置: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苦涩度不高,因茶区生产范围大,较无个别茶区特色。
9、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10、倚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11、千家寨: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
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12、攸乐: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13、景迈: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14、莽枝: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15、勐库:
茶区位置: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16、曼撒: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
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