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用药禁忌
- 格式:docx
- 大小:13.06 KB
- 文档页数:2
孕期用药禁忌妊娠期间,胎儿与孕妇血脉相通,孕妇用药胎儿就成了被动用药者。
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是器官发育时间,胎儿最易受到致畸原的影响。
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孕妇用药必须合理选择,原则上选用临床长期使用已知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为宜。
现列举一些临床常用的而对孕妇禁忌的药物。
1.抗生素、抗结核、抗真菌、抗病毒等类青霉素类:毒性较小,但过敏体质的孕妇使用可使新生儿患奶癣;先锋霉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克罗,孕妇忌用;氨基甙类: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引起胎儿第八对脑神经受损、肾脏损害;四环素类:毒性大,导致脂肪肝及肾病,还可致胎儿畸形、抑制骨骼发育、小儿乳齿染色;氯霉素: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可致新生儿灰婴综合征、骨髓抑制而白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可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
长效磺胺使幼鼠发生先天性异常,不用为宜。
喹诺硐类:氟哌酸等动物试验证实对软骨发育有障碍;利福平:可使胎儿致无脑儿,脑积水和四肢畸形;抗真菌药:灰黄霉素对胚胎有毒性和致突变作用,硐康唑也禁用;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可致胎儿单心室、肺闭锁、骨骼畸形;抗滴虫药:灭滴灵有致细菌基因突变和对子代致癌影响。
2.镇静催眠类安定、利眠宁可致畸胎,如唇裂、腭裂等;巴比妥类长期应用能使新生儿成瘾。
3.精神药物酚噻嗪类此类常用的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可致先天性畸形;碳酸锂可致二尖瓣心血管畸形;卡马西平会引起新生儿神经管缺陷以及多指和精神发育迟滞;苯妥英钠会导致多发性先天性缺陷。
另外,解除精神药物锥体外系症状副反应的药物,如安坦、苯海拉明、金刚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
4.解热镇痛药有报道说阿斯匹林在妊娠早期长期服用,可致腭裂、唇裂,肾、心血管、神经系统畸形;消炎痛则可致动脉导管过早关闭、心力衰竭。
5.泻药凡泻药,在妊娠期均禁用,以免反射性子宫出血引起流产。
6.抗凝血病如肝素、双香豆素,均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且可能引起胎儿或胎盘后出血,故在分娩前一个月禁用。
妊娠禁忌(中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与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1992年)[注意事项]中规定得妊娠禁用药与慎用药品种1、妊娠禁用药:马钱子、2、妊娠忌用药:天仙子、轻粉、斑蝥、雄黄、三棱、莪术、水蛭、关木通、土鳖虫、川牛膝、千金子、千金子霜、巴豆、巴豆霜、甘遂、芫花、京大戟、牵牛子、商陆、丁公藤、芒硝、玄明粉、阿魏、猪牙皂、益母草、麝香、附子、虻虫、天山雪莲花、鳖甲胶、陆英。
3、妊娠慎用药:蟾酥、华山参、硫黄、干漆片、姜黄、急性子、瞿麦、制川乌、制草乌、番泻叶、白附子、枳实、三七、大黄、王不留行、西红花、红花、肉桂、苏木、虎杖、卷柏、漏芦、禹州漏芦、穿山甲、桃仁、凌霄花、牛膝、蒲黄、郁李仁、枳壳、天南星、冰片、草乌叶、禹余粮、常山、赭石、关白附、干蟾、菊三七、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配伍禁忌·《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
”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得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得功效减弱,但又就是一种可以利用得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
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得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故相反得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得配伍禁忌,有“十八反"与“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
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
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得状况,与《本经》“相畏”得原义相悖。
作为配伍禁忌得“十九畏”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得。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得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得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妊娠期间的药物使用指导妊娠期间,准妈妈需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药物使用。
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妊娠期间的药物使用需谨慎和指导。
本文将为准妈妈们提供妊娠期间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导和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禁用药物列表在妊娠期间,有些药物被明确禁用,因为它们可能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妊娠期禁用药物:1. 阿霉素: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长期服用会对胎儿的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被广泛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疼痛,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
3.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使用该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耳蜗和半规管发育。
4. 氯霉素眼滴:氯霉素眼滴有抗菌作用,但在妊娠期间不能使用,因为它可能导致胎儿贫血。
5. 镇痛药:如吗啡等镇痛药物使用不宜在妊娠期间,因为它们可能对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提醒准妈妈们的是,禁用药物列表并非固定不变,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会不断地更新和修改。
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指导。
二、妊娠期安全药物使用指导并非所有药物在妊娠期间都禁用,有一些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安全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和对应的安全药物使用指导:1. 头痛和感冒症状:在妊娠期间,广谱抗生素、某些退烧药物和含麻黄碱的感冒药都是禁用的,但是对于头痛和感冒症状,可以尝试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2. 肚子痛和消化不良:对于肚子痛和消化不良,可以考虑使用妊娠期安全的抗酸药物,如铝碱和镁碱。
3. 妊娠呕吐:妊娠期呕吐是常见的症状,可尝试常规的非处方抗吐药,如多潘立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也可以采取非药物疗法,如多食少量、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
4. 心脏不适:如果出现轻微的心脏不适,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通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用于维持心脏功能的稳定。
不过,在使用这类药物之前,一定要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
妊娠禁忌(中药)(一)中国药典(2000年版)和卫生部部颁药品(1992年)[注意事项]中规定的妊娠禁用药和慎用药品种1、妊娠禁用药:马钱子。
2、妊娠忌用药:天仙子、轻粉、斑蝥、雄黄、三棱、莪术、水蛭、关木通、土鳖虫、川牛膝、千金子、千金子霜、巴豆、巴豆霜、甘遂、芫花、京大戟、牵牛子、商陆、丁公藤、芒硝、玄明粉、阿魏、猪牙皂、益母草、麝香、附子、虻虫、天山雪莲花、鳖甲胶、陆英。
3、妊娠慎用药:蟾酥、华山参、硫黄、干漆片、姜黄、急性子、瞿麦、制川乌、制草乌、番泻叶、白附子、枳实、三七、大黄、王不留行、西红花、红花、肉桂、苏木、虎杖、卷柏、漏芦、禹州漏芦、穿山甲、桃仁、凌霄花、牛膝、蒲黄、郁李仁、枳壳、天南星、冰片、草乌叶、禹余粮、常山、赭石、关白附、干蟾、菊三七。
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配伍禁忌·《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
”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
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
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
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
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
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
孕妇用药(附50种孕妇禁用药品)药动学特点妊娠妇女由于新生命的孕育,其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都将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导致此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都可能出现与正常人有所不同。
吸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活动减弱,使口服药物吸收减慢,达峰时间滞后,生物利用度下降;早孕呕吐也影响药物吸收;妊娠晚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影响皮下或肌内注射药物的吸收。
分布血浆容积增加约50%,体重增长,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都有增加,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
妊娠期药物剂量应高于非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某些药物的蛋白结合能力下降,造成游离浓度增高。
如苯妥英、地塞米松、地西泮在妊娠26至29周时游离药物达高峰。
代谢激素分泌改变,药物代谢也受影响,这种影响比较复杂,且不同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蛋白结合能力的下降使药物游离浓度增加,则药物被转运到肝脏代谢的量增多。
许多研究证实妊娠期间需要适当增加苯妥英、苯巴比妥的给药剂量。
排泄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均有增加,使药物经肾脏的消除加快,如氨苄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在妊娠期有所降低。
为了达到抗菌浓度,需要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胎盘是由胚胎的绒毛组织与母体子宫内膜形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在妊娠12周前后完全形成。
胎盘附着在子宫壁上,建立起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两者互不相通,藉由胎盘屏障进行母体与胎儿间的物质交换。
胎盘中含有大量的能影响药物代谢的酶,妊娠8周的胎盘便能参与药物的代谢。
(1)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透过胎盘,药物扩散的速度与胎盘表面积呈正比,与胎盘内膜的厚度呈反比。
(2) 药物转运的部位在胎盘的血管合体膜,妊娠晚期血管合体膜的面积仅为妊娠振早期的1/10 ,而绒毛面积却为中期妊娠的12倍,故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其药物的转运能力也随之增加。
(3)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离子化程度、母体与胎儿体液中的pH不同都会影响药物的通透速度,脂溶性高、分子最小、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透过。
妊娠期间用药禁忌
妇女在怀孕期间,对于某些毒性较强和损害胎元的烈性药物,应该禁用或慎用。
禁用类: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性猛力峻,破气破血和走窜降泄的药物。
如乌头、巴豆、牵牛、大戟、商陆、芫花、甘遂、三棱、莪术、干漆、斑蟊、水蛭、虻虫、麝香、皂荚等。
慎用类:包括祛瘀通经、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等药物。
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半夏、冬葵子、代赭石等。
禁用的药物不宜使用,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斟酌使用。
但没有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孕妇药物禁忌(55条)蛇胆川贝口服液可以用,最好不要用抗生素药物。
另外,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有:1.青霉素: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严重黄疸,使胎儿死亡。
2.链霉素:引起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致牙釉质形成不全,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如缺四指),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严重者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3.土霉素、强力霉素:使胎儿短肢。
4.氯霉素: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征”)。
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5.卡那霉素:致耳聋。
6.红霉素:致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脑膨出。
7.庆大霉素: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引起先天性胃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8.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9.海洛因:使胎儿呼吸抑制、死亡。
10.度冷丁(杜冷丁):致新生儿窒息。
11.吗啡、安侬痛:抑制新生儿呼吸,使新生儿呈戒断样抑制状态,如在分娩前一周服用,可致新生儿痉挛、兴奋和尖锐的哭声。
12.阿司匹林:致胎儿小、畸形,引起新生儿凝血酶原减少而出血及肝脏的解毒与排泄功能障碍。
13.非那西汀和扑热息痛: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4.消炎痛:引起黄疸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15.巴比妥类:影响胎儿脑细胞发育。
16.苯妥英钠:致胎儿心脏先天性畸形、面及手发育迟缓、兔唇、腭裂。
17.扑痫酮:可致胎儿指趾畸形,妊娠后期服用可致胎儿发生窒息、出血及脑损伤。
18.安眠酮:致畸形。
19.安定、安宁、利眠宁、导眠能:可致胎儿畸形和女胎男性化。
20.反应停:使胎儿无肢或短肢、无眼、无耳、唇裂、肠管闭锁、心脏畸形。
21.苯丙酸诺龙:引起腭裂。
22.胰岛素: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其它先天性畸形。
23.黄体酮:使女胎男性化。
24.可的松和强的松:致胎儿唇裂、腭裂。
可的松还可致胎儿无脑、早产、早死。
妊娠用药禁忌
分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
1.禁用药(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药)
如:猛烈泻下药:巴豆、芦荟、番泻叶
逐水药:芫花、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
催吐药:瓜蒂、藜芦
麻醉药:闹羊花
破血痛经药:三棱。
莪术、阿魏、水蛭、虻虫
通窍药:麝香、蟾酥、穿山甲
其他剧毒药如:水银砒霜、生附子、轻粉等
2.慎用药(大多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
如:泻下药:大黄、芒硝
活血祛瘀药: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益母草、五灵脂通淋利水药:冬葵子、薏苡仁
重镇降逆药:磁石
其他如:半夏、南星、牛黄、贯众等。
妊娠期合理用药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在妊娠期间,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怀孕期间,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的危害,甚至引发畸形、流产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妊娠期合理用药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帮助准妈妈们在妊娠期间正确用药。
一、妊娠期合理用药的禁忌1. 非处方药禁忌:大部分非处方药虽然可以缓解一些妊娠期不适,但它们并非绝对安全,仍有一定风险。
准妈妈们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非处方药。
常见的非处方药禁忌包括感冒药、解热镇痛药和咳嗽药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的神经发育和器官发育造成损害。
2. 孕期禁用的药物:在妊娠期间,一些药物被严格禁止使用,包括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并增加流产和先兆早产的风险。
3. 老年妇女的药物禁忌:对于年长的准妈妈来说,妊娠期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因为她们可能携带着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怀孕期间,某些药物可能会加重这些疾病或增加胎儿的风险。
二、妊娠期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1. 咨询医生:在怀孕期间,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准妈妈们都应该咨询医生。
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并给出合适的用药建议。
2. 定期产检:定期产检是保障母体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产检,医生可以随时关注准妈妈的身体状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避免自行用药:准妈妈们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
即使是一些看似无害的保健品,也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
4. 注意药物剂量:在用药过程中,准妈妈们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注意遵循药物的剂量,不可随意减少或增大剂量。
5. 了解药物副作用:不同药物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准妈妈们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信息,以便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结语:在妊娠期合理用药中,遵守禁忌与注意事项是至关重要的。
准妈妈们应该重视用药安全,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
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
妊娠禁忌药就是指在妇女妊娠期间,应该禁忌使用的药物。
药物对妊娠影响,古代医药学家早有所认识,如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载有6•种具有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诸病通用药》专记了堕胎药一项,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妊娠禁忌药物,主要是根据其能引起堕胎或中止妊娠而提出来的。
随着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妊娠禁忌机制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对孕妇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即对母体不利和产程不利;对胎儿发育影响及小儿生长不利。
因此,无论从用药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都是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的。
妊娠禁忌药,根据其对妊娠危害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应区别对待。
一般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
属禁用的多系毒剧烈、药性峻猛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行气、攻下、温里等类药中的部分药物。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在临床上对于妊娠禁忌药,尤其是禁用药类,如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医疗事故发生。
就是慎用类的药物,孕妇患病非用不可,也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简称服食禁忌。
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禁口”或“忌口”。
一般而言,在病人服药期间,均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再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妊娠期应禁用慎用的药物母体在漫长的十月怀胎中,很难做到一次病都不生,而得了病就要用药物治疗。
但孕妇如果乱用药物,又容易导致胎儿畸形、发育不良,甚至死胎;也可能引起流产或早产。
那么,孕妇在怀孕期间生了病,应禁用或慎用哪些药物呢?对此,药店药师应当熟知,以便为前来咨询购药的孕妇做好用药指导。
■西药抗生素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可造成胎儿短肢畸形、囟门隆起、先天性白内障;妊娠末期服用可造成儿童期牙釉质发育不良。
链霉素、庆大霉素类药物可损害胎儿第八对脑神经,导致先天性耳聋,还可损害肾脏功能。
新霉素可使胎儿骨骼发育异常,肾、肺小动脉狭窄、先天性白内障、智力障碍。
抗菌药物甲硝唑、硝酸咪康唑、甲硝唑复方制剂,对胎儿也有影响,这些药孕妇都要禁用。
抗疟药奎宁、氯喹、乙胺嘧啶,可致胎儿多发畸形,如耳聋、四肢缺损、脑积水等,孕妇应禁用。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氯磺丙脲、达美康、糖适平等,可致胎儿肢体畸形、兔唇、死胎等,孕妇应禁用。
抗癫痫药物及镇静催眠药物苯妥英钠、扑痫酮、安宁等,可致胎儿肢体、面部及脑发育畸形,孕妇应禁用。
而且,孕妇也应慎用氯美扎酮(芬那露)。
抗癌药物更生霉素、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噻替哌等,可致无脑儿,以及胎儿脑积水、兔唇、肾及输尿管缺损、四肢及眼畸形等,孕妇应禁用。
激素类药物乙烯雌酚、黄体酮、雄激素、可的松、口服避孕药等,可致胎儿生殖器官畸形,如女胎男性化,阴蒂肥大,阴唇融合;男胎尿道下裂等,孕妇应禁用。
抗凝药物肝素、双香豆素、阿司匹林、水杨酸等可致胎儿畸形,并可诱发胎儿患出血性疾病,孕妇应禁用。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孕妇应禁用;阿司匹林孕妇应慎用,临产前三个月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制剂孕妇慎用。
抗过敏及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非那根),孕妇在临产前半个月内禁用;盐酸苯海拉明、色甘酸钠、盐酸地芬尼多、氢溴酸东莨菪碱,孕妇慎用;茶苯海明(乘晕宁),妊娠1~4个月的孕妇禁用。
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盐酸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孕妇应禁用。
临床妊娠期妇女禁用药物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孕妇服用ACE抑制剂将有可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致病或死亡。
在全世界的资料文献中已经有几十例这样的报告。
二:阿维A酸+阿维A阿维A是阿维A酸的活性代谢物。
阿维A与乙醇混合使用可使阿维A转变为阿维A酸。
阿维A酸致畸作用的报道包括:脊髓脊膜膨出、脑脊脑膨出、多骨结合、颜面畸形,并指畸形……由于长期使用后半衰期长达100d。
三:氨基蝶呤+甲氨蝶呤氨基蝶呤是叶酸拮抗剂,结构类似于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剂,能使胎儿发生流产。
妊娠前三个月能引起畸形,异常报告包括(尖头畸形),人字缝和冠状缝缺失,眼距过宽,皮肤缺损。
四:去氧胆酸①鹅去氧胆酸因潜在肝毒性被禁用。
②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妊娠早期使用熊去氧胆酸会有胚胎毒性。
目前还缺乏人妊娠前三个月的实验数据。
育龄期的妇女只有在采取了安全的避孕措施后才可以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在开始治疗前,须排除患者正在妊娠。
为了安全起见,熊去氧胆酸胶囊不能在妊娠期前三个月服用。
虽然现在无数据表明熊去氧胆酸可以进入母乳,但建议在哺乳期不要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五:氯米芬用于诱导排卵。
有研究发现该药物导致神经管缺陷和其他的异常,但是大多数研究没有发现与畸形相关。
六:达那唑妊娠第八周后使用(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强),可导致女性胎儿男性化(如假两性畸形),男性胎儿通常不受影响,但是有一例母亲妊娠早期药物暴露,产生一个有多种畸形的男性胎儿。
七:乙烯雌酚1940年-1970年对600万服用过该药物的孕妇做过一项评估。
他们的男性和女性后代存在生殖系统缺陷。
八:雌激素和相关化合物妊娠期禁用。
研究发现雌激素的暴露与心血管缺陷,眼耳畸形和Down综合征有关。
九:乙醇妊娠期大量饮酒可导致IUGR和一组异常症状,称为“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妊娠期安全饮酒量的标准还不清楚,有可能产生胎儿脑毒性!十:异维甲酸(异维A酸)任何剂量在短时间内应用都可以发生出生缺陷。
孕期、哺乳期用药禁忌与用药指南
1、孕妇的用药指南
(1)妊娠期3个月内的用药指南
一般在妊娠期两个月内是用药最为关键的时刻,假如在这个阶段对药物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对胎儿的损伤亦或是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药物促使发生基因突变的现象或者是造成染色体畸形等。
必须禁止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这些:抗肿瘤药物、抗生素药物、激素类的药物、抗癫痫以及惊厥的药物、抗过敏性药物、镇静的药物以及抗忧郁的药物等。
(2)妊娠期4-9个月内的用药指南
在此阶段用药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神经发育以及生殖器官的发育都具有严重的影响,并且在生育前的一周用药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假如使用不当会造成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的反应。
并且在新生儿的出生后期,会出现药物的代谢,但是由于幼儿的代谢不完全性,不能及时有效的将药物排出体外,就会使幼儿产生药物过敏的反应,对于早产儿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必须禁止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这些: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四环素类的药物、性激素药物、烟草、降压药物、抗凝药物、磺胺药物、氯霉素以及碘化物等。
遵照医嘱可以使用的药物:维生素类的药物、苯丙胺类药物、麻醉药物、卡那霉素药物、抗甲状腺药、腹泻药、苯妥因纳、利血平、链霉素以及去甲阿米替林等。
2、哺乳期妇女用药
哺乳期妇女用药后,有些药物分布至乳汁,一般药物在乳汁的浓度含量较少,不足用药量的1%~2%,对授乳儿可视为无害。
但是,有些药物从乳汁排出量较大,如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类、巴比妥盐、地西泮、水合氯醛、溴化物、卡马西平、甲巯咪唑、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不良反应。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药: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斑蝥、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麝香、水蛭、虻虫、番泻叶、藜芦、干漆、蟾酥、蜈蚣、水银、砒石、木鳖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雄黄、轻粉、硫黄等。
慎用药: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制附子、贯众、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益母草、法半夏、常山、天南星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
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孕妇不宜”的
中成药
一些西药会引起孕妇流产,胎儿畸形,因而中成药受到了孕妇的喜爱,其实一些中成药毒性也很大,也会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胎死腹中。
一般来说,下列中成药孕妇不宜使用。
1.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
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丸、片子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2.祛风湿痹症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其中活血之牛膝有损胎儿。
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活络丸、天麻丸、华佗再造丸、伤湿祛痛膏等。
而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妇禁用。
3.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化积作用的一类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清胃和中丸、九制大黄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4.泻下类: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水饮、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因攻下力甚强,有损胎气。
5.理气类: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
气滞胃痛冲剂等,因其多为下气破气药,行气解郁力强而被列为孕妇的禁忌药。
6.理血类:即有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止血功能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7.开窍类:具有开窍醒脑的中成药。
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
伤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堕胎。
8.驱虫类:具有驱虫、消炎、止痛功能,能够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为攻伐有毒之品,易致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等,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
9.祛湿类:凡治疗水肿、泄泻、痰饮、黄疸、淋浊、湿泻等的中成药,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等,皆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泻浊之功效,故孕妇不宜服用。
10.疮疡剂:以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为主要功能的中成药,如祛腐生肌散、疮疡膏、败毒膏等,含大黄、红花、当归,为活血通经之品;而百灵膏、百降丹,因含有毒成分,对孕妇不利。
楚菡琪欢。