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2
宝宝脸部长了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与消退方法
概述: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皮肤表面红色或青紫色斑块。
对于婴幼儿血管瘤,五景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治疗药物,为家长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外观变化:婴幼儿血管瘤的外观变化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红色或青紫色斑块,随着瘤体的增大和消退,这些斑块的边界会变得更加清晰,颜色会变深或变浅。
使用五景品牌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后,大部分婴幼儿血管瘤会逐渐缩小甚至消退,从而使宝宝的皮肤外观得到改善。
生理不适:婴幼儿血管瘤可能会引起一些生理不适,如疼痛、瘙痒、破溃等。
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过程中,这些不适症状可能会得到缓解或消失。
感染风险:婴幼儿血管瘤本身并不会增加感染风险,但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注意清洁卫生或者使用不当的药物,可能会引起感染。
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时,需要注意清洁宝宝的眼部和周围皮肤,避免细菌感染。
影响功能:婴幼儿血管瘤一般不会对宝宝的功能造成影响,但如果血管瘤生长在眼睛、鼻子、嘴唇等特殊部位,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呼吸、进食等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语
五景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外观变化、生理不适、感染风险和影响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并遵循注意事项和医生的建议,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完整版)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 ,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其在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1]。
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如出生时体重500〜1 000 g未成熟儿发病率为22.9%,出生时体重达1 000〜1 500 g者发病率降为15.6%,出生时体重1 500~2 600 g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9.5%[2]。
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
血管瘤约67%为单一病灶,4%为多发病灶,13%为节段型,主要发生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3]。
血管瘤有一个区别于血管畸形的非常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在生后3个月左右,瘤体大小可以增加达到最终面积的80%[1]。
此被称为早期增殖期,之后增殖变缓,并且绝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
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很高(60%~90%),但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影响美观,部分血管瘤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另外,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则对患儿及其亲属可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适当的积极处理。
自2008年法国医生L6aut6-LabrQe等[2]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治疗有效以来,目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 ,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已经批准可以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但由于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等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经验也不完全统一,血管瘤的发病率也可能与人种、性别、出生体重等有关系,因此所使用的剂量、用药方案、疗程、不良作用监测等尚无统一标准[4,5,6]。
婴儿下肢血管瘤的症状很多人一提起血管瘤就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因为肿瘤对我们来说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代名词,血管瘤大部分都会生长在腿部,而且大多数是发生在孩子或者是婴儿的身上,可能有些家长比较年轻,不会辨别什么是腿部血管瘤,那么婴儿下肢血管瘤的症状有哪些呢?血管瘤可能长在任何部位,四肢比如腿部比较常见,腿部的血管瘤不同于其他部位血管瘤的护理,应该及时到专科大医院进行必要检查和诊断,防止婴儿腿部的血管瘤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变大,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那么婴儿腿部的血管瘤是怎么回事呢?婴儿腿部的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疾病,血管瘤的种类很多,好发部位也很多。
儿童腿部毛细血管瘤儿童腿部血管瘤患者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是因大面积血管瘤早期临床反应无疼感,容易引起忽视,后期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一般婴儿腿部的血管瘤症状为暗红色大小不等的丘疹或小岛状皮损,表面可呈疵状被干燥的角化过度角质样物质覆盖。
揭去过度角化物痂皮,基底呈红色。
多无自觉症状。
扩张的血管壁菲薄暴露于皮肤表面,有时擦破时发生出血。
随着婴儿腿部的血管瘤逐渐增大,向邻近皮肤组织侵犯扩展,有时发展呈大片状,婴幼儿期以后,血管瘤生长速度放缓。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许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扩张血管呈腔窦状或腔隙状组成,外有纤维组织包绕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包膜。
初起时婴儿腿部的血管瘤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肿块,多数单发,少数为多发,呈串珠状或融合成团状肿块,质软,压之缩小,压力解除后恢复原状。
血管瘤随着患儿生长发育不断增大,向邻近组织扩展,侵犯肌肉、骨髓、关节,边界不清。
存在于腿部,若直立行走过久,则由于静脉被挤压受阻而引起血液回流障碍使瘤体鼓大,有明显肿胀感。
病史长者,并发下肢静脉曲张、瘀滞性皮炎或导致相应部位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
上面就是关于婴儿下肢血管瘤的一些症状,希望家长们看了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做家长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时刻注意宝宝的情况,如果发现有什么异常的现象,一定要及早的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血管瘤的诊断依据引言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它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出现,特别是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血管瘤的诊断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等多种手段来完成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管瘤的诊断依据和相关的临床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大小和类型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1.色素性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红、紫、淡褐色斑块或结节。
通常无压痛和触痛。
2.混合性血管瘤: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淡红、紫红色斑块或结节,有时伴有突出的毛细血管扩张。
3.血管瘤囊肿:表现为皮下或黏膜下有圆形或椭圆形突出的肿块,触之有软韧感。
4.其他类型的血管瘤:如毛细血管扩张症、虫状血管瘤等,各有其特殊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血管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供等信息。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可以评估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超声检查可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囊肿部分和其他复杂情况。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血管瘤的详细解剖图像,有助于确定其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
同时,CT扫描还可评估病变的深度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MRI检查MRI检查在血管瘤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MRI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用于评估血管瘤的内部结构、血供等信息。
此外,MRI对于大血管瘤和位于关键区域的血管瘤的评估也非常有价值。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血管瘤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活组织检查或手术标本来完成。
活组织检查活组织检查是通过活体组织取材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病变组织的性质。
在病变较小或局部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针刺活检或刮片活检来获取病变组织。
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类型和其他相关信息。
手术标本检查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可供组织学检查。
手术标本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和评估是否完全切除。
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李尹燊,梁 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整形外科,广东 湛江,524000)【摘 要】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且好发于颜面部,给患儿家属带来明显的心理负担。
虽部分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部分位于颜面部或重要器官处的血管瘤常因不治疗或治疗不当,以致遗留有色素沉着、溃疡、瘢痕形成甚至因瘢痕牵扯致器官功能受限等。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及手术治疗等。
目前,按婴幼儿血管瘤的生长部位、大小、肿瘤厚薄及是否影响外观、功能等,分等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本文复习了国内外关于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综述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0.04.027Progress of drug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hemangioma LI Yin-shen, LIANG Jie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ABSTRACT] Infantile hemangioma (IH) is a benign tumor that occu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tends to occur in the face, bringing obvious psychological burden to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children.Although some hemangiomas may subside by themselves, some hemangiomas located on the face or important organs are left with pigmentation, ulcer, scar formation or even organ function limitation due to scar involvement due to no treatment or improper treatment.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include drug treatment, laser and operation treatment.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site, size, tumor thickness and whether it affects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re tak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ad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drug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rug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KEY WORDS] infantile hemangioma;drug treatment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发病率约为4%-5%,多见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发病率女婴更为多见[1]。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皮肤表面,少数发生在内脏和深层组织。
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外观、心理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诊断困难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
有些家长可能会将血管瘤误认为是蚊虫叮咬、胎记等,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多样性,医生在诊断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2.治疗方法局限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手术治疗可能留下疤痕,激光治疗则可能对婴幼儿的皮肤造成损伤。
3.治疗费用高昂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且,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家长耐心配合,这对家庭经济和心理都是一个考验。
4.治疗效果不确切虽然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并不总是确切。
有些血管瘤在治疗后可能会复发,甚至加重。
这让家长和医生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机遇1.早期干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婴幼儿血管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成为可能。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血管瘤对孩子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2.新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光动力疗法、冷冻治疗、高频电凝等,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风险。
3.跨学科合作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儿科、皮肤科、肿瘤科等。
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社会关注度高随着婴幼儿血管瘤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始关注这一疾病。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血管瘤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血管瘤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
2.提高医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血管疾病。
血管瘤主要表现为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症状,而脉管畸形可表现为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两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创伤及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血管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颜色改变、血管扩张和皮肤隆起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诊断误区包括将其误诊为痣、瘀斑等。
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病理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常见的病理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扫描和多普勒超声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多普勒超声则可以显示血管瘤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
脉管畸形的症状因其类型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功能障碍等。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触诊、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
脉管畸形的病理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扫描、血管造影等。
超声波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血管造影则可以显示脉管畸形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确定诊断。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瘤和部分脉管畸形的主要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手术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病变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弹簧圈或栓塞剂等,以阻塞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脉管畸形,尤其是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等。
药物治疗是辅助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减小病变体积,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第37卷 第3期2001年9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Vol.37,No.3September 2001・经验介绍・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青岛266003) 作者简介 蔡圳,男,1969年9月生,硕士,主治医师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蔡 圳 李宁毅 樊功为 童庆春 卜令学 杨学财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
但有关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报道,特别是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
1992年1月~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现对其病理及手术治疗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其中1岁以下婴儿8例,1~2岁幼儿4例。
均为单侧发生。
12例病儿中,1例出生时即发现耳下花生米大小包块,2例生后1~2个月内发现腮腺区包块及面部不对称。
1例曾行注射硬化剂治疗。
12例的共同特点是腮腺区有包块且迅速增大。
检查均见腮腺区膨隆,触诊质地柔软,包块位于腮腺区。
2例界清。
压缩征明显者8例。
体位试验明显阳性3例。
12例穿刺均抽出血液。
1.2 治疗方法12例均在经口腔插管的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瘤体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手术采用耳前S 形切口,解剖面神经采用先寻找腮腺导管,再寻找面神经颊支的方法。
术中吸氧,等量输血。
术后放置橡皮条引流,引流条24h 取出,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3 病理表现肉眼观察腮腺被膜完整,体积增大,色紫红,未见坏死及囊变。
镜下见腺小叶结构清晰,小叶内腺泡及导管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成团的血管内皮细胞所取代,但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大小、形状颇为一致,核分裂象极少见,各血管间可见残留的腮腺导管和腺泡。
1.4 治疗结果12例病儿术中均未发生任何麻醉危象、面神经损伤、涎漏等并发症,无1例死亡。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用药剂量及副反应的研究进展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一种内皮细胞源性肿瘤,关于血管瘤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1]。
该病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为5%~10%,男女发病比率1:2.5~4,约60%血管瘤发生在面颈部,其中面部约占40%,颈部约占20%[2-6]。
通常大多数血管瘤都会经历一个快速增殖期和缓慢消退期,一般在婴幼儿9~12月龄时血管瘤增殖到其最大体积,随后自发地开始缓慢消退,完全消退的概率为10%左右[7]。
大多数血管瘤无并发症,但少数仍有高达10%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出血、溃疡、功能障碍和毁容等[8]。
血管瘤的治疗适应证包括:①威胁生命的血管瘤,如:发生在气道的血管瘤;②造成功能障碍的血管瘤,如:发生在眼、口周的血管瘤;③影响美观的血管瘤,如:发生在面部的血管瘤;④血管瘤伴出血、疼痛、溃疡等。
治疗目标一般涉及两个方面:①使无并发症的血管瘤患儿的体表外观得到改善,同时也包括不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②使伴有各种不同并发症的血管瘤患儿症状得到缓解或根治。
关于血管瘤的药物治疗有多种,传统治疗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类、干扰素、长春新碱等,但这些治疗药物的适应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它们的副作用较大,影响其临床应用[9]。
自2008年Léauté-Lebrèze 等[10]首次报道普萘洛尔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以来,因其首创性、显著疗效和较少并发症,迅速引起了广大医师的关注,现将目前关于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文献报道普萘洛尔作为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自问世50多年来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应用于血管瘤的治疗还是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Léauté-Lebrèze等[10]在应用普萘洛尔后发现血管瘤发生明显的颜色变淡、体积变小、表面变平。
随后一些医师也进行了相关临床的小病例数报道和研究,均认为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令人满意[11-14] 。
超声诊断婴幼儿血管瘤进展张晋炜;王冬;尹书月;汪朝霞;陈瑜【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8(015)002【摘要】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性肿瘤.超声具有无辐射、价廉、可重复性的特点.目前已有多种超声技术用于诊断婴幼儿血管瘤.本文就多种超声技术在婴幼儿血管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页数】3页(P116-118)【作者】张晋炜;王冬;尹书月;汪朝霞;陈瑜【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R445.1【相关文献】1.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期 [J], 梁红雨;彭格红;史策;曹永政;陶文鸿;吴作辉2.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瘤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J], 赵婷慧;马晓荣3.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J], 徐芳芳4.超声诊断肝脏外生性婴幼儿型血管瘤1例 [J], 李琳;张爱梅;张敏;陈丹;罗孝勇5.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J], 刘超;张蕾;李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血管瘤解读作者:来源:《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2013年第02期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婴幼儿身与心的健康成为我们每个家庭关注的重中之重。
据近些年的医疗系统计,有一种疾病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性疾病,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但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为常见,因其颜色多为红、青且形状不规则或外凸,或曲张,或蜿蜒等,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在受外力撞击、压迫影响,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血管瘤的增长与婴幼儿的年龄成正比,长到一定程度后会破坏周围的组织,引起畸形,导致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异常。
综上所述,血管瘤这一疾病不仅在婴幼儿容貌上带来了影响,而且对其生长发育也造成了威胁,所以得了血管瘤,一定要及时治疗。
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宝宝在这种疾病中深受其害呢?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母体在初孕45天内,由母体的血热和胎热引起母体的心脏与肝脏频率失调,形成了一种使血管壁增生的活性因子附着在血管壁上,当附着使血管壁增生的活性因子的血管在胎儿什么部位,什么部位就会发生血管瘤(注:引起母体血热和胎热的原因很多,情绪躁动、食品中的添加剂、空气的污染等都有可能)。
患者的父母到目前为止都无法控制和预防。
血管瘤对婴幼儿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产生功能障碍(血管瘤长在什么部位就会对该部位的功能产生障碍);破后出血难止血,反复易感染;裸露部位影响美观甚至小孩的前途和生活。
基于对血管瘤深刻研究的理论基础,张喜生医生在继承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有关专家教授的帮助下,研制出了专治婴幼儿血管瘤的中成药“血管瘤消红酊”,“血管瘤燥湿软膏”、“血管瘤活血颗粒”,并获得了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填补了国内空白。
是国内惟一治疗血管瘤的医院制剂中成药。
该药在临床使用上效果明显,剂型稳定;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无痛苦,且能根除。
一、引言婴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1%-3%。
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切除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婴儿血管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适用于小面积、表浅的血管瘤。
以下为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降低血管瘤的血管生成。
常用的皮质类固醇有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治疗期间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以防药物副作用。
(2)干扰素:干扰素具有抗血管生成、抗增殖作用,可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干扰素治疗需注意个体化给药,并监测不良反应。
(3)其他药物:如贝塔受体阻滞剂、维生素K1等,也可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表浅、血管丰富的血管瘤。
以下为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1)脉冲染料激光:适用于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可减少血管瘤面积,改善外观。
(2)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深部血管瘤,可切除肿瘤组织。
(3)其他激光:如1064nm YAG激光、532nm倍频激光等,也可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
3. 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小面积、表浅的血管瘤。
冷冻治疗通过降低瘤体温度,使血管瘤组织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适用于瘤体较大、侵犯重要器官或药物、激光治疗无效的血管瘤。
手术切除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5. 非侵入性治疗方法(1)电凝治疗:通过电凝器对瘤体进行局部凝固,使瘤体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2)微波治疗: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瘤体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